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3单元 第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8/0F/wKhkGWYn3HmAQPdOAAGwP11bc0M659.jpg)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3单元 第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8/0F/wKhkGWYn3HmAQPdOAAGwP11bc0M6592.jpg)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3单元 第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8/0F/wKhkGWYn3HmAQPdOAAGwP11bc0M6593.jpg)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3单元 第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8/0F/wKhkGWYn3HmAQPdOAAGwP11bc0M6594.jpg)
![2023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国版) 第3单元 第3课时 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38/0F/wKhkGWYn3HmAQPdOAAGwP11bc0M65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时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目标要求1.细胞呼吸。2.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考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材料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葡萄糖溶液)。(2)检测CO2产生的多少的装置如图所示。(3)检测酒精的产生:从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编号为1、2的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振荡并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3.实验现象条件澄清石灰水的变化/出现变化的快慢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甲组(有氧)变混浊程度高/快无变化乙组(无氧)变混浊程度低/慢出现灰绿色4.实验结论(1)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2)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CO2,在无氧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CO2。源于必修1P93“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中两组都是实验组,两组之间相互对照。教材中对比实验的实例有:①②③(填序号)。①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②鲁宾和卡门的同位素标记法实验;③赫尔希和蔡斯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④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考向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甲、乙两组同学拟用下面装置探究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CO2的产生量,为此展开了如下讨论。你认为其中最不合理的观点是()A.图中A用以除去充入的CO2,以所充气体中是否含氧作为自变量而不是是否充气B.若图中B是酵母菌培养液,因其在不同条件下繁殖速度不同影响实验,可换成苹果小块C.图中C若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可用变色所用的时间比较CO2的产生量D.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在两种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相等答案D解析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就会消耗6molO2,同时产生6molCO2,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每消耗1mol的葡萄糖,会产生2molCO2,若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产生等量的CO2,说明无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多于有氧条件下底物的消耗量,D错误。2.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mL锥形瓶中,加入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答案C解析在t1→t2时刻,单位时间内氧气的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说明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正确;t3时刻,培养液中氧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酵母菌基本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t1和t3产生CO2的速率基本相同,因此t3时,溶液中消耗葡萄糖的速率比t1时快,B正确;图示所给温度是最适温度,此时酶的活性最高,反应速率最快,因此若降低温度,氧气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时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C错误;据图可知,酵母菌进行了无氧呼吸,无氧呼吸过程会产生酒精,酒精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后变成灰绿色,D正确。考点二细胞呼吸的方式和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2)过程(3)写出有氧呼吸总反应式(标出氧元素的来源与去向)(4)能量转换:葡萄糖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提醒有氧呼吸的场所并非只是线粒体;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原核细胞无线粒体,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膜上进行。2.无氧呼吸(1)概念: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2)场所:全过程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3)过程第一阶段葡萄糖eq\o(→,\s\up7(酶))丙酮酸+[H]+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产酒精[H]+丙酮酸eq\o(→,\s\up7(酶))酒精+CO2大多数植物、酵母菌等产乳酸[H]+丙酮酸eq\o(→,\s\up7(酶))乳酸高等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乳酸菌等(4)产物不同的原因①直接原因:酶不同。②根本原因:基因不同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1)源于必修1P94“相关信息”: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是还原型辅酶Ⅰ(NADH)的简化表示方法。(2)源于必修1P94“相关信息”: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而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3)源于必修1P96“资料分析”: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中[H]和ATP的来源和去路(1)有氧呼吸过程中的[H]、ATP的来源和去路(2)无氧呼吸过程中的[H]、ATP的来源和去路无氧呼吸中的[H]和ATP都是在第一阶段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其中[H]在第二阶段被全部消耗。