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预习笔记: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

一、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

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

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夹口,交人中左之

右、右之左,上夹鼻孔。

与脏腑器官联系:大肠、肺;下齿、口、鼻、膈。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皮肤病、肠胃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症。

歌决: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

肤神热与胃肠。

(三)本经月俞穴

1>商阳(Shangydng,LI1)(大肠经井穴)

[定位]食指末节梯侧,指甲根角旁0。1寸。

[取法]伸食指,依定位取穴“商阳食指外侧取”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

急症;③甲沟炎、手指麻木。

[操作]浅刺0o1寸或点刺出血。

2、三间(大肠经输穴)

[定位]微握拳,在食指楼侧,第2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取法]微握拳,依定位取穴。“三间握拳节后当”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腹胀,肠鸣等肠腑病证;

③嗜睡(《甲乙经》“多卧善唾,胸满肠鸣,三间主之”);④手背肿

痛、手指握固。

[操作]直刺0.3〜0.5寸。

3、合谷(大肠经原穴)

[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梯侧的中点处。

[取法]1。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

间的指蹊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2。拇食二指合拢,肌肉隆起最高

处是穴。“合谷虎口歧骨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蚓、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

五官病;“面口合谷收”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

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④上肢半身不遂。

[知识拓展]镇痛要穴针刺合谷可使全身皮肤痛阈不同程度提高,

40〜50min达最高点。

[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若治疗癫狂、痉证:向劳宫方向透刺1。5〜2。0寸;若治疗手指

功能障碍:向三间方向透刺;

治疗难产:针尖呈60°向腕关节方向针刺,进针约0o8〜1寸,

捻转补法。

孕妇禁针。

4、阳溪(大肠经经穴)

[定位]腕背横纹楼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

中。

[取法]伸掌,拇指上翘,于两筋间定位取穴。“阳溪腕上两筋陷”

[主治]①手腕痛、腕背损伤;②头痛,目赤肿痛,耳聋等头面

五官疾患。③戒烟。

[操作]直刺直5〜0。8寸。

5、手三里

[定位]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取法]屈肘侧掌,依定位取穴。“三里池下二寸长”

[主治]①手臂无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腹痛、腹泻;

③齿痛、颊肿。

[操作]直刺0。8〜1。2寸。

6、曲池(大肠经合穴)

[定位]屈肘成直角,在尺泽与肱骨外上牌连线中点。

[取法]微立掌,依定位取穴“曲池屈肘纹头尽”

[主治]

①上肢不遂要穴: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②清热要穴: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③瘾疹、湿疹、疡疡等皮肤、外科疾患;

④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⑤高血压;

⑥癫狂。

[操作]直刺0。5〜1寸。

7、肩

[定位]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

央。

[取法]臂外展或平举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肩肩峰举臂

取”

[主治]

①肩臂挛痛(“肩三针”)、上肢不遂(肩、曲池、外关、合谷)

等肩臂疾患;

②预防中风:国内-肩,丰隆,足三里;台湾-肩,曲池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

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8、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取法]正坐或仰卧,依定位取穴。“鼻旁五分是迎香”

[主治]

①鼻病要穴(鼻炎尤过敏性鼻炎、鼻塞、鼻触a等)

②面瘫口歪、面痒等;

③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治疗胆道蛔虫症

多向四白透刺。

[知识拓展]便秘者可配合按揉迎香穴辅助治疗。

二、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安页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

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

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夹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

伏兔,下膝骸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跑,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跑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与脏腑器官联系:胃、脾;鼻,(目),上齿,口唇,(耳),喉咙,

乳房,膈。

(二)主治概要: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皮肤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

的其他病证。

歌决:ST四十五是胃经,起于承泣厉兑停,治同大肠兼神志,

身前诸疾得安宁。

1、承泣(Chengqi,ST1)(足阳明、阳跷、任脉交会穴)

[定位]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取法]目正视,依定位取穴。“承泣眼眶边缘上”

[功能]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主治]

①目疾:尤内眼疾患,视网膜病变、雀盲,泪囊炎,近视;眼睑

动,迎风流泪等;

