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_第1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_第2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_第3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_第4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期末复习测试卷(ab卷)

A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6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2分)()A.牌坊(fāng) 珊瑚(hú) 碧窈(yǎo) 蛰伏(zhé)B.驯良(xùn) 惹恼(rě) 殷勤(yīng) 亘古(gèn)C.炫耀(xuàn) 抑郁(yì) 伫立(zù) 盔甲(kuī)D.粗犷(kuáng) 铠甲(kǎi) 混沌(dùn) 分外(fēn)2.下列四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性情孤僻略输文采世外桃源扑朔迷离B.繁衍复化祟山峻岭人烟稀少漫不经心C.憨态可掬一唱一和大献殷情仪表堂堂D.身体矫键举世闻名加冕典礼默默无闻3.对下面这段话的主要意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人们认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使用人才也很重要。如果有人才而不善于使用,就等于没有人才。A.发现、培养、使用人才,都很重要,但人们往往容易忽略使用人才。B.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三者同等重要。C.使用人才比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更重要。D.发现、培养人才比使用人才更重要。4.下列病句修改的方法有四种,正确的一种是(2分)()他的一席话很起作用,把我几天来的忧愁、顾虑都被打消了。A.“把”与“我”对调。B.去掉“被”字。C.去掉“忧愁”和“顾虑”中的任何一个。D.把“起作用”的“起”换成“产生”。5.将下列四个句子组合后,填入横线上,正确的组合是(2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________正是体现了粗犷和细腻结合这么一种美学思想。①湖里有湖的精巧布置②使园林境界辽阔起来③那些讲究借用远山近水陪衬④以及园中有园A.③②①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6.选出填入空格处恰当的一组词(2分)()(1)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________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2)2001年7月19日,“焦点访谈”播放后,社会群体举行了座谈会,进一步________“法轮功”的本质。(3)学校为我们创造条件,使我们的才能得以充分的________。A.管理揭示施展B.管束揭示展现C.管束揭批施展D.管理揭批施展7.认真阅读下文,“仆人”的派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我就是这样一个死人——和我们那些战友一样——死了30多年了,现在你看到的我,只不过是死去的我和我死去的战友们派出来为人民做事的仆人——是一个灵魂——你懂吗?A.死去的我和我死去的战友们B.死去的我C.我死去的战友们D.我的那些战友8.诵读《赤壁》一诗,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A.古人把春天刮的风称为东风,夏天刮的风称为南风,秋天刮的风称为西风,冬天刮的风称为北风。“东风不与周郎便”中“东风”就是指春天刮的风。B.诗中“周郎”指周瑜,“二乔”指嫁给孙策的大乔和嫁给周瑜的小乔。C.诗中“赤壁”是地名,在今湖北蒲圻县,而不是现在的黄冈。D.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诗人题咏这一历史上的重大题材,却从“折戟”写起,用了由小见大的艺术手法。9.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这个实验已经进行了多次,虽屡试不爽,但他还是凭着坚强的毅力,把实验进行到底,终于取得了成功。B.任何人的生活都不是孤立的,都和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C.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个月的九轮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D.他得知老厂长身患绝症的消息后,真是如雷贯耳,半晌说不出话来。10.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相同。(4分)(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第三段中“他”指代谁?(2分)25.文中的题目《浮躁》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原话解释。(2分)26.文末加引号的“锄草”、“捉虫”各是什么意思?请谈谈自己的理解。(2分)27.你从这篇短文中领悟到了什么?(用50字左右的文字表述出来)(2分)28.①简要说明本文的语言特色。②你欣赏此文的哪些语句?写出来,并说明理由?(两题任选一题回答)(2分)三、作文。(40分)29.请以“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B卷(满分:100分)

