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向4特殊遗传现象的分析研磨真题·解高考密码(2020·浙江7月选考)若某哺乳动物毛发颜色由基因De(褐色)、Df(灰色)、d(白色)控制,其中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毛发形状由基因H(卷毛)、h(直毛)控制。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的雌雄个体交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6种表现型B.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12种表现型C.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则F1有9种表现型D.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则F1有8种表现型B本题主要考查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若De对Df共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DeDf、Ded、Dfd和dd4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3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A错误;若De对Df共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DeDf、Ded、Dfd和dd4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3种,表现型3种,则F1有4×3=12种表现型,B正确;若De对Df不完全显性,H对h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DeDf、Ded、Dfd和dd4种,表现型4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3种,表现型2种,则F1有4×2=8种表现型,C错误;若De对Df完全显性,H对h不完全显性,基因型为DedHh和DfdHh雌雄个体交配,毛发颜色基因型有DeDf、Ded、Dfd和dd4种,表现型3种,毛发形状基因型有HH、Hh和hh3种,表现型3种,则F1有3×3=9种表现型,D错误。【命题背景】情境素材特殊分离比、不完全显性、杂交实验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命题视角(1)自由组合定律(2)表现型种类的计算【审答思维】1.审关键信息:(1)De和Df分别对d完全显性。(2)控制两种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2.定方法:【命题陷阱】陷阱1:不清楚共显性的含义:两个等位基因不表现出显隐性关系,共存时两种表现型都表现。陷阱2:不清楚不完全显性的含义:杂合子表现为一种新的表现型。
1.(配子致死问题)果蝇的等位基因(T、t)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型为Tt的雌雄个体交配,子代雌蝇∶雄蝇=3∶5。下列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含有t的雌配子不能受精B.含有T的雄配子存活率显著降低的个体不能存活的受精卵发育为雄蝇新题预测·技法演练场D如果含t的雌配子不能受精,则雌性只能产生T的配子,雄性产生的配子T∶t=1∶1,子代雌蝇∶雄蝇=1∶1,A错误;含有T的雄配子存活率显著降低不影响子代性别比例,所以雌蝇∶雄蝇=1∶1,B错误;如果雌性和雄性中TT不能存活,则雌蝇∶雄蝇=1∶1,C错误;如果ttXX的受精卵发育为雄蝇,则雌果蝇和雄果蝇的基因型及比例为雌性(1TTXX+2TtXX)∶雄性(1TTXY+2TtXY+1ttXY+1ttXX)=3∶5,D正确。2.(染色体缺失致死问题)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如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所有后代均可以存活)的性状表现是(
)A.都是白色性状B.都是红色性状C.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D.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C该植株产生的花粉(雄配子)含有基因B和基因b,由于基因B所在的染色体缺失不育,则可育的花粉中只含有基因b,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含有基因B和基因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基因型为Bb和bb,比例为1∶1,表现型为红色性状和白色性状,C正确。3.(基因型致死问题)紫罗兰单瓣花和重瓣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B、b决定。育种工作者利用野外发现的一株单瓣紫罗兰进行遗传实验,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据此作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
)
