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课题23.1图形的旋转(1)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了解旋转及其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的概念,了解旋转对应点的概念及其应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方法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经历观察,产生概念,应用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其应用.教学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互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1)观察实例(教科书图23.1-1,23.1-2).①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从3点到5点,时针转动了多少度?②风车风轮的每个叶片在风的吹动下转动到新的位置.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2)巩固练习①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个.地下水位逐年下降;传送带的移动;方向盘的转动;水龙头的转动;钟摆的运动;荡秋千运动.A.2B.3C.4②教科书第63页练习1,2,3.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请大家在硬纸板上,挖一个三角形洞,再挖一个小洞O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下面放一张白纸.先在纸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然后围绕O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洞(△A′B′C′),移开硬纸板.(教科书图23.1-3)问题:线段OA与线段OA′间有什么关系?AOA′与BOB′间有什么关系?ΔABC与Δ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活动31.如教科书图23.1-4,E是正方形ABCD中CD边上任意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ΔADE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巩固练习:①随堂练习1,2,3.②教科书第64页1,2,3.③动手操作:请设计一个绕一点旋转60°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要掌握:1.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的概念.2.旋转的对应点及其它们的应用.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教材P59:1、2、3,P60:6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课件,提出问题①②.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实例的角度;(2)在学生发现实例现象的共同特征后,要求学生试着描述出旋转的定义;(3)能够准确指出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的对应点.学生动手实践,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操画图形的旋转变换后,指出进一步探究的方向.组织学生交流,得出正确结论.学生独立进行数学实验,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方向度量、分析、归纳、抽象概括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在活动2中教师应关注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后发现的“新大陆”,即图中所存在的线段、角的相等关系,并对其中正确的发现予以肯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论证.同时还应明确指出问题中涉及的是旋转变换的本质特征,应重点掌握.在学生归纳出图形旋转的特征后,教师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准确地运用旋转的基本特征表达出画图的理论依据;(2)学生画图的不同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已学过的平移、轴对称、旋转变换进行知识梳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小结.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抓住三种图形变换的本质共性,即它们都是全等变换;(2)学生对三种图形变换特性的理解.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1图形的旋转(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理解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理解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掌握以上三个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先复习旋转及其旋转中心、旋转角和旋转的对应点概念,接着用操作几何、实验探究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点图形的旋转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教学难点运用操作实验几何得出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1.什么叫旋转?什么叫旋转中心?什么叫旋转角?2.什么叫旋转的对应点?3.请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如图,O是六个正三角形的公共顶点,正六边形ABCDEF能否看做是某条线段绕O点旋转若干次所形成的图形?(老师点评)分析:能.看做是一条边(如线段AB)绕O点,按照同一方法连续旋转60°、120°、180°、240°、300°形成的.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上面的解题过程中,能否得出什么结论,请回答下面的问题:1.A、B、C、D、E、F到O点的距离是否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BOC、∠COD、∠DOE、∠EOF、∠FOA是否相等?3.旋转前、后的图形这里指三角形△OAB、△OBC、△OCD、△ODE、△OEF、△OFA全等吗?老师点评:(1)距离相等,(2)夹角相等,(3)前后图形全等,那么这个是否有一般性?下面请看这个实验.请看我手里拿着的硬纸板,我在硬纸板上挖下一个三角形的洞,再挖一个点O作为旋转中心,把挖好的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然后围绕旋转中心O转动硬纸板,在黑板上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A′B′C′),移去硬纸板.(分组讨论)根据图回答下面问题(一组推荐一人上台说明)1.线段OA与OA′,OB与OB′,OC与OC′有什么关系?2.∠AOA′,∠BOB′,∠COC′有什么关系?3.△ABC与△A′B′C′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老师点评:1.OA=OA′,OB=OB′,OC=OC′,也就是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相等.2.∠AOA′=∠BOB′=∠COC′,我们把这三个相等的角,即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称为旋转角.3.△ABC和△A′B′C′形状相同和大小相等,即全等.综合以上的实验操作和刚才作的(3),得出(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例1.如图,△ABC绕C点旋转后,顶点A的对应点为点D,试确定顶点B对应点的位置,以及旋转后的三角形.分析:绕C点旋转,A点的对应点是D点,那么旋转角就是∠ACD,根据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即∠BCB′=ACD,又由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即CB=CB′,就可确定B′的位置,如图所示.解:(1)连结CD(2)以CB为一边作∠BCE,使得∠BCE=∠ACD(3)在射线CE上截取CB′=CB则B′即为所求的B的对应点.(4)连结DB′则△DB′C就是△ABC绕C点旋转后的图形.例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DE=,△ABF是△ADE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的长度是多少?(4)如果连结EF,那么△AEF是怎样的三角形?分析:由△ABF是△ADE的旋转图形,可直接得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要求AF的长度,根据旋转前后的对应线段相等,只要求AE的长度,由勾股定理很容易得到.△ABF与△ADE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是直角三角形.解:(1)旋转中心是A点.