4.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以真核生物以例)(1)依据反应方程式和发生场所判断(2)通过液滴移动法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①探究装置:欲确认某生物的细胞呼吸方式,应设置两套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发芽种子为例):②结果与结论实验结果结论装置一液滴装置二液滴不动不动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经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右移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左移左移种子进行有氧呼吸时,底物中除糖类外还含有脂质③误差校正:为使实验结果精确,除减少无关变量的干扰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三。装置三与装置二相比,不同点是用“煮熟的种子”代替“发芽种子”,其余均相同。思考①为防止微生物呼吸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应将装置进行灭菌、所测种子进行消毒处理。②若选用绿色植物作实验材料,测定细胞呼吸速率,需将整个装置进行遮光处理,否则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干扰呼吸速率的测定。考向一细胞呼吸过程的综合分析3.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数量相同B.细胞呼吸的每一个阶段均需消耗ADP与PiC.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释放的能量大多以热能散失D.马铃薯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存在合成乳酸的相关酶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H]多于第一阶段,A错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合成ATP,故不消耗ADP和Pi,B错误;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其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不在线粒体中合成,D错误。4.(2022·菏泽市高三模拟)罗哌卡因能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线粒体基质中的H+(NADH等分解产生)向线粒体膜间隙转运,降低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从而抑制线粒体ATP的合成,促进癌细胞凋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NADH主要来自第二阶段B.线粒体内膜两侧的H+浓度差驱动ATP合成C.罗哌卡因能促进线粒体对氧气的利用D.罗哌卡因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功能从而抑制H+的运输答案C解析结合题干信息分析可知,罗哌卡因能抑制有氧呼吸第三阶段ATP的合成,因此应该是抑制了线粒体对氧气的利用,C错误。5.如图表示细胞中部分物质代谢的过程,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小写字母表示代谢中间产物或终产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为丙酮酸,b为还原氢,d为乳酸B.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是①②③④C.过程③必须在线粒体内膜上才能进行D.当产生相同能量时,①②③消耗的葡萄糖比①④消耗的多答案A解析有氧呼吸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能产生ATP,④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过程,不产生ATP,因此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②③,B错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但有些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不一定在线粒体内膜上才能完成,C错误;消耗相同葡萄糖,①②③是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多,①④是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当产生相同能量时,①②③消耗的葡萄糖比①④少,D错误。考向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6.葡萄糖和脂肪是细胞呼吸常用的物质,葡萄糖中的氧含量远多于脂肪,科学研究中常用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来推测生物的呼吸方式和用于呼吸的能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淹时植物根细胞的RQ>1,该植物根细胞呼吸的产物可能有酒精B.若测得酵母菌在葡萄糖培养液中的RQ=1,说明进行的是有氧呼吸C.若测得某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的RQ<1,该植物种子可能富含脂肪D.人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若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RQ会大于1答案D解析水淹时,根细胞可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会大于1,A正确;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在葡萄糖培养液中RQ=1,说明消耗的氧气与产生CO2一样多,则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B正确;由于相同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量大于产生的CO2的量,若呼吸底物为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一样多。所以若测得某植物种子在萌发初期的RQ<1,说明该植物种子可能富含脂肪,C正确;人体在剧烈运动的时候,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但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若呼吸底物只有葡萄糖,则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CO2一样多,故RQ=1,D错误。7.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下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氧浓度(%)abcdeCO2产生速率(mol·min-1)1.21.01.31.63.0O2消耗速率(mol·min-1)00.50.71.23.0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酒精的速率为0.6mol·min-1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表中5个氧浓度条件下,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答案C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错误。8.某研究小组利用检测气压变化的密闭装置来探究微生物的细胞呼吸,实验设计如下。关闭活栓后,U形管右侧液面高度变化反映瓶中气体体积变化,实验开始时将右管液面高度调至参考点,实验中定时记录右管液面高度相对于参考点的变化(忽略其他原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O2的消耗量B.乙组右侧液面高度变化,表示的是微生物细胞呼吸时CO2释放量和O2消耗量之间的差值C.甲组右侧液面升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说明微生物可能只进行有氧呼吸D.