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湖南商学院统计系
第1章总论
1.统计的三种涵义是: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统计工作必须涉及:为谁统计、由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基本问题.
3.统计工作具有:信息取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信息取能.
4.统计资料按计量方法不同,分为计点资料和计量资料;按资料是否直接取得,分为原始
资料和次级资料;按统计资料的时间属性不同,分为静态资料和动态资料;按统计资料所涵
盖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资料和抽样资料..统计资料具有时间、空间和数据三个要素。
5.统计学是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规律性的方法论科学.按照发展阶段和侧重点不
同,可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按照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系,可分为理论统计学
和应用统计学。
6.简述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统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统计研究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归纳推断法,统
计的研究过程主要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等步骤。
第2章统计计量
1.四种具体的计量水准分别是列名水准、顺序水准、间隔水准、比例水准;其中属性
水准包括列名水准和顺序水准,数量水准包括间隔水准和比例水准.
2.统计指标按反映的总体内容与性质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与质量指标两大类.
3.数量指标由于计量单位不同,可分为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按反映的计量时间特点不
同,分为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或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所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为平均指标.
4.质量指标按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
5..统计指标设计一般应遵循哪些准则?
统计指标设计一般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统计指标的名称、涵义要有理论依据。(2)
统计指标必须有明确的计算口径。(3)统计指标要有科学的计算方法。(4)统计指标要有
统一的计量单位。
6.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哪些原则?
建立统计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必须明确建立统计指标体系的目的,2.必
须明确基本统计指标和分类指标。3.必须考虑统计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4.必须
注意指标体系的层次性和稳定性。5.必须注意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7.试举例说明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属性水准和数量水准、数量
指标和质量指标。
例如:中国人口普查
统计总体:具有中国国籍的全体公民
总体单位:每一个中国公民
不变标志(同质性):中国国籍
可变标志(差异性):性别、年龄、民族、婚否、职业、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
属性水准:性别、民族、婚否、职业、文化程度
数量水准:年龄、受教育年限
数量指标:总人口、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各年龄人口等
质量指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平均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
8.某市2006年有10家轻工企业,它们的有关统计资料如下:
企业简称华表华灯彩虹飞车长机林纸汽电华龙百药红酒
经济类型国有集体股份外资台资私营外资国有股份集体
行业代码81919121531110227
职工人数(人)785186865288385105486863564195
总资产(万元)2354132333919881122550185426961865658
增加值(万元)973426971297541765621176477761294576142418
销售额(万元)988645861288641865608178677881292178232305
利润率(%)6.57.68.56.47.5X.X6.87.37.85.3
劳动效率(万)12.414.515.014.514.616.816.015.013.512.4
要求回答:
(1)总体是什么:10家轻工企业构成的总体,此数据集中有:10个个体;
⑵属性水准包括:经济类型、行业,数量水准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
劳动效率
(3)属性变量包括:经济类型、行业,数字变量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
劳动效率
(4)数量指标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增加值、销售额,质量指标包括:利润率、劳动效率
⑸流量指标包括:增加值、销售额,存量指标包括职工人数、总资产.
⑹离散变量包括职工人数,连续变量包括增加值、销售额.利润率、劳动效率.
9.某零售企业某月商品月初存量550万元、本月采购量2880万元、本月其他收入量38
万元、本月销售量3250万元、本月其他支出量3万元、月末存量480万元。则商品购销存
之间的平衡差为--------,不平衡的原因是-----------------。
平衡差:(3250+3+480)-(550+2880+38)=265万元
不平衡的原因:购销存计价标准不同。
10.某工业企业某月生产消费原煤12.8吨,焦煤8.5吨,煤油886公斤,柴油7806公斤,
汽油350公斤,电力58万千瓦时。能源折标准煤的系数为:原煤0.7140吨标准煤/吨,焦
煤0.9714吨标准煤/吨,煤油1.4714吨标准煤/吨,柴油1.4571吨标准煤/吨,,汽油1.4714
吨标准煤/吨,,电力4.03吨标准煤/万千瓦时。要求计算能源消费总量(折合标准煤)。
能源消费总量:12.8*0.7140+8.5*0.9714+0.886*1.4714+7.806*1.4571+0.350
♦1.4714+58*4.03=264.33吨标准煤
第3章统计资料搜集
1.统计资料搜集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系统性。
2.统计资料搜集应注意解决哪些的基本问题?
