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_第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_第2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_第3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_第4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部编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信B编本)

部编本七年级上册语文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原名自华,号秋实,字,原籍浙江绍兴,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

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

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

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

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

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AzangBca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AsanBsan

(3)薄烟()薄弱()薄荷()AboBboCba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heBheChudDhub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万物B全部C它们D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

和着。()

A夸耀B炫耀C显示D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陪衬B衬托C渲染D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A计算B打算C计谋D设计

1.《春》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领悟诗画意境;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

辞手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的修辞

手法。

【温故互查】

1.解释下列词语

酝酿: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2.本文可按盼春、、划分为三部分,其中“绘春”又是由

图、图、图、图、图五幅画面构成。

【合作探究】

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

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2.赏妙笔: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个你认为精

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然后与组员交流,分

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段的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这句话用

.(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

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3.品好词: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拓展延伸】

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突出秋天的特点。

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

【当堂检测】

1.没有使用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仿照画线句,发挥想象,续写两句。(注意语意要连贯,句式要一致。)

春,绝对是一幅饱蘸着生命繁华的画卷。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

的;无论是还是无论是还是

;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它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

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

1.《春》第三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领悟诗画意境;

2.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

与赞美之情。

【学习重难点】

感悟作者用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艺术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

赞美之情。

【温故互查】

1.《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

准确、生动的描绘出了江南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o

【合作探究】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图。请你根

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其中的花草风雨各自有何特点。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3.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

4.朗读末尾三段,说说这三个比喻句能否调换顺序?

5.通过研读《春》,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了哪些认识、

收获?

【课外拓展】

1.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

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

古诗文互相交流。

【当堂检测】

1.与“呼朋引伴”中“引”字同义的一项是()

A.引经据典B.引而不发C.引吭高歌D.引人入胜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的含义是()

A.春天迟迟不来,人们盼望了很久才到。

B.春天善解人意,人们盼望着人们盼望着的就到来了。

C.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表达了盼春的急切心情。

D.东风是春天的先行官,东风到了,春天随后也就到了。

3.根据下列描写春草特征的语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依次是

①这温顺柔和的草,讨人喜欢。

②萌动的幼芽,破土而出。

③初生的春草带着娇柔的姿态。

④那美丽的色泽,纯净而又新鲜。

4.用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这两个字是、,文中体现这两个

字的句子分别是

a,

bo

2.《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老舍;

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3.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学习难点: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济南冬天的特点。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原名字满族,北京人,现代著名作

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话剧《》等。其中话剧代表作被西方

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济()南着()落簪()子镶()嵌

澄()清贮()蓄水藻()

3.解释下列词语

响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澄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问导读】

1.文章开头,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把济南的冬天同、、

进行比较,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的特点,赞誉它是个0

2.《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本文在写过对济南的总体感受后,分别

写济南冬天的和O

【当堂检测】

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刮风依靠慈善垂柳B.晒着绿萍暖和横卧

C.圆圈温晴水纹水墨画D.摇篮斜射稍微烦燥

2.找出与其他三句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B.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C.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详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D.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课后反思】

2.《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L赏析优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2.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研读山水描写段落,赏析精美语言,体会蕴含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合作探究】

L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表现出这些特点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雪后山景的?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主要运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

3.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题。开头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结尾又说

“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4.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读他的文章要用心体会语言之妙,请在文中任选一

处进行赏析。

【课外拓展】

1.请用一小段优美的文字描绘一处你所在城市的美景,至少用两种修辞手法。

【当堂检测】

1、指出下列句子的喻体和本体

1)萧山把整个济南为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了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

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本体:

喻体:

2)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本体:

喻体:

2、仿写句子

鸟语如歌,一只鸟就是一名歌手,一个大彻大悟的歌手。

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

3.《雨的四季》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之美;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把握文章线索,理解内容。

【学习重难点】

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自主学习】

1.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粗犷()淅沥()()

吝啬()()睫()毛莅()临咄咄()逼人

2.解释下列词语,并说说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高邈:莅临:

咄咄逼人:

【设问导读】

1.导入: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

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

歌、如诗、像画,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

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2.有感情的放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文采用的写作结构,以为线索,2

—5自然段依次描写了、、、a

3.请你浏览课文,分别概括四季的雨各有的特点。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最能表达这种情感的句子是什么?

