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1评价任务由来
淮河是我国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km2。洪泽湖为淮河流域最大的湖泊,
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治理,淮河洪泽湖以
下的洪水排洪布局已形成了一河入江(入江水道12000m3/s)、四河入海(分淮入新沂河
的淮沭新河3000m3/s、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2270m3/s、苏北灌溉总渠及废黄河共
1000m3/s)的布局,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但防洪标准仍然偏低、规模仍
然偏小,如遇100年一遇以上洪水,就要采取非常措施分洪。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淮
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洪泽湖入江入海设计
泄洪能力要提高到20000~23000m3/s,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为此需实
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将其行洪能力将提高到7000m3/s。
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
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2.3km。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通过全线扩挖深槽、扩建各
枢纽泄洪建筑物、加高加固入海水道南北堤防,配合入江水道、灌溉总渠及废黄河
和分淮入沂等工程使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有效降低100年一遇洪泽湖
洪水位;加快中等洪水下泄,减轻淮干防洪除涝压力;改善淮河下游地区民生、促
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进一步增加洪泽湖低水位行洪能力,降低洪泽湖中等洪水位
水位,减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机遇;同时为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创造条件。
为加快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进度,促进工程尽早实施,淮河水利委
员会与江苏省水利厅联合组织开展立项阶段的前期工作,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
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淮河公司”)与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江苏省院公司”)共同承担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中水淮河公司负
责汇总。2012年底,编制完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
称“《可研报告》”)并上报水利部。
水利部水规总院于2013年3月28日在北京组织召开关于《可研报告》预审会,
根据预审意见,要求开展“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开挖规模与洪泽湖周边蓄滞洪区
I
运用关系研究”等专题工作。2013年7月编制完成《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河道开挖规
模与洪泽湖周边蓄滞洪区运用关系研究专题报告》并上报。2013年11月修改完成《可
研报告》(第二版)。2015年7月,水利部以水规计[2015]282号函将本工程可研报
告审查意见报国家发改委。
2014年4月,淮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委托本所承担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过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淮河水利委员会于2014年4月10日委托淮河流域水资源保
护局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我单位在接受委托后,
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拟建线路进行了现场踏勘,并收集了与项目有关的技术资
料,于2014年4月14日在淮河水利委员会的网站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
公示;2014年9月至11月协作单位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盐城市环境监测站等对
项目区域的水、大气、噪声等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淮安市环境保护局于2014年8
月10日出具了项目执行标准的确认函,盐城市环保局于2015年1月29日出具了项
目执行标准的确认函;我单位在编制完成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初
稿后于2015年3月分别在淮河水利委员会网站、淮安市人民政府的网站和盐城市人
民政府网站进行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2015年4月,建设单位发放了公
众参与调查表,征求了公众意见。评价组成员认真分析了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等,在对相关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并在充分听取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按
照国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相关环保政策与技术规范,于2015年
4月编制完成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并呈报水利部
进行行业预审;2016年5月,江苏省环保厅以苏环函[2016]114号文函复认可本工程
对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洪泽湖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可
控,具备生态环境可行性,同意开展环评报批工作。根据水利部预审查意见、可研
审查修订成果和相关专题报告最新成果,结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
结合航道等级工程调整补充报告》,于2017年3月完成了环评报告修订,报环保部
审批。
II
根据技术评估中的专家意见,江苏省水利厅认为工程设计中要对洪泽湖河湖连
通做进一步研究,特申请中止了本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程序。现已完成了工程
方案优化设计,并据此修改完善了报告书,2017年8月重新上报审批。
本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淮安市环保局及环境监测中心站、盐城市环保局
及环境监测中心站、淮安市水利局、盐城市水利局、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有
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在此,谨向上述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和技术人员表示
诚挚的谢意!
