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考试版)3_第1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考试版)3_第2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考试版)3_第3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考试版)3_第4页
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1(考试版)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天津专用)01历史(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坚持“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命题理念,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围绕高中历史学科主干内容,突出学科特点,设置更切合实际的试题情境和更精准的设问方式,灵活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难度、区分度控制合理,既突出了等级考的选拔功能,也对高中教学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预测2024年天津等级考历史试题,持续优化试卷结构,通过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试题等方式,突出对思维过程和思维品质的考核。可以尝试打破国别史的限制,将中国史相关知识置于世界史的视野中,充实有关中国历史的世界性影响和中外历史互动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人文关切和情怀。同时,在立足历史学科的基础上,注重与地理、思政、语文、生物等学科的关联,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单项选择题Ⅰ: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早商时期,商朝统治中心位于今河南郑州和偃师一带,其东部影响止于鲁豫皖交界地区。中商时期,商朝的实力达到顶峰:西至陕西周原、商洛……东至渤海南岸、连云港海岸以及淮河下游的盐城一带。这体现了商代A.势力东扩的显著特征 B.受到外敌入侵被迫东迁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区域间的文化交流加快2.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白家村遗址,在此出土了铲、斧、锛、凿、镰、磨盘、魔棒等石器,还有锥、矛、镞、刀、针等骨器。碳十四年代数据表明,该遗址所处年代大体在距今7330—7050年之间。据此可知,白家村遗址A.是父系氏族社会的重要见证 B.展现了小农经济的发展面貌C.反映当时农耕工具得到普及 D.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3.唐中期,时有藩臣“擅自置属,贡赋不人朝”。唐德宗规定:“黜陟使各量风土所宜、人户多少均之,定其赋,尚书度支总统焉。”各州所收取的赋税按比例“上供(朝廷)送使(藩镇)留州”。这一规定意在A.保证农民有充分的生产时间 B.制衡藩镇力量C.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简化税收名目4.1607年,徐光启和意大利人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出版。随着更多西方数学著作被引入,大批“会通”性新式数学著作涌现,例如徐光启的《测量异同》、明末进士李笃培的《中西数学图说》等。此类著作借用西方数学形式逻辑和公理化体系对中国传统数学进行梳理和阐释。明末出现“会通”性数学著作的原因包括①新航路开辟为“西学东渐”提供了有利条件②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交往③明代学者积极努力寻找中国传统数学的出路④明末清初思想领域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现象A.①③B.②③ C.②④ D.③④5.从魏源提倡“师夷制夷”,到清政府兴办“洋务”,不过20年左右;从洋务思想到早期改良思想,也不过20年左右;从早期改良思想到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不过十年多的时间;从维新变法失败到民主革命的高涨,不到十年;从辛亥革命失败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不到十年。这说明A.社会急剧变化加速思想更新 B.中国近代民主思想日渐成熟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D.政治革新助推西学东渐开始6.1876—1878年,华北、西北等省出现了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的特大灾荒。洋务派提出农工商各部门相弥相补、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代农业以减灾备荒的思潮,并主张建立官、商、民多种力量相结合的救灾备荒体系。据材料可知A.当时中国社会备荒机制不健全 B.近代社会保障体系亟需加强C.清政府救灾与防灾体系较完善 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救灾体系7.五四运动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为文言文,之后转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五四之前,报刊内容大多低俗毫无趣味,之后多为报道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和新锐思想文化;同时很多青年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办报热潮之中。大众传媒的这些变化A.推动了当时工人运动广泛开展 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使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D.使民主科学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8.表1是关于18941936年中外产业资本比重变化表。该表本质下反映了表1年代合计(万元)本国资本外国资本金额(万元)比重(%)金额(万元)比重(%)18948952.63519.139.35433.560.71913154095.630386.219.7123709.480.31920236825.070079.229.6166745.870.41936821000.0177600.021.6643400.078.4A.中国经济增长的依附性质 B.中国工业基础日渐薄弱C.本国资本失去了发展空间 D.外国资本占据优势地位9.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图1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C.突出了各民族团结迎解放 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10.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吴孔明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研讨会”上说:“中国农科院成立65年来,培育和推广包括超级稻、矮败小麦、转基因抗虫棉等优良农作物品种,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为推动粮食单产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每亩69公斤增长到近400公斤贡献了力量。”这表明中国农业A.注重研发转基因的农作物 B.技术创新促进产量提高C.对世界粮食安全形成威胁 D.农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11.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于玛雅文明的衰落。另在2003年对委内瑞拉北部的Cariaco盆地沉积物中钛元素含量变化的分析,发现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的一场持续150多年的干旱控制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其发生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人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相一致。据此可知A.地理环境变化是文明兴衰的根本原因 B.非洲文明衰落是因为气候发生了变化C.气候环境因素可以解释古代文明衰落 D.科技辅助历史学研究一定会直抵真相12.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性。对下面的文明区示意图表述正确的是图2A.①处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B.