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至六回、九回、十七回、二十三回、三十回梳理小说的整体艺术架构,厘清人物关系,提高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1.(粗读)请阅读《红楼梦》前五回,绘制荣、宁二府主要人物关系图表,并将其中各类人物的关系体现出来。[参考示例](注:方框中的人物,冷子兴演说时已不在人世;括号中的人物,是上面人物的配偶。)2.(细读)结合第一回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的故事,仔细阅读第五回,初步了解《红楼梦十二支曲》的寓意,猜测其中隐伏的作者对人物命运的设定,绘制出人物命运的思维导图。[参考示例]3.(细读)小说第五回中写道:“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这一点在上述选文中是如何体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一是宝玉对袭人的交待之语,让她多和林妹妹一处去顽笑才好;二是宝玉到黛玉处跟黛玉告别,却没有跟宝钗告别。4.(细读)从第九回来看,袭人是个怎样的人?宝玉对她态度如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袭人性格温顺,处事稳重、周到、细心,对宝玉的照顾无微不至,并能常常规劝宝玉读书上进。另外,她也有自私的一面,怕宝玉上学而忘了自己,对宝玉有不舍之情。②宝玉知道关心袭人,但更多的是信任,让她多和林妹妹顽笑。5.(细读)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宝玉共题写了五处匾对,贾政对宝玉的态度各有不同,如何理解贾政对宝玉的态度中蕴含的深意?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作具体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题写“曲径通幽”时,“贾政笑道”是满意。宝玉题的对额确实体现出过人的才气,超出众人甚远,众人的称赞更是让贾政很有面子。②题写“沁芳亭”时,“贾政笑道”“贾政拈髯点头不语”“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体现的是贾政掩饰不住的得意。③题写“有凤来仪”时,“贾政冷笑道”“贾政点头道”“贾政摇头说道”,是掩饰自己的得意,同时也是在众人面前体现自己教子严厉,维护自己大家长的威严形象。④题写“杏帘在望”“稻香村”时,“贾政一声断喝”是对宝玉“却等不得了,也不等贾政的命”表现出的按捺不住的表现欲和年少轻狂意味的不满,他不想让儿子过于骄傲。⑤在讨论“稻香村”时,“贾政气的喝命”,是宝玉“牛心”,对父亲也不客气地反驳,流露出叛逆的意味,这让贾政不喜欢。6.(细读)在第二十三回中,作者是如何将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表现出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作者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宝玉对父亲的“畏惧”心理。如:表情描写——宝玉听了这谕,喜的无可不可;“老爷叫宝玉”,登时扫去兴头,脸上转了颜色。语言描写——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你可好生用心习学,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宝玉连连的答应了几个“是”。动作描写——一步挪不了三寸,蹭到这边来;宝玉答应了,慢慢的退出去,向金钏儿笑着伸伸舌头,带着两个嬷嬷一溜烟去了。对比手法——蹭到这边来;一溜烟去了。7.(细读)第三十回中,为什么黛玉听见宝玉来,便开始落泪?试分析当时黛玉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感动,生气争吵中宝玉仍坚持来看她。②委屈,拿他当自己最亲近的人,他却不明白自己的心。8.(新读)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观点一: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着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观点二: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①运用了“满面春风”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第三回~第九十七回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欣赏人物形象的描写手法,提升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1.(粗读)请阅读《红楼梦》相关内容,绘制出林黛玉身份、事件、情感等的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小说中林黛玉命运的发展轨迹。[参考示例]2.(细读)第三回描写了众多的人物,方法也多种多样:有正面描写,有侧面描写;有集体介绍,有单独描写;有详写,有略写;有实写,有虚写。体会这些描写的作用,并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正面描写的人物最多,如贾母、王熙凤、迎春三姐妹等,侧面描写运用得最好的是对林黛玉的多处描写,如林黛玉的形貌,主要是从王熙凤口中、贾宝玉眼中点出。