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1页
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2页
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3页
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4页
专题08 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江苏专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3232页,共=sectionpages3232页专题08课内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研究)B.孰若孤

(谁)C.及鲁肃过浔阳

(过去)D.非复吴下阿蒙

(不再)2.下列有关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写的一篇记叙文。B.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之后大有长进。C.通过吕蒙读书学习的故事,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D.此文以对话表现人物,生动传神,但显得繁复冗长。(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活板[宋]沈括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梦溪笔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版)3.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4.请按下表步骤,解释加点字词的含义。方法原文过程含义前后勾连又有奇字素无备者素不相识素:①____字典查找持就火炀之如义项:①凑近,靠近;②到,开始从事;③被,受;④完成;⑤只,仅仅。就:②____瞬息可就就:③____词类活用用讫再火令药镕饭疏食(名词活用为动词,吃)火:④____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6.小夏描绘了他心中的活板“活”在何处。你结合原文内容,另外写了两条。①②(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节选自沈括《活板》7.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1)持就火炀之_______(2)则第二板已具_________(3)用讫再火令药熔___________8.翻译文中画线句子。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9.活板的排版先后有六个步骤,请把空缺的三个步骤填在横线上。设置铁板→___________→放置铁范→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平板面10.从活字印刷方法来看,古代人民的智慧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学过的文言文当中也有表现古人杰出的技艺和才能的,请你试举一例并谈谈你的感想。(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去病①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上②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上为治第③,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注】①去病:霍去病,西汉武帝时期名将,杰出的军事家。②上:皇上,即汉或帝。③第: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去病为人少言不泄(2)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12.请用“/”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不至学古兵法13.翻译句子。(1)由此上益重爱之。(2)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活板》)14.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就学”后的吕蒙令人刮目相看;汉武帝欲教霍去病吴、孙兵法,霍去病对曰“顾方略何如耳”。同为大将军,吕蒙“就学”的用意何在?霍去病“不学”的用意又何在?(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昔孔子欲居九夷①,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②以罪谪③龙场,龙场,古夷蔡④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⑤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⑥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⑦之以卉药,琴编图史⑧,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⑨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节选自王守仁《何陋轩记》)[注]①夷:我国东南少数民族。②守仁:王阳明。③谪:降职或远调。④蔡:周时国名。⑤上国:国都。⑥郁:阻滞。⑦莳:栽种。⑧琴编图史:这里指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⑨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15.用斜线(“/”)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一处)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欲居九夷

(2)始予至(3)予尝圃于丛棘之右(4)因名之曰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古夷蔡之外A.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B.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C.唐人尚未盛为之(《活板》)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君子居之,何陋之有?(2)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19.根据选文与《陋室铭》相关内容,填写下表。共同特点《陋室铭》《何陋轩记》选文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交往人物不俗②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来济,扬州江都人。自幼笃志为文章,善议论。晓畅时务,擢进士。贞观中,累迁通事舍人。太子承乾败①,太宗问侍臣何以处之,莫敢对。济曰:“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帝纳之。显庆②初,兼太子宾客,进爵为侯。帝尝问安民之道,济曰:“昔齐桓公出游,见老人,乃给之食,曰:‘请遗③天下食。’遗之衣,曰:‘请遗天下衣。’公曰:‘吾府库有限,安得给天下?’老人曰:‘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由是言之,安民之道在乎省徭役。”龙朔二年,突厥入寇,济总兵拒之,谓其众曰:“吾当以身报国。”遂被④甲驰贼,力战而亡。年五十三。(节选自《新唐书·列传》,有删改)【注】①承乾败:李承乾,唐太宗李世民长子,贞观十六年(642),李承乾企图逼宫谋反,事情败露。②显庆:唐高宗李治的年号。③遗:给予。④被:同“披”,穿。20.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横线的词。文言词句方法解释(1)善议论参考成语法:骁勇善战(2)累迁通事舍人查阅词典法:①向上移,迁移;②避开,离散;③晋升或调动官职。(《古代汉语词典》)(填序号)(3)帝尝问安民之道课内迁移法:尝射于家圃(《卖油翁》)(4)由是言之课内迁移法:是非木杮(《河中石兽》)21.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2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吾府库有限,安得给天下?(2)遂被甲驰贼,力战而亡。2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来济的人物形象。(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中官(宦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2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亲继亡(父母双亲) B.盗惊服(佩服)C.或持地券(坚持) D.使得至前陈曲直