(2)∵△ABF是由△ADE旋转而成的∴B是D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3)∵AD=1,DE=∴AE==∵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且F是E的对应点∴AF=教学内容师生活动(4)∵∠EAF=90°(与旋转角相等)且AF=AE∴△EA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教材P58练习1、2.例3.如图,K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以AK为一边作正方形AKLM,使L、M在AK的同旁,连接BK和DM,试用旋转的思想说明线段BK与DM的关系.分析:要用旋转的思想说明就是要用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的知识来说明.解:∵四边形ABCD、四边形AKLM是正方形∴AB=AD,AK=AM,且∠BAD=∠KAM为旋转角且为90°∴△ADM是以A为旋转中心,∠BAD为旋转角由△ABK旋转而成的∴BK=DM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应掌握: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及其它们的应用.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604、5、7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1图形的旋转(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度,会出现不同的效果,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过程与方法复习图形旋转的基本性质,着重强调旋转中心和旋转角然后应用已学的知识作图,设计出美丽的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用旋转的有关知识画图.教学难点根据需要设计美丽图案.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学生活动)老师口问,学生口答.(2)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与旋转角有何关系?(3)两个图形是旋转前后的图形,它们全等吗?2.请同学独立完成下面的作图题.如图,△AOB绕O点旋转后,G点是B点的对应点,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老师点评)分析:要作出△AOB旋转后的三角形,应找出三方面:第一,旋转中心:O;第二,旋转角:∠BOG;第三,A点旋转后的对应点:A′.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从上面的作图题中,我们知道,作图应满足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角、对应点,而旋转中心、旋转角固定下来,对应点就自然而然地固定下来.因此,下面就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来进行研究.1.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画出以下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以O点为中心,旋转角分别为30°、60°的旋转图形.2.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画出以下图,四边形ABCD分别为O、O为中心,旋转角都为30°的旋转图形.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因此,从以上的画图中,我们可以得到旋转中心不变,改变旋转角与旋转角不变,改变旋转中心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经过旋转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例1.如下图是菊花一叶和中心与圆圈,现以O为旋转中心画出分别旋转45°、90°、135°、180°、225°、270°、315°的菊花图案.解:(1)连结OA(2)以O点为圆心,OA长为半径旋转45°,得A.(3)依此类推画出旋转角分别为90°、135°、180°、225°、270°、315°的A、A、A、A、A、A.(4)按菊花一叶图案画出各菊花一叶.那么所画的图案就是绕O点旋转后的图形.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教材P59练习.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应掌握:1.选择不同的旋转中心、不同的旋转角,设计出美丽的图案;2.作出几个复合图形组成的图案旋转后的图案,要先求出图中的关键点──线的端点、角的顶点、圆的圆心等.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60:综合运用7、8、9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º,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2中心对称(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等概念及掌握这些概念解决一些问题.过程与方法复习运用旋转知识作图,旋转角度变化,设计出不同的美丽图案来引入旋转180°的特殊旋转──中心对称的概念,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教学重点利用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对称点的概念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难点从一般旋转中导入中心对称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1)观察实例(教科书图23.2-1,23.2-2),回答问题:①把其中一个图案绕点O旋转180°,你有什么发现?②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OA=OC,OB=OD,把△OCD绕点O旋转180º,你有什么发现?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如教科书图23.2-3,旋转三角板,画关于点O对称的两个三角形:(1)画出△ABC;(2)以三角板的一个顶点O为中心,把三角板旋转180º,画出△A′B′C′.让学生在作图的基础上思考:(1)分别连接对应点AA′、BB′、CC′.点O在线段AA′上吗?如果在,在什么位置?(2)△ABC与△A′B′C′全等吗?为什么?(3)△ABC与△A′B′C′有什么关系?(4)你能从中得到什么结论?活动3比较中心对称与轴对称有哪些区别?又有什么联系?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①②.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心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º,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1.让每位学生参与到作图中,从活动中体会到旋转180º的实际意义.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三、由浅入深、巩固新知活动41.应用(1)如教科书图23.2-4,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点A关于点O的对称点A′;(2)如教科书图23.2-5,选择点O为对称中心,画出与△ABC关于点O对称的△A′B′C′.问题:①一个点绕对称中心旋转180º,得到的是一个平角,这表示什么?②确定一个三角形需要几个点?作一个三角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需要作几个点的对称点呢?③你是如何理解“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的?2.教材P64练习1.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应掌握:1.中心对称及对称中心的概念;2.关于中心的对称点的概念及其运用.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67:1.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在学生准确作图后,教师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问题.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加深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2)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学生自己总结发言,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补充完善,教师应重点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2中心对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历届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理解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掌握这两个性质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复习中心对称的基本概念(中心对称、对称中心,关于中心的对称点),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老师引导总结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数学内涵,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享受学习乐趣.