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地球运动规律[考情解读]备考策略(1)深刻理解太阳能光伏板、太阳方位及太阳光线之间的角度关系;(2)强化对昼夜长短变化与日出日落方位之间的关系、地方时计算等地理规律的理解及应用;(3)加深对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与日影长短变化之间关系的理解及应用;(4)从地理实践力的视角,学会从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中揭秘地理原理,学会运用地理原理指导生产生活。专题强化内容整合考情统计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2023·浙江6月选考,15~162021·福建卷,4~52.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地方时、区时、时区划分、时间计算2022·江苏卷,4~62021·广东卷,103.昼夜长短的变化日出、日落、晨昏线、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计算2023·海南卷,14~152022·浙江6月选考,192021·河北卷,7~8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2023·山东卷,14~152022·广东卷,7~82021·山东卷,12~13
[体系构建]专题强化1太阳辐射真题引导(2023·浙江6月选考,15~16)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图1图2(1)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真题研析:第(1)题,光热发电场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资源、地价、市场、资金、技术等。结合青海省与浙江省的区位条件对比分析青海省的优势条件。与浙江省相比,青海省地广人稀,多荒漠戈壁,布局光热发电场的土地广;青海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多晴天,太阳辐射强;青海省劳动力较少;青海省电网分布稀疏,不利于电力输出,①②正确,故选A。(2)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图2真题研析:第(2)题,定日镜的水平转动方向取决于太阳视运动方向,垂直转动方向取决于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在一天之中方位的变化为顺时针,所以定日镜面的水平转动方向也为顺时针,排除C、D;定日镜为了获取更强的太阳辐射,镜面应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高度角在一天中先增大,后减小,要保证镜面始终和太阳光线垂直,镜面在垂直方向上与地面的夹角先减小,后增大,即先为顺时针后为逆时针,故B正确,A错误。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不能准确对比青海省与浙江省的差异;二是不能正确理解定日镜的工作原理。专题深化1.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2.太阳辐射分布特征的分析角度原因日照时数(影响一段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纬度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赤道除外)地势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天气一般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于多阴雨天气的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获得太阳辐射的多少)纬度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天气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考向探究考向1通过太阳辐射的变化,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1.(2023·山东德州二模)光伏电站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太阳辐射强度达到一定数量时开始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开机时刻;太阳辐射强度小于一定数量时停止出力的时间,视为光伏电站的关机时刻。位于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一智能控制、跟踪太阳视运动的光伏电站在一年内的开关机时刻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影响光伏电站开机时长年内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天气状况 B.太阳高度C.白昼时长 D.气温变化√解析:(1)C第(1)题,光伏电站开机时长与昼长有关。夏季昼长较长,开机时长较长;冬季昼长较短,开机时长较短,C正确。(2)该光伏电站可能位于(
)A.广东 B.陕西C.新疆 D.吉林√解析:(2)C第(2)题,该光伏电站开机时长最长约14小时,说明夏季太阳辐射强度达到一定数量的时间较长,白昼长,应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地区。四地中新疆位于较高纬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白昼较长,C正确。考向2通过光伏产业,考查太阳辐射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2023·福建德化检测)光伏治沙是指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站,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并发展农牧业,以实现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光伏电站进行研究,发现电站内较周边的太阳辐射强(下图),且植物长势明显较好。读图,回答(1)~(2)题。(1)光伏电站外测量到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C.天气影响 D.风沙影响解析:(1)D第(1)题,光伏电站内、外的纬度差别不大,A错误;该地地势开阔,太阳辐射受地形影响小,B错误;小范围内天气变化差异较小,C错误;相较电站外,光伏电站内风沙治理效果较好,不易扬沙,测量仪器探头不易被扬沙遮挡,实际测量到的数值更接近真实情况,比光伏电站外测量到的太阳辐射强,D正确。√(2)光伏电站内植物长势较好,主要是因为(