甲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说明微生物进行乳酸发酵答案D解析甲组右侧液面高度不变,说明微生物不消耗氧气,即进行无氧呼吸,乙组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消耗量,因此微生物进行酒精发酵,不是乳酸发酵,D错误。重温高考真题演练1.(2021·广东,9改编)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B.乙瓶的溶液由蓝色变成红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用甲紫溶液染色后可观察到酵母菌中线粒体的分布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D2.(2021·全国甲,2)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答案B解析酵母菌有细胞核,是真核生物,其代谢类型是异氧兼性厌氧型,与无氧条件相比,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能量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快,A不符合题意;酵母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NAD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在第二阶段生成CO2,D不符合题意。3.(2019·全国Ⅲ,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答案A解析种子在黑暗中萌发得到黄化苗,该过程中细胞代谢增强,呼吸强度增加,由于整个过程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且细胞呼吸需要消耗有机物,所以有机物总量减少。4.(2020·山东,2)癌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也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这种现象称为“瓦堡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瓦堡效应”导致癌细胞需要大量吸收葡萄糖B.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过程会生成少量ATPC.癌细胞呼吸作用过程中丙酮酸主要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利用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癌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答案B解析与有氧呼吸相比,产生相同ATP的情况下,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远大于有氧呼吸,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需要吸收大量葡萄糖,A项正确;癌细胞中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ATP,B项错误;癌细胞主要依赖无氧呼吸产生ATP,进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NADH,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产生的NADH比正常细胞少,D项正确。5.(2019·全国Ⅱ,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答案B解析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葡萄糖,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第二阶段转化成乳酸,B正确;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会生成少量ATP,C错误;马铃薯块茎储存时,氧气浓度增加会抑制其无氧呼吸,酸味会减少,D错误。6.(2018·全国Ⅲ,5)下列关于生物体中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食物链上传递的能量有一部分通过细胞呼吸散失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分别是葡萄糖和乳酸D.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都可以合成ATP答案C解析植物体的细胞呼吸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以进行,氧气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氧气缺少时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在食物链中,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此营养级生物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则通过细胞呼吸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项正确;有氧呼吸的产物是水和CO2,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者是乳酸,C项错误;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有ATP产生,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有ATP产生,D项正确。7.(2020·全国Ⅰ,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6H2O+6O2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eq\o(→,\s\up7(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或C6H12O6eq\o(→,\s\up7(酶))2C3H6O3+少量能量。据此推理,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产生乙醇和CO2的无氧呼吸,A项正确;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物为乙醇、CO2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少;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物为乳酸的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等于释放CO2的分子数,D项错误。一、易错辨析1.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能利用的物质(×)2.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3.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4.有氧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5.无氧呼吸过程中没有氧气参与,所以有[H]的积累(×)6.水稻根、苹果果实、马铃薯块茎等植物器官的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7.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细胞呼吸方式一定是有氧呼吸(√)8.和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释放的能量较少(×)9.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10.过保质期的酸奶常出现胀袋现象是由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的气体造成的(×)二、填空默写1.(必修1P94)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2.