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_第1页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_第2页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_第3页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_第4页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

XX/TXXXXX—XXXX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

DevelopmentEvaluationSpecificationofDistributionNetwork

forNewPatternUrbanization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16-9-18)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

I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范了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区配电网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指标内容

及含义、评估方法及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县级及以下行政区域的110(66)kV及以下配电网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

发展水平的适应性综合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325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GB/T156标准电压

DL/T256城市电网供电安全标准

DL/T599城市中低压配网改造技术导则

DL/T686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

DL/T836供电系统用户供电可靠性评价规程

DL/T5729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配电网distributionnetwork

从电源侧(输电网、发电设施、分布式电源等)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

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其中,110kV~35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10(20、6)kV电网为

中压配电网,220/380V电网为低压配电网。

3.2供电可靠性reliabilityofpowersupply

配电网向用户持续供电的能力。

3.3容载比capacity-loadratio

容载比指某一供电区域、同一电压等级电网的公用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网供负荷的

比值。容载比主要用于评估某一供电区域内35kV及以上电网的容量裕度,是配电网规划的

宏观指标。

3.4N-1停运firstcircuitoutage

a)110~35kV电网中一台变压器或一条线路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

1

b)中压配电网线路中一个分段(包括架空线路的一个分段,电缆线路的一个环网单元

或一段电缆进线本体)故障或计划退出运行。

3.5配电自动化distributionautomation

以一次网架和设备为基础,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及通信等技术,实现对配电网的

监测与控制,并通过与相关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电系统的科学管理。

3.6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generation

接入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位于用户附近、就地消纳为主的电源,包括同步发电机、

异步发电机、变流器等类型。

4总则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水平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够反映配电网安全、可靠、经济、优

质等方面的基本性能,并能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与特点。

5新型城镇化地区分类

5.1城镇化地区类别

5.1.1工业主导型(GY)

此类地区工业基础较好,把工业发展和加快城镇建设有机地结合,逐步建成新型的工业

城镇。

5.1.2商业贸易型(SY)

此类地区利用本地商品资源的优势,通过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拓宽交易范围,增大市场

容量,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中心或具有较大专业市场的城镇。

5.1.3旅游开发型(LY)

此类地区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条件,加强了旅游、购物、娱乐、交通的配套设施

建设,形成了旅游特色很强的新型城镇。

5.1.4特色农业型(NY)

此类地区一般都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靠近大城市,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设施

农业、观光休闲农业来振兴小城镇的经济。

5.1.5综合型(ZH)

此类地区产业特征不突出,无法归为以上4类中的任何一类。

5.2城镇化分类选取原则

(1)城镇化地区分类应与地方政府所提出类型一致;

(2)对于地方政府无明确定位情况,应由市级供电公司根据5.1节中分类,结合行业用

电量选取分类。

2

6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

6.1新型城镇化评估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利用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单

位GDP能耗和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进行评估,上述指标全部基于被评估行政区在

核算期内的数据。

6.2新型城镇化评估指标内容

6.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f1)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计算方法:常住城镇人口与常住总人口比值的百分数:

城镇人口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1)

常住人口

计算边界条件:总人口数不变。

指标数据来源:政府部门数据;手工核算。

6.2.2人均GDP(万元)(f2)

计量单位:万元。

指标释义:核算期内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常住人口的比值。

计算方法:核算期内国内生产总值(万元)与常住人口数(人)的比值。

国内生产总值

人均GDP=(2)

常住人口

计算边界条件:同一核算期内。

指标数据来源:政府部门数据;手工核算。

6.2.3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kWh)(f3)

计量单位:kWh。

指标释义:地区年居民生活用电总量与地区常住人口数的比值。

计算方法:地区年居民生活用电总量与地区常住人口数比值的百分数。

年居民生活用电总量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3)

常住人口

计算边界条件:同一核算期内,同一地区。

指标数据来源:政府部门数据;手工核算。

6.2.4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f4)

计量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指标释义: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

计算方法: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值。

能源消耗折标准煤

单位GDP能耗=(4)

国内生产总值

计算边界条件:同一核算期内,同一地区。

指标数据来源:政府部门数据;手工核算。

3

6.2.5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f5)

计量单位:万元。

指标释义: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收入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人口总数的比值。其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

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居民可支配收入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5)

居民人口总数

计算边界条件:同一核算期内,同一地区。

指标数据来源:政府部门数据;手工核算。

6.3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考虑到各地区、各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本标准仅给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

