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篇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经济思想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概述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柏拉图的经济思想“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物品的用途使用(本身固有的)交换(非固有的)讲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见解。概述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古代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一、贾图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是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农具(能讲话的农具:奴隶只能发声的农具:牛马无声的农具:马车认为使用隶农进行农业生产比使用奴隶更有利。第三节西欧中世界的经济思想“中世纪”: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意大利神学家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问题。接受了马格努关于公平价格的思想,并做了进一步发挥,认为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其学说具有折衷主义。奥雷斯姆和莫利诺斯的经济思想一、奥雷斯姆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系统论述货币的著作。尖锐批评和谴责了高利贷。第二章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分为早期与晚期两个发展阶段早期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重金主义、货币主义、货币平衡论把货币看成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的源泉来自流通领域,主要是贱买贵卖;只有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才能增加一个国家的财富;国家应实行干预经济的政策,以保持金银财富的流入;重商主义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前史,是对资本主义最初的理论考察。西欧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期。2、地理大发现及世界市场的形成;3、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建立;4、文化的影响:西欧“文艺复兴”兴起(人文主义)1、社会财富观念: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2、财富源泉的观点:财富的源泉只能是流通领域;3、强调国家的作用:中央集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国家致富的重要保证;6、在对外贸易中遵循多卖少买,多收入少支出的原则,做到出口大于进口,保早期重商主义14、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是早期重商主义阶段一、海尔斯[英]极力反对当时由于社会上铸造不足值的货币,使商品价格上涨,足值货币流向国反对从外国输入商品,特别是反对从国外输入奢侈品和原材料的出口。二、马林斯[英]应禁止金银出口三、博丹[法]提出法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金银数量过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政治经济学的名称。1、明确提出重商主义地位十分重要的观点,说明商业是国家活动的基础;2、重视对外贸易,它是财富的源泉;3、论述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性;4、论述农民的重要性;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中叶是晚期重商主义阶段晚期重商主义也被称为贸易差额论、贸易平衡论二、柯尔贝尔三、塞拉一、批判禁止货币输出的主张二、十二条纲领(扩大对外贸易)1、充分利用荒地,扩大生产以抵制外国商品进口;3、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在国际市场获胜;4、重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用自己的船只运输出口商品,增加收入;7、大力发展转运贸易,使英国成为一切外国商品的货站;1、一国拥有经营货币的多寡决定着该国富裕程度和军事政治实力;2、力争外贸顺差是增加法国货币财富的唯一途径;3、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从而发布条例,并设检察官监督4、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鼓励本国商品,限制外国商品进口,但对本国工业所需6、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商业的政策,禁止法国的农产品和其他粮食的输出,并重商主义早、晚期的区别:研究方法都是把经济现象和实践经验加以描述总结;研究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货币财富积累;2、意识形态都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拥有金银货币的多少是衡量标3、财富即金银货币来源是流通领域,但国内贸易不能增加一国财富,只有输出商品换回金银货币的对外贸易才能增加财富;4、对外贸易应遵循多卖少买原则,保持贸易顺差;5、工业生产是为商业特别是为对外贸易服务的,商业生产是对外贸易的条件;6、国家积极干预对外贸易,是发展对外贸易的条件;主要的区别在于实现外贸顺差,以增加货币财富。1、早期:重视多卖少买中的少买(货币差额论)晚期:重视多卖少买中的多卖(贸易差额论)2、早期:对商品生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并不是关心(重金主义)晚期:十分重视生产和工场手工业(重工主义)3、早期:重视行政立法手段(超经济强制手段)晚期:重视保护关税(经济手段)为什么说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早理论探索,但不是科学的:1、重商主义是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2、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3、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过积极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1、把财富和货币混同,货币同金银货币混同;2、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以流通领域为研究对象,不可能揭示本质;第二篇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的西方经济学说第三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重商时代]经济:资本原始积累转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产业资本代替商业资本占统治地位;政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被推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文化:产生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威廉·配第的生平与著作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唯物主义研究法、归纳、抽象威廉·配第的巨大历史功绩之一,在于他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讨论了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问题,把政治经济学从其他科学中独立出来,马克思称他为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1、工人的工资应当等于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工资应随货币价值和物价的变动而变动;3、有时把工资看成劳动价格(与1矛盾)1、以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正确规定为出发点;2、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与工资的对立关系;3、考察了级差地租问题;4、土地价格等于一定量的地租;1、认为土地价格等于预买一定年