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卷)_第1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卷)_第2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卷)_第3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卷)_第4页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北京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北京卷)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夏朝汲取了旧石器时代中原文明的精华,从古国文明的汪洋之中脱颖而出。《史记·夏本纪》记载:“(大禹)声教播于四海。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于是太平治”。以下关于夏朝说法正确的是()①私有制产生并即将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②统治集团内部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③犁耕已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④二里头文化吸收了各地区的先进文化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夏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启是中国历史上夏朝的第二位君主,他结束了禅让制,开启了世袭制,统治集团内部由“传贤”演化为“传子”,②描述正确;二里头文化的形成是综合了当时中原及周边地区诸多先进文化因素,④描述正确,C项正确;新石器时代晚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①与材料时空不符,①错误;到了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③不符合题意,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2.“忠”字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本义是“尽心尽力”;春秋战国时期,其意义明显朝着下对上的关系发展或转化,并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共出现97次,如表所示:篇名东周策西周策秦策齐策楚策赵策魏策韩策燕策中山策次数2131952197111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B.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忠”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一种政治规范,《战国策》一书中“忠”字在秦国出现次数最多,这表明秦国社会转型较为彻底,故B项正确;法家思想成为社会共识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发生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忠”字字义的变化及其在各地文献中出现的次数,无法得出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如图所示四个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①中的蜀、建业、洛阳等信息可知是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图②中的北周、后梁、陈等信息可知是南北朝时期;图③中的西夏、金、临安等信息可知是南宋、西夏、金等政权并立时期;图④中的后蜀、后周、南汉、南唐等信息可知是五代十国时期,①②④③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4.下图为宋太祖至宋哲宗时期御史中丞出身情况统计图,这反映了当时(

)A.进士出身深受推崇 B.中央权力分配渐趋合理C.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D.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图表数据可知,北宋御史中大部分是进土出身,即通过科举制当官,体现御史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侧面说明了政府重视监察官员的队伍建设,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但不能体现进士出身深受推崇,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当时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未涉及中央权力分配情况,排除B项;科举制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但材料强调监察官员素质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5.下图为《晚明的全国性市场》,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时期()①区域性长途贸易兴盛②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荒③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结构变化④白银大量流入成为主要货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明朝。观察地图,晚明时期湖广地区的大米和粮食运往太湖地区,太湖地区的棉花和棉布运往湖广等地,可知区域性长途贸易兴盛。在两宋时期,太湖地区是全国重要的粮仓,晚明时期其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粮食需从湖广地区购入,“苏湖熟,天下足”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①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人地矛盾突出导致粮荒,排除②,白银大量流入也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排除④,排除ACD项。故选B项。6.将下列内容按照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马克思指出:“就算是中国人必须接纳英国的和平公使人京,他们抵抗英国人的武装远征队也是完全有理的。中国人这样做,并不是违背条约,而是挫败入侵。”②该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条约强调中英两国“官员平行”。③“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④“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②江宁是南京别称,1842年的《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强调中英两国“官员平行”;①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公使进京,且马克思的描述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拒绝按照清政府指定路线进京换约,进攻大沽口炮台,遭到清军反击相吻合;③“城头逢逢雷大鼓,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描述的是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历史信息;④“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描述的是1901年《辛丑条约》禁止华北科举考试五年的历史信息,因此正确排序应是②①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7.如表是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出口商品的分类占比(%)。其中甲年、乙年、丙年分别对应的年份应是(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甲年15.681.82.6乙年39.841.418.8丙年40.139.420.5A.1820、1860、1894 B.1865、1883、1894C.1893、1910、1920 D.1912、1930、1944〖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乙年机器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可知这个时期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到丙年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机器产品比重进一步上升,根据次题干信息,因此推断出是1910年和1920年,C项正确;1820年不存在机器出口,史实错误,排除A项;甲年手工制品占比较大,可知这个时期是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为主,排除B、D两项。故选C项。8.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许多地方留下了历史的印记。对图中标注的地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凝聚了新的组织力量,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创建了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③完成了战略转移,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④保存了革命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的中国。①是上海,是的诞生地,自从有了,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①正确;②是南昌,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②正确;④是甘肃会宁,这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这保存了革命力量,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④正确,故B项正确;③是遵义,根据所学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9.日内瓦会议也成了中国同西方主要大国接触的重要场合。20世纪50年代,西方大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限制同中国的往来,但是,在这个解决国际问题的场合上,西方大国不得不面对这个他们在外交上还没有承认的国家。由此可知,这次会议(

