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1页
2022年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2页
2022年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3页
2022年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4页
2022年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022北京顺义初二(上)期末历史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8页,共两部分,29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2.在试卷和答题上准确填写姓名、班级和学校。3.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卡上,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1838年,清朝一位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次年6月,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此举大快人心。此人物是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左宗棠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①葡萄牙占据澳门②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③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德国租借胶州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下图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入选的人物是A.洪秀全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有①①爆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③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一次农民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6.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立下战功,却也没能摆脱灭亡的结果。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7.历史学习既要关注史实,又要关注结论。以下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B.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C.1895年,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D.义和团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争意志8.下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期,图中英文为“CHINA”。它能够反映的当时的中国A.是世界强国 B.被列强瓜分C.与列强平等对话 D.反抗列强侵略9.某同学通过云展览参观了“京师同文馆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搜集了“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0.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是指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主主义④民生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事件是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2.中华民国历史上,与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仁、帝制复辟,军阀混战等事件相关的政治统治时期是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13.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的白话小说是A.《敬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14.中国近代史上,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1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历史人物名片,这一人物是地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经历及著述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部编辑《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A.李大钊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毛泽东16.同学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张老照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题目是

A.国民党的成立 B.国共第一次合作C.蒋介石背叛革命 D.人民军队的创建17.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曲,奔赴湖南、湖北前线,此事出现在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18.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以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19.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中称:“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材料中横线处应填的地点是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京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首歌曲是()A.《大刀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21.与“1945年8月、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谈判 B.庐山谈话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22.邓小平在某次军事行动前强调:“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这是中央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阵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国。”“中央的第一步棋”的重要意义在于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23.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建议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与这一建议相关的事件是A.东北全境解放 B.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C.北平和平解放 D.解放军占领南京24.史料价值在于客观真实。下列选项对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是A.淮海战役老兵的访谈记录资料 B.历史学者的研究专著C淮海战役遗迹和战时影像资料 D.电视连续剧《大决战》25.1927的上海街道景象: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传统习俗居主流 B.社会习俗新旧杂糅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交通状况混乱无序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26.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前赴后继地探索。材料一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京条约》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③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条约名称补充完整,并写出与该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任选一个条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仿照示例,任选一张图片加以说明。(示例除外)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示例:图2,谭嗣同殉难发生在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材料三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每一次也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在艰难顿挫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摘自孙建昌赵荣耀《近代中国人对救国真理的艰辛探索》(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2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材料一(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影响。(空缺事件除外)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这就是中国民族战争的特点。——摘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中共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备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方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勇敢战斗在抗战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摘自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说说“中国共党是抗战胜利决定性因素”的理由。材料三中国军民的抗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北进”的阴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忱,中国军队在亚太战场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阻止了日军“南进”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3)依据材料三,总结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至少两个角度)28.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使革命摆脱危机和困境。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转折性意义的角度,任选两次会议,分别说说其历史作用。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南昌起义的意义。说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背景及意义。材料三时期内容意义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3)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29.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历程积蕴了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一中国的新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甲午战败,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觉醒,“设厂自救、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的热潮。张謇弃官从商,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①1899年,他兴办大生纱厂,苦心经营,利润丰厚,规模盛极一时,经受了与洋商、洋货的竞争。②他用企业利润,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等。