限的地租;把利息看成是货币的租金;2、利息率=地租/地价;认为利息率的高低由货币的供求决定;3、要求利息自由,反对国家法律对利息的限制;三、货币理论2、货币的基本职能,特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3、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与货币流通速度;一、财富观念流通领域生产领域劳动看做财富的主要源泉二、影响国家财富增进的因素1、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国家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2、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数看作一国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因素;3、赋税对国家财富增进的影响;配第的政治经济政策倾向1、主张国家适度干预经济,又主张经济自由;2、反对封建赋税,反对让产业资产阶级负担过重,主张国家赋税主要由封建地3、主张削减国防费、行政、司法经费、宗教事务经费、教育经费(神学、法学);增加社会救济经费、公共事业经费;4、主张节约劳动,主张按全国人口财富产业的数量来设置官员和其他服务人员;第三节17世纪末18世纪中叶英国经济思想的发展1、把利息看作是对别人剩余劳动的占有,是剥削收入2、利息产生的原因是货币分配的不均,即占有权不均等;1、第一次明确区分货币和货币资本,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资本的概念;2、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认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而非货币的租金,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接待货币的供给量;只在利息形成上研究剩余价值,没把利润作为独立的范畴进行深入研究;1、第一次把利润当成独立的经济范畴栏研究;1、利息和利润只是相互关系,没有因果关系,两者相互影响;2、利润、利息的高低是由工商业发展水平和资本积累程度决定;3、对货币数量论做了系统的表述,即商品价格决定于货币流通量,货币流通量1、把金属货币符号即纸币的流通规律混同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1、提出实际价值的概念,即一国平均需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2、对劳动的两种形式的区分(即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3、对让渡利润的新解释(相对利润vs绝对利润(增加社会财富))第四章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概述法国经济学的产生1、法国处于封建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2、法国仍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第二节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理论布阿吉尔贝尔生活的时代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重商主义的先驱者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思想及其经济计划一、土地收益下降的原因当时法国消费不足的原因是税收的变化无常和分配不公;1、各种商品的价格必须保持一定比例;2、主张以谷物价格为基准来调整各种商品的价格;1、变化不足的市场价格背后存在着“真正价值”,即价值,这种“真正价值”的基础是劳动的耗费;2、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形成价值,只有将生产商品的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部门的条件下才能决定商品价值;3、通过自由竞争来实现个人劳动时间按正确比例分配于各个产业;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只从使用价值来探讨价值,把创造价值的劳动混同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2、以农业为基础,实现国家经济均衡发展;?3、重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认为农业为基础的均衡发展实现社会经济是其学四、经济改革计划2、要求建立谷物自由市场,取消对谷物出口的限制;第三节坎蒂隆的经济理论生平和著作一般经济理论一、价值理论提出财富自身不是别的,只是维持生活,方便生活和使生活富裕的资料。这个关于财富的定义一开始就表现出与重商主义根本对立,是进步的;把任何物品的价值归结为土地和劳动来决定,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价值和物质财富,把创造价值的因素与创造物质财富的因素混为一谈;还认为物品的生产都离不开土地,从而把土地看作创造物质财富进而创造价值的一个因素,这是受重农主义偏见的束缚;提出物品的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并不总是相等的,提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围绕其内在价值而上下波动,表明他已经初步认识到价值规律的作用;二、工资理论注意到计件工资和计时工资;三、货币理论提出金属的真实价值或内在价值同在金属生产中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比例,表明他已接近于正确地理解货币的本质;考察了货币的起源和作用,认识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论述了流通货币量增加引起商品价格上涨的机制;认为流通货币量的增加与物价水平上涨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比例关系;认为利润是利息的基础;重农主义思想的萌芽1、农业是一国经济的基础,土地耕种是一国所有阶级和居民生存和致富的源泉;把农业年产品分为:(1)、租地农场主付给土地所有者的主要的和真正的地租;(2)、维持生产的原材料价值和支付农业雇佣工人的工资价值;2、社会总产品流通的初步考察;第一次系统考察了农业年产品如何经过流通而在社会各阶级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初步阐述土地所有者的支出与国民生活的关系;把租地农场主的全部农产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的1/3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土地所有者以作为地租;剩下的2/3农产品,一半用作补偿成本、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半是租地农场主的经营利润;这一分析为后来魁奈的《经济表》的制定提供3、农业生产品决定一国人口的规模和变化;认为一个国家的居民人数取决于分配给他们的用来维持生活的资料,一国人口的数量必然要以土地所能提供的年产品数量为限度;第五章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第一节概述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剥削更加残酷;2、法国处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准备时期,阶级矛盾尖锐;3、受法国启蒙运动影响(自然秩序观念对重农学派产生影响,奠定了哲学基础);4、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仍统治法国;重农学派的形成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马克思称重农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1、“自然秩序”观是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核心、理论基础;3、重农学派体系的矛盾(重农学派理论的资产阶级实质,却获得封建主义的外观);第二节魁奈的经济学说魁奈的生平和著作“自然秩序”是魁奈及其学派的世界观和和方法论“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时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认为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认为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及剩余价值,农业是唯一生产部门,此观点是片面的;第一次提出剩余价值来自生产领域而不是流通流域;社会阶级结构1、生产阶级,即从事农业的阶级,其中包括租地农业资本家和农业工人;2、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及其丛书人员,国王、官吏和教会;这个阶级以地租和租税的形态从农业阶级取得“纯产品”;3、不生产阶级,不结果实