②集体介绍的人物如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以及迎春三姐妹,单独描写的如王熙凤、贾宝玉。③详写的如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略写的如迎春三姐妹,黛玉的丫鬟雪雁。④实写的如王熙凤、贾宝玉,虚写的如贾赦、贾政。小说在描写主要人物时常常是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正面描写为主,辅之以侧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完整。总之,小说在描写众多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符合小说情节的需要,因而人物个性鲜明,避免了雷同。3.(细读)黛玉进贾府,可以说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请找出体现黛玉这种心态的句段,并举例加以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②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小心。③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明了理由,“黛玉方告了座,坐了”。饭后喝茶、漱口之类的不合家中之式,便“一一改过来”。④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只刚念了《四书》”,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贾母说“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的,可见她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下感情的反映。4.(细读)在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他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1)贾宝玉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他作侧面描写的。①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还说“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②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2)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①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并不是什么“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②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即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第一首词着重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不通世务”“怕读文章”是贾宝玉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贵的性格,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也集中体现在这里。“不通世务”是说他在结交仕人、应酬官府、遵守礼教等方面一概不通,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怕读文章”是说他对封建统治阶级奉为经典的儒家著作,对猎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八股文章毫无兴趣。这样一个“愚顽”的“蠢物”,自然被封建统治阶级视为大逆不道的人,说他“行为偏僻性乖张”,然而,这正是贾宝玉的可贵之处。第二首词着重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贾宝玉既不听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去“通世务”“读文章”,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分,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那些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③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就“摘下那玉,狠命摔去”。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5.(细读)曹雪芹写王熙凤初见黛玉时的这番表演堪称绘人的经典。请点明王熙凤的表演顺序,并分析其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①先是恭维。