)A.标志着新中国走上国际舞台 B.意味中国全国突破西方封锁C.使得西方承认新中国合法性 D.解决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和世界。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A项正确;日内瓦会议并没有使中国全面突破西方封锁,排除B项;据材料“外交上还没有承认的国家”可知当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并没有承认新中国,排除C项;当时朝鲜问题并没有解决,排除D项。故选A项。10.1978年7月至9月,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着重探讨了各类引进问题,尤其是怎样提升技术引入力度、增加外汇、使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引进海外投资等。这表明当时我国(

)A.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B.改善经济建设环境C.调整外资利用方式 D.探寻经济发展路径〖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78年7月至9月”“着重探讨了各类引进问题,尤其是怎样提升技术引入力度、增加外汇、使用比较合理的方式去引进海外投资等”和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夕,国家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模式,进而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路径,D项正确;此时对外开放尚未开展,排除A项;材料与改善经济建设环境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道路的探索,非调整外资利用方式,且此时尚未进行对外开放,排除C项。故选D项。11.学者希林顿认为,许多民族独立地“发明”了不同动植物的驯化,不同地区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下列可以印证希林顿论断的史实有(

)①玛雅人发展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②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③南亚最早培植芋头和豆类④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的世界。根据希林顿的论断,许多民族独立地依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发展各种的特色农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玛雅人发展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这证明了在美洲中部,玛雅人独立地发展出了以玉米种植为主的农业,①正确;阿兹特克人发明了“浮动园地”,这是一种利用水体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方法,也证明了在美洲中部,阿兹特克人独立地发展出了农业,②正确;班图人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这证明了在非洲地区,班图人独立地发展出了农业,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③错在最早培植芋头和豆类是美洲地区,不是南亚地区,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2.下图是15-16世纪某古代帝国的领土扩张示意图。通过这一时期的扩张,该帝国(

)A.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 B.建立起完整的法律体系C.把地中海变成自己的内海 D.大规模传播扩散希腊文明〖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16世纪世界。根据图中时间15-16世纪,以及伊斯坦布尔等重要时空信息,可以判断本题所示地图应为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对过往商品征收重税,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受到一定影响,A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剔除了法律中那些矛盾和过时的内容,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排除B项;罗马帝国征服了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亚历山大帝国解体后形成的一些国家,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在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13.下图是公元前2000年~19世纪,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中心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欧洲消费能力迅速提升 B.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C.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D.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图片信息可知,全球棉花贸易市场从多极、分散逐渐向欧洲集中,显示出世界贸易联系的日益紧密,再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前后西欧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殖民者通过海外贸易发挥欧洲纺织业的优势,与题目中棉花贸易向欧洲集中相符合,D项正确;“欧洲消费能力迅速提升”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15世纪末,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排除B项;世界市场完全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4.大革命以前的法国度量衡非常混乱,“脚”是常见的长度单位,巴黎的古尺被称为“国王的脚”,大革命期间法国依据“自然理性”,以“米制”统一了长度单位(一米即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有人形象地比喻为“共和国的尺寸推翻了国王的脚。”“米制”的确立体现了法国(

)①共和之路的顺利②启蒙思想的价值追求③自然科学的发展④“电气时代”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法国依据‘自然理性’”得出,“米制”的确立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②正确;根据材料“以‘米制’统一了长度单位(一米即经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得出,“米制”的确立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③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共和之路漫长且曲折,①错误;“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5.下表为1937-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年份项目国家①②③④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0.4钢产量17.719.851.45.81950年原油产量37.91.1266.70.3钢产量27.312.187.84.81970年原油产量3537.5475.30.8钢产量11645119.393.31990年原油产量5533.63710.5钢产量15438.489.7110.3根据表,推断①②③④四国对应为()A.美国、德国(联邦德国)、苏联、日本 B.美国、日本、苏联、德国(联邦德国)C.苏联、德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 D.