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自学课:第10讲文言文阅读_第1页
2023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自学课:第10讲文言文阅读_第2页
2023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自学课:第10讲文言文阅读_第3页
2023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自学课:第10讲文言文阅读_第4页
2023年新八年级语文暑假自学课:第10讲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讲文言文阅读

《学三目标¥

1.了解并积累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2.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基本掌握文言文的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基础知识

il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liiiii----------------------

一、考点梳理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1)一词多义

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

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

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

的引申义"丢失"。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O,解释为"没

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

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2)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去",古义是"离开",

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

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

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

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

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

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3)通假字

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

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三峡》中“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空隙、缺口的意思。

(4)词的活用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

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如"一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

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打洞"。这种

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古

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名词、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

2.常见文言虚词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

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为""于";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

"则""而";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文言词语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

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另外,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

意思相同的两项"还是"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在解答的过程中,可

以采用:

(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左句词语的意思代入右句,看是否解释得通,

以此来判断异同。

(2)排除法。把自己有把握的选项进行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

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

(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

思是否相同。

3.朗读停顿

文言文节奏与停顿划分方法:

(1)主谓之间一般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部"。

(2)句首发语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后要停顿。

(3)句首的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如"若""而"等)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

读。如"今齐地/方千里"。

(6)表转折意思的句于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⑻"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等的后面

要停顿。

4.文言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要求可概括为"信""达""雅".

①信。所谓"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要忠实于原文,

不误解、歪曲,不遗漏,不奉强附会,不随意增删内容。

②达。所谓"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通顺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语

法的表达要求和习惯。

③雅。所谓"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2)文言文的翻译有其原则,概括地说,就是:字字落实、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②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对句子中的每个词,只要它

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就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并且,要尽量保持原

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运用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①②③④⑤

②意译。指在直译有困难的地方,从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出发,在忠

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3)翻译的方法

①留:

现代汉语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

的地方,因而翻译时,有时需要运用保留法,即原样照搬文中词语。这

主要指:

古今通用的词语,如"人""手""心""笔""墨""山""水""牛"

"羊""田""大""小""长""短"等。

古代的专有名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日期、官职

名、典章制度的名称等。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

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0"元丰六年"(帝王年号)、"承天寺"

(地名)、"张怀民"(人名)都属专有名词,翻译时照搬即可。

②删

凡是古代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

的助词等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词语来表示它,

因而翻译时无须译出。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

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

译。对于有实在意义的虚词,翻译时则不能删去。如:渔人甚异之。(《桃

花源记》)译为:渔人对这(桃花林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之"为

代词,代指前文渔人看到的景象,有实在意义,翻译时不能删去。

③换

由于时代的原因,古代汉语中有些词的意义已经发生较大变化,用法已

经改变,语法已经不用,在翻译时,应将这些古语换为今语。特别是随

着语言的发展,古代的单音节词到现代已经多变成了双音节词,翻译时

要将古代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另外,凡是通假字,在翻译时,都要换成本字。

④调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调整跟现代汉语语序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翻译时,

要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表达。

前置宾语后移。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

聪明了。后置状语前移。如: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译为: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

⑤补

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一些成分,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出来。省

略的成分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及介词的宾语等。如:

箕畚运(土石)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补宾语)

有些意思跳跃过大的,翻译时则要适当补充词语或短语,以使意思连贯。

5.内容理解与概括

(1)先浏览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

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试题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宇,找准答题的切

入点。

(3)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上综合理解文意,进而准确

概括局部内容。

(4)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蓬,表达充分。

6.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o

阅读文言文要依据文中的有关材料分析概括作者的基本观点。在分析时,

可以通过事件或人物的言行去窥探人物的思想品质,通过作者对人物、

事件、情理的褒贬好恶,去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或态度。止匕外,

还应注意辨析作者表明观点或态度的形式,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深入分

析和体会,从而把握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7.联系实际与个性感悟。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准确、深刻地领会作品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倾

向;其次,要从作品本身出发,紧扣题目所问进行感悟;再次,感悟一

定要联系实际,尽量从自己的真实感受出发,贴近生活,紧跟时代,有

新意;最后,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使观点经得起推敲,令人信服。

8上匕较阅读

比较阅读是对两篇或多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人物形象等)

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

艺术特色的异同等。

解答时要认真分析试题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间读相关文字,进行"异

中求同"或"同中求异"。

(1)"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

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

(2)"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

揭示各自的特征。

二、八下第三单元课文词语积累

(-)《三峡》

L重点词语释义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不见曦月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襄:上,上升到高处

(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的确,实在

(8)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9)属引凄异属:zhCi,连续引:延长

(10)故渔者歌日故:所以

(11)不以疾也疾:快、急速

2.通假字

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3.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4.一词多义

