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下图是中国两大河流域史前文化圈的分布情况,据图可以推断()A.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 B.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C.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 D.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各文化区之间有发达的水系,中原地区处在南北交通的枢纽地位,使得各个地区经中原与其他地区交流成为可能,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不能说明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不能得出“各地区之间商品交易较为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各地区之间文化交流存在可能,未体现中原文化易受北方游牧文化冲击,排除C项。故选D项。2.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 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 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仁者爱人”“仁民爱物”“民胞物与”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统治者实施德治的重要性,反映了仁爱思想对儒学的深远影响,说明儒学具有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A项正确;理学吸纳了佛道思想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历代士绅普遍推崇儒学的结论,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3.距今约9000—7500年贾湖遗址与距今3300年左右的殷墟遗址都位于今河南境内,两地相距仅300公里。图第一行是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第二行是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二者都刻画在龟甲等器物上。这可以说明中华文明()A.源远流长 B.多元一体 C.开放包容 D.善于创新〖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中国)。根据材料观察图片了。可知,贾湖遗址出土的契刻符号与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存在相似性,再根据材料“距今约9000—7500年的贾湖遗址与距今3300年左右的殷墟遗址都位于今河南境内,两地相距仅300公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地的文明存在继承性,这说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点,A项正确;“多元一体”是中华文明的起源特点,但是两个文明不存在同一个时间段,“多元一体”无从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特点”,而“开放包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贾湖文明与殷墟文化存在传承关系,“善于创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4.两汉时期,文人献赋盛行。西汉武帝时,如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东汉建都洛阳后,一些关中遗老仍然盼望朝廷能够回迁长安,对此,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文人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C.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 D.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两汉时期。根据材料“有天子出巡、游猎、求仙等行为,司马相如、扬雄等文人往往献赋加以讽颂”“班固上《两都赋》加以驳斥”及所学可知,汉赋描绘了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体现了文学作品为时代服务的要求,这说明文人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汉代行政制度作出重大调整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具有积极进取的时代风貌,但与东汉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C项;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并不是兼收并蓄的思想文化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5.被奉为日本“文化之神”菅原道真曾提出“和魂汉才”即以日本精神为主体,让中国汉代以来的智慧为己用。明治维新之后,开启了思想转变的序幕,将“和魂汉才”变成“和魂洋才”即在保留本国传统文化同时,应用西方现代技术,吸纳西方文化社会制度,促进日本的进一步发展,走上了强国之路。该材料的启示是()A.文明开化促进了日本的强盛 B.洋才优于汉才是日本转变的根源C.应该在变革中坚守文化自信 D.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根据材料可知,明治维新前日本思想是“和魂汉才”,明治维新后,日本坚持“和魂洋才”,两个时期都保持以本国文化为主体,并最终走向强国之路,说明在变革中应坚持文化自信,C项正确;明治维新前日本思想是“和魂汉才”,也在推动了日本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中并无前后比较,不同时期学习不同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只有学习西方文化才是强国之道,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这说明了当时()A.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唐朝的繁荣昌盛C.唐文化兼具包容性和辐射力 D.中朝关系较和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新罗使用唐代年号,采用唐朝历法,汉字是官方文字,男女服装、婚丧嫁娶同汉族习俗一样”“朝鲜半岛的留学生可以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及第可以做官”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时期,新罗派遣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无论是文化还是政治都受到了唐文化的影响,同时留学生可以在唐朝为官,分别体现了唐文化的包容性和辐射性,C项正确;唐朝对外政策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的是唐朝对新罗的影响,并未体现唐朝的繁荣昌盛,排除B项;材料主要说的是唐朝对新罗的影响,并不是中朝关系,也无法得出中朝关系和睦,排除D项;故选C项。7.下表是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一些言论,这些言论()言论出处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冯桂芬《校邠庐抗议》彼使我变,利为彼得;我自欲变,权为我操王韬《答强弱论》A.完全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 B.体现了传统文化和西学结合C.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 D.揭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序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早期(中国)。