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免疫系统概述及小儿免疫特点泡泡男孩他在塑料泡泡里度过了12年的光阴,他渴望亲人深情地拥抱,却在临死那一刻,第一次触摸到妈妈手。
1971年9月21日,他出生在美国。从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第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对他来说,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满着致命的威胁.1983年底,新任主治医生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凯瑟琳的骨髓干细胞,手术后,凯瑟琳骨髓内潜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他的身体,并大量繁殖,医生竭尽全力为他抢救也无济于事。最终,医生放弃了治疗,把“泡泡男孩”从禁锢了他12年的泡泡里抱了出来。
第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1984年2月22日,与病魔和孤独斗争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静静地离开了人世。
第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概述1.概念免疫(immunity)是机体的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其本质是识别自身,排除异己。第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免疫基础理论62.免疫的本质:识别自身,排除异己
抗感染防御清除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维持自身稳定识别、清除突变细胞免疫监视功能第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免疫功能失调(或紊乱)可以发生异常反应。(1)过高:各种变态反应或自身免疫反应疾病。(2)过低:免疫缺陷病,生理功能紊乱,恶性肿瘤等。第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吞噬细胞: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T细胞B细胞(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第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T、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成熟T、B淋巴细胞定居、免疫应答的场所
免疫基础理论第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免疫分类
1.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的种族进化过程中不断与各种病原体相互斗争而建立起来的一种防卫功能,是先天性免疫力,可以遗传给后代,是生来具有的。并不专门针对某一种抗原性异物。
2.特异性免疫:是个体发育过程中受到抗原性物质的刺激而产生的。是后天免疫,不能遗传给后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只对机体接触过的抗原物质才能发挥作用。第1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第1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皮肤的保护作用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1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第1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一道防线)人体的皮肤和黏膜等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第1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的作用第1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第1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人体就会启动第三道防线,产生特异性免疫。第1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抗原和抗体例如: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特异性免疫第1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体的概念:
产生专门抗击这种病原体的蛋白质抗体的形成:B细胞浆细胞抗体抗原合成分泌第1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进入人体被体液中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消灭T细胞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第2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识别)呈递抗原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刺激分泌淋巴因子第2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液免疫记忆细胞B细胞增殖和分化受抗原刺激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的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从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第2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液免疫+抗原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体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抗体与抗原结合,使其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第2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吞噬细胞(识别和处理)T细胞B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增殖和分化浆细胞+抗原合成和分泌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抗原再次入侵分泌淋巴因子第2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抗原吞噬细胞(识别和处理)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和分化效应T细胞抗原再次入侵与靶细胞密切接触(细胞裂解死亡)抗原释放细胞免疫第2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产生效应细胞作用方式相互关系抗原靶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第2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们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第2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病: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就称为自身免疫病。第2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常见的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第2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过敏原:能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如花粉、室内尘土、鱼、虾、牛奶、蛋类、青霉素、磺胺、奎宁等过敏反应第3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特点
小儿免疫状况与成人明显不同,导致儿童疾病特殊性。传统认为,小儿时期免疫系统不成熟,实际上,出生时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均已相当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为未接触抗原,尚未建立免疫记忆有关。
第3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儿免疫系统发育特点第3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第3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屏障作用:皮肤、血脑屏障、血液-胎盘屏障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和其他免疫分子:补体、干扰素、其他免疫分子如血浆纤连蛋白、甘露糖结合血凝素等第3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血液-胎盘屏障:能阻止母体内病原微生物的通过,特别是在妊娠3个月内,该屏障不完善,故妊娠早期,感染、药等因素可以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或死产。
