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组质粒α-淀粉酶基因工程酵母菌重组质粒α-淀粉酶基因工程酵母菌固体平板培养液体培养菌种接种到新鲜培养基接种接种选择、接种①②③图甲图乙(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2)某间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该同学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较________。11.(13分)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B、b表示):实验一亲本F1F2雌雄雌雄红眼(♀)×朱砂眼(♂)全红眼全红眼红眼:朱砂眼=1:1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_性。②让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F3代中,雌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雄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2)在实验一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休上的基用E、e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F’1,F’1随机交配得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实验二亲本F’1F’2雌雄雌、雄均表现为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红眼(♂)全红眼全朱砂眼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2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种基因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那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如下图所示.(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CGCCGCTACCCTTTAGAGTTACACTGTGAC乙链CGCCGCTACCCTTTAGAGTTACACTGTGAC乙链GCGGCGATGGGAAATCTCAATGTGACACTG甲链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mRNA;若“↑”所指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__个氨基酸。参考答案1--5DCCDA6--7BD8.答案:(1)叶绿体叶绿素a(2)C5[H]和ATP_(3)光照强度细胞可进行呼吸作用补充CO2(4)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较强光照强度(向阳)答案:(1)储能物质少(2)氨基酸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体液特异性受体(3)①高无法合成瘦素②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连体共生10.答案:(1)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淀粉分离纯化(PS:关键点在第二步操作中的“选取”)(2)稀释涂布法菌液稀释浓度较大(3)工程酵母菌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能力更强,产生CO2速率更快(4)较小11.答案:(1)X隐21/4(2)XbXbee4(PS:分别为EeXbXb、XBXbEEXBXbEeXBXbee)1/2(3)乙链3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事项: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D.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答案】B【解析】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故A错。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单方向运输,故B正确。C.肝细胞中,糖原和葡萄糖可双向转化,故C错。D.活细胞内ATP与ADP双向转化,故D错。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CO2还原成(CH2O)【答案】C【解析】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故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氢的来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去H,故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也来自糖等呼吸底物的分解,故C错。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故D正确。3.将牛催乳素基因用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mRNA连续分裂n次后,子细胞中32P标记的细胞占1/2n+1该基因翻译时所需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答案】C【解析】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故A正确。B.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RNA的过程,故B正确。C.连续分裂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1/2n-1,故C错。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A【解析】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A正确。B.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故B错。C.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故C错。D.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故D错。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A错误。B.丙的染色体数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故B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D错。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答案】D【解析】A.由图曲线分析可知,桑树间作时比单作时呼吸强度增大,大豆间作时比单作时呼吸强度减小,均受到影响,故A错误。B.间作时,桑树光饱和点增大,大豆光饱和点减小,故B错。C.在某一光照强度范围内,间作也提高了大豆的光合速率,故C错。D.从大豆曲线图中可看到光合速率大于零表示有有机物的积累,其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D正确。7.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D【解析】A.恶性肿瘤细胞即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故A正确。B.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调控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基因,能够抑制细胞的过度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发生,由题干信息可知,复合物可诱导靶基因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故该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的转移到细胞核内,这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一个过程,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能表达,则靶细胞抑癌信号途径受阻,靶细胞易癌变而获得不死性。故D错。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对水的重吸收。(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答案】(1)传入神经外负内正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大脑皮层神经-体液调节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4)吞噬细胞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析】(1)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两侧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该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下丘脑能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9.细菌感染人体时首先被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吞噬细胞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大于S(4)次生狐尾草(5)抵抗力【解析】(1)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里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10.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________保存备用。(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2)细胞分裂素母液(3)接种环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解析】(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使用选择培养基是因为他是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培养基。