请书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1)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2)产酒精的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3)产乳酸的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课时精练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将少量的酵母菌混入适量的面粉揉成光滑面粉团后均等分装在2个洁净的塑料袋中,一组充满空气(甲组),一组则排净空气(乙组),扎紧袋口后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观察20~30min。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甲组的塑料袋内壁有水珠出现,面团变湿润B.该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C.若放置的时间足够长,甲组也会产生酒精D.该实验应选择大小合适,气密性良好的塑料袋答案B解析该实验为对比实验,甲组和乙组相互对照,无单独的对照组,B错误。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B.可利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C.细胞呼吸可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D.破伤风芽孢杆菌在有氧条件下容易大量繁殖答案B解析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继续氧化分解,A错误;ATP可为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提供能量,C错误;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容易大量繁殖,D错误。3.(2022·兰州高三联考)将酵母菌研磨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按顺序装入A、B、C三支试管和D、E、F三支试管中,在六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将其中A、B、C三支试管放置于有氧条件下,D、E、F三支试管放置于无氧条件下,均保温一段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用斐林试剂检验还原糖,砖红色最深的是试管B和EB.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橙色变为灰绿色的是试管D和FC.能够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试管CD.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试管A、C、D、E答案D解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试管A中只能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没有二氧化碳产生,试管B和E中只含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故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验,溶液变成黄色的有试管C、D、F,D错误。4.如图为马铃薯植株,其中①②③为不同的部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马铃薯被水淹时,②细胞呼吸未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储存在乳酸中B.马铃薯被水淹时,①细胞呼吸未释放出的能量主要储存在酒精中C.①②③的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既有NADH的产生又有NADH的消耗D.①②③的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在线粒体内膜上有H2O的消耗和产生答案D解析①②③的细胞进行细胞呼吸时,在线粒体内膜上有H2О产生,无H2O消耗,D错误。5.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中能进行过程①和②B.过程③释放的能量形成少量ATPC.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产生CO2的过程有②和④D.乳酸菌细胞内,过程①为过程③提供[H]答案D解析②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A错误;③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形成ATP,B错误,人体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会形成乙醇,C错误;在乳酸发酵反应的第二阶段,糖酵解过程的产物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H]还原为乳酸,D正确。6.如图是酵母菌呼吸作用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ATP的产生只发生在葡萄糖→丙酮酸的过程中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H2O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与酒精反应产生的现象是溶液变成灰绿色D.物质a产生的场所仅为线粒体基质答案A7.(2022·天津一中高三期中)细胞内的磷酸果糖激酶(酶P)催化下列反应:果糖-6-磷酸+ATPeq\o(→,\s\up7(酶P))果糖-1,6-二磷酸+ADP,这是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重要反应。如图为高、低两种ATP浓度下酶P与果糖-6-磷酸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定范围内,果糖-6-磷酸浓度与酶P活性呈正相关C.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酶P的活性D.酶P活性受到有氧呼吸产物ATP的反馈调节答案C解析细胞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故细胞内酶P催化的反应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正确;低ATP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酶P的活性,C错误;ATP浓度较高时,酶P活性受到抑制,说明酶P活性受到ATP的反馈调节,D正确。8.(2022·烟台市高三模拟)下图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过程图,细胞色素c(Cytc)是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细胞呼吸的多肽。正常情况下,外源性Cytc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但在缺氧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外源性Cytc便能进入细胞及线粒体内,提高氧的利用率。若给相对缺氧条件下培养的人体肌细胞补充外源性Cytc,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A.补充外源性Cytc会导致细胞质基质中[H]的增多B.Cytc在临床上可用于组织细胞缺氧急救的辅助治疗C.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参与②过程中生成CO2的反应D.进入线粒体的外源性Cytc促进②③过程答案B解析Cytc促进[H]的消耗,故细胞质基质中[H]将减少,A错误;外源性Cytc可进入线粒体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阶段生成水,而CO2产生于线粒体基质,C错误;缺氧条件下补充外源性Cytc后会促进细胞有氧呼吸②过程,不能促进③过程,D错误。9.体检项目之一:受试人口服13C标记的尿素胶囊,一段时间后,吹气。若被检者呼出的CO2中含有13C的13CO2达到一定值,则该被检者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者(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于人体胃中,产脲酶,脲酶催化尿素分解为NH3和CO2)。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幽门螺杆菌呼吸作用产生的B.感染者呼出的13CO2是由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细胞中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脲酶D.