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不求甚解》课_第1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不求甚解》课_第2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不求甚解》课_第3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不求甚解》课_第4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3课《不求甚解》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不求甚解

马南邨

(原名邓拓)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了解驳论的逻辑思路。不求(甚解

开卷(有益)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开卷(有益)jiáohuò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zhéhúlún浅尝(辄止)

(囫囵)吞枣咬文嚼字:形容读书时过分地斟酌字句,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豁然贯通:豁然:通达的样子;贯通:前后贯穿通晓。指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不求甚解”出自何处?今人通常如何理解?出自陶潜《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工夫,属褒义。

词典解释: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形容用心不专,常含贬义。今人多用来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

对“不求甚解”的理解:1.文中“一般人”的观点是什么?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2.作者是怎样理解的?又是如何反驳的呢?驳论文驳论可以鲜明地反驳一个错误观点(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可以是就别人论述的一个问题发表不同看法,或提出质疑,进行商榷,今天所学的《不求甚解》作者就提出不同于常人的观点。阅读全文,概括段意(第1段)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段意:树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第2段)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段意:从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并提出学习古人谦虚的学习态度。(第3段)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段意: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和方式,赞扬他的“好读书”和有“会意”。(第4段)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段意:阐释“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这也是作者对“不求甚解”的理解。整体感知第一题的第3问的答案)(第5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段意:举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论述要提倡虚心的读书态度。(第6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段意:举诸葛亮读书的例子,提倡要有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第7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段意:观其大略需要认真读书,而且要重视整体把握。(第8段)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段意:引用陆象山的话补充论证,指出读书仍然以读懂为要。(第9段)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段意:得出结论: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请认真再浏览一下课文和你导学案的段意概括,把课文分成五(四)个部分。整体感知,分段概括段意:第1段:第2-4段:第5-6段:第7-8段:第9段:竖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读书的例子论述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引用陆象山的话补充强调观其大略需要认真读书,而且注重整体的把握。得出结论:强调读书要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理清论证思路的方法:理清论证思路的方法理解各小节大意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握各部分所运用的论证方式选择恰当连词把内容整理写出来)

本文的论证思路

首先开篇竖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对的”;接着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指出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并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和“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然后举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读书的例子论述要有虚心的读书态度和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再引用陆象山的话指出“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而是注重整体的把握;最后得出结论:读书要反复阅读,做到开卷有益。理清本文论证结构:不求甚解竖立靶子引出处、做解析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引用名言补充论证递进式结构

做总结,亮观点驳论文的思路及结构方式思考:课后习题第3题,本文(第4段)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提示:重点研读5、6、7段。

探究1第5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6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第7段: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三、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探究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怎样的?1、有虚心的态度,必须活读,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2、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3、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一要有虚心的态度;二是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做到活读书。当然,有同学对“不求甚解”也有自己的看法,比如:“中学生,特别是我们初三的学生,读书一定要咬文嚼字,要“求甚解”,即做学问,字字句句都要认真对待,这样才能更加全面而精确的掌握知识,才能取得中考的胜利。”总结明确!正确的读书态度是什么?1、虚心2、活读3、多读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基本读懂了全文内容,接下来我们研究一下关于写作方面的问题:本文的作者选取论据有何巧妙之处?(重点研究5、6、8段)

探究2第5段: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第6段: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第8段: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态度反面外国方法正面中国古代补充作用探究2:本文的作者选取论据有何巧妙之处?探究2:作者选论据有什么讲究呢?2、诸葛亮读书从方法上论证(正)1、普列汉诺夫读书从态度上论证(反)3、引用陆象山的话两处举例论证分别侧重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且一正一反对比论证;引用名言又为了补充论证,选取的论据还注意到古今中外时间和地域的差异,选例典型,恰到好处,使论证更全面周到。

补充论证总结本文用递进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