一、基础知识。(共23分)1.下面加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2分)()A.翘首(qiào) 炫耀(xuàn) 浩瀚(hàn) 亘古(hén)B.疲惫(bèi) 遨游(áo) 胡骑(jì) 伫立(zhù)C.摩天(mó) 濒危(pīn) 麾下(huī) 纠缠(cán)D.敦厚(dūn) 鸣噪(zhào) 吞噬(sì) 剔透(tī)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老师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也要处理班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B.黄山的重峦叠嶂,奇松怪石,令人惊叹,真是巧夺天工。C.这家伙明知罪行严重却从容不迫地干着事,好像什么也没发生。D.目前家电市场硝烟弥漫,空调降价大战一触即发。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海南岛的春天,景色宜人,就像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B.欣赏文学作品,必须反复品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联想和想像。C.每个有抱负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祖国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D.难道能否认香港回归祖国不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吗?4.下列朗读节奏,停顿划分正确的一句是(2分)()A.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C.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D.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5.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他这样对待客人,________有些不礼貌吧?②秦王想,就是杀了蔺相如,________也得不到玉璧。③不管情况有什么变化,也要坚决________合同。A.未免终究执行B.难免始终履行C.难免始终执行D.未免终究履行6.将下面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布局谋篇上看________而无散漫不羁之弊。①使作者那行云流水般的文思有舒卷自如之妙②不管文中材料怎样零碎③总有着贯穿全文的线索把它们组织起来④看上去怎样“散”A.①④②③ 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 D.①③②④7.下面通知有错误,修改正确的一项是(2分)()紧急通知省电视台于9月28日晚7时直播“长江三桥通车典礼”盛况,请各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到大礼堂准时收看。并在团队活动时间召开“建设家乡,热爱家乡,振兴家乡”的主题班会。要求会后写一篇新闻报到稿交校广播室备用。1999年9月26日校长室修改意见:①“紧急通知”改为“通知”。②正文开头要写称呼。③正文开头退两格。④把“热爱家乡”调至“建设家乡”前。⑤要写明主题班会的内容和讨论题目。⑥“报到”的“到”改为“道”。⑦正文结束后要写祝颂语。⑧把“1999年9月26日”移至“校长室”的下方。A.①③④⑥⑧ B.①②④⑤⑥⑧C.②③④⑥⑧ D.②⑤⑥⑦⑧8.对图中的大拱和小拱的位置关系说明准确的一个句子是(2分)()A.大拱的两旁,有四个小拱B.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C.大拱的肩上,有四个小拱D.大拱的肩上,各有四个小拱9.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2分)()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话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弯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10.选出下列词语用得准确的一项是(2分)()人学会________衣服________房子________炉灶。我们战胜了风雨和寒冷,可是人并不________。A.裁做装满足B.做做砌满足C.做盖装满足D.做盖砌满足11.默写。(3分)①________,背灼炎天光。②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③长年不息的风________,向它奔袭而来。二、阅读理解。(47分)(一)“人皆有错”,这是西方文化中已成为共识的观念。不过,它与中国儒家文化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古训有所区别。它并非指品德方面的缺陷或错误的思想观念,而是指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非故意失误,如突然叫不出熟人的名字,安装机器中忘了拧紧螺栓等。