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高考地理热点复习大气运动规律[考情解读]备考策略(1)加深对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明确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之间的关系,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及典型案例,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明确气温的分布规律;(2)强化对全球性大气环流形成与分布的识记与理解,明确全球性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掌握降水形成的主要条件,结合天气系统,学会从气温与降水等多方面描述天气变化过程;(3)明确全球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理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专题强化内容整合考情统计1.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原理、热力环流典型案例、风的形成2023·山东卷,17(1)(2)2023·广东卷,9~102022·山东卷,16(1)2.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高压(反气旋)、低压(气旋)、气象灾害2023·广东卷,3~42023·浙江6月选考,24~252023·山东卷,17(3)3.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三圈环流、冬夏气压中心、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2023·湖北卷,13~152022·广东卷,9~102022·浙江6月选考,24~254.气候要素综合分析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类型的判读和描述2023·全国乙卷,9~112022·辽宁卷,14~162022·山东卷,16(1)
[体系构建]专题强化1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真题引导(2023·山东卷,1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为研究某地焚风的发展变化,研究人员在该地设A、B两处气象观测点进行观测(图1)。图2为某年1月28日在A观测点获取的气象数据。另据B观测点数据显示,当日地方时14:00左右该处出现一个锋面,停留了一段时间后,15:30左右开始移动。图1图2(1)指出A观测点焚风出现的时间(地方时)。答案:(1)7:20。(2)分析AB段地形对焚风发展变化的影响。答案:(2)焚风风向:北风,南下,由A向B;焚风增强,形成狭管效应;谷口开阔,焚风减弱。真题研析:信息获取(1)A、B两观测点的位置关系和该地区的地形特征;(2)A观测点的气温、相对湿度、风向和风速等气象数据思路流程(1)焚风特点→干热→温度高、湿度小、风力强→焚风出现的时间;(2)AB段位于谷地且由A向B地势降低→焚风沿坡面下沉→势力增强;谷口处,地形开阔,势力减弱避障技巧明确焚风的含义及形成原理;结合焚风的形成原理分析焚风的特征专题深化1.从地气系统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据下列因素,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影响因素具体影响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气温高地势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强,白天气温高天气状况晴天气温高,光照强日照时长夏季白昼长,气温高(2)考虑下垫面情况,看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效率。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反射率反射率大,吸热少(冰雪>裸地>草地>林地>湿地、水域)比热容比热容大,吸热慢,白天气温低(水域>砂石)(3)考虑大气状况,看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大气密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吸收效果差),气温低大气成分大气中含水汽、CO2,气温高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3.形成热力环流的“一个关键、两种运动、三个不同”(1)“一个关键”(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形成的关键)。①同一性质下垫面,考虑纬度差异。②不同性质下垫面,考虑热容量差异。(2)“两种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3)“三个不同”。①空气升降不同: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②同面气压不同: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压,热的地方形成低压。③空间气压不同: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其高空为低压;近地面为低压,其高空为高压。4.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考向探究考向1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受热过程1.(2023·河北保定二模)雾凇是水汽在蒸发过程中遇到剧烈降温,在植物枝条上凝华形成的冰晶。在西北极端干旱的沙漠戈壁中也会出现雾凇,它们仿佛“琼枝玉叶”将沙漠戈壁装扮出别样的美。图1为2023年初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拍摄到的雾凇,图2为照片拍摄前后该地的温湿状况。据此回答(1)~(2)题。(1)沙漠雾凇多形成于雪后晴朗的夜晚,其直接原因是(
)①空气湿度大②地表湿度大③大气逆辐射强④大气逆辐射弱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1)B第(1)题,空气湿度大是雾凇形成的重要条件,①正确;地表湿度大与雾凇形成之间没有直接关系,②错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差,气温低,有利于雾凇形成,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2)推测照片拍摄日期为(
)A.2月2日—2月7日
B.2月12日—2月17日C.2月22日—2月27日