(陈述)25.翻译下列句子。(1)以父母皆老,辞不就。(2)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26.文中包拯被尊为“阎罗包老”,请简述这样称呼的理由。(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①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底枝,其鷇②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③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④,信于异类也。有野老言:鸟雀去人大远,则其子有蛇鼠之扰。人既不杀,则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节选自苏轼《东坡杂记》)【注】①武阳君:苏轼母亲程氏,死后封为武阳君。②鷇(kòu):雏鸟。③闾(lǘ)里间:乡里人。④不忮(zhì)之诚:以不嫉妒不憎恶的诚心(对待这些鸟雀)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众鸟巢其上()

②数年间()③鸟去人大远()

④由是观之()2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巢于底枝

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B.翔集其间

其一犬坐于前(《狼》)C.而能驯扰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闾里间见之

何陋之有(《陋室铭》)2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划两处)。则其子有蛇鼠之扰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2)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1.选文最后一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九)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於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著书四篇,言道家之务,号《黔娄子》,终身不屈,以寿终。(选自皇甫谧《高士传》)3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有仙则名______

②不蔓不枝________③遣使致礼______

④终身不屈______(2)下面句子中的“之”与“言道家之务”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更互用之

B.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3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3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1)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5.读了《陋室铭》《爱莲说》及本文,说说你对君子“安贫乐道”的理解。(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选自《元史》有删改)【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36.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①其人已去()

②读书不辍()③及选授堂邑县尹()

④毋负张公()37.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划两处。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38.用现代汉语书写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尽置诸法,民甚快之。②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39.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十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①屈盘之,乃以生铁陷②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亦谓之“灌钢”。此乃伪钢耳,暂假③生铁以为坚,二三炼则生铁自熟,仍是柔铁。然而天下莫以为非者,盖未识真钢耳。余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④。(选自《梦溪笔谈》)【注释】①柔铁:熟铁。②陷:这里指将生铁包嵌进去。③假:借。④皆系地之所产:都是产地不同造成的。40.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盖未识真钢耳()

②濯尽柔面()③但取精铁()

④则黯黯然青且黑()41.请根据要求,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余出使至磁州锻坊42.翻译下列句子。(1)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2)每锻称之,一锻一轻。43.完成对话。小泰:你能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划线句的内容吗?小兴:___________________小泰:你真棒!活字印刷、炼钢技术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还能再举两例吗?小兴: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

2.D【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及鲁肃过浔阳”的意思是: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过:经过,路过。不是“过去”。故选C。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本文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毫无冗繁之处。故选项“但显得繁复冗长”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向来,一向

靠近

完成

5.(1)先设置一块铁板,铁板上用松脂、腊混合纸灰这类东西覆盖住。(2)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它的版面,字印就平得像磨刀石一样了。

6.示例:活板“活”在排版。因为“密布字印”,可随时排用。“活”在印刷。因为“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统筹用板,提高效率。“活”在字印数目。因为“每一字皆有数印”,以便一板当中多次出现时使用。“活”在字印储存/选用。因为“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归类放置,便于取用。“活”在字印做法。因为奇字“旋刻之”,随时可以增补。“活”在拆板。因为“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可灵活拆版,重复使用。(任答两点,意近即可)【解析】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以手拂之”是动作,“其印自落”是结果,“殊不沾污”是补充说明。故可断为: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素不相识:向来不认识。因此“素不相识”中的“素”是“平素、向来(一向)”的意思。“又有奇字素无备者”的“素”意思与此相同,也是“平素、向来(一向)”的意思。②根据字典中“就”的义项,联系“持就火炀之”的语境,可知意思是:拿它靠近火烧烤。因此“就”是义项①“凑近,靠近”的意思。③结合“瞬息可就”的语境,可知应选择义项④“完成”。④根据“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提示,可知“用讫再火令药镕”的“火”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火“烧”。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设:设置;以:用;和:混合;冒:覆盖;(2)以:用;砥:磨刀石。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可任意造字印,可造印字印是活的;根据“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可随时排版,可知排版是活的;根据“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字归类放置,便于取用,可知字印的储存、选用是活的;根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可随时造字印,可知字印作法是活的;根据“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排版迅速,可知用版法是活的;根据“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拆版方便,可知拆版法是活的。【点睛】参考译文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然后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刻字的原因,是木纹有疏有密,沾水后就高低不平,并且和混合物粘在一起,不容易取出来。不像火烧过的胶泥字,印完后再用火烤使混合物熔化,拿手一抹,这些字模就会自己落下来,根本不会被弄脏。7.靠近