3项目特点及重点评价内容
2006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全面建成,设计行洪流量为2270m3/s,为二
期工程扩建预留了堤间滩地。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设计最大行洪流量为7000m3/s,通
过全线扩挖深槽、扩建各枢纽泄洪建筑物、加高加固入海水道南北堤防,配合入江
水道及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使淮河流域防洪除涝减灾体系进一步完善,使洪
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并可有效降低100年一遇洪泽湖洪水位。
本工程建设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洪水调蓄区和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具体包括:淮河入海水道洪水调蓄区、苏北灌溉总渠洪水调蓄区、
二河(淮安市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级管控区、阜宁县苏北灌溉总渠马河洞饮用
水水源保护区一级管控区、京杭大运河(淮安区)清水通道维护区、二河(洪泽区)
清水通道维护区、通榆河(滨海县)清水通道维护区一级二级管控区、洪泽湖(洪
泽区)重要湿地二级管控区(实验区)、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级管控
区(北二实验区)。
根据工程特点及工程周围环境情况,从区域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综合
考虑确定本次评价重点如下:
(1)工程对生态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2)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3)工程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及对策措施。
4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建设符合《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淮
III
河流域防洪规划》等规划,工程实施后,配合入江水道、灌溉总渠及废黄河和分淮
入沂等工程使洪泽湖防洪标准达到300年一遇,有效降低100年一遇洪泽湖洪水位;
加快中等洪水下泄,减轻淮干防洪除涝压力;改善淮河下游地区民生、促进社会和
谐稳定发展;进一步增加洪泽湖低水位行洪能力,降低洪泽湖中等洪水位水位,减
少洪泽湖周边滞洪区滞洪机遇;同时为提高渠北地区排涝标准和航运创造条件。工
程建设不利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对土地资源、水环境、盐城沿海湿地珍禽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的影响等,在认真落实报告书
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不利环境影响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缓解。从环境影响角度
分析,工程建设可行。
IV
1总则
1.1评价目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特
性及工程所在地区域环境特征,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通过实地查勘、现场补充监测、背景资料的收集与调查,分析和评价工程涉及
区域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生态和社会环境现状,识别区域环境功能要求
及存在或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环境敏感点情况;
对一期工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总结分析一期工程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
根据二期工程施工工艺、方法、工程性质和运行特点,预测和评价工程施工期
和运行期可能产生的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的影响;
确保项目环境影响在前期阶段得到确认,使其在项目的选址、设计、施工和营
运过程中予以考虑和重视;完善本项目的决策,确保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可行性和合
理性;
根据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优化环境及工程环保设计工作方面的建议,
并为环保措施的选择与实施提供依据,使项目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制定工程建设环境监测计划,以便于及时掌握工程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为
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工程建设环境管理规划,明确各方的环境保护任务和职责,为环境保护措
施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根据工程和环境现状,在采取环保措施的前提下,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
设的可行性。
6
1.2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起修正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起修正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14年1月1日起修正施行;
(1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起施行;
(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
日起施行;
(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
年6月1日起施行;
(14)《环境保护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建设项目目录》(2015年本),
2015年3月13日起施行;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1年1月8日修正施行;
(16)《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2006年2月14
日起施行;
(17)《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文;
(18)《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文;
(19)《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文;
(20)《关于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意见》;
(2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2010年12月22日;
7
(22)《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2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8年12月10日;
(2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调整,2003年2月21日;
(25)《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8月4日;
(26)《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发[2013]86号;
(27)《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国函[2011]167号批复;
(28)《省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苏
政发[2014]1号);
(29)《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苏政发[2015]
175号);
(30)《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1日;
(31)《关于切实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意见》,苏环规[2012]4
