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采购培训安装方案_第1页
医疗设备采购培训安装方案_第2页
医疗设备采购培训安装方案_第3页
医疗设备采购培训安装方案_第4页
医疗设备采购培训安装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培训时间 11.培训概述 12.培训计划 3(二)培训质量控制措施 41.质量控制 42.质量保证措施 6(三)培训时间进度保证方案 221.培训组织保障 222.培训目标 223.培训理念 224.培训人员 235.培训地点及时间 23(四)培训细节明确 24(五)培训各环节配合 38培训时间培训概述一、培训对象为使用户能熟悉产品的技术原理、性能、操作和维护方法,公司在培训自身工作人员的素质同时,还将特派技术人员对采购方的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二、培训意义使用户能掌握有关货物的使用、维护和管理常识,达到能够独立进行管理、排除一般障碍、做好日常维护等,以保障货物能正常、安全地使用。三、培训方式1.培训准备:派人参加指导性培训授课。提供最新的文字、音像、电子培训资料。接受各培训基地的技术咨询,必要时,派人时,派人到现场作安装技术指导,提供用于培训的相关货物。2.现场培训:在安装阶段,我方将步骤讲解并分析产品的性能特点、结构设计原理;在阶段,我方将模拟可能发生的错误操作和故障问题,并演示解决方法。3.书面培训:我方结合安装时出现的问题,针对需方人员所提出的疑问,进行书面教授,并提供产品使用说明书。4.远程培训:在保修期内,需方人员如遇疑问,可通过E—mail,传真等方式联系供方,供方将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讲解。四、培训内容1.各个货物说明书;2.各个货物使用手册;3.各个货物操作手册;4.各个货物维护手册;

培训计划一、现场培训1.培训时间:2天2.培训方式:我公司的技术专家在现场对业主操作和维护人员进行培训。二、技术培训培训时间:3天培养货物操作人员,熟悉各类故障的分析及排除的方法,熟悉掌握货物使用维护管理的操作。在完成培训以后,应使操作人员能掌握货物原理、结构组成、组网方式等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货物的各种基本操作,并能完成一般故障的定位和排除。三、维护培训培训时间:2天培训货物使用维护、日常管理、简单故障及常见问题排查处理方法。四、培训费用所有培训由我公司免费提供。

培训质量控制措施质量控制1.1、质量规划在本合同项目施工中,我单位将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质量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执行单位依据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确保本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1.2、质量目标本工程将按《ISO9001程序文件》要求,实行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达到合格标准。1.3、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系列质量标准,以企业质量方针为总的质量宗旨,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确定项目质量目标,制订质量管理办法、质量检查制度和质量考核实施细则,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创优活动,保证工程质量创优目标的实现。1.4、质量控制及检验标准本项目所有材料、设备、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检验和验收均按招标文件技术条款及国家和行业颁发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执行。当技术条款的内容与引用的标准和规程规范的规定有矛盾时,以本技术条款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令为准。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如国家或部标准和规程规范被更新时,执行最新版本。施工中还应遵守业主单位制定的施工测量、质量控制、最终验收等管理办法和管理规定。1.5、质量管理的资源配备质检机构及人员配备安排足够的、称职的工程师为安装和现场试验提供指导及质量监督,参与现场调试、试运行和验收,对运行人员和维修人员的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1.6、质量管理措施和办法1、健全质量自检制度,加强质量监督检查2、建立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人法及措施,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3、实行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按科学化、标准化、程序化作业,实行定人、定点、定岗施工,各自负责其相应的责任。1.7、开展质量教育1、开工前和施工过和中,对职工进行质量责任教育和质量管理意识教育,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观念,针对本工程的实际,加强对级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主要工程进行技术业务再培训,使职工具有保证各工序作业质量的技术业务知识和能力,并要求质量检难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由总工程师及主管工程师亲自抓技术交底,并组织关键和特殊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技术学习,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1.8、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按照程序文件的要求,认真做好工程各项施工记录、资料收集整理,每月写出质量报表,对施工质量进行质量统计分析,找出质量缺陷原因,及时提出改正措施。