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泉州市高中教学质量监测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理解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制定和推进合理化农村政策的基础,因为正确理解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准确判断和把握乡村未来发展方向的前提。在当前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问题上有着两种范式:一是依然用“乡土社会”的眼光来看当前的乡村社会;二是认为如今的乡村已焕然一新,彻底蜕变为“新乡土社会”。人情、礼俗、熟悉关系色彩已渐渐蜕去,乡村社会已变迁为现代性的“个体化”社会。然而,从中国乡村社会的变迁历史和现实经验看去,经历了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的乡村社会,既不是传统的乡土社会,也不是现代性的新乡土社会,而是转型并留存部分乡土特征的后乡土社会。后乡土中国是从乡村社会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经验中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目的就是用来概括和理解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就理论意义而言,后乡土中国概念是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从实践意义来看,后乡土中国理论旨在为乡村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势和问题及出路的判断提供一个分析性框架。后乡土中国理论对当前乡村社会基本性质概括为:家庭农业、村落和熟悉关系依然在乡村存在和维续,这反映出乡村社会保留着部分“乡土性”特征;当前乡村出现的“大流动”现象,意味着不流动的乡土已经变迁,流动性成为后乡土性的突出特征;伴随着乡村流动,乡村结构也已出现了分化和多样化。此外,随着国家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深入,乡村社会空间的公共性越来越强。费孝通将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界定为农民的劳动和收入能否维持其生存安全的问题,即温饱问题。如今在后乡土中国,农民的温饱问题显然已不再是基本问题,因为即便农民自身劳动难以保障温饱问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已经基本覆盖农村了。乡村社会的基本问题一般具有时代性特征,在现代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已演变为农民何以获得公平的市场机会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广大农民有业可从且能从中得到相对理想的收入。解决乡村社会基本问题的根本出路,不可能是简单的、理想化的单一路径。无论是乡村工业化,或是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只能对乡村问题的缓解有一定推进作用,但都不会是唯一的、普适性的道路。广阔的乡村,各地有着地方性特色,差异性很大,任何一条道路、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都难以普遍适应所有的多村社会。如果我们要想找到解决乡村基本问题的根本途径,那就只能从一般意义上寻求推动乡村与农民有效发展的运作机制,这个运作机制就是在政府、市场和社区之间形成良好的协作机制,以达到激活三种力量共同参与乡村发展并构成相互促进的合力。(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材料二:由于乡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有可能威胁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并会对国家的政治合法性提出挑战。这种情况下,国家既担忧乡村持续衰败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又吃不消陷入直接干预乡村发展所带来的批评。一时间,返乡精英的乡村建设热情,让国家既节约了资源投入,又减少了具体发展干预中的问题所可能带来的政治合法性挑战。农民振兴乡村的愿望和返乡精英的政治诉求激活了村庄的“猪肉桶政治”,使得乡村振兴有了希望。由此,国家成功地从直接的发展干预转向宏观调控领域。社会机制主导的社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教育了社区居民,即国家并非社会问题的唯一负责方,社会精英也对社会弱势群体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国家通过这种方式,既唤起公民的社会责任,也拓宽了社区发展所需人、财、物资源。