准备

用火烤

8.(如果)有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就立刻刻好它。

9.纸灰冒之

密布字印

持就火炀

10.示例:我们学过欧阳修的《卖油翁》文中记述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卖油翁!他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用勺舀起油通过铜钱的方孔滴入葫芦!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铜钱没有被沾湿"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人民的无穷智慧令人拍案叫绝的,我们现代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古人智慧,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解析】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拿它靠近火烘烤。就:靠近;(2)句意:那一板已经准备好。具:准备。(3)句意: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火:用火烤。8.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奇字,生僻字;素,平时;旋,立即。9.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第一步:“设置铁板”对应的是“先设一铁板”;第二步:根据“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提炼为:纸灰冒之;第三步:“放置铁范”对应的是“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第四步:根据“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提炼为:密布字印;第五步:根据“持就火炀之”提炼为:持就火炀;第六步:“按平板面”对应的是“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10.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列举我们所学过的文言文,表现古人杰出的技艺和才能,表述自己的感想即可。示例:我们学过魏学洢的《核舟记》,王叔远在不满一寸的桃核展现了苏东坡乘小船游览赤壁的图案,表现了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古人的智慧是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应该像故人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点睛】参考译文:庆历年间,有个平民叫毕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它的办法是:用胶泥刻字印,薄得跟铜钱的边缘一样,每个字刻一个印,用火烧让它变得坚固。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这类东西在上面覆盖。想印的时候,就把一个铁制的模子放在铁板上,然后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了就成为一版,再拿它靠近火烘烤;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的木板按压其版面,于是(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就平得像磨刀石了。如果只印两三本,还算不上简便;如果印几十几百甚至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通常准备两块铁板,一块印刷,一块另自排字,这一块刚刚印完,那一板已经准备好,两块交替使用,极短的时间就可以印完。每一个字都备有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一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它们在一版内有重复的。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字印,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它们。有些生僻字平时没有准备的,可以很快刻制,用草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不用木料刻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疏密不匀,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跟松脂等粘在一起,(拆版时)不容易拿下来;不如用胶泥烧制,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11.(1)少,与“多”相对(2)曾经

12.不至/学/古兵法

13.(1)从此汉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2)如果印几十甚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了。

14.吕蒙就学,用意在于了解历史,从中汲取才干和谋略;霍去病不学,用意在于准确把握战机、灵活运兵谋略,而不是拘泥于古法。【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霍去病为人少言辞不泄露事情。少:少,与“多”相对。(2)句意为: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尝:曾经。12.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话的意思: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学”作谓语,“古兵法”是宾语。故断句为:不至/学/古兵法。13.本题考查的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重点字词:上,皇上。益,更加。重,重视。爱,宠爱。(2)重点字词:若,如果。则,就。神速,极快。14.本题考查对比分析。根据“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意思“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分析,吕蒙就学,用意在于了解历史,从中汲取才干和谋略。根据“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打仗看谋略怎样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分析,用意在于准确把握战机、灵活运兵谋略,而不是拘泥于古法。否则就会纸上谈兵。【点睛】参考译文:霍去病为人少言辞不泄露事情,有勇气敢做敢当。武帝曾想教他学习吴起孙武的兵法,他回答说:“(打仗)看谋略怎样罢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替他修了一座宅第,让他看看,他回答说:“匈奴不消灭,没有心思顾家啊!”从此武帝更加重视宠爱他。15.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16.(1)居住(2)到(3)曾经(4)命名

17.B

18.(1)品德高尚的人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2)(我)迁到东峰,就着(靠近)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

19.①居住环境优美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生活情趣高雅

④琴编图史【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句话的意思是: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故断句为: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16.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欲居九夷”的意思是:想居住在九夷。居:居住。(2)“始予至”的意思是:我刚来的时候。至:到。(3)“予尝圃于丛棘之右”的意思是: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尝:曾经。(4)“因名之曰”的意思是:因此命名为。名:命名。1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字的用法。例句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的意思。A.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结构助词,的;C.代词,指版印书籍;D.代词,指卖油翁;故选B。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居,居住;何,什么;陋,简陋。(2)于,到;就,靠近;阴,阴暗;湿,潮湿。19.本题考查对比阅读。《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和《何陋轩记》“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都写出了居住的环境优美;从《陋室铭》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和《何陋轩记》“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可以看出主人交往人物不俗;从《陋室铭》中的“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以调弄不加装饰的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心)可以看出陋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何陋轩记》中的“琴编图史”(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也可看出王阳明生活情趣高雅。【点睛】参考译文:从前孔子想搬到九夷(偏远的地方)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偏僻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偏僻的呢?”我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从国都到这里,一定会嫌弃这里偏僻,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生活了十个月,过得安宁而快乐。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又阴暗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后边开园种菜,老百姓纷纷砍伐木材,就在这地方建造了一座房子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遮蔽它,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围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在此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偏远的地方,于是给房子取名为“何陋”,用来伸张孔子的话。20.(1)擅长,善于