③在发展、扩大大生纱厂的同时,他开办垦牧公司、榨油公司、面粉厂、冶铁厂、盐业公司、蚕桑公司、航运公司等。④他先后建立了育婴堂、养老院、济贫院及医院等组成的集救济、赈恤、扶助等为一体的事业……——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1)依据材料一,写出张謇主张“发展国民经济”的时代背景。为下列观点寻找史实依据。(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张謇重视社会公益、福利事业:_________张謇创办的实业涉及领域广泛:_______材料二五四运动1919年列强操纵的巴黎和会对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置若罔闻,竟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入国内,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示威游行。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摘自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一二•九运动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严峻的形势使北平学生痛感“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摘自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的共同点。说说青年学生身上体现的革命精神。材料三在国家安危、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仆后继、救亡图存”的反抗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也正是中国人民怀着深厚的忧患意识,发扬自强不息、英勇无畏的民族精神,经过一个多世纪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有最终百年国耻的洗雪。——宋凌迁《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3)依据材料三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材料中所示的一个人物,介绍其主要事迹。概括这些人物共同体现的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1.1838年,清朝一位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迫使外国烟商上缴鸦片237万斤,次年6月,他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鸦片,此举大快人心。此人物是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左宗棠【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到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的全部鸦片。虎门销烟的壮举,打击了外国侵略着的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被誉为“禁毒第一人”的近代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左宗棠是洋务派,BCD项不是虎门销烟的英雄人物,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①葡萄牙占据澳门②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③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④德国租借胶州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据所学可知,1553年葡萄牙占据澳门,①不符题意;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②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北方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土地,③正确;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④不符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3.下图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历史人物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入选的人物是A.洪秀全 B.李鸿章 C.曾国藩 D.张之洞【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金田起义可得出是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是领导人,A项正确;BCD项都是洋务派,排除BCD项。故选A项。【点睛】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有①①爆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②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③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④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①错误。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②③④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5.《申报》评论道: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民用工业远超日本B.近代军事工业发展C.海上交通运输发达D.旧式兵器全部淘汰【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中的“仿行西法”“铁舰钢舰”“机器局以制枪械”等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使中国武器装备“旧观顿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理解题干“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铁舰钢舰,其大倍于日本,其数亦多于日本,而又设机器局以制枪械……十余年来,旧观顿改”是解题的关键,即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大肆制造军事武器装备,设立军事工厂制造武器,超过了日本。十多年使中国军事旧观得到了改变。结合课本所学,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建立军事工业,使中国军事建设有所改观。6.清朝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北洋舰队在甲午海战中立下战功,却也没能摆脱灭亡的结果。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大海战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D项正确;平壤战役、黄海大海战、辽东半岛战役均发生在1894年,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7.历史学习既要关注史实,又要关注结论。以下属于历史结论是A.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B.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立行省C.1895年,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D.义和团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争意志【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历史结论是人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做出的一种主观总结性认识,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斗争意志”属于对义和团的认识,是历史结论,D项正确;ABC项都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属于史实,而非结论,排除ABC项。故选D项。8.下图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期,图中英文为“CHINA”。它能够反映的当时的中国A.是世界的强国 B.被列强瓜分C.与列强平等对话 D.反抗列强侵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漫画创作于19世纪末,图中一些外国人正在切分中国。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漫画反映的是当时的中国被列强瓜分,B项正确;中国当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不可能是世界强国,也不可能与列强平等对话,排除A、C项;材料未体现中国反抗列强侵略,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9.某同学通过云展览参观了“京师同文馆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搜集了“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可以判断他正在学习的内容是A.近代新闻出版的发展 B.清朝科举制度的变化C.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D.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京师同文馆旧址、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的诏书”,可知京师大学堂是现代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外国语大学,废除科举制度也有利于推动教育的近代化,所以该同学学习的内容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关,C项正确;科举制与近代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与新闻出版无关,排除A项;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都属于新式学堂,与科举制无关,排除B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指的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变化,与科举制和京师大学堂、京师同文馆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0.三民主义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三民主义是指①民族主义②民权主义③民主主义④民生主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①②④C项正确;③民主主义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排除ABD项。故选C项。【点睛】11.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事件是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答案】D【解析】【详解】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选举黎远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D项正确;A项是在维新时期,排除A项;B项是1905年,排除B项;C项是1911年,排除C项。故选D项。12.中华民国历史上,与二次革命、刺杀宋教仁、帝制复辟,军阀混战等事件相关的政治统治时期是A.晚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军阀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开始于1912年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结束于张学良在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1915年底,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这些军阀为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连年混战,中国陷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C项正确;晚清政府被辛亥革命推翻,排除A项;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建立,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排除B项;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13.鲁迅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的白话小说是A.