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_第1页
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_第2页
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_第3页
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_第4页
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能力素养点:表达效果微专题总结

高考二轮复习之“纲”目并举

课标、高考评价体系、教材是最好指引——明确理念新课标目标与内容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熟悉常用规范字的字音、字义和字形

在语境中解读词汇、理解语义掌握基本的语法规范和标点符号用法、语篇衔接的常用手段,以及常用的语用规则、修辞手段自主修改病句和分析句子结构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根据具体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情景,正确地遣词造句,准确地表情达意,有效完成交际任务建构初步的逻辑和修辞知识课程标准及《高考评价体系》备考启示1.体现学科素养,注重基础性语言文字运用在学科素养中居于重要的位置,是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最直接的体现,部分主观题也直接体现“思维的发展与提升”。《高考评价体系》强调学科素养在高考考查中具有导向作用,“考查内容聚焦于应对生活实践和学习探索情境中的问题时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本部分试题的命制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且“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其它三大素养的基础,体现了基础性。2.关联学习任务群,具有导向性《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着眼于培养语言文字运用基础能力,充分顾及问题导向、跨文化、自主合作、个性化、创造性等因素,并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跨媒介运用的新特点”。“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由此可见,语言文字运用的检测既涉及基础知识,又对接教材,呼应新教材的“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等单元,具有导向性。课程标准及《高考评价体系》备考启示3.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言文字运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广泛,是所有学科的文字基础。《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强调“基础性”,“关注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高考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作为独立的第四部分,占20分,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引导学生打牢知识基础。4.综合设置情境,强调创新性《课程标准》在“高考命题建议”一部分明确指出:“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高考评价体系》考查要求强调学生触类旁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所以本部分试题的命制在识记与表达的基础上,多是组织相关材料设置社会生活或学科体验情境,以综合性的题目检测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创新思维。统编教材与语言文字运用专题的关联性

必修阶段: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共有两个单元,第一个为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人文主题为“语言家园”,在本单元关于“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三个学习活动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第二个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以“逻辑思维”为人文主题,同样通过三个活动识别谬误,探究真理,增强思维的敏锐性和严密性;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选修阶段:教材《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分别设置“汉语与交际”“口语与书面语”“汉语语音”“汉字”“修辞”“言语交际和语境”六个单元,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梳理语言知识,切实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无论是必修教材还是选修教材,都有专门的学习任务,可见教材对语言文字运用教学的重视。作为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其功能性重要性不言而喻。真题综述高考试题语用题考点2023年新高考Ⅰ卷20.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叠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文中有两处画横线部分,请任选一处,分析其中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标点的表达效果;22.语言文字运用I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像……似的”,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惯用词语和修辞的表达效果2023年新高考Ⅱ卷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句子的表达效果2023年全国乙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句子的表达效果2022新高考Ⅰ卷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人称用法具体含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修辞手法表达效果2022新高考Ⅱ卷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人称用法写作意图及效果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句子表达效果分析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修辞效果2022全国乙卷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主语人称效果差别

考情概览年份卷别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3年高考新2卷现代文阅读4.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①在语言表达运用中考查语言的表达效果是高考最新动向及独特的命题视角。这一特点或考向变化值得关注。②考查语言表达效果的切入点有二:一是词语的表达效果,二是句子的表达效果(考查体现了语言表达手段的综合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全面分析。③就题型来看,主要使用主观题型;就试题难度来看,初做有点难,但一旦与文学阅读中的艺术欣赏题打通,并没有多大难度。9.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2023年高考乙卷现代文阅读8.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6分)赏析句段表达效果专题解析:

分析语言表达效果是近年来高考试题的一种创新,已不限于修辞的范围。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只要使用了一定的语言形式就会有相应的表达效果。所谓表达效果是指运用一定的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思,在接受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理想表达效果是明白晓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一定的语言形式可以是词语、句式的选用,修辞、表现手法的使用,包括刻意为之的语言风格等等方面。命题形式灵活,答案开放,是考查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考题,一定会在2024年的试题中延续。

理论上,语言表达的最高境界是,通过概念分析,需要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①选材——表达什么,是首要任务。选材的要求是:准确,鲜明,生动。

②方式——怎样表达,是技术技巧。方式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选材和方式——是从文本的角度说。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是从结果的角度说。

所以,分析表达效果,就是分析文本构成,分析该构成是否达成了“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这样的结果。