教学重点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及其运用.教学难点让学生合作讨论,得出中心对称的两条基本性质.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什么叫中心对称?什么叫对称中心?3.请同学随便画一三角形,以三角形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画出这个三角形关于这个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并分组讨论能得到什么结论.(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分两种情况作两个图形(1)作△ABC一顶点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2)作关于一定点O为对称中心的对称图形.第一步,画出△ABC.第二步,以△ABC的C点(或O点)为中心,旋转180°画出△A′B′和△A′B′C′,如图1和用2所示.(1)(2)从图1中可以得出△ABC与△A′B′C是全等三角形;分别连接对称点AA′、BB′、CC′,点O在这些线段上且O平分这些线段下面,我们就以图2为例来证明这两个结论.证明:(1)在△ABC和△A′B′C′中,∴AB=A′B′同理可证:AC=A′C′,BC=B′C′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画出图形后,能否加深对中心对称的性质的理解;(2)学生不同的作图方法.教学内容师生活动∴△ABC≌△A′B′C′(2)点A′是点A绕点O旋转180°后得到的,即线段OA绕点O旋转180°得到线段OA′,所以点O在线段AA′上,且OA=OA′,即点O是线段AA′的中点.同样地,点O也在线段BB′和CC′上,且OB=OB′,OC=OC′,即点O是BB′和CC′的中点.因此,我们就得到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例1.如图,已知△ABC和点O,画出△DEF,使△DEF和△ABC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分析:中心对称就是旋转180°,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就是绕O旋转180°,因此,我们连AO、BO、CO并延长,取与它们相等的线段即可得到.解:(1)连结AO并延长AO到D,使OD=OA,于是得到点A的对称点D,如图所示.(2)同样画出点B和点C的对称点E和F.(3)顺次连结DE、EF、FD.则△DEF即为所求的三角形.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P68:6、7、8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2中心对称(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及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的概念,掌握这两个概念的应用.过程与方法复习两个图形关于中心对称的有关概念,利用这个所学知识探索一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事图形旋转基本性质的探索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察,培养运动几何的观点,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点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教学难点区别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老师口问)口答: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具有什么性质?(老师口述):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2.(学生活动)作图题.(1)作出线段AO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2)作出三角形AOB关于O点的对称图形,如图所示.(2)延长AO使OC=AO,延长BO使OD=BO,连结CD则△COD为所求的,如图所示.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二、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教材P66练习.例4.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若将矩形折叠,使C点和A点重合,求折痕EF的长.分析:将矩形折叠,使C点和A点重合,折痕为EF,就是A、C两点关于O点对称,这方面的知识在解决一些翻折问题中起关键作用,对称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进而转化为中垂线性质和勾股定理的应用,求线段长度或面积.解:连接AF,∵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EF,即EF垂直平分AC.∴AF=CF,AO=CO,∠FOC=90°,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B=90°,AB=CD=3,AD=BC=4设CF=x,则AF=x,BF=4-x,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52∴AC=5,OC=AC=∵AB2+BF2=AF2∴32+(4-x)=2=x2∴x=∵∠FOC=90°∴OF2=FC2-OC2=()2-()2=()2OF=同理OE=,即EF=OE+OF=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应掌握:1.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2.应用中心对称图形解决有关问题.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68:2综合运用5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º,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点O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课堂板书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2中心对称(4)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P与点P′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横纵坐标的关系,掌握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的运用.过程与方法复习轴对称、旋转,尤其是中心对称,知识迁移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及其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复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通过实例归纳出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坐标符号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x,-y)及其运用.教学难点运用中心对称的知识导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性质及其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完成下面三题.1.已知点A和直线L,如图,请画出点A关于L对称的点A′.2.如图,△ABC是正三角形,以点A为中心,把△ADC顺时针旋转6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3.如图△ABO,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老师点评:老师通过巡查,根据学生解答情况进行点评.(略)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学生活动)如图23-74,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3,1)、B(-4,0)、C(0,3)、D(2,2)、E(3,-3)、F(-2,-2),作出A、B、C、D、E、F点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点,并写出它们的坐标,并回答:这些坐标与已知点的坐标有什么关系?师生配合教师指导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老师点评:画法:(1)连结AO并延长AO(2)在射线AO上截取OA′=OA(3)过A作AD′⊥x轴于D′点,过A′作A′D″⊥x轴于点D″.∵△AD′O与△A′D″O全等∴AD′=A′D″,OA=OA′∴A′(3,-1)老师点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1.如图,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与线段AB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分析:要作出线段AB关于原点的对称线段,只要作出点A、点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B′即可.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作出△ABC关于原点对称的图形.问题.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67:3、4.师生配合教师指导课堂板书23.2中心对称(4)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O的对称点P′(-x,-y).
