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1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2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3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4页
辽宁省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溪市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生物学试卷(本试卷共19道题满分30分生物学和地理考试时间共9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2分)1.自然界中,有的物体属于生物,有的物体属于非生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机器人 B.钟乳石 C.蘑菇 D.珊瑚礁【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等。【详解】机器人、钟乳石、珊瑚礁,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属于真菌,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C符合题意。【点睛】生物的特征是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A.达尔文 B.哈维 C.林奈 D.拉马克【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其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学历史。点评:此题为基础题,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本题。3.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某学习小组对裸地、草坪和灌木丛的空气湿度进行测量,并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空气湿度变化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裸地组不含植被,不需要测量B.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空气湿度C.实验可以选择在池塘、河流周围D.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草坪【答案】D【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分析题目可知:变量是植被,裸地是对照组,草坪和灌木丛是实验组。【详解】A.此实验是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裸地组虽然没有植物,但在该探究中作为对照需要进行测量,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因此实验变量是不同的植被,B错误。C.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量,C错误。D.从实验数据可知,灌木丛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大于草坪,D正确。故选D。4.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是()A.一片农田 B.一块草地C.生物圈 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答案】D【解析】【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BC、一片农田、一块草地、生物圈,都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都属于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D、一条河中的所有的鱼,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5.科学家珍.古道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A.调查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观察法【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详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分析: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所以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故选D。6.下列用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是()A. B.C. D.【答案】C【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2)呼吸作用是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详解】A.该图实验能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金鱼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A不符合题意。B.该图实验中有二氧化碳吸收剂,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瓶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C.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该图能够验证萌发的种子产生二氧化碳,C符合题意。D.该装置中萌发的种子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可以消耗氧气,D不符合题意。故选C。7.我国有不少举世无瞩的珍稀特有树种,其中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的是()A.珙桐 B.银杉 C.水杉 D.桫椤【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解答时可以从植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详解】A、珙桐为落叶灌木。可生长到20~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是光面。花奇色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子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A不符合题意。B、银杉,是三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后残留下来至今的植物,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起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杉是松科的常绿乔木,主干高大通直,挺拔秀丽,枝叶茂密。银杉雌雄同株,B符合题意。C、水杉,落叶乔木,杉科水杉属唯一现存种,中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第一批列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稀有种类,有植物王国“活化石”之称。已经发现的化石表明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而中国川、鄂、湘边境地带因地形走向复杂,受冰川影响小,使水杉得以幸存,成为旷世的奇珍。武汉市将水杉列为市树,C不符合题意。D、桫椤是现存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极其珍贵,堪称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的濒危植物。隶属于较原始的维管束植物-蕨类植物门,桫椤科,桫椤是古老蕨类家族的后裔,可制作成工艺品和中药,还是一种很好的庭园观赏树木,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8.如图是植物体的某些器官或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a和b是由图丁中的2发育而成B.图乙中的结构B和C可以使根不断长长C.图丙中的③将来可发育成图甲中的结构bD.图丁中结构2、3、4、5共同组成种子胚【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中,a叶,b茎。图乙中,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丙中,①幼叶,②芽原基,③芽轴。图丁中,1果皮和种皮,2胚芽,3胚轴,4胚根,5胚乳,6子叶。【详解】A.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因此,图甲中的a叶和b茎是由图丁中的2胚芽发育而成的,A不符合题意。B.图乙中的结构B伸长区细胞的不断伸长、C分生区细胞的不断分裂,可以使根不断长长,B不符合题意。C.图丙中的③芽轴,将来发育成图甲中的b茎,C不符合题意。D.图丁中的2胚芽、3胚轴、4胚根、6子叶四部分共同组成种子的胚,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幼体,D符合题意。故选D。9.要想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显微镜镜头组合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丝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①②是目镜,③④是物镜,解答即可。