估各项指标计算方法及权重系数参考值,参见附录A。本标准执行过程中,评估人员可根据

实际评估区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调整各项指标计算方法和权重。

6.4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估

使用因式分析法计算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得分:

Gc

5

GcAifi(6)

i1

式中:为公式()()中各指标计算结果;为对应标识的权重()。

fi1~5Aifii=1,2,…5

6.5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得分,将新型城镇化水平分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

Gc

高级阶段。考虑各地区、各阶段新型城镇化发展差异,各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参见附录B,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评估人员可根据实际评估区域发展情况调整各发展阶段划分标准。

7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

7.1评估原则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从适应城镇化发展和特色城镇差异化需求两个方面开展配

电网发展水平评估。

7.2配电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应能反映城镇化过程中人均用电量、负荷密度、供

电可靠性和清洁能源使用等相关需求,指标选取过程中从供电质量、供电能力、电网结构、

装备水平、绿色智能等5大类中选择23项主要指标予以评估。

7.3配电网发展评估指标内容

7.3.1供电质量

4

7.3.1.1供电可靠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统计时间内,对用户有效供电时间总小时数与统计期间小时数的比值。

计算方法:用户供电可靠率(%)为统计时间内减去统计时间内用户平均停电时间与统

计总时间的比值。

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供电可靠率=1-(7)

统计期间时间

注:计算方法依据DL/T836。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1.2综合电压合格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实际运行电压偏差在限值范围内的累计运行时间与对应总运行统计时间的百

分比。

计算公式:综合电压合格率应按式(8)计算,监测点电压合格率应按式(9)计算。

VVV

V0.5V0.5BCD(8)

A3

tt

V(1uplow)100%(9)

it

式(8)和(9)中:

V为综合电压合格率;

VA为A类监测点合格率;

VB为B类监测点合格率;

VC为C类监测点合格率;

VD为D类监测点合格率;

Vi为监测点电压合格率;

tup为电压超上限时间;

tlow为电压超下限时间;

t为总运行统计时间。

注:计算方法依据GB/T12325。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2供电能力

7.3.2.1110(66)kV或35kV容载比

计量单位:无。

指标释义:110(66)kV或35kV变电设备总容量与对应的总负荷(网供负荷)的比值。

计算方法:110(66)kV或35kV容载比为110(66)kV或35kV变电设备总容量(MVA)

与110(66)kV或35kV电网年网供最大负荷(MW)的比值。

11(066)kV或35kV变电设备总容量

11(066)kV或35kV容载比=(10)

11(066)kV或35kV电网年网供最大负荷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2.2110(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

5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所有110(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110(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为所有110(66)kV或35kV

线路最大负载率之和(%)与110(66)kV或35kV线路总条数(条)的比值。其中,单条110

(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为单条110(66)kV或35kV线路年最大负荷(MW)

与单条110(66)kV或35kV线路额定输送功率(MW)比值的百分数。

所有11(0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之和

11(066)kV或35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11)

11(066)kV或35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2.3110(66)kV或35kV重(过)载线路占比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110(66)kV或35kV重(过)载线路条数占110(66)kV或35kV线路总条数

的比例。其中,110(66)kV或35kV重(过)载线路指最大负载率大于80%的110(66)kV

或35kV线路。

计算方法:110(66)kV或35kV重(过)载线路占比(%)为110(66)kV或35kV重(过)

载线路条数(条)与110(66)kV或35kV线路总条数(条)比值的百分数。

11(066)kV或35kV重载线路条数

11(066)kV或35kV重载线路占比=(12)

11(066)kV或35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逆向指标。

7.3.2.4110(66)kV或35kV重(过)载主变占比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110(66)kV或35kV重(过)载主变台数占110(66)kV或35kV主变总台数

的比例。其中,110(66)kV或35kV重(过)载主变指最大负载率大于80%的110(66)kV

或35kV主变。

计算方法:110(66)kV或35kV重(过)载主变占比(%)为110(66)kV或35kV重(过)

载主变台数(台)与110(66)kV或35kV主变总台数(台)比值的百分数。

11(066)kV或35kV重载主变台数

11(066)kV或35kV重载主变占比=(13)

11(066)kV或35kV主变总台数

指标属性:逆向指标。

7.3.2.5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所有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为所有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之和(%)

与10kV线路总条数(条)的比值。其中,单条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为单条10kV线路

年最大负荷(MW)与单条10kV线路额定输送功率(MW)比值的百分数。

所有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之和

10kV线路最大负载率平均值=(14)