D.2月27日—3月4日√解析:(2)C第(2)题,“雾凇是水汽在蒸发过程中遇到剧烈降温,在植物枝条上凝华形成的冰晶”,因此应选择出现剧烈降温的时段。图中2月22日—2月27日最低气温明显下降,符合雾凇形成条件,C正确。考向2通过某区域地理现象,考查热力环流原理2.(2023·辽宁二模)下图为我国华北山区某地气象站1月某日风向(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读图,回答(1)~(2)题。(1)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
)A.10时 B.12时C.15时 D.18时解析:(1)C第(1)题,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在升高。图示虚线在15时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为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2)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
)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B.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C.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D.形成逆温,谷底气温回升快√解析:(2)B第(2)题,该日,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说明盛行风比较弱。根据风向方位角判断,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为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当地1月为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此时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的气温变化,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底积累导致谷底气温较低,B正确;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形成逆温,18时后山坡气温回升,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D错误;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度应该升高,C错误。考向3结合区域特征,考查影响气温的因素3.(2023·山东烟台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1月和7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及部分城市年均降水量图。材料二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下图为陕西省沿109°E经线地形剖面示意图。材料三太白山是秦岭最高峰,海拔3767米,其南北坡地理环境差异明显。下图为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逐月变化图。(1)比较冬、夏季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答案:(1)夏季,北坡大于南坡;冬季,南坡大于北坡。解析:第(1)题,结合图示直接判断。夏季,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南坡;冬季,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2)分析7月在关中地区出现高温中心的主要原因,并指出24℃等温线沿晋陕边界向北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答案:(2)原因:海拔较低;处于夏季风背风坡,有“焚风”效应。影响因素:地形。解析:第(2)题,关中地区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为秦岭山脉,关中平原地势较低,且夏季盛行东南风,关中地区处于夏季风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所以气温较高。晋陕边界为黄河,黄河河谷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散热慢,气温较高,所以24℃等温线向北凸出,其影响因素为地形。专题强化2常见的天气系统和气象灾害真题引导(2023·浙江6月选考,24~25)贵州中西部地区冬季多出现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锋面雨雾,雾区位于锋线附近。下图为贵州某次锋面雨雾发生过程中,大致呈纬向分布的三个测站测得的能见度变化图。这次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据此回答(1)~(2)题。真题研析:第(1)题,结合雨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分析雨雾形成的过程:西南气流沿锋后弱冷平流爬升,形成弱降水,雨雾随锋面缓慢东移消亡,故第一天能见度整体自西向东提高,即①③②,故选B。(1)三个测站的地理位置,自西向东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①②√(2)本次锋面雨雾出现时,雾区地面以上气温垂直变化最接近的是(
)√真题研析:第(2)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锋面附近上方为暖气团西南风,锋面下方为冷气团,故锋面附近出现逆温现象,且逆温层较薄,再向上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A正确;锋面下方不会出现逆温层,也不会出现高达1km左右的锋面过渡带,雾区接近地面,逆温层不会距地面过高,B、C、D错误。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不能理解锋面雨雾对能见度的影响;二是不能准确判断锋面对气温垂直变化的影响——形成锋面逆温现象。专题深化1.分析天气系统的思维流程2.气象灾害(1)我国常见的气象现象与天气系统。类型时间影响地区成因影响梅雨6—7月份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夏季风强,梅雨季节短,南旱北涝;夏季风弱,梅雨季节长,南涝北旱台风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气旋狂风、暴雨、风暴潮寒潮冬半年除青藏高原、滇南、海南外强冷锋可能出现大风、雨雪、霜冻、沙尘暴伏旱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副热带高压旱灾(2)我国气象灾害成因的关联性。考向探究考向1通过天气现象,考查天气系统1.(2023·福建三模)阿克苏地处天山南坡,塔里木盆地北侧,2019年8月出现一场持续3天左右的大风天气,风速忽大忽小具有阶段性。大风天气时,天山南坡锋面发育,锋前触发了强对流,翻山气流下沉补偿了对流上升的空气。下图示意阿克苏本场大风天气风速较大时典型的环流形势。读图,回答(1)~(3)题。(1)本次锋面触发了强对流,主要是因为锋面(