屏障作用第3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屏障作用
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年龄越小屏障功能越差第3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血脑屏障功能: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小儿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容易发生颅内感染,尤其是新生儿,新生儿还可以发生核黄疸。
屏障作用第3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单核巨噬细胞:新生儿单核细胞发育已完善,但因缺乏辅助因子,其趋化、吞噬、氧化杀菌产生G-CSF、IL8、IL6、IFN-r、IL12和抗原提呈能力比成人差,接触的抗原类型和剂量不同,影响到单核巨噬细胞,尤其是DC(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状态。第3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性粒细胞:受分娩刺激,刚出生后12h数量最多,72h后下降,4-6岁后逐渐上升为成人水平,由于储藏库空虚,严重感染可致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期其趋化和粘附分子和FC受体表达不足,尤其是早产儿,生后2周才能达成人水平。中性粒细胞数量偏少,功能暂时性低下,易患化脓性感染。39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第3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40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补体系统及其他免疫成分补体:新生儿各补体成分和溶血活性低于成人,是成人的50-60%,到3-6个月其水平和活性方能达成人水平。早产儿低于成熟儿。第4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1非特异性免疫及特点
其他免疫分子:新生儿血浆纤连蛋白浓度仅为成人的1/3-1/2,未成熟儿更低。未成熟儿甘露糖结合血凝素较成人低,生后10-20周达到足月新生儿水平。第4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其特点
第4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异性免疫功能及其特点
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T细胞是在胸腺微环境和胸腺素的作用下,分化和成熟的。所以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缺乏可导致细胞免疫缺陷。43第4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成熟T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80%,因此外周血淋巴细胞可反映T细胞数量,出生时淋巴细胞数目较少,6-7月时超过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6-7岁两者相当;此后随年龄增长,逐渐降至老年水平。第44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新生儿T细胞产生TNF和GM-CSF仅为成人的50%,IFN-r、IL-10和IL-4为10-20%。随抗原反复刺激,各种细胞因子水平逐渐增高。IFN-r一般在生后175天可达成人水平。T细胞出生时数量已达成人水平,也已经有免疫应答能力:Th2细胞较Th1细胞占优势。第45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淋巴细胞及Ig特异性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骨髓: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Ig)46第46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B细胞的表型及功能:胎儿和新生儿有产生IgM的B细胞,无产生IgG和IgA的B细胞。产生IgG的B细胞于2岁时达成人水平,产生IgA的B细胞于5岁时达成人水平。B淋巴细胞及Ig第47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特异性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免疫球蛋白(Ig)是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的产物分为IgG、IgA、IgM、IgD、IgE五类48第48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特异性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IgG唯一能通过胎盘的Ig,分为4个亚类大量IgG通过胎盘发生在妊娠后期。胎龄小于32周的早产儿血清IgG浓度低于400mg/dl,足月新生儿高于母体5-10%。生后3个月IgG降至最低,1岁时为成人的60%,6~7岁达成人水平。IgG亚类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IgG2代表细菌多糖的抗体,上升速度在2岁内很慢,此年龄易患荚膜细菌感染。49第49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412108642g/L0.61356ms2481012yrsMaternalIgG
TotalIgG
BabyIgG
生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的浓度变化第50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1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IgM:不能通过胎盘胚胎第12周即能合成,个体发育最早的Ig脐血含量极低,新生儿脐血IgM过高提示宫内感染(IgM>0.2~0.3g/L)3~4月为成人的50%,1岁时为75%,于6~8岁达成人水平,男孩,3岁,女孩6岁达成人水平。IgM是抗G-杆菌的主要抗体,新生儿易患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52
特异性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第52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IgA:不能通过胎盘个体发育最晚的Ig新生儿含量极低,增高亦提示宫内感染可从母乳中获得分泌型IgA。4~6个月后,血中可出现IgA,2-4岁达成人水平分泌型IgA具有黏膜局部抗感染作用,呼吸道分泌液中SigA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呼吸道粘膜对病原体的抵抗力。53
特异性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第53页,共60页,2024年2月25日,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lng应急处置措施
- 《全国建设工程土建》课件
- 《各国汽车特点》课件
- 安全标准化培训
- 《光谱分析技术》课件
- 住院患者心脏骤停应急预案
- 头痛治疗与用药指导
- 《天然产物化学》课件
- 用品销售项目二
- 微课管理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财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副
-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3《马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理智与情感:爱情的心理文化之旅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昆明理工大学
- 期末模拟考试03-【中职专用】《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含答案)
- GB 20052-2024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陶行知与乡村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丽水学院
- 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制作说明
- 手术切口感染PDCA案例
- 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
- 烟雾病与麻醉
- 学生会团总支学期工作总结
- (2024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