因为黛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外孙女,所以不惜恭维到了令人肉麻的地步,“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②继而拭泪。提到黛玉母亲,想到贾母定会为女儿去世而掉泪,抢先“用帕拭泪”。③转悲为喜。因为她见贾母笑了,便匆忙完成这个感情的转变。④关心黛玉的吃住,对丫头婆子们颐指气使。这是为了在贾母面前显示自己对黛玉的疼爱,也为了炫耀自己在贾府的地位和权威。此处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王熙凤善于察言观色、机变逢迎、见风使舵的性格,这也是她在贾母面前得宠的原因。6.(新读)有人认为,王熙凤是个矫揉造作的人物;有人认为,她具有外交家的风度;还有人认为,她威严而又不失女子的温柔。你认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观点一:王熙凤是个矫揉造作的女人。为了迎合贾母,在黛玉面前虚情假意。刚一见到林黛玉,就携手嘘寒问暖。在贾母面前察言观色,极尽奉承之能事。一切都以贾母所好所恶为转移。观点二:王熙凤具有外交家的风度。在贾府众多的女子中,只有她能稳住阵脚。如大家一听到她来了,都屏气凝息。她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家风范”,措辞得体,语气感人,一看就知道她在贾府中的位置举足轻重。第四十一回、五十四回、八十六回、八十七回品味作品在日常生活描写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新读)阅读第四十一回、五十四回、八十六回、八十七回,以《〈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为题,写一篇短文,说说你所品味出的文化内涵。[参考示例]《红楼梦》中的音乐描写《红楼梦》中对于人物性格与形象的音乐性描写以特殊的方式品味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哲学情怀,不仅丰富了音乐的文化意蕴,更挖掘了不同人物的多重性格,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细腻情感。第四十一回中,刘姥姥与众人席间吃酒嬉笑,贾母让在“藕香榭”的姑娘们演奏,对演奏之声的描写:“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此处将人为的音乐之声运用到自然之中,又笼罩了一层清风流水,与当时的环境相得益彰,以极有意趣的提议,感受音乐之美,文雅清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在第五十四回中,“当下天未二鼓,戏演的是《八义》中《观灯》八出。……一时歇了戏,便有婆子带了两个门下常走的女先生儿进来,放两张杌子在那一边命他坐了,将弦子琵琶递过去。贾母便问李薛听何书,他二人都回说:‘不拘什么都好。’贾母便问:‘近来可有添些什么新书?’那两个女先生儿回说道:‘倒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是何名,女先儿道:‘叫做《凤求鸾》。’……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所以我们从不许说这些书,丫头们也不懂这些话。……女先生回说:‘老祖宗不听这书,或者弹一套曲子听听罢。’贾母便说道:‘你们两个对一套《将军令》罢。’二人听说,忙和弦按调拨弄起来。”在这一段中,贾母对于《凤求鸾》的洋洋洒洒的批判也就是作家曹雪芹自己的观点,即过于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会流于俗套,有媚俗和脱离生活的嫌疑。贾母出身名门望族,嫁到贾府又正值贾家鼎盛之时,因此她从少年之时就见多识广,有多姿多彩的人生经历,精通人情世故,长于才干。这样的描写从更全面的角度塑造出了人物的丰满形象。林黛玉作为《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也是颇晓音律并具有很深的造诣。第八十六回中,有林黛玉为宝玉讲解琴谱,“黛玉笑道:‘这“大”字“九”字是用左手大拇指按琴上的九徽,这一勾加“五”字是右手钩五弦。并不是一个字,乃是一声,是极容易的。还有吟、揉、绰、注、撞、走、飞、推等法,是讲究手法的。’”由此可见黛玉是深识古琴的减字谱和掌握了抚琴的技法的。从她对古人抚琴前须择静室、焚香静坐、气血和平等要求的熟知,可知她对琴音颇有解悟。写黛玉抚琴,而不做其他乐器,正是因黛玉之秉性内敛、雅致、淑静,唯有古琴能与之相和。而在第八十七回中,有宝玉与妙玉听黛玉抚琴,妙玉边听边解琴音,如:“刚才‘侵’字韵是第一叠,如今‘阳’字韵是第二叠了……这又是一拍。何忧思之深也!……妙玉听了,呀然失色道:‘如何忽作变徵之声?音韵可裂金石矣。’”这段描述颇有钟子期和俞伯牙知音相遇的遗风,不仅写出黛玉琴艺之妙,也说明了妙玉深谙琴音。曹雪芹善于将音乐运用于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驾轻就熟,数量颇多且又巧妙。文字叙述虽然是无声的,但对于人的感官在接受阅读的过程中,它的语调所体现的节奏、韵律等也包含着音乐因素。《红楼梦》中音乐描写的分量是很厚重的,其涵盖的审美意蕴也是十分丰富的。全书《红楼梦》中有很多水平很高、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诗词曲赋,结合整部作品进行赏析。(新读)小组合作,选择《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细读品味其诗词,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并撰写短评。