)A.光伏板的集水作用,增加土地获得的降雨量B.光伏板遮挡了阳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C.光伏电站内太阳辐射强,利于植物光合作用D.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解析:(2)B第(2)题,干旱沙化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光伏板可以遮挡阳光,减小风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利于土壤保水,植物生长较好,B正确。√新能源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1.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区位因素2.风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太阳能电站的建设4.我国新能源开发的变化——“弃光限电”(1)“弃光限电”现象指在光伏发电机组设备状态正常、光照良好的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光伏电场被迫暂停一些机组发电的现象。(2)“弃光限电”现象产生的原因。①发电地区与用电地区存在空间差异:我国光伏发电地区主要在西部地区,用电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西部地区当地用电量较少。②光伏发电受季节、时间和天气条件限制,发电量不稳定,连续性差。③我国远距离输电设备不足。(3)解决措施。①完善远距离输电基础设施建设。②西部地区加快产业发展,增加用电量,促进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电与用电的协调。③采用光伏发电与火电、风电并举的方针,增强发电的稳定性和连续性。(2023·广东二模)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示范电站工程,解决了新能源发电站因发电量不稳定、不可控而造成的弃电、限电问题。下图示意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运行模式。据此回答(1)~(2)题。(1)该工程储能系统供电输出的主要时间段是(
)A.静风的夜晚 B.大风的夜晚C.静风的白天 D.大风的白天√解析:(1)A第(1)题,风能发电、光伏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当发电量不足时,储能系统供电输出,因此,储能系统供电输出应在风能、太阳能较弱的时段,即静风的夜晚,A正确;大风的夜晚和白天,风能发电充足,B、D错误;静风的白天可利用光伏发电,且白天需电量较大,需在前一天的夜晚进行供电输出,并升压供给市场,白天供电输出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C错误。(2)结合材料分析,与单一风电站及单一光伏电站相比,风光储输电站的优点是(
)A.电能更加清洁 B.电能利用率更高C.发电成本更低 D.受自然条件限制更小√解析:(2)B
第(2)题,与单一风电站及单一光伏电站相比,风光储输电站储能系统在发电量不足时供电,提高了电能利用率,可调节新能源的不稳定性,B正确;风能和光能都属于清洁能源,且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A、D错误;风光储输电站建设成本较高,C错误。(2023·福建龙岩三模)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下图)开辟了大规模直接利用海水制氢的全新路径。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据此回答1~3题。1.与近海相比,远海采用该技术的主要优势是(
)A.建设成本低 B.设备腐蚀慢C.储电效率高 D.风能总量大解析:1.D第1题,远海离陆地更远,管线长,海水更深,建设成本更高,A错误;远海海水含盐量更高,对设备腐蚀更快,B错误;储电效率与设备和工艺技术相关,与离陆地远近无关,C错误;远海面积广阔,受人类干预小,风能资源更丰富,风速更稳定,风能总量大,D正确。√2.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采用“海水制氢”的优点是(
)A.耗费淡水多 B.投资成本低C.能源供应稳 D.生态风险大解析:2.C
第2题,与单一的“海上风电”相比,该技术是直接利用海水制氢,不耗费淡水,A错误;该技术工艺流程更加复杂,生产线变长,投资成本更高,B错误;该技术可将风电以氢能形式加以存储,解决了海上风电不易存储的难题,能源供应稳定,C正确;因该技术是利用氢能,氢能是清洁能源,故两种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无差异,D错误。√3.大力发展“海水制氢”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体现在(
)A.提高海洋能源资源利用效率B.缓解我国淡水资源紧张状况C.挖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潜力D.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解析:3.A第3题,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该地冬季盛行干燥的东南风,为旱季;夏季盛行湿润的西北风,为雨季;旱季时,澳大利亚大陆受高气压控制,卡卡杜国家公园受来自内陆干燥的东南信风影响,降水少,气候干旱,植物被太阳烤焦,形成焦黑状,A正确;呈现焦黑景观对应的是旱季,光照充足,B错误;植被呈现焦黑与岩石熔化无关,C错误;呈现焦黑景观的是植被,不是指土壤,D错误。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格尔木位于柴达木盆地内,年均日照时数可达3600小时。这里地势较平坦,植被极为稀少,风力强劲,风沙危害严重,有大量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严重。近年来,格尔木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实现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有效结合。产业的发展改变了地面热力平衡和地表覆盖状况,促进了格尔木地区的生态改善。我国光伏产业虽然走在世界前列,但因为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有的地区弃光限电,格尔木也曾经历过发展之痛。(1)指出格尔木建设光伏产业园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答案:(1)当地经济较落后,能源需求量小;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解析:第(1)题,解答该题的关键词是“不利”和“社会经济条件”,可从该地经济发展、市场需求量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分析。