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资本理论农业资有年预付,每年预付的资本;(流动资本)L原预付,几年预付一次的资本(有折旧);(固定资本)魁奈的《经济表》对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进行了探索和研究;1、整个社会普遍实行的是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4、各阶级之间的流通采取固定不变的价格;5、商品和货币流通只在三个主要阶级之间进行,各阶级内部的流通略而不谈;2、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3、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把流通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在生4、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给人的消费,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在生产过程的要素;1、片面地把农业视为唯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形态;2、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分析剩余价值的来源,不能科学论证“纯产品”的真正来源;3、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大部类;主张废除其他赋税,实行只向土地所有者阶级征收一种单一的地租税。提出发展农业和自由贸易的措施和主张,要求在国内取消各州之间和各州的第三节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进一本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各自划分为两个对立阶级,即把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把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更接近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实际情况,反映很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两个主要阶级,进行了比较正确的说发展“纯产品”理论,强调这是土地对于农业劳动者的赐予;完备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杜尔哥的经济政策主张与社会改革取消了对谷物贸易的限制,在国内实施谷物贸易自由;取消了对酒类贸易的限制;重农学派与中国的重农思想的历史渊源2、作为重农学派重要特征的重农思想更是与中国的重农传统有直接关系;重农学派的自由放任思想深受中国“无为而治”论的影响;斯密所处的时代及其生平经济:工场手工业发展;资本主义大农场;英国战胜荷兰取得海上霸权;政治:资产阶级同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思想:受英法两国“自然秩序”影响和唯心主义的影响,以及重农学派和配第以斯密的著作《国富论》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是什么、如何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研究的中心课2、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贯穿全书的主线;3、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国富论整个理论体系的核心;4、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是私密经济政策和法律主张的出发点和归宿;斯密的方法论本末倒置,把社会意识形态看成经济活动的本源;第一个运用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经济学家;把人的本性理解为一般的、永恒的、存在的,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3、二重:归纳法演绎法一方面正确反映资本主义内在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在研究资本主义外部经济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价值的两个意义和两种价值规定明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提出两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或两种对立的价值规定: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决(劳动决定价值)定商品价值和商品所能支配、所能购买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工资、利润、地租共同决定商品价值;三种收入决定机制,实际上是斯密第三个价值规定。这个庸俗的价值定义在经济学的发展史上被称为“斯密的教条”;价值规律:由于供求关系、竞争作用,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其作用是调节资本主义生产;1、第一个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的关系;3、第一次区分了简单劳动、复杂劳动,并实际提出了把复杂劳动还原为简单劳4、查明了价值规律及其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作用;1、关于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理解错误;在货币的职能上,更多讨论货币的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2、把货币视为商品,把握了货币和商品的关系;3、肯定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执行世界货币职能必须是金银1、不完全理解价值和货币的关系,因而不可能从商品的内在矛盾运动中探讨货2、在某些场合混同货币的职能和货币的本质,把货币的各种职能都归结于流通工具,把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货币的本质;1、第一次比较正确地划分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2、划分阶级的标准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分配理论(一)工资理论1、工资是劳动所得但并非劳动全部所得,仅指维持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2、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和价值;(二)利润理论1、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一本分,是雇主分享的由工人创造的价值扣除工资后的余额;2、利润是资本的自然报酬,是同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三)地租理论1、地租是工人劳动多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扣除工资和利润的一部分;2、地租是使用地主土地的代价或自然报酬,是商品价值或生产费用的构成部分,因而是价值的独立源泉之一;3、地租是一种垄断价格,或是这种垄断价格的结果(正确)第四节生产劳动与社会资本再生论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1、直接用资本交换,并为资本提供利润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其它一切直接与收入相交换的劳动即使对社会有利也是非生产劳动;(正确)2、生产物质的劳动是生产劳动,相反为非生产劳动;(错误)定义1是正确的,是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上来考察的;定义2是错误的,没从经济关系考察,没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两种见解是矛盾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斯密的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按照这个公式,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第五节经济自由与国际贸易理论经济自由主义自由放任原则: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1、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物品;2、政府应尽的义务是保护社会,保护人民,建立公共设施;国际贸易理论把优势区分为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同个人一样,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各具自己的优势,其中有的是自然固有的,技术水平等。