[参考示例]顾影自怜,多愁善感——林黛玉性格在其诗词中之体现林黛玉是贾老夫人的女儿贾敏和林如海的独生女,自小娇惯使她具有优越感,进而发展为极强的自尊心。但她的生活境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父母相继早逝,她一无所有,无依无靠,孤身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黛玉的处境,其实只不过是因仅有一层极不牢靠的亲戚关系的面纱,而得到的“不正经主子”身份。在这样的际遇中,“多愁善感”已成了黛玉的代名词。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风一雨,都是她悲泣的对象,也是她悲剧命运的影射。多愁善感、自悲自怜这一性格几乎在她的每一首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葬花吟》是她感叹身世遭遇全部哀音的代表。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如泣如诉的诗句,我们可以看到黛玉在这种处境中所受到的折磨、威胁和摧残,可以体会到这位叛逆者在预感到自己的爱情理想行将破灭时发出的花落人亡的悲痛和哀愁。第四十五回中的《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黛玉的一首堪称悲婉之绝唱,诉说了“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的愁情和“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的悲叹。通过诗句“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在秋花惨淡、秋景萧条、秋意凄凉的气氛中,由于自己病情渐重,更由于环境的冷酷,已没有了《葬花吟》中那种抑塞不平之气和傲世独立的态度,而是显得更加苦闷、颓伤,更加消沉了。如果说《秋窗风雨夕》的愁情是凄冷、萧条的秋风秋雨带来的,那么明媚的春光总会给人一丝希望吧?然而,黛玉的伤春之作竟比悲秋之作更加凄苦悲凉。她的《桃花行》和《唐多令》字里行间都渗透着忧伤隐痛的哀音,描绘了林黛玉终至命薄如桃花柳絮,接近泪尽夭亡。“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这是继《葬花吟》之后,黛玉的又一首顾“花”自怜的抒情诗。这首诗出现在第七十回,已经离荣国府败亡和黛玉夭折不远了,书中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宝玉并不称赞,是因为领会了这“哀音”,再也说不出称赞的话了。黛玉以花自喻,抒发了内心深处的无限感慨,更清楚地表明了命薄如桃花的内心深处的悲愤和哀愁。她在《唐多令》中写道:“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这首缠绵悱恻、幽怨凄美的词,句句似在咏柳絮,字字实在写自己,抒发了她身世的飘零与爱情无望的愁苦。宝钗也有咏柳絮的一首词,但却表现的是另一种人生况味,“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这首词与黛玉柳絮词低回的调子迥然不同,充满了春风得意的乐观情绪,更是掩不住她期待青云直上的得意神情。同为咏柳絮,两者相比,更衬托出了黛玉的无尽哀愁。这种多愁善感和哀怨的性格,在黛玉的《咏白海棠》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咏白海棠》诗中写道:“……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又是多么的凄楚。“娇羞默默同谁诉”是作者对自我心灵的真情独白,说明她有满腹的心事,但由于环境的压迫而不能向任何人倾诉,即使对自己的知音宝玉也羞于启齿,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后四十回许多研究者从思想观念、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语言风格等角度比较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但各人的见解不同,结论各异。普遍的看法是续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较前八十回存在不少差异。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新读)如果让你设计八十回以后的故事,你会怎么做?试设想一些主要人物的命运或结局,写出故事梗概。[参考示例]贾元春在宫中暴病而亡后,贾家在权势斗争中处于劣势,而北静王一派占了上风。贾政知北静王跟贾宝玉关系不错,邀北静王过府一叙,而北静王在贾府看中了林黛玉,见色忘友,一心想纳林黛玉为妾。贾家自然欢喜,求之不得,林黛玉心高气傲,宁死不从,在婚嫁头天,于林中自缢(玉带林中挂)。林黛玉的死,让贾宝玉心痛,让贾家清醒了——不能再像对林黛玉那样为权势逼贾宝玉娶亲了。贾宝玉最终答应娶了薛宝钗。未能得到北静王支持,贾家在朝堂上更孤立了。贾家为荣华富贵,让贾迎春嫁给了当时的王公大臣,希望能因为拥有这样的靠山走上权势的顶峰。结果这一做法不但害了贾迎春,也使贾家吃上官司。贾母因惊吓过度去世,贾府家产充公。得势的贾雨村带官兵查抄贾府,看中了薛宝钗。薛宝钗无奈之下,委身于贾雨村做妾,最后在宅斗中丧命,埋在雪地里(金簪雪里埋)。王熙凤在贾母死后被贾琏休回金陵,最终病亡。探春被藩王看中,远嫁他乡,却在途中暴亡,葬在芭蕉树下。流落在外、一无所有的贾宝玉和史湘云走在了一起,过着贫穷窘迫的生活。