(2)分析格尔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答案:(2)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可利用时间长。解析:第(2)题,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可结合地形、气候等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分析。第(3)题,结合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3)阐述光伏产业的发展能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的原因。答案:(3)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可减少常规能源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太阳能光伏板能遮挡阳光,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湿度,促进植被恢复;光伏产业为当地提供能源,减少樵采,利于植被保护;为节水农业(喷灌、滴灌)提供电能。解析:第(3)题,结合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4)请为有些地区因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的“弃光限电”现象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答案:(4)当地建立完善的电力储能系统;扩大当地产业规模,提升能源市场需求空间;完善输电通道,提高向外输送能力;完善电网系统,和其他地区火电、水电等电网联网,优势互补,稳定电力。解析:第(4)题,针对“消纳难”,可从多余电力储存和提升市场需求方面分析;针对“送不出”,可从完善输电通道和稳定电力方面分析。专题强化2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真题引导(2022·江苏卷,4~6)国际空间站距地面约420千米,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空间站反射阳光,在一定条件下,人们肉眼可以看到明亮的光点划过天空。下图为国际空间站某时段轨迹和某时刻位置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据此回答(1)~(3)题。真题研析:第(1)题,结合图示计算北京和国际空间站的经度差值,根据国际空间站的运行速度计算到达北京上空所用时间。两地相距约190°,运行时间为190°÷(360°÷90)=47.5,与C项最接近。(1)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约需(
)A.15分钟 B.30分钟C.45分钟 D.60分钟√(2)空间站到达北京上空时,北京时间大致是(
)A.9:40 B.10:10C.10:40 D.11:10√真题研析:第(2)题,结合图示寻找地方时计算的突破点(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根据时间间隔(图示时刻与到达北京上空时运行时间)计算北京时间。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为10:00,45分钟后到达北京上空,北京时间大约是10:45,与C项最接近。(3)空间站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在这期间能看到空间站的地点是(
)A.圣地亚哥B.卡马匡C.马纳卡拉
D.上海√真题研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此时空间站位于60°W附近,每90分钟可以绕地球一周,从图示位置飞行1小时,可以依次经过卡马匡—马纳卡拉—北京,不经过圣地亚哥,A错误;要看到空间站,空间站必须被太阳照亮,且太阳光线不能太强,故黎明或傍晚时段符合条件。根据晨昏线移动规律判断,1小时晨昏线相对向西移动约15°,卡马匡一直是夜晚,空间站无法反射阳光,B错误;马纳卡拉处于黎明时段,空间站可见,C正确;上海一直处于白天,光线较强,空间站不可见,D错误。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没有注意晨昏线与空间站轨迹的区别;二是图中隐藏的信息(利用晨昏线判读时间)提取不出来,各点的昼夜情况不明晰;三是无法排除卡马匡,认为只要黑夜就能看到,没有注意空间站需反射阳光才能被肉眼可见。专题深化1.计算时间“三步法”: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2.特殊点及其地方时特殊点地方时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点6:00(18:00)昼(夜)半球的中央经线12:00(24:00或0:00)春秋分日日出(日落)时间6:00(18:00)恰好极昼点日出(日落)0:00(24:00)极夜后首次日出12:00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12:00一天中当地气温最高(最低)时14:00(日出前后)3.有关行程时间的计算到达时B地时间=出发时A地时间±时差+行程时间(m)。4.日期界线与范围(1)图示法理解两条日期界线。(2)新旧日期的范围判断。①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经线。②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考向探究考向1通过飞行时间差考查时间计算1.(2023·辽宁沈阳质检)中国直飞德国的国际航班于北京时间6月26日12:00从浦东国际机场起飞,航班到达德国法兰克福(50°02′N,8°34′E)机场时,当地区时为6月26日17:00。读图,回答(1)~(2)题。(1)若不考虑当地的天气状况,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可能(
)A.旭日东升 B.艳阳高照C.夕阳西下 D.正值深夜解析:(1)A第(1)题,航班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东八区)6月26日12:00,法兰克福位于东一区,与北京时间相差7小时,故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为6月26日5:00,此日接近夏至日,法兰克福昼长夜短,5:00时即将日出,A正确。√(2)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