把它简化为一个公式:效果=事+人。事,指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人,指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主要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达标分析。

事和人,是出发点不同的分析,两者之间有交叉和重叠。表现在考题中,具体是什么样子呢?答案是不是都从这里来的呢?上述理解模型能不能解释已有的高考题?一、高考题举例分析

语言表达的表达效果,在考卷中,既可能出现在第三大题“语言文字应用”,也可能出现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中(小说、散文、诗歌等),还可以出现在信息类文本阅读题中。

(一)

语言表达题的表达效果分析【例1】【2020新高考(山东)卷第20题】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原文】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答案】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一扫而光”上,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改变了句子的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的准确受到影响。)②适用的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句子的组织结构,还会影响到上下文,也就是语言表达的连贯性。)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句子的组织结构,还会影响语言表达的生动、形象、得体)【解析】1)文本分析,这里主要是组织结构分析,也就是句式分析。2)结果分析,给了“准确”和“连贯”更多的权重,兼及生动、形象、得体。类题:2023新2卷第19题、2023全国乙卷第19题(原句VS改句效果比较分析)2023年新高考Ⅱ卷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正优雅地跳舞,踱步,鸣叫,顾盼,寻觅”,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023年全国乙卷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例2】【高考真题·2022新高考1卷第9题】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这几句话重在阐发“失败”对航天研发的影响和意义。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发人们对失败内涵的提示与追问,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强化了表达意味,并使前后衔接紧密自然。(设问,使语言表达更鲜明。)后面的三句话构成的排比句,依次从付出辛劳,工作更艰巨,在航天世界中的位置变化,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论述了“失败”的内涵。内容丰富,情感加浓,富有气势,程度加深,反衬出栾恩杰科研决心之坚定。(排比,使语言表达更鲜明。)【解析】1)文本分析,主要是语言特点分析,在这里是指两种修辞手法,需要结合文本指出两种修辞手法分别是如何使用的。2)结果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更多体现语言表达的“鲜明”和“生动”。【例3】【2021新高考1卷第20题】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剪纸灯谜,描绘城乡风物;秧歌花鼓,传播时代精神。【答案】①意义紧密相连。“剪纸灯谜”和“秧歌花鼓”都是传统民间艺术名称,两两相对;“描绘”和“传播”、“城乡”和“时代”、“风物”和“精神”也都是两两相对。②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有助于烘托节日的欢快气氛。【解析】答案第①点是分析对偶的构成,就是在进行文本分析;第②点是分析表达效果,是进行结果分析,体现的是语言表达的生动。(修辞手法的结果分析,实际上是“比较分析”,比较“用与不用”修辞手法的不同。不用修辞手法,一样能表达意思,但是,在鲜明、生动、形象上,就差一点。)类题:2024年广东一模第22题:两句的拟人形式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22.文中加点的两个词组都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但拟人化的方式不同,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6分)①“蹬着脚”赋予摇摆的柳枝儿以人的肢体动作,突出了她们的活泼、热情和想要让人们感受春天来临的急迫状态;②“持重”则赋予荷叶以人的性情、气质,突出了荷叶亭亭玉立的风姿,也与柳枝儿的活泼俏皮形成对照,突出不同的绿带给作者的不同感受。[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评分细则】(1)“肢体动作”得1分;“活泼”(热情)得1分;“感受春天来临的紧迫状态”,得1分。(2)答出“性情”(气质)得1分;“荷叶的风姿(姿态、神态、特点)”得1分;“绿带来的不同感受”,得1分。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到初夏则更显成熟。(二)文学类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效果分析·小说阅读·【例1】【2021新高考1卷第8题】《石门阵》8.王木匠讲石门阵时,多处使用反复手法,这种讲述方法有什么效果?

(4分)【参考答案】8.①具有渲染效果,把故事描述得更充分;②具有延宕效果,迟迟不讲下文,引发听众的好奇与追问。

【解析】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王木匠使用的是修辞手法。他不用手法,也能讲故事;他用了手法,“结果”就会不同。完整而规范的回答(增加得分概率的回答),应该包括“文本分析”和“结果分析”两部分:文本分析——文中王木匠讲故事时不断重复“石头”、“没有”、“心就在……”的词汇和句式。结果分析——无论是渲染效果,还是延宕效果,都是在阐述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与形象。比较一下:没有手法,故事就会变得干瘪,不能吸引人。其他表述也能得分。比如,我这样表述:①不断地反复,强化了细节和画面感,使听众如同身临其境;②不断地反复,让叙述节奏变慢,吊足了听众的胃口。类题:2024年九省联考题:从曾明的角都叙述故事的艺术效果分析。【解题思路】这一题要求学生分析叙述角度对于艺术效果的作用,和近些年的“艺术效果题”如出一辙,是“随文命题”在小说考查中的具体体现,鲁迅的《祝福》、茹志鹃的《百合花》等文章中都涉及到叙述视角的讲解。