号;
(32)《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苏政发[2013]113号;
(33)《淮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6月;
(34)《盐城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6年6月;
(35)《淮安市2017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2017年3月13日;
(36)《盐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3月19日;
(37)《盐城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12月2日;
(38)《盐城市建筑施工现场扬尘控制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1月8日。
1.2.2技术规范、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2.1-2016;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
8
(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
(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
(10)《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2006;
(11)《环境监测技术规范》,1986;
(1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1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
1.2.3有关技术文件
(1)《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
(2)《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年)的批复》(国函[2013]
35号);
(3)《淮河流域防洪规划》;
(4)《国务院关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的批复》(国函[2009]37号);
(5)《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5年6月;
(6)《关于切实做好进一步治理淮河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15
号);
(7)《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结合航道等级工程调整补充报告》,
2016年6月;
(8)《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对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洪泽湖
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专题报告》,2016年4月。
1.3评价工作等级
1.3.1地表水评价等级
本工程排放的污水主要来源于施工期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产生的生
产废水,污水日排放量较小,排放方式为间歇,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为简单。评价
区地面水质要求功能为Ⅲ类或Ⅳ类。考虑到工程涉及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清水
9
通道维护区、洪水调蓄区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多个生态红线区域,参照《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的评价分级原则,确定其水环境评价
等级为二级。
1.3.2地下水环境
①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发展改革委令2013
第21号)鼓励类“二、水利1.江河堤防建设及河道、水库治理工程”项目,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本项目地下水评
价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②工作等级划分
本工程直接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较小,建设项目周围地下水环境敏
感程度为不敏感,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弱。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
水环境》(HJ610-2016)确定本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是Ⅲ类三级。
1.3.3大气环境
本工程运行期基本无废气排放;施工期主要大气污染物为TSP,但其排放量及
排放浓度均具有不稳定性,且影响范围主要在施工场区附近。因此,根据《环境影
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
1.3.4声环境
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施工机械噪声,运行期噪声源主要为船舶航行噪声。
本工程施工点多、线长、面积广,多处于声环境功能区的1、2类区,影响范围大,
工程施工机械与交通车辆噪声影响到的工程附近居住人口较多;运行期噪声是入海
水道二期工程京杭运河以东段Ⅲ级航道提升到Ⅱ级航道产生的航运噪声,估算运行
期噪声级增高量小于5dB(A)。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
规定并适当简化,确定声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为二级。
10
1.3.5生态环境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扩挖
深槽、扩建各枢纽泄洪建筑物、加高加固入海水道南北堤防等。工程建成后,在其
运行发挥效益期间,主体工程本身并不排放污染物,项目总体上可归类为非污染生
态影响项目。
工程对生态的影响范围主要位于入海水道沿线附近区域及入海口近岸海域,且
涉及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二实验区和洪泽湖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
护区实验区等特殊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HJ19-2011)的评价分级原则,确定本工程生态评价等级定为一级。
1.4评价范围
(1)地表水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及本项目的工程特
点,运行期和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工程涉及的洪泽湖湖东(洪泽区)、
二河、入海水道、大运河(淮安段)、通榆河(滨海段)、苏北灌溉总渠、扁担港
近岸水域等河段水域。
表1.4-1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涉及地表水评价河段
涉及河段名称位置桩号河底宽度(m)河底高程(m)
洪泽湖二河闸以上4+900~7+40050011.5~8.0
二河二河闸~入海水道进洪闸0+000~3+500800~4508.0~3.0
入海水道入海水道进洪闸~淮安枢纽3+500~27+8903103.0~1.0
大运河(淮安段)淮安枢纽27+890~29+3092800
29+309~30+0002800
30+000~33+0002500
33+000~37+000250-1
37+000~48+000250-1.5
入海水道48+000~73+500250-2
淮安枢纽~滨海枢纽
苏北灌溉总渠73+500~81+500230-2
81+500~90+500230-2
90+500~101+000230-3
101+000~105+000250-3
105+000~107+500250-3.5
11
涉及河段名称位置桩号河底宽度(m)河底高程(m)
107+500~108+557260-3.5
入海水道108+557~260~
滨海枢纽-3.5~-4.5~-3.0
通榆河(滨海段)113+557950~300
113+557~128+500300-3
入海水道
滨海枢纽~海口枢纽128+500~144+000300-3.5
苏北灌溉总渠
144+000~155+500330-3.5
155+500~
扁担港近岸水域海口枢纽350~860-4
162+300
(2)地下水