根据表格中近代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的言论可知,早期维新派主张向西方学习,主动变革,挽救民族危机,这些主张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潮流,C项正确;早期维新派并没有完全突破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这些主张没有体现和西学的结合,只是提出向西方学习,排除B项;魏源林则徐等人揭开了近代学习西方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C项。8.甲午战后,“西政”一词逐渐流行,1898年初康有为在上书中说:“西政新书,多出近岁。”甚至张之洞也以为“西学亦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西政”一词的流行,反映了()A.维新救国思想成为主流 B.现代国家认同观念兴起C.有识之士对西学认知的深化 D.民族救亡自强意识开始觉醒〖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甲午战后(中国)。甲午战后“西政”知识大规模的进入,冲击了体与用的分界。张之洞在中西体用的框架中特别重视“西政”,指出“西艺非要,西政为要”这体现了有识之士对西学认知的深化,C项正确;没有其他思想的传播情况对比,无法得出“主流”,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认同观念,排除B项;民族救亡自强意识在洋务运动时期就有了,并非1898年才开始觉醒,排除D项。故选C项。9.1959年,美国学者萨缪尔·克莱默在其畅销书中列举了某一古代文明的39个“世界之最”,包括:最早的学校、最早的“立法者”、最早的“农书”、最早的伊甸园、最早的文字肖像等。这一古代文明是()A.古代西亚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最早的学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巴比伦时期,当时的学校被称为“泥板书馆”,因为大多数的知识都是记录在泥板上的;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在西亚流行数千年;最早的伊甸园指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等等,因此这一古代文明是古代西亚,A项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这一文明是古代西亚,BCD项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0.《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一个人窃取牛或羊、驴、猪,或船舶,如果它系神或宫廷的财产,则应对他科以三十倍之罚金;如果它系穆什钦努(非全权公民)之财产,则应对他科以十倍之罚金;如果窃贼无物以偿,则他应被处死。由此可见古巴比伦()A.法律带有习惯法的烙印 B.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C.社会治安状况不断恶化 D.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巴比伦时期。据材料可知,《汉谟拉比法典》对不同阶层的人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其存在森严的社会等级秩序,D项正确;习惯法是罗马法的范围,而材料描述的是古代西亚地区,排除A项;古巴比伦是奴隶社会,而非封建社会,且材料没有体现王权有浓厚神秘色彩,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律条文,而非社会治安,排除C项。故选D项。11.古代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主人公奥德修斯描述库克罗佩斯人时称他们“既不动手犁耕,也不种植任何东西,但凭植物自生自长,无须撒种,不用耕耘”,因此属于野蛮人。这反映出古代希腊()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英雄主要从事农耕C.农业占据重要地位 D.文明程度最为领先〖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材料中奥德修斯认为库克罗佩斯人不撒种、不耕耘,因此属于野蛮人,说明奥德修斯认为农业是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古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材料反映出古希腊人重视农业,排除A项;虽然古希腊史诗主要涉及英雄事件,但是古希腊英雄主要从事农耕,不符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其他地区文明,材料没有将古希腊文明与其他文明比较,无法得出古希腊文明程度最高的认识,排除D项。故选C项。12.20世纪60至70年代在阿富汗东北边境、临近帕米尔高原处发掘出公元前4世纪末的希腊式城市,城内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体育馆布局井然有致。犹太教的希伯来文化也在这个时期最初传向西方,并且和希腊哲学相结合。这体现出()A.区域经济的统一 B.文化的交流融会 C.民族信仰的认同 D.世界连成了整体〖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材料所述西方的城市风格传入东方、希伯来文化传入西方,体现了文化的交流融会,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文化交流而非经济交流,古代世界受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东西方之间尚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东方人信仰希腊宗教,以及西方人信仰犹太教,不能体现“民族信仰的认同”,排除C项;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13.苏格拉底与好友克里同争辩是否应越狱时指出,“不要太顾虑大众的意见”,“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守与我们对什么是正义的、值得过的生活达成的协议”。这反映出苏格拉底()A.强调自由与美德的崇高价值 B.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精神C.主张政治精英管理国家事务 D.批判直接民主的非正义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希腊时期(雅典)。据材料可知,苏格拉底注重正义和注重与值得过的生活达成协议,这反映了他具有理性主义精神,B项正确;材料强调正义的价值,而不是自由,排除A项;苏格拉底主张正义等价值理念,未涉及政治精英管理国家和批判直接民主,排除CD项。故选B项。14.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哲学家柏拉图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历史学家塔西佗等学者都曾在著述中描述过“金色时代”的理想社会。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金色时代”的憧憬反映了()A.对城邦民主政体的不满 B.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C.对帝国内部矛盾忧虑 D.对人性回归自然的诉求〖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希腊、罗马。根据材料“在他们看来,处于初始阶段的人类最为幸福,完全靠本能依赖着大自然生存与繁衍,没有进入等级社会之后的各种弊端”可知,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们借古讽今,发泄对所处现实状况的不满,认为人性遭到社会的玷污,应该回归自然本性状态,D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城邦民主政体的弊端,排除A项;材料侧重对现实社会状况的不满,“对原始蒙昧时代的向往”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帝国内部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A.