(2)③

(3)曾经

(4)这

21.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

22.(1)我的府库有限,怎么能给天下人?(2)(来济)于是穿戴盔甲追赶敌人,奋力作战而牺牲。

23.敢于直言、爱护百姓、治国有方、忠君爱国(写出三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20.此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善于议论。结合成语“骁勇善战”的意思,善:善于。(2)句意: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迁:晋升或调动官职。故选③。(3)句意: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结合“尝射于家圃”中“尝”的意思,尝:曾经。(4)句意:由此来说。结合例句“是非木杮”的意思,是:代词,这,此。2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该句翻译为: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这是两个并列的分句,“春不夺农时”和“夏不夺蚕工”是前提条件,“即有食”“即有衣”是结果。所以断句为:春不夺农时/即有食/夏不夺蚕工/即有衣。2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1)句中:安:怎么。得:能够。天下:指天下所有的人。(2)句中:遂:于是。被:同“披”,穿。驰:追赶。力:奋力。据此翻译即可。23.此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该人物的描写,然后结合这些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即可。面对皇上的询问,其他人没人敢回答,来济却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可以看出他敢于直言。当皇上询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时,他借用齐桓公的例子委婉地规劝皇上“安民之道在乎省徭役”,可见他爱护百姓、治国有方。从吾当以身报国”“遂被甲驰贼,力战而亡”可以看出他忠君爱国,勇敢无所畏惧。【点睛】参考译文:来济,是扬州江都人。从小专心做文章,善于议论。通晓熟知时务,考中进士科。贞观年间,多次迁任后为通事舍人。太子李承乾失败,太宗问侍臣怎样处置,没人敢回答。来济说:“陛下上不失为慈父,太子得以享尽年寿,就好。”皇帝采纳了。显庆初年,来济兼任太子宾客,进爵为侯。皇帝曾经问统治百姓的好办法,来济说:“过去齐桓公出游,遇见老人,于是给他食物,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食物。’给他衣服,老人说:‘请送给天下人衣服。’齐桓公说:‘我府库有限。怎能给所有的人?’老人说:‘春天不妨碍农事,就有粮食;夏天不妨碍养蚕,就有衣服。’由此来说,减省徭役,是统治百姓的好办法。”龙朔二年,突厥入侵,来济带兵抗拒,对部下说:“我应当以身报国。”于是披甲戴盔追赶贼人,努力奋战而死,终年五十三岁。24.C

25.(1)包拯因为他的父母年纪都大了,辞官不去赴任。(2)正赶上京城发大水,包拯就将园林水榭全部拆除毁掉。

26.断案有方,聪慧;敢于拆毁宦官侵占河道的园林台榭;破除旧制,让告状的人直接诉说原委。(意对即可)【解析】24.C.或持地券:有人拿着地券。持,拿着。故选C。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以:因为;老:年纪大;辞:辞官;不就:不去赴任。(2)适:恰逢、正赶上;乃:于是,就;悉毁去:全部毁掉。26.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内容可知,包拯断案有方,聪慧;从“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可知,包拯敢于拆毁宦官侵占河道的园林台榭;从“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可知,破除旧制,让告状的人直接诉说原委。这些都是包拯被尊为“阎罗包老”的原因,概括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因为父母亲年纪都大了,包拯辞官不去赴任。几年之后,他的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过了很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朝中宦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27.筑巢

很,非常

这,此

28.C

29.则/其子/有蛇鼠之扰

30.(1)那时鸟雀不敢靠近人,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更厉害。(2)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水带走呢?