每月开展一次质量评比活动,从而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保证措施2.1、制造期间的质量保证措施1、我司提供的货物由有经验的工程师设计,设计图纸专家审核,保证设计质量。2、货物的零部件采用国内外知名厂家名牌的产品;配套件、标准件采用国内外知名厂家名牌的产品,或由用户根据使用及维修等情况指定生产厂家;铸件由国内大型铸造厂生产,质量高、价格低。同时,进入我司时由专业质检人员把关;其它零部件(包括焊件、加工件等),都在公司内部完成,以控制制造质量。3、由质检人员成立专门质量监督小组,保证制造质量。2.2、供货期间的质量保证措施1、我司保证货物完全符合强制性的国家技术质量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规格、性能和技术规范等的要求。2、我司提供的货物是原厂生产的、全新的、未使用过的(包括零部件),并完全符合原厂质量检测标准和国家质量检测标准、行业标准。我司负责办理所有货物的进口及商检手续,并承担相关费用。3、我司保证提供的所有货物或货物的任何部分均为最新正式版本。4、我司保证业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货物或货物的任何一部分时,业主免受第三方提出侵犯其专利权、商标权或其它知识产权的起诉,如有违反,造成业主任何经济损失的,由我司承担全部赔偿责任。5、我司保证所提供的货物经正确安装、正常运转和保养,在其使用寿命内具有符合质量要求或产品说明书(如有)的性能。在货物质量保证期之内,我司对由于设计、工艺或材料的缺陷而发生的任何不足或故障负责。2.3、运输期间的质量保证措施在设备货物运输期间,我司按照招标人的要求,按时告知设备的运输情况。我司对负责将合同所供设备运至招标人指定位置,包括到场设备搬卸和安全措施。设备相关运输、装卸、关税(进口设备)等费用已包含在投标报价总价中。我司对任何招标人不予接收的遭到缺损或不符合技术文件规定的设备或附件,应立即运走,予以更换。2.4、安装期间的质量保证措施1、安装准备阶段的质量保证措施(1)安装前技术准备在安装前,由技术负责人做好下列技术准备:1)熟悉、审核施工图纸,参加技术交底和图纸审核。2)编制安装方案,安排好安装顺序。3)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培训。4)配备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其数量、精度满足项目要求,并在规定检验有效期内。5)进行原材料的基础试验工作。6)对本项目的采用设备、备品备件建立详细的档案,确保快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制定科学可行的方案。(2)物资、设备准备1)编制材料和设备需要量计划,并逐项落实。2)安排好施工机具、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3)主要材料,要按照《物质采购控制程序》对合格设备进行调查评定和选择能满足本项目设备安装需要的设备。4)保证进场设备能正常投入使用。(3)施工现场准备1)确定的施工范围,按照规定进行围蔽,清除影响施工的障碍物,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并落实拆出、改移、悬挂等保护措施。2)做好现场临时生活、办公用房、临时道路硬化及排污工作。2、安装过程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1)货物检验控制1)货物及材料一艘有生产合格证,检验试验单,并进行清点验收。2)及时通知试验部门对主要货物及材料进行技术指标和性能试验,并作好记录。3)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货物及材料,通知供货商以便及时作出处理。(2)检验、测量设备的控制1)用于本项目的计量设备均由专人保管。2)用于本项目计量设备数量和精度均要满足本项目要求。3)所有计量设备按期校验。4)计量设备的校验必在法定计量部门进行,保存校验合格证书,并作标志标识。5)计量设备的使用,有适宜的计量环境和适宜的操作方法。6)计量设备必须定期维修和保养,使计量设备干净,防尘、防锈始终处于良好状态。2.5、调试期间的质量控制措施1、制定调试计划。2、严格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对货物进行调试。3、对工艺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调试设备及先进的调试技术。2.6、验收期间的质量控制措施1、验收文件资料准备(1)验收文件资料是项目进行验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施工过程重要的真实的记录,按要求做细、做好。(2)按验收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要求设专人对其积累、收集、整理、成册、相关人员和部门要积极配合,并由项目负责人亲自抓此项工作。(3)验收文件资料的整理、打印、签章、装订要符合规定要求。2、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制定验收计划,按照业主指定的验收标准或国家相关标准对已完成工程进行预检。对照图纸逐一进行全面检查,找出存在质量弊病或需完善的部位采取措施,及时落实处理。2.7、质保期内的质量保证措施1、在质保期内,如发现产品的质量、规格、性能、数量等与本合同规定不符,或发现产品无论由于任何原因存在隐藏缺陷、工艺问题或使用不良的材料的,或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我司根据要求承担更换或退货责任。