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蜀相》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蜀相》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蜀相》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蜀相》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蜀相》高二语文+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素养目标】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型的意象等基础知识。审美鉴赏:分析这首诗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思维发展:体会这首诗所抒发情感。文化传承: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这幅对联说的是谁?知人论世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多抒写家愁国恨(如《春望》《登高》)、壮志难酬(如《蜀相》)、忧国忧民之情】。其主要作品有“三吏”“三别”等。因其卓越的成就,被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齐名。著有《杜工部集》。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兴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这幅对联说的是谁?后人吟咏诸葛亮及其表的诗词示例:1.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明游俊题在“三顾堂”正门的对联)3.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武侯祠楹联)4.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春天拜谒诸葛亮庙时所作。当年,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唐王朝仍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功臣。杜甫个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完全落空,流落蜀地,生活困穷。无论国事、家事、个人事,都使诗人陷于苦闷之中。因此,他到成都之后,不再“自比稷与契”,而是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便是其中的一篇。原诗呈现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思考: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柏森森”突出了什么情感?修辞:1、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诗人望中所得的景象,写的是丞相祠堂的外景,点明祠堂的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2、记叙与描写结合。第一句是记叙,“柏森森”用的是描写。情感:

①“森森”,是形容柏树的高大而茂密。

②“柏森森”一词,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渲染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表达追奉先人时的崇敬之感。③

柏树象征坚贞、挺拔、坚韧,以它的高大茂密的来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照着台阶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步骤:释字义(绘景象)、点手法、析作用。

炼字/诗眼揣摩语言确定情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寂寞和感伤寄寓冷清寂寥

融情于景以乐衬哀自空——独自——白白地,徒然意境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聆听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①“自”“空”二字

。自”的意思是独自,“空”的意思是白白的,徒然的。②台阶旁的绿草独自葱翠,昭示着春光的明媚,却无人欣赏;躲在叶下的黄鹂尽管叫声悦耳,却无人倾听,是一幅冷寂、凄凉的春日图。③作者寓情于景,以乐衬哀,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春景的漠视和对武侯诸葛亮的敬仰。通过缅怀诸葛亮,表达了诗人自己功业未就的落寞与感伤,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话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试作简要分析。释字义绘景象/析句义点手法悟情感/析作用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功业?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开:指帮助刘备开国

济:辅佐刘禅继位

塑造了一位雄才大略、忠君爱国、济世扶危的贤相形象。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思考: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①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上一切事业未竟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②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有远大抱负的诗人。杜甫从小立志干一番事业,他是想做宰相的,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但即便如此,他却依然忧念国事,挂怀天下,所以他的内心是非常苦痛的。

这两句在叙事中抒情,写得情真意挚,非常感人。有人说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诗眼。是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使多少志士仁人流下了眼泪。

诸葛亮

杜甫时代才情理想付出结果不同战争频频动荡不安战争不断安史之乱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仕途屡遭贬谪,失意落寞。人物比较思考: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怀古咏史诗: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寄、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怀古、咏史类诗词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赏析:③领悟感情:①追慕古贤,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如杜甫的《蜀相》、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④悲叹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如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①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②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鉴赏要点: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自问自答点明地点描述景象凄凉冷落称赞业绩表达仰慕壮志未酬痛苦伤感起承转合“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古诗结构章法之一,也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起句是开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句表明文意的转折变换,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文的作用。这种结构方式不但表现出诗人的思维进程和情感的发展与变化过程,而且使诗歌的结构严谨,波澜起伏,曲折有致。

蜀相

(七律、怀古诗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首联:寻访祠堂叙事(仰慕)颔联:祠堂春色写景(叹惋)颈联:丞相功业议论(歌颂)尾联:壮志未酬抒情(惋惜)总结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自练自提一、情景默写1.《蜀相》中,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写衬托出的庄严肃穆的气氛,并抒发凭吊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属性》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唐]杜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1.这首诗的第三联运用了哪几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①以静衬动,“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寓情于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描写江边寒风中树影稀疏的凄凉之景,将因友人离去而孤寂的伤感之情寄寓其中。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虚写,是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句是实写,写诗人在江边送别韩十四的情景。一虚一实,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之时的伤感。④听觉与视觉相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句作者从听觉角度描绘一路辗转旅途艰险的情景,“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