官府追拿贾宝玉,二人出逃,史湘云被抓,她跳江而死;宝玉被抓,妙玉为营救宝玉,委身金陵府尹,换得宝玉出来,自己与府尹同归于尽。贾宝玉和贾惜春先后出家。巧姐因曾与刘姥姥孙子板儿互换香橼佛手,故嫁于板儿为妻。贾兰中了武举,战死沙场;李纨受命诰封,伤心而亡。全书《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查找关于《红楼梦》主题的研究论述,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红楼梦》主题综述《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了“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等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索隐派的主题说1.明珠家事说。清代梁恭辰在《北东园笔录》中说:“《红楼梦》一书,诲淫之甚者也。乾隆五十年以后,其书始出。相传为演说故相明珠家事,以宝玉隐明珠之名,以甄(真)宝玉贾(假)宝玉乱其绪,以开卷之秦氏为人情之始,以卷终之小青为点睛之笔。”2.清康熙朝政治小说。蔡元培先生在《石头记索隐》一文中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元妃省亲,似影清圣祖之南行。清世祖与董鄂妃之事,即黛玉死而宝玉出家为僧之本事,等等。3.雍正夺嫡说。寿鹏飞《〈红楼梦〉本事辨证》中说:“以余所闻,则《红楼梦》一书,有关政治,诚哉其言!然与其谓为政治小说,无宁谓为历史小说,与其谓为历史小说,不如径谓为康熙季年宫闱秘史之为确也。盖是书所隐括者,明为康熙诸皇子争储事。只以事涉宫闱,多所顾忌,故隐约吞吐,加以障幂,而细按事实,皆有可征。”新红学派的“自叙传说”“自叙传”主题说是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来的。他在考证曹雪芹生平和家世的基础上,得出《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爱情主题说首倡“爱情主题说”的是何其芳。他在《论〈红楼梦〉》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他进一步说曹雪芹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听见的“红楼梦”十二支曲子《终身误》里,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将是不幸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吴调公在《评〈红楼梦〉的爱情主题说》一文中说:“《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以贾家的矛盾斗争图景作为当时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缩影的书。封建社会的一系列制度,包括官僚制度、宗法制度、科举制度、家庭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都触及了,都暴露了,也都批判了。当然,作者因为阶级的局限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否定得不彻底,而批判的同时也有所维护,但是从批判的精神和揭露的广度来看,不失为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女权问题说汤龙发《女权问题是〈红楼梦〉的主题》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反对男权制对妇女的压迫和影响,提出了女权问题。从对20世纪的《红楼梦》主题研究的回顾中,可以看出它的研究方法经历了一个由穿凿附会到“小心考证”,直到深入文本的日趋科学、日益深入的发展过程。它的研究角度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许多研究者对于《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请查阅相关资料,就此写一篇综述,具体分析对贾宝玉形象的研究有哪些看法。【范文借鉴】佳作赏读亮点评析20世纪贾宝玉研究综述在20世纪的红学史中,众多研究者对贾宝玉的形象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在索隐派眼中,他是清帝顺治,是太子胤礽;在新红学派眼中,他是曹雪芹自己;在文学批评派眼中,他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叛逆者”,又被认为是“多余人”,是“公子哥儿”,是“情痴”“情种”,不一而足。贾宝玉的情爱观、庄禅思想等问题讨论了近百年,意见始终无法统一。也许正因此,直到今天,贾宝玉依然吸引着人们探求的目光,以他永恒的魅力成为红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1世纪以来,我们认为,认真总结上个世纪贾宝玉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对这个领域未来的拓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1.索隐派、新红学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探求关于贾宝玉原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并成为这个时期贾宝玉研究的主流。