2、我司针对本项目成立专项售后队伍、配备强有力的技术设备力量。3、在出现故障时,在应急维修人员赶往现场的同时,值守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及时与故障现场值班人员保持电话沟通,商讨处置方案,待应急维修人员赶到现场时能及时提供故障解决方案。4、应急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情况及公司提供的解决方案及时进行排查,确定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后,即时进行故障处理或请求公司或制造商给予人员、设备或配件的支援。2.8、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制度和原则1、全面质量管理(1)以质量目标为核心,建立健全“全面施工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和配备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坚持持证上岗制度,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2)推行项目经理质量负责制度,健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把关,不合格产品不转入下一道工序。(3)强化执行“工法管理”:以“工法”、“规范”、“标准”为准则,加强质量意识教育,遵守各项质量管理制度;以提高技术素质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4)实行“试验段”。每项工程全面施工前,首先安排“试验段”施工,根据试验结果制定切实有效的施工方案,指导全面施工。2、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及审批制度(1)在整个工程开始施工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编写本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该设计必须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有利于施工操作、提高质量、加快进度、降低成本。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完成后,分别报业主及监理公司审批,并报建设单位备案。审批通过后的施工组织设计即成为指导整个工程施工的纲领性文件。(2)在每个单位工程施工开始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主持,技术部负责编写单位工程施工方案。施工方案编写完成后,分别报项目经理和业主和监理公司审批。审批通过后的施工方案即成为该单位工程施工的指导文件。3、优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械设备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设备,对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工程实施前,从保证施工质量的角度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制宜,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操作维修方便等原则,在项目经理领导下,由项目供应科和工程科负责选择施工机械设备,使其满足工程施工需求,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4、现场设备材料质量管理设备安装所需的原材料、构配件等是工程施工的组成部分,材料质量十工程质量的基础,加强对现场材料的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材料的质量保障:(1)掌握材料信息,优选供货厂家。(2)合理组织材料供应,按质、按量、如期满足工程需求,确保施工正常进行。(3)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加强运输、仓库、保管工作,避免材料变质,减少材料损失,确保材料质量。(4)严格控制外加工、采购材料的质量;加强材料检查、验收,严把材料质量关。各类建筑材料到场后必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供货商联系,不合格者坚决退货。(5)搞好材料复试取样、送验工作,确保材料质量。(6)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材料、设备存放空间和顺序。(7)对进厂设备,根据设备装箱单逐箱及时进行数量清点,对设备外观逐一进行检查并作好书面记录,办好交接手续。清点过程中,发现不能互换的零、部件,按安装位置和次序作好标记,为顺利安装创造条件。(8)加强设备运输、存放、保管工作,避免材料腐蚀,减少设备碰撞,防止设备损坏,确保设备、材料质量。加强小型零、部件的保管,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管理人员签字的领料单才能领取所需零部件5、测量复核制度(1)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测量复核计划,明确复核内容、部位、复核人员及复核方法,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严格执行。(2)加强对各施工工序的测量控制,达到有关规范的要求。构筑物、建筑物的位置线、管线的轴线、设备安装的定位点和现场标准水准点、高程点均需在测量复核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填写测量报验单报监理。(3)施工过程中,未经复核或复核不合格的均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测量复核由施工工号经理通知质安部测量复核工程师进行。