【拓展延伸】

1.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会不同,雨使你想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1.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忍住)B.花红已谢(凋零)

C.察颜观色(颜色,色彩)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⑵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成,暑气被一片绿的海绵吸收着。()

⑶但这时候,雨已经化妆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⑷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

望最后的晒甜。()

【课后反思】

3,《雨的四季》第二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学习抓住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

2.学习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能将学到的景物描写方法应用到实践。

【合作探究】

L请大家欣赏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同时思考这样一

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轻音乐《雨的印记》)

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品读,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可以从修辞、感官、情感等角度来谈)

3.分析课文首段与最后两段在结构上的特点及其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拓展延伸】

1.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至少运用三种修辞,做一段精彩

的描写。

【当堂检测】

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对雨在四季中的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

感情真挚而浓烈。

B.文章从形、声、气等方面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

可亲可爱。

D.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

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E.“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建句话是对工

业污染的批判和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一课时导学案

《观沧海》

【学习目标】

1.学习《观沧海》,了解有关曹操的文学常识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

情。

【学习重难点】

把握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自主学习】

1.曹操,末年家、家、诗人,字。

2.给下列字注音:

碣澹竦峙

3.解释下列词语

东临:何:

竦峙:澹澹:

若:幸甚:至:

【设问导读】

1.读畅诗文。读准字音,直到能顺畅朗读这首诗;听读体会重音节奏,感情

基调,再跟读,组内校正。

2.读懂诗意。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内理解诗意,记下疑问,再全班交

流。

3.体会诗情,感悟写法。

(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本诗通过写大海之景象,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气概?

(3)《观沧海》一诗写了哪些景物?所写的景物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4)“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4.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当堂检测】

1.《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表现曹操气吞山河。囊括宇宙气概的句子

2.这是一首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再写海而上的,最后写天空中的。

3.翻译下列诗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学习目标】

1.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课文,学习朗读技巧。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作

者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3.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格化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难点】

1.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体会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人

格化的艺术手法。

【自主学习】

1.李白,字,号。

代主义诗人,被称为“”。与合称“李杜”。

2.标题中“闻”的意思是,“左迁”的意思是。

3.划分朗读节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设问导读】

1.读畅诗文。读准字音,直到能顺畅朗读这首诗;听读体会重音节奏,感情

基调,再跟读,组内校正。

2.理解诗意。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内理解诗意,记下疑问,再全班交

流。

3.体会诗情.感悟写法。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首句写到“杨花"和''子规",有

何用意?

(2)文中哪些句子是写景,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

(3)赏析名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巩固练习】

1.按要求默写诗句

①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托月送友”情怀的诗句是:

O

②本诗中情景交融的一句:

2.“闻道龙标过五溪”中“闻”、“过五溪”有什么妙处?

【拓展延伸】

1.写出古诗中含“月”字的诗句,并写出作者及出处。

4.《古代诗歌四首》第三课时导学案

《次北固山下》

【学习目标】

1.学习《次北固山下》。了解王湾的生平及作品;

2.能抑扬顿挫地诵读诗歌;

3.了解诗意,体会诗情,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韵律美,体会本诗情、景、理

的融合。

【学习重难点】

诵读诗歌;了解诗意,体会诗情,学会赏析诗歌。

【设问导读】

2.听读诗,自己标出节奏。学生自由诵读,在小组内朗读,组内评价。抽学

生全班读,并评价。

3.小组内理解诗意,标出不理解的句子,在全班交流不理解的句子。

4.《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什么写作

手法?

5.思考:《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6.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7.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字词。

次:客路风正:乡书:

2.原文填空。

《次北固山下》一诗在景物、节令描写中蕴涵自然之理的诗句是:

点明主旨,寄托思乡之情的句子

是:。

4.《古代诗歌四首》第四课时导学案

《天净沙秋思》

【学习目标】

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

2.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难点】

了解元曲的有关知识,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自学检测】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天净沙”是

,“秋思”是

。2.《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家。

他与、、被称为“杂剧四大家”。他的《天

净沙秋思》被称为“

,,

O

3.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天yd:枯teng:

【设问导读】

1.听读这首曲后,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出节奏。在小组内朗读,组内评价。

抽学生全班读,并评价。

2.小组内理解,标出不理解的句子,全班交流理解不懂的句子。

3.思考:《天净沙秋思》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赏析“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巩固练习】

1.词义辨析:

古道西风瘦马:古道热肠

2.原文填空。

《天净沙秋思》中写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3.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

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景都是经过

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

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

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拓展延伸】

1.积累思乡名句。

5.《秋天的怀念》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初步理解人物性格,感知人物形象;

2.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感知人物形象,学习阅读方法。

【自主学习】

1.读文自主学习:

一读:快速浏览,对文章有大致了解。

二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排除生字词语障碍。整

体感受文章基本内容。

三读: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想,做到三动“眼动、手动、心动”。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对文章有自己初步的见解,做好旁注。

2根据下面的拼音写汉字。

zd()碎

shi(

)弄bao(

)怒tanhuan(

)(

)

chui(

)打沉只(

)淡yd(

)翻来田(

)去

【设问导读】

1.以作家史铁生的三段话导入

A“幸福是要自己去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