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诗歌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分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景结情、总分得当、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5、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二、诗歌鉴赏题型梳理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了(某某)作用。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第四种模式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第六种模式情感、主旨型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第七种模式评价题型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第八种模式比较评价题型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三、篇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①先答这个字词在文中的意思(若答题的空很长还要描绘画面)②运用了什么手法③达到了什么表达效果(有什么好处)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表现手法
照应、倒装、铺垫、铺排、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正侧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化动为静(以动衬静)、以小见大、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卒章显志、言此意彼、意在言外、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画龙点睛、重章叠句、意象组合、白描与工笔、以乐景写哀情、借古讽今、运用典故、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含蓄蕴藉等。
总论情与景关系: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象征、通感、双关、
修辞手法:
手法用典、叠词、互文、列锦等。1、鉴赏古诗,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2、理解诗意,借助想象和联想再现形象。3、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剖析作者思想。5、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6、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上海市宝山区2024届高考二模语文卷(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客夜有怀(清)吴兆骞一灯愁独卧,永夜客衣单。星月临江静,楼台拂曙寒。悲笳霜外断,清漏梦中残。忽忆西园会,笙歌满玉阑。【注释】①清初诗人,曾因科场案被流放到塞外宁古塔,著有《秋笳集》。②西园会,泛指文人雅集。12.找出与这首诗题材相同的一项。()(1分)A.王维《山居秋暝》B.陶潜《归园田居》
C.李清照《声声慢》
D.杜甫《登高》13.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句点题,以“愁”字总领全篇。B.三四句写夜色静谧,春风拂去寒气。C.五六句写胡笳与刻漏声,以声衬静。D.悲、清、断、残,渲染出凄清氛围。14.结合全诗,鉴赏诗歌结尾两句的构思特点。(4分)(三)(8分)12.D(1分)13.B(3分)14.(4分)示例:以乐衬哀(反衬、衬托、虚实),前面描写诗人孤身客居的情景,表现了孤独凄冷的羁旅之愁,最后两句宕开一笔,回忆当年好友相聚时笙歌作乐的热闹欢快场景,以曾经的热闹欢快更增添了眼前孤独凄苦,又以曾经的笙歌满楼寄托了对未来的向往,扩展了诗歌的意境。(角度1分、内容分析2分、情感效果2分,满分为止。)上海市崇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十二月十四日夜微雪明日早往南溪小酌至晚苏
轼南溪得雪真无价,走马来看及未消。独自披榛寻履迹,最先犯晓过朱桥。谁怜破屋眠无处,坐觉村饥语不嚣。惟有暮鸦知客意,惊飞千片落寒条。12.下列关于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直言南溪得雪之难得,抒发对自然美景的赞叹。B.颔联以“独自”探寻的描述,暗含无人相伴的遗憾。C.颈联化用前人诗句,丰富诗句内涵并深化作者情感。D.尾联以拟人手法写暮鸦,巧妙营造物我交融的意境。13.以下是针对本诗主题的讨论,请你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5分)A:我认为本诗以表现作者生活的闲适为主要基调。B:我不认同你的看法。我认为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忧虑。(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8分)12.B13.参考示例一:我认为应为“闲适诗”。由诗题可见作者于微雪次日往南溪观景小酌,流连至晚,可见沉醉于自然之中,有淡泊闲适之趣(1点);从诗歌内容看,前两联极言对雪景的赞叹以及观景的急切,早起观雪足见其雅兴之高(1点);尽管颔联略及穷困的百姓难堪的窘境,但是,其雅兴并未消除,在暮鸦惊飞雪花飘落中余兴悠长(1点)。由此可见,整首诗歌更多表达的是作者在大自然中的闲情雅致,归于“闲适诗”更好。参考示例二: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诗歌颈联刻画了百姓破屋难眠、饥饿无语的困窘状态,抒发对百姓的深切同情与怜悯,引发对社会现实的反思(1点)。