)A.长度大 B.坡度陡C.维持时间长 D.两侧差异大解析:(1)B第(1)题,强对流出现在锋面南侧(锋前)。由于锋面坡度大,锋前暖空气急剧抬升,形成强大的对流,B正确;锋面长度在图中未展示,无法判断,A错误;维持时间长主要是受地形约束,与强对流关系不大,C错误;强对流只出现在锋面南侧,与北侧无关,D错误。√(2)与对流气团相比,翻山气流的性质是(
)A.冷而干 B.冷而湿C.暖而干 D.暖而湿解析:(2)A第(2)题,由于锋面南侧是锋前,所以锋面自北向南移动,推测翻山气流为冷空气,下沉过程中逐渐变干。故翻山气流的性质是冷而干,A正确。√(3)本场大风天气具有阶段性,从根本上看是由于阶段性的(
)A.水汽供应 B.受热对流C.气流入侵 D.锋面摆动解析:(3)C第(3)题,本场大风关键在于翻山下沉气流与冷锋触发的大风叠加,因此大风具有阶段性说明翻山下沉气流具有阶段性,或者对流抬升具有阶段性,C正确。√考向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考查天气变化2.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回答(1)~(2)题。解析:(1)C
第(1)题,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可知,高空气压梯度力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1)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
)A.位置偏北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风速偏小C.位置偏南风速偏大
D.位置偏南风速偏小√(2)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
)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解析:(2)B
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位置偏南,应为冬季。由图中100hPa等压面分布高度可知,L处在高空为低压中心,在近地面为高压中心,受温带急流移动影响,近地面高压系统总体呈现由高纬度到低纬度运动态势,易导致寒潮;温带急流路径趋于平缓表明大气运动逐渐削弱。故选B。考向3结合典型案例,考查气象灾害3.(2022·浙江6月选考,27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图1材料二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1)简述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答案:(1)位于西北(北);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解析:第(1)题,从图上来看,干热风分布在两省的西北(北)部;从干热风年平均日数变化趋势看,自西北向东南递减。(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答案:(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解析:第(2)题,由材料“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可知,在高压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温度高,降水少。另外,当地气温快速上升,风速大,蒸发旺盛。生活中辨云识雾1.常见概念辨析(1)云和雾是水蒸气在空气中液化而形成的,云出现在空中,雾形成于近地面。(2)露、霜分别是水蒸气在近地面遇冷液化、凝华附在物体表面而成的。(3)降水是云中的水分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降落到地面的现象。它包括雨、雪、雨夹雪、冰雹、冰粒和冰针等形式。2.常见的云(1)积雨云:也叫雷暴云,是积状云的一种。积雨云浓而厚,云体庞大如高耸的山岳,呈馒头状,其中有上升气流,使得形状如同底平顶突的馒头。积雨云常产生雷暴、阵雨(雪),或有雨(雪)幡下垂,有时产生飑线或降冰雹,云底偶有龙卷风产生。如下图所示。(2)地形云:气流在移动过程中遇到山地,沿山坡抬升凝结成云,这种因地形抬升而形成的云称为地形云。地形云在高大、耸立、周围平坦的山区更容易形成,而且显得更为壮观。常见的地形云主要有以下几种。地形云形成图示帽状云当气流上升到峰顶,周围气流很稳定,上升气流在峰顶冷却至饱和时,云像一顶大帽子不偏不倚地“戴”在山顶上,形成几乎静止不动的帽状云旗状云气流沿迎风坡爬升时,迎面遭遇强风,被强风阻挡,不得不“掉头”,形成反向吹往迎风坡的旗状云荚状云山区气流越过山峰,可激发出地形重力波,在背风坡,受波状气流影响,水汽遇冷凝结形成荚状云云瀑又称瀑布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当流云在飘移的过程中遇到山口或悬崖时,就会像水一样倾泻而下,形成云瀑3.雾(1)雾成因分析。①水汽来源:降水、水面蒸发、植物蒸腾。②长时间存在(气象条件):逆温/无风/微风/对流弱。③水汽凝结。a.凝结核:存在污染物等颗粒物。b.气温降低,水汽凝结(暖下垫面/冷下垫面/气流上升)。(2)常见雾的类型。类型形成多发季节或地区辐射雾是由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降温而形成的雾多出现在冬半年晴朗、微风的夜间和清晨平流雾由暖而湿的空气做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海洋上四季皆可出现蒸汽雾冷空气移动到暖水面上形成的雾。蒸汽雾可在一日中任何时间形成,也可终日不散北冰洋冬季较为常见。深秋或初冬的早晨,出现于河面、湖面的轻雾,则称为河、湖烟雾。海浩、“水煮黄河”都属于蒸汽雾上坡雾潮湿空气沿山坡上升使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雾潮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山坡坡度不能太大,如“有雨山戴帽,无雨山半腰”锋面雾发生于锋面附近的雾。暖气团的降水落入冷空气层时,冷空气因雨滴蒸发而达到过饱和,水汽在锋面底部凝结而成江淮地区梅雨季节常出现锋面雾(3)雾的影响。有利影响增加土壤水分,减少植物蒸腾,对植物生长有益。如云南南部高原盆地有明显的干季,但此时多辐射雾,对植物和热带作物生长有利;皖南山区谷地河漫滩上茶叶质量较高,也与秋冬季节多河谷雾有关不利影响①雾天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出行,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②有害雾滴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③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易导致支气管炎等;④雾滴中含有的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对金属腐蚀性很强,使外露金属物件寿命缩短(2021·山东卷,14~15)“克拉香天气”出现在越南沿海地区,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雾天伴随着蒙蒙细雨的天气,这种天气在越南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出现的几率更大。下图示意“克拉香天气”出现时段的风向。据此回答(1)~(2)题。(1)越南北部沿海出现“克拉香天气”的几率更大,主要是因为北部沿海比南部沿海(
