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用书独具)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赂秦而力亏(亏损),破灭之道(原因)也。或(有人)曰:六国互丧(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请概括层意: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并从“赂”与“不赂”两方面加以简要论证,为全篇论述举纲张目。秦以攻取之外,小(小的地方)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诸侯之所亡(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最想要的),诸侯之所大患(最担心的),固(本来)不在战矣。思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形容创业的艰苦。“暴”,同“曝”),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奉(奉送)之弥(更加)繁(多),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决定,确定)矣。至于(以至,以至于)颠覆(灭亡),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适宜、得当)之。请概括段意:针对韩、魏、楚三国割地赂秦而破灭的史实,阐述第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灭亡),何哉?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因此,所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策略),始(方才)速(招致)祸焉。赵尝(曾经)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退却)之。洎(及,等到)牧以(因为)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也。且(况且)燕赵处秦革(改变,除去)灭殆(几乎,将要)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实在)不得已。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亲附)于秦,刺客不行(不动身赴秦),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指天数、命运),存亡之理(指天数、命运),当(同“倘”,假如、倘使)与秦相较(较量),或未易量(轻易判定)。请概括段意:剖析齐、燕、赵三国因“失强援,不能独完”的史实,阐述第二个分论点——“不赂者以赂者丧”。请概括层意:第二部分(第2~3段),把“赂者”和“不赂者”的失败结合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论说,全面深入地论述中心论点。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封赏)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礼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向下吞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之所劫(胁迫,挟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请概括段意:针对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抗秦图存的主张。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如果)以天下之大,下(降低身份)而从(跟随)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请概括段意:把北宋王朝同六国作比较,寓讽谏之意。请概括层意:第三部分(第4~5段),归纳全文,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的“为国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点明文章主旨。eq\f(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eq\f(赂秦。,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eq\b\lc\[\rc\](\a\vs4\al\co1(兵:兵器。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eq\f(赂秦,贿赂)eq\f(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途径。有人说:六国相继)eq\f(率赂秦耶?,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eq\b\lc\[(\a\vs4\al\co1(或曰:有人说。这是设问。或,,不定代词。互丧:相继灭亡。))eq\b\lc\\rc\](\a\vs4\al\co1(互,交互、相继。,率:全都,一概。))eq\f(曰:不赂者以赂,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由于贿赂秦国)eq\f(者丧。盖失强,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去了其他国家强有力)eq\f(援,不能独完。,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eq\b\lc\[\rc\](\a\vs4\al\co1(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完:保全,形容词用作动词。))eq\f(故曰:弊在赂秦也。,所以说:弊端在于贿赂秦国啊。)eq\f(秦以攻取之外,,秦国用攻战的方法获取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eq\f(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小的就得到邑镇,大的就得到城市。把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eq\f(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多到百倍;把六国贿赂秦)eq\f(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国所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丧失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多到百倍。)eq\f(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想要的,六国诸侯最担心的,当然不在于战争了。)eq\b\lc\[\rc\](\a\vs4\al\co1(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以,用、,凭。其实:它的实际数目。大欲:最想要。))eq\f(思厥先,想想他们死去的)eq\f(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祖辈和父辈,冒着霜露,披荆斩棘,才有了一点土地。)eq\b\lc\[(\a\vs4\al\co1(厥先,祖父:))eq\b\lc\\rc\](\a\vs4\al\co1(他们的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他们的。先,对,死去的长辈的敬称。暴(pù):同“曝”,暴露,冒着。))eq\f(子孙,子孙)eq\f(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对待土地却很不爱惜,拿它来送给别人,好像丢弃小草一样。)eq\b\lc\[\rc\](\a\vs4\al\co1(举以予人:拿它(土,地)来送给别人。))eq\f(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eq\f(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然后才得到一夜的安睡。第二天起来一看四周的边境,)eq\f(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秦国的军队又到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凶暴)eq\f(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eq\f(愈急。,略诸侯就越厉害。)eq\b\lc\[(\a\vs4\al\co1(厌:满足。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越厉害。弥、))eq\b\lc\\rc\](\a\vs4\al\co1(愈,都是“更,加”的意思。))