同时,诗人赏雪的雅兴与愉悦与颈联百姓之处境悲惨构成对比,更能凸显百姓之悲苦(1点),所以,我认为应为“讽喻诗”。评分说明:选择1点(仅有选择没有分析,不给分);原因分析1点2分。给满5分为止。上海市金山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1-12题。(8分)寄李儋元锡①(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注]①李儋和元锡是韦应物的诗友,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此诗是诗人在滁州刺史任上所作,当时社会动荡,贫苦百姓逃亡。11.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方法,选出填入上面这首律诗空白处的中间两联并说明理由。(4分)①身多疾病思田里②春愁黯黯独成眠
③世事茫茫难自料
④邑有流亡愧俸钱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我的选择是(
),我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北宋文人范仲淹读了此诗后,对其中的两句叹为“仁者之言”。你认为是哪两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评析。(4分)(三)8分11.(4分)D理由:根据第2句尾字“年”和第8句尾字“圆”可知押an韵,故颔联、颈联尾字为“眠”或“钱”;根据对仗,可判断①④、②③分别成对,所以排除A和B。尾联写听闻友人想来问询,作者登楼远眺期盼其早来,可以推知颈联内容当为探望之因,而身体生病的具体情况远比“世事茫茫”的宽泛问题,更合人情,更值得探询。评分说明:选择正确给1分,理由1点有分析给2分,2点给3分。12.(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范仲淹的评价是针对“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1分)他的评价是准确的。(1分)根据注释和诗歌内容,可知诗人面对世事茫茫和时局动荡,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但他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叹作为一个地方官员却未能尽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不能一走了事。如果没有仁义之心,是不可能同情百姓的遭遇且自责、惭愧并决心与百姓一道战胜困难。(2分)评分说明:正确指出诗句1分,评价1分,理由2分,要结合诗句内容和背景加以评析。上海市徐汇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3题。(7分)初发夷陵①〔南宋〕陆
游雷动江边鼓吹雄,百滩过尽失途穷。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俊鹘横飞遥掠岸,大鱼腾出欲凌空。今朝喜处君知否?三丈黄旗②舞便风。〔注〕①孝宗淳熙五年,陆游在度过八年的川陕生活后奉诏离蜀东归,往临安廷对。此诗作于船出三峡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后再出发时。②黄旗:古代军中用旗,此处借指诗人船上的旗帜。12.下列对本诗写景笔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以听觉写船出三峡,再侧面点染船闯险滩。
B.颔联写景远近结合,江天一色,画面壮阔立体。C.颈联从天空到水面,鹘飞鱼跃,景象生动传神。D.中间两联写景动静、点面结合,虚实互为映衬。13.尾联以问答抒情,请结合全诗和注释对此作赏析。(5分)12.(2分)A13.(5分)答案示例:前三联写船行出三峡后江面豁然开朗,轻舟即将顺风顺流而下,抬头见船头旗帜飘扬,自问为何喜不自禁,自答为告别多年异乡生活而欣喜,为将要回归故乡而激动,更有对向皇上倾诉报国襟怀的期待、对实现驰骋沙场理想的憧憬,以答问直抒胸臆增强了欣喜之情的感染力。评分要点:诗句分析2分,情感分析2分,效果1分上海市青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卷(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2-13题。(7分)【双调】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12.以下对整首作品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型广告牌安装吊车租赁合同
- 电视剧制作团队制片人招聘协议
- 一卡通系统订货合同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地热能开发
- 企业内部网站管理办法
- 水电站土地开发合同
- 电子产品生产废标条件研究
- 酒店维护工程合同
- 矿山安全质量管理办法
- 企业产品演示员操作手册
- 植物的象征意义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5章 西周文化(1、2节)
-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7. 去远航 -冀教版
- 装配图画法及要求课件
- 翻译实习教学大纲
- 心力衰竭-英文版课件
- 邀请回国探亲邀请函范本
- 留置胃管与胃肠减压术课件
- 黄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应用结题报告课件
-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作业2-课堂导入设计:小学数学《圆的面积》针对选定的主题请提交一份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须清晰地说明导入目的和媒体资源工具
- 员工顶岗的管理规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