心理学把这种非故意的失误统称作“人误”。并非所有的工作过失都叫人误。一个电工在检修电路时,为图省事而没有事先切断电源与忘记拉下电闸所犯的错误是不同的。前者是有意违章,后者才是人误。人误是有意识的行为中非故意的动作。修好机器起身伸展身体时碰翻不知谁放在身后的油壶就不是人误,因为起身伸展身体不是有意识的行为。其次,做人人难以做到的事情而不成功也不是人误。用螺丝刀穿入细小的螺丝孔而不碰带电的孔壁是很难的。就是碰上也不算人误。要研究人误,自然要弄清人误形成的机制。工作记忆是人信息加工的核心环节,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但其资源有限,只有7±2个组块。当心智操作或工作操作过程被其他事件干扰时,有限的工作记忆资源被干扰事件挤占,极有可能发生遗漏操作环节、错误操作无关动作。1997年,西班牙的旅游胜地特纳里费岛机场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的严重事故,582人在事故中丧生。事故分析显示,该机场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人误是这起事故的直接诱因。当时一名交通管制员正指挥一架大型客机降落到机场跑道,又听到另一架大型客机要求着陆。该管制员的工作记忆立刻被新任务占据,忘记了继续指挥停在跑道上的飞机转移到停机坪。新降落的飞机呼啸着冲向那架飞机,造成了这场灾难。心理学家根据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将人的操作和决策行为划分为技能基、规则基和知识基三类,人误也相应地分为这三类。技能基操作是自动化的执行行为,如走路、骑自行车。这种行为占用工作记忆资源最少,前一个操作是启动后一个操作的信号。但是,这种操作如果受到干扰而中断,就可能发生遗漏错误。例如上楼梯时听到有人叫自己,就可能走神踏空摔倒。规则基操作是遵循预定程序的执行行为,如学生每周按照固定的课程安排,在不同的时间、去不同的教室、上不同的课。如果规定的程序改变,或者相似的情境却要执行不同的程序,就可能发生遗漏或执行错误的程序。例如将下周五的课调到本周六来上,学生就可能会忘记在周六去上课,或者以为要上周一的课而带错教科书,走错教室。知识基操作是处理新任务、解决新问题的判断决策行为,如选购一台VCD机。知识基的操作需要从长时记忆(知识库)中提取已有知识。提取知识错误或无法提取合用的知识,就可能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例如记错或想不起家里电视机视频和音频插口的型号,买回的VCD机就可能与电视机不匹配。人误是难免的,但心理学的研究又证明,人们是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控制其影响的。12.请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人皆有错”这句话。(2分)13.此文中的“人误”指什么?(2分)14.人误分为哪三种?(3分)15.第三段中“引用西班牙航空事故”的例子,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6.对“人误形成的机制”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A.信息加工核心环节的工作记忆资源有限。B.心智操作或工作操作过程被其他事件干扰。C.人的工作记忆有限和操作过程受到干扰。D.工作记忆被新任务占据而产生正常遗忘。17.文末说:“人们是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控制其影响的”,根据对第四段内容的理解,不属于控制人误所采取的措施的一项是(2分)()A.改善工作环境,尽量减少干扰。B.合理设计程序,明确作业时间。C.改进记忆系统,优化技术设计。D.提高技能水平,扩大知识视野。18.对本文的内容,理解最准确全面的一项是(2分)()A.解释了人误的概念,阐述了人误的特点和避免的方法。B.说明了人误的产生,分析了人误形成的机制和类别。C.说明了人误的产生,阐述了人误的特点和避免方法。D.解释了人误的概念,分析了人误形成的机制和类别。19.谈谈你对“人误”的看法,和解决人误的方法。(2分)(二)《邓伟眼中的世界名人》序张艺谋前几天,我们班的老同学们搞了一个小聚会。从1982年毕业至今,有不少同学多年没见了,甚至有17年从未见过面的。很多人都变了,变得不敢认了。在这次聚会上,我见到了邓伟老弟,他拉着我的手,半晌说不出一句话,两眼红红的全是泪水。在所有来的同学当中,只有邓伟一个人在哭。毕竟大家都是四十左右的男人,同学们都打趣他。但我似乎知道,邓伟为什么掉泪。在他经历了长久的孤独和艰难之后,在他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坎坷之后,惟有童心、痴迷、真诚不变。在聚会上,老同学、摄影师肖风讲了一件事:1988年,肖风和导演张军钊到新疆的天山拍一部电影,架好了摄影机之后,肖风从镜头里发现,数公里上的雪山上有一个小小的人影在走动,由于这个人影破坏了画面构图,肖风就想等他走出画面再拍。雪山上空气稀薄,积雪深厚,那人走得很慢。肖风等不及,就用长焦距镜头推上去,想看看到底是谁一个人孤零零地在那里溜达。在镜头里,肖风惊讶地发现,这人影似乎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邓伟。他大惑不解,这么巧吗?怎么可能呢?邓伟一个人在新疆的雪山上走什么呢?!肖风叫来张军钊,再次辨认,两人都半信半疑。于是,他们停下拍摄电影,用大喇叭高声地喊:“邓伟!”那个小小的人影停了下来,真是邓伟。肖风说,那天他们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邓伟才艰难地走了下来,他们见了邓伟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一个人在雪山上走什么呢?