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这些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进行图案设计,设计出称心如意的图案.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平移、轴对称、旋转的知识,然后利用这些知识让学生开动脑筋,敝开胸怀大胆联想,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图案设计的活动,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教学重点设计图案教学难点如何利用平移、轴对称、旋转等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它们的组合得出图案.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的图形(教科书图23.3-1),分析它是将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2.观察三种图形变换的过程.3.回答问题:(1)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基本特征;(2)归纳三种图形变换的共性.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1.你能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分析下图中各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吗?2.观察图形,分析它是将哪种基本图形经过了哪些变换后得到的?教师演示一个三角形分别经过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后得到其对应图形的变换过程,学生观察图形,回忆三种图形变换的基本特征,并归纳出三种变换的共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述基本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的过程;(2)让学生感受到简单的基本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变换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图案.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活动3展示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利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变换设计的组合图案.(1)剪纸中的三种变换.(2)艺术图案中的三种变换.(3)电脑设计出的图形变换.教师提出问题:进行图案设计的步骤是什么?活动4分组进行图案设计活动51.展示确定的基本图形及变换出的组合图案.2.简单说明你的图案设计中运用了哪些图形变换?3.实际应用.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教材P73活动1.例2.(学生活动)请利用线段、三角形、矩形、菱形、圆作为基本图形,绘制一幅反映你身边面貌的图案,并在班级里交流展示.老师点评:老师点到为止,让学生自由联想,老师也可在黑板上设计一、二图案.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应掌握:利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的图形变换中的一种或组合设计图案.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材P73:活动2P76:6、7.学生展示其搜集到的组合图案,继续进行图案辨析.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搜集到的图案应是数学意义下的组合图案,而非美术中的组合图案,以便于学生辨析出其中的基本图形及其作出的不同变换.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简单的基本图形,进行不同的图形变换,组合出美丽的图案.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选取的基本图形不要过于复杂;(2)指导学生依据对应图形全等这一图形变换的共性剪出多个基本图形,然后再依据各种变换的基本特征拼出组合图案.课堂板书23.3课题学习图案设计例2.(学生活动)请利用线段、三角形、矩形、菱形、圆作为基本图形,绘制一幅反映你身边面貌的图案,并在班级里交流展示.总课时排序课型复习课题第二十三章《旋转》小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构建知识体系2.掌握根据需要用旋转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图案.3.了解旋转图形的性质及联系实际应用过程与方法从知识生成的本质和思想方法的本质养成学习数学的能力.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熟练、灵活解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学重点旋转及对应点的有关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图形的旋转的三条基本性质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旋转变形1、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2、旋转的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旋转中心就是各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3)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3、作旋转后的图形的一般步骤(1)明确三个条件: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2)确定关键点,作出关键点旋转后的对应点;(3)顺次连结。4、欣赏较复杂旋转图形图形是由什么基本图形,以哪个点为中心,按哪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多少度,连续旋转几次,便得到美丽的图案。5、有关图形旋转的一些计算题和证明题二、中心对称1、中心对称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2、中心对称的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师生配合教师指导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平所平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作中心对称和图形的一般步骤(1)确定“代表性的点”;(2)作出每个代表性的点的对应点;(3)顺次连结。三、中心对称图形1、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过对称中心的直线,可以把图形分成完全重合的两部分。2、中心对称图形的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如:线段、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26个大写英文字母(7个),正多边等要会识别,并指出对称中心。3、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中心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而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研究对象的个数不同,中心对称指两个图形,而中心对称图形只研究一个对象。(3)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是图形自身或内部的点,而两个图形关于某点成中心对称,对称中心不定。联系:两者均是关于点的对称,它们之间无绝对界限,当把两个图形看作整体时,即为中心对称图形,若把中心对称图形看作两部分则两部就可以关于一点成中心对称。四、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2、作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步骤:(1)写出各点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2)在坐标平面内描出这些对称点的位置;(3)顺次连接各点即为所求作的对称图形。五.作业布置必做:P75:1、2、3选做:P75:4、5师生配合教师指导教学反思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1.1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并掌握弧、弦、优弧、劣弧、半圆等基本概念,能够从图形中识别.过程与方法体会圆的不同定义方法,感受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性.教学重点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生活问题.教学难点圆的运动式定义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如图1,观察下列图形,从中找出共同特点.图1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形,发现图中都有圆,然后回答问题,此时学生可以再举出一些生活中类似的图形.教师活动设计: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如图2,观察下列画圆的过程,你能由此说出圆的形成过程吗?(课件:画圆)图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问题引申,探究圆的定义,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通过动画演示,发现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就是圆.