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全标准化学习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第一部分法律、法规和标准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管理制※2、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要求的清单和文本数据库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对相关方宣传记录或告知函4、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标准及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评价表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及时识别、获取和更新公司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化管理中有关危险化学品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并将其及时传达给员工和其它有关的相关方,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规范公司的安全生产行为,以确保公司安全管理能持续地满足这些要求,特制定本制度。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对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宣传与更新的管理。3.职责3.1公司安全教育处负责有关国家与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行政文件的识别和获取,并为本制度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宣传贯彻与监督管理,并负责建立公司的《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3.2安全教育处负责危险化学品、环境保护、职业危害、安全防护、作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符合性评价与更新。3.3公司生产处设备管理及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机械安全、特种设备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符合性评价与更新。3.4安教处负责教育培训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符合性评价与更新。3.5各有关部门负责与其职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识别、获取、跟踪其变化并将信息反馈给各负责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传达、贯彻。4管理规定4.1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与其它要求主要包括:1)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令、条例、规章等;2)国家、地方、行业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标准、规范等;3)非法规性指南、与相关方的协定等;4.2法律、法规、标准与其它要求的获取1)各相关部门负责建立与其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获取渠道和方式,以及时掌握最新信息。2)获取渠道包括:3)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如环保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劳动保障部、公安消防等。4)专门出版社、标准化协会、书店、图书馆、报刊杂志。5)电子网络等。6)获取方式可为:购买询问、派专人联系、上网查询等。7)各有关单位将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信息反馈给安全教育处。4.3法律、法规、标准与其它要求的识别确认。1)安全教育处根据公司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特点,对收集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进行汇总、整理。2)安全教育处组织相关人员对收集到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进行适用性确认,根据确认结果建立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3)各有关部门根据公司清单建立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清单》。4)各有关部门负责跟踪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变化(包括修订和新增信息),将变化信息及时确认。5)安全教育处对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更新信息进行确认后,及时收回并作废失效的文件,发放新文件。4.4法律法规标准与其它要求的发放和传达1)安全教育处将确认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发放到相关部门和车间。2)必要时安全教育处可结合公司实际,将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摘编成册,并发放到各部室和车间。3)各有关部门和车间负责对本部门和车间的员工和其它有关的相关方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传达、宣传、教育工作,使她们掌握相关要求、懂得遵守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重要性并自觉遵照执行。培训工作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进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培训。4.5法律法规标准与其它要求的符合性评价1)公司各相关部门和车间负责对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进行符合性评价,将符合性评价表反馈给安全教育处。2)安全教育处对各相关部门的符合性评价表进行汇总,编制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审表》,并负责制定不符合情况的整改计划。3)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符合性评价至少每年一次。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识别与获取管理程序流程图开始开始法律法规识别(各单位和部门参与)收集、整理组织学习、落实更新(及时获取最新法律法规)结束评审信息反馈适用不适用
常见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清单注:本表更新时间12月序号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事项生效日/最新修订日颁布部门法规编号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11-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0号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4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5-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60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1-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28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10-27人大常委会主席令62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22号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9-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2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3-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7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4-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31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1-1人大常委会主席令第72号1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3-15国务院令第344号12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1-13国务院397号13使用有毒物质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4-30国务院令352号14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5-12-27国务院令190号15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11-1国务院令445号1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1-1国务院令第375号1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6-1国务院令第493号1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5.1国务院令373号19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8-9-1国务院令9号20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5-17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令第10号21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4-15国家安监局令第5号22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10-1国家安监局令第8号23公布《危险化学品名录》()-3-3国家安监局第1号24公布《剧毒化学品名录》()-6-24国家安监局等第2号25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9-1国家安监局令第1号26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2-1国家安监局国家煤监局令第20号27高危行业企业安全生产费用财务管理暂行办法-1-1财政部安监总局财企〔〕478
号28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3-1安监总局令3号29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1-1安监总局令15号3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7-12安监总局令13号3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1安监总局令16号32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5-1安监总局令17号33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预案评审指南(试行)的通知-4-29安监总局办公厅应急〔〕73号34关于印发《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请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的通知-6-1国家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应指信息〔〕6号35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7-1安监总局令21号36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11-1安监总局令27号37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9-1安监总局令第23号38《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4-27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字[]56号39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试行)》和《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11-30安监总局安监总危化〔〕225号4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局安监总管三〔〕116号4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总局安监总管三〔〕124号42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10-8国家经贸委令36号43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11-15国家经贸委令35号44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12-1国家安监局安监管人字[]124号45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7-1国家质检总局第70号46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3-6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安全[]189号47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1997-1-1劳动部化学工业部48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规定1995-4-7劳动部49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1990-4-10公安部50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9-1国家质检局国质检锅[]207号5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规则-4-9国家质检局质技监局锅发[]57号52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7-3质检总局第115号令53公布《高毒物品目录》-6-10卫生部卫法监发[]142号54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5-1卫生部令第23号55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5-1卫生部令第25号56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57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1990-6-251994-10-27国际劳工组织人大常委第170号国际公约58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建议书1990-6-25国际劳工组织第177号建议书59关于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联锁技术改造工作的意见闽安监管三〔〕84号