这两种优势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某种产品生产上,节约劳动时间,造成成本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价格优势。一般来说,绝对优势是形成国际分工和购机贸易的根本依据。1、认为当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之一;(土地肥沃,人民勤劳等)2、中国经济已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表现为劳动人民收入低,人口不增加)(1)、中国极端重视农业,轻视工业和对外贸易的政策,束缚了制造业、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发展,从而阻碍国民经济发展;(3)、中国的家仆、官吏等不从事生产性劳动的人太多,是造成国民财富不能增长的原因之一;加强分工(条件:扩大市场);以开拓国内市场为主,同时也开拓国外市场;第七章李嘉图的经济理论第一节工业革命时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完成者李嘉图李嘉图所处的时代与生平经济: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工场手工业变为机器大工业;政治:英国政权掌握在土地贵族阶级手中;思想: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的观点;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及赋税原理》2、对经济学研究短暂,但对政治经济学各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取得了最高成就;3、坚定地毫不动摇地站在工业资产阶级立场与土地贵族阶级进行论战;李嘉图的研究方法2、一元论第二节价值与货币理论1、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上比斯密有明显进步;2、批判了斯密在价值决定问题上所有动摇不定、莫衷一是的观点;3、对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劳动有简单、复杂之分;生产价值不仅取决于活劳动,还取决于物化劳动;商品价值不是由实际的个别劳动决定,而是生产的必要劳动;4、发现价值规律与等量生产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1、虽然比较正确的说明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分,但没从交换价值中提出价值,没提出商品二因素学说;2、虽一贯坚持生产商品所耗费劳动决定价值,但只注重对价值量的分析,忽略对价值的分析,因此把价值看成是永恒的范畴;3、在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分析上,由于其不了解劳动二重性,也就不了解同一劳动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如何同时进行,同时他所提出的必要劳动不仅在质上而且在量的规定上都与马克思的社会必要劳动有本质区别;4、混同了劳动和劳动力,混同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所以遇到两个无法克服的难关(第一个难关就是价值规律与利润规律之间的矛盾;第二个难关是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就是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规律与价值规律的矛盾);货币价值的变动与耗费劳动量成职能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黄金是价值比较稳定的金属,宜作为一般的价值尺度;对流通中所需货币数量,他认为取决于货币本身的价值和它需要流通的价值考察了一锅所需流通手段的数量与其流通速度的反比例关系;反对滥发纸币,对稳定的纸币流通表示赞赏;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是错误的。混同了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第三节分配理论1、对三种收入的分析始终一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把三种收入都看成是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分解因素,认识到地租、利润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2、对三种收入进行比较正确的定量分析,确定了工资决定于工人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值超过工资的余额,地租是农业利润超过一般利润3、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工资和利润的独立,地租和利润的独立,有意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阶级对立;1、混同劳动、劳动力,故把工资看做劳动价格,并提出一个错误规律即劳动和劳动等价交换,也不能在等价交换基础上正确说明利润或剩余价值的起源;2、因为只注重量的分析忽视质的分析,因为不能从剩余价值本身来研究利润、3、资产阶级视野和过于抽象的研究方法,使他把利润和地租看成是永恒的,因而把三种收入之间的对立和变动趋势看成自然的、永恒的;4、因其否认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所以否认了绝对地租的存在;工资理论区分劳动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其变动趋势是上升的;地租理论鉴定地租的含义(认为地租是为使用土地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产品);两种类型的级差地租;地租变动趋势是上升的;利润理论资本主义财富增进的条件与途径一个国家的收入分为总收入与纯收入,他所说的总收入包括一个国家的全部土地与劳动产品,它分解为工资、利润、地租三种收入;纯收入指利润与地租两个部分,相当于我们理解的剩余价值;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经济政策反对国家干预;强调自由竞争;经济节约;廉价政府;比较优势原理(比较成本原理):每个国家应该根据国内各种商品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专门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用于出口,而生产成本相对较高的商品即便可能低于其他国家生产成本也要进原则: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1、比较优势原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来论述国际贸易,揭示当时英国资本主义2、按比较优势原理进行的国际贸易,对参加贸易的各国都是有利的;3、在自有资本主义时期,比较优势原理在国际贸易中能教充分地发挥作用,对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1、比较成本学说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把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作为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品何者为优的标准和尺度,试图论证每个国家的出口都应当从本国的劳动量最小的开始,进口应当从本国劳动量最大的商品开始,从而每个国2、李嘉图论证了在经纪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也有进行对外贸易的必要性,从而弥3、比较成本学说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在历史上曾起过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家化的作用;1、一种纯粹的抽象推理,抽象掉了现实的国际政治关系;2、仅仅从劳动这一生产要素来考察各国的比较优势;第八章西斯蒙第的经济理论第一节西斯蒙第在经济学史上的特殊地位西斯蒙第经济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产业革命,资产阶级大革命主要矛盾: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理论前提:不仅继承、修正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也批判了李嘉图的学说;西斯蒙第一身二任,既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完成者,又是小资产阶级政治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他把道德因素引入研究,他认为正字经济学应以人为本;其目的是研究国民财富和国民享受的关系;研究人民福利第三节价值学说、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价值学说种产品的劳动之间的比例,后者是生产品与需要这种产品的人们的需求之间的比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区分同资本交换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同收入相交换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第四节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理论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及原因把产生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结于收入不足、消费不足,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无限扩大与消费不足;1、资本主义大生产由错误经济思想指导,把积累财富作为生产目的,而不像小生产以消费为目的,消费有限,而积累财富无限;2、资本主义分配造成利润不断增长,从而资本不断积累,而资本主义再生产不是与需要相适应,而是与可利用的资本相适应,使资本不断积累;3、资本主义下生产者之间自由竞争,竞相提高生产力,竞相使用机器,都想压为什么资本主义会发生消费不足?