丝绸之路开通 B.蒙古军队西征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 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图中线路向西到达欧洲,向东到达印度和中国地区,由此可知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C项正确;“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长安或洛阳,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蒙古军队西征指的是蒙古建国后,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既深且远,其方向应该由东向西,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公元4世纪时,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入韩国、日本;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表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材料表明()笈多帝国时期古代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符号确立起来,印度数字首先被印度周邻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汲取。大约公元五世纪印度数字经由商人传至欧洲,但并未产生很大影响。公元七世纪随着阿拉伯势力崛起,印度数字始为西亚一些国家所接受。七世纪末、八世纪初一些阿拉伯学者逐渐采用并修改补充印度婆罗谜字体十位数字,后来这种阿拉伯人修改的印度数字又经由他们之手传入欧洲。公元十二世纪欧洲许多地区开始比较普遍地学习和运用印度数字。A.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B.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于世界C.文明传承助推社会转型 D.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印度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以早期的形式传给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对其进行修改(又称阿拉伯数字),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因此,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印度数字发明和传播的概况,未体现经济繁荣促进科技创新,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对不同古文明进行对比,不能体现古代印度文明“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表明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未涉及社会转型,排除C项。故选D项。17.德川幕府将朱子学奉为官学,注重以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德川家康曾亲自邀请“日本朱子学之祖”藤原惺窝为诸侯公卿讲授“四书”。这反映德川幕府()A.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 B.推崇中国儒家思想C.重视忠义和孝行品性 D.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德川幕府时期(日本)。据所学知识可知,程朱理学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德川幕府之所以把理学奉为官学,是因为理学的内容有利于强化“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这反映了德川幕府强化统治的思想基础,用理学巩固统治,A项正确;推崇理学是材料内容的概括,并非材料反映的问题,排除B项;据材料“将朱子学奉为官学”“君臣关系和家族关系维持社会秩序”可知,德川幕府通过推崇理学的封建伦理秩序来维护其统治,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德川幕府将来自中国的理学奉为官学,仅据此只能得知德川幕府学习了外来文化,但不能得知其“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8.某学生在学习中古时期世界历史时,对不同地域文明特征概括如下。表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东欧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美洲、北非文化②南亚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成为东西文明的纽带③西欧基督教成为文化符号,教权与王权竞争共存④东亚融汇华夏文明的因子,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古时期(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是西欧人的精神主宰并且教会具有极大的社会权威,可与王权相互竞争,③项正确;由于中国儒家文化的不断传播,在东亚地区形成了儒家文化圈,促进了东亚地区的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的形成,④项正确。在中世纪,美洲地区处于封闭状态,东欧地区不可能吸收美洲文化,①项错误;南亚地区没有处于东西方文明的交界处,不是东西文明的纽带,②项错误。综合以上,③④正确,故选D项。19.有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以下表格。该同学从表中所得出的历史认识最恰当的是()历史时期古代罗马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西晋灭亡,东晋建立(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公元5—6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许多王国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A.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 B.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C.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 D.民族迁徙决定中西历史走向和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罗马、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古代罗马的历史发展”“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及所学可知,古代罗马与古代中国的历史发展都深受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中西历史的相似性;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走向了分裂状态,古代中国历史总体上呈现大一统的趋势,体现了中西历史的特殊性。由此可见,中西历史发展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B项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古代中国历史陷入治乱循环的相关信息,与古罗马无关,排除A项;“外族入侵导致罗马帝国分裂”属于罗马帝国的分裂的原因,与古代中国无关,排除C项;古代中西方民族迁徙对历史走向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并不是决定力量,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20.二战后,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周祥光的这些经历()A.