⑴必须制定科学的调查方案,(2)必须制定科学的调查表或调查问卷,(3)必须选择合适的
统计调查组织方式,⑷必须选择恰当的搜集资料的具体方法,(5)必须重视调查数据质量
的控制。总之,涉及到为何搜集、向谁搜集、搜集什么、怎样搜集、谁来搜集等基本问题。
3.统计资料搜集方案设计应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包括明确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的项目、
确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确定调查的组织计划等等。
4.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通常有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非概率抽样调查等,以及这
些调查方式的结合应用。
5.简述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抽样调查是指为了特定的研究目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组成样本进
行调查,然后根据样本调查数据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抽样调查具有3个特点:(1)样本单位是按随机原则抽取的;(2)抽样调查的目的是
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3)抽样调查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计算和控制。
抽样调查的应用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只能采用抽样调查,
如具有破坏性的产品质量检验;二是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现象可采用抽样调查,如城乡
居民收入和消费调查;三是可作全面调查的现象,为了节省时间、人力和调查费用,亦可
采用抽样调查;四是用抽样调查弥补全面调查的不足或修正补充全面调查的数据。
6.简述问卷的形式有哪三种、测量或询问技术有哪些?询问的题型有哪些?
问卷形式有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和半封闭式问卷三种形式。问卷设计的测量或询
问技术有列名水准、顺序水准、间隔水准、比率水准四种。从询问的题型来看,有填空题、
二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评等(顺位)题、配对比较题、程度评价题、评分题、自由回
答题等,询问题型是计量水准的具体应用.
7.某省人口普查后,又抽取1%的人口进行核查,以了解人口普查时有无重复登记和遗漏
登记的问题,用以修正普查数据。这种调查方式是一普查一和一抽样调查的结合应用。
8.某工业企业需定期掌握企业的人、材、物、产、供、销等数量信息,你建议该工业企
业应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式,数据资料采集应采用一核算法。企业应建立企业统计制度.
9.某电子元件厂某月生产电子管10000个,采用随机抽样检验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产
品合格率,样本容量为180个,检验结果180个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为3880小时,产品
合格数为174个。要求推断该批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产品合格率和总合格品数。
推断该批电子管的平均使用寿命:3880小时
产品合格率:174/180*100=96.66%
总合格品数:1000*96.66%=9666(个)
10某县某年种植早稻56850公顷,按照去年各乡镇早稻平均单产分为高、中、低三类地
型,采用划类选典的办法调查本年早稻的产量,高、中、低三类地型各调查66、98和50
公顷,共调查214公顷。收获季节实割实测结果统计表明,高、中、低三类地型的早稻平均
单产为6218、5945、5430公斤/公顷。要求估计全县早稻平均单产和总产量。
平均单产=(6218*66+5945*98+5430*50)/(66+98+5101)=5908.87(公斤/公顷)
总产量=5908.87*56850/1000=334919.26(吨)或33.49(万吨)
第4章统计资料整理
1简述统计分组的概念、特点、作用和关键?
概念: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一定的标志或标准将总体各单位区分为若干
组(类)的一种统计方法。
特点: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对个体而言,是将
性质相同或相近者归为一类,从而体现组间的差异性和组内的同质性。
作用: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及分布特征,显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统计分组关键:分组标志的选择和各组界限的划分.
2.简述统计数列有哪些种类?统计资料表现或陈示的形式有哪些?
统计数列有:品质数列、变量数列、时间数列、空间数列、相关数列和平衡数列。
统计资料陈示的形式有: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模型和统计数据库
3.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具体应注意哪些具体要求?
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证各期统计指标数值的可比性。具体要求:时期
长短应相等、总体范围应统一、指标内容应统一、计算要素应统一。
4.国内生产总值的收入法、支出法和生产法的平衡关系式各怎样?
收入法: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生产法:GDP=总产出-中间消耗
5.某市居民对A品牌空调满意度测评,很满意人数550,满意人数600,较满意人数880,
不满意人540,很不满意人数430;则满意率为67.67(%),不满意率为32.33(%).满意率的
标准差为46.77%,离散度为69.11%,满意度分布的直线图为(略).
6.某班50名学生的数学考试成绩如下:
50707172737372716068
69707081827576787881
81838486919296868884
89909293957879807674
5672697080
8184485368
表4—7某班数学学成绩人数分布
人数频率
考分
(人)(%)树茎树叶人数
50-6048.041JL1
5叫3
60-70510.06。需血_____________5
1|QQQQ112223345668889|19
70-801938.0800111123444665^.1/
80-901530.09|。122班16
90-100.714.0
250100.0
考试成绩的平均分:76.76分.