10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2.610kV重(过)载线路占比

计量单位:%。

6

指标释义:10kV重(过)载线路条数占10kV线路总条数的比例。其中,10kV重(过)

载线路指最大负载率大于80%的10kV线路。

计算方法:10kV重(过)载线路占比(%)为10kV重(过)载线路条数(条)与10kV

线路总条数(条)比值的百分数。

10kV重(过)载线路条数

10kV重(过)载线路占比=(15)

10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逆向指标。

7.3.2.7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平均值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所有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平均值(%)为所有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之和(%)

与10kV配变总台数(台)的比值。其中,单台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为单台10kV配变

最大负荷(kW)与单台10kV配变额定输送功率(kW)比值的百分数。

单台10kV配变最大负荷

10kV配变最大负载率平均值=(16)

单台10kV配变额定输送功率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2.810kV重(过)载配变占比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10kV重(过)载配变台数占10kV配变总台数的比例。其中,10kV重(过)

载配变指最大负载率大于80%的10kV配变。

计算方法:10kV重(过)载配变占比(%)为10kV重(过)载配变台数(台)与10kV

配变总台数(台)比值的百分数。

10kV重(过)载配变台数

10kV重(过)载配变占比=(17)

10kV配变总台数

指标属性:逆向指标。

7.3.2.9户均配变容量

计量单位:kVA/户。

指标释义:所有低压居民用户配变容量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户均配变容量(kVA/户)为公用配变总容量(kVA)与低压居民用户总户

数(户)的比值。

公用配变总容量

户均配变容量=(18)

低压居民用户总户数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3电网结构

7.3.3.1110~35kV线路N-1通过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满足N-1的110~35kV线路条数占110~35kV线路总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110~35kV线路N-1通过率(%)为满足N-1的110~35kV线路条数(条)与

110~35kV线路总条数(条)比值的百分比。

7

满足N-1的110~35kV线路条数

110~35kV线路N-1通过率=(19)

110~35kV线路总条数

注:N-1停运下的停电范围及恢复供电的时间要求依据DL/T256。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3.210kV线路联络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存在联络的10kV线路条数占10kV线路总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10kV线路联络率(%)为存在联络的10kV线路条数(条)与10kV线路总条

数(条)比值的百分比。

存在联络的10kV线路条数

35kV线路N-1通过率=(20)

10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3.310kV线路N-1通过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满足N-1的10kV线路条数占10kV线路总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10kV线路N-1通过率(%)为满足N-1的10kV线路条数(条)与10kV线路总

条数(条)比值的百分比。

满足N-1的10kV线路条数

10kV线路N-1通过率=(21)

10kV线路总条数

注:N-1停运下的停电范围及恢复供电的时间要求依据DL/T256。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3.410k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计量单位:km。

指标释义:所有10kV线路供电半径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10k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km)为所有10kV线路供电半径之和(km)与10kV

线路总条数(条)的比值。

10kV线路供电半径之和

10k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22)

10kV线路总条数

注:10kV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变电站10kV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3.5220/380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

计量单位:m。

指标释义:所有220/380V线路供电半径的平均值。

计算方法:220/380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m)为所有220/380V线路供电半径之和(m)

与220/380V线路总条数(条)的比值。

所有220/380V线路供电半径之和

220/380V线路平均供电半径=(23)

220/380V线路总条数

注:220/380V线路的供电半径指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线到其供电的最远负荷点之间的线路长度。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4装备水平

8

7.3.4.110kV架空线路绝缘化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10kV线路架空绝缘线路长度占10kV线路架空线路总长度的比例。

计算方法:10kV架空线路绝缘化率(%)为所有10kV线路架空绝缘线路长度之和(km)

为所有10kV线路架空线路总长度(km)比值的百分数。

10kV线路架空绝缘线路长度之和

10kV架空线路绝缘化率=(24)

10kV线路架空线路总长度

注:依据DL/T599,架空线路现阶段仍是配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充分发挥其作用。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4.210kV线路电缆化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10kV线路电缆线长度占10kV线路总长度的比例。

计算方法:10kV线路电缆化率(%)为所有10kV线路电缆线长度之和(km)与所有10kV

线路总长度(km)比值的百分数。

所有10kV线路电缆线长度之和

10kV线路电缆化率=(25)

所有10kV线路总长度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4.3老旧设备占比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运行达到或超出设计寿命年限的80%且状态评价为异常状态或严重状态的配