②处国家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C.③处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 D.④处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13.“新兴经济体……开始在传统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对传统资本体系注入活力还是起到颠覆作用,其最终还并未表明态度,但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规律来看,政治必将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式。”材料意在强调A.发展中国家经济影响力日益凸显 B.历史发展趋向须用唯物史观阐释C.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仍然不明朗 D.世界多极化趋势必将进一步发展单项选择题Ⅱ:14~15题,每题3分,共6分。每一选项的分值分别为3、1、1、0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14.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图3A.受到王权和神权双重压制 B.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C.是西欧城市发展的产物 D.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15.漫画是时代印记的鲜明镜像。下图为英国画家于1912年10月创作的政治漫画,此漫画最能反映的时代状况是图4A.经济危机激化了列强矛盾 B.新的世界性战争不可避免C.欧洲巴尔干半岛矛盾重重 D.英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受到挑战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16.(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运用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舂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政治格局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政治格局所代替,新贵族不满足于经济力量的增加,谋求更多的政治权力。私学的兴起以及文化典籍流落民间,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士作为一种新阶层的出现加速了这一进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诸子之学为其政治目标服务,谋求特定利益。这一时期,中原华夏民族与四周夷、戎、狄、蛮不断争战,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和而不同的文化趋同,这就为文化的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摘编自胡林涵《浅谈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机制》材料二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对外开放。随着国门的打开,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的文化、物产、科技、工艺等沿着这条大道不断地传到了中亚、西亚乃至更远的欧洲。正如史籍所载:“伊吾之右,波斯以东,商旅相继,职贡不绝”。到了唐代,更进入到“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在长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通过海陆两途,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火药等物品及造纸、炼铜等技术,都相继传播到东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其中“遣唐使”是将中国唐朝文化向外传播中的一支独特的队伍,他们除了完成官方的外交使命外,随团成员还有许多留学生、学问僧以及医生、工匠等,他们都带着任务来学习盛唐文化。日本大化改新,以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律令制度为样板,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出现了“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新气象。——摘编自武斌《汉唐:中华文化的魔力圈》材料三中国五四运动更多地表现出对以往文化的批判性,这种批判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文化的自我批判。文化的自我批判当然也不是五四时期特有的思想现象,事实上,明清之际便已从不同方面呈现文化的自我批判意识,但是,五四运动自我批判和明清之际的文化自我批判之间存在重要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明清之际的文化批判首先是面向过去,其目标是从所谓理学回到经学,或者说,从宋明时期的新儒学(理学)回归原初的儒学。比较而言,五四时期的文化批判,主要指向未来以及与之相关的新的观念世界。由此,以往历史传统和近代的观念、过去和现在、古与今、新和旧交织在一起,传统和现代之间形成了种种复杂关系,其中存在多重意义上的思想张力。——摘编自罗志田《反思“五四”;中西古今关系再平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繁荣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对世界的影响。(8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与五四时期文化批判的区别,并分析五四时期文化批判的影响。(8分)1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代的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无论是种植、纺织生产还是使用,都是在相互隔绝的环境之中进行的,没有产生跨区域的影响力。即便在种棉技术于12到14世纪传入欧洲之后,棉花也没有成为“全球商品”。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跨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建立改变了棉花的命运。在随后的两个世纪中,欧洲帝国在美洲开启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土地掠夺”,用暴力强占印第安人土地,准允和保护跨大西洋的贩奴贸易,凭借对远洋航行技术的掌握和武装航运的暴力,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连接美洲、欧洲和非洲以支撑棉花资本主义的全球经济网络,即“棉花帝国”。由此,世界完成了经济分工的第一步,非洲被锁定在为美洲种植园提供廉价劳动力的位置上,英国人则将自己从种植原棉的负担中解脱出来。——摘编自王希《评<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材料二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一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他们利用他们的新地位启动了工业革命,中国和印度以及世界上许多其他地区则越来越屈从于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材料三2012年全球主要棉花产地比例图21世纪初的世界和18世纪80年代工业革命前的世界为数不多在地理上一致的地方是亚洲在棉花世界的重新崛起。棉花的种植以及纱线和布料的生产继续向亚洲转移……今天,棉花种植在乌兹别克斯坦、多哥或印度,通过香港的纺织厂,然后去到越南的缝纫店,最后来到堪萨斯城的服装架上。……维系运输棉花复杂网络的是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跨国公司。产品被零售商“拉”过大洋,并使制造商、承包商和工人相互竞争,来保证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棉花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变化,并说明推动其变化的历史因素。(7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的主要原因,指出“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帝国”所反映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7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2012年全球棉花产量的分布特点。(4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天津许多地名都与“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