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教育理念心得范例
希望能够了解“教育理念心得”的相关知识,建议阅读这篇文章,仅供参考之用,具体问题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立场不同,观点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感受,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尊重客观实际生活。
教育理念心得(篇1)
作为一名教师,教育必须被视为贯穿于人的一生和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理念的内化来指导实践;随着观念的更新,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习信心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一个富有情感和人格尊严的活生生的、主观的、具体的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
一。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尊重学生,核心是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的人才,而不仅仅是基于当前的需要。教育的目的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师应当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健康。
2。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意志
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学生的良好学习情绪,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不同的情境让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如激发能力强的学生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要适当地“让其跳一跳能摘到果子”。当孩子理解有困难时教师要说“再想想,再看看”的鼓励话,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燃起他们自信的火种,激起他们前进的热情。
激发我们的学生的创造性。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使学习者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教师知识观念的自我更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三、改变课堂的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改革,而教学的实施必须在课堂,要改造我们的课堂,首先应冷静地反思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教学更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乃至灌输,轻视创造精神的培养,把活的学科教成死的学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课堂教学模式化,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割裂等等,这种封闭、僵化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泯灭了生命的活力,因此,在反思课堂教学现状后,改造我们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1.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袁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们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
”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国家特别关注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是一样的:
“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的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
”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中国孩子回家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而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走向“__式”学习。
过去,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单调、被动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主动思考和发展能力。因此,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__学习。教师应尽量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学、提问、讨论交流和阅读。
长期培养,学生会有一定的__意识和能力,能学会主动,学会投资。
3、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从“繁锁分析”走向“导学、导悟”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教学的一个重要失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厌其烦地分析讲解,不顾学生的感受,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亲身实践。我们的学生普遍考试成绩都不低,但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很低,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他们是完全拥有的,只是不能综合运用自己的知识。从新课程标准中,我们领悟到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__、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学、__问题,组织学生合作解决问题。
四、提高信息技术
《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把握信息技术教育》这一章节,给我很大启发。“信息技术在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的同时,又改变着知识的质量观念。”一名大学生进校第一年所学习的知识,到他毕业时75‰已经需要重新审视。
这对于正在接受教育的大学生来说是真的,更不用说那些离校多年的老师了?如果我们不紧跟时代发展,墨守成规,死捧教科书不放,为教参所局限,势必误人子弟,背上千古骂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说到学习,人们会立刻想到老师、书本和生活经历;一提到教育,人们立刻会联想到教师对学生的面对面的单向交流,联想到固定的教育对象、固定的班组和教室、固定的教学内容、固定的教学速度、固定的评价标准。可是信息技术却从根本上改变着这种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__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这里教师的“发送”包括从声音、文字、图像、演示、讨论到模拟__等多种形式;学生的“接受”包括从不同程度、不同速度、不同时间、不同指向的主动选择,包括生一机、生一生、师一生的个别的和群体的相互论辩。网络时代的教师可以从次要的知识和信息传授的任务中解放出来,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源,我们需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渠道,学会对知识信息的判断和选择,凸现教师的功能
理论需要实践。我坚信,这本书将给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新启示。我将继续学习、反思、进步和实践,努力成为教育改革中的一支生力军和一名成功的教师。
教育理念心得(篇2)