【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①②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若想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量最多,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长的目镜①5×和短的物镜④10×,放大倍数最小,为50倍。故选B。10.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这利用了(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农作物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D.基因多样性【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解答时可以从生物多样性的表现方面来切入。【详解】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是指生物所生存的生态环境类型的多样性等,与题干无关,A不符合题意。B.农作物的多样性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与题干无关,B不符合题意。C.物种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与题干无关,C不符合题意。D.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这是利用了生物基因的多样性,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的内涵。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 B.水 C.光 D.湿度【答案】A【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空气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详解】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长开花的影响,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在生物学中,一张图片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表达不同的含义。下图表示植物叶片正在进行某一种生理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①是二氧化碳,②是氧气B.若该图表示光合作用,则③是水,④是无机物C.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顶部的“阳光”可有可无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答案】B【解析】【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①二氧化碳和③水,产物是:④有机物和②氧,A正确,B错误。C.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不需要光。若该图表示呼吸作用,则顶部的“阳光”可有可无,C正确。D.通常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植物能积累有机物,能生长,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0.5分,共18分)13.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结果如下图(示例:[④]细胞质)。据图回答问题。(1)若将乙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放大成丙图,进行了如下的操作,请选择其中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______。A.向左下方移动装片B.向右上方移动装片C.转动转换器D.调节细准焦螺旋E.调节粗准焦螺旋(2)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会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滴清水,其作用是______(3)制作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时,(图中用解剖针挑取的番茄果肉均匀涂抹在水滴中,箭头表示盖上盖玻片的方向,椭圆表示载玻片中央的清水)。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方法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A. B.C. D.(4)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果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丙的[①]______和[②]______。【答案】13.BCD14.维持细胞固有形态15.A16.①.细胞壁②.液泡【解析】【分析】丙图中:①是细胞壁、②是液泡、③是细胞核、④是细胞质,据此回答。【小问1详解】由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在显微镜下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与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当物像不在视野的中央时,移动玻片应与玻片的位置一致,即当玻片位于视野的右边时,只有向右移动玻片时,物像正好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所以乙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只有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才能使得物像到达视野的中央。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故转动转换器,可以换上高倍镜,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若将乙图中箭头所指的细胞放大成丙图,正确的操作步骤并排序是B.向右上方移动装片,使物像正好移动到视野的中央,C.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D.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小问2详解】临时装片制作过程中,会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滴清水,其作用是维持细胞的原有形状,便于观察。【小问3详解】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使它的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可以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BD图没有接触水滴,C图直接插入水中,容易引起水泡,A操作正确,BCD操作错误。故选A。【小问4详解】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两者的不同点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绿色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所以,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番茄果肉(不是绿色部分)细胞特有的结构是图丙的①细胞壁、②液泡。14.下图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C表示油菜的叶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由上图发育过程可以看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2)图中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这是______的结果,这一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______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3)图C的结构层次属于______,它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形成的。其中①能保护内部柔嫩的部分,因此属于______组织;(4)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可概括为: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答案】14.细胞15.①.细胞分裂②.染色体16.①.器官②.保护17.细胞→组织→器官→油菜(植物体)【解析】【分析】图中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A表示细胞,B表示组织,C表示器官,D表示植物体,图B中1保护组织、2输导组织、3分生组织、4营养组织,图C中①是上表皮,②是叶肉细胞,③是叶脉,④是下表皮。【小问1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因此,从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的角度来看,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小问2详解】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了,这一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染色体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图中的a表示细胞的分裂。