)A.9小时 B.10小时C.12小时 D.14小时解析:(2)C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航班起飞时法兰克福(东一区)时间为6月26日5:00,降落时法兰克福时间为6月26日17:00,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12小时,C正确。√考向2利用地理事件考查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2.(2023·海南模拟)北京时间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试验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回答(1)~(2)题。(1)火箭点火发射时,下列地点正值晚餐时间的是(
)A.孟买(18°56′N,72°49′E)B.伦敦(51°30′N,0°)C.洛杉矶(34°N,118°15′W)D.悉尼(33°55′S,150°53′E)√解析:(1)C
第(1)题,火箭发射时为北京时间2022年1月17日10时35分,孟买位于东五区,此时其地方时约为7时;伦敦位于中时区,此时其地方时约为2时;洛杉矶位于西八区,此时其地方时约为18时,正值晚餐时间;悉尼位于东十区,此时其地方时约为12时,故选C。(2)火箭点火发射时,地球上新旧两天的比值大约是(
)A.1∶2 B.14∶9 C.3∶8 D.15∶7√解析:(2)B
第(2)题,火箭点火发射时,东八区(120°E)为10时35分,则0时所在经线约为39°W,此时新一天的范围应从39°W向东到180°,约219°,旧的一天约为141°,因此新旧两天比值约为14∶9,B正确。专题强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真题引导(2023·海南卷,14~15)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2)题。图1图2真题研析:第(1)题,日影的投影方向及范围→该日昼夜平分;日影朝向正北时日影长度与标杆长度相等→正午太阳高度为45°→甲地不位于赤道→该日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各地昼夜平分。(1)观测当日(
)A.甲地昼长夜短
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
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2)甲地位于乙地(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真题研析:第(2)题,此日为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全球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5: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甲地位于125°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地方时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乙地位于115°E,甲地位于乙地偏东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两地同位于北半球。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为45°,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故甲地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判断该日昼夜等长为二分日时要排除该地为特殊位置即赤道,才能得出结论;二是准确计算时间及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判断相关位置关系。专题深化1.解答“昼夜长短类”试题的思维流程2.昼夜长短的计算技巧(1)根据昼弧夜弧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图示如下。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2=(24-日落时间)×2=24-昼长时数。3.昼夜长短的规律规律表现对称规律①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一地昼长=另一地夜长;两地昼长和=两地夜长和=24小时;③任一地点: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昼(夜)长之和等于24小时递增规律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白昼变长,黑夜变短变幅规律①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②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昼、极夜规律①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考向探究考向1通过太阳轨迹(光线),考查极昼(极夜)现象1.(2023·山东泰安段测)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回答(1)~(2)题。(1)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A.18时正西 B.12时正南C.6时正东 D.0时正北解析:(1)B第(1)题,极夜后首次日出昼长为0,地方时12时日出,日出方位正南,B正确。√(2)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A.9月12日前后 B.7月3日前后C.6月11日前后 D.3月31日前后解析:(2)D第(2)题,该地3月9日极夜结束,到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约12天,春分日时该地昼夜平分;因此春分后12天,即4月2日就可以出现极昼,3月31日最接近,D正确。√考向2结合生活实际考查昼长计算2.(2023·天津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城市一楼盘的方位和北京时间15时(当地时间14时)的太阳光线,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据此回答(1)~(2)题。解析:(1)A
第(1)题,北京时间15时,当地时间为14时,地方时晚1小时,故该城市经度为105°E。成都经度在103°E左右,北京116°E左右,杭州120°E左右,洛阳112°E左右,因此最可能位于成都,A正确。(1)该楼盘最可能位于(
)A.成都 B.北京
C.杭州 D.洛阳√(2)该地该日昼长约(
)A.9小时 B.10小时C.12小时 D.13小时√解析:(2)C