依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610-2016)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地下
水的评价范围为涉及河道扩挖、建筑物施工基坑排水等影响区域。
(3)环境空气
依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导则(HJ2.2-2008)及本项目的工程特点,施工期大气
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施工区外200m范围内以及施工交通道路中心线外两侧200m
以内范围,运行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入海水道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内
范围。
(4)声环境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及本工程的特点,施工
期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施工区外200m以内及施工交通道路中心线外两侧
200m以内范围,运行期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确定为入海水道中心线外两侧200m以
内范围。
(5)生态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的要求及本工程实际影
响特点,本次生态环境评价范围确定为工程涉及的湖泊、河道、入海口水域及陆地
区域。
生态完整性是以入海水道所在地区的流域陆域作为陆地生态完整性评价范围。
依据“本项目与本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
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本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
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的判定依据,本项目陆生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
12
淮河入海水道两侧各2000m范围;水生生态生态影响评价范围为入海水道及入海水
道入海口近岸海域等工程影响水域,重点评价范围确定为2个区域:①洪泽湖东部
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湿地,重点评价范围为二河闸上游引河外扩1km范
围;②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二实验区,重点评价范围为入海水道海口
段外扩1km范围。
(6)移民安置
评价范围为移民安置区。
(7)社会经济
本工程评价范围为工程沿线影响到的区域。
(8)人群健康
结合工程涉及区医疗卫生水平、人群健康状况,评价工程建设与实施对区域人
群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评价范围为施工区、移民安置区及工程沿线附近区域。
1.5评价时段
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分施工期和运行期两个时段进行评价。
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的施工总工期为84个月,跨八个年度,从第一年7月开
工,至第八年6月完成。
本工程主体工程分两期实施,一期主要施工入海水道的河道扩挖、堤防及枢纽
建筑物工程,施工时段为第一年7月至第五年5月。二期主要施工二河闸扩建、入
海水道及入海水道进洪闸以上河道扩挖等工程,施工时段为第四年10月至第七年
12月。
1.6采用的评价标准
根据淮安市环保局、盐城市阜宁县和滨海县环保局的标准确认回函,本次环境
评价拟采用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下。
1.6.1环境质量标准
工程附近环境质量标准见下列表。
13
表1.6.1-1评价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要素标准名称及级(类)别
洪泽湖、二河、大运河、通榆河、
苏北灌溉总渠、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入海水道进洪闸~淮安立交地
(GB3838-2002)Ⅲ类标准
涵段、入海水道北偏泓、入海水
道南偏泓桩号S5K~海口闸段
入海水道南偏泓淮安立交地涵
地面水
~桩号S5K段(远期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清安河(远期2020年)
入海水道南偏泓淮安立交地涵
~桩号S5K段(近期)、《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
清安河(近期)
入海水道入海口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四类
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Ⅲ类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
乡村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
声环境城(集)镇居住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主要公路和堤防道路两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
疏浚底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Ⅱ类标准
(1)地表水
有关河流执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相关标准,见表
1.4.1-1。入海水道入海口近岸海域执行的《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四
类。有关因子的限值见表1.6.1-2。
表1.6.1-2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单位:mg/L(pH除外)
分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标准值(GB3838-2002)(GB3097-1997)
序号
项目
Ⅲ类Ⅳ类Ⅴ类第四类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
人为造成的海水温
1水温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
升不超过当地4℃
≤2℃
6.8~8.8,同时不超
2pH值6~9过该海域正常变动
范围0.5pH单位
14
分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标准值(GB3838-2002)(GB3097-1997)
序号
项目
Ⅲ类Ⅳ类Ⅴ类第四类
3溶解氧(DO)≥5323
4化学需氧量(COD)≤2030405
5高锰酸盐指数(CODMn)≤61015
6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46105
7氨氮(NH3-N)≤1.01.52.00.5
0.20.30.4活性磷酸盐
8总磷(TP,以P计)≤
(湖、库0.05)(湖、库0.1)(湖、库0.2)≤0.045
9挥发酚≤0.0050.010.10.050
10砷(As)≤0.050.10.10.050
11汞(Hg)≤0.00010.0010.0010.0005
12铬(Cr6+)≤0.050.050.10.050
13石油类≤0.050.51.00.50
(2)地下水
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的Ⅲ类标准,有关因子限值见表
1.6.1-3。
表1.6.1-3《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单位:mg/L(pH除外)
分类
序号标准值Ⅲ类
项目
1pH值6.5~8.5
2总硬度(以CaCO3计)≤450
3氯化物≤250
4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2
5亚硝酸盐(以N计)≤0.02
+
7氨氮(NH4)≤0.2
8氟化物≤1.0
9砷≤0.05
10汞≤0.001
15
(3)环境空气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有关因子限值见表1.6.1-4。
表1.6.1-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标准值
标准值
项目取值时间
单位数值
TSP日均值300
日均值80
NO2
1小时平均200
μg/m3
日均值150
SO2
1小时平均500
PM10日均值150
(4)声环境