合格率:92.0%
试卷的难易程度:考试成绩分布的特征是“两头小,中间大”,近似于对称分布,试卷
的难易程度适中.
7.简述品质数列有哪些种类和品质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
品质数列种类:有简单分组品质数列、平行分组品质数列、复合分组品质数列三种形式
编制的一般步骤:(1)选择分组标志、(2)划分各组的界限、(3)决定品质数列的形
式、(4)统计汇总、(5)编制统计图表
8.简述变量数列有哪些种类和等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
变量数列种类:(1)离散型变量数列(分为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2)连续型变量数
列(又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等距式变量数列编制的一般步骤:(1)求全距R(2)确定组数、(3)确定组距、(4)
确定组限、(5)列表计算各组频数和频率、各组的平均值或组中值、还可绘制统计图。
9.某省某年32个市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列队如下,要求编制异距式变量数列,计算各组的次
数和频率,指出次数分布属于什么类型。
36014984
56475964
641864806677668568746889
72767402753075547860
80758734
9001933496559686
1050811623
136541425615006167961699019730
258743161346718
人均可支配
市县数(个)比率
收入(元/人)
3000-500026.25
5000-80001340.63
8000-12000825.00
12000-1500026.25
15000-20000412.50
20000-3000013.12
30000-5000026.25
合计32100.00
结论:32个市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布极不均衡,差异大,最高为最低的12.97倍,12000元
以下的有23个市县,占71.88%,12000元以上的有9个市县,占28.12%,次数分布属于低偏(右偏)分布。
第5章统计比较分析
1.简述统计比较分析法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统计比较分析法的基本形式按对比方式不同分为,差额法和比率法、按说明的数量关
系不同,分为动态比较和横向比校、按对比指标不同分为,水平比较、增量比较和相对量
比较。
2.相对指标有哪些种类?各说明什么问题?
相对指标根据对比的指标性质和作用不同可分为:(1)动态相对数,说明经济指标的
增减变化;(2)计划完成相对数,说明经济指标的计划完成程度或执行进度,(3)结构相
对数,说明总体的结构与分布;(4)比例相对数,说明总体内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5)
比较相对数,说明横向比较的差异;(6)强度相对数,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
和依存关系.
3.某地2005年和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分类资料如下(单位:亿元)。要求计算表中
空白处的数据,分析地区生产总值的动态变化和结构变化、三次产业增长对地区生产总值增
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并写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结论)。
项目2005年2008年数值增贡献拉动
数值比重%数值比重%长率%率(%)(%)
国内生产总值6511.34100.0011156.64100.0071.34100.0071.34
其中:第一产业1255.0819.282007.4017.9959.9416.2011.55
第二产业2596.7139.884933.0844.2289.9750.3035.88
第三产业2659.5540.844216.1637.7958.5333.5023.91
评价结论要点:1.第二产业增长最快,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相当;2.第二产业
比重提高,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产业结构变化明显,3.第二产业对GDP的献率
和拉动最大,第三产业对GDP的献率和拉动居第二,第一产业对GDP的献率和拉动最小,经
济增长主要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的.
4.某商业企业某年1-8月计划执行进度的有关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表中空白处的数据,
分析计划执行进度和动态变化。并写了简要的分析评价(结论)。
计划去年比去年增
项目计划实际
完成国实际长率%
商品销售额(万元)5880418071.0938528.52
费用率(%)6.86.595.596.9-5.80
劳动效率(万元/人)10.07.272.006.69.09
资产周转率(次)5.84.272.413.810.53
利润总额(万元)282.0218.077.30168.029.76
利润率(%)4.85.2108.334.418.18
结论:1-8月商品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计划执行进度都超过了66.67%的正常进度要求,费
用率下降、而劳动效率、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率都有提高,因此,计划执行进度快,经济效
益提高。
5.某县2000年和2008年某地农民纯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如下(元/人),要求计算表中
空白处的数据,分析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动态变化和结构变化;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结论).