中央政法委决定20__年对全体政法干警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这是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促进政法干警公正执法,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治本之策。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当前检察机关的一件大事。我个人认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旨在全面提高检察干警政治素质、队伍素质、业务素质,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重要举措。要想达到预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所谓“理念”,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一种观念、认识和信念,或价值观。司法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司法权实际运作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因此,在行使司法权的过程中,司法理念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检察权是司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每一种检察制度都蕴含着一种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过检察制度得以具体的体现,并在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中得到贯彻。其次,每一位检察人员在行使检察权中,都会按自己对法律制度的理解、对检察制度和诉讼制度的理解、对法律的本质、社会的观念甚至对人性善恶的理解,通过行使检察权来表现出他们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会上的推行或拥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现为社会大众的法律意识的内涵、大小和强弱,从而关系到全社会守法、护法、爱法的程度,影响到国家的法治化的进程和检察改革的成败。
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检察制度之内,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司法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检察制度。而有什么样的检察制度,也会引导人们形成什么样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谈一下对公平正义的粗浅的理解。在百姓的眼里,检察官是国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国家检察权的行使者是社会正义和社会良知的象征。检察官要不负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法律专业知识深厚的、司法技能娴熟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质和较娴熟的业务能力。
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法制化的进程,需要建立相应的检察制度来作保障,同时还要求检察人员必须具备现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就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先进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检察官要树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够保证其所行使的职权不失公正性。
因此,公正的理念应当成为每一位检察官进行行使检察权的精神和灵魂。检察干警应当牢固树立“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宗旨,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检察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执法为民,服务社会,执法人员要学会善于和正确运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政法,努力做到及时化解矛盾、息讼宁人,努力减少和消除社会对抗,促进社会稳定,以公平促和谐,以稳定促和谐。如何做到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基础,所以说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活动中必须要严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则不能遵守,则法律将形同虚设,其应有的公平和正义价值也不可能得到实现。
如果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中具有超越法定职权的权力,就很有可能在正义的幌子下从事非法的行使检察权活动。所以检察官在办理案件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正确运用实体法作出公正的处理。在严格遵守实体法的同时也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法办事,检察机关按照诉讼程序办理案件,本身就是实现法的公正价值的要求,同时严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检察权,才能实现行使检察权的公正和程序的正义。但不可忽视的是,执法不严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为,甚至执法犯法现象,在法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一些干警的执法理念不正确。
所以,非常有必要从端正政法干警的执法理念入手,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大家真正弄明白、解决好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等重大思想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能力。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契机。因此,我们每一名检察干警要珍惜这个机会,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端正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现代的执法理念,扎实地履行好权利与义务,把检察职能落到实处,经得起党和人民的检验。
教育理念心得(篇3)
根据教育局举行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专业技能大练兵”三大活动要求,暑假我自学了《教育新理念》一书。《教育新理念》思想敏锐,视野开阔,关注现实,在对当代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典型案例、教育科学史上的名家名篇名言及其他领域中相关信息的分析对比综合上,从课堂教学、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亟需更新的教育新理念。从宏观教育理念,一般教育理念以及教与学的理念上为我们作了详尽的阐述,使我们认识到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有了新的理念,就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不断自我更新,及时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成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袁振国先生文中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他文笔简洁流畅,全无枯燥、沉重之感,而富联想、启发性,可读性很强。如: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中国学生屡屡获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却少有原创意义上的知识科技创新,以致于在最近的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中,美国得了100分,日本得了72分,德国得了54分,俄罗斯得了25分,中国仅得了20分。……中国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从黑龙江到海南岛,差不多是一样的;“今天的作业做完了吗?”家长们关心的是学校既定的任务完成了没有。世界上还有一个民族也特别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那就是以色列民族。当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家长们问他们的第一句话差不多也是相同的:“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我今天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老师没有回答出来!”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的得意,会喜形于色。可是如果中国的孩子回来对家长说他提了一个问题把老师难住了,绝大多数家长会感到尴尬和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你逞什么能!”……这些事例在阅读的过程中,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两种不同的问法体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我国的家长关心的是孩子有没有完成老师给的学习任务,我们老师关心的是如何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教科书就成了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而国外的许多教育却从能不能在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没有机会的地方发现机会,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拓道路等方面来考虑学习的意义。难怪我国学生在国际奥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却没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学生基础扎实,却出不了世界级的大师;我国在世界科技实力总评价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得分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在我们周围的确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只是我们有时视而不见,懒得思考而已。《教育新理念》一书中,不仅直言了我们教育面临的现状,还为我们教育者进行了剖析,就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挖掘背后隐含的教育观念,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一气呵成的痛快。作为一位教师,我在阅读了此书后不禁反思:我们的孩子喜欢怎样的教育?因而,我,更应该是我们,要从中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开展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已经被证实的,确信无疑的知识,而是应该为了教学生怎样去发现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讲课不能以让学生回答我们的问题作为目的和方式,而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
