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研究_第1页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研究_第2页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研究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研究摘要:随着中国境内企业海外直接投资(OFDI)的不断增加,逆向技术溢出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本论文通过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分析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定义、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探讨逆向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门限效应对于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门限效应限制了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为了充分发挥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门限效应的影响。关键词: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产业结构升级;门限效应1.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推进,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日益壮大。与此同时,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OFDI流出国家之一,这引起了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OFDI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配置,还可以通过逆向技术溢出来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将探讨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并分析门限效应在其中的作用。2.逆向技术溢出的定义及机制逆向技术溢出是指跨国企业在境外投资、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后,通过企业的转型和转型,将这些技术和经验传递回国内,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逆向技术溢出主要通过以下机制实现:首先,境外子公司可以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在境外市场的竞争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其次,通过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转移,境外子公司可以将技术和经验传递给国内企业并帮助其提升技术水平;最后,境外子公司可以与国内企业合作,在技术研发、生产和市场开发方面共享资源和知识。3.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包括有利因素和限制因素。有利因素包括境外市场需求、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等。限制因素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文化差异、政府监管和市场准入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和效果。4.逆向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逆向技术溢出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逆向技术溢出可以提高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其次,逆向技术溢出可以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最后,逆向技术溢出可以促进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5.门限效应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门限效应是指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和速度受到一定条件或要求的限制。在中国的情况下,门限效应主要体现在技术水平、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首先,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时,由于技术差距和市场需求的限制,只能选择部分领域和国家进行投资,导致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受限。其次,境外市场的准入条件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也会影响逆向技术溢出的效果和速度。6.政策建议为了充分发挥中国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作用,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首先,加大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投入,提升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以增加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和效果。其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最后,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企业间的合作和技术转移来促进逆向技术溢出。7.结论逆向技术溢出对于中国产业的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研究发现,虽然逆向技术溢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但门限效应限制了逆向技术溢出的规模和速度。因此,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降低门限效应的影响,以推动逆向技术溢出的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Luo,Y.(2005).AnOrganizationalPerspectiveofChineseOutwardForeignDirectInvestment.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36(3),337-350.2.Deng,P.(2009).WhyDoChineseFirmsTendtoAcquireStrategicAssetsinInternationalExpansion?JournalofWorldBusiness,44(1),74-84.3.Li,S.(2011).HowDoFirmCharacteristicsAffecttheChoiceofForeignEntryMode?EmpiricalEvidencefromChineseFirms.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42(1),107-126.4.Buckley,P.J.,&Casson,M.(2001).TheFutureoftheMultinationalEnterprise.Basingstoke:Macmillan.5.Ramamurti,R.(2009).WhatHaveWeLearnedaboutEmerging-MarketMNEs?InR.F.Salvador(Ed.),Bu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