(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MS培养基的成份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划线却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环在灼烧后末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4)题中实验为取得菌种培养液过滤后离心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菌种能产生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是处理是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白色前体物质基因I基因I有色物质1基因II基因II有色物质2(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一甲×乙全为灰鼠9灰鼠:3黑鼠:4白鼠实验二乙×丙全为黑鼠3黑鼠:1白鼠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F1F2实验三丁×纯合黑鼠1黄鼠:1灰鼠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答案】(1)=1\*GB3①2aabb=2\*GB3②38/9=3\*GB3③黑aaBB、aaBb(2)=1\*GB3①A显=2\*GB3②黄鼠:灰鼠:黑鼠=2:1:1=3\*GB3③基因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1\*GB3①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F2为9:3:3:1的修饰(9:3:4),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A/a和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A_B_为灰色,A_bb,aabb为白色,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1为黑色,基因=1\*ROMANI为B,有色物质2为灰色,基因=2\*ROMANII为A。以为F1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AABB,乙为aabb(甲和乙为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2\*GB3②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F2中白鼠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8/9。=3\*GB3③由=1\*GB3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aaBB,F1为aaBb,F2中aaB_(aaBB、aaBb):aabb=3:1。(2)=1\*GB3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A1表示)。结合F1F2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b基因,其基因型为A1ABB。=2\*GB3②若推论正确,则F1中黄鼠基因型为A1aBB,灰鼠为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3\*GB3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2015年高考四川卷生物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Mg2+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项错误;氧气的扩散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项正确;光能转换ATP过程中需要ATP合成酶的参与,C项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参与,D项错误。2.答案:B【解析】溶酶体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A错;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包括核和质的遗传物质,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D错。3.答案:C【解析】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A叙述正确;选择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酒精,B叙述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自身前后就是对照,C叙述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30-300菌落数的平板,D叙述正确。4.答案:D【解析】光强等于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产生的O2全部进入叶绿体,A叙述错误;光强小于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B叙述错误;森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能量的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叙述错误;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其他三种乔木低,需要的光照相对较弱,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寇密集程度增大,其种群密度会增加,D叙述正确。5.答案:D【解析】用双缩脲检测蛋白尿,不需要水浴加热即可呈现出紫色,A叙述错误;血浆蛋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叙述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无高尔基体,C叙述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搞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叙述正确。6.答案:C【解析】M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会增加,因基因复制过程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嘌呤数始终占1/2,A叙述错误;在M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B叙述错误;因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后,使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AAG,表达的肽链含64个氨基酸,若该序列是在某一个密码子前面或后面,则编码的肽链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若该序列是在某个密码子之间,则编码的肽链可能最多有两个氨基酸不同,C叙述正确;因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61种,故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61种tRNA参与,D叙述错误。7.答案:A【解析】据图,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非禾草植物生物量越来越小,即种群密度越来越小,而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略有减少),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小,A叙述错误;据图,蜥蝎个体平均数离石头越远,个体平均数越少,离石头越近,个体平均数越多,说明蜥蝎可借石头的天然屏障躲避天敌的捕食,所以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叙述正确;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叙述正确;据图,距石头越近,蝗虫的种群密度越小,距石头越远,蝗虫的种群密度越大,所以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减少蝗虫的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或蜥蝎)8.答案:(1)非特异性(1分)专一(1分)(2)①体液(1分)反馈调节(1分)②神经递质(3)①神经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2分)③神经-体液(1分)④神经-体液调节(1分)大于(1分)【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2)①胃泌素属于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神经递质。(3)①步骤1与2对照说明,头期胃液的分泌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作用的结果,步骤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分泌仅是神经调节的结果②步骤3的目的是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③步骤4是为了确定在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9.答案:(1)限制核酸内切(1分)选择(1分)(2)T-DNA(1分)筛选获得T-DNA片断的植物细胞(1分)(3)细胞分裂素浓度(1分)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2分)(4)投放棉铃虫(2分)农药(1分)【解析】(1)过程①需用同种限制核酸内切酶对含Bt基因的DNA和Ti质粒进行酶切。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选择培养基。(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T-DNA片段进入棉花细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筛选获得含量T-DNA片断的植物细胞。(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素浓度以获得芽;部分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铃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10.答案:(1)信息(1分)主动运输(1分)(2)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的生长(2分)(3)C3化合物(1分)[H]和ATP(2分)增多(1分)(4)等于(2分)II组去顶芽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的生长(2分)【解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IA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向下运输。