2000年2008年数值增人均消费的
项目
数值比重%数值比重%长率%收入弹性
人均纯收入2197.16-4512.50-105.34-
人均消费支出1942.94100.003805.00100.0095.840.91
其中:食品1053.3754.221947.5251.1884.880.81
衣着93.734.82169.064.4480.370.76
居住251.9212.97629.7516.55149.981.42
用品78.054.02171.154.50119.281.13
医疗82.234.23244.176.42196.951.87
交通99.385.11286.()17.52187.791.78
文教222.5011.45278.677.3225.240.23
其他61.763.1878.672.0727.380.26
结论:1.恩格尔系数下降,非食品消费比重提高,说明消费结构变化明显,农民生活消
费向小康水平迈进;2.各类生活消费支出随着农民纯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从消费支出的收
入弹性来看,居住、用品、医疗和交通都为强效应弹性,这4类消费是农民生活消费的增
长点和热点.
6.某企业计划规定今年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下降5%,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6%,今年
实际单位产品成本比去年下降6%,劳动生产率比去年提高8%,则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为98.95%,劳动生产率计划完成程度为101.89%.
7.某企业今年产品销售额为9880万元,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为1828.6万元,则流动资
产周转次数为5.40次/年,流动资产占用率为18.51%,其中正指标是流动资产周转次数.
8.某地今年三次产业之比为1:2.37:2.32,则各产业占CDP的比重分别为17.58,41.65、
40.77(%)
第6章数据分布特征测度
1.已知某工业企业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要求计算空白处的平均指标,并作对比分析说明。
项目去年今年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万元)8801042.818.50
职工人数(人)3523725.68
劳动效率(元/人)2500028032.1612.13
工资总额(万元)281.6372.432.24
平均工资(元/人)800010010.7525.13
2.有15位评委对某作品的评价分值为:42456065707580858688
95969898100分,.则算术平均数为78.86,标准差为18.36,评委评分的离散度
23.27%,集中度为76.73%.若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则截尾平均数为81.64,标准
差为12.25,评委评分的离散度为15.00%,集中度为85.00%.
3.某工厂生产班组12个工人的日生产某种产品件数分别是:20、22、23、25、26、24、
28、30、31、32、34、36件.则一般算术平均数为27.58;先进平均数为31.83;落后平均
数为23.33;劳动定额宜采用先进平均数31.83.
4.某产品12个企业的单位产品成本分别是:20、20.2、20.3、20.6、20.8、21.0、21.L
21.4、21.6.21.8、21.9、22.1则算术平均数为21.07,标准差为0.6749,离散度3.2%,集中
度为96.80%;先进平均数为20.48;落后平均数为21.650
5.某厂生产的零件须经过三道工序,而某批零件各工序的合格率分别为96.8%,95.2%和
98.3%,则该批零件的总合格率为90.59%,各道工序的平均合格率为96.76%.
6.某项存款存期为10年,前3年年利率3.5%,中间3年为4.5%,后4年为5.4%,则
平均年本利率为104.56%,平均年利率为4.56%.
7.根据平均数与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以下问题.
(1)某数列平均数为1000,标准差系数为0.256,则标准差为256。
(2)某数列平均数为12,各变量值平方的平均数为169,则标准差系数为41.67%.
(3)某数列的标准差为3,各变量值平方平均数为25,则平均数为4。
(4)某数列标准差为30,平均数为50,则变量值对90的方差为2500。
8.设甲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8880元,标准差980元,农业人口88.5万人;乙县农民
人均纯收入9240元,标准差1086元,农业人口89.8万人;丙县农民人均纯收入9860元,
标准差1124元,农业人口76.5万人;则甲、乙、丙三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总平均数9061.31,
方差1103277.37,标准差1050.37,离散度为11.59%,集中度为88.41%。
9.从一批茶叶中抽取100包进行检验,其中重量在500克以下的有10包,要求计算该
批茶叶在500克以上者的和标准差.成数90%成数标准差0.30
10.某市调查1000人中有180人不喜欢A品牌产品.820人喜欢A品牌产品,则该市不喜
欢A品牌产品的人数的比率为18%,标准差为0.3842。喜欢A品牌产品的人数的比率为82%,
标准差为0.3842,离散度为46.85%,集中度为53.15%.
11.甲、乙两车间工人日产量的均值分别为80件和88件,标准差分别为15件和18件,
甲车间的标准差系数为0.1875,乙车间的标准差系数为0.2045.故甲车间工人平均日产量
的代表性大,工人技术熟练程度较均衡。
12.当P=0或P=1时,比率(P)的方差的最小值为0;当P=0.5时,比率(P)的方差的
最大值为0.25,标准差为0.5.
13.已知甲乙两个农产品各试种10片地的平均亩产量(公斤)如下:要求计算甲乙两
个品种的总平均亩产量、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说明哪个品种更有推广应用价值.