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圆的一些基本概念作一界定:圆:在一个平面内,一条线段OA绕它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作圆;圆心:固定的端点叫作圆心;半径:线段OA的长度叫作这个圆的半径.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同时从圆的定义中归纳:(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活动3:讨论圆中相关元素的定义.如图3,你能说出弦、直径、弧、半圆的定义吗?图3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一名代表发言进行交流,在交流中逐步完善自己的结果.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得出上述概念的严格定义,对于学生的不准确的叙述,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作弦;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作直径;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作圆弧,简称弧;弧的表示方法:以A、B为端点的弧记作,读作“圆弧AB”或“弧AB”;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作半圆.优弧:大于半圆的弧叫作优弧,用三个字母表示,如图3中的ABC;劣弧:小于半圆的弧叫作劣弧,如图3中的BC.少?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请做一个正方形的车轮,体会在车轮滚动的过程中车身的情况.师生配合教师指导师生配合教师指导课堂板书24.1.1圆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于是得到圆的第二定义:所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
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圆的对称性,进而得到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能够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感受圆的对称性,体会圆的一些性质,经历探索圆的对称性及相关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相互合作交流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领会数学的严谨性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参与的主动精神教学重点垂直于弦的直径所具有的性质以及证明.教学难点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用纸剪一个圆,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做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课件:探究圆的性质)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操作结果,可以发现沿着圆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直径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归纳的过程中注意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第一步,在一张纸上任意画一个⊙O,沿圆周将圆剪下,把这个圆对折,使圆的两半部分重合;第二步,得到一条折痕CD;第三步,在⊙O上任取一点A,过点A作CD折痕的垂线,得到新的折痕,其中点M是两条折痕的交点,即垂足;第四步,将纸打开,新的折痕与圆交于另一点B,如图1.在上述的操作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弧?为什么?(课件:探究垂径定理)学生活动设计:如图2所示,连接OA、OB,得到等腰△OAB,即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问题引申,探究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内容师生活动OA=OB.因CD⊥AB,故△OAM与△OBM都是直角三角形,又OM为公共边,所以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则AM=BM.又⊙O关于直径CD对称,所以A点和B点关于CD对称,当圆沿着直径CD对折时,点A与点B重合,与重合.因此AM=BM,,同理得到.教师活动设计:C在学生操作、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1)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活动3:如图3,所在圆的圆心是点O,过O作OC⊥AB于点D,若CD=4m,弦AB=16m,求此圆的半径.图3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图形,利用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分析图形条件,发现若OC⊥AB,则有AD=BD,且△ADO是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教师活动设计: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弦长、半径、拱形高、弦心距(圆心到弦的距离)四个量中,只需要知道两个量,其余两个量就可以求出来.〔解答〕设圆的半径为R,由条件得到OD=R-4,AD=8,在Rt△ADO中,即.解得R=10(m).答:此圆的半径是10m.活动4:如图4,已知,请你利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出的中点,说出你的作法.师生活动设计:根据基本尺规作图可以发现不能直接作出弧的中点,但是利用垂径定理只需要作出弧所对的弦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线与弧的交点就是弧的中点.〔解答〕1.连接AB;2.作AB的中垂线,交于点C,点C就是所求的点.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活动5解决下列问题1.如图5,某条河上有一座圆弧形拱桥ACB,桥下面水面宽度AB为7.2米,桥的最高处点C离水面的高度2.4米.现在有一艘宽3米,船舱顶部为方形并高出水面2米的货船要经过这里,问:这艘船是否能够通过这座拱桥?说明理由.图5图6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际问题,首先分析题意,然后采取一定的策略来说明能否通过这座拱桥,这时要采取一定的比较量,才能说明能否通过,比如,计算一下在上述条件下,在宽度为3米的情况下的高度与2米作比较,若大于2米说明不能经过,否则就可以经过这座拱桥.〔解答〕如图6,连接AO、GO、CO,由于弧的最高点C是弧AB的中点,所以得到OC⊥AB,OC⊥GF,根据勾股定理容易计算OE=1.5米,OM=3.6米.所以ME=2.1米,因此可以通过这座拱桥.2.银川市某居民区一处圆形下水管道破裂,修理人员准备更换一段新管道.如图7所示,污水水面宽度为60cm,水面至管道顶部距离为10cm,问修理人员应准备内径多大的管道?图7图8师生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掌握通过作辅助线构造垂径定理的基本结构图,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解答〕如图8所示,连接OA,过O作OE⊥AB,垂足为E,交圆于F,则AE=AB=30cm.令⊙O的半径为R,则OA=R,OE=OF-EF=R-10.在Rt△AEO中,OA2=AE2+OE2,即R2=302+(R-10)2.解得R=50cm.修理人员应准备内径为100cm的管道.小结:垂直于弦的直径的性质,圆对称性.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习题24.1第1题,第8题,第9题.拓展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及创新意识.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1.3弧、弦、圆心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1)圆的旋转不变性;(2)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推理、归纳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2)利用圆的旋转不变性,研究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学生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数学问题的态度及方法.教学重点探索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并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教学难点圆心角、弧、弦之间关系定理中的“在同圆或等圆”条件的理解及定理的证明.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1.按下面的步骤做一做:(1)在两张透明纸上,作两个半径相等的⊙O和⊙O′,沿圆周分别将两圆剪下;(2)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如图1所示,圆心固定.注意:在画∠AOB与∠A′O′B′时,要使OB相对于OA的方向与O′B′相对于O′A′的方向一致,否则当OA与OA′重合时,OB与O′B′不能重合.