(2)实验一中,去顶32h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涂抹的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IAA抑制了的生长。(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是C3化合物,该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IAA浓度关系为:Ⅰ组等于Ⅲ组;去顶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II组去顶芽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的生长。11.答案:(1)①灰身(1分)性状分离(1分)2/3(1分)②18%(1分)下降(1分)自然选择(1分)(2)①X(1分)BBXrY(2分)4(1分)②6或8(2分)1/32(2分)【解析】(1)①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F1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2/3。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9900只灰身果蝇和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频率(bb)为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9/10,群体中Bb的基因型频率为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过程为:PbbXRXR(黑身雌蝇丙)×BBXrY(灰身雄蝇丁)→F1:BbXRY(灰身)、BbXRXr(灰身),F1随机交配得F2:(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即雌蝇中灰身(BXRX):黑身(bbXRX)=3:1,雄蝇中灰身(BXY):黑身(bbXRY):深黑身(bbXrY)=6:1:1,F2中灰身雄蝇共有BBXRY、BBXrY、BbXRY、BbXrY4种基因型。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且均相互分离后,形成可育配子1/2(bR)和1/2bxR,则F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1/2(bR)BXr、1/2BbXRXr,前者产产生1/4(bR)(细胞中3条染色体)、1/4BXr(细胞中4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后者产生1/8BXR、1/8Bxr、1/8bxR、1/8bXr4种配子(细胞中染色体均为4条),故F1雌蝇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6或8条染色体,F1雌蝇[1/2(bR)BXr、1/2BbXRXr]与F1雄蝇[1/2(bR)BY、1/2BbXRY]交配得F2,F2中深黑身个体(bbXrY)占1/8bXr×1/8BY=1/64,则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1/64×1/2=1/32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生物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A.O2的产生B.H2O的生成C.[H]的消耗D.ATP的合成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DNA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的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10050201005020010512100200300400浓度(ppm)甲乙丙根长相对值(%)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B.在0~20ppm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C.乙的浓度大于20ppm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D.据图推测,用30ppm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9:000时间17:0011:0013:009:000时间17:0011:0013:0015:000220260300320280240246810121416净光合速率(μmol·m-2·s-1)胞间CO2浓度(μmol·m-2·s-1)CiPnlmA.与11:00时相比,13:00时叶绿体中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高B.14:00后叶片的Pn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C.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反应速率D.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A.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A.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除都需要消耗ATP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8分)8.(11分)生长抑素(SS)是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1)合成1分子SS可产生___分子H2O;下丘脑合成的SS经_____的运输到达靶器官。时间(min)1202.5时间(min)1202.5TSH(μU·mL-1)对照组:TRH处理组1:TRH+葡萄糖处理组2:TRH+药物A处理组3:TRH+葡萄糖+药物A5.00.07.510.012.515.010080604020实验前0××××××××××××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之后,受试者胰岛细胞分泌的____将减少。②用TRH处理后,受试者体内______的分泌的TSH含量升高,导致机体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快,产热增加。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TSH的增加量较____,说明SS对TSH的分泌具有____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更________。④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1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物种分组第7天第14天第21天蝉大眼蝽对照组0.200.620.67处理组0.200.100.13豌豆蚜对照组2.004.002.90处理组2.008.7022.90鳞翅目幼虫对照组1.001.310.82处理组1,132.192.03(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___型增长。(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2分)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色。(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的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______个氨基酸。11.(14分)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性。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共7小题,每题6分,共42分)1.A2.C3.B4.D5.D6.B7.C第Ⅱ卷(共4小题,共48分)8.(11分)(1)14体液(2)①胰高血糖素②垂体甲状腺③少抑制强④急性高血糖与药物A共同作用对SS分泌的影响9.(11分)(1)样方S(2)二、三分解者(3)含氮的养料互利共生(4)利马豆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10.(12分)(1)尿素酚红红(2)稀释涂布平板法1.75少(3)UGA11511.(14分)(1)纺锤体不会(2)分生76(3)①隐②RAARR10/13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1/48解析(来源于学科网)1、【答案】A【解析】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都具有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定是DNA,B错误;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C正确;都能合成蛋白质,场所一定是核糖体,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则色素分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正确;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通入空气后密封会导致醋酸菌死亡,不能产生醋酸,B错误;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课本实验的操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相比,生长素浓度大于20ppm时抑制生根,具有两重性,A、C正确;在0~20ppm范围内,甲组莴苣幼根长度大于丙,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由图不能推出30ppm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幼芽的影响,D错误。学科.网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答案】D【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和轮状病毒均含有RNA,不能用吡罗红染液染色鉴定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错误;人轮状病毒是双链RNA病毒,复制时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C错误;严重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以及R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8、【答案】(1)14体液(2)胰高血糖素垂体甲状腺少抑制强药物A对TSH分泌的影响【解析】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答案】(1)样方J(2)二、三分解者(3)氨互利共生(4)鳞翅目幼虫蝉大眼蝽的数量变化与鳞翅目幼虫同步【解析】试题分析:(1)豌豆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蔬果剂后,豌豆蚜的处理组的种群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即呈J型增长。