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选官制度_第1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_第2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_第3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_第4页
古代中国选官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古代中国选官制度【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1.(2018·全国III卷·T25)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表1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北宋(71)南宋(62)高级官员208中级官员1510低级官员128无官职记录2436第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解析】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由材料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可以看出,五官职记录的人数最多,由此可见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地位,扩大了官吏来源,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世家大族的“巨大”影响,也体现不住宰相权力的变化,故A、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科举制功能的变化,而且宋代是科举制完善的时期,“功能弱化”的说啊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第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2016·全国II卷·T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试题分析】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最重要的就是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治垄断,使教育变成全民的教育,因此选择D。C错在“排除”上,不应该是排除而是避免垄断。B选项是九品中正和察举所要考察的,所以科举不具备优势。A说法过于绝对。第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3.(2015·全国I卷·T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唐宋明清河南151621江苏781749第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近五年全国卷真题体验】4.(2014·全国I卷·T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第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考情分析】1.从前面所选的真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选官制度是高频考点,这是必修一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的主干知识。2.考查的角度新颖,立意独特,但是主题基本上不变,主要还是考查科举制实施的效果或影响。3.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是为了契合当前的热点——教育改革和高考改革,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如何培养人才、培养生么样的人才、如何选拔人才,这都是长效热点,我们在备考复习时要重点关注。第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主学思】朝代主要选官制度标准方式西周

战国-秦朝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第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主学思】朝代主要选官制度标准方式西周

世卿世禄制

血缘世袭

战国-秦朝

军功爵制军功

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官职

汉朝

察举制

品行

举荐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

评定授官隋唐宋元明清

科举制

才学考试第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多样化的古代选官制度】一、荐举制度(选贡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二、科举制度三、征辟制度(征召、辟署)四、荫袭制度:恩荫、难荫、特荫五、其他入仕制度:博士弟子和国子、赀选世家、军功、纳赀(缴纳钱物买官爵)第1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1.选贡士制时间:夏商周三代,为补充世卿世禄制,为没有继承权的嫡子和庶子提供了入仕机会。学在官府。秀士(乡选)选士俊士造士(直接投考)进士贡士国子(非嫡长子或嫡子。完成学业后,在侍卫军中服役,40岁以上)乡大夫司徒司马诸侯王第1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2.察举制

经过考察后进行荐举。盛行于两汉,中衰于南北朝,其后历代皇朝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春秋时,已有通过基层逐级察举,由地方官向国君推荐人才的制度。战国时,地方官在年终上计时,必须向中央推荐一定数额的人才,经过国君或有关部门的考核而授予官职,后来演变为察举。第1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2.察举制

汉代的察举方法

皇帝下诏指定荐举的科目(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至孝、有道、敦厚、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

丞相、诸侯王、公卿和郡国守相按科目的要求进行考察和荐举

应举者按不同科目考试;或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御史(东汉为尚书)及九卿策试(考试地点为太常寺或公车司马署)

根据对策的成绩高下,分别授予官职或选入郎官继续深造主管部分加试一些熟悉官事和书法,按“四科”的不同标准分别授予不同官职第1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2.察举制

四科内容: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遇事不惑,才任三辅令。(《汉官仪》卷上)实行举者与被举者的连坐制度。第1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第1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3.九品中正制时间:魏晋南北朝。220年开始,又叫九品官人法。吏部尚书司徒选用核实核查上报大中正任用贤有识鉴的官员,担任本籍州郡的大小中正小中正按九品评定本籍州郡人才等级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不再属于中央和地方长官,改由专职举士的中正官负责,选用标准除经学、德行、乡议之外,增加了“状”。“状”“品”结合,较汉代严密。第1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荐举制度3.九品中正制

在实施过程中,中正官全由士族豪门把持,品评人才也着眼于门第,被选用者也限于士族,推荐人与被推荐者之间又在政治、经济及生活等方面有密切联系。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门阀政治、阻塞寒素人才入仕的壁垒。第1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一)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度是国家根据需要,设立若干科目,举行公开而统一的考试,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标准的选官制度。由礼部主持考试,择优录取,取得做官资格。再吏部试以“身言书判”,合格可以授予官职。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以试策取士。这是科举制度的开始。第1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一)隋代的科举制的创立

