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_第1页
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_第2页
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_第3页
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_第4页
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前言1.1研究背景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面积增多,城市绿地和自然空间的消减,居民的体质已进入“亚健康”,其重要原因是离开自然环境造成的缺失。而且,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表现,比如,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青少年手机成瘾,社交障碍;成人生活压力大,缺少运动;老年人生活圈子狭小,容易出现孤独、多愁善感等情感问题。在这种大城市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缓解压力成为当务之急。城市公园是居民日常可达性高,使用频率高,与自然接触最多的主要场所,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很高,为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1.2研究意义景观公园作为人们接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娱乐场所,设计中把周围环境因素与自然元素相融合,使得园林设计更为综合,以适应各阶层群体对园林环境的感受和发展需要。满足居民充分感知自然环境的需求,创造与景观互动的良好环境。有利于优化地方生态景观、增强主题公园娱乐多元性,实现植物绿化、更新公共设施,建设出突显当地精神文明的特色公园景观。1.3研究内容与方法1.3.1研究内容通过走访调查,对其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归纳出了居民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将其应用于设计之中,对园林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功能布局以及总体规划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归纳,从而为以后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依据。1.3.2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方法分为文献研究法从居民的心理行为特点,景观公园的开发,环境因素对游客行为的作用进行调查。参考园林规划、设计等相关的书籍,论文及杂志。在对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案例进行了详细的阅读之后,对产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应用情况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析和参考,从理论上进行了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实际操作。通过在周围社区进行问卷调查法。客流量为基础数据,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研结果显示,被调研者中56周岁及以上的人群占比最多,高达40.10%,其次为12周岁及以下的人群,占比为33.50%,而21~40周岁的人群占比最少,仅为4.57%,由统计结果得知,年龄分布在12周岁以下和56周岁以上的人群占比较多,由此可见,城市公园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在通过案例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园林园林设计的数据,包括设计图纸,功能分区,效果图等,经过参考和比较,选择了外国的巴特洪堡疗养花园和我国的芜湖中江公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和参考,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这一段材料作为文章的参考。(如表1.1)年龄分布人数所占比例(%)人数所占比例%12周岁及以下6633.513~20周岁2814.2121~40周岁94.5741~55周岁157.6156周岁及以上7940.10合计197100表1.1图问卷调查表(作者自制)1.4国内外优秀案例1.4.1巴特洪堡疗养花园巴特洪堡疗养花园是德国最有名的疗养花园,也是德国的一处名胜古迹,它的设计者是马克西米利安·弗里德里希·魏厄,1844年,由于游人的增多,为了适应休养生息的需要,他请来了一位皇家造型师彼得·约瑟夫·莱恩对它进行了重建,并在之后的一百多年中,对它进行了精心的修缮,直到今天,它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如表1.2)景观名称功能规划名称图片示意巴特洪堡疗养花园巴特洪堡疗养花园采用不同材料、不同斜率的铺装方式,为病人创造多种步行锻炼环境。另外,在德国,还有一种叫做“水疗”的东西,那就是在那里,有威廉王的浴缸和伊丽莎白的浴缸,可以用来做各种恢复和养生的项目。巴特洪堡于1983在园林的东北面修建了德国第一座盲园,建筑师们采用了一座喷泉,使视力有缺陷的人能够凭借声音辨别方位,园林里的植被标志上有点数和标准的字母。巴特洪堡市因为疗养花园而享誉着健康中心的盛名,如今这座小镇门诊和疗养中心病人的康复和防治过程都使用先进的医疗设施与技术,各类温泉浴场也提供着多样的治疗和理疗方式,为病人的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空间。表1.2国外巴特洪堡疗养花园设计案例(来自:网络)1.4.2芜湖中江公园芜湖中江公园是城东开发区的核心区,从芜湖神山公园出发,从仁和路到政通路,南北走向,总长3.2公里,宽度150米,占地480,000平米;其中,公园内大约有三十万平米,水域大约七十万平米,公园和公路大约十一万平米。全园分八个部分,从西边到东边分别为山地森林公园、生态认知公园和水生植物园;雕塑公园,中央公园,人文公园;体育公园,都市浪漫公园。由西部的神山公园的天然生态景色到东部的现代城市的人文景色。中心公园内的水系统与“神山”与“扁担”相连,使其成为“风景之间的一条绿色彩带”。另外,以“河流”(水系)、“道路”(道路)、“丘”(退坡)、“林”(绿化)等方式,将“中心”的整体园林景观要素串联在一起。中心公园的园林规划包括:道路系统,水系驳岸,广场;有亲水平台,木栈道,露台等;景观桥梁,特色景观墙,咖啡厅;雕塑小品,特色廊桥,文化中心;体育场地,花园道路,座椅;由公共厕所,照明,给排水,绿化等组成。