(3)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通过上面的做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节内容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做,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理由(课件:探究三量关系)师生活动设计:进一步引导学生语言归纳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2.根据对上述定理的理解,你能证明下列命题是正确的吗?(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劣)弧相等.师生活动设计:本问题由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可以证明上述命题是真命题.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如图4所示,虽然∠AOB=∠A′O′B′,但AB≠A′B′,弧AB≠弧A′B′.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思路考虑命题:(1)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优(劣)弧相等中的条件“在同圆和等圆中”是否能够去掉.小结:弦、圆心角、弧三量关系.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习题24.1第2、3题,第10题拓展创新、应用提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主体活动,巩固新知,进一步理解三量关系定理板书设计24.1.3弧、弦、圆心角在同圆和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1.4圆周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2.探索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3.能运用圆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2.通过观察图形,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3.通过引导学生添加合理的辅助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4.学生在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发现圆周角的性质和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征.教学难点发现并论证圆周角定理.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演示课件或图片: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问题1同弧(弧AB)所对的圆心角∠AOB与圆周角∠AC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教师演示课件或图片:展示一个圆柱形的海洋馆.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问题2同弧(弧AB)所对的圆周角∠ACB与圆周角∠AD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活动3]问题1在圆上任取一个圆周角,观察圆心与圆周角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情况?问题2当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时,如何证明活动2中所发现的结论?问题3另外两种情况如何证明,可否转化成第一种情况呢?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多少度?(课件:圆周角定理推论)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板书24.1.4圆周角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能够利用公共点个数和数量关系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发现、总结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生经历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中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3.从运动的观点和量变到质变的观点来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过观察、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掌握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它描述了黄昏日落时分塞外特有的景象.如果我们把太阳看成一个圆,地平线看成一条直线,那你能根据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想象一下,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2)观察用钢锯切割钢管的过程,抽象成几何图形间的位置关系.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请同学在纸上画一条直线,把硬币的边缘看作圆,在纸上移动硬币,你能发现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吗?公共点个数最少时有几个?最多时有几个?学生观察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过程和用钢锯切割钢管的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成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归纳出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的变化情况.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活动3问题:(1)能否根据基本概念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活动4(1)应用例已知:如图所示,∠AOB=30°,P为OB上一点,且OP=5cm,以P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与直线①R=2cm;②R=2.5cm;③R=4cm(2)练习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和识别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方法,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科书P101:1-5的三种位置关系,明确概念.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作答.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直线和圆相离、相交、相切的关系中,公共点的个数,公共点的名称,直线名称,圆心到直线距离与半径间的数量关系.师生共同完成例题和练习的求解.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和判定总结是否全面;课堂板书24.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例已知:如图所示,∠AOB=30°,P为OB上一点,且OP=5cm,以P为圆心,以R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3.能够利用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解题.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操作、探究、归纳、总结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2.学生经历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述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过操作、实验、发现、确认等数学活动,从探索两圆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运动变化的观点,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感受数学中的美感.教学重点探索并了解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中两圆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数量关系.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问题(1)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识别?(2)直线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识别?(3)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观察两个半径不同的⊙O1、⊙O2,固定其中一个而移动另一个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几种不同位置关系.(1)根据观察,请你摆出⊙O1和⊙O2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2)你能否根据两圆公共点的个数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如图,是由大小一样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的三个顶点均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在网格上能画出的三个顶点都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且与成轴对称的三角形共有。