《敬告青年》 B.《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B项符合题意;《敬告青年》是陈独秀的作品,A项不符合题意;《文学改良当议》的作者是胡适,C项不符合题意;《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陈独秀,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4.中国近代史上,成为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的事件是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此,中国革命进入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项正确;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三者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点睛】15.某同学制作了一张历史人物名片,这一人物是地位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经历及著述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新青年》编辑部编辑《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A.李大钊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毛泽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法俄革命之比较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信息可知图示内容是李大钊,A项正确;蔡元培、陈独秀和毛泽东都与《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6.同学们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以下两张老照片。据此可知,他研究的题目是

A.国民党的成立 B.国共第一次合作C.蒋介石背叛革命 D.人民军队的创建【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照片信息“陆军军官学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张照片与北伐战争有关,第二张照片与黄埔军校有关。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黄埔军校的建立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B项正确;国民党的成立与题干照片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蒋介石背叛革命与题干照片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人民军队的创建与题干照片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7.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歌曲,奔赴湖南、湖北前线,此事出现在A.北伐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歌曲,奔赴湖南、湖北前线,A项正确;土地革命时期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这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的任务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这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解放战争时期的任务是推翻蒋介石国民政府,建立新中国,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18.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以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长征的主要经过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红军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丙、丁的内容符合题意,D项正确;甲是北伐战争时期,乙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当时没有长征,排除ABC项。故选D项。【点睛】19.毛泽东在《永远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中称:“和陕甘宁边区,从1936年到1948年,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材料中横线处应填的地点是A.瑞金 B.延安 C.西柏坡 D.北京【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936年到1948年,延安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陕甘宁边区的首府,B项正确;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排除A项;西柏坡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排除C项;1949年新中国成立,定都北京,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0.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批人民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抗日救亡歌曲,其中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一首歌曲振奋了民族精神,它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这首歌曲是()A.《大刀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 C.《游击队之歌》 D.《义勇军进行曲》【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确立为代国歌,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与国歌不符,排除ABC。故选D。21.与“1945年8月、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西安谈判 B.庐山谈话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1945年10月,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和平建国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因此,与题干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C项正确;西安谈判发生于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排除A项;庐山谈话发生于1937年,排除B项,北平谈判与双十协定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2.邓小平在某次军事行动前强调:“跃进大别山,解放中原,这是中央的第一步棋;下一步棋,就是以中原为阵地,再来一个跃进,打过长江,解放全国。”“中央的第一步棋”的重要意义在于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集团在大陆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符合材料主旨,A项正确;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真面目的是重庆谈判,排除B项;C项是三大战役,D项是渡江战役,排除CD项。故选A项。23.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建议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与这一建议相关的事件是A.东北全境解放 B.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C.北平和平解放 D.解放军占领南京【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信息“1948年底,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1949初的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避免了战争对文物的破坏。C项正确;东北全境解放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解放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解放军占领南京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4.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下列选项对研究“淮海战役”最具价值的是A.淮海战役老兵的访谈记录资料 B.历史学者的研究专著C.淮海战役遗迹和战时影像资料 D.电视连续剧《大决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淮海战役遗迹和战时影像资料属于一手史料,价值较高,C项正确;访谈、研究专著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排除AB项;电视连续剧属于影视创作,价值不高,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25.1927的上海街道景象: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由此可以看出上海A.传统习俗居主流 B.社会习俗新旧杂糅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交通状况混乱无序【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可知,1927的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和传统交通工具并存;新式装扮与传统装扮并存,体现了中西生活方式的杂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习俗新旧杂糅,无法体现“传统习俗居主流”,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中西生活方式的并存,“社会生活全盘西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交通状况混乱无序”,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第二部分材料分析题26.近代中国在沉沦中饱受屈辱,在屈辱中前赴后继地探索。材料一①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南京条约》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天津条约》③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④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1)》(1)结合所学,将材料一中条约名称补充完整,并写出与该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任选一个条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仿照示例,任选一张图片加以说明。(示例除外)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示例:图2,谭嗣同殉难发生在维新派发动的戊戌变法中。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材料三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每一次也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在艰难顿挫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摘自孙建昌赵荣耀《近代中国人对救国真理的艰辛探索》(3)依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答案】(1)《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破坏中国贸易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任意答出一个)(2)说明任选一:图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却没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答出事件,意义)图3,湖北军政府诞生于革命派发动的武昌起义后(或辛亥革命中)。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答出事件,意义)图4,《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洗礼,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答出事件,意义)特点: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的探索过程。