)①风速小②地面温度低③地势低④空气湿度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1)A第(1)题,结合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可知,北部沿海更靠近陆地环境,摩擦力大,风速较小,地面温度降温快且更低,因此①②正确。越南南部沿海地势更低,③错误。南部洋面温度较高,蒸发量多,空气湿度更大,④错误。故选A。(2)“克拉香天气”易出现的时间段是(
)A.2—4月 B.5—7月C.8—10月 D.11月至次年1月√解析:(2)A
第(2)题,由图中风向可知,越南沿海附近的风向以偏东风为主,说明该地东北信风有所减弱,西南季风还未到达,使得陆地冷气团得以向海洋移动,从而出现“克拉香天气”。最符合该特点的时间段为2—4月,A正确。(2023·辽宁沈阳三模)云瀑是云体顺着风向翻过山岭后,向低处倾泻呈瀑布状的天气现象。夹金山位于四川西部,地势险峻,山岭连绵,常有壮观美丽的云瀑现象。图1为夹金山地理位置,图2为夏至日某考察队员拍摄的夹金山“日出云瀑”照片。据此回答1~2题。1.影响夹金山“云瀑”形成的主导风向通常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解析:1.A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云瀑的来向即为风向,夏至日日出东北,图片中镜头拍摄方向为东北,则云瀑来向为东南方向,A正确。√2.夹金山云瀑常于山腰处消失不见,其原因主要是山腰处(
)A.水汽较少 B.气压较低C.气温较高 D.风力减小解析:2.C
第2题,云瀑是云体由山顶向下运动,则随着海拔的降低,气温升高,云体汽化,云瀑消失,C正确;越接近地表,气温越高,对流越旺盛,水汽越多;与山顶相比,山腰处气压更高;风力较小,有利于云体向下倾泻,形成云瀑,但是云瀑在山腰处消失。√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海雾一般为平流雾,是温度较高的暖空气移动到温度较低的海面上生成的。下图为某海域水温、气温月平均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解析:3.A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图中数据可知,4—8月气温大于水温,符合平流雾生成的条件,且气温最高出现在8月份,是北半球的海域,故该海域海雾多出现在春、夏季。3.该海域海雾多出现在(
)A.春、夏季 B.夏、秋季C.春、秋季 D.冬、春季√解析:4.C第4题,由图可知,该海域6—8月温度最高,判断该海域位于北半球,来自偏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从较暖的海面移动到较冷海面容易形成平流雾。没有风,则暖空气输送不足;风力太强,海雾容易蒸发消散。4.导致该海域海雾容易形成的天气情况是(
)A.东北风,无风天气 B.西北风,微风天气C.东南风,微风天气 D.东南风,大风天气√专题强化3全球性大气环流真题引导(2023·湖北卷,13~15)下图示意我国四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测得的2018—2022年地面站点各月平均气压状况。据此回答(1)~(3)题。真题研析:第(1)题,图示信息分析四地气压高低及时间分布。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四地中,丙气压最低,为拉萨;1月,甲气压最高,距离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近,为乌鲁木齐;乙气压高于丁气压,乙为武汉,丁为海口。(1)甲、乙、丙、丁四个站点分别位于(
)A.海口、武汉、乌鲁木齐、拉萨B.武汉、海口、拉萨、乌鲁木齐C.乌鲁木齐、武汉、拉萨、海口D.武汉、乌鲁木齐、海口、拉萨√(2)丙地气压夏季高于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①夏季热,气流辐合②夏季热,气流辐散③冬季冷,气流辐合④冬季冷,气流辐散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真题研析: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丙地应为拉萨,据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大气受热辐合,受冷辐散。(3)影响四地气压年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理纬度②天气状况③海拔高度④海陆性质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真题研析:第(3)题,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海陆性质影响气压年变化差异;而天气状况影响短时间的气压高低,对全年气压变化差异影响较小,①③④正确,故选C。本题组的易错点:一是忽视直角坐标图中纵坐标数值的差异;二是不能正确理解高低气压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专题深化1.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2.掌握降水的分析流程3.确定影响大气降水的四大因素影响因素分布规律大气环流高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少,低气压带控制下降水多;西风带影响下降水多,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受海风影响降水多,受陆风影响降水少天气系统气旋、低压槽、锋面控制下,气流上升,降水多;反气旋、高压脊控制下,气流下沉,降水少下垫面海陆位置一般而言,近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风岸降水多,背风岸降水少地形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最大降水量通常出现在山腰处洋流暖流增湿,降水多;寒流减湿,降水少地面性质植被茂盛、水域面积大,水汽充足,降水多;反之,降水少人类活动城市雨岛效应;兴修水库、人工造林等可增加局部空气湿度和降水考向探究考向1通过典型天气或气候特征,考查大气环流和季风环流1.(2023·河北石家庄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南极中山站(图1)是我国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第二个常年科考站,位于南极大陆高压和绕极低压带之间,天气恶劣,具有大风多、风速大和大风时间长的特点。研究表明绕极低压带平均位置1月偏北,7月偏南。图2示意1990—2020年中山站年和四季定时风速的日变化。(1)与夏季风相比,阐释中山站冬季风的强弱特征,并分析原因。