A.重瓣对单瓣为显性性状B.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C.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D.重瓣紫罗兰不能稳定遗传D分析可知,单瓣对重瓣为显性性状,A错误;若紫罗兰单瓣基因纯合致死,则题中单瓣紫罗兰自交比例应为单瓣紫罗兰∶重瓣紫罗兰=2∶1,与题意不符,B错误;若缺少B基因的配子致死,则后代中只有重瓣紫罗兰出现,且杂合单瓣紫罗兰也无法出现,C错误;由重瓣紫罗兰均不育,可知重瓣紫罗兰不能稳定遗传,D正确。4.(不定项选择·自由组合定律异常分离比问题)有一种名贵的兰花,花色有红色、蓝色两种,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现将亲代红花和蓝花进行杂交,F1均为红花,F1自交,F2红花与蓝花的比例为27∶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中蓝花基因型有19种B.兰花花色遗传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C.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D.若F1测交,则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蓝花=7∶1A、C由分析可知,兰花花色遗传由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错误,C正确;若F1测交(相关基因用A/a、B/b、C/c表示),则其子代基因型有8种,分别为AaBbCc(红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aabbcc(蓝花),且比例均等,即比例为红花∶蓝花=1∶7,D错误;F2中花色基因型有33=27种,其中红花基因型(A_B_C_)有8种,则蓝花基因型有27-8=19种,A正确。【高分必备点】1.基因分离定律中的特殊遗传现象:(1)基本类型:(2)特殊性状分离比下判断致死基因:2.自由组合定律中性状分离比9∶3∶3∶1变式:(1)两种表现型:比例可变为15∶1、13∶3或9∶7。(2)三种表现型:比例可变为12∶3∶1、9∶6∶1或9∶3∶4。(3)五种表现型:比例可变为1∶4∶6∶4∶1。【规避失分点】1.误认为出现特殊分离比的遗传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只要出现9∶3∶3∶1的变式,说明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2.从性遗传≠伴性遗传:(1)从性遗传: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受个体性别的影响,通常表现在杂合子上。(2)伴性遗传: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表现型与个体性别相关联,表现在各种基因型上。
3.不清楚花粉即为植物的雄配子而导致计算出错:某种基因型的花粉致死,只改变雄配子种类及比例,与雌配子无关。【深挖增分点】特殊遗传现象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基因对产物的控制:基因1:通过控制酶1的合成,来控制底物转化为中间产物。基因2:通过控制酶2的合成,来控制中间产物转化为终产物。(2)基因1和基因2的遗传往往出现特殊性状分离比。【高分必做题】1.豌豆的高茎与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种植一批高茎豌豆,自然状态产生的子代中高茎与矮茎的数量之比为15∶1。则种植的这批高茎豌豆中纯种的比例为 (
)高考命题猜押竞技场D分析可知,该高茎豌豆自交后矮茎植株dd=1/16,可设亲代高茎植株中DD的比例为X,则Dd的概率为1-X,自交后代中dd为(1-X)×1/4=1/16,可知X=3/4,D正确。2.金鱼草为两性植物,其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色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色花∶白花=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金鱼草花色的遗传不符合分离定律B.金鱼草白花和红花表现为共显性C.根据杂交实验推测白色为显性性状D.若让F2的白花植株和粉红色花植株随机交配,F3中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4D由题意知,金鱼草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分离定律,A错误;白花植株与红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色花,故金鱼草白花和红花表现为不完全显性,B错误;根据杂交实验无法推测白花为显性性状还是红花为显性性状,C错误;由题意得,F2中白花∶粉红色花=1∶2。若F2的白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粉红色花植株2/3Aa,则A=1/3,a=2/3,随机交配后F3中红花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的比例=(1/9)∶(4/9)=1∶4,同理,若F2的白花植株基因型为1/3AA,粉红色花植株2/3Aa,则A=2/3,a=1/3,随机交配后F3中红花植株aa与白花植株AA的比例=(1/9)∶(4/9)=1∶4,D正确。3.已知等位基因D、d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种群中基因型为Dd的个体相互交配,所获得的子代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基因D对基因d为不完全显性B.含显性基因的精子或卵细胞存在致死现象C.种群中存在显性杂合致死现象D.雌雄亲本均产生了2种生活力相同的配子B若基因D对基因d为不完全显性,则子代中性状分离比为1∶2∶1,A错误;若含D基因的精子致死,则父本只提供含d的基因,与母本产生的两种卵细胞(D∶d=1∶1)结合,产生的子代Dd∶dd=1∶1,B正确;若种群中存在显性杂合致死现象,则不可能存在Dd的个体,C错误;雌雄亲本均产生了2种生活力相同的配子,则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错误。4.某种植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D和d,其中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杂合子植株完全正常。现有若干基因型为Dd的植株作亲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每代均自交,则F2中d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B.