不是有病吧?”是啊,你一个人在雪山上走什么呢?不是有病吧?同学们听完肖风的讲述,也问同样的问题。邓伟认真地回答说:“我在磨炼我的意志,因为我要开始干一件非常艰苦的事情了。”邓伟的回答引起同学们一阵哄笑,信与不信的都在笑。我也跟大家一起笑,但我的心里忽然多了一份深深的感动。我知道邓伟说的是实话。看看邓伟的这些照片吧,一个普通人怎么能让这么多叱咤风云的名人上了他的镜头呢?我不知道这里边有多少难以逾越的障碍和困难。这决不是常人能做到的,我们都不能做到。你是怎么接近这些人?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和同学们都问邓伟这个问题,邓伟给我们讲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幕后故事。邓伟的语气很平淡,叙述也很简单。但我知道那绝非是平淡和简单的过程。老同学邓伟就坐在我身边这么讲着,他离我很近,我能感觉到他的心跳。我会永远记着那个顶风冒雪、艰难行走的身影,那个孤独的、执著的、小小的身影。这就是我的老同学、我的好兄弟邓伟,童心、痴迷、真诚不变的邓伟。1999年8月8日20.邓伟的痴迷在文中主要表现在哪里?(2分)21.第四段中加粗的“问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2.第四段中划线的“非常艰苦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3.在同学聚会上邓伟为何而哭?(2分)24.第四段详细叙述邓伟孤零零地在新疆的雪山上溜达,其用意是什么?(2分)25.读了全文你的感受是什么?(4分)(三)①“滴水见精神”,小节是一个人品德修养的试金石。人民群众评价为官者的品行,常常就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来判断的。郑培民同志就是一个十分注意小节的人。他在最后的工作中因急性心肌梗塞突发赶往医院,途中,他虽已无力地倒在秘书的肩膀上,嘴里却在嘱咐司机:“别闯红灯……”作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注重小节到了如此地步,有人觉得未免过于苛刻。认为“行大事不拘小节”,领导干部应当着眼于大事,而不应拘泥于如此小节。其实不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同理,小节不检会摧毁人思想上的防洪堤,使人前途断送甚至跌入罪恶的深渊。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清朝巨贪和珅,其贪婪成性仅仅是从几根上等楠木开始的。原山东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的堕落,最初就是从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直至发展到见利就上、有利必争,将手中的权力变成了权钱交易的工具,中饱私囊,成了人民痛恨的大贪官。③“小节”能坏干部,历史和现实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住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小节上,漫不经心,疏于防范:有的警惕性不高,认为吃请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出点小问题,组织会宽容、原谅;还有的心理不平衡,认为别人恣意腐败能“逍遥自在”,自己捞点小惠小利,是“小巫见大巫”,不足挂齿。诸如此类,其结果常常是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最终为人民所唾弃,悔之晚矣!④俗话说:“笼中的鸟儿就是因为几粒小米而失去了整个天空。”作为人民公仆,不仅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把握住自己,更要在日常小事和细节问题上坚守住心灵的“防护堤”。安于清贫,耐得清苦,时刻严于律己,防微杜渐,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做到“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惟如此,才能真正“不愧党、不愧民、不愧己”!(选自2002.11.13《人民日报》,有删改)26.文中加粗的“试金石”的意思是什么?(2分)27.给文章第①段结尾补上一句总结性的话(不超过20字)。(3分)28.文中“别闯红灯”的意思是什么?(2分)29.文中的小节指哪些事情?你能再补充一些生活小节的事吗?(4分)30.请你列举一些因小节不保,导致大节丧失的现代干部。(2分)31.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小节呢?(3分)三、作文。(30分)32.人人都有一双手,每双手都演绎着一个个独特的人间故事,每双手都记录着一段段动人的情感故事……请以“手”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写出真情实情。②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A卷

一、1.A2.A3.D4.B5.A6.C7.A8.A9.B10.略11.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不断衰退的经济,动荡不安的政局,日益恶化的环境12.略二、13.①拿②开始③一会儿④中间14.①没有办法,一会儿有一个老人来了。②我不是圣人,可见的事很多,为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