或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过程艰难曲折;救亡图存与近代化进程相互促进等。(3)虽然都失败了(或都没有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每一次探索都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进步;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的根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进行不懈的探索。(任意两点)【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可知是《辛丑条约》的内容。与《辛丑条约》相关的侵华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材料一涉及的条约中任选一个条约,说明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即可。例如:《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破坏了中国贸易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依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张图片加以说明即可。例如:图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重要军事工业。洋务运动使中国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一定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却没能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图3,湖北军政府诞生于革命派发动的武昌起义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图4,《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刊物,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洗礼,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层面的探索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探索过程艰难曲折;救亡图存与近代化进程相互促进等。(3)依据材料三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这些斗争和探索,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每一次也无一例外地失败了。”可以概括出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是:虽然都失败了,但每一次探索都不同程度推动了中国进步;中国人民始终不屈不挠进行不懈的探索。依据材料三的“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先进的中国人不得不在艰难顿挫中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可以概括出作者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所持的观点是:失败的原因是没有触动封建的根基。2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史册。材料一(1)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一中①②两处对应的历史事件。从材料一中任选一个事件说明其影响。(空缺事件除外)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这就是中国民族战争的特点。——摘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中共是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备策略,指引中国抗战的方向。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勇敢战斗在抗战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摘自统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关系。说说“中国共党是抗战胜利决定性因素”的理由。材料三中国军民的抗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军“北进”的阴谋,消除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后顾之忱,中国军队在亚太战场进入缅甸与日军作战,阻止了日军“南进”的战略企图,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3)依据材料三,总结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至少两个角度)【答案】(1)事件: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②南京大屠杀任一事件的影响: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市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方面取得了第一个胜利,引起强烈国际反响,获得英美等国政府和舆论赞扬。(2)关系: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支持、配合,都发挥作用。或正面战场阻滞日军迅速灭亡中国,敌后战场牵制抗击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理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备策略;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勇敢战斗在抗战前线等。(2点即可)(3)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任意两点)【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材料的时间可得出①是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②是南京大屠杀。根据所学,任一事件的影响可得出,选择九一八事变,它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市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根据所学可得出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其他言之有理即可。【小问2详解】关系:根据“两个战场的战略配合,这就是中国民族战争的特点。”得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支持、配合,都发挥作用。或正面战场阻滞日军迅速灭亡中国,敌后战场牵制抗击日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理由:根据“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战备策略;根据“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维护了团结抗战的大局。”得出全民族抗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根据“勇敢战斗在抗战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得出勇敢战斗在抗战前线等。【小问3详解】根据“有力地支持了太平洋战场。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大国的地位。”可得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根据“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得出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8.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决策使革命摆脱危机和困境。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转折性意义的角度,任选两次会议,分别说说其历史作用。材料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南昌起义的意义。说明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背景及意义。材料三时期内容意义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纷要求加入红军。红军力量壮大起来,为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提供了人力的保障。抗日战争时期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激发农民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团结各个阶层,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不断巩固和扩大。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保障。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3)依据材料三,说说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答案】(1)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任选2个)(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背景:在长沙起义中,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秋收起义受到挫折,为保存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3)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中共一大:据材料“中共一大……”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据材料“遵义会议……大会集中全力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并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七大:据材料“中共七大……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任选2个)【小问2详解】南昌起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背景:据材料“秋收起义开始,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挫折……”可知,在长沙起义中,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秋收起义受到挫折;据材料“为保存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可知,为保存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意义:据所学可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小问3详解】据材料“土地革命时期时期——分得土地的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群众纷加入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坚持长期抗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解放战争时期——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等信息可知,中国共产党施行的土地政策的共同作用是调动农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为革命胜利提供人力、物力保障【点睛】29.近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历程积蕴了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一中国的新式工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甲午战败,严重的民族危机,促使国人觉醒,“设厂自救、实业救国”逐渐成为时代的热潮。张謇弃官从商,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①1899年,他兴办大生纱厂,苦心经营,利润丰厚,规模盛极一时,经受了与洋商、洋货的竞争。②他用企业利润,在江苏南通开办370所小学、6所中学和3所高等学校等。③在发展、扩大大生纱厂的同时,他开办垦牧公司、榨油公司、面粉厂、冶铁厂、盐业公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