如果每代均自交,则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则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如果每代均自由交配,则F2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1/2D若基因型Dd的植株自交,F1中DD∶Dd∶dd=1∶2∶1,由于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所以子一代只有Dd可以产生后代,因此F2植株中DD∶Dd∶dd=1∶2∶1,所以D和d的基因频率均为1/2,A正确;根据A项的分析,在自交后代中能通过自交繁殖的基因型只有Dd,所以在每代的自交中,d的基因频率均为1/2,且保持不变,B正确;若植株每代均自由交配,根据题目信息:D基因纯合的植株不能产生卵细胞,而d基因纯合的植株花粉不能正常发育,从F1开始基因型DD的个体只能产生D的雄配子,而基因型dd的个体只能产生d的雌配子,并且由于DD∶dd=1∶1,所以D、d两种类型的雄、雌配子比例相等,而正常植株Dd能产生两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雌雄配子,因此子代配子D∶d=1∶1,即基因频率D=d=1/2,所以若每代均自由交配,d基因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C正确;若植株每代均自由交配,F1的后代DD∶Dd∶dd=1∶2∶1,根据题目信息,基因型DD不能产生卵细胞,基因dd的花粉不能正常发育,分析可知,F1所产生的雌配子:D=2/3×1/2=1/3,d=1-1/3=2/3,即D∶d=1∶2;同理可推算F1所产生的雄配子中D∶d=2∶1,因此F1自由交配F2中DD∶Dd∶dd=(1/3×2/3)∶(2/3×2/3+1/3×1/3)∶(2/3×1/3)=2∶5∶2,所以F2植株中正常植株所占比例为5/9,D错误。5.某植物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但杂合子中80%表现显性,20%表现为隐性。现让一高秆植株自交,F1有高秆和矮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植株均为纯合子B.基因型相同的植株的表现型一定相同C.某一矮秆植株自交,子代性状分离比一定与题干中F1不同D.题干中F1自由交配获得的F2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与F1相同D根据“一高秆植株自交,F1有高秆和矮秆”可知,亲本高秆为杂合子,但由于Bb中既有高秆,又有矮秆,故无法确定显隐性,A错误;基因型相同的植株的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Bb可能是高秆,也可能是矮秆,B错误;某一矮秆植株自交,子代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矮秆一定是杂合子,后代中BB∶Bb∶bb=1∶2∶1,则显性性状的比例为1/4+2/4×80%=13/20,显性∶隐性=13∶7,题干中F1中显性∶隐性=13∶7,C错误;题干中F1(BB∶Bb∶bb=1∶2∶1)自由交配获得的F2(BB∶Bb∶bb=1∶2∶1)中,高秆与矮秆的比例与F1相同,若高秆为显性,则高秆∶矮秆均为13∶7,若高秆是隐性,则矮秆∶高秆均为13∶7,D正确。6.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D分析可知,F2白花植株中有纯合子和杂合子,A错误;控制红花与白花的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C错误;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正确。7.果蝇的灰身(B)与黑身(b)、大脉翅(D)与小脉翅(d)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F1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只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BbDd和BbddB.亲本雌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种类数为4种1中体色和翅型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3∶1和1∶1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D由题中数据可知子代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Bb和Bb;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可推知亲本基因型是Dd和dd,所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灰身小翅脉雄蝇基因型是Bbdd,A正确;由A项可知亲本灰身大翅脉雌蝇基因型是BbDd,其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有BD、Bd、bD、bd共4种类型,B正确;由题中数据可知F1中灰身∶黑身=(47+49)∶(17+15)=3∶1;大翅脉∶小翅脉=(47+17)∶(49+15)=1∶1,C正确;由亲本基因型可知F1中表现型为灰身大翅脉个体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D错误。8.(不定项选择)已知某品系油菜种子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如表是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实验的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实验一甲×乙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实验二乙×丙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9.某种小动物的毛色可以是棕色、银灰色和黑色(相关基因依次用A1、A2和A3表示)。如表所示为研究人员进行的有关杂交实验。组别亲本子代(F1)甲棕色×棕色2/3棕色、1/3银灰色乙棕色×银灰色1/2棕色、1/2银灰色丙棕色×黑色1/2棕色、1/2黑色丁银灰色×黑色全是银灰色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由甲组分析可知:
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F1)数量比偏离3∶1的原因最可能是