科举制度基本纠正了魏晋以来由世家大族所垄断的用人和掌权状况,也削弱了荐举的功能,表现出较为公开、公正的优越性,为士人入仕开辟出一条新途径。科举制度的确立,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有利于更广泛地吸收人才。成为主要的官吏选拔制度,历代奉行不替,直到1905年。第1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唐科举分常举和制举两种。常举分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等科,其中以明经、进士两科最重要。明经考试的内容以帖经为主;进士考试的内容以诗赋为主。考帖经全赖背诵,做诗赋需要独立思考。因而中明经易,中进士难。进士及第虽难,但及第后易于飞黄腾达,因此被时人视为“士林华选”。第2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

所谓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平民子弟和官吏都可应试。制举不常举行,在科举制度中不占重要地位。第2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二)唐代的科举制的发展武则天创立武举和殿试。武举由兵部主持。第2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

北宋建国后,鉴于唐末五代时期藩镇武人干政的教训,开始采取重用文臣、以文制武政策。宋初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广泛地吸收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参加政权。扩大了录取规模。宋太宗在位21年,通过科举而得官的将近一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单由进士一科而得官的就有4517人。第2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宋代科举人数据《文献通考》卷32〈宋登科记总目〉太祖时代取士最多是开宝六年,进士11人,再试取16人,共27人,又诸科96人。太宗淳化三年,进士353人,诸科774人。真宗咸平三年,进士409人,诸科1129人。仁宗皇祐五年,进士520人,诸科522人。神宗元丰八年,进士485人。哲宗元符三年,进士561人。徽宗宣和六年,进士805人。自隋至清,各代进士录取总数,以宋为最,达36131人,加上诸科等总数达11万多人。宋代开科期间每年平均录取进士115.07人,为唐代(26.01人)四倍以上,各科总录取人数为唐代的十倍左右。第2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三)宋代的科举制的完善科举考试制度比唐代严格。从宋太祖后期起,举人经礼部试之后,必须再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算合格,被录取的人便成为“天子门生”。实行糊名、誊录制度,不许朝廷官员推荐考生,食禄之家的子弟必须复试,对贵戚子弟另设考场和别派考官,实行锁院以减少作弊。第2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科举制度(四)明清的科举制的僵化与衰落1.明清考试内容与形式

明代开始将起源于宋元时期的八股文规定成专为应试的文体,它把知识分子的思想束缚在程朱理学之中。读书人为猎取功名,埋头于四书、五经,写空洞的八股文,其他一切有用的知识,概不留心。这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科学的发展。科举制从此日益僵化。第2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八股文程式

破题

承题

起讲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正正正正反反反反股者,对偶也。每股中均须一正一反,或一实一虚,或一深一浅排偶论述。所有内容必须本《四书集注》,代圣人立言,不可以己见发挥。只有最后大结时可用己见,但只可言前朝,且只能三四句。入手第2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明清科举考试的程序儒生童生童试生员秀才乡试举人(通过)乙榜(中举)第一名:解元第二名:亚元第三四五名:经魁会试贡士(通过)会元(第一名)殿试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甲榜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第2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唐代科举特点:科目繁多,重诗词歌赋宋代科举特点:轻视诗词,重视实际能力明清科举特点:八股取士,重文章格式【历代科举考试的特点】第2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科举制的评价】1.积极作用:(1)改变了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扩大官吏来源,加强了中央集权。(2)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提高行政效率。(3)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营造刻苦勤奋的读书氛围。(4)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尤其是诗歌)。(5)以考试成绩为录取标准,相对公平公正。第3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考试科目和内容,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束缚思想,导致士人长期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2)为皇权服务,读书学习日益功利化。(3)过分注重不切实际的学问,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4)导致社会价值观的偏差——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2.消极作用:【对科举制的评价】第3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