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尤眼肌痉挛。(穴处眼轮匝肌处,故口

眼歪斜及相关眼内肌麻痹可取之治疗)

[操作]新针,无钩毛,严格消毒;患者闭目,医者押手轻轻固定

眼球,刺手持针,紧贴眶下缘缓慢直刺0。5〜1寸;不宜提插捻转,

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迅速按压针孔,以防出血;若出血,

先冷敷止血,再热敷促进瘀血消散。禁灸。

2、四白(Sibai,ST2)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中。

[取法]目正视,依定位取穴。“四白就在眶下孔”正坐或仰卧,

外眼角与鼻尖连线的中点即是四白穴。

[功能]清热明目,疏风通络。

[主治]

①目疾:尤外眼疾病,目赤痒痛,目翳,眼睑动;

②口歪眼斜(眼睑闭合不全)面肌痉挛;

③三叉神经痛第二支痛;

④头痛、眩晕。

[操作]

lo向睛明方向平刺0。5-0o8寸,治疗眼病;

2O向颊车穴方向透刺治疗面瘫,牙痛等;

3o从下向外上方斜刺,向眶下孔方向刺0o3-0o5寸,治疗三

叉神经痛。

本穴不可深刺,以免伤眼球不宜灸。

3、地仓(Dicang,ST4)

[定位]在面部,口角旁0。4寸,上直对瞳孔。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与口角水平的交点处。”地仓吻旁四分

灵”

[功能]祛风通络。

[主治]

①面瘫口歪,流涎;地仓、颊车治面瘫口歪要穴;

②三叉神经痛。

[操作]

lo斜刺或平刺0。5-0o8寸。一般说来,治疗流涎朝承

浆方向斜刺;

2o治口歪向颊车方向透刺,亦可向水沟方向刺,宜提

捏进针法;

3o直刺0。2-0□3寸(少)。

4、颊车(Jiache,ST6)(别名:鬼床)

[定位]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按之凹陷处,当咀嚼时咬肌隆

起最高点处。

[取法]嘱患者咬牙,于咬肌隆起最高处取穴。“颊车咬肌高处迎”

[功能]疏风清热,开关通络。

[主治]面瘫、牙痛、口噤不语、牙关紧闭、牙关不利、下颌关节

炎等局部病。

证。

[操作]

lo直刺0。3-0o5寸,治疗腮腺炎,咬肌痉挛;

2o平刺:向地仓方向透刺1。0-2o0寸治疗面瘫。(一般从颊车

向地仓方向透,是治疗口涡的必用穴)

3o向下关方向斜刺0。8-1o0寸治疗牙痛,三叉神经痛。治疗

齿痛,一般采用和皮肤呈45°向痛牙方向斜刺,使针感传至痛牙,

针用泻法。

5、下关(Xidgudn,ST7)

[定位]在耳屏前,下颌骨牌状突前方,当颔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

的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

[取法]“下关张口骨支起”

[功能]疏风清热,通关开窍。

[主治]

①耳疾:耳聋、耳鸣、耳(化脓性中耳炎);

②面口疾患:牙痛(多上牙痛)、牙关不利、口噤、面瘫、三叉神

经痛、下颌关节炎等;

③足跟痛,跟骨骨刺,产妇下地过早足跟痛。

[注意]

lo针刺手法不要长时间使用强刺激。

2o留针时间不宜过长。过强过久刺激,病人会感到下颌关节不

舒服,甚至张不开嘴。此时可①热敷;②艾条重灸加按摩。

3o面部有感染者,不宜选用下关穴。

6、头维(TGuwCi,ST8)(足阳明、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定位]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距神庭4。5寸。

[取法]“头维四五旁神庭”

[功能]清头明目。

[主治]

①偏正头痛(尤前头痛);

②目疾,目痛,流泪;

③面瘫(额纹消失)。

[操作]向后平刺0。5〜1寸。

7、乳根(Rfigen,ST18)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取法]“乳根乳下一肋处”

[主治]

①乳房疾患:乳痈、乳癖、乳汁少等;“治乳腺疾病第一要穴”

②胸部疾患:咳嗽,气喘;心前区痛。

[操作]内有心肺,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o8寸。

[定位]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梁门中院旁二寸”

