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装订线姓名学校准考证号科目装订线2024年河北省邯郸市邯郸县小升初素养语文检测卷考生注意: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鲁滨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在荒岛二十八年,终于获救返回故园的传奇故事。B.《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他们都是乖巧的男孩,经过了一系列的历险,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C.《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古诗,尽管咏叹的事物不同,但都是作者借助事物表达自己的人生志向。D.《匆匆》一文,作者用连串问句直接表达情感,《那个星期天》更多是间接表达情感,但两篇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达方法。2、下列词语中有一个带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把它选出来()A.依偎wèi B.僻pì静 C.唯恐kǒng D.挪nuó移3、“他心想: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真是痛苦。”下列与这句话描写方法一致的一项是()A.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B.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儿,七上八下地跳个不停。C.她一次比一次做得更糟糕,妈妈为此发愁地摇了摇头。D.我继续问:“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4、下面关于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A.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同“现”)B.送鲍浩然之浙东(到,去)C.游园不值(值得)5、下面词语中,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A.精心设计磨炼意志 B.遵守交通储存白菜C.克服困难接受任务 D.解决问题展开辩论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ēng)两栖(xī)铁锨(qiān)玲珑剔透(tī)B.处境(chǔ)正月(zhēng)白云观(guàn)万象更(gēng)新C.分外(fèn)铺户(pù)黄焖鸡(mèn)一鼓一钹(bá)D.惆怅(zhōu)汤匙(chí)急遽(jù)一晃眼(huǎng)7、下列词句中,每对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精兵简政/言简意赅独出心裁/量体裁衣B.走马观花/奔走呼号见微知著/著书立说C.声泪俱下/两败俱伤自愧弗如/弗若之矣D.汤汤乎若流水/及其日中如探汤孰为汝多知乎/为是其智弗若与8、下列选项中,画线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六一儿童节”那天,同学们的欢笑声快把房顶掀翻了!B.豆大的雨滴打在身上生疼。C.他拿到奖状,撒开双腿跑回家向妈妈报喜。D.奶奶节俭惯了,一分钱能掰成两半来用。9、下列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祖国大地万象更新。B.这种现象司空见惯,他却能从中发现问题。C.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们过着奄奄一息的生活。10、下面不适合作为毕业赠言送给同学的一项是()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二、判断题(10分)11、《石灰吟》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石灰表达自己坚贞不屈的志向。()12、朱自清的《匆匆》和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都运用了将情感融入具体事物中的写作方法。()13、赵孟頫楷书的特点是具有行书笔意。()14、在《那个星期天》中,“我”的心情经历了“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的变化。()15、“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这句话,要读出“赞美、喜悦”之情。()三、句子加工厂。(10分)16、敬爱的老师,六年来,您把我这个玩皮的孩子培养了懂礼貌、爱学习的少年。有您相伴的日子快乐却充实,感谢您伴我渡过难忘的小学生活!(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17、妈妈对我说:“等我把衣服洗完了,就带你出去玩。”(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古典诗词中意境纷繁、气象万千。请任意写出古诗词中带有“雨”字的两个连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19、青青园中葵,______。20、但我必须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改为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快乐阅读。(30分)21、香椿的味道①乡下老家,有许多野生的香椿树,一年一年滋生繁衍,零零散散地点缀满了乡村的各个角落。当然,最好能长在自家房前屋后。那样就可以整日看着香椿芽由小变大,然后近水楼台先摘先尝了。当春风温暖得让我彻底脱去冬衣的时候,那香椿也就该发芽了。我最爱吃香椿,总是一天三遍地看着房角那棵香椿树发呆,真想早日拿着钩子扒下嫩嫩的芽子吃个够。可我急,树不急,整日挺着干枯的枝丫在蓝天中显着它的沧桑与稳重,迟迟不吐芳香。②一个灿烂的午后,忽然在和风中嗅到了丝丝清香。迫不及待地跑到树下,踮着脚尖,寻找蓝天中闪出的那些暗红。找到了!一簇簇短短的芽子,不知何时已经在干瘪的枝尖绽开了笑脸,从高至低,错错落落地像是给这位老者扎上了灵动的蝴蝶结,将积蕴一冬的热情完美释放在这个春天里了。那嫩嫩的芽子,被阳光穿透成靓丽的紫红,闪着淡淡的油光,在湛蓝作为底色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温情。那时,我觉得香椿芽就是春天,春天就是香椿芽的味道。③春风催荣了万物。不出几日,香椿芽已经长成了小丫头的冲天小辫。竖在房角的长杆终于派上了用场。用铁丝弯成一个钩,绑在长杆上,就可以去扒那些垂涎已久的香椿了。站在房顶,举起长长的杆子,将那些可爱的芽子引入铁钩里、然后猛地一拧杆把儿,只听脆脆的“叭”一声,一簇香椿就应声飘落了下来。不一会儿,香椿已散落一地。④于是,我便怀抱这些香椿,吵着让母亲炸“香椿鱼儿”吃。母亲先是把这些香椿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择好、码好,然后洗净,放在盆里用温水加盐腌一下。这时,母亲就可以腾出手来准备面糊了。在碗里打两个鸡蛋,放入适量的面粉和水,搅匀,直至能在筷子上拉出丝就可以了,烧开油,取出腌好的香椿在面糊里裹一下,迅速放入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吱啦”的一声,那个裹了面糊的香椿,顿时翻滚着膨胀起来,成了焦黄颜色。⑤一直站在旁边的我,早已被锅里的香椿鱼儿惹得大咽口水了。一出锅,就用手抓起来吃,烫得我直跺脚摇手。母亲乐了,拿出碗盛好递给我。我便乖乖地坐在灶前,稀溜稀溜地吃着。母亲就那样微笑着,看着我,还不时摸着我的头,轻轻地说:“什么时候娃娃也像春天里的香椿,一下子长大了!”在和煦的春风里,我能吃上好几大碗香椿鱼儿。⑥一茬一茬的香椿吃下来,夏天已近,香椿已不能用来炸着吃了,我对香椿的热情也淡了下来。可母亲却去摘那些稍微嫩一些的叶子,切碎,晒在太阳底下,说是晒干后还可以吃。我不信,这怎么吃。炎炎夏日,母亲便取出那些干香椿,放在锅里用油炸一下,然后拌在黄瓜丝里,放上醋,浇在凉水浸过的面条上,一碗清凉喷香的凉面吃过,夏日的炎热一下子就在香椿的清香里消失了。这种干香椿只要保存得好,可以吃一年,直到又吃上那暗红的嫩芽。⑦母亲知道我爱吃香椿,因此总是在春天里给我带来嫩香椿芽,有的嫩到可惜,可母亲却说这样的才好吃;过几天又会捎来一大包干香椿,于是我就一年都能吃到香椿了。