第(2)题,正午太阳光线与阳台的夹角为60°,地球自转速度为每小时15°,故该阳台上午得到光照的时间为4小时。该日南面阳台太阳照射的时长为10小时,下午太阳照射的时长为6小时。一天中上午日照时长等于下午日照时长,因阳台向西偏转30°,遮挡了上午阳台2小时的日照,故当天昼长为12小时,C正确。专题强化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真题引导(2023·山东卷,14~15)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据此回答(1)~(2)题。真题研析:第(1)题,图示北京时间9:20时,当地地方时为8:20,杆影朝向正西,太阳位于正东;太阳视位置关于地方时正午对称。地方时为15:40与8:20的太阳视位置关于正午对称,由此判断地方时15:40时,杆影指向生肖兔,太阳位于正西,则地方时16:00时,太阳位于西北方向,日影朝向东南,位于生肖兔与龙之间。(1)该地夏至日地方时16:00时,杆影指向(
)A.生肖虎 B.生肖虎与兔之间C.生肖兔 D.生肖兔与龙之间√(2)11月至次年2月,一日内被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最多为(
)A.5个 B.6个 C.7个 D.8个√真题研析:第(2)题,当该地昼夜等长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杆影恰好指向6个生肖石像,11月至次年2月,该地一直昼短夜长,杆影指向的生肖石像个数少于6个,最多为5个。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误以为地方时6:00时太阳一定位于正东方向;二是不能正确判断杆影朝向和范围与昼夜长短的关系。专题深化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基本规律(1)对称规律: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2)相等规律:极点的太阳高度(包括正午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3)互余规律。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考向探究考向1利用日影方位判断地理现象1.(2023·山东聊城模拟)太原市(38°N,112°E)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校园的操场竖立一竹竿,通过观察竹竿影子朝向和长短的变化,印证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小组成员将日出到日落的观察记录绘制成图(见下图),图中实线表示不同时刻竹竿的朝向和影长。据此回答(1)~(2)题。(1)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北京时间约(
)A.10时48分 B.11时30分C.12时48分 D.12时30分解析:(1)D
第(1)题,当竹竿影长最短时,太原市(38°N,112°E)地方时为12时,计算此时北京时间约为12时30分,D正确。√(2)由此推测,该日(
)A.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B.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C.太原市昼短夜长D.太原市昼长夜短解析:(2)C
第(2)题,日出时竹竿影子朝向西北方向,因此该日太原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原市昼短夜长,C正确;根据静态的日影无法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考向2结合太阳高度考查室内光照面积的变化2.(2023·山东泰安二模)我国某学校高三(2)班地理兴趣小组在校园内开展日照观测活动,发现从9月23日开始,正午太阳光可透过窗户照进本班教室(下图)。10月23日之后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本班教室内的正午太阳光照消失。一段时间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本班教室。据此回答(1)~(3)题。(1)该校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河南省C.福建省 D.云南省解析:(1)A
第(1)题,9月23日(接近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校正午太阳高度为48°,计算该地位于42°N。四个省级行政区位于42°N附近的是吉林省,A正确。√(2)10月23日之后,正午太阳光再次照进高三(2)班教室的时间约为(
)A.当年11月23日 B.当年12月22日C.次年2月21日 D.次年3月21日解析:(2)C
第(2)题,10月23日正午太阳光恰好被南侧高楼遮挡,之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每天正午太阳光都会被南楼遮挡,冬至日之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但仍被南楼遮挡,直到下一次太阳直射点和10月23日相同时,正午太阳光再次恰好被南楼遮挡,之后正午太阳光可以照进教室内。根据对称原则,太阳直射同一纬度对应的两个日期关于冬至日或夏至日对称,10月23日到冬至日约两个月,即下一个日期为冬至日后约两个月,即次年2月21日前后,C正确。√(3)与高三(2)班相比,夏至日到冬至日期间,楼上高三(8)班教室内的正午太阳光照(
)A.同时出现,持续时间一样B.同时出现,持续时间更长C.更早出现,持续时间一样D.更早出现,持续时间更长√解析:(3)B
第(3)题,该地10月23日到次年2月21日,正午太阳光会被南楼遮挡,即其他日期内正午太阳光都可以照进教室。在2月21日到10月23日范围内,两个教室都有正午太阳光照,同时出现;在10月23日时因南侧高楼对阳光的遮挡,高三(2)班教室内的正午太阳光照消失,但高三(8)班在楼上,未被高楼遮挡,有正午太阳光照,因此高三(8)班正午太阳光照持续时间更长,B正确。太阳与生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太阳视运动轨迹图是以观测点为中心,目视太阳在天球上运行所形成的轨迹示意图。它能直观反映出某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某地全年日出日落方位的变化。下图反映的是40°N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2.全球日出、日落及正午时刻太阳方位的变化规律(1)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北(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日落都偏南(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出现极昼的地区(除极点)一天内太阳不落,正午太阳高度最大,0时(24时)太阳高度最小。若位于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北;若位于南半球,太阳升落方位均为正南。(3)极昼期间的极点一天内太阳高度不变。3.昼长与日出日落时间在北半球,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日出日落的位置越偏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大;反之,在北半球,昼越短,日出越晚,日落越早,日出日落位置越偏南,太阳视运动的弧度越小。