甲:324326432434534535637638742884
乙:2282303314335336347368388401042
甲:总平均亩产量548.6。全距560、标准差171.12、标准差系数0.3119
乙:总平均亩产量584.50、全距814、标准差265.87、标准差系数0.4549
结论:甲品种更有推广应用价值
14.已知甲、乙两企业职工月工资资料如下,要求计算各企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中位数、众数,并作对比分析说明。
月平均工资(元/甲企业(人)乙企业(人)
人)
26607076
27808086
29005456
31803640
38802428
项目甲企业乙企业
平均工资2927.272935.24
标准差341.90351.26
标准差系数11.6811.97
中位数27802780
众数27802780
结论: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和均衡性比乙企业高。
15.已知甲、乙两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如下表,要求计算各班的平均成绩、标准差、标
准差系数、合格率、优良率、中位数、众数等指标,并对两个班的学习成绩作对比分析说明.
成绩分组甲班(人)乙班(人)
60以下610
60-701612
70-801814
80-9079
90-10036
项目甲班乙班
平均分72.0072.84
标准差10.4412.73
标准差系数0.14500.1747
合格率%88.080.39
优良率%20.029.41
中位数71.772.5
众数73.072.9
结论:甲班数学考试成绩基本呈对称分布,而乙班数学考试成绩呈低偏分布,甲班
标准差系数小于乙班,因此,甲班数学考试成绩代表性和均衡性比乙班高。乙班考试成绩两
极分化比较严重.
16.某市2000年和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抽样调查资料如下,要求分别计算各年
的平均数、低段平均数、高段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基尼系数等指
标,并作分析说明。
2000年2005年
按收入高
可支配收入调查人可支配收调查人数
低分组
(元/人)数(人)入(元/人)(人)
最低收入26943453074420
低收入36283364818398
中下收入46856396619765
中等收入59586099087738
中上收入755560312354695
高收入949629317192315
最高收入1266827527049309
项目2000年2005年
平均数6320.0910257.70
低段平均数4545.706453.42
高段平均数9241.4116951.97
中位数5958.009087
众数5958.009087
标准差2765.916417.57
标准差系数0.43760.6256
基尼系数(简易法)0.24150.3290
极差997423975
极值比4.708.80
结论: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镇居民各收入阶层的人均年收入都有提高,人均
年收入总平均数由2000年的6320.09元提高到2005年的10257.70元.但收入分配的
差距扩大,极值比由2000年的4.70倍扩大到场005年的8.80倍,基尼系数由2000
年的0.2415倍扩大到2005年的0.3290.但收入分配的差距仍处在合理的区间内.
第7章时间数列分析
1.某厂工人数和产值资料如下:试列表计算第一季度人均产值和月平均人均产值、第
一季度平均增加值率和中间消耗率
项目1月2月3月4月
月初工人数(人)129112130140
总产值(百元)380374458
增加值(百元)185..182221
季人均产值=(380+374+458)/(129/2+112+130+140/2)/3=1212/125.5=9.66百元/人.季
季月平均人均产值=9.66/3=3.22百元/人.月
季平均增加值率=(185+182+221)/(380+374+458)=588/1212=48.51%
季平均中间消耗率=1-48.51%=51.49%
2.某市城镇居民1999—2004年消费支出及食品消费支出(元/人)如下表:
项目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平均平均增
增长量长速度%
消费支出313838864098431743754800332.48.87
其中:食品14971898198719731908194289.05.34
恩格尔系数%47.7148.8448.4945.7043.6140.46-1.45-3.24
要求列表计算消费支出和食品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长量、平均增长速度;恩格尔系数平均
值;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消费支出和食品支出的直线趋势方程,并外推测2005年的消费
支出、食品支出及恩格尔系数;并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
恩格尔系数平均值:
(1497+1898+1987+1973+1908+1942)/(3138+3886+4098+4317+4375+48100)
=11205/24614=0.4552或45.52%
消费支出直线趋势方程:Ct=3102.733+285.6t推测2005年Ct=5101.93元
食品支出直线趋势方程:St=1643.4+64.0286t推测2005年St=2091.60元
推测2005年恩格尔系数:2091.60/5101.93=41.00%
简栗的分析评价:食品支出增长慢于消费支出增长,使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假定消
费支出和食品支出都保持直线趋势,推测2005年分别可达到5101.93和2091.60元,恩格尔
系数将保持在41.00%左右.