收入及消费的差异决定市场大小,自由竞争的结果使小生产者破产,从而沦为无产者,缩减其收入从而缩减消费,资本主义分配的趋势是不断增加利润,压低工资,导致工人阶级收入和分配减少,这会导致市场缩小,而小生产的生产和二、特点资本主义经济是永久性的而不是周期性的;三、资本主义为什么能继续存在,为什么生产还能无限扩大?他认为是因为第三者的存在,即小生产者及国外市场;1、发展小生产;(他认为小生产者具有无比优越性,不存在剥削情况,主张取消大生产,发展小生产;主张建立以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模式)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他要求通过立法使工人享有权利,称为国家全面干经济的倡导者,同时使他成为第一个与经济自由主义传统决裂的经济学家)五、评价他的重大贡献在于敏锐地看到了为生产而生产所导致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性,看到劳动人民在国民收入中所占份额的减少所导致的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进一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他强调消费先于生产和国家干预经济,对现代经济学中的凯恩斯理论产生重要影响,成西斯蒙第的社会主张改革主张一、对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的批判对竞争提出严厉批评,对亚当·斯密等古典经济学派反对国家干预、鼓励自由竞争的主张提出异议,认为自由竞争是违反全人类的利益的,妨碍到的的建立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西斯蒙第认为政府应该保护个人不受自由竞争的危害,保护个人利益,建立对农业人口主张政府支持小土地所有者,对城市人口主张提高其身份地位;三、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主张强调道德教育和改造力量,通过这两者改变人们自私的本性,自利和利他相协调,在保障人们信誉方面行之有效,其经济理论充满人道主义色彩。英法国点政治经济学的比较1、研究对象: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研究对象和出发点;2、研究重心和方法: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同时又不同程度的运用了抽象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3、理论本身:两国都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初步地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4、局限: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两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说都包含一定的错误1、产生的方式和阶级倾向不同:英国的产生不仅早于法国,且其产生还表现出重商主义向古典政治经济学过法国不仅晚于英国半个世纪,而且是以激烈的抨击重商主义、与重商主义断然决裂的姿态出现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一开始就具有小资产阶级倾2、理论研究的广度和侧重点不同:英国广泛考察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各个方面,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剩余价值的各个具体形态以及他们之间的对立关系做了相当全面的分析;对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社会资本在生产与经济危机、国法国缺乏系统性,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比较重视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的研究;3、在某些理论问题的认识上有存在对立:威廉·配第VS吉尔佩尔对财富和货币的看法:前者重视财富的交换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后者重视财富的使用价值,即物质内容,而仅把货币作为交换的手段,主张取消货币;李嘉图VS西斯蒙第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前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然的、和谐的、永恒的,不会有大的经济危机,对其前景乐观;后者认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弊病,不能实现自由配置,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因而要对资本主义制度改良;英国李嘉图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在资产阶级视野和资产阶级利益许可范围内,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做出结论并发展到顶峰;法国西斯蒙第以特殊方式结束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即怀疑、批评、补充,与此同时,开创了第九章西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经济学说第一节概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6~17世纪)莫尔[英]康帕内拉[意大利]第二阶段(18世纪)代表人物: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摩莱里[法]马布利[法]第三阶段(19世纪初期)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地位1、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初时期,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矛盾和罪恶,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说明资本主义并不是什么永恒的制度;2、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必然灭亡,且预见了未来理想社会的景象,对未来社会制度作了天才般的猜测和描绘;3、他们的思想对其发工人阶级的觉悟,促进工人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1、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主动性,看不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2、认为合乎“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社会主义之所以迄今尚未统治世界,是因为缺少天才人物;(主观唯心主义)3、否认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和示范的方式,使人们接受社会主第二节圣西门的经济学说圣西门[法]《信基督教》是他最成熟的一部著作,标志着圣西门创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圣西门的社会历史观人类历史的发展史有规律性的,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批评许多资产阶级历史学家把历史看成一个个偶然事件的堆积,也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社会制他也接受了启蒙学者的错误观点,用人类的理性来说明社会的发展规律。她所说的理性包括理智、科学、道德、宗教、哲学等在内的意识形态。