(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故其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3)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氮转化为氨,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共生。(4)蝉大眼蝽的数量变化与鳞翅目幼虫同步,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鳞翅目幼虫。考点: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0、【答案】(1)尿素酚红红(2)稀释涂布平板法1.75低UGA115【解析】试题分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由于尿素被分解成了氮,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178和191的平板计数,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156+178+191)/3÷0.1×105=1.75×108。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3)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个碱基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91个密码子,插入的70个核苷酸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24个密码子,后面是UGA,是终止密码,翻译结束,表达的蛋白质含115个氨基酸。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答案】(1)纺锤体会(2)分生76(3)隐RaaRR10/13丙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含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含R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的配子1/48【解析】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A.tRNA、rRNA和mRNA都从DNA转录而来B.同一细胞中两种RNA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C.细胞中的RNA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D.转录出的RNA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知识点】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必修二第四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遗传信息的转录”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Ⅱ层次要求;同时考查必修一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中的“核酸的分布”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Ⅰ层次要求。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间进行一定的融合,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核酸的分布遗传信息的转录
【解题技巧】题干明确考查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抓住“真核细胞中”这个关键词语,为后面的C选项作出铺垫。【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DNA转录的产物,高中教材介绍了三种RNA,tRNA、rRNA和mRNA,属于识记层次B选项考查理解能力,同一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转录可以同时进行,其转录的产物RNA不同,所以不同的两种RNA可以同时转录得到,属于理解层次C选项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DNA(见教材必修一第27页),所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以发生转录过程,形成RNA,故细胞核外也可以发生RNA的合成D选项考查DNA转录过程中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合成RNA,故合成的RNA和原模板连的碱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配对的【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课本,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对同一知识点进行全面而准确地复习,特别在后期复习中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展开合理的延伸。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所以在备考时要加强综合练习,特别要阅读课本,熟读内容。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知识点】本题以细胞为主题,用简短的题干考查细胞的代谢、癌变、凋亡以及激素的功能,考查了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中第4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其中的“光合作用的过程”考点;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3节“细胞凋亡的概念”,第4节细胞癌变中“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第二章“激素的作用特点”。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的场所)细胞凋亡(概念)
细胞癌变(特点)
动物激素的功能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需要对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握,逐个阅读选项,抓住每个选项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分析。【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动物体内激素的功能,动物激素可以随体液运输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教材最后一段话“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你赞成这一说法吗?”例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属于基础知识层次。B选项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必修一第104页,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属于识记层次。C选项考查癌细胞的特点,癌细胞具有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的特点。动物细胞需要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长、分裂等活动,属于异养型。所以癌变的动物细胞一样也属于异养型。属于识记、理解层次。D选项考查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一第123页黑体字部分。属于识记层次。【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试题更加注重生物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等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黑体字的分析理解,同时加强教材中思考与拓展训练的教学,让学生理解透彻。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ATP的合成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CO2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D.叶片在640~660nm波长光下释放O2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为试题载体,考查了必修一第五章细胞能量和利用的第4节光合作用中“色素对光的吸收”考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教材中第99页图5—10的作用光谱的表示方法(数学模型表示)。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单一,集中考查色素知识点,属于中等难度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不同色素吸收的光谱、光反应过程作用光谱的测量和表示方法(理解层次)
【解题技巧】本题题干以“作用光谱”的绘制为材料,学生感觉有点陌生,其实就是教材中99页的图5--10“吸收光谱”,要能打破思维,适当延伸。通过回忆教材中的图进行知识的再现,找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以快速解答本题。同时要能理解作用光谱模型构建方法有:通过测定光谱中出现黑线或暗带来确定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通过测定在不同波长的光下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量来绘制;也可以通过测定不同波长下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绘制等。【答案解析】A选项中考查不同色素吸收的光谱,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而不是红光。光能在光反应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将水进行分解,二是促成ADP和Pi发生化学反应,合成ATP。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识记。B选项考查学生对题干的阅读理解,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O2的释放)来绘制的。所以色素的吸收光谱可以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属于理解迁移考查。C选项考查内容同B选项,只要理解了题干中的信息,就能容易判断。属于理解层次。D选项考查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是两个,一个是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同时清楚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产生的氧气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属于识记层次。【答案】