【官方答案】①小说从盲人曾明的角度讲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体会曾明的心理状态,感同身受。(叙事视角层面)②让刘主任的行为和言语显得有些奇怪,引发读者的好奇和想象。(读者层面)③使得刘主任是盲人这一重要事实直到结尾才揭示,有出人意料的效果。(文本分析之情节结构

层面

【评分参考】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例2】【2021浙江卷第11题】《麦子》11.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4分)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老头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芬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麦子的金光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黄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老婆婆摸麦穗呢。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参考答案】11.(4分)①把麦田里的老婆婆比喻成豹子,写出她战胜恶劣环境的强悍性格和守护领土的强烈意识。②把老婆婆抚摸麦子的手比喻成跳鼠,写出了她对麦子的深深爱意和对丰收的喜说。③用麦子的金光铺洒原野,象征丰盈的生命是守护边疆的希望。【解析】比喻是修辞手法,是从语言表达的角度来看的;象征是艺术手法,是从文章的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的。这里把比喻和象征放在一起,是因为其中的比喻,放在全文看,兼有象征意味。类题:2023年高考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第9题“人、牛、犁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的营造分析”(6分)参考答案:①“人老、牛老、犁也老”,准确概括三者具有共同的老迈特征;(结果之达标分析)②对人、牛、犁的描写一视同仁,不区分人与物,互为参照;③将人、牛、犁三者并列,交替描写;④行文舒缓,与人、牛迟缓的步态和谐一致。(文本内容分析)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散文阅读·例09江苏《上善若水》1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5分)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答案: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解析】问句,是句式之一,也是修辞之一。三个,就是反复。三个问句,是语言表达的特色。所以,可以看做是语言表达分析题。题目没有笼统地问“三个问句的表达作用(效果)”,而是指定你,把三个问句放在上下文中来分析,就在实际上变成了要求你分析“语言表达的连贯”在文章中的体现,这样,就屏蔽了“引起注意、强调突出”之类的维度。“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是回答“三个”的作用;(全文内容的上下关联体现“衔接连贯”,是文本分析。)“激发读者的思考”,是回答“问句”的作用。(问句,是修辞,是结果分析)类题:2023年甲卷《机械的诗》的第9题:这篇随笔的最后段跳转到作者在上海的生活见闻,这样写有何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诗歌阅读·(2019•全国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题。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整,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解析】用语言表达效果分析模式来解释,如下:文本分析——语言风格由词汇、句式、音律、辞格、章法等各要素构成。这是答案里为什么提到“对仗”、“用典”、“民歌俚曲”的原因。结果分析——体现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相对于江苏卷,参考答案对思维的严整性要求降低了,问也笼统,答也笼统。类题:1.2020全国1卷第16题:《赠别张炼赴襄阳》的颈联中提到“峨眉、岘首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2022年全国甲卷)第16题: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3.(2024广东一模)第16题: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6.本诗的“试尝应酒醒”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晴窗细乳戏分茶”都涉及“茶”,这两句在表达意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2024广东一模)参考答案①“试尝应酒醒”一句中,“试尝”指鉴定茶的品质,品质好方可封装进贡,表现了姚勖对采茶进贡一事的慎重细心;“应酒醒”为诗人的揣测,意在说明茶叶品质优良。②陆诗的“晴窗细乳戏分茶”一句,用戏玩烹茶表现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含蓄表达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无奈。[6分。第①点4分,第②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1)第①点“试尝”是在封装进贡之前鉴定(品尝)茶品,(1分)反映了姚勖慎重细心(1分)。“应酒醒”是指贡茶能够醒酒(1分),意在说明贡茶品质(质地)优良(好)(1分)。“试尝应酒醒”解释为应在不喝酒清醒状态去尝茶,表现出姚勖慎重细心。这样回答也可以。(2)第②点“诗人在临安寓所等待召见时的无聊”或“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戏玩烹茶”(1分)。“报国无门、蹉跎岁月、壮志难酬的无奈”(1分)。二、总结语言表达效果分析,包含两方面,文本分析和结果分析。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结果分析,主要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达标分析。不同题目,对分析的要求不同。