31.人类不能以恶毒的方式或态度来伤害其它动物,要善待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与人之间要友善相处,互相信任;统治者要善待百姓,施行仁政。【解析】2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许多鸟在上面筑巢。巢:筑巢。②句意:几年之间。数:几。③句意:鸟距离人很远。大:很、非常。④句意:由此看来。是:这,此。2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A.在,介词/介词,对、对于;B.代词,指代书室前/代词,其中的;C.都为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但是、却;D.代词,代指桐花凤鸟不怕人的奇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不译;故选C。2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蛇、鼠等的忧患。“则”为连词,引出后文的内容,应在“则”后断一处;本句应在主谓间断句,“其子”为主语,“有”为谓语,应在“其子”后断一处;故断为:则/其子/有蛇鼠之扰。30.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异时:那时;者:……的原因;以:因为;于:比;(2)是:这;非:不是;木杮:木片;岂:怎能;为:被。31.本题考查阅读启示。作者看待鸟雀和人的距离远近,“鸟雀去人大远,则其子有蛇鼠之扰。人既不杀,则近人者,欲免此患也”,表明小动物们是喜欢和人接近的;“由是观之,异时鸟雀不敢近人者,以人甚于蛇、鼠之类也”,而之所以出现不敢接近的情况,是因为人比蛇和鼠之类都可怕,表明人类不能以自然之长的居高心态来欺压其它动物,人与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整个自然界才能生机勃勃;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而人类在此象征着具有权力的统治者,鸟雀象征着百姓,启示我们统治者要善待百姓,施行仁政。【点睛】参考译文:我在少年的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在庭院里,许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几年的时间下来,鸟雀们都将巢建在花木的低枝上,鸟巢里孵的小鸟低下头去都可以偷偷地看得到。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也有四五百只,在院子里飞翔、休息,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很难见得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不受干扰(地待在那儿),而且也不怕人,乡村里的人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对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得到了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的信任。有乡间老人说:鸟雀的巢离人很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蛇、鼠等的忧患。人若不杀鸟雀,(它们)自然就亲近人,将免去这样的忧患。由此来看,那时鸟雀的巢不敢靠近人,真是因为人比蛇、鼠之类的更凶恶。32.出名,有名

生藤蔓;

派;

屈服,屈就

C

33.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

34.(1)齐王又礼待他,用上百斤的黄金聘请他担任重要的官职,他又没有接受。(2)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35.“安贫乐道”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坚守。可见君子无论在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接受中,都能不以外物的得失来衡量自己,更重视内在道德和精神的追求。【解析】32.(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2)句意为:不生蔓不长枝。蔓:生藤蔓。(3)句意为:就派遣使臣送礼物给他。遣:派遣。(4)句意为:至死不屈服。屈:屈服,屈就。(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求学生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含义,并能辨析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结合自己对词的积累,根据语境判断,进行比较,得出答案。言道家之务:阐明道家的宗旨。只:助词,“的”。A.句意:相互交替使用。之:代词,指“两块铁板”;B.句意: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标志;C.句意: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之:助词,“的”;D.句意: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之: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故选C。3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鲁恭公听说他贤德,就派遣使臣赐粟三千钟给他。“闻”“遣”“赐”属于并列谓语,主语都是“鲁恭公”,故在“遣”“赐”前断开。断句为: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3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礼:礼待。以:用。聘:聘请。就:接受。(2)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可知作者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托物言志,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知: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生长姿态、香气远播、拒绝赏玩等角度,对莲花的描写与赞美,歌颂它坚贞不渝,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莲,花之君子者也”“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本文“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写黔娄修身洁行,不慕荣利,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拒绝了鲁恭公和齐王的给予的高官厚禄,专心治学。由此可见黔娄的安贫乐道是不愿为世俗名利奔走和对自我精神世界的固守;这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无论在主动的选择还是被动的接受中,都能不以外物的得失来衡量自己,更重视内在道德和精神的追求。【点睛】参考译文黔娄先生是齐国人,修身洁行,不慕荣利,不谋求在诸侯中做官。鲁恭公听说他贤德,就派遣使臣赐粟三千钟给他,想要聘其为相,他却推辞不接受。齐王又用黄金百斤之礼,想聘他为上卿,又被他拒绝。他写的书有四篇,阐明道家的宗旨,取名《黔娄子》(尽管家徒四壁)然而却一生励志苦节,至死不屈,最终因寿而终。36.离开

停止

等到

辜负

37.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

38.①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②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39.品行端正、拾金不昧、勤学苦读、宽容大度、执法公正、不畏强暴等【解析】3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那人已经离开。去,离开。(2)句意:不停读书。辍,停止。(3)句意:等到他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及,等到。(4)句意:不要辜负了张公。负,辜负。37.考查断句。句意为:他的同党也都是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其党暴戾为害”的主语是“其党”,“民不堪命”的主语是“民”,“旧尹莫敢诘问”的主语是“旧尹”。故断句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3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尽,全;置诸法,依法惩办;甚,很;(2)奇字,生僻字;素,平常;旋,随即。39.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这类题,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来进行总结回答。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大概意思,了解其意,找到相关的信息点,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