答案:(1)中山站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原因:南极大陆冬季气温更低,高压势力强,绕极低压带的平均位置偏南,高、低压间的气压梯度较大,因此中山站冬季平均风速大,强于夏季。解析:第(1)题,季风的强弱主要通过风速变化来反映,直接读图对比冬季风与夏季风强弱的差异,结合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分析原因。图示冬季风速大,大多数时间风速大于夏季风速,中山站冬季风强于夏季风。风速主要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南半球冬季绕极低压带平均位置偏南,更靠近极地高压带,加之南极大陆冬季气温更低,高压势力强,高、低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较大,导致中山站冬季平均风速大,强于夏季。(2)指出中山站冬季风速日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2)中山站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原因:冬季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强度很小;普里兹湾海面以及拉斯曼丘陵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下垫面单一;下垫面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平衡,昼夜变化小,因此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解析:第(2)题,结合图2分析,中山站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风速较为稳定,集中在7~8m/s。南极大陆冬季,在极圈内存在极夜现象,中山站纬度较高,白昼时间短,光照时间短,太阳辐射强度很小,使得地表升温不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普里兹湾海面以及拉斯曼丘陵绝大部分被冰雪覆盖,下垫面单一且多为冰雪,下垫面受太阳辐射影响比较平衡,下垫面区域差异小,昼夜变化小,因此冬季风速日变化不明显。考向2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2.大气中凝结核能否使水汽凝结,主要取决于水汽是否达到饱和。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的途径有两种:一是通过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使实际水汽压大于饱和水汽压;二是通过冷却作用,减小饱和水汽压,使其小于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使空气冷却的方式有多种。下图示意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其中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的水汽压为e。据此回答(1)~(3)题。解析:(1)C
第(1)题,由图可知,A、B气团的水汽压都在饱和水汽压曲线之下,因此都没有饱和。(1)A气团和B气团中的水汽压状态为(
)A.A饱和,B未饱和 B.A未饱和,B饱和C.A、B均未饱和 D.A、B均饱和√(2)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温度为t,水汽(
)A.不饱和 B.不变 C.凝结 D.增加√解析:(2)C
第(2)题,由题干可知,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温度为t,水汽压为e,在饱和水汽压曲线之上,因此水汽会凝结。(3)若不同的两气团水平混合后形成了雾,则这两气团可能具备的条件有(
)①湿度较小②温差较小③湿度较大④温差较大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3)D
第(3)题,由上题可知,A气团和B气团混合后水汽凝结,可能会产生雾,由此可推测出不同的两气团水平混合后形成雾需具备类似A、B两气团的条件,即湿度较大,接近饱和水汽压,温差较大。“积雪”知多少1.降雪的形成条件2.影响积雪(时间、深度)的因素直接因素降雪量越靠近河湖海地区,降雪量越大,积雪量就越多,积雪厚度就越大(正相关)气温气温高,积雪融化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坡度坡度较大的地区,存雪量小,积雪厚度小;坡度较小的地区和洼地,积雪厚度大,因此积雪的厚度与坡度有关(负相关)风风力较大,蒸发量大,风大可以扬起积雪吹向别的地区,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间接因素纬度纬度低(海拔低),气温高,积雪融化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海拔下垫面植被对降雪有截留作用;寒冷地区,阻挡热量交换和风力,融雪慢;温带海洋地区,本身空气温度高,融雪快人类活动人为排放很多温室气体,以及人工融雪等,气温升高,积雪融化量就越大,积雪量就越少,积雪厚度就越小(负相关)3.积雪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023·河南信阳二模)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横断山区阴坡和阳坡的最大积雪覆盖率平均出现在3月,且阴坡最大积雪覆盖率大于阳坡。下图示意2001—2019年横断山区不同高程的平均积雪覆盖率年际变化。据此回答(1)~(2)题。(1)与其他高程相比,横断山区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平均积雪覆盖率较低,原因最可能是(
)A.垂直落差大,积雪容易滑落B.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多发C.滑雪场广布,人类活动频繁D.气温高,积雪难以形成和留存√解析:(1)D
第(1)题,一般情况下,接近山顶的地区坡度更陡,垂直落差更大,A错误;全球气候变暖对各海拔地区都有一定影响,不只针对低海拔地区,B错误;材料并未显示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分布着滑雪场,C错误;与其他高程相比,横断山区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气温较高,降雪天气较少,积雪较少,加之春、夏季气温升高较快,海拔较低处的积雪易融化,难以留存,导致该地区平均积雪覆盖率较低,D正确。(2)横断山区阴坡最大积雪覆盖率大于阳坡,主要是因为阴坡(
)A.气温高 B.受冬季风影响大C.水汽多 D.多为稳定性积雪√解析:(2)B