3.某企业某年有关资料如下:
项目1月2月3月4月一季度平均
月初全部职工(人)8001000100012001000
月初工人数(人)530692698856694.3
工人占全部职工%66.2569.269.871.3369.43
总产值(万元)79510521068-971.67
要求列表计算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数的平均比重;一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工人劳
动生产率;一季度月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月均工人劳动生产率;并写出简要的分析评价。
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取工数的平均比重
(530/2+692+698+856/2)/(800/2+1000+1000+1200/2)=694.3/1000=69.43%
一季度全员劳动生产率=(795+1052+1068)/1000=2915/1000=2.915万元/人
一季度月均全员劳动生产率2915/3=09717万元/人
一季度工人劳动生产率:=(795+1052+1068)/1000=2915/694.3=4.1985万元/人
一季度月均全员劳动生产率41985/3=1.3995万元/人
简要评价:各月末工人数占全部取工数的比重呈逐步提高趋势,有利于加强和充实第一
线的人力投入,扩大生产。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数的平均比重为69.43%,一季度全员劳
动生产率2.915万元/人(月均全员劳动生产率09717万元/人),一季度工人劳动生产率4.1985
万元/人(月均工人劳动生产率1.3995万元/人).
4.某市1998—2008年工业增加值如下(亿元):
4966558099451024119613881536178819152248
要求(1)计算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在2005年基础上,用平均
发展速度求再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2)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合适的趋势方程外推预测2009
年和2010年工业增加值。
平均增长量=(2248-496)10=175.2亿元
平均发展速度=i°J2248/496=116.31%平均增长速度=116.31%-100=16.31%
翻一番所需要的时间=log2/logl.l631=4.59年(取整为5年)
合适的趋势方程:用二次曲线方程描述其长期趋势(用Excel估计)
y,=439.998+90.279i+6.32812
(9.68)(5.18)(4.48)
R2=O.996,F=896.14SE=41.41(1997年t=0)
外推预测2009年和2010年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434.58和2683.06亿元
5.某地2000和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2856亿元,5288亿元,则年平均增长量为
405.33.总增长率为85.15%,平均增长率为10.81%;在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按平
均增长量增长,再翻一番需要6.75年;按平均增长率增长,再翻一番需要13.05年.按平均
增长量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6909.32亿元,按平均增长率增长,2010年国内生产
总值可达到7972.73亿元.
6.某地2000年消费品零售额3860亿元,比1995年增加了1285亿元,2005年消费品
零售额比2000年增加了2325亿元,2006年消费品零售额比2005年增加了538亿元.则
2000—2006年期间消费品零售额的年平均增长量为477.1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9.69%;在
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上,按平均增长率增长,再翻一番需要7.5年.2007年消费品零
售额增减1%的绝对值为67.23亿元.
7.某市近三年消费品价格分别上涨了5.63%,4.85%,3.88%,则近三年消费品价格总上涨
率为率05%平均增长率为4.78%.
8.某地2000年总人口比1995年增长了2.66%,2005年总人口比2000年增长了2.59%,
2006年总人口为6766.78万人,比2005年增长了0.52%.则1995-2000年、2000-2005年、
1995-2006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526%、0.513%、0.520%.
9某地储蓄存款年利率为2.38%.若2005年存入储蓄5000元,到2010年的终值为5624
元,若2010年的终值要达到目的10000元,则2005年应存入储蓄8890.46元.
10某市2005年GDP为3512亿元,计划到2015年再翻一番,若2005-2010年期间年平均
增长率为7.5%,则2010—2015年期间年平均增长率应为6.86%.
11.某厂某年1—4季度总成本分别为1520,1832,2394,2486万元,总产量分别为
63,75,95,97.万件,年初和1—4季度末工人数分别为182,186,188,195,198人,则年单位产
品成本为24.9445元;全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1.7338万件;季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
0.4335万件.月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为0.1445万件。
年单位产品成本=(1520+1832+2394+2486)/(63+75+95+97)=8232/330=24.9455元
全年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330/(182/2+186+195+198/2)=330/190.33=1.7338/人年
季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1.7338/4=0.4335万件/人季
月均工人实物劳动生产率1.7338/12=0.1445万件/人月
12.某市城镇居民1998—2007年期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趋势方程为
Y=3880.68+986.45t.(1997年t=0),则年平均增长量为986.45,年平均增长率为10.94%;
(由模型可求的1998年Y=4867.13,2007年Y=13745.18,再求平均增长率)。预测200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731.63。
13.某地1998—2007年期间消费品零售额的趋势方程为Y=4885.86-1.0985,(1997年
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