A【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教材中的图表成为了试题命制的材料。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图标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图标的构建方法和原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必修一第103页光反应过程的一段文字成为了本题的选项设置,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过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阅读理解教材内容,避免搞题海战术。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知识点】本题考查稳态及水盐调节知识点,属于理解层次考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以临床上给病人静脉注射0.9%NaCl溶液为背景材料,考查必修三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部分(血浆、渗透压),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
稳态、血浆、渗透压、水盐平衡调节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的中心内容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生理反应。第一要清楚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其中无机盐中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第二要明白人体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而0.9%NaCl溶液相当于人体内环境渗透压,故称为生理盐水。第三要知道水盐平衡调节及方式,人体每天既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和盐,同时也要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答案解析】A选项由于注射的是0.9%NaCl溶液,即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B选项由于注射了一定量的0.9%NaCl溶液,所以血浆的含量会增加。但由于机体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要排出一定量的水和NaCl。C选项同B选项一样,要明白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即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D选项同A选项,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答案】
C【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题干的内容其实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5页,右边思考栏内的问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如果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两个问题,知道其原因,能够用专业的生物学术语来表达,也就能准确判断本题的所有选项。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的问题与思考,找准教学和复习的方向。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知识点】本题考查种植物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题干简短明了,考点清晰,通过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中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实验。本题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属于容易题,学生容易作答。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题技巧】解答题目时,抓住关键词语,陆生植物个体数量较少样方法调查,特别是抓住“个体数量较少”这个核心,就能判断相关选项。同时要快速回顾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答案解析】A选项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标记,一般对动物的调查才先进行标记。B选项样方法调查时要随机取样,由于题干明确说明该种群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在取样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C选项等距取样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分布和地形情况进行等距取样,由于个体数量较少,所以不能减少样方的数量。D选项五点取样也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大小来确定样方的面积,不同植物所选面积不同。且在个体较少时,应该适当扩大面积,而不是缩小面积。【答案】B【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的一大要求。本题的试题材料来自于必修三第61页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要求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掌握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教学中开展过调查实践,那么学生做这道题就很容易了,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领学生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加深印象,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知识点】本题考查基因和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知识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考查基因和环境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旨在强调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能够对生物学现象用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最后一个选项考查了性状分离现象的理解。属于理解层次考查,中等难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
基因和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分离现象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那就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共同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同时要明白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答案解析】A选项考查人的身高不仅仅是多个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后天的营养和锻炼的影响。所以,身高不同有可能是基因相同,后天环境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基因不同,但后天环境因素使身高相同。B选项考查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的性状不同,主要是受环境影响的。C选项O型血的夫妻的后代都是O型血,说明是由基因来决定的。D选项高茎豌豆的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是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原因是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后产生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矮茎的后代,不是环境因素造成的。【答案】D【教学反思】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
发现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都贴近生活,教材必修二第70页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均有分析。71页的技能训练也介绍了环境因素(温度)对果蝇翅的影响,学生如果准群地处理过教材内容,那么,要回答本题应该就不成问题。二、非选择题:29.(8分)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知识点】本题以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同步化”为载体,考查两个重要知识点,一是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一节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考点。二是必修二第五章染色体变异中“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考点。本题属于考查基础知识和应用理解能力,难度中等。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细胞周期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快速理解两个新的名词“细胞周期同步化”、“对数生长期”。题目对细胞周期同步化已经做了介绍,将整个细胞群体调控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只需认真阅读便能理解;关于对数生长期,就是细胞代谢旺盛,处于快速地增殖阶段,细胞数量也快速增加。然后要回顾细胞周期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即可快速对后面的3个问题进行回答。【答案解析】细胞周期的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属于识记知识,要能够记住并能理解。细胞周期的间期的主要特点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细胞周期同步化有自然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过程称为自然同步化,也可以人工选择或人工诱导,统称为人工同步化。本题以体外培养处于对数期的单层培养细胞为材料,进行人工诱导同步细胞周期。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诱导同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DNA合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