其主力军是索隐派和新红学派。索隐派首开探讨贾宝玉原型的先河;新红学派虽然批评索隐派是“猜笨谜”,但他们也要竭力找到现实生活中的贾宝玉。除清代提出的“影射纳兰明珠”“影射纳兰容若”“影射和珅少子玉宝”“影射金陵张侯家事”等说法以外,20世纪提出贾宝玉原型的主要观点有以下三种:(1)影射清世祖顺治。此说首见于1916年王梦阮、沈瓶庵所著《红楼梦索隐》(民国五年中华书局印):“盖尝闻之京师故老云,是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诸名王奇女也。”即认为贾宝玉就是清世祖。以后也有人附和这种说法,如1947年湛卢在《贾宝玉为何如人?:〈红楼梦〉发微之一》(《北平时报·时报副刊》1947年8月10日)及《再说“贾宝玉”:〈红楼梦〉发微二》(《北平时报·时报副刊》1947年8月15日)中认为:“北京的贾宝玉始终为顺治之隐身”“贾宝玉是隐射清世祖的假代名”“我以为世祖于顺治八年亲政,而《红楼梦》之叙述宝玉的事迹,亦于八岁开始”“考得世祖大婚,在顺治八年八月,时年十四岁。偏偏宝玉试文字提亲,亦正在十四岁。这些更可证明贾宝玉与顺治之关合”。(2)影射胤礽。这是1916年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小说月报》第七卷第一至六期)中提出的。蔡元培认为《红楼梦》是“清康熙朝政治小说”,“贾宝玉言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胤礽生而有为皇太子的资格,所以贾宝玉衔玉而生。”在20世纪末,四川大学张放教授也认为贾宝玉是写康熙废太子胤礽的。他在《〈红楼梦〉里藏血情》(《四川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中说:“康熙帝的二儿子即后来囚禁至死的废太子,俨然就是贾宝玉形象的放大与前身!”(3)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这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的另一说法。正当索隐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推测方兴未艾之时,以胡适为代表的新红学派崛起。胡适在《红楼梦考证》(《胡适文存卷三》上海亚东图书馆1921年出版)中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研究、考证,推翻了索隐派的种种影射说,并提出新说:“我们看了这些材料,大概可以明白《红楼梦》这部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了。”“《红楼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若作者是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即是《红楼梦》开端时那个深自忏悔的‘我’!即是书里的甄贾(真假)两个宝玉的底本!”俞平伯在他的《红楼梦辨》(上海亚东图书馆1923年出版)中也持“自叙传”说,他认为“《红楼梦》是作者底自传”,是曹雪芹为“情场忏悔”而作。顾颉刚支持这个观点。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1953年棠棣出版社出版),继承并发展了胡适、俞平伯的“自叙传”说。周汝昌说:“我的看法,或湘云先嫁卫若兰,后嫁贾宝玉;曹雪芹是先娶薛宝钗,后娶史湘云。”(《红楼梦新证》第二章《人物考》)“现在这一部考证,惟一目的即在以科学的方法运用历史材料证明写实自传说之不误”(同上书第八章《脂砚斋》)。这就把“自叙传”说发展到了极端,把曹雪芹和贾宝玉看作一个人,把曹家和贾府等同起来了。这表明,在寻找贾宝玉原型上,把小说当成历史研究,新红学派同索隐派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2.关于贾宝玉“叛逆”思想性格的研究自五四以来,“叛逆”一词频频出现于对现实人物、文学形象的评价中,在用“叛逆”这把尺子来衡量贾宝玉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贾宝玉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叛逆者。20世纪40年代,金果就提出:“贾宝玉是他的时代的叛逆。”(《杂谈红楼梦》,桂林《野草》第5卷第2期,1943年1月)刘冰弦认为,贾宝玉“是个消极的革命青年,有识见、有气节,不与社会妥协的血性分子”(《贾宝玉的烦恼》,重庆《东方杂志》第40卷第2号,1944年1月30日)。此后,贾宝玉是“叛逆者”的说法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响应,尤其在1954年的红学大讨论中,学者们几乎一致认同“叛逆说”。刘大杰在《贾宝玉和林黛玉的艺术形象》(《解放日报》1954年12月12日)一文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一对在封建时代具有进步思想与叛逆精神的青年典型。”他们“一个是‘世家公子’,一个是‘侯门千金’,在这样的阶级环境下教养出来成长起来的青年男女,没有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忠臣孝子’,而反是那一家族那一阶级的逆子与叛逆,就在这里,构成了《红楼梦》悲剧美学的根源,同时也赋予这两个典型人物以更重要的思想价值与社会历史意义”。