6、人员培训制度全体施工人员在施工开始前先经技术素质和质量意识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72小时;特殊工种,如电工、焊工、质控工、测工、钢筋工、混凝土浇注工、钳工等,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其他人员培训时间不少于24小时。培训完毕并考试合格后竞争上岗。7、施工前交底制度(1)在每道工序施工前,工号施工员必须依据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对有关施工队组进行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交底内容必须包括:操作方法、操作要点及质量标准等。(2)技术、质量、安全书面交底必须经有关人员签字生效,做到交底不明确不操作,不签字不操作。8、自检、互检、交接检及工序质量评定制度(1)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班组必须设质量干事,工序完成后要做自检,各工号经理负责督促、检查工号的自检工作。(2)每道工序施工完毕后,由施工班组、施工员、质检员进行工序质量评定,工序评定合格后邀请监理验收,验收完毕方可进行下道工序。2.9、各专业工程关键施工技术质量保证措施2.9.1、工艺设备安装质量控制按土建进度计划配合土建预留预埋工作;根据各专业安装工程量大小和调试先后次序,安排各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安装顺序;污水处理工艺等重大设备按预定计划进入现场安装就位;需要现场制作加工的构器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各建(构)筑物主体验收合格后,随即进行各构筑物内及相互之间管道、电气仪表工程及附属工程的施工,同时进行各建(构)物内设备的安装。构筑物内施工顺序一般为先工艺设备安装后管道配管、管道试压、管道防腐;再电气仪表安装、调试。在各专业阶段安装复核及其他与生产工艺相关的安装工程完成后,再进行单机试运,合格后最终进行无负荷联动试车,最后进入试运行阶段。1、设备的进场、验收和存放(1)设备质量是设备安装质量的前提,为确保设备质量,做好设备检查验收的质量控制。设备进场时,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按清单逐一检查验收,一切随机的原始材料、自制设备的设计计算资料、图纸、测试记录、验收鉴定结论等应全部清点,整理归档。设备的开箱检查,主要是检查外表,初步了解设备的完整程度,零部件、备件是否齐全。(2)设备、材料保管应根据其规格、性能、对环境要求等分类存放。需要露天存放的物品应有防护措施。保管的物品不应使其变形、损坏、锈蚀、错乱和丢失。堆放物品的高度应以安全、方便调运为原则。2、设备、工艺管道的安装与标识(1)工艺设备的安装严格按规范进行,安装前分别对土建基础、预埋件和设备进行检查,确认安装尺寸和误差符合施工图纸和安装规范的要求;在安装过程中进行测量和检查,确保安装公差满足设计要求,只有在上一道工序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安装,并根据检查结果填写安装检查记录表;单体设备安装完成后应进行必要的成品保护措施,做好相应的标识,以确保已安装完成的设备不致被后续安装破坏。(2)工艺管道的安装:本工程的工艺管道包括污水管道、自来水管道、压缩空气管道等。施工中严格按管道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做到管道横平竖直;严格焊接工艺;支吊架生根牢固且不妨碍管道膨胀;支吊架的型号和间距按支吊架手册要求施工,不得随意乱设。管道安装完成后按工作压力的1.5倍进行水压试验或风压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管道冲洗干净后才能投入使用。设备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挂牌及标示工作,包括管道设备的流向、设备名称等。2.9.2、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控制1、电气安装施工前准备工作及控制(1)组织图纸会审,及时提出图中不足之处,以便予以修改。(2)熟悉图纸,并复核电气施工图与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他设备施工图中预留洞口情况,对有矛盾的地方应及时提出。(3)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或网络图及质量保证措施。2、电气安装材料、设备的控制(1)提前编制物资使用计划,根据设计要求,提出物资采购标准。(2)采购的物资,在编制出计划和标准后,送项目部审批。(3)供货单位的选择,严格履行对供货单位的审核。(4)当采购物资到场时,应查看货源外观质量,核对规格、型号和单、证是否齐全。有关证明物资质量的文件是否齐全,禁止购买技术证件不全、没有生产厂家的产品。(5)核实采购物资是否与签订的合同相同,符合设计、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行业规范。(6)照明器具的选择应表面清洁、美观大方、符合设计要求。(7)配电盘、箱、柜应进行开箱检查,检查其外观、合格证、名牌及技术文件,要求符合设计要求,箱内有接线布置图。3、电气安装过程的控制(1)电气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督促和检查对施工工艺的落实情况。(2)在与主体、砌筑、粗装修配合施工时,加强对预埋穿线管、线盒的保护。对穿线管、接头、端口、线盒的保护落实情况。(3)抽查穿线管、线盒预埋的标高、深度,要求应符合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4)对预埋线管、线盒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记录。(5)绝缘导线敷设使用放线架,管内敷设导线根数和使用的放线架相同,防止导线扭曲打折损伤绝缘层。