包含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也带有辩证法的因素。圣西门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他认为资本主义完全是一个是非颠倒的社会;造成这些社会弊病的原因是充斥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的利己主义;把批判的矛头指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实业制度”:这种制度是由实业家掌握权力和财产,并使一切人都得到最大限度自由和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的社会制度。“实业家”:包括工人、农民,也包括工业资本家、农场主、商人和银行家,他们占社会人口总数的绝大多数,是物质财富的生产者,没有他们,社会其他阶级1、仍然保留了私有制,仍然存在着阶级,利润仍然存在;第三节傅立叶的经济学说第四节欧文的经济学说第三篇19世纪初——19世纪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史第十章19世纪初期西方经济学概念的由来: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演变过程中,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之后的阶段。马克思根据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同发展进程和阶段矛盾尖锐的程度,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长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体系称为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内部关系的,是科学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只在表面的联系上兜圈,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区别、相对立而产生:庸俗政治经济学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上产生发展,庸俗政治经济学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段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对付来自阶级斗争和阶级矛盾而产生,前一方面使它必然以反对无产阶级维护资产阶级为使命,后一方面使它必须以解决、缓和阶级矛盾为使命,这种双重使命决定庸俗政治经济学具庸俗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理论自己的1、18世纪末~19世纪初(产生和形成):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存的时期特点:以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段,即采取隐蔽形式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修正,使其庸俗化18世纪末~19世纪20年代:亚当·斯密理论庸俗化代表人物:马尔萨斯、19世纪20年代~19世纪30年代:李嘉图理论庸俗化勒、麦克库洛赫2、19世纪20年代~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庸俗政治经济学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特点:公开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用新的辩护术来效忠资本主义制度3、19世纪70年代~20年代初: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自由竞争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而更加庸俗化的时期特点:直接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流派:边际效用学派门格尔、维色·庞巴维克——维也纳学杰文斯——数理学派瓦尔拉斯——洛桑学派克拉克——美国学派(边际生产力论)马歇尔——剑桥学派(新古典经济学)新历史学派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1、代表的阶级利益:都是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代表资产阶级利益;2、理论的形成:庸俗政治经济学最初是靠吸取古典政治经济学成分产生的,庸俗政治经济学家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庸俗成分分离出来加以发挥,形成系统的政治经济学里了呢,因而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自身的“异化”;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矛盾、斗争尚未发展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说,它是新型资产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的思想庸俗政治经济学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已尖锐化时期的产物,作为代表已经取得统治地位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学说,它是资产阶级用来欺骗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反对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为资产阶级辩护;古典政治经济学从资本主义现实出发,力图讨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部联系”和“自然规律”,代表人物在不同程度上都运用了科学的抽象分析法;庸俗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限于描述资本主义经济现象的表面联系或曲解科学的抽象方法,因而不能揭示甚至掩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规律;3、理论内容的科学价值:古典政治经济学固然存在许多缺陷和庸俗成分,但毕竟在科学上作出许多贡献,因而是资产阶级的科学的经济学;庸俗政治经济学则是从根本上丧失了科学性质,虽然在某些实际材料的专门研究上和个别经济现象的分析上并非无可取之处,甚至提出某些合理的、有价值马尔萨斯是英国早期的庸俗经济学家一、两个所谓的公理三、人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增长受自然规律限制,两个比率即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增长必须平衡,要抑制人口增长,否则会发生贫穷、罪恶;四、两个抑制1、积极的抑制:饥饿、战争、贫困、疾病……2、预防的抑制F道德:不结婚不道德:不正当节欲1、把人口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问题提出,认为实现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受自然规律决定;2、确定了生活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生长有一定的关系,并提出过剩人口形成是3、主张从道德上限制人类生殖的本能,节制人口的增长,也被实践证明是一项4、其人口论的提出及其发展为社会科学中人口理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开拓了1、抹杀了社会生产方式对人口所起的决定作用;2、吧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相对过剩人口歪曲为绝对过剩人口,把造成人口过剩的社会原因说成是自然原因,归罪工人本身人口繁殖过快,从而掩盖资本主义社会3、两个比率作为论据出现是不能成立的;4、其理论基础是错误的,是以土地肥力递减规律为基础,错误根源在于其辩护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1、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以购买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和让渡利润作为基础;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投入的劳动形成的价值,而且还包含另一个价值即利润;3、利润是由一批只购买不生产的非生产者来支付和实现的,非生产者包括地主、国家官吏、军队、司法、卫生、牧师及教育人员等,这些靠地租以及靠赋税维持的人给社会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和有效消费,资本家的利润就是从这个阶级中萨伊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西欧各国庸俗经济学的奠基人。