。
(2)让甲组的子代(F1)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银灰色=1∶1或
。
(3)选取
组的F1
个体与丁组的F1银灰色个体杂交,后代一定会出现三种不同表现型的个体。
【解析】(1)由甲组棕色×棕色杂交,后代中出现了银灰色可知银灰色是隐性性状,产生子代(F1)数量比偏离3∶1的原因最可能是棕色基因(A1基因)纯合致死。(2)若甲组中亲代组合为A1A2×A1A2,则子代(F1)的基因型为2/3A1A2(棕色),1/3A2A2(银灰色),让其自由交配,子一代群体中A1的基因频率为1/3,A2的基因频率为2/3,则自由交配得到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1A1(棕色)的比例为1/3×1/3=1/9;A2A2(银灰色)的比例为2/3×2/3=4/9;A1A2(棕色)的比例为2×1/3×2/3=4/9,A1A1致死,所以表现型及比例为棕色∶银灰色=1∶1;另一种情况:若甲组亲代组合为A1A2×A1A3,则甲组的子一代(F1)的基因型为1/3A1A2(棕色),1/3A1A3(棕色),1/3A2A3(银灰色),子一代群体中A1的基因频率为1/3,A2的基因频率为1/3,A3的基因频率为1/3,则子一代自由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9A1A1(棕色)、2/9A1A2(棕色)、2/9A1A3(棕色)、1/9A2A2(银灰色)、2/9A2A3(银灰色)、1/9A3A3(黑色),A1A1致死,即表现型比例为棕色∶银灰色∶黑色=4∶3∶1。(3)要保证在子代得到三种毛色的个体,其杂交双亲必须含有A1、A2和A3三种基因,故杂交双亲之一必须为棕色,且一定为杂合子,又根据表中杂交实验可推知,棕色对银灰色为显性,银灰色对黑色为显性,据此可知丁组的F1银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因为黑色个体基因型为A3A3,所以需要选取的F1棕色个体基因型为A1A3,只有丙组的F1棕色个体符合条件。答案:(1)银灰色棕色基因(A1基因)纯合致死(2)棕色∶银灰色∶黑色=4∶3∶1(3)丙棕色10.果蝇的体色由多对基因控制,野生型果蝇为灰体。现有三种体色的单基因突变体果蝇(与野生型果蝇只有一对基因不同),相关信息如下:突变体体色特征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黄体呈浅橙黄色?黑檀体呈黑亮的乌木色,有条纹?黑体呈深黑色,有条纹Ⅱ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为探究黄体和黑檀体突变基因的位置及遗传特点,某同学利用上述果蝇的纯合品系进行了一系列杂交实验。实验一:黄体(雌)×野生型(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实验二:黄体(雌)×黑檀体(雄)→F1雌性均为灰体,雄性均为黄体(1)由实验一可知,黄体相对于灰体为
(填“显性”或“隐性”)性状,该突变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黄体基因和黑檀体基因是否是等位基因?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F2中有灰体果蝇288只,黑体色的果蝇共224只,其中灰体∶黑体色为9∶7,显然两种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就是说,黑檀体基因不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学霸致胜题】1.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
(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
。
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
。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
,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雌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1)根据题意可知,基因Ts存在时表现为雌雄同株,当基因突变为ts后表现为雌株,玉米雌雄同株M的基因型为TsTs,则实验中品系M作为父本,甲和乙的基因型为tsts,则作为母本。由于基因A只有一个插入玉米植株中,因此该玉米相当于杂合子,可以看作AO,没有插入基因A的植株基因型看作OO,则分析实验如下:实验一:品系M(OOTsTs)×甲(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1;实验二:品系M(OOTsTs)×乙(AOtsts)F1AOTsts抗螟雌雄同株矮株1∶OOTsts非抗螟雌雄同株正常株高1。3∶1∶3∶1,即两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F1的基因型为AO,理论上自交后代抗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3/4,而实际中所占比例为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含有A基因的花粉不育,导致雌雄同株的只能产生O配子,而雌株产生的配子A∶O=1∶1,则自交后代抗螟∶非抗螟=1∶1。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可知,F2的抗螟矮株中TsTs∶Tsts∶tsts=1∶2∶1,因此ts的基因频率为1/2,F2的抗螟植株中基因型为AO,由于含有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因此雌雄同株的植物只能提供O基因的花粉,后代抗螟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2,而雌株只能提供ts基因的配子,雌雄同株的基因型为1/3TsTs和2/3Tsts,其中ts配子的概率是1/3,因此后代为雌性的概率是1/3,因此随机交配后代抗螟矮株雌株占1/3×1/2=1/6。答案:(1)甲雌雄同株(2)是AAtsts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1∶1(3)不位于抗螟性状与性别性状间是自由组合的,因此A基因不位于Ts、ts基因所在的2号染色体上含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1/2