苏联、日本、美国、德国(联邦德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钢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工业发展水平,原油产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工业发展水平,但也受到本国石油储备的影响,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950年,③在原油产量和钢产量上最多,①仅次于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后,欧洲普遍衰落,此时期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是美国和苏联,在1970年,③的原油产量和钢产量上仍旧最多,①仅次于③,④在1950年至1970年钢产量快速发展,仅次于③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工业产值最高的国家仍旧是美国和苏联,日本在二战后工业产值快速增长,到1970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综合两则信息可知,③为美国,①为苏联,③为日本,②和④原油产量整体一直不高,反映了两个国家本身石油资源优先,结合选项四个国家可知,②为德国(联邦德国),所以①②③④四国对应为苏联、德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C项正确;①②③④四国对应为苏联、德国(联邦德国)、美国、日本,排除ABD项。故选C项。第Ⅱ卷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1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一:《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史料二: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钧”“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史料三:《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材料二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分别指出其史料类型和价值。(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4分)〖答案〗(1)史料一是文献史料,记载了西周时期地图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2分)史料二是实物史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军事地图绘制的内容。(2分)史料三是文献史料,记载了西晋时期的地图绘制方法“制图六体”。(2分)(2)特点:起源早,历史悠久;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或具有军事、行政、外交等功能);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图文结合,以文字为主;缺乏专业人员和制图知识。(任答2点,4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史料类型和价值:根据材料一“《周礼》”“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和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一是文献史料,记载了西周时期地图对国家治理的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和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二是实物史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军事地图绘制的内容。根据材料一“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和所学知识可知,史料三是文献史料,记载了西晋时期的地图绘制方法“制图六体”。(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二“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可得起源早,历史悠久;根据材料二“《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可得服务于政治统治需要;根据材料二“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可得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可得图文结合,以文字为主;根据材料二“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可得缺乏专业人员和制图知识。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占领区人民实行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党中央所在地延安成热血青年革命者的“圣地”。党中央及时作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把发展抗日的革命文化运动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等一批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先后创办起来,培养了大批干部。同时,加强党报党刊、新华社、新华广播电台等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学创作和戏剧演出。1940年9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根据地还重视初等教育工作,因陋就简地创办中、小学校。材料二21世纪党和政府领导的文化建设(部分)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展开。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2020年11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1世纪党和政府领导的文化建设新发展。(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围绕“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展开论述。(8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新发展:全国性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文化成就更加辉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任答2点,4分)(2)示例文化建设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2分)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向西方学习以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抗战时期创办干部学校和专门学校,加强党报党刊等舆论阵地建设,大力发展文学创作和戏剧演出,激发了民众爱国主义思想,提高民众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宣传贯彻了党的方针政策,是抗战胜利的重要因素,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建国初期,形成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改革开放后,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构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4分)总之,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1世纪的中国。新发展:根据材料“对文化建设从战略和全局上做了规划和设计,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可分析出全国性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根据材料“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创新”可分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根据材料“明确文化体制改革着重围绕重塑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改善宏观管理、转变政府职能等关键环节展开”可分析出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体制);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文化成就更加辉煌;根据材料“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可分析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等。(2)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类,时空是近现代中国。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一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材料二描述了21世纪党和政府领导的文化建设,结合史实,围绕“文化建设与民族复兴”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结合所学可得出文化建设为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其次,结合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抗战时期的根据地文化建设、“铁人”精神、“科教兴国”战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1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年来,欧洲的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挑战。