【小问3详解】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叶包含多种组织,属于器官。可见,图C的结构层次属于器官,它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次序形成的。其中①上表皮能保护内部柔嫩的部分,因此属于保护组织;②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③叶脉能运输水、无机盐和有机养料,因此属于输导组织。【小问4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油菜植株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油菜。15.为了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甲乙是大小相近、新鲜的两盆天竺葵。请据图回答问题:(1)首先将甲、乙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运走叶中原有的______,然后再将两装置置于光照充足的环境条件下几个小时。(2)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______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3)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丙、丁操作,其中丙操作的目的是______。(4)实验中,甲装置中的叶片A经丙、丁操作后,用清水冲掉碘液,叶片的颜色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这说明______。【答案】(1)淀粉(2)二氧化碳##CO2(3)除去叶绿素(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4)①.不变蓝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解析】【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甲、乙两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小问1详解】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小问2详解】本实验的变量是有无二氧化碳,其中甲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制造了无二氧化碳的环境条件。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故甲、乙两装置中,除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小问3详解】一段时间后,取甲、乙两装置中的叶片依次进行丙、丁操作,其中丙操作的目的是除去叶绿素(使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因为酒精可以溶解叶绿素。【小问4详解】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绿色的部分变成黄白色,这样可以避免绿色干扰实验。丙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是酒精,用来脱色。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滴加碘液变蓝色,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叶片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16.下图是花生的一生中几个主要阶段,请据图分析并回答问题:(1)甲图所示结构萌发时所必需的环境条件是定的水分、______和适宜的温度。(2)乙图中的花生植株主要通过根尖的______区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体内的______(填“导管”或“筛管”)运输至叶片等处。(3)丁图中①和②表示果实的结构,依据丁图②中的种子数量推测,丙图花中子房里应有两个______,丁图中的①是由丙图花中的______结构发育而来。【答案】16.充足的空气17.①.成熟②.导管18.①.胚珠②.子房壁【解析】【分析】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花生果实由果皮和种子构成,即丁图中①果皮,②种子;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花生的根、茎、叶中都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小问1详解】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小问2详解】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增大了根部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能力。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小问3详解】①表示果皮,②表示种子。受精完成后,只有子房发育成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①果皮,胚珠发育成②种子,受精卵发育胚,因此丙图花中子房里应有两个胚珠,①果皮由丙图花中的子房壁结构发育而来。17.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装置(纸盒底铺有湿土)如下图所示。图中鼠妇为刚放入时的状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设变量是______,装置A、B两侧明亮和阴暗环境形成了______实验。(2)待实验装置中的鼠妇平静后,每隔1分钟对实验装置A和B中的鼠妇进行计数。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______值为实验结果。(3)实验装置图中,所示的实验材料(鼠妇)选择有待改进,请你指出选材的不当之处:①______;②______。(4)除实验材料(鼠妇)的选择问题外,进行上述探究实验的操作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完善?______(答出一点即可)。【答案】17.①.光##光照②.对照18.平均19.①.鼠妇数量太少②.鼠妇的生长健康状况、大小应相同20.将鼠妇分成相同的两份,分别放入纸盒两部分中央【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小问1详解】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是要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实验装置,故变量是光,装置A、B两侧明亮和阴暗环境形成了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小问2详解】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因此经10分钟的计数后,计算出装置A和B中鼠妇数量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小问3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除光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温度、湿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每组只用少量的实验材料做实验不科学,可能因实验材料自身原因等偶然性而影响实验结果。图中鼠妇数量太少,所以,根据对照实验的原则,提出的修改建议:①鼠妇数量太少;②鼠妇的生长健康状况、大小应相同。【小问4详解】观图可知,鼠妇没有放在盒子中央,不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除实验材料(鼠妇)的选择问题外,进行上述探究实验的操作不正确,应该将鼠妇分成相同的两份,分别放入纸盒两部分中央。18.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资料一: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总面积约为500O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够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1950毫米/年。蒸腾作用大大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茎叶承接雨水,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资料二: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20.36%。(1)碳—氧平衡是指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绿色植物通过______作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2)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在水循环过程中,自然界中的水进入植物体主要依靠植物的______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自然界主要依靠______作用。(3)请推测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写出1个):______。(4)从资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植被资源保护面临挑战,如何保护植被资源呢?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答案】(1)光合(2)①.根的吸收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