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推动了中印两国邦交正常化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助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材料“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体现的是二战后,具有中国籍背景的学者周祥光到印度出版署任职,并翻译中文书刊,后又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周祥光不是代表国家,没有上升到两国外交层面,排除B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源自先辈们的抗争及国家实力的提升,排除C项;此时印度已经实现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1题12分,22题14分,23题14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原始印欧语是印欧人的语言,随着印欧人的迁徙而产生了印欧语系。学者运用了多种学科的办法复原了印欧人的迁徙路径。印欧语系的构成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和南部,涵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印度次大陆北半部以及伊朗高原的语言。印欧语系又被分为若干语族,包括日耳曼语族、意大利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斯拉夫语族、印度—伊朗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族、安纳托利亚语族、吐火罗语族(包括焉耆方言、龟兹方言)等。原始印欧人的起源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1926年提出印欧语系起源于乌克兰黑海以北、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大草原地带,他用印欧语中的动植物名称来描绘印欧人的居住环境,又以“马匹”“车轮”等词确定其所处年代。柴尔德的观点在立陶宛裔考古学家玛丽亚·金布塔斯的著作《史前的东欧》中得到进一步引申和论证,并于1963年首次提出“库尔干假说”,根据考古墓穴中发现的冶金术、青铜兵器、战士和马匹遗骸,推断早期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2500年之间从东欧大草原迁徙而来,他们向西扩张进入东欧、中欧和北欧地带,向南到达了北高加索、小亚细亚一带,向东抵达乌拉尔山东部。(1)依据材料及所学,描述印欧人的主要迁徙路径。并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影响。(2)材料摘编自杨文姣《X学、X学、X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学者最有可能会运用哪些学科复原印欧人的迁徙,补全题目。〖答案〗(1)印欧人的迁徙:自东欧迁往西欧、印度河流域、小亚细亚半岛或西亚。影响: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迁入地当地的族群和文化,征服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破坏;印欧人同原住民逐渐融合为新的民族;促进了古代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交融:迁徙促进了马拉战车等技术文化的传播。(2)原标题:杨文娇:《语言、考古、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第一小问路径:根据材料“印欧语系的构成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和南部,涵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印度次大陆北半部以及伊朗高原的语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欧民族迁徙的路线大体可分为三个主要方向:西方迁徙、东方迁徙和南方迁徙;西方迁徙主要指向欧洲大陆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如日尔曼人、凯尔特人等的迁徙;东方迁徙则指向欧洲大陆的东部和俄罗斯地区,包括斯拉夫人和巴尔干人等的迁徙;南方迁徙则指向了印度次大陆,如雅利安人的迁徙。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欧人凭借着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冲击了迁入地当地的族群和文化,例如古印度的达罗毗荼人被雅利安人征服,征服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破坏;或与本征服者融合,印欧人同原住民逐渐融合为新的民族,进入小亚细亚的发展成为赫梯人,进入巴尔干半岛的发展成为希腊人;由于印欧人的迁移,同时也带动文化的迁移,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了古代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交融。【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的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语言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考古人类学);遗传学(遗传人类学、分子人类学)都可以用来研究印欧人的迁徙,因此可以将题目拟定为杨文娇:《语言、考古、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佛教之东,适值吾国思想凋敝之后,当此之时,学者见之,如饥者之得食,渴者之得饮,担簦访道者,接武于葱岭之道,翻经译论者,云集于南北之都,自六朝至于唐室,而佛陀之教极千古之盛矣。此为吾国思想受动之时代。然当是时,吾国固有之思想与印度之思想互相并行而不相化合,至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明王国维所谓“能动时代”与“受动时代”的含义及表现。(2)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1)含义:“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表现:“能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政“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受动时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中国吸收佛教精神,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西学东渐,催生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2)同意。理由:从宋代至晚清,理学长期在思想领域中占据主导,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君主专制高度发展,八股取士和文字狱使得思想受到钳制,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虽然在明清之际,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但没有超出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改变宋明理学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的情况。〖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含义:“能动”是自觉主动的意思,“能动时代”指的是通过本土文化创新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受动”指的是受外来影响。“受动时代”指的是吸收融合外来文化推动文化发展的时代。表现:“能动时代”:据材料“诸子九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