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规范性文件的符合性评审表序号法律、法规名称重点条款规定执行情况是否符合1《安全生产法》(11月1日)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它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安全生产条件,确保安全生产。公司严格遵守本法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立了从主要负责人至从业人员、从安委会至各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符合2《安全生产法》(11月1日)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符合3《安全生产法》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得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具备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符合4《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一)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二)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三)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四)督促、检查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公司总经理是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本法要求已进公司安全责任制。符合5《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设置了安教处为专职安全管理部门。符合6《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主要负责人和生产管理人员均取得安全资格证书。符合7《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公司建立了安全培训教育制度,且能严格执行。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符合8《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公司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或者使用新设备时,编制新的操作规程,对职工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并考核。符合9《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均取得了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符合10《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公司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许可实施办法)实施。符合11《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公司按要求进行了电石生产安全评价。符合12《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公司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符合13《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安全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并定期检测,保证正常运转。维护、保养、检测应当作好记录,并由有关人员签字。本公司《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制度》中有相关要求。符合14《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一条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公司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符合15《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运输、储存、使用危险物品或者处理废弃危险物品,必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公司制定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并能严格执行。符合16《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及有关安全措施、应急措施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资料不全,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重大危险源未备案。不符合17《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公司对从业人员进行经常性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等。符合18《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公司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符合19《安全生产法》第三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应当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应当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检查及处理情况应当记录在案。公司的安全检查依照公司制定的《安全检查管理制度》执行,符合20《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安排用于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的经费。公司对配备劳动防护用品、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设有专门经费。符合21《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公司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公司职工缴纳保险费。符合22《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公司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载明了有关保障职工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职工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公司没有任何形式与职工订立协议,免除或者减轻其对职工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符合23《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公司职工了解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对公司的安全生产工作积极提出建议。符合24《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六条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公司职工有权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公司没有因职工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符合25《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七条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公司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公司没因职工在前款紧急情况下停止作业或者采取紧急撤离措施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符合26《安全生产法》第四十八条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公司员工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还获得赔偿的权利,向公司提出赔偿要求。公司给予赔偿。符合27《安全生产法》第四十九条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公司职工在作业过程中,能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符合28《安全生产法》第五十条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公司职工在上岗前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了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了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符合29《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一条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接到报告的人员应当及时予以处理。公司职工在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它不安全因素,能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报告。符合30《安全生产法》第五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人员(以下统称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公司积极配合监督检查人员的工作,从不拒绝、阻挠。符合3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二条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公司制定有各职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其中消防为主要责任。符合3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起施行)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加强对本单位人员的消防宣传教育。公安机关及其消防机构应当加强消防法律、法规的宣传,并督促、指导、协助有关单位做好消防宣传教育工作。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新闻、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应当有针对性地面向社会进行消防宣传教育。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团体应当结合各种工作对象的特点,组织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协助人民政府以及公安机关等部门,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公司经常对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常识的教育和培训。符合3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起施行)第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消防职责:(一)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二)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检验、维修,确保完好有效;(三)对建筑消防设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测,确保完好有效,检测记录应当完整准确,存档备查;(四)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畅通,保证防火防烟分区、防火间距符合消防技术标准;(五)组织防火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六)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消防演练;(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消防安全职责。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公司实行消防责任制、制定有安全防火制度、编制经评审备案的应急预案,配置有冷却水灭火系统、重点防火场所、地点设置有适宜的灭火器材和灭火器械,厂区内消防通道经常保持畅通,厂区各建构筑物均符合安全防火间距。企业内部经常组织进行消防演练。