(1)自

自峡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假如,如果

(2)绝

沿溯阻绝动词,断绝

绝崛多生怪柏形容词,极高的

衷转久绝动词,消失

(3)清

回清倒影名词,清波

清荣峻茂形容词,水清澈

(4)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这

飞漱其间代词,它们,代古柏

5.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旷的山谷

(4)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5)晴初霜且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清荣峻茂分别省略了主语水、树、山、草

有时朝发白帝"白帝"前省略了介词"于",意思是"从白帝城"

飞漱其间"飞漱(于)其间,省略介词"于"

不以疾也"不以(之)疾也,省略代词"之"

7.课文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都是群山连绵,完全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

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

被阻隔断了。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贝U)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

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骏马,

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山石林木的)

倒影。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

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水清,树茂,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

穷。每逢秋雨初晴或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显出一片清冷寂静,常常

有一些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在叫,叫声连续不断,音调凄凉怪异,空

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答谢中书书》

1.重点词语释义

(1)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2)晓雾将歇歇:消散

(3)夕日欲颓,沉鳞竟跃。欲:将要。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

的鱼竞跃:争着跳跃

(4)未复有能与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5)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古今异义

(1)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某个时候

(2)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停止、休息

(3)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萎靡

(4)古来共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

3.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②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⑵书:

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③乃丹书帛曰:动词,书写

4.词类活用

(1)五色交辉(名词做动词,辉映)

(2)夕日欲颓(形容词做动词,坠落)

5.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

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

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

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

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

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

L重点词语释义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这里指门窗。欣然:愉快地)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

是。)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步:

散步。于:在。)

(4)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5)交横:交错纵横。

(6)但少闱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2.古今异义

(1)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4)月色入户

古义:单扇的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3.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动词,和)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名词做动词,散步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6.课文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

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

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

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

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

(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

人罢了。

(四)《与朱元思书》

(-)重点词语释义

(1)风烟俱净俱:全,都

(2)从流飘荡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缥碧:青白色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甚:比得过奔:飞奔的马

(5)负势竞上负:凭依

(6)蝉则干转不穷转:通"喈"叫

(7)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到息:平息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经营反:通"返"返回

(9)横柯上蔽柯:树干

2.通假字

(1)蝉则干转不穷"转"同"哦",鸟婉转地叫。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3.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今义:应允,或

者,可能。

(2)莺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

才能。

4.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5.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6.特殊句式

省略句

(1)急湍甚箭

"甚"字的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即"急湍甚于箭”。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省略了主语"高山",即"高山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7.课文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赏的。巍峨的山峰耸入

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

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

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

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IC考点剖析I

----------------------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lill------------------------

考点一:课内阅读

I一一例1.阅读《三峡》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

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嘲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2)翻译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峡先写概貌,再做分述,布局自然,思路清晰,以凝练生动的笔墨,

写出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的广度。"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写山的高度,从侧表现了三峡峡长山高的特点。

C.文章第②~④段对三峡进行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依次写出了三

峡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马飞奔、御风飞行作对比,更表现

出江水一泻干里的迅疾气势。

【答案】(1)①同"缺",空隙、缺口。②飞奔的马。

(2)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⑶C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①句意:一点也没有断缺的地方。阙:同"缺",空隙、缺口。

②句意: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峻(山高),良(的确,确实)"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②至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和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

"春夏秋冬"错误。

故选C项。

考点二:比较阅读

।-----例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竟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解衣欲睡/实是欲界之仙都

B.月色入户/高峰入云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翻译句子。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猿乌乱

鸣,沉鳞竞跃"为景增添动感。

B.乙文描绘的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语言

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C.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以简短的议论作结尾,表达了作者沉醉山

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D.乙文描绘了“月夜之美",以"但少闲人”的感慨做结尾,隐含着

作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悲凉、旷达的人生态度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答案】(1)C

(2)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

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⑶C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欲:要,想要,动词/欲望,名词;

B.入:照入,射入,动词/插入,动词;

C.者:都是"……的人"的意思,代词;

D.与:和,跟,介词/参与,句中有欣赏领略之意,动词;

故选Co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晓:清晨。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竟跃:竞相

跳跃。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意思是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因此"与古今贤人共赏美景

的得意之感"是不正确的;

故选C。

[面真题演练

----------------------iiiiiiiiliiiiiiiiiiiiiiiiiiiliiiiiiniiii,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

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晓雾将歇:(2)沉鳞竞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猿鸟乱鸣"中"乱"字用得极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4.文章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简要概括"山川之美"表现在哪

些方面。

5.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

什么言外之意?