(6)电缆敷设时,检查支架焊接牢固度、防腐处理、高度、层间距和接地情况。(7)电气施工时,各工艺是否符合现行设计、施工验收及行业规范。4、电气安装成品保护的控制(1)合理安排工序,协调好与其他专业的配合,防止成品、半成品、材料设备的污染和损坏。(2)采取隔离、包裹、覆盖、暂时封存等方法保护成品、半成品。(3)加强施工场地内的保卫措施。2.9.3、给排水安装工程质量控制1、给排水安装施工前准备工作的控制(1)组织图纸会审,及时提出设计图纸中的有关问题,以便予以修改。(2)熟悉图纸,并复核给排水施工图与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他设备施工图中预留洞口情况,对标高、位置有矛盾的地方应及时提出,以便加以修改,从而保证预留洞口的准确性和质量。(3)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或网络图及质量保证措施。2、给排水工程安装材料、设备的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提出物资采购标准,提前编制物资使用计划。(2)采购的物资,在编制出采购计划后,送项目部审批。(3)在采购前,对供货单位进行审核、考察,对货源标准、资金状况、社会信誉等进行考察和评估,并报送招标单位审批。(4)采购物资进场,及时取样送检,检查产品“三证”。检查产品的外观、质量、规格,要求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5)加强对给排水管表面层的保护措施。3、给排水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1)给排水施工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施工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情况。(2)在与主体、砌筑、粗装修配合施工时,对预埋套管的位置、数量、标高等检查、控制,并做好记录。(3)在施工时对预埋套管、给水管、支架防腐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4)抽查管道支架制作、安装质量及安装的间距。(5)检查给排水管道安装的标高、安装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6)抽查阀门的强度和严密性试验。(7)检查水泵安装的位置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8)参与给排水的调试,并做好各项记录。4、给排水安装成品、半成品的控制(1)合理安排工序,协调好与其他专业的配合,防止成品、半成品、材料设备的污染和损坏。(2)采取“护、包、盖、衬”等保护措施。(3)加强施工场地内的保卫措施。2.9.4、自控及仪表系统工程质量控制1、自控及仪表系统项目建设前准备工作及控制(1)组织图纸会审,及时提出图中不足之处,以便予以修改。(2)审查承包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备和人员配备情况。(3)督促承包商熟悉图纸,并要求分承包商复核自控系统施工图与的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及其他专业施工图中预留洞口情况,对不符的地方应及时提出,以便予以修改。(4)督促、审查自控系统分承包商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网络图及质量保证措施。2、自控及仪表系统工程材料、设备的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提前编制物资使用计划,对采购的物资,在编制好采购计划后,送项目部审批。(2)在采购前,对供货单位进行考察和评估,选择好供货单位后,报招标单位审批。(3)材料、设备进场后,进行开箱检查,抽查产品“三证”、产品外观、质量和规格,要求符合设计和国家、地方的规定。3、自控及仪表系统施工过程的控制(1)自控系统安装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及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督促和检查分承包商在施工过程中,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2)督促、检查分承包商在与配合施工中预埋线管的质量和采取的保护措施,进行隐蔽验收,并做好记录。(3)检查穿线过程中对导线电阻测试的情况。(4)加强自控系统分承包商与分承包商以及其他分承包商之间的协调配合。4、自控及仪表系统成品、半成品的控制(1)督促自控系统分承包商与其他单位间的协调、配合,防止成品、半成品、材料设备的污染和损坏。(2)督促分承包商对成品、半成品采取“护、包、盖、衬”等保护措施。(3)要求分承包商加强施工场地内的保卫措施。2.9.5、通风工程质量控制1、通风项目建设前准备工作控制(1)组织加图纸会审,及时提出设计图纸中的有关问题,以便予以修改。(2)熟悉施工图纸,复核图中预留洞口的标高、大小是否与建筑、结构施工图上一致。(3)编制详细的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或网络图及质量保证措施。2、通风工程材料、设备的控制(1)根据设计要求,提前编制材料、设备计划,并报项目部审批。(2)材料、设备进场后,应开箱检查产品“三证”、外观、质量和规格,按设计和现行行业标准进行验收。(3)加强设备进场后的保护措施。3、通风项目建设过程的控制(1)按设计图纸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施工,在施工中质量保证措施的落实情况。(2)在施工中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按时整改,使质量控制在动态管理中。(3)随时抽查风管、法兰等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4)参加风机的调试,并做好记录。4、通风工程成品、半成品控制(1)合理安排工序,加强同、装修及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防止成品、半成品、材料设备的污染和损坏。(2)采取隔离、包裹、覆盖、暂时封存等方法保护成品、半成品。(3)加强施工场地内的保卫工作。2.10、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1、当质量事故发生后,严格执行质量事故处理程序;2、出现质量事故时,及时报监理单位及招标单位;3、事故责任方及时写出事故报告,并拿出处理方案,经监理公司审查后,报送项目公司、设计审核认可后,方可实施处理方案;4、项目部应按处理方案的内容督促事故责任方实施;5、根据质量事故的损失情况,对相关单位给予适当处理;2.11、工程资料质量的控制1、工程技术资料应严格按档案管理规定的标准填写。2、工程技术资料的签认手续齐全。3、施工过程中适时保存反映施工过程状态的声像资料。