1、首先提出确立研究对象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确定研究对象,科学才能沿正确2、为政治经济学确定新的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阐明财富是怎样生3、为了正确确定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必须把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学、统计学等部在政治经济学史上第一次从理论上明确提出确定研究对象的意义,以及区分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科学的主张,并以此为依据,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第一本通俗而系统的教科书,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普及、发展有一定贡献;“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交换包含在生产里)生产三要素1、生产的定义:认为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效用;2、劳动、资本、土地是生产的三要素;3、把劳动过程的劳动手段和对象的相互作用叫服务,认为效用就是由生产三要4、三要素的所有者都提供服务,都生产效用,都是劳动者;2、否定了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割裂了效用与一定物质形态之3、不仅把人类劳动与土地资本等量齐观,且抹杀了剥削者与劳动者的界限;把生产劳动划分为理论、应用、执行这三种是科学的。(2)、应用: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一、效用论2、效用是由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由土地、劳动、资本共同决3、把三要素创造价值的观点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相对立,责怪斯密把劳动作为混淆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不同的概念,把创造剩余价值的因素和创造价值的因素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劳动价值论;二、供求论供求只能影响价格背离价值的方向和程度,不能说明价格波动的基础,用供求论来说明价值,是把问题从生产引向流通,完全背离了劳动价值论;价格决定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是购买或租用生产三要素必须给他们的所有者支效用←—价值——价格—生产费用三种收入生产费用论不过是斯密的三种收入决定价值论的进一步庸俗化。分配理论“三位一体公式”:劳动得到工资,资本得到利息,土地得到地租;萨伊离开了亚当·斯密的科学论断,利用其错误观点,割裂工资、利润与地租之间的内在联系,掩盖资产阶级收入的真正来源,企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下各阶级之间的利益都是和谐一致的。1、把销售作为分析的出发点,提出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产品只能用产品来支2、提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的基本命题;3、某些产品的暂时过剩是可能的,但整个生产的全面过剩是不可能的(否认经济危机);萨伊根据上述观点,演绎出以下四个结论:而生产者得到的利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和需求一起增长;消费的手段,刺激生产是英明的政策,鼓励消费则是拙劣的政策;萨伊的销售理论也被称为“萨伊定律”,它是错误的;1、理论的前提是错误的,即把销售等同于简单的物物交换;2、用以解释某些生产过剩的观点,只不过是一种用想象中的生产不足来否认事实上的生产过剩的诡辩论;19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界的大论战针对李嘉图经济理论体系中存在的矛盾,在英国经济学界围绕着价值概念的规定和价值对资本的关系开展了一场大论战。一派:以马尔萨斯、贝利和托伦斯为代表的李嘉图学说的反对者,他们利用李嘉图经济理论中的矛盾,企图证明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是错误的;一派:以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维代表的李嘉图学派,他们在和反对者进行的论战中,把李嘉图的经济学说看作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体系,对其存在的矛盾与错误作了庸俗化的解释,从而导致李嘉图学派的解体。解决李嘉图体系矛盾的不成功的尝试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可看作是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第一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劳动和资本的交换规律之间的矛盾:把劳动和资本之间的交换归结为商品和商品的交换;第二个矛盾,即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得到等量利润的规律的矛盾:宣称资本也是1、他混淆了劳动和劳动力,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看作是一般商品的交换关系,从而掩盖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和矛盾;2、混淆了价值和生产价格,没有看到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还混淆了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麦克库洛赫进一步使李嘉图理论庸俗化第一个矛盾:区分了“实际价值”和“交换价值”,认为“实际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的必要劳动量决定的,而“交换价值”是以它与其他商品或劳动所能交换到的劳动量或商品量来表示的。劳动和其他商品一样,是一种普通商品,劳动与资本的交换也是等价进行的,二者之间不存在矛盾,从而也不存在利润;第二个矛盾:认为李嘉图所以不能解决这个矛盾,是由于把商品交换价值只是看作由生产它所需要的劳动决定的,而没有把商品在购买或生产后一直到适合于使用前这一段时期内,有时增加的交换价值也看作是劳动的结果所致。第十一章19世纪30——6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英法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的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1、在这个时期英法两国资产阶级完全夺取了政权;(法国七月革命)2、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公开化、尖锐化;(英国工人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3、英法两国政治斗争表明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已降到次要地位,无产阶级与资4、思想意识方面,当时广泛传播于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思乡构成对资本主义制3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抛弃以前注释和通俗化的手法,转而采取代替、补充和调和的方式,对自斯密以来的各种经济理论进行混合、折中,从那时起,科学的经济理论讨论探讨就被有意识的、露骨的变化所掩盖,对资产阶级有利或有害成为政治经济学的唯一标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一步庸俗化。第一节西尼尔的经济学说西尼尔是最露骨的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对象、研究范畴主张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以财富的性质、生产和分配为限。