4.日影变化的判读(1)日影长度变化:根据太阳高度大小的变化判断日影长短的变化。例如,日出时日影最长,之后缩短,正午时最短,之后变长,日落时日影又最长,直射点上无日影。(2)日影方位的变化:日影位于太阳相反方位,根据太阳方位即可推知日影方位。例如,日出到正午时段,物体日影始终位于偏西方向。5.太阳方位在生活中的应用(1)太阳方位与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α(α: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2)太阳方位与太阳能热水器。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夹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成直角。其夹角β和正午太阳高度α的关系:β+α=90°。(3)太阳方位与遮阳板的设置。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遮阳板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遮阳板越长。(2022·福建卷,7~8)非对称结构保温大棚的保温被通常白天收卷至顶部,以便棚内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收卷的保温被在棚内地面形成遮荫带(下图)。陕西省某地理研学小组观测当地大棚正午地面遮荫带的年内变化(忽略收卷的保温被厚度影响),发现棚内地面遮荫带在2月26日出现,3月29日面积最大,一段时间后变小。据此回答(1)~(2)题。(1)棚内正午地面遮荫带面积开始变小的日期出现在(
)A.6月29日前后 B.9月15日前后C.10月16日前后 D.12月14日前后√解析:(1)B
第(1)题,同一地区,太阳直射点纬度相同的日期,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2月26日棚内出现遮荫带,此后遮荫带面积逐渐增大;3月29日面积最大,此日后遮荫带面积不变;6月22日前后(夏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由于3月29日为春分日后8天左右,与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日期为秋分日前8天左右,因此9月15日前后遮荫带面积最大;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继续降低,遮荫带移至棚外,棚内遮荫带开始变小,B正确。(2)仅支撑柱增高1米,则棚内正午地面最大遮荫带(
)A.出现日期提前,面积减小B.出现日期提前,面积不变C.出现日期推迟,面积增大D.出现日期推迟,面积不变√解析:(2)D
第(2)题,棚内最大遮荫带的面积与南北屋面保温被的宽度有关,与支撑柱的高度无关。支撑柱增高时,最大遮荫带面积不变,但遮荫带全部移动到保温棚底部(此时面积最大)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出现的日期应比之前推迟,D正确。(2023·河北张家口一模)为了研究太阳视运动特点,三位中学生在北半球夏至日这一天的甲、乙、丙三地分别观测了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绘制了太阳高度曲线图。据此回答1~3题。1.图中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
)A.乙、甲、丙 B.甲、丙、乙C.甲、乙、丙 D.丙、甲、乙√解析:1.C第1题,图中北半球夏至日三地昼长夜短,均位于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α=90°-|ϕ-δ|计算:δ=23°26′;甲地的纬度约为38°26′N;乙地的纬度为48°26′N;丙地纬度为58°26′N。三地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序是甲、乙、丙,C正确。2.根据图示信息,可了解到(
)A.太阳直射点地理坐标B.天文四季的时段划分C.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昼越长D.三个观测点日出东南,日落西北√解析:2.C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不能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A错误;此图与天文四季时段的划分无关,B错误;三地正午太阳高度越低,昼越长,且昼长夜短,C正确;三个观测点均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错误。3.乙、丙两地的时间大约相差(
)A.1个多小时 B.2个多小时C.3个多小时 D.4个多小时√解析:3.B第3题,乙、丙正午太阳高度的时刻分别约为北京时间13时20分和16时,故乙、丙两地的时间差约2个多小时,B正确。(2023·河北联测)英国某摄影师在伦敦克利夫顿悬索桥(51.5°N,2.6°W)上用针孔照相机在固定位置对太阳进行6个月的长时间拍摄,得到下图从甲线移动到乙线的太阳视运动轨迹照片。据此回答4~5题。4.由图片可知,在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拍摄过程中,当地(
)A.昼短夜长 B.昼渐短,夜渐长C.昼长夜短 D.昼渐长,夜渐短√解析:4.D第4题,在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拍摄过程中,由甲线到乙线太阳可见时间变长,英国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升高,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英国昼渐长,夜渐短,D正确;甲线时正午太阳高度低,太阳轨迹较短,昼短夜长,经过6个月到乙线,此时昼长夜短。5.太阳视运动达到乙线轨迹理论上的最高点时,北京时间及其节气是(
)A.约20:00夏至日
B.约20:00冬至日C.约20:10夏至日