封建统治阶级“以富贵利禄骄人,以愚忠愚孝教人,以八股功名诱人,以命运观念唬人,以纲常名教压人,以板子皮鞭打人,以乱臣贼子骂人,以僧道迷信愚人,光宗耀祖升官发财是男人惟一的道路,三从四德贞节牌坊是女子不二的教条”。而“贾宝玉、林黛玉这一对青年的思想特色,就在于勇敢地背叛了他们所处阶级的立场和家族的利益,对于那些封建思想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了大胆的反抗和破坏,他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苦痛的逃亡,来争取在封建时代不能实现的幸福与理想;对于‘富贵荣华’的物质生活和封建伦理的腐朽思想作了基本的否定”。1955年3月20日,李希凡、蓝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如何理解贾宝玉的典型意义》一文,他们认为,贾宝玉“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作为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叛逆性格。在这个性格里,固然承继着中国历史上有反抗性的民主传统,但这是在新的基础上合理的继承,因而在贾宝玉的性格中更鲜明的是新的初步民主主义的精神”。他关心和同情周围被压迫和被欺凌的不幸的人们,反抗科举制度,“并由此扩大到对于封建的做人标准的否定”。“在贾宝玉身上也表现着历史的、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是,企图扩大这些局限性,以达到否定这个人物成为叛逆形象的愿望,这自然是徒劳无益的,因为他们所提出的证据是取消不了曹雪芹在贾宝玉身上所概括的新生的洋溢着愤怒的激情和叛逆的勇气的。”与这两篇文章几乎同时发表的鞠盛《贾宝玉是“现实逃避者”吗?》(《光明日报》1954年12月4日),白盾《贾宝玉的典型意义》(《人民文学》1954年第12期),谷峪《谈谈贾宝玉》(《光明日报》1954年11月27日),颜振奋《对贾宝玉性格的分析》(《光明日报》1954年12月4日),杨柳《贾宝玉、林黛玉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光明日报》1955年2月13日)等多篇论文都持“叛逆说”。在此后的二十多年中,“叛逆说”一直是贾宝玉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观点,但具体到“叛逆”的程度,“叛逆”性产生的原因,各家观点却颇有分歧。①综述前言简要介绍三大流派对贾宝玉研究的概况,并提出总结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②综述主体部分,先概述索隐派、新红学派对贾宝玉原型的研究,重点介绍“影射清世祖顺治”“影射胤礽”和“曹雪芹是贾宝玉的底本”三种观点。③作者在概述对贾宝玉原型研究的观点和看法时,采取纵式写法,按时间先后顺序介绍对该观点的相关研究材料。④通过对本专题研究现状的概述与分析,提出看法,强调“新红学派同索隐派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⑤综述主体部分在介绍“贾宝玉‘叛逆’思想性格的研究”时,也是按照纵式结构来概述分析,在详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逐一进行分析与评述。⑥引用是综述常用的写作方法,作者边列举相关材料(引用),边加以论证分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⑦作者先引用两篇文章从点的角度介绍对贾宝玉思想性格的研究情况,再从面上整体分析,并指出“各家观点却颇有分歧”。【总评】这篇综述作者充分占有各种资料,主要概述了索隐派、新红学派对贾宝玉原型的探求情况以及关于贾宝玉“叛逆”思想性格的研究成果。开头先作简要介绍,主体部分采用纵式结构分析,针对性强,概述详尽,条理清晰。从全文看,综述语言简明扼要,有较强的说服力。撰写综述的要求综述就是作者针对某一问题或专题,通过搜集大量相关资料,在仔细阅读并深入理解和消化实质内容的基础上,去粗取精,把能代表该问题的研究成果等进行系统的汇总、整理,并据此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和推论,得出作者自己的判断或结论,这样的过程就是综述。1.综述要求全面地反映情况撰写者必须对所写主题的基础知识、历史与发展过程、最新进展全面了解,或者作者本身也从事该主题的研究工作,是该主题的“专家”,否则容易出大错、闹笑话。撰写综述时,搜集的文献资料要尽可能齐全,切忌随便收集一些文献就动手撰写,更忌讳阅读了几篇相关资料,便拼凑成一篇所谓的综述。2.综述力求准确和客观在对他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概述时,要注意梳理内容,概括其主旨,不可偷工减料,更不能以偏概全。综述所有引述的材料,均需注明出处。对于综述材料,要力求客观,不要凭个人的喜好任意取舍。3.综述要有严格的思路对于综述来说,结构清晰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可按“总—分—总”结构组文,中间部分是综述的重中之重,可概述活动的经过,或总结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4.综述的语言往往要求简洁综述的语言能说明问题就可以,没有必要渲染。在具体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图、数字等各种形式。许多研究者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有不同的看法,请查阅相关资料,就此写一篇综述,具体分析对林黛玉形象的研究有哪些看法。