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活动2观察两个半径不同的⊙O1、⊙O2,固定其中一个而移动另一个的过程中,会出现的几种不同位置关系.(1)根据观察,请你摆出⊙O1和⊙O2的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2)你能否根据两圆公共点的个数类比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定义,给出两圆位置关系的定义?活动3探究(1)请你根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猜测出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刻度尺进行测量,验证你的猜想.(2)圆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圆是否也组成轴对称图形呢?如果能组成轴对图形,那么对称轴是什么?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活动4(2)⊙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3、5,设d=O1O2,①当d=9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②当d=8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③当d=5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④当d=2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⑤当d=1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⑥当d=0时,则⊙O1与⊙O2的位置关系是___.(3)已知⊙O1和⊙O2的半径分别为4和5,如果⊙O1与⊙O2外切,那么O1O2=.(4)已知两圆半径分别为3和7,如果两圆相交,则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如果两圆外离,则圆心距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让学生观察、发现,并动手摆出两圆的不同位置关系图形.圆的位置关系.课堂板书24.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例题总课时排序课型新授课题24.3正多边形和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中心、半径、边心距、中心角等概念.2.在经历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过程中,学会运用圆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并能运用正多边形的知识解决圆的有关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探讨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及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经历观察、发现、探究等数学活动,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教学重点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了解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并能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观看下列美丽的图案.问题1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的、利用正多边形得到的物体.你能从这些图案中找出正多边形来吗?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问题1将一个圆五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五边形,这五边形一定是正五边形吗?如果是请你证明这个结论.教师演示课件或展示图片,提出问题1.学生观察图案,思考并指出找到的正多边形.定义入手,证明多边形各边都相等,各角都相等,教学内容师生活动问题2如果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吗?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问题3各边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是正多边形吗?各角相等的圆内接多边形呢?如果是,说明为什么?如果不是,举出反例[活动3]学生观看课件,理解概念.例题1有一个亭子(如图)它的地基是半径为4m的正六边形,求地基的周长和面积(精确到0.完成教材第105页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看出:将圆分成五等份,可以得到5段相等的弧,这些弧所对的弦也是相等的,这些弦就是五边形的各边,进而证明五边形的各边相等;(2)学生能否观察发现圆内接五边形的各内角都是圆周角;(3)学生能否发现每一个圆.周角所对弧都是三等份的弧;(4)学生能否利用这些圆周角所对的弧都相等,证明五边形的各内角相等,从而证明圆内接五边形是正五边形.教师带领学生完成证明过程.方法.课堂板书24.3正多边形和圆如果将圆n等分,、依次连接各分点得到一个n边形,这n边形一定是正n边形吗?总课时排序授课时间:20XX年月日课型新授课题24.4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并会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圆锥展开图的认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活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明确扇形中各元素与圆锥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活动1想一想,你会解决吗?如图,玩具厂生产一种圣诞老人的帽子,其帽身是圆锥形,PB=15cm,底面半径r=5cm,要生产这种帽身(不计接缝用料和余料,π取3.14AAPBOrl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21.认识圆锥2.圆锥的再认识教师演示课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教师结合图形,介绍圆锥的有关概念教学内容师生活动3.圆锥的底面半径r、高线h、母线长a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由浅入深、实践应用根据下列条件求值(其中r、h、a分别是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1)a=2,r=1,则h=_______;(2)h=3,r=4,则a=_______;(3)a=10,h=8,则r=_______.活动31.动一动,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和电脑演示,掌握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引导学生推导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活动4实际应用:例1一个圆锥形零件高4cm,底面半径3cm例2玩具厂生产一种圣诞老人的帽子,其圆锥形帽身的母线长为15cm,底面半径为5cm,生产这种帽身10000个,你能帮玩具厂算一算至少需多少平方米的材料吗?(不计接缝用料和余料,例4思考题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6,一只蚂蚁要从底面圆周上一点B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圈再回到点B,问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多少?四、体会感悟、归纳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认识?五、布置作业、巩固新知教科书P114:1-4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圆锥的底面半径、高线、母线长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并用所学的知识推导出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带领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总课时排序授课时间:20XX年月日课型复习课题第二十四章《圆》小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构建知识体系2.理解圆、弧、弦、圆心角的概念及性质,掌握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及有关圆的计算过程与方法从知识生成的本质和思想方法的本质养成学习数学的能力.2.经历观察、思考、交流,熟练、灵活解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等过程,了解圆的概念,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以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学重点有关圆的位置关系及有关圆的运算教学难点从活生生的数学中抽出概念圆基本性质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二、本章知识点概括(一)圆的有关概念1、圆(两种定义)、圆心、半径;2、圆的确定条件:①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教学内容师生活动3、弦、直径;4、圆弧(弧)、半圆、优弧、劣弧;5、等圆、等弧,同心圆;6、圆心角、圆周角;7、圆内接多边形、多边形的外接圆;8、割线、切线、切点、切线长;9、反证法: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由此经过推理得出矛盾,由矛盾断定所作假设不正确,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二)圆的基本性质1、圆的对称性①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②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圆心是对称中心。