【答案】1.(1消散()2)跳跃2.自从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

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3."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

写出了清展山林热闹欢跃的气氛。4.①山水相映之美,如"高峰"

与"清流"。②色彩搭配之美,如"五色""青竹翠竹"。③晨昏变幻

之美,如"晓雾"与"夕日"。④动静相衬之美,如高峰、清流、石壁、

青林翠竹为静,猿鸟、沉鳞为动。5.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

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

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

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解析】1.本题文言实词。根据句意确定词义。

(1)句意: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歇:消散。

(2)句意: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跃:跳跃。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注意重点词语"自(从),未复(不再),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的正确翻译。

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猿鸟乱鸣"意思是"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乱"字写出

两岸孤猿异鸟纷乱鸣叫的场景,写出了"鸣"的状态,表现了猿鸣鸟啼

的热闹欢乐的景象,使画面极具动感。

4.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

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

风物,相互映衬,境界清新。

色彩搭配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

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

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晨昏变幻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竟跃",由静

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

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动静相衬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

翠竹”是静景,写出了山林静谧清新的静态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

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5.本题考查文章主题。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外之意:

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

妙处。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

其二,"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

能够欣赏它的妙处,作者表达了对当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感到遗憾;

其三,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

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

爱与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

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

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6.本文作者是___朝的文学巨擘(填人名)。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2)盖竹柏影也:

8.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在境遇上的相同点是什么?

9.对文中传达出的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漫步赏月的悠闲和欣喜B.遭遇贬谪的悲凉和感慨

C.无所事事的无聊和空虚D,苦中作乐的旷达和洒脱

10.你是怎样看待文中作者的心态和做法的?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6宋苏轼7.念考虑想到盖大概是8示

例:都遭遇了贬谪,都是"闲人"。9.C10.示例:这是作者

乐观旷达人生观的体现,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

应学会乐观面对,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例如我们面临考试失败的抑

郁,就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

的可能。

【解析】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苏轼,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

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2)句意: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

8.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可知,此时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

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而张怀民也是被贬至黄州来的贬官,由"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可知,作者把自己和张怀民都说成是“闲人"。

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主旨理解与分析。

C.文章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

被贬谪到黄州任职。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体现了作者赏月的悠闲

和欣喜,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文章表达苏轼壮志难

酬的苦闷,自解、自慰、自我排遣,同时表现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

度。文中并无"无聊和空虚"。

故选C。

10.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与谈看法。

细读文本,然后正确翻译,结合写作背景可分析作答。作者被贬,但并

没有意志消沉,而是用赏月这种行为排解心中的郁闷,这是一种乐观的

生活态度。我们面临生活中失败的抑郁,也应乐观地面对,调整自己的

心态,继续快乐地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示例:我很钦佩苏轼,虽被贬谪依然乐观旷达,保持高雅的审美情趣。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身处逆境不能一味消沉,要学会自我排遣,比如可

以通过绘画、音乐、摄影等活动排遣抑郁,去发现生活中的希望和乐趣,

做一个勇敢乐观的人。

(三)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

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

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

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

寻⑥,悬流千丈,浑洪巅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⑨,迄于下口。方知

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

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

寻。⑦浑洪:水势浩大。巅(b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

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

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

(1)沿溯阻绝()

(2)窥深悸魄()

12.翻译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译文: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译文:

13.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14.通过阅读这两个描写水的语段,你能打开思路,总结一下写景的方

法吗?

【答案】11.逆流而上看,望12.(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

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

在空中。13.①相同点:两文中的水都有急、大的特点。②不同点:

甲文除了写出夏水急、大的特点外,还写出了春冬之水清静(清澈)的

特点。14.示例:可以按照季节来写,也可以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还可以按俯视、仰视、平视的观察角度来写。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

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溯:逆流而上。

(2)句意为: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窥:看,望。

12.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

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重点词语:

(1)虽,即使;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不以,没有。

(2)冲,冲击;素,白色的。

13.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准确理解两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描写水的语句,

然后再分析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从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和

乙文"其水尚奔浪万寻""非驷马之追也"可以看出,都具备水流湍急

的特点;从甲文"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和乙文"浑洪或怒,鼓若山腾”

可以看出,都具备水量大的特点。

不同点在于,甲文"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还写到三峡水在春冬季节清

澈的特点,乙文则没有写。

据此可概括作答。

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结合甲文"至于夏水襄陵""春冬之时""每至晴初霜且"可知写景时

可写四季,但顺序不一定按春夏秋冬;结合"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

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可知写行船之

快来衬托水流之快,属于侧面描写,"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属于正面描写,所以可以正侧面结合;结合"河中漱广"可