[功能]和胃降逆,消积化滞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操作]直刺0。81o2寸。过饱者禁针,肝肿大者慎针或禁针,

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8、天枢(Tidnshii,ST25)(大肠之募穴)

[定位]脐中旁开2寸。

[取法]“天枢脐旁二寸平”

[功能]调和肠胃,理气止痛。

[主治]

①胃肠病证: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②妇科疾患:

月经不调、痛经、瘤积聚、崩漏(用灸法)、带下,产后腹痛等;③减

肥。

[操作]直刺5寸。肠梗阻、肠麻痹者慎针。

9、归来(Guildi,ST29)

[定位]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取法]“归来气冲曲骨邻”

[功能]益气,和血,通经

[主治]

①妇科病:痛经,月经不调带下,阴挺;

②小腹疼痛,疝气;

③便秘(近治作用):左归来+左水道。

[操作]直刺1T。5寸。孕妇禁针。

10、梁丘(LidngqiU,ST34)(胃经丘穴)

[定位]屈膝,在骸前上棘与骸底外上缘连线上,能底外上缘上2

寸。

[取法]“梁丘膝上二寸呈”

[功能]疏经活络,理气和胃;脾胃、股膝两方面病为主

[主治]

①急性胃痛首选(重刺激,该穴有压痛时针刺效果好)

②胃酸过多,胃溃疡;

③乳痈,乳痛等乳疾;

④膝肿痛,下肢不遂。

[操作]直刺1T。2寸;治疗急性胃痛,微向上斜刺厂1。5寸重

刺激。

11、犊鼻(Diibi,ST35)(又名:外膝眼)

[定位]屈膝,在能韧带外侧凹陷中。

[取法]“膝外下陷是犊鼻”

[功能]祛风湿,利关节。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操作]向后内方斜刺0。5-1寸。针刺此穴可进入膝关节滑囊。

故《素问•刺奇病论》:“刺膝能,出液为跛。”从西医角度看,坚

决反对刺入关节腔,因关节腔滑囊液流出易造成关节粘连。严格消毒。

禁直接灸。一般不用穴位注射,以免进入关节腔。

12、足三里(ZUsdnli,ST36)(胃经合穴、胃的下合穴)

[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1横指处。

[取法]“膝下三寸三里迎”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

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旁1寸处。

[主治]①一切消化系统疾病主穴: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

泻,痢疾,便秘;双向调节作用“肚腹三里留”。

②下肢痹痛,水肿,脚气;

③心神疾病:心痛,心悸,癫狂;“胃之大络名曰虚里”别名“鬼

邪”;

④治疗一切虚弱证:乏力,气短,脱证,强壮保健要穴;

⑤预防保健:“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孙真人)

⑥其他:降血压;高脂血症;促进胃溃疡修复,提高白细胞吞噬指

数,用于肿瘤辅助治疗。

[功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操作]直刺1-2寸,稍偏向胫骨方向,针刺得气时,感到局部酸

胀或有麻电感向足背放射。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13、上巨虚(ShdngjfixU,ST37)(大肠下合穴)

[定位]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取法]“膝下六寸上巨虚”

[功能]通降肠腑,理气和胃

[主治]

①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脱肛、肠痈,痢疾等胃肠病;

②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1-2寸。

14、下巨虚(XidjtixU,ST39)(小肠下合穴)

[定位]上巨虚穴下3寸。

[取法]“膝下九寸下巨虚”

[功能]调理胃肠,通络散结

[主治]

①小腹痛,泄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②下肢痿痹(局部);

③乳痈(a小肠的功能主要是泌别清浊。b足阳明经脉循乳房,故

取下巨虚通络,散结治疗乳痈)。

[操作]直刺1T。5寸。

15、条口(Tidokbu,ST38)(别名:肩凝)

[定位]上巨虚穴下2寸。

[取法]“膝下八寸条口寻”

[主治]

①近治作用:下肢痿痹,转筋

②远治作用:皖腹疼痛

③特殊:肩臂痛、肩周炎

[操作]巨刺法:条口透承山,行运动针法。留针20〜30min留针

期间每隔5〜lOmin行针或功能锻炼一次,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