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1页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2页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3页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4页
【初中语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想问大家:你们认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是书本上冷冰冰的文字,还是我们亲自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到的体验与认知?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它们却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学习的本质和方法。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和解答。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真正领略到格物致知精神的魅力和价值。议论文的常识简介关于论点关于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归纳论点的方法: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注意:归纳论点的句子必须是完整而鲜明的肯定性的论断的句子。事实论据(如现实事件、历史事实、统计材料、具体数字等)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的原理、公式、定义、法则、规律、名言警句等。)注意:在引用中可能有些不是名言,而是具体的事实,那是事实论据。(1)举例论证(摆事实):具体典型而且充分地证明了某一论点。(2)道理论证(讲道理):引用了什么论证了某一论点,使论证具有说服力。(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4)对比论证(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议论文的表达方式(1)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明某一观点或主张。(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的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明了某一观点。(3)议论中的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

议论文的语言:严密、准确

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学习目标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2、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3、联系学生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作者介绍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正值战乱,到处颠沛流离。12岁时,随家迁往台湾,才有机会读书。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第一位在瑞典皇家学院讲中文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驻瑞典大使找到丁肇中说,你是美国出生的,不应用中文致辞,而且在场的大多数人听不懂。丁肇中回答:“你管不着这个,我愿意用什么语言就用什么语言。在场的听不懂没关系,这是全球广播,我希望占全球1/4的中国人听到。”他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凭着这种事业心,他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呆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不知疲倦地进行着自己的实验。也就是凭着这种事业心,他和他的助手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终于捕捉住了J粒子。丁肇中说:“我选择院校不一定看谁名气大,最重要的是看它对实验是否真有兴趣。”丁肇中还强调:“为拿诺贝尔奖工作是非常危险的”,“从事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更要有吃苦精神。”

瞭望缅怀探察

探讨

检讨彷徨激变格物致知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pánɡhuánɡliàomiǎnjītànchátǎojiǎngéwùxiùcuò字音字形【袖手旁观】【一帆风顺】【格物致知】【不知所措】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波折或挫折。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成语积累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格:推究。致:获得。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学习任务一:梳理文本,完成表格活动一:结合旁批与补白默读课文,完成阅读提纲。观点文章结构

写作方法(论证方法)语言特点(并举例)观点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自然科学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提出问题:开场白,由获奖话题自然转入教育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3段)分析问题:传统教育的弊端和实验精神的重要性。(2段):“格物致知”的出处和意义(3-5段):中国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及其原因(6-12段):实验精神(真正的格物致知)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段):解决问题: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义——希望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观点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自然科学写作方法(论证方法)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头痛而失败的事例。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察世界误认为是探讨自己。(第四段反面事例)通过实验了解竹子性质的事例。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计划的探测。(第8段正面事例)(对比)第11段的反面事例和对12段的正面事例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观点我们要有格物致知精神学习自然科学语言特点(并举例)1.语言简朴通俗,多用口语,如话家常。作者虽是国际名人学者,但却没有丝毫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他像在与读者、听众作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态度亲切和蔼,语言通俗明白,说理深入浅出、生动活泼。这种平实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易于理解,也使得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2.语言精准、严谨。如“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一句中的“大都”表示大部分,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了。3.文章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有力。1.举例论证,具体、真实、有说服力。

2.正反对比论证,观点鲜明。

3.引用古代文化典籍摆出观点,有针对性。语言特点条分缕析、层次分明客观理性、严谨求实语言准确,符合科学家身份写作技巧说说《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演讲词如何体现他的针对性?1、不空谈泛论,针对现实中作者观察到中国学生如何学习自然科学的。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很有启发性,引发听从的关注。2、关注听众的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理解水平。3、考虑演讲现场的氛围,在庄重的演讲中,宜表达观点,指出意义。知识性、逻辑性强学习任务二: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说说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有何现实意义?1.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实践出真知”、杜绝“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2.科学实验是一个严谨的、有目标、有详实计划的实践过程。3.对于人文学科、经济建设、国家政治等方面的研究同样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学习任务三:结合现实,深入探讨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来。

——伽利略除了实验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识别错误。——狄德罗格言名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