eq\f(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eq\b\lc\[\rc\](\a\vs4\al\co1(判:决定,,确定。))eq\f(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六国最终灭亡,是理所当然的。古人说:“用)eq\f(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土地侍奉秦国,好像抱着柴去救火,柴烧不完,火不会熄灭。”)eq\f(此言得之。,这话说对了。)eq\b\lc\[\rc\](\a\vs4\al\co1(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理:按道理,名词作状语。事:侍奉,对待。))eq\f(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齐国不曾贿赂秦国,最后也随着五国灭亡,为什么呢?)eq\f(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这是因为齐国亲附秦国而不肯帮助五国。五国已经灭亡,)eq\f(齐亦不免矣。,齐国也不能幸免了。)eq\b\lc\[(\a\vs4\al\co1(迁灭:灭亡。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嬴,秦王的姓。这里指秦))eq\b\lc\\rc\](\a\vs4\al\co1(国。既:已,经。丧:灭亡。))eq\f(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燕国与赵国的君主,起初有远大的谋略,能)eq\f(守其土,义不赂秦。,够守住他们的国土,坚持正义而不贿赂秦国。)eq\b\lc\[(\a\vs4\al\co1(始:起初。,义:名词用))eq\b\lc\\rc\](\a\vs4\al\co1(作动词,,坚持正义。))eq\f(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使用武)eq\f(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力的功效。等到燕太子丹用派遣荆轲刺杀秦王作为对付秦)eq\f(计,始速祸焉。,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eq\b\lc\[(\a\vs4\al\co1(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秦王)作))eq\b\lc\\rc\](\a\vs4\al\co1(为(对付秦国的)策略,才招致祸患。史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发兵灭燕。荆卿,荆轲。速,招致。))eq\f(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eq\f(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两次攻打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它。)eq\b\lc\[(\a\vs4\al\co1(李牧:赵国大将,曾,几次打退秦军。后赵))eq\b\lc\\rc\](\a\vs4\al\co1(王中了秦的反,间计,杀了李牧。))eq\f(洎牧以谗诛,邯郸,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赵国的都城)eq\f(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邯郸才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用武力抵抗却不能坚持到底。)eq\b\lc\[\rc\](\a\vs4\al\co1(洎(jì):,及,等到。))eq\f(且燕赵处秦革灭,况且,燕赵两国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几乎消灭)eq\f(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干净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立危急,战败而灭亡,)eq\f(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实在是不得已。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eq\f(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赵国的良将还活着,)eq\f(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如果能够与秦国相较量,或许不能轻易判定。)eq\b\lc\[\rc\](\a\vs4\al\co1(智力孤危:智谋穷尽,力量单薄。诚:副词,实在。向,使:假使。数、理:指天数,命运。或:或许。易:轻易。))eq\f(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唉!如果六国用贿赂秦国的土地,封赏天下的谋臣,)eq\f(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用侍奉秦国的心意,礼遇天下的优秀人才,合力向西对)eq\f(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也不能顺利咽下去。)eq\f(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可悲啊!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eq\f(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eq\b\lc\[\rc\](\a\vs4\al\co1(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劫:胁迫,挟制。))eq\f(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eq\b\lc\[(\a\vs4\al\co1(为(wéi)国,者:治理国))eq\b\lc\\rc\](\a\vs4\al\co1(家的人。,为,治理。))eq\f(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eq\f(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eq\f(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eq\b\lc\[\rc\](\a\vs4\al\co1(苟:如果。下:降低身份。,从:追随。故事:旧事。))一、读准字音六国互丧(sànɡ) 赂秦(lù) 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 草芥(jiè) 颠覆(fù)与嬴(yǔ) 洎牧以馋诛(jì) 革灭殆尽(dài)胜负之数(shù) 为国者(wéi) 积威之所劫(jié)苟以天下之大(ɡǒu)二、辨识通假暴霜露 ()[答案]“暴”同“曝”三、一词多义(1)兵eq\b\lc\{(\a\vs4\al\co1(非兵不利(),斯用兵之效也(),而秦兵又至矣()))(2)亡eq\b\lc\{(\a\vs4\al\co1(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3)暴eq\b\lc\{(\a\vs4\al\co1(暴霜露(),暴秦之欲无厌()))(4)犹eq\b\lc\{(\a\vs4\al\co1(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良将犹在()))(5)始eq\b\lc\{(\a\vs4\al\co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始速祸焉()))(6)与eq\b\lc\{(\a\vs4\al\co1(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夫六国与秦皆诸侯(),与战胜而得者()))(7)率eq\b\lc\{(\a\vs4\al\co1(率赂秦耶(),率先垂范(成语)()))(8)速eq\b\lc\{(\a\vs4\al\co1(始速祸焉(),而其归书也必速(《黄生借书说》)(),不速之客(成语)()))(9)以eq\b\lc\{(\a\vs4\al\co1(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以有尺寸之地(),至丹以荆卿为计()))(10)于eq\b\lc\{(\a\vs4\al\co1(赵尝五战于秦(),齐人勿附于秦(),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11)或eq\b\lc\{(\a\vs4\al\co1(或曰:六国互丧(),或未易量()))[答案](1)名词,兵器,武器名词,武力名词,军队(2)动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3)动词,暴露,冒着形容词,凶暴,凶恶(4)动词,像,好像副词,还(5)副词,起初副词,才(6)动词,亲附、亲近连词,和,同,表示并列介词,跟,同,表示比较(7)副词,全都,一概动词,率领,带领(8)动词,招致形容词,速度快动词,邀请(9)介词,因为介词,用,凭副词,才介词,用(10)介词,和,同介词,向,对介词,比(11)代词,有的人副词,或许四、词类活用(1)李牧连却之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2)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一月一月地(3)名词作动词,以礼相待(4)名词作状语,按道理(5)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6)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五、古今异义(1)至于颠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连词,表示另提一事。