国家将自己管不好社会能够管得好的事情交给乡村社区自己管,并通过向其提供资源,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管,实现了从直接建设乡村向有效治理乡村的转变。在此过程中,国家既摆脱了直接干预的繁琐,又提高了农民对基层治理形式的认同与归属。意识形态上,个人主义过于盛行有可能造成社会碎片化,在乡村振兴中有意识地培养权责平衡的公民意识显然有助于恢复共同生活的纽带,进而弥合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利益分化和断裂。事实证明,社区本身具有市场和国家机制无法代替的优点,有助于缓冲乡村发展中的具体矛盾对国家政治合法性的直接冲击。社区具备了在解决乡村问题上的政治和道德双重优势。在现代市场经济推进的过程中,乡村社区能够承担起市场不愿意管,政府管不好的事情。返乡精英的事例说明,乡村社会精英一方面具备在社区层面广泛的政治动员能力,使得乡村社区再次成为农民聚居共同体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因为其专注于支持经济和政治上弱势的群体,具备道德优越性,能够获得农民广泛的参与和支持。虽然不同的社会精英在宏观经济、政治和社会结构中的话语权有差异,但是作为乡村社区的代言人,农民与乡村社会精英的互惠关系则奠定了乡村治理的新局面,返乡精英所领导的乡村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基层社会善治的一个缩影。在市场、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调整中,乡村社区本身也勾勒出清晰的边界,发挥了市场、国家所不具备的乡村社会保护和治愈功能。乡村发展中的社会机制缓冲了国家直接干预乡村发展可能带来的矛盾和风险,也直接锻炼了乡村社区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和自我治理的能力。(摘编自彭兵、朱磊、陈旭堂《当代中国乡村发展: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能否正确理解当前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直接决定着农村未来发展方向及农村政策是否合理。B.后乡土社会经历了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完全去除了人情、礼俗等传统乡土社会的特征。C.后乡土中国理论是一个理想型概念,这一理论的提出为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层面的帮助。D.社区的发展能唤起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社会精英们主动承担起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责任。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农村的全覆盖,即便农民自身劳动能力不足,政府也有能力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这是制度完善的体现。B.乡村遍布我国各地,各地的地方性特色有所不同,这是没有一条道路、一种发展模式可以普遍适应所有乡村社会的两个重要原因。C.国家为了实现从直接建设乡村向有效治理乡村的转变,于是通过向乡村社区提供资源,对其进行考核和监管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D.乡村发展中的具体矛盾对国家政治合法性会造成一定的冲击,无论是市场力量还是国家宏观调控,都不可能直接解决这个问题。3.下列材料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返乡精英所领导的乡村发展将会成为中国基层社会善治的一个缩影”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城里务工的韩某在家乡梆子剧团陷入困境时,返乡接任团长,另觅新路,提升剧种的影响力,带领剧团走出困境。B.大学毕业的薛某返乡带领村民成立农作物专业合作社,攻关小麦高产播种技术,刷新了当年全国小麦的亩产纪录。C.旅居海外的企业家肖某,返回家乡,捐出一部分个人财产,为村里免费安装井水净化设备,兴建老人活动中心。D.村党支部书记蓝某动员须整体搬迁的贫困村村民搬离大山,搬出后多番寻找致富新路,带领村民逐步摆脱了贫困。4.材料一说“后乡土中国概念是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继承和发展”分别体现在什么方面?请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5.在现代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乡村发展问题的解决,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井胡学文在记忆的河道中,井无疑是深扎于岸边的大树,纵然风雨剥蚀,依然以无法抵挡的姿态横空伸展,傲睨苍穹,每每刺破我的视线。关于井的故事太多了。