1/62.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培育高产优质新品种意义重大。油菜的杂种一代会出现杂种优势(产量等性状优于双亲),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显著提高油菜籽的产量。(1)油菜具有两性花,去雄是杂交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备可操作性。我国学者发现了油菜雄性不育突变株(雄蕊异常,肉眼可辨),利用该突变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2)利用上述基因间的关系,可大量制备兼具品系1、3优良性状的油菜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主要过程如下:①经过图中虚线框内的杂交后,可将品系3的优良性状与
性状整合在同一植株上,该植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
②将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
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为制备YF1,油菜刚开花时应拔除母本行中具有某一育性性状的植株。否则,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辨别并拔除特定植株的操作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散粉前)完成,供操作的时间短,还有因辨别失误而漏拔的可能。有人设想:“利用某一直观的相对性状在油菜开花前推断植株的育性”,请用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E、e)及其与A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展示这一设想。(2)①通过杂交二,可将品系3(A3A3)的优良性状与雄性不育株(A2A2)杂交,得到A2A3,再与A3A3杂交,得到A2A3∶A3A3=1∶1。②将A2A3和A3A3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A1A1的品系1种成父本行,制备YF1即A1A3。③由于母本行是A2A3(雄性不育)和A3A3(育性正常),父本行是A1A1(育性正常),要得到YF1(A1A3),需要在油菜刚开花时拔除母本行中A2A3(雄性不育,其雄蕊异常、肉眼可辨)植株,否则,所得种子中混有A2A3
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育,种植后会导致减产。(3)将E基因移入A2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将e基因移入A3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则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不育,未表现E基因性状个体为可育,这样可以通过判断是否表现E基因性状而对A2A3和A3A3进行判断。答案:(1)一显A1对A2为显性;A2对A3为显性(2)雄性不育A2A3∶A3A3=1∶1
A1A1所得种子中混有A2A3
与A3A3杂交所产生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生产上无杂种优势且部分雄性不育(3)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各为一对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R、r表示。研究小组做了如下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代(P)子一代(F1)正交组灰身红眼♀×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1∶1反交组黑身白眼♀×灰身红眼♂灰身红眼♀∶灰身白眼♂=1∶1(1)根据上述实验可判断出:灰身、黑身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
,判断依据是
。控制红眼、白眼的等位基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砂纸出口合同范本
- 车辆合租合同范本
- 捐赠土地合同范本
- 饲料赊销合同范本
- NaOH-Na2CO3复合碱烧结法从二次铝灰中提取氧化铝的研究
- 白黄苦参洗剂塌渍联合羟氯喹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湿热壅滞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 基于自适应协同相关性学习的半监督多标签特征选择
- 科技前沿下的商业创新机遇
- 绿色创新失败对企业再创新的影响研究
- H消防设备公司市场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135张课件
- 《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教案
- 拔罐技术操作流程图
- 真空泵日常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 钢筋保护层厚度试验检测记录表
- 南宁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图文课件
- 阶段1 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 课时1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 电焊工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ppt课件(完整版)
- 外研版五年级下册小学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朱超-答辩通用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