知用俯视,"往来遥观者"可知用远视,"悬流千丈"可知用仰视,所

以可用多种视角来写。

据此可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乙】传说中这块石头当初是大禹所凿,河被水冲击而变得开阔,两岸

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返过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石头居高临下,好像

要坠落下来却又倚靠在山崖上。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

够进入石头中。”确实是这样!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

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

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

怒的巅(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

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

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

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文】

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

飞之鸟,干翼竟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

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

【注释】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

植物。④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

情。散赏:随便欣赏。

15.对乙文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章B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B.故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C.故章B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D.故章B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6.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正确的一项是()

A.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

B.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远)

C.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树木的枝干)

D.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屏障)

1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顺序先"水"后"山",详写"水"略写"山",由近及远。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从正面直接描写水流之清澈。

c.乙文从视听角度,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描写了一年四季的山水美

0

D.两文都抒发了热爱自然,寄情山水,不愿为世俗所累之情。

1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归飞之鸟,干翼竟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答案】15.B16.C17.D18.(1)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

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归巢的鸟儿,干翼相连,竞相飞来,渴了想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

百臂相接。

【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结合句意及句子成分进行划分。

句意为:故章B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

霄。"故章B县东三十五里"做主语,其后应划分停顿;"有青山"与前

句一起满足主谓宾结构,其后应停顿;"绝壁干天""孤峰入汉"是"青

山”的两个特点,其间应划分停顿。应断句为:故章B县东三十五里/有青

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故选B。

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

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奔:奔腾的骏马;

B.句意: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

C.句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柯:树木的枝干;

D.句意:绿树浓密,山路崎岖,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嶂:绿树;

故选C。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甲文详写"山"略写"水";

B.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明水中细石可以看得清楚,是从侧面

直接描写水流之清澈;

C.根据乙文中"秋露为霜"可以,是描写秋季的景色,并没有描写一年

四季的山水美景;

故选D。

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

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

词:

(1)激,飞溅;鸣,鸣叫。

(2)归,归巢;竞,竞相。

【参考译文】

【乙】故郡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

绿树浓密,山路崎岖,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鸟儿竞相飞来,干翼相连,

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

女萝铺成了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

景物可使人消除疲劳,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可过关检测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阅读《三峡》郦道元,完成下面小题。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

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口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

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且,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沿溯阻绝(2)良多趣味(3)空谷传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第①段写出了"山之高"的特点,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

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清荣峻茂"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1.逆流而上甚,很回声2.(1)如果不是正午

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2)即使乘着快马驾着清

风,也不如船行得快。3.重岩叠嶂,隐天蔽日4.示例:每当春

冬之时,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江水清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

盛,任意生长;山势高耸,直插云霄;青草葱茏,生机勃勃。这一切让

人感到心情愉悦。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沿溯阻绝”的句意是:下行和上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溯:逆

流而上。

(2)"良多趣味”的句意是:趣味无穷。良:甚,很。

(3)"空谷传响”的句意是: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

声。

2.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

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

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

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自(如果)、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虽(即使)、奔(飞奔的马)、以(认为)、疾(快)"

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①段的语句"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

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这个句子突出了三峡山的高峻。

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

"清荣峻茂”指的是水清,树荣,山峻,草盛。作答时要抓住景物的特

点,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声音、色彩、情态等角度细致地描绘出

自然景致。如:到了春冬的时候,三峡的景色格外美丽。你看,江水清

澈,鱼儿似在水中欢唱;树木茂盛,郁郁葱葱;山势高耸,直入云霄;

小草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

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干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

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横柯上蔽

(2)互相轩邈_______

(3)泉水激石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5.树木的枝干。远。冲击、撞击。6.(1)那

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

利禄的心。

(2)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

返。7.表达了作者厌弃官场,热爰美好的大自然,渴望避世退隐的

高洁志趣。

【解析】5.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

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

现象。

(1)句意: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2)句意: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邈,远。

(3)句意: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击,冲击、撞击。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⑴莺,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使……平息,

使动用法。

⑵经纶,策划,治理。世务,政务。反,同"返",返回。

7.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要结合文章主旨和具体内容分析。本

文是一篇山水小品,其主旨暗含在唯一的议论性句子"莺飞戾天者,望

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中,这是作者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

联想,借景言志,莺飞戾天者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经纶世务者

是指治理社会事务的人。本句既反映了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厌弃,渴

望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又衬出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结合作者性情

和写作背景也可理解作者的情感,作者出身贫寒,为人耿直,一生较坎

坷,在其他写景诗文中,也常流露这些情感。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

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东坡为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①负债二万者,速至则曰:"天久而

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以扇二十来,就判字笔②随意作行,

草③及枯木、竹石以付之。才出门人竟以干钱取一扇所持立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