1、DNA合成阻断法:是一种采用低毒或无毒的DNA合成抑制剂特异地一直DNA合成,而不影响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周期运转,从而将被抑制的细胞抑制在DNA合成期的实验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在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Tdr和羟基脲),所有处于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在S期,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S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此种方法同步效率高,几乎适用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2、分裂中期阻断法:某些药物,如秋水仙秋水酰胺等,可以抑制微管聚合,因而能有效地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在分裂期,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而是阻断在分裂期的中期。此方法的药物一般具有毒性,若处理时间过长,所得到的细胞往往不能恢复细胞周期的运转。【答案】(1)分裂
间(S)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教学反思】
本题以细胞学研究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同步化为新材料,考查学生对细胞周期的理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现象。情景具有新、高、热的特点,但考查落脚点却是教材中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能对知识在新情景下进行迁移应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分析解决新情景下的生物学问题,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30.(9分)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3)ABA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即可)。(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知识点】本题考查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ABA激素的产生部位及作用,蒸腾作用、水的作用。即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本题难度适中,需要一定的分析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水的作用
植物激素脱落酸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要抓住三点要素:首先要抓住“ABA缺失突变幼苗”这句话,明白突变型植株体内ABA缺失这一特点,为后面的解题作好铺垫。其次要抓住本题的实验条件“干旱处理”,所以在干旱条件下,为了减少水分散失,植物气孔会关闭,从而会导致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再次要抓住本题实验的因变量,即实验的结果和现象“茎叶的生长量和根的生长量”,为后面第1小题回答全面作好铺垫。(1)(2)两个小题需要根据图形进行分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干旱条件下,与突变型(ABA缺失)相比,野生型植株(ABA含量迅速增多)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长被促进。野生型植株在干旱下ABA的含量会增多,所以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就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突变型的制作在干旱下ABA的含量不会增多,但人工施加ABA后,生长会受到抑制,叶片的ABA增多,会引起气孔关闭,蒸腾作用降低,减少水分散失。(3)(4)小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快速回顾教材的基础知识进行回答。【答案解析】植物在逆境(如干旱、水涝、盐渍、低温等)环境下,ABA的含量会迅速增多,古有“逆境激素”之称。为了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所以ABA又称“应激激素”。ABA的合成部位可以是植物体中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主要是根冠和萎焉的叶片等。ABA的生理作用主要是生长抑制剂,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ABA可以抑制DNA的合成,主要通过抑制转录水平,阻止mRNA、tRNA、rRNA的合成,在翻译水平上不能起抑制作用。特别是在缺水时,叶片中的ABA会迅速增多,引起气孔迅速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散失,提高抗旱能力。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根细胞内的水分的作用有:细胞质的组要组成成分;参与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保持植物的形态等【答案】(1)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3)根冠、萎蔫的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的生化反应【教学反思】
本题以植物激素ABA为考点,通过图表展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能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审题、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本题的后面两个小问,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3)问来自必修三第54页图3—9脱落酸的产生部位;第(4)问来自必修一第35页水的作用。31.(10分)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D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B、C、D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组注射的激素是__________,D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3)第二次注射后,C、D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本题以实验研究为载体,既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也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知识,两种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本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验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描述能力;属于理解层次水平,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
血糖平衡调节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要弄清楚A组为什么没有出现相关症状,设置这个组的作用是什么?第二次注射后B组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什么?C、D组注射激素和营养物质后症状为什么得到缓解?同时要明白葡萄糖的作用及缺乏表现的症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答案解析】由于实验开始后先进行禁食处理,所以小鼠体内血糖会降低,此时胰岛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平衡;但B、C、D组随后注射等量的胰岛素,会改变上述生理过程,使得血糖持续降低,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相关症状。为了能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血糖浓度。一是直接注射营养物质葡萄糖,恢复血糖正常水平,缓解症状;而是注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恢复血糖正常水平,缓解症状。【答案】(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升高;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教学反思】
本题以能力考查为主,通过分析实验过程,来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用到的生物学知识是教材必修3第25页血糖平衡调节部分知识。在教学中要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最后一个小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用专业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知识。教材第26页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有详细的描述,所以教学中要回归教材,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32.(12分)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