培训时间进度保证方案培训组织保障我公司为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建设,将建立专门的技术培训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为该项目提供技术培训。培训老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技术培训组组员对该项目实施组长负责,实施组组长对项目经理负责。管理方式采取垂直管理和统一管理方式,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技术培训组负责系统实施完成后,对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应用管理维护和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我公司拥有一支受到过良好教育,具体丰富经验的技术培训队伍,我们将与贵方密切合作,针对本项目建设提供全面的技术培训,以最终达到相关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对系统的使用、定制、维护、修改等目的。培训目标为业主培训出合格的医疗设备操作和日常维护人员。使用户能全面掌握设备的管理、操作、维护及扩展等技能。设备操作员经过技术培训以后,应具有独立操作设备的能力。设备操作的能力应该具体体现在对医疗设备的操作和基本运行参数的设定和修改。设备操作员应能够处理每日值班所必须完成的常规操作规程和要求。设备管理员经过技术培训以后,应掌握的操作包括:设备操作级别权限,重要数据的资料的查询和获得,以及设备重要参数的设定和修改等。培训理念培训特点是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目的性:着眼于可以使用户逐步熟练使用设备,掌握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和管理方法。针对性:我公司拥有多年的设备制造和管理经验,结合建设项目及实际状况,提供适合客户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实效性:项目自始至终,我们都通过与客户组成共同的工作小组来完成培训方案的设计,从而保证方案为客户各层面管理层所接受,并得到有效实施。创新性:通过引进最前沿的信息化管理方法论与工具集,融合我公司项目经验和最新的网络技术,以增强客户对培训课程的适应性。培训人员授课人员:专业技术专家。参训人员:相关业务人员,具体由采购方指定。参训人数:由采购方指定。培训地点及时间培训时间:由采购方确定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由采购方自行确定。

培训细节明确1、设备及设备管理(一)设备:企业中长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实物状态,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它物质资料的总称。(二)设备管理:依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措施,对设备寿命周期内的所有设备物质运动状态和价值运动状态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设备管理水平的高低:1、直接影响企业活动的均衡性。2、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3、直接影响着产品制造成本的高低。4、关系到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5、影响着企业生产资金的合理使用。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部分,主要内容有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事项有: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企业设备规划;选择和购置所需设备,必要时组织设计和制造;组织安装和调试即将投入运行的设备。设备的后期管理包括事项有:对投入运行的设备正确、合理地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适时改造和更新设备。(三)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1、依据企业经营目标及生产需要制定设备规划;2、选择、购置、安装、调试、验收所需设备;3、合理使用和维修保养;4、适时改造、调拨和更新报废;5、合理的经济管理:合理筹集、使用资金、计提折旧、费用核算等;6、制度管理(四)设备维修发展概况1、事后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再进行维修。2、预防维修: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3、生产维修:根据设备重要性选择不同的维修方法。