电设备数量占在运配电设备总数量的比例。

计算方法:老旧设备占比(%)为运行达到或超出设计寿命年限的80%且状态评价为异

常状态或严重状态的配电设备数量(台)占在运设备总数量(台)的百分比。

老旧设备数量

老旧设备占比=(26)

在运设备总数

指标属性:逆向指标。

7.3.5绿色智能

7.3.5.1配电自动化覆盖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统计区域内配置配电自动化终端的10kV线路条数占该区域10kV线路总条数

的比例。

计算方法:配电自动化覆盖率(%)为统计区域内配置配电自动化终端的10kV线路条

数(条)与统计区域内10kV线路总条数(条)比值的百分数。

统计区域内配置配电自动化终端的线路条数

配电自动化覆盖率=10kV(27)

统计区域内10kV线路总条数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5.2通信数据网覆盖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反映通信数据网的覆盖水平。

9

计算方法:通信数据网覆盖率(%)为统计区域内通信数据网已覆盖站点数量(个)与

统计区域内站点总数量(各)比值的百分数。

通信数据网已覆盖站点数

通信数据网覆盖率=(28)

站点总数

指标属性:正向指标。

7.3.5.3分布式电源渗透率

计量单位:%。

指标释义: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占区域年最大负荷的比例。

计算方法:分布式电源渗透率(%)为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MW)与区域年最大负荷

(MW)比值的百分数。

分布式电源装机容量

分布式电源渗透率=(29)

区域年最大负荷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3.5.4电动汽车充电桩面积密度

计量单位:座/km2。

指标释义: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与供电面积的比值。

计算方法:电动汽车充电桩面积密度(%)为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座)与区域

内供电面积(km2)的比值。

区域内电动汽车充电桩数量

电动汽车充电桩面积密度=(30)

区域内供电面积

指标属性:适度指标。

7.4配电网发展评估方法

7.4.1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指标评分采用分级评分制,考虑各阶段、各评估区域配电网

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标准仅给出配电网发展水平各项评估指标的参考计算方法,具体参见

附录C。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评估人员可根据实际评估区域发展情况调整各项指标计算方

法。

7.4.2配电网发展水平综合评估

(1)考虑各阶段、各评估区域配电网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标准仅给出配电网发展水

平各项评估指标的参考分类系数和权重,具体参见附录C。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评估人员

可根据实际评估区域发展情况调整各项指标的分类系数和权重。

(2)基于因式分析法计算供电质量、电网结构、装备水平、供电能力和绿色智能5类评

估内容得分:

Xi

n

XiyjTjCj(31)

j1

10

式中:为各类评估内容下属评估指标得分;为对应评估内容权重;为对

yjTjyjCjyj

应分类系数。

()使用加权平均法计算配电网发展评估得分:

3Gd

5

Xi

Gi1(32)

d5

8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水平适应性评估

8.1评估方法

评估区域配电网发展水平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适应度指数可由配电网发展评估得

Ca

分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得分的比值确定。

GdGc

Gd

Ca(33)

Gc

考虑到各地区城镇化和配电网发展的差异性,本标准中仅给出适应度指数的参考划

Ca

分标准及评估结果,具体参见附录D。评估人员可根据实际评估地区城镇化及配电网发展情

况,调整适应度指数的划分标准,并根据适应度指数的实际计算结果和划分标准,确

CaCa

定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适应度评估结果。

8.2评估要求

(1)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或中级阶段的评估区域,配电网发展水平可适

度超前于城镇化水平;

(2)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处于高级阶段的评估区域,为避免过度投资,配电网发

展水平应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保持适中。

11

附录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估指标计算方法

指标项标识计算方法权重A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f1yx0.2

人均GDP(万元)f2y=6x+28.20.2

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kWh)f3y=0.00667x+46.66670.2

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f4y=110-57.6x0.2

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f5y=36.48x+2.730.2

12

附录B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划分标准

新型城镇化指标()

阶段Gc

初级阶段Gc30

中级阶段30Gc65

高级阶段65Gc

13

附录C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指标计算方法、分类系数及权重

评估评估指标指标

计算方法分类系数C权重T

内容名称类型

100,x99.965GY,SY:0.97

供电可靠率正向196.08x19501.13,99.863x99.965

y0.5

(%)指标583.94x58234,99.726x99.863

0,x99.726其他:1.0

供电

质量

100,x99.95

综合电压合

正向80x7896,99.7x99.95

格率y1.00.5

指标200x19860,99.3x99.7

(%)