1、

文本分析

内容选材分析:语用题中主要表现为词语运用;阅读题中主要表现为遣词造句、意象意境。诗歌题都有选材分析;《麦天》部分含有选材分析——选材分析主要指向表情达意的准确性。

结构分析:语用题中主要指句式分析,阅读题中主要表现为联系上下文。前者考“又心满,又意足”,后者考《上善若水》开头三个问句——主要指向语言表达的连贯性。

语言特点分析:语用题中主要指修辞手法分析,阅读题中除了修辞手法,还有风格、韵味。前者例:“对偶”等;后者例:《麦子》比喻,《石门阵》反复,《麦天》比拟,《插田歌》风格。——主要指向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形象。2、

结果分析虽然语言表达的目标是六个词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不同目标的考查频率在语用题和阅读题中分布不均,不同目标的考查题型也没有一定之规。理解六个词汇的概念,更重要。准确——指表情达意的准确。在考题中就体现为“表达了……(思想、情感)”。鲜明——指突出,强调。意象的选择,夸张、对比、设问、排比、引用,反复等修辞,都能让语言表达更鲜明。生动——指再现与表现力。音韵音律的和谐悦耳,描写场景画面感十足。比喻、比拟、对偶,诗的意象意境,散文、小说中的描写,都指向语言表达的生动。简明——相对于啰嗦和表意不明,一般在病句辨析和修改中考查。连贯——语义逻辑上的前后一致。语用题中表现为句子衔接,选择或填空。在效果分析时,要考虑上下文的一致,语言方式和风格的一致。阅读题中,《上善若水》开头三个问句的表达效果,要考虑连贯。得体——根据表达场合作恰当表达。语用题中表现为,谦辞、敬辞(区分褒贬)的正确使用,不同文体的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的选用。

以高考真题试加分析“效果=事+人”答题模式(事,指文本分析。文本分析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特点。人,指结果分析。结果分析,主要指“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的达标分析)例1:(2021新2卷)第8题:《放猖》中划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参考答案:①照应前文对“猖”的解释,即“‘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文本分析之结构)//或:准确又形象街说了“放猖”的内涵(结果分析)②跑是放猖的高潮,文章使用多个“跑”,渲染了‘放猖’这一习俗的喧闹氛围(文本分析之内容);③连用多个“跑”,节奏较为急促,画面感很强,生动写出了参与者的兴奋感。(结果分析)例2.

(2023新2卷)第4题:材料二最后两段使用“敲诈”“斗智”“拷问”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4分)参考答案:①“敲诈、拷问、斗智”三个词语含有“威胁、欺骗、斗争”的意味,作者加引号表示对此错误行为的极大否定。(文本分析之语言特点)或:加引号这些的词所表示的是调查者一些不当的调查行为;②从反面强调调查者和被调查者充分合作的前提是调查者要尊重被调查者(文本分析之内容)或:生动阐明了调查这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说理浅显,易于读者理解。(结果分析)小结:语句的表达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语句的鉴赏。可从思想内容、目的意图、情感主旨等方面进行分析。除了答个别的,要答出对整个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表达效果分析的常见思维角度答题角度具体内容分析修辞手法首先找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语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效果、好处。如比喻的生动形象;拟人把物人格化,富于情趣;排比能增强语言的气势,起突出强调的作用……不同的修辞手法,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句式特点(1)长短句——长句是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的句子,短句是短小精悍、节奏短促、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感强的句子。①多使用短句,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②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2)整散句——整句是结构相似、形式比较匀称整齐的句子,如对偶、排比即属此类。整句形式整齐,节奏和谐,富有气势。散句则是形式错落、结构不整齐的句子。①散句表意灵活自然,可根据语境灵活运用。②多使用整句,使语言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增强。③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改变语序倒装句、设问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这些句式相比陈述句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效果。注意观察题干中哪一部分与原文有变化,变化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①倒装句强调的是前置或后置的部分。②设问句常能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③反问句常能给人语气强烈、掷地有声的感觉。④双重否定句使肯定的意味更加浓烈。起强调、突出作用。⑤主动句(包括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变换。语体特点口语自然亲切,活泼生动,灵活简短;书面语庄重严谨。(要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语体)精妙用词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词、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