该公园与神山公园和扁担河公园相融合,有利于改善芜湖城区绿化体系,改善城东地区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适宜居住和休闲的生活空间,对全国公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如表1.3)景观名称功能规划名称图片示意芜湖中江公园人文园休闲空间表1.3国内芜湖中江公园设计案例(来自:网络)第2章前期调研2.1背景分析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也逐步从基本的温饱需求转变为更高质量的生活追求,人们对绿色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传统公园的功能划分不能满足大众日常休闲放松。在这个设计中,城市公园被认为是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中人们最易与之接触,可以舒缓、减压的地方,它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为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人居环境品质、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2人文环境分析定州市是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今居住群体多为老年群体和留守儿童,而更多的年轻群体他们会前往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发展人群逐渐归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人们开始将目光放在距离较短、设施较全、自然景观丰富的公园作为闲暇时的去处。但这些公园缺乏以人与自然为中心的规划与设计,未关注到与人与自然的发展。2.3区位分析项目地点位于定州市西城区明月街与中兴路交叉口西北角,项目可用面积为12公顷,原始结构为废旧空地,有废弃建筑,和河流贯穿其中,结合此地理环境,本案例命名为“月源公园”,主题是体验式休闲景观公园,能良好的跟周围环境融合,且具有社交娱乐属性。该项目设计能够让居民找到一个休闲、娱乐、文化活动的场所,为人们业余生活增加更多的色彩。(如图2.1)图2.1区位分析图(来自:作者自制)第3章《颐和·烟火》设计方案实践3.1设计原则园林的空间景观设计,是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对该地块进行设计,将周围环境和自然环境融合,充分利用已有场地的自然条件,通过合适的方法,使自然要素与场地充分融合,并渗入每一个空间,包括建筑,活动设施,景观小品等;在各区域设计时既能保障居民安全而且能够近距离接触到水,通过合理的植物布置使区域形成被植物环绕的庇护所,这种包含了多种趣味体验方式的城市公园,可以增强居民亲近自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还可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3.2设计目标本次设计将站在居民的角度,基于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念,结合调查得知的现状问题,旨在达到以下目的:(1)对月源公园内部各个地区进行了合理的空间规划,以保证其便捷、多元化的使用要求,营造出一种丰富的天然感受,并能对居民进行积极的引导;激活城市活力,营造和谐发展氛围。(2)在公园规划中,运用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力求让居民在休闲的过程中,得到多角度的亲近自然的体验。兼顾居民群众身体和精神的需要。(3)针对较多的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进行专项的设计。通过园区内的设计引导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中,感受和认识到大自然,释放自己的本性。中老年人能够在亲自然环境中得到放松,满足了邻里交往的需要,为构建和谐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创造了条件。3.3设计构思本项目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设计理念来进行体验式公园设计,以人们的日常和心理为出发点,以自然元素为依托,为人们从繁重的压力中回归自然打下基础。设计中采用当地自然元素和周围环境为设计基础,根据该地块地理环境,提取水为设计元素,该场地河流贯穿其中,而水作为生命之源,人具有亲水性,通过与水接触,能够起到缓解压力、精神愉悦、增强健康的作用。提取水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元素,并于“以人为本”的设计主题相融合,模拟河流在自然中的形态,结合该场所绿地、铺装,形成具有自然韵律的局面。3.4功能分区设计方案3.4.1总体布局结合设计理念与项目场地环境,“月源公园”方案通过对公园的的规划设计,自然教育体验区、儿童活动游戏体验区、老年治愈修养区、青年运动健身区、舒适休闲区等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根据不同的游玩人群,进行不同的游玩体验,进行动静分区,避免相互干扰,公园外围以天然乔木环绕,一方面提高了绿地面积,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沿街车辆的噪声,充分考虑到居民对自然直接和间接的感受,以及用户在空间和地点中的感受,营造了一个更加亲近自然的生态环境。使园林环境既有活力,又有趣味,又有体验,既有教育意义,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环境。(如图3.1)图3.1总平面图(来自:作者自制)3.4.2功能分区公园结合设计理念划分出五个相互关联且独立的区域,在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带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体验感,充分发挥其有益居民身心健康,缓解压力的作用。这五个区域分别是:自然教育体验区、儿童活动游戏体验区、老年治愈修养区、青年运动健身区、舒适休闲区,在设计过程中,将各个功能区相互连接,确保广场整体的连贯性。(如图3.2)图3.2功能分区图(来自:作者自制)3.5道路分析园区设有多条道路。整体园路采用了一种不规则的贯穿结构,既能反映出灵动、自然的设计感,又能给住户提供一个散步和跑步的空间。道路的设计富于层次感,各个景观的功能性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布局,确保了各个空间的多样性与通达;将主要的入口和出口联系起来,并且能够表现出一种具有一定的自然之意,对功能区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每一条道路都可以通向各功能体验区的一条小公路,这条公路可以提高各区域的通达性,从而增加了整个公园的统一性。(如图3.3)图3.3道路路线图(来自:作者自制)3.6植物配置在设计上,将景观小品与景观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园林绿化中,应根据本地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树种;其次,应结合季节特征,选择合适的树种;最后,要选用当地的树种,这样才能更好地培育和维护。在园林中种植的主要树种有银杏,金叶榆,五角枫,悬铃木,垂柳等。其中,高大的落叶乔木在夏季能够起到遮阴的作用。通过将花木与叶木的组合,增加了人们的美感,使绿化植物的观赏寿命得以延长,使整个广场充满了一年四季的活力,能够影响到人的内心,让人产生一种内心的渴望,进而提升园林的艺术性。