教育是什么?赞可夫曾经说过:所谓真正的教育,就是指不仅让儿童完成教师的要求而且使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自然的发展。素质教育归根结底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应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余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代向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教育需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以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能力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高标准。”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新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较全面的素质结构,更需要具备创新的活力,以承担知识创新的重任,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需要。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让我们记住苏格拉底说的话——“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的确,《教育新理念》让我认识到了对于面向未来的教育,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比解决教师给学生的问题更重要;教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教育理念心得(篇4)
袁振国先生所著的《教育新理念》一书,是其近年来在国内影响颇大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一,一直广受中小学教师的喜爱。该书“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用生动的故事讲深刻的道理”,以全新的视角扫描新世纪的学校教育,在教师的眼前展现了一个完全别样的教育新天地,给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带来了新世纪教育的新思考、新要求。其中,“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依托”一节,更是恳切地阐述了教师文化在学校文化中的关键作用,指出了学校建设教师文化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一是促进“教师的发展”,二是“形成教师讨论的气氛”,读来让人深受鼓舞和启发。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我想成为一名文化教师。固然,袁文“教师文化”中所指“教师”,乃是集合概念;文中所说学校的“教师文化”一般理解为:以校园为背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被多数人认同的职业意识、教育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作风、生活信念、人际关系以及情绪反应等群体行为表现。
但是本人本人以为,学校群体的教师文化是以个体的教师文化为基础和单元建设而成的,没有个体的教师文化,就没有群体的教师文化。学校教师个体文化的优劣影响着教师群体文化乃至整个学校文化的优劣。因此,对于学校任何一个教师来说,要对建设学校教师文化乃至学校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其选择莫过于——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
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是容易的。其中的“文化”,虽专指教师应有的文化,但依然涵义广泛。其中,既有狭义的学科知识,又有广义的道德观念、职业素养等;既有传统的民族文化,也有现代教育的科学思想。它们包罗万象,千差万别,这很容易让人害怕。
但本人以为,牢记教育既有的普世原则,学习古今中外大教育家的言传身教,再结合现代教育的结构特点,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不妨从以下五个方面尝试修炼。首先,我们应该倡导教师的无私奉献道德。“德为才之首”,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首先要增进自己的教师道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正是凭着“捧着一颗心去,不带半根草回”的道德精神,才筑起了高山仰止的教育大厦。如今,时代已经改变,但是教育的本质和精神却没有改变。选择教育就是选择无私奉献。
因为我们相信“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教师的风范对学生来说是就最好的榜样,教师崇高的品德对学生品德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而崇尚无私奉献的教师道德,在今天说来,就是要爱岗敬业,就是要牢固树立对工作的责任感,就是要不断增强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其次,要培养具有灵魂塑造的教师观。
教育首先是“人文”的,而不是“科学”的。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隐喻清楚地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项无比崇高的职业,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注重学生思想的发展,灵魂的塑造,使学生首先成为明白事理、重情重义、思想独立、灵魂高尚的人。
如今的教育,落后的“应试”模式泛滥,虽受社会诸多顽固势力所囿,但作为有独立思想的中学教师,如果屈服于落后思想或顽固势力,甚至受惑于片面的“分数的辉煌”,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淖,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来教育,其结果必然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巨人,灵魂的侏儒,从而彻底背离教育的真谛。培养灵魂塑造的教师理念,眼下说来,重在三个“增强”。一是增强发展意识。
教育的目的不是检验成绩和文凭,而是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自由和谐地发展人的个性;教育不再只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终身发展。教师必须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思想,变单向的灌输为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增强人本意识。
新课标所强调的三个维度之一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要求在情感领域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激发学生的思想火花,培养其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以人为本、生活化的。三是增强民主意识。
即所有教师都要创设必要的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放弃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倡导师生民主、人格平等、尊重主体的现代精神,“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境条件”。第三,提升厚积薄发的教师素养。俗话说,给人一杯水,就得有一桶水。
新时期教师应坚持学习,完善知识体系,实现专业性深广、知识面广的内在知识素养。不仅知道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而且知道如何运用基本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具体来说,教师应掌握知识结构的三个方面:
一是本体论知识,即教师具有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数学等知识;第二,条件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如如何评价学生;第三,背景知识是指教师在具体知识之外的知识,如教师的生活经验、实践经验甚至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四是激发教师创新研究的情感。我国正处育肩设创新型社会的历史时期。学校教育肩负着建设创新型社会的特殊使命。
而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学生的创新学习必须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这种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优秀教师的基本特征外,还必须具备健全的“创新”人格和较强的教育创新能力。要实现自身的解放,成为创新型教师,教师至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把学生作为知识的容器来教育,导致了对学生成长的严重忽视。现代创新教育观念则追求学生的健康成长,即在人性固有的基础上,使各方面都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而不是畸形的、一个充满活力的和富有个性的而不是死抱教条和思想僵化的新人。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
学生的主体性越突出,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独立探索的机会越多,创造性情感越强,其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越有可能得以培养。从而使其特长得以发扬、个性得以张扬、成为学习的主人。二要培育创新精神,开展创新实践。
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安全自由、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坚持正面的激励、宽容和理解学生,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现错误,不求全责备,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创新学习动机。把继承性学习提升为创新学习。三是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
教师应遵循创新教育的提问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一定的怀疑状态,进而提出诱导创新思维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因为“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实现创新。四要淡化学科本位意识。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要求教师淡化学科本位意识,淡化化学学科之间人为的差异,注重交叉渗透。既要注意学科内部教学内容的纵向联系,又要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交流。第
五、强化合作发展的教师意识。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也是新时期教师文化的新内容。
它要求教师必须强化合作发展的教师意识,注重内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注重教师自身的发展与完善,注重教师发展方式的“与时俱进”。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增强教师的合作发展意识,应着重从两个方面着手:意识积极沟通与合作。
不仅在老师之间,而且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可以是个体的沟通与合作,也可以是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或专门小组进行的。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合作带来每一位教师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沟通合作也是一个目标明确、相互激励、协调一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过程。
二是开展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即“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__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通过深入反思,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可以说,主体反思是教师自我发展的重要机制,甚至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根本,而教师成为反思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上述文字,来自于读袁振国先生所著《教育新理念》有感。“做一个有文化的教师”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命题,要说的还有很多。
教育理念心得(篇5)
本学期我拜读了袁振国教授编写的《教育新理念》一书,由于工作繁忙时间仓促,虽然未完全精读领会,但是书中很多东西还是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书中提出的“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使我感触很深。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当他们走进教室时,他们充满了问题。在回答学生的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打算通过情景、故事、问题等来激发更多学生的问题。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
问题能力在于学生,带着问题贯穿教学的能力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用问题引导、贯穿教学,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落到实处,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教师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从教学观念到课前准备、学中点拨的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意识,
确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具有对自身认识和掌握客体的活动的自主支配权的观念,并且落实到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起和主动推
进的行动上。教师必须明白:“学生的自主学习”表现并实践着参与学习的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塑造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一条件。
“自主学习”也是学校一直以来积极提倡教师学习的一种先进教学思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在会议中阐述过它的优点,并且组织教师去其他学校观摩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先进的教学思路,在我校通过教师的学习和理解,已经运用到了教学实践中。
第三,袁教授在《教育新理念》一书中指出,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成长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的问题。因此,在当今社会,良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应包括平等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心理关系和公平的工作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平等的人际关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从传统的教育观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体现在控制与被控制上,并带有强烈的“支配—服从”的色彩。
但现在老师不再高高在上了,他们为学生服务,
给予学生帮助的。只有老师讲清楚了,学生的人格才能得到尊重。
教师控制学生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这就要求教师应摒弃说教、灌输的教育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学生创造精神。教师还
要善于自我克制。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尊重学生,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往往是由“恨铁不成钢”时引起的盛怒或者是急躁之下发生的。这不仅不利于德育学生,而且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恶化。