生日长寿面里,浇上油炸香椿,那味道真是特别透了,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⑧春天又来了,我始终觉得春天就是香椿芽的味道。1.第⑤段画“”的句子是对母亲的______、______和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她对“我”的______以及对“我”的成长的______。2.与第②段画“﹏﹏﹏”的句子相照应的话是:______。3.文章围绕“香椿”写了______、______、吃香椿、______这几部分内容,充满______。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段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的勃勃生机,表现了作者看到香椿发芽时愉快的心情。B.第④段描写母亲炸“香椿鱼儿”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母亲做事利落、勤劳能干的特点。C.第⑥段起到了照应全文,深化主题的作用。D.文章以“香椿的味道”为题,既写出了香椿本身的味道,也写出了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和春天的味道。5.谈谈你对题目“香椿的味道”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6.生活有百味,哪一种“味道”让你印象深刻呢?说一说原因。________________22、课内阅读:①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②“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③“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④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⑤“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⑥“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⑦“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⑧“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⑨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⑩法官命令把我们押下去。我们就这样跟父亲见了一面,匆匆分别了。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1.请在文段前的横线上加上一个小标题。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A.补充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解释说明 D.说话中断或停顿4.“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是_______________。5.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描写,父亲这样说用意何在?__________________6.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临刑前,父亲李大钊会对李星华说些什么呢?试着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23、阅读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①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②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正像数学家华罗庚说过的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1)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2)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选文第一自然段作者叙述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排列序号并写在横线上)①提出问题②解决问题③发现真理④发现问题3.读文中画“”的句子,一件平常的事却引来阿瑟林斯基一连串的疑问,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4.文章中引用华罗庚的话的主要作用是()A.使文章辞藻华丽,更加吸引读者。 B.证明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C.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D.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5.学了这篇课文,我们懂得了要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观点。为了证明“有志者事竟成”的观点,下列事例不适合的一项是()A.司马迁忍辱负重,写成《史记》。 B.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C.孔子虚心好学,不耻下问。 D.李时珍尝遍百草,终成《本草纲目》。6.联系选文想一想经由“偶然的机遇”发现真理需要具备哪些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30分)在战争时期,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是英雄;在和平年代,那些为祖国富强无私奉献的人是英雄;在抗期间,那些奋斗在一线的人也堪称英雄……请把你心目中的英雄写下来。要求:①把你对这位英雄印象深刻的事迹写具体。②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B2、A3、B4、C5、B6、B7、C8、C9、C10、C二、判断题(10分)11、√12、√13、√14、√15、√三、句子加工厂。(10分)16、敬爱的老师,六年来,您把我这个顽皮的孩子培养成了懂礼貌、爱学习的少年。有您相伴的日子快乐且充实,感谢您伴我度过难忘的小学生活!17、妈妈对我说,等她把衣服洗完了,就带我出去玩。18、①.南朝四百八十寺②.多少楼台烟雨中19、朝露待日晞20、但我不得不接受这种生活,并且一天一天过下去。四、快乐阅读。(30分)21、1.①.神态②.动作③.语言④.疼爱⑤.期待2.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珍藏在香椿里的春天的味道3.①.盼香椿②.采香椿③.炸香椿④.浓浓的生活气息4.C5.表面上是指香椿本身的味道,实际指母爱的温暖、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6.眼泪的味道。眼泪中不只有苦涩与悲伤,它是经历风雨与挫折的见证,让我更加自信坚强。22、1.在法庭上2.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体会到李大钊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然坚强与李大钊对亲人的爱。3.C4.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5.①.语言②.李大钊这样说是为了把危险引向自己,不把亲人牵扯进来。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6.孩子,对不起了,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我只能这样做了。胜利一定会到来的,即使我不在了,同志们也会照顾你们的,相信你们会过得更好。再见了,亲人们!23、1.①.见微知著②.锲而不舍2.④①②③3.善于观察、善于思考4.C5.B6.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五、习作(30分)例文:我心中的英雄在当今这个文明社会中,“英雄”这个词语已经广泛流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