记得上小学时,学过一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说井重要,但挖井人更重要,更了不起。没有挖井人,哪来的井?哪来的水?老师还引申,没有农民,哪来的粮食?没有工人,哪来的石油?天天摸黑吧。当时我很不以为然,我是个胆小的学生,不敢和老师争辩。以当时的年龄,我还没见过哪个学生胆大到敢和老师顶嘴。我不以为然,因为在我的理解中,井其实就是个坑,深浅不同而已。在村子四周,在田野,甚至在村子的街巷,遍布大大小小的井。我就掉进过一次。刚刚下过雨,路面泥泞不堪,我经过一片水泽,忽然就沉下去。沉在水底的我听见大人们杂七杂八的叫喊。几分钟后,我被捞上来。霎时又淹没在训斥声中。走路不看着点儿,怎么往水坑走?那可不是白糖水,不好喝!从惊恐中逃出,那些训斥真的很好听很温暖。当然,也为自己判断失误而羞愧,几天前那里不过是个浅坑。父亲打窖,常常打出水。窖是村人用来储存土豆白菜的。我们村没有那种窑洞似的窖,因为土质太差。只能挖一个坑,上面盖顶。选址时要在高处,背风处。但即使这样,仍有打出水的可能。我家有一口窖在村西,用一年就废了。四壁潮湿,窖壁已有坍塌的可能。换一个地方,也就一人深的样子,出水了。父亲懊恼地跳上来,坐那儿一口一口地吸烟。我趴在窖边,看着湿洇的窖底,也就一支烟的工夫,已经是一洼浅水,几乎能照见自己惊奇的脸。每年秋天,找一个不出水的地方打窖,是父亲的一大愁事。我记得他扛着铁锨和路人说的话,又白费劲了,挖个坑也出水。我帮不上忙,只沉浸在无边的幻想中。我不打井,打井太容易了,我打窖。铁锹挥舞,阳光四溅,一米,两米,三米……我挖出一口又大又深的窖,能储存全村的土豆和白菜,而我则如燕子自由地飞上飞下……村里有三口井,前街后街东街各一口,村子虽大,但足够用。水井旁是村子最繁闹的地方之一。除了挑水,人们能在那里传递想传递和获得想获得的信息。清晨和傍晚,叮当的桶声宛如驼铃响个不停。我的印象中,炊烟不是从烟囱冒出来的,而是从水桶中腾空。只有桶声响过,那一缕缕烟雾才慢慢悠悠飘向空中,像一个端着架子的老太爷。年龄渐长,我开始出入井台。尽管每次挑半桶水,但已赢得大人的夸赞。夏天打水容易,冬天则费事得多。井台冻了厚厚的冰,井口在冰的包围中缩得只有水桶粗。看不见水面,打水全凭感觉,水桶是否落到水面,是否盛满。每次走下井台,我都要长长地舒口气。但有人在场时,我总要竭力装出轻松的样子,颤着扁担,一步一步走回家。再后来,村民都在自家院里打井,我家也不例外。依然不是很深,夏秋季浇菜,我一鼓作气能打二十几桶上来。对井的感情已丝丝缕缕,任是快刀也斩割不断了。谁能离了井?谁能离了水?再后来——这是讲故事最常用的词汇,时间的跳跃沉积着人世的沧桑——我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在最初工作的那个乡镇依然从井里挑水。那么,再后来呢?我进了城,每天喝的是自来水。水井远离了我,但我并不能远离水井。哪一个生命能够呢?只不过那个距离以看不见的方式存在而已。看不见井,关于井的话题却更多了。每次回乡,井是绕不去或绕过去了,但总会因别的话题牵出来。2010年,我在坝上的一个乡镇住了几天。黄昏时分,我常到镇外和种菜的老人聊天。他说种菜的辛苦,生活的艰难,还有对井的忧虑。十年前,种菜只需打三十米的井,后来改打七十米。七十米的井用两三年就废了,他指着一座座红砖垒就的井房说,那都是废井。现在,他打的井都是一百二十米。以后呢?再以后呢?他没说,我的思绪却被他拔到时间的车轮旁,我望不见前方是什么,也不敢望见。每当看见井这个字,我都有疼的感觉。据说我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漏斗——是井的另一种形式吧?我想起学过的那篇课文,如果老师再讲,我不会再把坑和井混淆。但我也许仍会不以为然。是的,没有挖井人,哪来的水井?可是没有水,纵然挖到地球的另一端也不能称为井。挖不出水的挖井人是否还能叫挖井人?消逝的恐惧再次潜入心间。(有删改)文本二:陪母亲回乡胡学文母亲和二姨说话,我在微信上发了几张照片。我想用一个标题:破败。但写上之后又删掉了,生于斯,长于斯,我不愿用这样的词形容它。塌陷的房屋,长满杂草的街道,没有树木的树林,独自吃草的驴——这张照片拍的是欠弟弟二百斤小麦那家院子,还需要什么标题呢?发了不久,便有十多条留言。留言基本都是赞美的,好像我的村庄是天堂。有一友半开玩笑地问,这么好的地方,你为什么要离开?我有些恍惚。没有回应,没做任何解释说明。我又浏览了一遍所发的照片,竟然有些吃惊。自己也觉得美,似乎比记忆中的还美。那时,我并不知道,我的村庄两年之后将迁至另一个地方。她的破,她的美,她的流言蜚语,她的是是非非将不复存在。我有点困了,靠在门框上,听着母亲和二姨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墙下风弱,日光也柔和了许多。那一刻,我挺享受的。(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掉到水坑里被救上来之后,觉得大人们的训斥真的很好听、很温暖,表达出“我”内心的感动,也表现了村民的朴实、坦率。B.小时候的“我”认为“井其实就是个坑”,这反映出当时的农村水资源丰富,不存在打不出井的情况,井在村子的街巷中随处可见。C.“我思绪却被他拽到时间的车轮旁”用一“拽”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思绪”可被牵引和飘忽流动的特点,使“思绪”具体可感。D.文本一寓象征于写实,雨水积聚的坑,储存粮食的窖,做饭、浇菜取水的井,既是写实,也具有象征意义,可视为乡村生活的象征。7.