此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抑制学生的急躁情绪。
二是和谐的心理关系。建立和谐的心理关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一般来说,学生对教师心理接触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接近阶段,由生疏到熟悉;亲近阶段,由被动接近;在共鸣阶段,它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信任阶段,能主动与老师交谈,希望在困难时期能得到老师的帮助。
这是师生心理和谐的最高境界。教师掌握并遵循这一规律,在与学生交往中,就会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师生关系。在师生心理交流中,主动权在于教师。
为了获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必须成为学生认可的权威。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也要有科学公正的评价学生的手段和方法,注重表扬和批评的艺术性。教师只有掌握了沟通的主动性,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是公正的工作关系。师生交往中尽管各自的角色和所承担的任
不同的东西,但目标是一样的,使教育对象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公平的工作关系。教师的工作作风要民主,打破教师主导课堂、学生主导的观念。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要严格、适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承受能力。教师要能公正地评价学生,不以自己的好恶来支配对学生个体的情感,不管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听话的程度,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这样有助于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学生也会对你的判罚和处理心服口服,甚至可以令你更加有人格魅力,从而去感染学生。
以上是我读《教育新理念》一书的个人收获及感想,我要把这些先进的理念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武胜县普兴学校李联成
教育理念心得(篇6)
在阅读《教学新理念》这本书时,引起我最大关注的,是有关数学的教育。
之前从来也没有特别地深究过,于是直到看到这本书时,才明白数学的本质竟然是“无中生有”。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从具体的事物里抽象出所谓的信息,进行抽象的加工处理成为我们所要的结果,能帮助解决问题的一个结果。那么,我们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积累,不断学会新的思考方法(而不是新的知识),用以解决问题。所以,数学应该是一门开放的学科,用积累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去创造性的解决社会中的数学问题。在我们小学阶段的课里,完全背离课本而进行彻底的开放教学是不可能的。孩子们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必须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具备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行,所以我想,可以利用教材中所编排的实践活动进行有效地安排、组织,从中培养孩子们初步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实践活动呢?我思考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明确活动目的,写好活动计划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绝不可以是无目的无计划的,它必须是为了配合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服务的,必须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组织的。同时,每次的实践活动之前,教师必须如同上课之前的备课一样,为它制订一个详细的活动计划,当然还要顾及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只有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二、帮助学生做好相关的知识准备
每次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以相关的数学知识作为活动的基础。那么在活动之前,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把所需的数学知识理一遍。
帮助学生作相关的知识准备,可以安排在活动之前,也可以落实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要看具体的教学实际而定。
三、准备好实践活动必须的素材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的活动,这必然要动用许多素材。有时是一些资料,如图片,文字描述,数据统计表等;有时是一些实物,如彩球、细棒等等;有时是一些工具,如器皿,卷尺,以及其他学习用具;有时也会用到相关的多媒体素材,如视频录像等等。在讨论要准备哪些必须的素材时,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思考,集齐大家的智慧,这不也是一个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么?为了能够使数学实践活动顺顺利利的开展,一定要提前把必需的用品准备的妥妥当当,并及时的分配到学生手里,避免手忙脚乱引起混乱。
四、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使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使每个学生都能投入极高的参与热情,作为教师还应当精心为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合适的情境,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买什么电话卡划算”“压岁钱怎么花”;可以说一个故事,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融入到故事中去,激起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可以开展角色游戏,如“小小快餐店”;当然也可以把学生领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去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通过观察、测量获得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一个学习的情境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情境是否有趣,是否有吸引力,决定着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
五、做好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学生从烦闷枯燥的课堂学习走进活泼有生趣的实践活动中,难免他们会出现主动性过强,情绪激动的情况,也就是常说的“收不住”,那么教师就要做好活动的组织者,在实践活动之前就应当提出相关要求,制订一些与活动有关的规则,活动中更要加强督促和学生之间的互相督促,使学生做到张驰有度。
六、及时做出实践活动的总结
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前,一定要及时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的表现,如学习情绪、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诸多方面进行一定的表扬、肯定和鼓励,以激发他们以后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当然,要对这次数学实践活动所解决的问题,或者是研究的结果,都要进行一个精确的概括,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总结可以由教师来说,当然教师也可以把这个机会放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显然后者优于前者。
总之,实践活动是十分重要的,是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多少的反馈,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实际运用。在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教育理念心得(篇7)
有王书琴说:读书足以感同身受,足以赌博,足以成长。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广阔的世界,书中有不朽的精神。尽管沧海桑田,书籍总是新的。
暑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新的教育理论,应该改变什么样的旧观念。
在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今天,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观念?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