符合3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将发生火灾可能性较大以及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单位,确定为本行政区域内的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并由公安机关报本级人民政府备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除应当履行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下列消防安全职责:(一)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实施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二)建立消防档案,确定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三)实行每日防火巡查,并建立巡查记录;(四)对职工进行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定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和消防演练。公司安全教育处为消防安全管理机构。建立有消防档案,设置有防火标志,定期进行防火检查,有巡查记录。进行全员消防培训。符合3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十九条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场所不得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并应当与居住场所保持安全距离。电石车间内无居住场所,有控制室。符合3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厂区及仓库内对吸烟和动明火有严格的防火安全制度和安全警示标志。符合3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二十二条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本公司主要是生产电石的企业,电石厂经过了公安机关的消防验收并合格。符合38《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二十八条任何单位、人个不得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不得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不得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人员密集场所的门窗不得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电石厂区的消防设施完整有效、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畅通。符合3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5月1日施行)第四十一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根据需要,建立志愿消防队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开展群众性自防自救工作。企业未组建有业余消防队。不符合4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企业制定有各项规章制度、突出以人为本的精神。符合4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应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企业成立有工会。选举产生工会代表。可依法开展活动。符合4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经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它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每年召开职工代表大会。收集职工代表意见和议案。符合4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十三条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企业部分岗位招聘女职工并享有同男性职工拥有的同等权利。符合44《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十六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企业同劳动者都订立有规范的劳动合同。符合45《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十七条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企业严格按此执行。符合46《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十九条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并具备以下条款:(一)劳动合同期限;(二)工作内容;(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四)劳动报酬;(五)劳动纪律;(六)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七)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当事人能够协商约定其它内容。企业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每年由政府劳动部门检查。符合47《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二十条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企业按此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符合48《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企业按此执行,但这样情况较少。49《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能够解除劳动合同,可是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企业按此实行,没有因此而经过劳动仲载的。符合50《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二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一)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二)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三)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企业能严格按此执行。未有因此而经过劳动仲载和引起法律纠分的。符合51《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企业为工人岗位可保证每周1日。干部岗位为每周双休日。符合52《劳动法》(1994年7月5日生效)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休假节日。企业能按此执行。符合53《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施)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能够延长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可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企业按此执行。未发生过劳动纠分。符合54《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施)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企业严格按照8小时工作制执行。符合55《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施)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企业能严格按此执行。并未因此产生过劳动纠分。符合56《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施)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企业按照国家原则性规定执行。符合57《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施)第五十条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企业按此,以现金逐月支付工资。符合58《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企业按此执行。但需履行请假手续。符合59《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五十二条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企业制定有职业危害防护制度,对从业人员定期进行劳动安全培训教育,配备有劳动保护设施设备。符合60《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电石生产车间配置有降尘设施、通风设备;作业人员配置有劳保服、防尘口罩、护目镜等。符合61《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五十五条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空压机操作工、厂内机动车辆驾驶员等均特证上岗。符合62《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六十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高处、低温、冷水作业和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本企业女职工在生产一线的均为设备控制工和保管员之类工作。符合63《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六十一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企业按此执行。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符合64《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六十二条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90天的产假。企业按此对待产妇。符合65《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六十三条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期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它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企业按此对待哺乳期的女职工。符合66《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六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按照国家提取和使用职业培训经费,根据本单位实际,有计划地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企业制定有职业培训制度,成立有安教处为专门负责安全和培训的机构。符合67《劳动法》(1994年7月5日实行)第七十三条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一)退休;(二)患病、负伤;(三)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四)失业;(五)生育。劳动者死亡后,其遗属依法享受遗属津贴。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由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必须按时足额支付。企业为从业人员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金。符合6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0月27日全国人代会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过)第四条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电石生产车间职业卫生条件有很大的改进。符合生产环境保护条件。符合69《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0月27日全国人代会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经过)第五条用人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企业明确制定有各级安全责任制,其中包括职业病内容。符合70《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六条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伤社会保险的监督管理,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待遇。企业为从业人员办理了强制性工伤保险。符合71《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十三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它要求。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场所有粉尘、高温、噪声及有毒气体(CO)泄漏可能场所,均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符合72《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十九条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设立安教处负责安全教育培训和职业病安全,制定有职业病防治方案。但未有职业病应急预案。不符合73《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二十条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为劳动者个人提供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必须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1、企业制定有职业病防治计划和方案;2、不断改进了生产作业环境;3、定期为从业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4、为从业人员配置有符合国标的劳保用品。