第(2)题,阴坡受到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阳坡低,加之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寒冷的冬季风以及阴坡的位置更利于积雪的累积,A错误,B正确;横断山区的水汽主要来自东南或西南方向,阳坡的水汽多,C错误;稳定性积雪不是最主要的因素,D错误。(2023·天津南开中学模拟)积雪是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积雪时空分布、雪深、积雪覆盖率等的变化对全球能量平衡及水循环具有显著影响。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段是其全流域积雪最深、积雪面积最大的流域段,而东南部年平均积雪较浅。下图示意近50年来我国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段年平均雪深年内变化状况。据此回答1~3题。1.推测我国境内雅鲁藏布江流域段夏季积雪主要分布在(
)A.高原面 B.河谷底C.高山区 D.阳坡面√解析:1.C第1题,高原面相对平坦,且海拔相对较低,不利于夏季积雪保存,A错误;河谷底部海拔最低,温度最高,不利于积雪保存,B错误;雅鲁藏布江流域夏季积雪深度很小,原因是夏季气温高,以降雨为主,积雪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主河源山地地区和各级支流河源的高山地区,C正确;阳坡光照较强,温度较高,不利于积雪保存,D错误。2.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东南部年平均积雪深度较浅,其原因主要是(
)A.海拔较高 B.河谷较深C.蒸发量大 D.融雪量大√解析:2.D第2题,海拔较高则温度较低,有利于积雪保存,积雪深度较深,A错误;河谷深浅对积雪深度的影响较小,B错误;雅鲁藏布江流域东南部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边缘,温度与同纬度的季风气候区相比仍比较低,同时其为西南季风迎风坡,气候较为湿润,蒸发量不大,C错误;雅鲁藏布江流域东南部纬度较低,与青藏高原其他高海拔地区相比,其气温较高,积雪消融量较大,D正确。3.近年来我国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平均雪深逐年变小,则该河流(
)A.径流量变小 B.含沙量增大C.落差增大 D.河道变深√解析:3.A第3题,通常积雪深度变小,融雪量将会变小,融雪期缩短,河流补给水源减少,导致河流径流量变小,A正确;一般情况下,流量减小,河流含沙量会减小,也与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有关,B错误;积雪深度不会影响整体地形,不会使落差增大,C错误;积雪深度变小则说明积雪减少,若积雪减少,河流补给水源减少,河流水量减少,侵蚀力降低,河道不会变深,D错误。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积雪覆盖率指的是积雪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高原高山。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该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下图示意川西高原冬夏各坡向积雪覆盖率分布特征(图1)及川西高原2001—2019年冬夏积雪覆盖率年变化及线性趋势(图2)。图1图2(1)指出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大小的冬夏季节差异,并简述产生原因。答案:(1)差异:冬季差值大,夏季差值小。原因:冬季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大量融化,北坡为阴坡,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形成较大的积雪覆盖率差值;夏季南坡虽融雪较多,但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湿度较大,降雪也较多,与北坡积雪覆盖率的差值减小。解析:第(1)题,图示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冬季大,夏季小,其原因可从积雪形成与融化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2)研究发现,川西高原夏季北坡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比冬季北坡与夏季南坡更小,请分别作出合理解释。答案:(2)夏季北坡与冬季北坡相比,气温高,大量积雪融化,保留永久性冰川积雪,性质稳定;夏季北坡与夏季南坡相比,受季风影响较小,降雪量稳定。解析:第(2)题,本题可从南北坡积雪形成与融化冬夏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3)从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角度,分析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整体变化对自身的反馈作用过程。答案:(3)积雪覆盖率减小,减弱了积雪反射,增大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加剧积雪融化;积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侵蚀周边积雪;地表径流蒸发,增大降水量,降水侵蚀川西高原积雪,从而进一步减小积雪覆盖率。解析:第(3)题,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和水循环原理分析。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看,积雪消融后,可能会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从各环节的变化关系分析。专题强化4世界气候的形成、分布与判读真题引导(2021·湖北卷,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冬虫夏草对气候有强烈的依赖性,气温、降水、日照、冻土和植被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其生存微环境发生相应改变。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雪线附近的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带,该区域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较为充足,利于冬虫夏草的生长。雨季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主要季节。图1、图2分别示意西藏冬虫夏草产区内各气象站点1981—2015年雨季的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1)说明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判断依据。答案:(1)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暖湿化(气候变暖、变湿)。其依据是在雨季均温升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增加。