下列与文本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中“叮当的桶声宛如驼铃响个不停”和《故都的秋》中“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样,都写了百姓日常的生活情景。B.文本一中“而我则如燕子自由地飞上飞下”和《哦,香雪》中“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一样,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人物的心理。C.文本二中“墙下风弱,日光也柔和了许多”和《荷塘月色》中“薄薄的轻雾浮起在荷塘里”一样,都将情蕴含于景物描写之中。D.文本二中“塌陷的房屋,长满杂草的街道”和《我与地坛》中“剥蚀”“淡褪”“坍圮”等一样,都写出了繁华之后的破败。8.作者说“每当看见井这个字,我都有疼的感觉”,“疼”的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请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简要分析标题“井”是如何统摄全文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至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其理;大象无形,非立形无以测其奥。道象之妙,非言不传;传言之妙,非学不精。未有不因学而鉴道,不假学以光身者也。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海蚌未剖,则明珠不显;昆竹未断,则风音不彰;情性未炼,则神明不发。戎夷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语,教使然也。远而光华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故吴簳质劲,非筶羽而不美;越剑性利,非淬砺而不铦;人性怀慧,非积学而不成。沿浅以及深,披暗而睹明,不可以传闻称,非得以泛滥善也。夫还乡者心务见家,不可以一步至也;慕学者情缠典素,不可以一读能也。灵珠如豆,不见其长,整岁而大。悬岩滴溜,终能穴石。水非石之钻,然而断穴者,积渐之所成也。耳形完而听不闻者,聋也;目形全而视不见者,盲也;人性美而不监道者,不学也。故宣尼临殁,手不释卷;仲舒垂卒,口不辍诵;苏生患睡,亲锥其股。以圣贤之性,犹好学无倦,郑伊佣人而可怠哉?(节选自[北齐]刘昼《刘子》)文本二:鲁哀公问子夏曰:“必学而后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尝闻也。”哀公曰:“然则五帝有师乎?”子夏曰:“有。臣闻黄帝学乎太真,颇顼学乎绿图……仲尼学乎老聃。此十一圣人,未遭此师,则功业不著乎天下,名号不传乎千世。《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此之谓也。夫不学不明古道,而能安国家者,未之有也。”(节选自[西汉]刘向《新序》)黼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B.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C.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绿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D.夫茧缫以为丝/织为缣纨/缋以黼黻/则王侯服之/人学为礼仪/丝以文藻/而世人荣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彰,指清楚、明显,与“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中“彰”意思相同。B.一,指专一,与“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中的“一”意思相同。C.监道,指明察道理,与“客喜而笑,洗盏更酌”中的“洗盏”结构相同。D.乎,相当于“于”,与“生乎吾前”中的“乎”用法相同,但意思却不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认为道与象是神妙的,需要借助言论才能得以流传,而要精通其相关言论,就需要学习。B.文本一认为戎、夷族的孩子,出生时发出同样的声音,由于教育不同,长大后使用的语言也不同。C.文本二列举圣人的事例,与《师说》举孔子师从郯子等人之例一样,都是为了论证学习的重要性。D.文本二中子夏认为不学习就无法通晓古代圣贤的治国之道,就无法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茧之不缫,则素丝蠹于筐笼;人之不学,则才智腐于心胸。(2)仲舒垂卒,口不辍诵;苏生患睡,亲锥其股。14.文木一从学习者的角度,除论及学习需要积累和坚持外,还谈及学习需要注意什么?请简要说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陶归园田居六首①(其六)苏轼昔我在广陵②,怅望柴桑陌。长吟《饮酒》诗,颇获一笑适。当时已放浪,朝坐夕不夕③。矧④今长闲人,一劫展过隙。