4、维修预防:在设备的设计和制造阶段就考虑维修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易修性。5、设备综合管理:在设备维修预防的基础上,从行为科学、系统理论的观点出发,对设备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2、设备的选购、安装与调试(一)设备的选择与评价1、选择原则总的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具体来讲,需考虑以下因素:(1)生产效率:应与企业的长短期生产任务相适应。(2)配套性:性能、能力方面的配套性。(3)可靠性:精度保持性、零件耐用性、操作安全性。(4)适应性:与原有设备及所产产品相适应。(5)节能性:能源利用的性能(6)维修性:可维修、易维修、售后服务好。(7)环保性:噪音、有害物质排放符合标准。(二)设备的安装、调试安装:在基础上,找平、灌浆、稳固,使设备精度达到安装规范的要求。调试:清洗、检查、调整、试运转、验收、移交。应由设备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工艺技术部门协同调试。3、设备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一)设备的合理使用设备的使用是设备寿命周期中所占时间最长的环节。合理的使用设备可以减少设备的磨损,提高设备利用率,发挥设备效益。合理的使用设备应注意:1、提高设备利用率,实现设备满负荷运转2、严格操作程序,保证设备精度3、为设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4、合理配备操作工人5、建立健全设备使用工作制度(二)设备的磨损理论1、设备的有形磨损:机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因震荡、磨擦、腐蚀、疲劳或在自然力作用下造成的设备实体的损耗。也称物质磨损。(1)第Ⅰ种有形磨损: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应力及、化学反应等原因造成的有形磨损,又称使用磨损。表现为:①零部件尺寸变化,形状变化;②公差配合性质改变,性能精度降低;③零部件损害。(2)第Ⅱ种有形磨损:不是由于使用而产生的,而是源于自然力的作用所发生的有形磨损,又称自然磨损。2、设备的无形磨损:不表现为实体的变化,却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又叫精神磨损。有两种情况:(1)第Ⅰ类无形磨损: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致使生产同种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劳动减少,成本降低,从而使原已购买的设备贬值。不影响设备功能。(2)第Ⅱ类无形磨损: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出现性能更完善和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致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丧失部分或全部使用价值。又叫技术性无形磨损。其后果是生产率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而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三)设备故障曲线1、设备故障:设备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磨损或操作使用等方面的原因,使设备暂时丧失其规定功能的状况。(1)突发故障:突然发生的故障。发生时间随机,较难预料,设备使用功能丧失。(2)劣化故障:由于设备性能的逐渐劣化所引起的故障。发生速度慢,有规律可循,局部功能丧失。2、设备故障率:单位时间内故障发生的比率。3、设备故障曲线(规律)实践证明,可维修设备的故障率随时间的推移呈图示曲线形状,这就是著名的“浴盆曲线”。设备维修期内的设备故障状态分三个时期:(1)初始故障期故障率由高而低。材料缺陷、设计制造质量差、装配失误、操作不熟练等原因造成。(2)偶发故障期故障率低且稳定,由于维护不好或操作失误造成。最佳工作期。(3)耗损故障期故障率急剧升高,磨损严重,有效寿命结束。(四)设备维修的基本内容1、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检查(1)维护保养:是指人们为保持设备正常工作以及消除隐患而进行的一系列日常保护工作。按工作量大小和维护广度、深度:①日常保养:重点对设备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状况。由操作人员进行。②一级保养:普遍地进行清洗、润滑、紧固、检查,局部调整。操作人员在专业维修人员指导下进行。③二级保养:对设备局部解体和检查,进行内部清洗、润滑。恢复和更换易损件。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协助下进行。④三级保养:对设备主体进行彻底检查和调整,对主要零部件的磨损检查鉴定。由专业维修人员在操作人员配合下定期进行。(2)设备的检查:对设备的运行状况、工作性能、零件的磨损程度进行检查和校验,以求及时地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并能针对发现问题,提出维护措施,做好修理前的各种准备,以提高设备修理工作的质量,缩短修理时间。日常检查定期检查2、设备修理设备修理是对设备的磨损或损坏所进行的补偿或修复。其实质是补偿设备的物质磨损。(1)设备修理的类型①小修:对设备进行的局部修理。拆卸部分零部件。②中修:对设备部分解体,工作量较大。③大修:全面的修理,对设备全部拆卸分解,彻底修理。(2)设备的修理定额①修理复杂系数是表示设备修理复杂程度的基本单位机械修理复杂系数(C620车床)、电气修理复杂系数(0.6kw防护式异步鼠笼电动机)、专用设备修理复杂系数②修理劳动量定额:是指企业为完成机器设备的各种修理工作所需要的劳动量标准。③设备修理停歇时间定额是指设备交付修理开始至修理完工验收为止所经过的时间。