表现在,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此外,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一些古老的建筑物和文化遗址正在腐朽和消失,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人为破坏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涂鸦和偷窃,使得文化遗产遭受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有就是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摘编自王瑞珠《国外历史环境的保护和规划》(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近代以来欧洲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遭遇的两大核心问题。(4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提出相应对策。(6分)〖答案〗(1)核心问题:自然原因,如: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2分)人为因素: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及涂鸦和偷窃,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2分)(2)对策:政府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任何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文化遗产得到充足的保护经费;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制定合理的商业规划,确保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科技保护工作,把科技保护作为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物保护的国际合作等。(任答3点,6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在核心问题方面,“欧洲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风险”,可以得出自然的原因,例如自然灾害,建筑物和文化遗址腐朽。在人为因素方面,“文化遗产的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其价值的损失。有些景区为了吸引游客,过度商业化,使得原本静谧的文化遗产变得喧宾夺主,丧失了其本来的意义和美感”,可以得出过度商业化、过度开发及涂鸦和偷窃,“投入的资金和人力不足,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力度明显不够”,可以得出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的欧洲。根据材料,围绕上述问题,可以得出首先从法律制度方面,建立健全相关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损害文化遗产的行为。在资金方面,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保障文化遗产经费。另外,通过宣传教育、商业规划、科技和国际合作层面,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19.(12分)发展中国家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70-1985年间苏联与拉美国家(不包括古巴)的贸易往来(单位:百万卢布)年份19701975198019811982198319841985总额77.1914.31857.63137.72096.12205.31924.12198.9出口7.8146.6374.1107.8286.8197.8322.4409.8进口69.3767.71483.53029.91809.32007.51601.71789.1差额-61.5-621.1-1109.4-2922.1-1522.5-1809.7-1279.3-1379.3——摘自赵玉明《苏联对拉美地区事务的介入及经验与教训》材料二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情况统计表(单位:%)年份1992199319952000200320052006200820102011出口增长率5.33.717.320.415.726.4.21.321.226.527.9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2.382.452.462.552.473.003.163.323.423.65——摘自李清如《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与生产率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苏联贸易往来的特点,并对其成因进行合理解释。(6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贸易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分析南美洲国家发展所面临的挑战。(6分)〖答案〗(1)特点:进出口总额在曲折中总体不断增加;进出口差额总体上逐渐拉大;进口额的增长幅度大于出口额。(任答1点,2分)原因:美苏冷战,苏联为壮大实力拉拢拉美国家;苏联试图通过经济措施加强对于拉美地区的控制,以制衡美国;进入八十年代苏联经济衰退,对于拉美的经济交往减弱。(任答2点,4分)(2)问题:出口额占世界的总体比重较小;进入二十世纪出口增长减缓。(任答1点,2分)挑战:本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占世界经济比重较低;旧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的限制;经济全球化将对南美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南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任答2点,4分)〖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70年到1985年的苏联、拉美。特点: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不论是出口,还是进口,以及进出口差额上,苏联与拉美的贸易往来总体上均有增加,尤其是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说明这时期进出口总额在曲折中总体不断增加;根据题干数据可知,1970年差额为-61.5,至1985年,差额为-1379.3,说明进出口差额总体上逐渐拉大,进口额的增长幅度大于出口额。(任答1点,2分)原因:根据所学知识,这一时期的大背景处于美苏冷战时期,苏联为了扩大自己实力拉拢拉美,同时,通过经济上的手段控制拉美,以制衡美国。而进入八十年代,苏联这一时期的改革陷入停滞,经济衰退,这一时期对拉美的经济联系相应减弱。(任答2点,4分)(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92年到2011年的南美。问题:根据材料,从出口增长率和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可知,出口贸易额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在2-3徘徊,说明出口额占世界的总体比重较小;进入二十世纪后,出口增长率的提升不是很明显,说明进入二十世纪出口增长减缓。(任答1点,2分)挑战: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南美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旧的经济秩序的限制,南美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的扩大,经济全球化等方面进行分析。南美洲国家商品出口增长率较为缓慢,尤其进入二十世纪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南美洲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占世界经济比重较低,并且这时期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还未得到改善;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这对南美国家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和利益集团集中,导致南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任答2点,4分)20.(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传统农业文明转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传统社会所遗留的大量阶级因子,对未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形成三条通向现代社会的政治道路:对封建贵族实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英、美、法走上了西方道路;由于上层资产阶级与反动贵族的政治联姻,德、日、意走上法西斯主义道路;领导的千百万对资本主义充满义愤的农民则促使俄国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摘编自巴林顿·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