0,x99.3

0,x0.9

110(66)kV111.111x100,0.9x1.8

适度

或35kV变y100,91.8x2.21.00.1

指标

电容载比20045.45x,2.2x4.4

0,4.4x

110(66)kV

0,0x17.5

或35kV线

适度5.715x100,17.5x35

路最大负载y1.00.1

指标100,35x50

率平均值

供电2002x,50x100

(%)

能力

110(66)kVGY:0.95

100-8x,0x5

或35kV重逆向

y12012x,5x10其他:0.970.1

载线路占比指标

0,10x

(%)NY:1.0

()GY:0.95

11066kV100-8x,0x5

或35kV重逆向

y12012x,5x10其他:0.980.1

载主变占比指标

0,10x

(%)NY:1.0

14

评估评估指标指标

计算方法分类系数C权重T

内容名称类型

0,0x20

10kV线路

适度2005x,20x40

最大负载率y1.00.1

指标100,40x55

平均值(%)

222.22.222x,55x100

GY:0.95

10kV重

逆向1008x,x5

(过)载线y其他:0.970.1

指标12012x,x5

路占比(%)

NY:1

10kV配变1501.5x,60x

适度

最大负载率y1802x,40x601.00.1

指标

平均值(%)2.5x,x40

GY:0.95

10kV重

逆向10013.33x,x3

(过)载配y其他:0.980.1

指标12020x,x3

变占比(%)

NY:1

户均配变容200-33.3x,x3

适度

量(kVA/y26.67x20,1.5x31.00.2

指标

户)40x,x1.5

110~35千伏x,90x

正向

线路N-1通y6x450,75x901.00.2

指标

过率(%)0,x75

10kV线路正向

yx1.00.2

联络率(%)指标

10kV线路0.5x50,80x

电网正向

结构N-1通过率y4.5x270,60x801.00.2

指标

(%)0,x60

0,15x其他:0.95

10kV线路

适度755x,5x15

平均供电半y0.2

指标17525x,3x5

径(km)

33.3x,x3NY:1.0

15

评估评估指标指标

计算方法分类系数C权重T

内容名称类型

1000.04x,0x250其他:0.95

220/380V线

适度106.750.067x,250x400

路平均供电y0.2

指标4000.8x,400x500

半径(m)

0,500xNY:1.0

3x,x20NY:1

10kV架空

适度x40,20x60

线路绝缘化y其他:0.970.4

指标140.20.67x,60x90

率(%)

8008x,90x100SY:0.95

装备

10kV线路x70,10xLY,SY:0.98

水平适度

电缆化率y2.67x53.33,2.5x100.4

指标

(%)24x,x2.5其他:1

1006.67x,x6

老旧设备占逆向

y12010x,6x121.00.2

比(%)指标

0,x12

0.75x,x80

配电自动化正向

y3x180,80x901.00.3

覆盖率(%)指标

x,90x

配电通信网正向

yx1.00.3

覆盖率(%)指标

绿色0.667x80,15x

分布式电源适度

智能y3x45,5x151.00.2

渗透率(%)指标

12x,x5

电动汽车充LY:0.95

100000x,x0.001

换电站(桩)适度

y1000x101,0.001x0.101其他:0.980.2

面积密度指标

0,x0.101

(座/km2)

NY,GY:1.0

16

附录D

附录D

(资料性附录)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适应度划分及评估结果

适应度指数Ca划分标准适应度特征

Ca≤0.7滞后配电网发展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

0.7<Ca≤0.9适度滞后配电网发展适度滞后于新型城镇化发展

0.9<Ca≤1.1适中配电网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1.1<Ca≤1.3适度超前配电网发展适度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发展

Ca≥1.3超前配电网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发展

17

新型城镇化配电网发展评估规范

编制说明

18

目次

一、编制背景····················································································20

二、编制主要原则··············································································20

三、与其他标准文件的关系··································································20

四、主要工作过程··············································································20

五、标准结构和内容···········································································21

六、条文说明····················································································22

19

一、编制背景

本标准依据《关于印发2016年第一批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

通知》(中电联标准〔2016〕21号)和《国网科技部关于转发2016年第一批中

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科计〔2016〕13号)的要求编写。

本标准编制主要目的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地区配电网发展水平进行评估,为新

型城镇化配电网现状及规划方案评价提供依据及方法,评价结果可指导新型城镇

化地区配电网的规划建设、技术改造和优化运行,助力新型城镇化配电网投资效

益的提升。

二、编制主要原则

客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