2、圆的弦、弧、直径的关系①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②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引申]一条直线若具有:Ⅰ、经过圆心;Ⅱ、垂直于弦;Ⅲ、平分弦;Ⅳ、平分弦所对的劣弧;Ⅴ、平分弦所对的优弧,这五个性质中的任何两条,必具有其余三条性质,即“知二推三”。(注意:具有Ⅰ和Ⅲ时,应除去弦为直径的情况)3、弧、弦、圆心角的关系①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相等。③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4、圆周角的性质①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③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三)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OP=d则:点P在圆内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2、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l的距离为d则:直线l与⊙O相交d<r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直线l与⊙O相切d=r直线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与⊙O相离d>r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3、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如果两圆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如果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圆相交。②设⊙O1的半径为r1,⊙O2半径为r2,圆心距为d,则:两圆外离d>r2+r1;两圆外切d=r2+r1;两圆相交r2-r1<d<r2+r1(r2≥r1);两圆内切d=r2-r1(r2>r1);两圆内含0≤d<r2-r1(r2>r1)。(四)圆的切线1、定义:和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性质:①圆的切线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②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③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3、判定:①利用切线的定义。②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五)圆与三角形1、三角形的外接圆(1)定义: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2)三角形外心的性质:①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②到三角形各顶点距离相等;③外心的位置:锐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恰好是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外心在三角形外面。2、三角形的内切圆(1)定义:与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内心的性质:①是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②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③都在三角形内。(六)圆与四边形1、由圆周角定理可以得到: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2、由切线长定理可以得到:圆的外切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七)圆与正多边形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其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把圆分成n(n≥3)等份,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这时圆叫做正n边形的外接圆。3、正多边形的有关计算(11个量)边数n,内角和,每个内角度数,外角和,每个外角度数,中心角αn,边长an,半径Rn,边心距rn,周长ln,面积Sn(Sn=1/2lnrn)4、正多边形的画法画正多边形的步骤:首先画出符合要求的圆;然后用量角器或用尺规等分圆;最后顺次连结各等分点。如用尺规等分圆后作正四、八边形与正六、三、十二边形。注意减少累积误差。(八)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公式=(其中l为弧长)(其中l为母线长)(九)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判定如果三角形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三、布置作业P120第1、2、4题课堂板书教学反思总课时排序授课时间:20XX年月日课型新授课题 25.1.1随机事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过程与方法历经实验操作、观察、思考和总结,归纳出三种事件的各自的本质属性,并抽象成数学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从事物的表象到本质的探究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科学性及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教学重点随机事件的特点教学难点对生活中的随机事件作出准确判断教学手段教学流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问题情境下列问题哪些是必然发生的?哪些是不可能发生的?(1)太阳从西边下山;(2)某人的体温是100℃(3)a2+b2=-1(其中a,b都是实数);(4)水往低处流;(5)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6)三个人性别各不相同;(7)一元二次方程x2+2x+3=0无实数解。2.引发思考我们把上面的事件(1)、(4)、(5)、(7)称为必然事件,把事件(2)、(3)、(6)称为不可能事件,那么请问:什么是必然事件?什么又是不可能事件呢?它们的特点各是什么?二、师生交流、探索新知活动1:5名同学参加演讲比赛,以抽签方式决定每个人的出场顺序。签筒中有5根形状大小相同的纸签,上面分别标有出场的序号1,2,3,4,5。小军首先抽签,他在看不到的纸签上的数字的情况从签筒中随机(任意)地取一根纸签。请考虑以下问题:(1)抽到的序号是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抽到的序号小于6,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抽到的序号是1,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4)你能列举与事件(3)相似的事件吗?教师演示课件,这些现象的结果是确定的吗?进而教师提出问题对于一些问题,教师进行实物演示学生阅读、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条,请五名同学到讲台前面,进行演示实验教学内容师生活动根据学生回答的具体情况,教师适当地加点拔和引导。活动2:小伟掷一个质地均匀的正方形骰子,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刻有1至6的点数。请考虑以下问题,掷一次骰子,观察骰子向上的一面:(1)出现的点数是7,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2)出现的点数大于0,可能吗?这是什么事件?(3)出现的点数是4,可能吗?这是什么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购销合同印花税的税率
- 电工合同范本(2篇)
- 村医抽调卫生院值班合同(2篇)
- 南京空白就业协议书(2篇)
- 合伙人合同协议书范文(2篇)
- 二零二四年度设备租赁及运营管理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商务咨询合同终止协议
- 桥梁桩基工程劳务外包合同
- 常用分包合同模板
- 会议录音录像与剪辑制作协议
- 漆包线基础理论全解课件
- 项目成本分析附表 样本
- 2021年盘锦北方沥青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危大工程验收记录表(基坑工程)
- 工程停工申请表和停工报告
- 《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指导课件
- 小学道德与法治 五年级上册 传统美德源远流长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教学设计
- 学会学习 班会课件
- 日本侵华简史
- 某蔬菜大棚钢结构施工组织设计
- 企业管理基础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最全电子教案整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