④修理周期是指新设备由开始使用至第一次大修的间隔时间;或指相邻两次大修的间隔时间。⑤修理周期结构是指在一个修理周期内所安排的各种检修的次数和次序。⑥修理间隔期是指相邻两次检修的间隔时间。3、设备维修制度(1)计划预修制: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根据设备磨损理论,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校正和修理,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主要内容: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计划修理。(2)计划保修制:有计划地对设备进行三级保养和修理。有:三级保养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加大修;三级保养、小修、中修加大修。(3)全面生产维修制度(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TPM)——核心内涵:维修和全员参与。全员参加的、以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的、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制。[基本思想]全效益、全系统、全员参与(4)全面生产设备管理(TotalproductiveEquipmentManagement,TPEM)——核心内涵:设备管理,是设备生产效率。定义: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下的生产设备整体效率的持续改善。设备的维修策略:1、事后维修:设备发生故障后才进行的维修。事后维修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设备的零部件,提高了零部件使用的经济性,因而某些简单或不重要的设备均采用这种维修方式维修的程序:故障记录故障鉴别维修计划与审核故障排除试运转结算设备维修策略:2、预防维修:基于时间或工作量的维修。实施预防维修的程序为:周期需求记录维修计划与审核维护(修理)试运转结算设备维修策略:3、预知维修:基于状态的维修,也就是状态监测维修。实施预知维修可以准备地掌握设备的实际技术状态,在协调生产的安全性和维修管理的经济性的前提下,在合理的时机对设备实施符合其实际需求的维修措施,但是预知维修通常需要较大的资源(专业技术人员及仪器仪表)投入,因而通常条件下只适用于企业中的主要生产设备及关键设备。实施预知维修的程序:设备技术状态测定依据实际状态确定维修需求计划与审核维护(修理)试运转结算4、设备的更新与改造(一)设备寿命与设备更新1、设备寿命:指设备可运行的年限。(1)物理寿命:无法运行(2)技术寿命:无形磨损导致丧失使用价值(3)经济寿命:年平均费用最低(4)折旧寿命:提完折旧2、设备更新:用新型设备更换原有的技术落后或经济上不合理的旧设备。有原型更新和技术更新两种方式。(二)设备的技术改造1、概念:设备的现代化改装,广义的设备更新方式。是针对设备的无形磨损而采取的局部补偿的设备更新方式。贯穿于设备使用的整个过程。2、内容:(1)大型设备进行现代化改造(2)将普通设备改造成专用设备(3)对设备的重点部件进行改造3、特点:(1)相关性强(2)针对性强(3)适应性广(4)经济性好5、几个术语一、设备使用的“三好”规定:(1)管好①操作工人自己使用的设备及其附件要保管好。②未经领导批准,不能任意改动设备结构。③非本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使用。④操作者不能擅离工作岗位。(2)用好①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不超负荷使用。②不精机粗用,大机小用。③不带病运转。④不在机身导轨面上放置工件,计量器具和工具等。(3)修好①保证设备按期修理,认真做好一级保养。②修理前主动反映设备情况。③修好后认真进行试车验收。二、设备使用的“四会”规定:(1)会使用①熟悉设备结构。②掌握操作规程,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③熟悉加工工艺。(2)会保养①保证设备内外清洁。②熟悉掌握一级保养内容和要求。③按润滑点正确地加油,保证滑导面无锈蚀和碰伤。(3)会检查①设备开动前,会检查操作机构、安全限位是否灵敏可靠,各滑导面润滑是否良好。②设备开动后,会检查声音有无异常,并能发现故障隐患。③设备停工时,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并能做简单的调整。(4)会排除故障①通过设备的声响、温度、运行情况等现象,能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能判断出异常状态的部位及原因。②根据自己确切掌握的技能,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自己不能解决的,能迅速判断出来并及时通知检修人员协同处理,排除故障。三、设备使用的“四项要求”:(1)整齐(2)清洁(3)润滑(4)安全四、设备使用的“五项纪律”:(1)凭操作证使用设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2)经常保持设备清洁,并按规定加油;(3)遵守交接班制度;(4)管好工具附件,不得遗失;(5)发现故障,立即停车,自己不能处理的应及时通知检查。五、设备使用的“润滑五定”:(1)定点(2)定时(3)定质(4)定量(5)定人6、保养设备保养分类:(1)日常保养(2)一级保养(3)二级保养设备的日常保养,也称例行保养。日常保养,可归纳为“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十个字,即通常所说的“十字作业”法。(1)清洁设备的内外要清洁,各润滑面,如导轨、丝杆、光杆等处无油污,无碰伤,各部位不漏油、漏水、漏汽(气),切屑、垃圾打扫干净。(2)润滑设备的润滑面、润滑点按时加油、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