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
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
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获得7_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名学生一开始就说:
“我可以用7_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
既然孩子们有了理解数学本质的能力,为什么我们要一步一步地教呢?如果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潜能,那就是犯罪。所以他推翻了他准备的教学计划,从根本不存在的7开始。
这不仅体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智慧,也体现了他对数学的理解和数学教学的本质。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老实说,数学实际上是一种工具,一种使自然和社会运动规则化和简华的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采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变成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说数学成为人们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们成为数学的工具,解决问题的工具,特别是找到唯一答案的工具,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我们需要更多的开放式数学教育。
教育理念心得(篇8)
袁振国教授编撰的《教育新理念》一书从我们教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为出发点,用较通俗的语言对教育新理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为我们教师提供一本具有全面性、启示性、解惑性和可操作性的学习用书。全书包括五部分,宏观教育理念部分从理论上较详细地论述了当今教育领域的两大宏观理念: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它是其他层次教育理念的基础,对其他教育理念居于支配地位;一般教育理念部分对环境教育、生态教育、合作教育、全民教育、建构主义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了介绍,较好地体现了当今时代的特点;有关教与学的理念部分是更为具体、更具可操作性的教育理念,对指导我们教师开展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本书,可以站在社会发展的高度,以时代的特点为背景,以现有教育教学理念为起点,以国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借鉴。如:书中阐述到“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美国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问题能力在于学生,能不能以问题贯穿教学在于教师。”
怎样让这些教学理念由从抽象到具体,内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终身学习。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素质的学生。当然,没有成功的教师,成功的学生也就无从谈起。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面向未来的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面向未来的学校,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必须是一名学习型的教师。学习型的教师,能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超越自己,培养全新、前瞻、开阔的思维方式。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观念和实践相统一的系统工程,其中观念的变革是最基本的。“观念领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更新教育理念,首先是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没有现代教育思想就不可能有现代教育行为。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不断实践。
没有获得实践的教育理念不过是教育的理想,要使理想变成现实,就要把教育理念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由实践来检验教育理念的可行性,并在实践中提炼出真正适合教学的教育理念。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思想是缺乏生命力的;不断根据时代的特点调节我们的思想、发展我们的观点才能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者。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而不是教书匠,关键在于要有自己对教育独立的理解,有自己对教育的理想,有自己对教育的持久的追求,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创设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实情境,打开一条“让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通道。”
自觉提升教育理念表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和生活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创建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关注学生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教师教学的组织形式。
总之,面对新课程,我们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多领域涉猎知识,而且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对本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其核心是师生平等。课改使学生思维变得活跃了,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教师挑战,教师要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
教育是生命的火炬,是智慧的桥梁,是通向文明的阶梯;教育事业是一项激动人心的事业,它为我们提供了实现理想、激发智慧的宏大舞台;为实现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获得内在的幸福提供了无限空间。
我们教师肩负着课程改革的历史重任,新课程的理念要内化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漫长的路要走。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将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因此,我们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
用新理念提升教学的品质;
用新理念重塑教师的行为;
用新理念改变学习的方式。
教育理念心得(篇9)
《教育新理念》读书心得
英语组曹立丽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者,就必须用符合教育发展的思想武装自己。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教师教育丛书之《教育新理念》无疑就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导师。假期中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感觉到这本书通俗易懂,和我们教学息息相关。
历史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墨守成规、守株待兔、一成不变的教育和不思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根据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调整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来迎接教育的变革,主动地去适应、参与教育实践,用我们的热情挖掘我们的智慧,追逐前沿的教学理念、教育技能、技巧。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髓,改变教学方法,落实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素质教育是人么现在喊的最响亮的口号,而课程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更新教育观念,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观念的四个关键环节,而更新教育观念又是先决条件。
读了《教育新理念》,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素质教育的定位到底在__?怎么样的教育真的不愧于“素质”的称号呢?