感染者胃部组织有NH3的产生答案D解析幽门螺杆菌以及人体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呼吸作用的底物葡萄糖,尿素不是误。10.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它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在结构上有多个类型,广泛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B.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的同时生成少量ATPC.乳酸脱氢酶的四聚体肽链的组合类型最多有4种D.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能催化同一种反应,说明该类酶不具有专一性答案A解析乳酸脱氢酶能催化丙酮酸和NADH生成乳酸和NAD+,参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而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强度高于正常血浆中的细胞,因此骨骼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血浆中的含量,A正确;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不能生成ATP,B错误;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肽链以任意比例组合形成的四聚体(四条肽链),其比例可以为0∶4、1∶3、2∶2、3∶1、4∶0,共有5种,C错误;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不同结构的乳酸脱氢酶属于同一类酶,仍然能说明该类酶具有专一性,D错误。11.金鱼能在严重缺氧环境中生存若干天,肌细胞和其他组织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如图表示金鱼缺氧状态下,细胞中部分代谢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X”是丙酮酸,由3种元素组成B.过程①②③⑤均有能量释放,用于合成ATPC.不同类型细胞中无氧呼吸产物不同是因为酶种类不同D.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成酒精并排出防止酸中毒答案B解析过程①②均有能量释放,少部分用于合成ATP,过程③⑤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会释放能量,故无法合成ATP,B错误;由图可知:其他细胞经过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运送到肌细胞中,在肌细胞中将乳酸转化为丙酮酸从而转化成酒精,通过鳃血管排出体外,有利于防止酸中毒,D正确。12.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实验装置在一定条件下测定了萌发的小麦种子(已消毒)的呼吸速率(仅考虑氧化糖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如果X为无菌水,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只进行了有氧呼吸B.如果X为NaOH溶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C.如果X为无菌水,液滴向右移动说明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D.如果X为NaOH溶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答案C解析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小麦种子,如果X为无菌水,液滴不移动说明O2的消耗量等于CO2的释放量,种子只进行了有氧呼吸,A项正确;如果X为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CO2,液滴不移动说明没有消耗O2,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B项正确;如果X为无菌水,液滴向右移动,说明种子只进行了无氧呼吸或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项错误;如果X为NaOH溶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消耗了O2,种子进行了有氧呼吸,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在自然界中,洪水、灌溉不均匀等极易使植株根系供氧不足,造成“低氧胁迫”。不同植物品种对低氧胁迫的耐受能力不同。研究人员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了低氧胁迫对两个黄瓜品种(A、B)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测得第6天时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实验处理结果项目正常通气品种A正常通气品种B低氧品种A低氧品种B丙酮酸(μmol/g)0.180.190.210.34乙醇(μmol/g)2.452.496.004.00(1)黄瓜细胞产生丙酮酸的场所是__________,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成ATP。(2)由表中信息可知,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低氧胁迫下,黄瓜__________________受阻。(3)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是品种________。(4)长期处于低氧胁迫条件下,植物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以及根系变黑、腐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细胞质基质不能(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3)A(4)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过程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解析(1)细胞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过程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能产生。(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正常通气情况下,也有乙醇产生,但与低氧情况相比,乙醇量很少,因此可以确定正常通气情况下,黄瓜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而在低氧胁迫下,黄瓜有氧呼吸受阻,无氧呼吸增强,产生乙醇增多。14.下图1表示酵母菌细胞内细胞呼吸相关物质代谢过程,请回答以下问题:(1)酵母菌细胞内丙酮酸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卖店装修项目承揽合同
- 仓储物流行业居间存款协议
- 办公区翻新合同
- 物业人员疏散方案
- 通辽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案
- 2025年度安全产品销售代表市场拓展合同
- 大数据四下数学试卷
- 买钢筋合同范例
- 完善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与实施途径
- 临时聘用厨师合同范例
- 临床用血管理培训
- 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
- 春季安全行车教育培训
- 202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题(A类)
- 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操作手册
- 《走进神奇》说课稿
- 江苏省无锡市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内蒙古中考语文试卷五套合卷附答案
- 2024年保密知识测试试题及答案(夺冠)
- 湖南2024年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招聘276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附答案解析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