(如表3.4)。序号名称科名单位数量1金叶榆榆科棵2602悬铃木悬铃木科棵1303五角枫槭树科棵704银杏树银杏科棵105垂柳杨柳科棵60表3.4植物配置图(来自:作者自制)3.7细节设计3.7.1自然教育体验区该区域位于公园入口处,结合了当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在设计时,采用雕塑刻有当地历史的古诗古句和英雄事迹,在定州居民进入公园时,就可以直接感受历史文化,这样就可以让人们对体验、感知和学习自然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这一举措不仅是针对青少年进行的,也是一种对自然教育资源的全民共享机制。(如图3.5)图3.5自然教育体验区(来自:作者自制)3.7.2儿童活动游戏体验区该区域具有很高的安全系数,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趣味互动。基地有可供攀爬通行的草坡,天然木质小梯子等,这个区域不仅可以让年纪比较轻的孩子们的体育天赋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可以让他们在与大自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交流。儿童可以自由选择路线,具有空间与场所体验中的流动性属性,带来探索体验,是为年龄稍大且具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儿童提供活动场地。(如图3.6)图3.6儿童活动游戏体验区(来自:作者自制)3.7.3青年运动健身区在整个设计材料方面,运动场地铺装人造草坪运动草坪便于管理,后期维护成本低。无填充物污染场地,砂石灰尘少,减少运动干扰,地面易清洁;结合周边天然草坪,使人身心愉悦,可缓解运动疲劳,改善心肺功能健康舒适,整个运动场地舒适安全,环保.(如图3.7)图3.7青年运动健身区(来自:作者自制)

结论本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综述、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了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满足居民日常休闲、运动、社交需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迎合城市城市公园周边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打造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景观环境,对于提升居民幸福感、构建和谐宜居的城市目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及其体验模式,以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利用构建的亲近自然设计下的体验式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框架。由区位调研、现状分析出发,以接近自然、回归自然理念为主题,运用该理念的体验形式和各属性进行设计,立足于满足使用者需求,以设计多方位的亲近自然体验感知为手法,布置包括自然教育体验区、儿童活动游戏体验区、老年治愈修养区、青年运动健身区、舒适休闲区,确保了各个空间的多样性与通达;对功能区进行优化,每一条道路都可以通向各功能体验区,使自然环境与功能性融为一体,为不同人群提供不同的亲近自然体验,形成多样化的亲自然空间,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1]符史雷.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20,43(18):70-71.[2]宋忆萌.感官之路-探索体验性景观设计[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09):60-61.[3]赵敏燕,陈鑫峰.中国森林公园的发展与管理[J].林业科学,2016,52(01):118-127.[4]张亚琼,曹盼,黄燕等.自然教育研究进展[J].林业调查规划,2020,45(04):174-178+183.[5]蔡禾,贺霞旭.城市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一以社区邻里关系为研究对象[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33-151.[6]高博林,王云才,张浪.从信息化到智慧化——城市公园智能化建设实践与发展趋势[J].园林,2020(11):15-20.[7]刘金萍;杨涛﹔万大风;潘伟.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放社,2014.08.[8]刘骏,赵真围,余以平,王中德,罗丹.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9(04):65-67.[9]李昱滔,何晓川,吕成嬉.以老幼代际融合为导向的社区户外空间模式探究[J].四川建筑,2019,39(06):80-82.[10]崔烁.失落与再造:城市空间活力的建构[J].学术探索,2019(09):91-96.[11]YangLei,YeWeisen.Landscapedesignofgardenplantsbasedongreenandlow-carbonenergyunderthebackgroundofbigdata[J].EnergyReports,2022,8.[12]ZhongfangAnandQingchangChenandJianLi.EcologicalStrategiesofUrbanEcologicalParks-AcaseofBishanAngMoKioParkandKallangRiverinSingapore[J].E3SWebofConferences,2020,194:5060.[13]QinglinWenandJianfengYuan.GreenwayLandscapeImprovementStrategyforUrbanWaterfrontParksintheGuangdong-HongKong-MacaoGreaterBayArea--TakeCityWaterfrontParkinShenzhenasAnExample[J].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ScienceandEducationResearch,2021,4(9):316-323.[14]0lderpeopleandoutdoorenvironments:Pedestriananxietiesandbarriersintheuseoffamiliarandunfamiliarspaces[J].JudithPhillips,NigelWalford,AnnHockey,NigelForeman,MichaelLewis.Geoforum.2013.[15]NancyPollock-Ellwand.TheprolificinterpreteroftheOlmstedvision:FrederickG.Todd,Canada’sfirstlandscapearchitect[J].PlanningPerspectives,2019,34(2).

附录A颐和·烟火—--定州月源公园景观设计方案图图A1草图(来自:作者自制)图A2总平面图(来自:作者自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