江山互隐见,出没为我役。斜川⑤追渊明,东皋友王绩。诗成竟何为,六博本无益。[注]①本诗作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苏轼贬居惠州,时年59岁。②广陵:地名,在今扬州。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苏轼出任扬州太守。柴桑陌:指陶渊明的乡里。③此句本《左传·成公十二年》:“百宫承事,朝而不夕。”意谓不为官府事务所累。④矧:况且。过隙:言时间短暂。⑤斜川:地名,陶渊明有《游斜川》诗。东皋:地名,王绩晚年隐居东皋。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怅望”一词暗示诗人在广陵时的苦闷,这种心境在“长吟”陶诗中获得了一时的缓解。B.诗中“柴桑陌”“《饮酒》诗”“追渊明”既照应了标题,也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欣慕。C.“江山”两句与《赤壁赋》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表达的意旨相似。D.诗歌叙写今昔境况,展现不同的生活境遇下诗人相同的人生态度和一以贯之的积极心态。16.本诗最后四句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四句,都表达隐逸主题,请简要说明其人生态度的不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在《虞美人》中,用“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形象地将故国之思、亡国之哀推向极点。(2)《赤壁赋》中,苏轼借开解吹洞箫之客,得出“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说明了世间万物处于永不停止的变化之中的道理。(3)古人对浩瀚的天空拥有不同的联想和表达,有的描写了它的深邃,如《梦游天姥吟留别》里李白梦中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有的则写出了它的辽阔,如秦观《鹊桥仙》里的“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一类诗句的写法并不复杂,暗含着一种模式,我把这种模式叫“错搭模式”,我为错搭模式总结出了一个公式:A的B。这里的A和B,分别是两个不太搭界的事物。举例说,如果A是绿色,B是火焰,“A的B”就变成了穆旦的“绿色的火焰”。总而言之,这种模式很简单,只需把两个有相当距离的事物,搭配在一起,就会产生新鲜感和诗意。比如,特朗斯特罗姆在《午睡》中写道:“蹬腿的舌头。暴君的钟。”蹬腿与舌头有关系吗?暴君与钟有关系吗?没有关系,可是放在一起就意味无穷。这种()式的组合,只要你的脑袋稍稍松绑,就容易写出许多。为了体味“错搭模式”,我要求学生用“错搭模式”学写新诗。学生的作业里出现了以下三个语例:①我的心②狂暴的青草愤怒的大树③树影的时钟例①乍看也符合上面的公武“A的B”,但细究会发现,“我”与“心”这两个事物太相近,就难以产生新鲜感和诗意。例②“狂暴的青草”“愤怒的大树”很好,只要想象青草和大树在大风中的样子,就会觉得这种描述不仅有诗意,也合理且形象。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省眉山车城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 湖南省衡阳市衡山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卷(含答案)
- 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竞赛理论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度别墅智能家居安防系统升级合同263篇
- 2024鲜花婚礼布置与婚宴策划配套服务合同3篇
- 2024版挂靠聘任协议书范本
- 2023年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教案
-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工程法规题库附完整答案【夺冠系列】
- 福建省南平市九三英华高级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做法
- 学生(幼儿)上学放学交通方式情况登记表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 电动自行车换电柜规划方案
- 工程变更、工程量签证、结算以及零星项目预算程序实施细则(试行)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登记表-8
- 2023年人民日报社校园招聘72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焊接常用工具》课件
- 山东师范大学《古代文学专题(一)》期末复习题
- 员工内部岗位调换申请表
- 选矿厂建设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