符合74《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二十二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企业在厂区和生产场所醒目位置设有安全和职业危害的告知牌、警示标志等。符合75《职业防治法》(10月生效)第二十三条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对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性同位素的运输、贮存,用人单位必须配置防护设备和报警装置,保证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和人个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用人单位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企业在矿热炉车间设置了CO气体泄漏和浓度超标报警器。并对除尘防尘设施经常进行检测和维护。本企业不存在放射危害作业环境。符合76《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向劳动者公布。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当客观、真实。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依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企业委托卫生部门认可的有职业病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实施了评价。经整改后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符合77《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企业同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明确了可能的职业病危害和后果以及防护措施。符合78《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企业负责人有参加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护的培训资格证。企业安教处每年都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培训。符合79《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二条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企业对上岗前职工,在岗职工和离岗职工都按规定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依据检查情况安排相宜的工作。符合80《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当包括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有关个人健康资料。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企业为职业病职工健康检查档案的建立进行了一定的工作。符合81《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企业对此严格执行,无违法。符合82《职业病防治法》(10月生效)第三十六条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疹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进工作条件;(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企业制定有全员安全教育(含职业危害)培训制度,成立有专门的安全培训教育处,配置有专职的管理干部和培训设施,每年有安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企业还未发生过从业人员因职业危害情况的投诉情况。符合83《职业病防治法》(10月施行)第三十七条工会组织应当督促并协助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和培训,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就劳动者反映的有关职业病防治的问题进行协调并督促解决。工会组织对用人单位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权要求纠正;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时,有权要求采取防护措施,或者向政府有关部门建议采取强制性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有权参与事故调查处理;发现危及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情形时,有权向用人单位建议组织劳动者撤离危险现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作出处理。企业工会组织健全、工会组织的作用发挥较好。符合84《职业病防治法》(10月施行)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按照职业病防治要求,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企业按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中含职业病防治费用的投入。符合85《职业病防治法》(10月施行)第五十条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企业一直按此执行。但人员较少。符合8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国家主席令第22号)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企业环保工作一直受环保部门的监督下运行。符合8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国家主席令第22号)第二十四条产生污染和其它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它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企业制定有环保责任制度,采取防尘设施和工艺,废水为闭路循环利用。符合8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生产条件彻底改进符合行业标准的安全条件,企业执行有各级各岗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成立安全教育处为主管安全和全员培训的管理机构。各类技术岗位人员、企业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均实行持证上岗。有相应的资格证。符合8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行生产前,应当依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的规定,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生产列入国家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的工业产品目录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负责颁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部门,应当将其颁发许可证的情况及时向同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通报。本电石生产企业已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但本企业不属于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部门。符合9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五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应当提供与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并在危险化学品包装(包括外包装件)上粘贴或者拴挂与包装内危险化学品相符的化学品安全标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所载明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发现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修订其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本企业的电石产品已向国家危化品登记中心进行了登记,并编制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和规范的标签。符合9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六条生产实施重点环境管理的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按照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规定,将该危险化学品向环境中释放等相关信息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能够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环境风险控制措施。企业电石生产的矿热炉属于环境管理的重点设施,企业按规定向旗环保部门就有关信息报告。符合9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七条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材质以及危险化学品包装的形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企业严格按照《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GB12463-90)对电石产品进行包装和外运。为金属桶装。符合9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十九条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所(馆)等公共设施;(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场所、设施、区域。已建的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监督其所属单位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改;需要转产、停产、搬迁、关闭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实施。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的选址,应当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容易发生洪灾、地质灾害的区域。本条例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生产电石的矿热炉车间内,车间位于独立的厂区内,生产车间在厂区的位置,同厂区的其它设施、建(构)筑物均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即主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厂区又位于政府工业园区内。临时储存电石的仓库已构成重大危险源。符合9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根据其生产、储存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危险特性,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电石生产车间及储存仓库均设置有有毒气体报警仪、消防设施设备、器材、防雷设施、安全警示标志、告知牌、视频监控设施。并对上述设施经常检测和进行维护。符合95《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一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通信、报警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电石生产车间有内部程控电话和报警装置。符合9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二条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委托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的机构,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提出安全评价报告。安全评价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对安全生产条件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的方案。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在港区内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当将安全评价报告以及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企业每三年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安评中介机构进行安全生产条件的评价,并报地方安监部门备案。符合9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四条危险化学品应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存室(以下统称专用仓库)内,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应当在专用仓库内单独存放,并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本企业产品电石属于危化品,但不属于剧毒物品。临时储存的外销电石周转仓库,储存条件符合《易燃易爆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1999)。符合98《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五条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检查、登记制度。对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它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应当将其储存数量、储存地点以及管理人员的情况,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港区内储存的,报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机关备案。