D.约20:10冬至日√解析:5.C第5题,太阳视运动达到乙线轨迹理论上的最高点时是当地12:00。当地位于2.6°W,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为122.6°,时间差约为8小时10分钟,此时北京时间约为20:10。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C正确。热点主题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主题解读考情统计对接高考古人智慧,观天日月星之变,闻地阴阳二气之博,定年月日时,指导农业生产,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学习、继承、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是当前高考人才选拔的重要导向。2022·山东卷,17(宋代以来珠三角地区形成的围垦景观解读)2021·山东卷,3~4(敦煌莫高窟洞窟布局解读)2021·福建卷,11~13(古仰韶、龙山文化聚落形态、布局解读)2021·全国乙卷,37(古代圩田围垦的解读)区域认知:认知传统文化的特征、表现及内在规律;认知传统文化发展中当时当地的地理环境背景特征。综合思维:综合分析传统文化所含的地理规律、原理,综合分析传统文化对当时、当今生产生活的指导。人地协调观:探究古人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措施等。热点情境1认知自然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情境解读古人通过观察地球及各种天体运动的规律,总结形成了诸多科学的认知自然的地理工具,通过这些工具,能够很好地指导古人的生活及农业生产。1.传统计时文化——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这一天恰逢中国传统的立春节气。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冬天结束,春天开始。地理解读:每两个相邻的节气间隔15天,结合已知日期(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近推断。2.传统测量器具——日晷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晷针”,垂直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南高北低,使得晷面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极,下端正好指向南极。地理解读:日晷与太阳周日视运动。日晷问题核心就是太阳光的方向与影子方向相反。有一个易错点:在非极昼现象地区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是一样的,关注点应该在太阳直射方位,即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则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如果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则东南升起,西南落下,与所在半球无关。角度1以二十四节气的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1.(2023·辽宁一模)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如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回答(1)~(2)题。命题角度(1)北京周边地区,冬小麦全生长期一般在265天左右。根据节气图,当地小麦播种与收割时节大致接近于(
)A.立秋夏至 B.立秋小满C.秋分芒种 D.秋分立夏解析:(1)C第(1)题,北京属于暖温带地区,小麦一般秋季播种,初夏收割。芒种是指一年当中收割小麦最忙的季节,再向前推265天左右是秋分,故当地小麦播种与收割时节大致接近于秋分、芒种。√(2)下列诗句所描述时间的日出方位与霜降这天日出方位相同的是(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C.谷雨初过换夹衣,园林零落到蔷薇D.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解析:(2)A第(2)题,霜降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A项诗句对应节气为雨水,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日出方位相同,A正确;处暑、谷雨、白露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日出方位不同,B、C、D错误。角度2以优秀的传统地理工具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对优秀传统文化中计时文化的理解与运用2.(2023·黑龙江大庆三模)日晷是利用阳光下晷针影子的不同位置来指示时间的。赤道式日晷的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两头指向正北正南方向。晷盘朝上的一面叫正面,朝下的叫背面,两面都有均匀刻度,以保证冬、夏半年都能读取到晷针影子的位置来完成计时。下图为北京故宫的赤道式日晷在某日的照片。据此回答(1)~(3)题。(1)照片中晷针影子指向(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解析:(1)A第(1)题,根据材料“赤道式日晷的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两头指向正北正南方向”可知,图中晷针在晷盘上的垂直投影为正北方向,据此可判断出图中晷针影子指向为东北。故选A。√(2)在照片所示时刻和季节,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祁连山上红日东升
B.西双版纳暮色深沉C.洞庭湖中一碧万顷
D.松花江畔千里冰封解析:(2)C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示可知,此时晷针的影子在正面,故太阳直射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半年,晷针投影在北偏东30°左右,说明当地时间为正午过后。此时,祁连山和西双版纳应为上午,A、B错误;夏半年我国降水量大,洞庭湖中有可能呈现一碧万顷的景象,C正确;松花江畔千里冰封为冬季,D错误。√(3)4月20日该晷针影子移动方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3)A第(3)题,4月20日太阳直射北半球,晷针影子应出现在正面,排除C、D;当日,北京昼长夜短,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晷针影子从西南→正北→东南,呈顺时针旋转,A正确,B错误。√热点情境2顺应自然环境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情境解读1.生活上顺应自然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涉及古人为适应自然环境及达成人地和谐状态而形成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文化,并以优秀传统文化事物为切入点,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1)衣——服饰文化与地理环境。地区地理解读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冬天常穿具有良好保暖性能的皮衣(气候寒冷,不宜植棉)西藏地区长袖、宽腰大襟,适应高原多变的天气内蒙古地区以长袍为主,袍的腰身肥大,长袍都不开叉,利于骑马时护膝防寒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服饰多种多样。