答案:(2)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减少,原有海拔内适合冬虫夏草生长的微环境发生改变,导致产区位置向3000米以上更高海拔方向移动(海拔下限抬升),产区面积相应缩小。(2)分析1981—2015年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的气候变化对产区位置和面积产生的影响。真题研析:信息获取文字信息:(1)冬虫夏草对气候的依赖性;(2)冬虫夏草产区的地理特征。图像信息:(1)不同地区雨季平均气温变化;(2)不同地区雨季降水量变化思路流程(1)直接读图→西藏冬虫夏草产区雨季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气候总体有暖湿化的趋势;(2)气候变暖、变湿导致雨季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日照减少;结合冬虫夏草生长环境特征分析,产区位置向3000米以上更高海拔方向移动,产区面积相应缩小避障技巧结合材料分析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结合图像分析冬虫夏草产区的气候变化趋势;两者结合分析冬虫夏草产区的位置和面积变化专题深化1.气候类型的分析思路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分布及特点受特定的地理条件影响,因此,在判断气候类型时,要从其所处的特定环境入手,具体可按如下思路分析:2.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1)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依据海陆位置确定具体气候类型。(2)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和气候成因特点来判定气候类型。例如:终年温和湿润,温差小,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全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的特征;稀树草原景观反映热带草原气候;常绿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3)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的信息进行判断,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3.掌握气候类试题答题思路考向探究考向1分析区域气候特征并判断其影响因素1.(2023·广东深圳一模)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以冷、暖、干、湿等特征来衡量。下图为世界某地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回答(1)~(2)题。(1)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解析:(1)C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每个月的降水量在50~100毫米之间,降水量季节分布均匀;该地一年中最低气温在4℃左右,最高气温在20℃左右,全年温差较小,该地的气候类型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C正确。√(2)该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东北信风带影响
B.盛行西风带影响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解析:(2)B
第(2)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B正确。√考向2结合区域地理特征考查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2023·湖南娄底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中海地区的橄榄树(主要是油橄榄),属于亚热带常绿乔木,具有独特的生活习性,喜光、耐旱和抗风性强,有一定耐寒性(但不能承受低于-12℃的低温),是一种生长能力很强的长寿树种。在数万年的进化过程中,橄榄树树叶呈尖细状,在叶片上向阳的一面形成了一层蜡状的保护层,而在叶片的背面则布满了数不清的气孔。下图示意地中海地区橄榄树集中分布区。(1)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分析地中海的存在对地中海气候形成的影响。答案:(1)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地中海相对周围陆地降温慢,温度较周围陆地高,成为热源;夏季则相反,形成冷源。由于冷热源作用,冬季地中海区域形成一个弱低压区,可增强西风的强度,带来丰沛降水,夏季则形成一个弱高压区,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使气候更加干燥。不同季节气压场形势的转变,成为影响地中海周围地区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解析:第(1)题,冬季地中海地区相较于周围的陆地地区,降温慢,温度较高,成为热源,形成一个弱低压区,增强西风的强度;夏季地中海相较于周围陆地升温慢,温度低,成为冷源,形成一个弱高压区,增强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不同季节气压场形势的转变,成为影响地中海周围地区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2)简述橄榄树叶片形态特征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答案:(2)树叶呈尖细状,叶片向阳的一面有蜡质,叶片的背面布满了数不清的气孔都是为了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腾(蒸发),与当地夏季炎热干旱的气候相适应。