(2)其实百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思厥先祖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父亲的父亲。(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5)刺客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不可以。(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②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答案](1)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2)它的实际数目。(3)泛指祖辈和父辈。(4)智谋和力量。(5)不去行刺。(6)旧事。六、文言句式(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苟以天下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牧以谗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其势弱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赵尝五战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2)判断句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使用武力的功效啊。(3)定语后置句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4)被动句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5)被动句等到李牧因受诬陷而被杀害。(6)判断句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途径。(7)状语后置句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8)状语后置句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且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今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的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北宋建国以后,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军队十分虚弱。此时,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契丹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一味议和妥协,以每年送给侵略者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求得暂时的和平。苏洵正是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契丹和西夏,赂敌求安的行为,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写下《六国论》,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重用人才,维护自己的政权。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奋起御侮以维护统治。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案]①赂秦而力亏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任务探究一借古讽今,切中时弊——分析文本的观点[任务导引]历史是一面镜子,史论者常常会拿起这面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来观照现实,批判现实的某些不足,以此来补救现实,这正是史论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学习这篇文章,我们应多从此处体会。[任务设计]1.请从观点表达的方法、选材的角度分析《六国论》和《阿房宫赋》的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同点不同点观点表达的方法都侧重对历史事件进行评析,总结经验教训,针砭现实《六国论》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以议论为主,中间有一些形象的描述,那是为议论服务的《阿房宫赋》具有诗和散文的特点,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手法,前叙后议,结论提出的方式是顿悟,并没有一个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选材的角度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朝行为而发,规劝当朝者要引以为鉴《六国论》强调六国破灭的内部原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阿房宫赋》选择阿房宫这一具体事物,把其当作秦王朝骄奢淫逸的象征任务探究二理定而后辞畅——赏析文本语言特点及说理方法[任务导引]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曾把“理定而后辞畅”作为“立文之本源”(《文心雕龙·情采》)。理,即文章的思想内容;辞,即文章的语言艺术。本文主旨鲜明,语言畅达,无一句废话,可以说是“理定”“辞畅”的好文章。学习时,要注意赏析文本语言特点及说理方法。[任务设计]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宜春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应届毕业生招考教师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宜宾珙县选调(聘)机关事业单位(21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定西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社会招聘6人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安徽蚌埠固镇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第二轮内部岗位竞聘1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专家点评:中国人造板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装载机械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数字电视发射机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4-2030年单筒望远镜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人教A版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423
- 2022-2023学年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 出纳移交工作明细表(标准通用)
- 地基处理记录表
- 形式与政策论文
- 单位档案盒标签模板可修改打印
- 人教版八年级人文地理下册知识点整理(2021版)
- (历年中考)江苏省苏州市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 低压铸造典型缺陷及防止
- 2015年日历表(超清晰A4打印版)
- 剪式汽车举升机设计
- 健康证体检表
- 广东省涉水建设项目洪水影响评价 - gd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