哈尼族以梯田农耕为主,并融入本民族文化特色形成特色服饰(2)食——饮食文化与地理环境。①菜系、调料文化与地理环境:由自然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以及民族习俗等因素的影响而成。②茶文化、酒文化:气候、地形、土壤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对酿酒的影响等。(3)住——传统民居文化与地理环境。民居具有空间性,是人们在适应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与当地的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黄土高原的窑洞、新疆平顶屋、云南傣族竹楼、青藏高原碉楼等,都反映了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4)行——传统出行文化与地理环境。如茶马古道(所经路线的地形、气候、生物等自然条件分析;经济、社会、文化的意义分析)、南船北马、廊桥等。2.生产上顺应自然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以优秀的古代工程为例主要涉及古人为顺应自然、改造自然所修建的一些农业工程,这些工程,大都强调工程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故能长久利用,举例如表所示。都江堰都江堰的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大部分互相配合,完全利用自然规律做到了自动防洪与排沙,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里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天人合一的精髓。它做了最小的改动,却最大化地利用了自然。都江堰虽历经2200多年,如今却依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哈尼梯田红河哈尼梯田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环境条件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坎儿井坎儿井是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其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与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求角度1以居住文化中古聚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其环境条件、自身特征、发展变化等1.(2023·河北石家庄三模)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从成都始发,穿越中国西南腹地,经云南跨越缅甸,通往印度、中亚和西亚,直至欧洲的一条商道。沿线古村镇作为物资生产或商贸集散地直接参与到线路形成与演化进程。下面示意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分布的地形地貌环境特征。据此回答(1)~(3)题。命题角度(1)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主要分布在(
)A.平原和丘陵地区 B.丘陵和山地地区C.山地和高原地区 D.平原和高原地区解析:(1)A第(1)题,据图可知,古村镇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区,而海拔较高、地势起伏度较大的地区古村镇分布数量较少。据所学知识可知,山地和高原海拔较高,所以古村镇在高原和山地地区分布少,排除B、C、D;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低,地势起伏相对和缓,适宜古村镇的建设,A正确。√(2)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主要分布地区(
)A.以水路交通运输为主体
B.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高C.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低
D.村镇聚落经济联系弱√解析:(2)C第(2)题,据上题可知,南方丝绸之路四川段沿线古村镇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这些地区地势起伏和缓,便于基础设施建设,且建设成本低,C正确;该段线路丘陵段地势起伏较大,河流流速快,不利于航运,以陆路运输为主体,A错误;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但古村镇地区地势起伏较和缓,相关自然灾害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演出合同电影主演与制片方之间的表演委托合同
- 2024标准短期汽车租赁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排水沟施工与河道整治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4甲方提供技术支持乙方进行市场拓展的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中央空调设备销售与系统集成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物业管理合同3篇
- 2024武汉住宅租赁合同(含租赁双方争议解决机制)3篇
- 2024年直饮水系统安装工程项目协议版B版
- 2024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合作协议3篇
- 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制作
- 超级充电综合站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3年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策略
- 眼科学 眼外伤(课件)
- 索具螺旋扣规格花篮螺丝
- GB/T 9364.4-2016小型熔断器第4部分:通用模件熔断体(UMF)穿孔式和表面贴装式
- GB/T 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
- GB/T 16288-2008塑料制品的标志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实践能力结业考核专科技能操作评分表(耳鼻咽喉科)气管切开术
- DBJ-T 13-195-2022 烧结煤矸石实心砖和多孔砖(砌块) 应用技术标准
- 意大利FM筋膜手法治疗量表
- 静态爆破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