我认为素质教育只是对教育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对吗?以前的教育只局限在课本知识,书上学会了,考试考好了,那就说明你是个成功优秀的好学生了,却为了执着的升学率而丢弃了很多更重要的知识技能。素质教育的提出,不仅保存了以往的应试,升学,还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提出了更广阔的要求,也开始发生了变化。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能读书的学生,而且是能用多种方式阅读的学生。有人认为,提出素质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可以放松一下,为什么考试那么多?我倒觉得素质的提出不管是对学生或老师都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成功的素质教育我想它应该能有比较满意的应试基础;此外,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学生还应该接触更多的知识。
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新思想,丰富思想,不断更新思想,与时俱进。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真正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时代也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教育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和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理念的内化来指导实践;随着观念的更新,我们可以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作为一项教育工作,首先要明确教育的概念和价值。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尤为重要:
(一)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美国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促进学生特别是有意义学习的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从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允许思维慢的学生有更多思维空间,允许语言表达不清的学生有失误和纠正的机会,教师应该用非常友好的态度去关爱、信任和尊重每一位学生,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表现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
(二)立足课堂教学求效益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保证。因此,在推进课堂素质教育的今天,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意识,注重有效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对于每一位教师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所有学生进行主动、深层、实质性的参与,积极提供、创设参与及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育理念心得(篇10)
“创造始于问题,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教学。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这是袁振国先生的《教育新理念》第一章“课堂教学的革命”中关于“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的一段阐述。
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这就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袁教授的这一理念就是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就要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读到这里,我不禁要反思:身为人师的我们“会问”、“善问”吗?
由此我联想到这样一则笑话:某地理老师见校长来随堂听课,便将地球仪往讲台上一放,问:“同学们,今天教室里多了个什么东西呀?”没想到学生齐答:“多了个校长。”老师急了,又问:“校长是个东西吗?”学生齐答:“校长不是东西。”笑话虽有些夸张,但反映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设计好的“标准答案”上来,问题一经提出,便极尽其“循循善诱”之能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仔细分析,这其实是一种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试问这样的课堂提问何以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何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又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所以说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的提问不是随意的,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形式,内容应具有典型性,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否则就偏离了课堂教学中心,达不到提问的效果。那么如何设计提问呢?下面是我在平时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铺台阶,难为易】
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在我们教师看来比较简单的问题,到了学生哪儿却总是回答不到位,或者答非所问,以致耽误教学时间。这种情况的产生,往往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大而空,使学生找不到抓手。所谓“铺台阶”就是化难为易,化整为零,分层设问。如苏教版第九年级(上)中李森祥的《台阶》是一篇反映农民问题的小说,对于初中而言,理解其中的父爱是不难的,但要挖掘出深刻的主题颇有难度,在授课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读全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全面概述情节,为此我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父亲为何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如何造起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再概括出情节: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寸积铢累,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可父亲为此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再如:为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父亲这一形象要表达怎样的主题?可以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
1、有了高台阶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吗?
2、父亲有没有赢得别人的尊重呢?
3、但是父亲赢得你的尊重了吗?
4、那么父亲靠什么赢得你的尊重的?
5、对作品中父亲,作者寄予怎样的感情?崇敬,怜悯,抑或其它?
最后归纳出这样的主题:赞扬中国农民的坚韧,审视前辈的生活价值观,提出关注农民、关注农村的问题。
【投石子,愤而启】
苏小妹与秦少游的新婚之夜,苏小妹为考新郎官出了这样一则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让新郎官对出下联方可入洞房,秦少游思妻心切一时就是出不来,这时苏东坡令家人向水中央投去一石子,听到石子入水声,看到水中波光,少游思路活了,对道:“投石冲开水底天。”东坡这种启发式用得好!在妹夫发窘时令人向水中央投去一枚石子,可谓适时、适量、准确,这正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讲授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帮助学生欣赏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我是这样设计的:刚上课时我们欣赏的那首《我心永恒》作为《泰坦尼克号》的主题音乐,如今已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世界经典名曲,每当听到这缠绵哀转的旋律,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罗丝和迈克迎着风浪相拥于“泰坦尼克”号船头的那个美丽瞬间,可见音乐与文学的相通性。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将《“诺曼底”号遇难记》也改编成电影,也需要给他配上一首主题曲,请问用《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2025届高三上物理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物理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河北深州市长江中学 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北京市清华大学附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东阳市东阳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省建水县四校2025届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安徽省亳州市物理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静宁县一中物理高三上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吉林市普通中学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章丘市第四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生产工人劳动合同模板
- 保洁服务应急响应能力预案
- 红外耳温计黑体校准规范
- 新冠预防与控制
- 危险化学品仓储智能化管理系统
- 申论之大作文课件
- 煤矿事故复盘分析报告
- 铁道运输职业生涯规划书
- 天津美术馆分析报告
-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常规课件】
- 安全访问控制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