乡村居住区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城(集)
镇居住区执行2类标准,主要公路和堤防道路两侧执行4a类标准。有关因子限值见
表1.6.1-5。
表1.6.1-5《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限值单位:dB(A)
类别适用区域昼间夜间
1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为主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5545
2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6050
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
4a7055
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5)土壤环境
土壤和河道底泥评价执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
有关因子限值见表1.6.1-6。
表1.6.1-6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kg(pH除外)
二级
项目
pH<6.56.5≤pH≤7.5>7.5
Cd0.30.30.6
Hg0.30.51
Cu农田等50100100
16
果园150200200
Pb250300350
水田250300350
Cr
旱地150200200
Zn200250300
水田302520
As
旱地403025
Ni405060
1.6.2污染物排放标准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施工期废水排入保护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
水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施工废水排
入保护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域的污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清水
通道维护区等敏感保护区域禁止排入施工废水。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主要指标标准值见表1.6.2-1。
表1.6.2-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pHCODBOD5SS氨氮石油类磷酸盐(以P计)
项目
mg/L
一级标准≤60307015100.5
6~9
二级标准≤1506020025101.0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详见表1.6.2-2。
表1.6.2-2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表
污染因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
单位mg/m3
标准限值0.400.121.0
备注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7
(3)噪声排放标准
工程施工期施工区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中的有关规定,其标准值见表1.6.2-3。
表1.6.2-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
昼间夜间
7055
(4)固体废弃物排放标准
一般固体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
1.7环境保护目标
1.7.1地表水
本项目涉及的水体主要包括洪泽湖湖东(洪泽区)、二河、入海水道、大运
河(淮安段)、通榆河(滨海段)、苏北灌溉总渠、调度河等。地表水环境保护
目标概况见表1.7-1,见图1.7-1~1.7-4。
1.7.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项目沿线主要的生态保护目标见表1.7-2所示:
表1.7-2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主要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级别工程与保护区位置关系
物种类别
扩挖的2.5km二河闸上游引河约1.6km位于洪泽
洪泽湖东部湿地自然湖东部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扩建的二
省级湿地生态系统
保护区河枢纽越闸位于距保护区边界约0.9km。见图
1.7-5、图4.1-5,图4.1-6。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约2.45km海口段拓浚工程和海口新闸工程位于
国家级鸟类
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北二实验区内。见图4.1-7、4.1-8。
18
表1.7-1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敏感保护主导生态保护目标范围面积
地区相关工程
目标名称功能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km2)
大运河清水通道维护区淮安区段位于淮
淮安京杭大运河(淮安
水源水质安区西边缘。南起南闸镇的林南村,北淮安枢纽运河立交地涵扩建
市淮区)清水通道维护/9.79
保护止淮城镇的夹河村。大运河及两岸外侧工程位于二级保护区范围内
安区区
100米范围(城区部分两侧仅到河堤)。
二河闸到淮阴界二河水域及其西侧堤外二河枢纽扩建工程位于二级
100米陆域范围。保护区水域边界和陆域范围
洪泽二河(洪泽区)清水源水质
/4.96内。二河闸~进洪闸疏浚3.5km
区水通道维护区保护
其中有1.1km位于二级保护区
范围内。
二级管控区为二河自二河闸至淮阴闸段二河闸进洪闸疏浚长
一级管控区为一级保护区:取水口~3.5km
二河(淮安市区)除一级保护区的水域范围和该水域与东有1.8km位于二级保护区水域
淮安水源水质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及其
饮用水水源保护岸纵深100米的陆域范围。14.26范围内。泄洪闸扩建工程位于
市区保护岸背水坡之间的水域范围及其与两
区二级保护区东边界下游
岸背水坡堤脚之间的陆域范围。
600m。
滨滨海县境内通榆河水域及其两岸纵深各
通榆河(滨海县)水源水质滨海县境内通榆河水域及其两岸纵滨海枢纽立交地涵扩建工程
海1千米的陆域范围、除一级管控区以外34.5
清水通道维护区保护深各100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代理的合同协议模板
- 二零二五年度车间环保设施承包合同大全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宾馆洗浴中心线上线下营销推广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租赁押金管理合同标的详细协议4篇
- 2025版无房产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责任落实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电梯安全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餐饮文化传承聘用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四年度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土建施工分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山地生态保护区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收费员安全教育与应急处理协议材料4篇
- 17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手册
- 数学史简介课件可编辑全文
- 2025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期末统一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中学安全办2024-2025学年工作计划
- 网络安全保障服务方案(网络安全运维、重保服务)
- 2024年乡村振兴(产业、文化、生态)等实施战略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成都师范学院
- 软件模块化设计与开发标准与规范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有机农业种植模式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