解析:第(2)题,由材料可知,树叶细小,表面积小,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叶片向阳的一面有蜡质,能反射太阳辐射,避免过强的光照灼伤叶片,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叶片的背面有气孔,利于维持水分的平衡,与当地夏季炎热干旱的气候相适应。(3)我国在1964年开始引种推广油橄榄,桂林、柳州、重庆、贵州等地陆续引种,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试分析我国这些地区引种油橄榄效果较差的自然原因。答案:(3)我国这些地区春夏季雨水较多,光照较差,阻碍油橄榄的生长、结果;冬季时常受到寒潮影响,温度较低,影响油橄榄越冬;我国这些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石灰岩广布,土层浅薄,土壤较为贫瘠,不利于油橄榄生长。解析:第(3)题,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要素的角度分析回答。热点主题二透析大气运动,提高综合思维主题解读考情统计对接高考古人常言天有不测风云,显示了大气运动的复杂性。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在掌握大气运动原理的基础上,对大气运动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并能进一步趋利避害。如何科学预测大气运动、科学利用大气运动,是高考的核心考点。2022·全国乙卷,9~11(利用氦气球探测海滨城市的海陆风表现)2022·广东卷,5~6(大气污染的监测与分析)2022·辽宁卷,14~16(北京冬奥会赛场的气象观测及分析)2021·湖南卷,12~14(北京冬奥会赛场天气的精准观测)2020·全国Ⅰ卷,4~6(东北居住区建筑规划与风向的关系)区域认知:在认知大气特征的基础上,综合各种条件,科学选择大气监测的地点、方式。综合思维:对获取的大气数据进行科学的解读与综合分析。人地协调观:结合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应用案例,对其原理进行综合解读分析。热点情境1测风云知变幻——气象探测,科学预测气象变化情境解读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频繁而严重的灾害,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建立先进的气象监测与预报系统,对于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国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气象探测,一般指高空观测,高空观测是地面附近以外的大气探测,由气球挟带的探空仪器完成。探空仪带有测量大气温度、湿度和气压的传感器,探测结果再通过无线电波的形式传送回地面探空站,同时使用雷达对探空气球进行追踪,根据探空气球的运动轨迹推断大气各个高度的风速风向。气象观测主要是利用气象仪器观测大气的温度、湿度、气压等参数,以了解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规律。地理解读:大气探测与大气运动原理。(1)探温度、气压。①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②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100米,出现这种情况,即可认为出现逆温现象。(2)探风向:高空风向与近地面风向不一致,高空大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会发生偏转,近地面因为存在较大摩擦而偏转程度不同。在同一个热力环流体系下,高空风向与近地面风向往往相反。角度1以实际大气探测活动为切入点,考查探测时间、数据的解读1.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回答(1)~(3)题。命题角度(1)当日在观测场释放一只氦气球,观测它在1千米高度以下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释放气球的时间可能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解析:(1)C第(1)题,由题干可知,氦气球先向北飘,然后逐渐转向西南,说明先是南风,然后转为东北风。在此过程中,氦气球从低空逐渐上升,从图中看,只有13时时,随着高度增加风由南风逐渐转为东北风,C正确,A、B、D错误。√(2)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C.西南方 D.西北方√解析:(2)D第(2)题,结合图中风向分布和上题题干推测,该区域白天的海陆风环流在高空处为偏北风,低空为偏南风,结合所学知识,白天吹海风,这里的偏南风即海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再加上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因此实际上陆地应该位于海洋的北偏西方向,即西北方,D正确。(3)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的特点是(
)A.北高南低,梯度大 B.北高南低,梯度小C.南高北低,梯度大
D.南高北低,梯度小√解析:(3)B第(3)题,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温变化较快,因而低空气压相对于高空大气来说不稳定;而判断气压场需要相对稳定的气压,因此需根据高空的风向判断当日该市所处的气压场特点。由图中风向分布可以看出,该市1000m高度以偏北风为主,根据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的规律可判断,北侧气压高于南侧;另外,从图中看,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风力均不大,说明气压梯度较小,B正确,A、C、D错误。角度2以大气监测利用为切入点,考查对大气监测的分析与探究2.(2022·广东卷,5~6)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回答(1)~(2)题。(1)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①对流雨多发②谷风环流较强③植被蒸腾较弱④地面蒸发旺盛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演出合同电影主演与制片方之间的表演委托合同
- 2024标准短期汽车租赁合同模板版B版
- 2024排水沟施工与河道整治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4甲方提供技术支持乙方进行市场拓展的合同
- 2025年智能家居中央空调设备销售与系统集成合同3篇
- 2024年租赁物业管理合同3篇
- 2024武汉住宅租赁合同(含租赁双方争议解决机制)3篇
- 2024年直饮水系统安装工程项目协议版B版
- 2024水产养殖绿色生态养殖技术合作协议3篇
- 安全知识培训课件制作
- 深圳2024-2025学年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2025年济南铁路局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至2030年中国大颗粒尿素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长方体和正方体》复习(教案)
- 超声技术报告范文
- 思想道德与法治(同济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
- 特种设备锅炉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主要项目及内容表
- 2023年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WTY-53,54说明书
- ProE5.0全套教程(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