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命题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更多的财富;2、限制世界上的人口或限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数的原因,不是由于精神上或物质上的缺陷,就是出于各个阶级中人们按照固有的不同风俗习惯的要求,担心财富可能会不足以适应他们需要的顾虑;3、劳动的力量和生产财富的其他手段的力量,借助于将由此所生产的产品作为继续生产的工具,可以无限制地增加;4、假定农业技术不变,在某一地区内的土地上所使用的增益劳动,一般会产生西尼尔比萨伊更强调之研究实证经济学不研究规范经济学,因而成为纯粹经济学节欲论(节制)一、价值及其构成要素(价值论、分配论的中心线索)1、从分析价值入手,来证明利润来源于节欲,认为价值由效用、供给有定限和其中,效用:并不是商品本身价值使用,而是人类主观感受决定的商品直接、间接所提供的;供给有定限:供给的相对稀少性(最重要);可转移性:效用可以一次或在一个期间内转移或转让;2、节制:是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当前能够影响商品供给而对商品价值的决定作用的是劳动,节欲劳动是工人对个人安逸的牺牲;节欲是资本家对个人消费和眼前享乐的牺牲;所谓工资就是对工人牺牲安逸的报酬,利润就是资本家牺牲眼前享乐的报酬;资本家的利润分为单靠节欲获得的利息;以及靠劳动和节欲相结合而获得工掩盖了资本的真正来源和资本积累的实质,完全否认了资本的历史特性,否认资本的积累是以暴力和榨取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掩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来抹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其错误在于抹杀了最初的生产手段也就“最后一小时”理论1、每一单位的劳动时间都包含旧价值的转移、新价值的产生;2、混同价值的生产和出现形式(按生产过程实现的)第三节凯里的经济学说凯里[美]阶级利益调和论的创始人1、价值的定义: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以及人们对它的主观评价;2、在生产费用论:物品的价值由再生产费用决定;3、物品在生产费用的减少引起物品价值降低和劳动价值提高;其学说旨在说明随社会发展,劳动的价值或报酬会不断提高,资本的价值或报酬分配理论核心是利润降低,工资提高认为地祖师资本投到土地上取得的利息,是利润的一种形式;地租和资本家取得的利润一样,都是合理的,企图证明工人、资本家、地主是和谐的;“阶级利益和谐论”1、认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各阶级利益的和谐不会被人口过快增长所破坏;2、认为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违反自然法则;认为马尔萨斯不理解自然生态平衡规律;认为他根据两个阶级得出人口的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的理论没有丝毫根据(人口不一定按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不一定按算术级数增加,);反对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限制生产增长的观点;批判他把罪恶、贫困的原因归结于把它和阶级利益和谐论结合起来认为实行国家保护关税政策,是实现人类高度联合的手段巴师夏的生平与著作1、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不是人类全部,而是个人利益即个人欲望的满足,满足个人欲望的手段是人的努力,所以欲望、努力、满足就是政治经济认为交换是社会的基础,交换就是各种服务的交换,以服务换服务的规律是社会的最高规律;价值就是交换着的两种服务的关系,测定服务的尺度是努力和紧张,即提供服务的人所作的努力是和紧张的程度,以及接受服务的人所免除的努力和紧张的把价值纯粹看成主观的经济范畴,混淆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界限,抹杀了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的区别,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分配论1、利润和工资都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报酬,把利润分解为利息和企业家收入,用“延缓”来代替“节欲”,企业家收入是对企业家经营企业的努力和紧张的报酬,地租是地主开发、改良土地时提供服务的报酬;简析凯里与巴师夏的阶级利益和谐论:1、巴师夏的和谐论是同经济自由主义结合在一起的,认为国家干预经济会破坏自然经济和谐,而凯里是将阶级利益调和和保护关税结合,即把国家当成经济和2、在对问题的研究上,巴师夏所提供的不过是一堆只注重形式逻辑,冗长的陈词滥调,而凯里对特殊的经济问题如地租、信贷都进行了独立的、真诚的研究。第四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第十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第二节为人类未来探索的量为革命导师的早期活动第三节马克思恩格斯早期的经济学研究第四节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第十三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确立第一节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的创立第十四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完善第一节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学研究第二节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第三节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开始进入垄断时期新的经济现象的分析第十五章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德国政治经济学的特点1、德国从未同时具备过产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条件,德国政治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庸俗政治经济学,没有古典政治经济学;条件:资本主义产生方式有了相当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尚未公开化;2、德国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有历史主义倾向,反对古典政治经济学;3、具有国家干预倾向(对内:保护国内市场;对外:保护关税)第二节历史学派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生平、著作和学说特色保护贸易理论首创者1、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以扶持德国工业的发展史其整个经济学的目的;2、各国各民族经济发展的道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不存在共同的普遍规界主义经济学”忽略了民族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他要用“国家主义经济学”取3、适合德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条件就是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保护关税与生产力理论2、财富的生产力是指创造财富的力量,包括物质的力量和精神的力量;他重视非经济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重视生产力发展的思想以及基于生产力理论而提出的以保护关税为主,并包括实行专利政策,以保护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发展教育事业,以培养科技管理人才,制定经济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UPS产品保修及售后服务条款2篇
- 2024年版加油服务全面承包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2030年中国实时数据库行业发展模式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城市配送行业发展模式规划分析报告
- 2024年独家版:新材料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物业管理与保养服务合同书版B版
- 2024年技术服务与维护合同
- 2024年挖掘机租赁期间的保险责任合同
- 2025个人承包快递运输合同
- 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展示大全
- 信用风险加权资产计量与管理手册课件
- 光伏项目试验报告
- 小学“双减”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作业设计案例
- 知识产权法(英文)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Law课件
- 综合评分法评分表(建设工程)
- SBS卷材防水施工工艺
- 深化设计确认记录
-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件
- 热力管道焊接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 各级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基本标准(2019年版)
- XX镇2022年度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实施方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