【写作指导】从《红楼梦》问世开始,对于林黛玉形象的研究一直不曾间断,大家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就需要查阅、梳理相关观点和看法,然后加以整理,按综述的具体要求写作即可。【范文示例】20世纪上半期林黛玉形象研究综述《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前无古人的高超艺术成就,为后世展现了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全方位的生活画卷和最终走向毁灭的结局,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挖掘不尽的文学宝藏,是为“说不尽的红楼”。《红楼梦》诞生至今已经有两个多世纪,人们对林黛玉的评价也进行了两百多年,迄今为止仍然是众说纷纭。本综述旨在对有关林黛玉形象的20世纪上半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梳理,这一时期的人物形象分析基本上是以现实的伦理道德评判为出发点的。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这是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开山之作。其中对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进行了评述:“兹就宝玉、黛玉之事言之:贾母爱宝钗之婉嫕而惩黛玉之孤僻,又信金玉之邪说而思压宝玉之病;王夫人固亲于薛氏;凤姐以持家之故,忌黛玉之才而虞其不便于己也;袭人惩尤二姐、香菱之事,闻黛玉‘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之语,惧祸之及而自同于凤姐,亦自然之势也。宝玉之于黛玉,信誓旦旦,而不能言之于最爱之祖母,则普通之道德使然,况黛玉一女子哉!由此种种原因,而金玉以之合,木石以之离,又岂有蛇蝎之人物、非常之变故行于其间哉?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在王国维看来,林黛玉的性格、出身及当时的道德因素注定她的悲剧是无可避免的。民国初年,《红楼梦》研究中形成了一个势力颇大的派别——索隐派。其代表人物有王梦阮、沈瓶庵、蔡元培、邓狂言等。他们的目的在于寻求小说所“隐去”的“本事”或“微义”,而实质是穿凿附会地去求索《红楼梦》所影射的某些历史人物。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1916年出版)认为《红楼梦》全书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林黛玉即董鄂妃董小宛。1917年出版的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认为:“林黛玉,影朱竹垞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垞之号也。竹生于秀水,故绛珠草生于灵河岸上。”邓狂言的《红楼梦释真》(1919年出版)赞成林黛玉即董小宛的说法。他说:“书中之宝玉、黛玉,皇帝与后妃也。”但他又说林黛玉写的是乾隆的皇后富察氏。“曹氏之林黛玉非他,乾隆之原配嫡后,由正福晋进位,后谥孝贤皇后富察氏也。”紧接着又自相矛盾,说林黛玉不是别人,是方苞。“林黛玉之以朝臣混之,混之以方苞。苞也,灵皋也,绛珠,仙草也,甘露也,泪也。一而二,二而一也。”林黛玉一下子变成了董小宛、孝贤皇后富察氏、方苞三个人。综观索隐派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物质的密度》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
- 景区保安部管理规范
- 能源大数据分析理论与实践 课件 7.能源系统
- 2024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生物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课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 2024高中语文第三课神奇的汉字第4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拓展专题侯德榜制碱法精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排查练十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含解析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三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
- 湖南省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语文三模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
-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要求
- 智能养老app项目商业计划书
- (完整版)四年级口算题大全100道
- 急救药品的序号及作用课件
- 林区防火专用道路技术规范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