企业储存外销电石的仓库严格执行出入库登记手续。电石不属于剧毒化学品。符合9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二十六条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毒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对其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的安全设施、设备定期进行检测、检验。电石仓库的设立符合《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GB17914-99)规定。符合100《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六十七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应当向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以下简称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包括下列内容:(一)分类和标签信息;(二)物理、化学性质;(三)主要用途;(四)危险特性;(五)储存、使用、运输的安全要求;(六)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理措施。对同一企业生产、进口的同一品种的危险化学品,不进行重复登记。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进口企业发现其生产、进口的危险化学品有新的危险特性的,应当及时向危险化学品登记机构办理登记内容变更手续。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企业生产的电石已按本条例规定向国家危化品登记中心进行了登记。符合10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七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将其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报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企业编制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但预案未经安监部门备案。企业备有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并定期进行演练。不符合10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月24日修订)第五条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节能责任制度。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和节能全面负责。企业制定有各级各岗全面的安全责任制。包括特种设备使用和管理的安全责任。符合10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月24日修订)第二十四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核对其是否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使用证书、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企业的锅炉、空压机和厂内机动车辆、起重设备等都有规定的存档资料。符合104《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月24日修订)第二十六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资料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四)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五)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六)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企业的特种设备均建立有台帐和设备档案。但档案内容不齐全。不符合10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月24日修订)第二十七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验、检修,并作出记录。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并接受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的水(介)质处理定期检验。企业制定有专门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有设备管理部门。配备有专职设备管理技术人员。经常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建立台帐。符合10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1月24日修订)第二十八条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检验检测机构接到定期检验要求后,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及时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和能效测试。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专门从事特种设备的定期报检工作。有检测检验档案资料。符合107《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条30号)第四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二)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它疾病和生理缺陷;(三)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四)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五)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它条件。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人员除符合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四)项和第(五)项规定的条件,应当具备高中或者相当于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均符合所列条件。并实行持证上岗。符合108《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条30号)第五条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公司的特种作业人员均持证上岗。符合109《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条30号)第九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施操作培训。已经取得职业高中、技工学校及中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从事与其所学专业相应的特种作业,持学历证明经考核发证机关同意,同以免予相关专业的培训。跨省、自治区、直辖市从业的特种作业人员,能够在户籍所在地或者从业所在地参加培训。公司特种作业人员均接受了相应工种的理论培训考试和实际操作培训考核。符合110《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电石生产系统设置有通风除尘设施设备并时常为有效状态。为作业人员配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劳保用品等。符合11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生产经常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公司总经理安全生产责任制中有此项内容。符合112《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公司安教处为安全、教育、培训、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符合113《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健康知识和管理能力,并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培训。公司经理、安教处等职能部门管理干部,均经过职业健康培训。符合114《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培训,普及职业健康知识,督促从业人员遵守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企业对从业人员均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培训,并进行岗位监督。符合115《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的作业场所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生产布局合理,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二)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三)有与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相适应的有效防护设施;(四)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五)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其它规定。电石生产车间及厂区总体布局按此设置。符合116《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十八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内容。生产车间及厂区均设置有职业危害内容的告知牌、警示标志。符合117《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十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并督促、教育、指导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使用、不得发放钱物替代发放职业危害防护用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职业危害防护用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确保防护用品有效。不得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已经失效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企业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防护标准的劳保品。并对防护用品经常进行检查检验。符合118《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对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定期检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企业对生产车间的除尘、通风、降温设施设备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和检测。符合119《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二十一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设有专人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保证监测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监测的结果应当及时向从业人员公布。生产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有专人日常进行并公布结果。符合120《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23号)第二十二条存在职业危害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定期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的职业危害防治档案,向从业人员公布,并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企业能严格按此执行。符合121《作业场所职业健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慧城市建设中的SaaS电子合同应用合同3篇
- 2025年度体育设施PPP项目合同编制与执行监管体系3篇
- 2024年饮品店门面租赁及市场拓展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版小型工程项目施工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特制:联合经营合同样本
- 2024年版预付款协议模板版B版
- 2024年跨平台游戏软件开发与分成协议
- 2024年重点防火区域施工消防安全协议书范本3篇
- 2025按揭房产离婚协议编制及执行指导2篇
- 2024年版权许可使用合同:音乐出版与分销
- Zippo-2024年美版年册集合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培训课件
- 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课件
- 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 棋牌游戏自审自查报告
- JJF 2088-2023大型蒸汽灭菌器温度、压力、时间参数校准规范
- 电磁弹射技术
- 读后续写微技能Toshownottotell课件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写作专项
- 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日管控)
-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表
- 陕西华县皮影戏调研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