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诗歌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注]大柏地:在江西省瑞金市北部。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从太阳西斜时的彩虹入笔形象传神地展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夏日黄昏图。B.上阕从空中美景到眼前的斜阳关山,雨后群山格外苍白无力,显出苍茫的暮色。C.下阕开始两句点出此词追忆的主题,这些弹洞点缀祖国河山,却显得分外美丽。D.本词通过对大柏地夏天傍晚雨后的山川风景的描绘,表达出词人乐观豪迈的胸襟。15.这首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八声甘州柳永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此时已入素秋,本已气肃天清,又加此一番秋雨,更是纤埃如雾,尽皆浣去,一澄如洗。B.“渐霜风”三句写风紧日斜之境。当此之际,凉风忽至,关河肃杀,残阳照着高楼,一片冷落之景良。“紧”字突出了雨后傍晚的江边寒风渐冷渐急。C.“惟有”两句写的是短暂与永恒、变与不变这令人思索的宇宙人生哲理,“无语”乃“无情”,蕴含了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理。D.本词融写景、抒情于一体,使用了细节描写、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将词人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6.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官服。③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15.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河南省八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发间中杜甫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注]何时免愁苦。[注]避地;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杜甫自公元759年因战乱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徒至此时,已近五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毒蛇猛虎时常出没,一路上不见村庄,写出了战乱后荒无人烟的景象。B.三、四句借哀景衬哀情,写山木惨惨,正是诗人内心“惨惨”的向外投射。C.诗人不去观赏秋花锦石,是在女病妻忧的情况下急欲归乡的心情使然。D.“三月一得书”写家人不愿频繁打扰诗人,这更加重了诗人内心的“愁苦”。16.本诗与《登高》都表达了愁苦之情,请简要分析其原因有怎样的异同。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古风(其十九)①李白西上莲花山②,迢迢见明星③。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④。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叛军已经攻占了洛阳城。②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③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④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了明星仙女。B.第三至六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纤纤素手拈着芙蓉,凌空飞舞,仙袂飘飘。C.第七至十句是诗人想象自己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D.后四句为实写,胡兵占据洛阳,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封爵簪缨。16.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简要分析,这首诗写的仙境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答案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4.B15.①上阕夏季雨后群山苍翠欲滴,斜阳照耀,彩虹色彩斑斓的景象是实写;而想象彩虹像一条彩带,是谁挥动着这样的彩带在天空中翩翩起舞,这是虚写,表现出作者战斗胜利后的欣喜心情。②下阕实写看到村里墙壁上的弹洞,调侃“装点此关山”;抚今追昔,让人想起当年的那场鏖战硝烟弥漫,流露出一种乐观情绪。【解析】【14题详解】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B项,“雨后群山格外苍白无力,显出苍茫的暮色”分析不当。“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写的是雨后群山格外苍翠欲滴,显出绮丽的暮色。故选B。【15题详解】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题目要求简要说明这首词中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的“实”,指的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诗中的“虚”,指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像,是诗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诗人主观想象的部分。考生答题时应仔细阅读全词,分别指出词中哪里是实写哪里是虚写,并答出虚实结合的表达作用。上阕,写的是天上挂着一条七色的彩虹,像是有人拿着彩色的丝绸在翩翩起舞,阵雨之后又升起了希望的太阳,苍翠的群山又时隐时现,整个画面丰富和谐,生机盎然。彩虹、斜阳、关山都是实写,把彩虹想象成彩带则是虚写,写出了彩虹美丽的形态,而且“当空舞”三字又使静止的彩虹具有动感。由注释可知,1929年,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军从井冈山出发,2月10日,同追来的国民党军在大柏地打了一仗,大获全胜。1933年夏天,毛泽东重新经过大柏地,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词。上阕虚实结合表现出作者战斗胜利后的欣喜心情。下阕大意是:当年这里曾经进行了一次激烈的战斗,子弹穿透了前面村子的墙壁,那前村墙壁上留下的累累弹痕,把这里的景色打扮得更加美丽。实写了墙壁上的弹洞,由墙壁上的弹洞想到了当年鏖战的场景,并说这些弹洞能够“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抚今追昔,表达出一种乐观情绪。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点睛】第1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仔细阅读所给注释,再通读全诗,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河南省周口市川汇区周口恒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5.D16.在抒情方式上,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相结合的方式。①词人用“不忍”“思难收”“叹”等词直接抒发了自己羁旅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②用对写的手法,不直接写自己思念家人,而是从对方入手,写故园之闺中人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这样,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解析】【15题详解】本题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本题中,D项,本词并未采用细节描写。词的上阕集中笔墨写景,诗人将这些景物一一铺陈,在悲秋的同时,渲染了气氛,为下阕写“愁”做了很好的铺垫。“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诗人在继续铺叙秋景的同时,又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既反衬了“清秋”的凄清悲凉、萧疏颓败,又化江水无情为有情,蕴含了诗人怀乡思人的悲悯情怀。“登高临远望故乡,倚阑干处正凝愁”是实写,写词人自己登楼望向家的方向。一个“想”字,有实而虚,推己及人,写故园之闺中人,此时也应该是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她“妆楼颙望”,望穿秋水之际,对游子的迟迟不归生出怨恨。便把本来的独望变成了双方关山远隔的千里相望,更显归思之切。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抒情方法。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词的下片由景转入情,由写景转入抒情。写对故乡亲人的怀念,换头处即景抒情,表达想念故乡而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的矛盾心理。“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是指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描写了游子登楼眺望,归思的画面,是实写;“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是指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描写了对方盼望自己之景,是词人的想想,虚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从对方写来,与自己倚楼凝望对照,进一步写出两地想念之苦,并与上片寂寞凄清之景象照应。虽说是自己思乡,这里却设想着故乡家人正盼望自己归来,天际识归舟”这样的细节来表达怀念之情。仿佛实有其事,见人映己,运虚于实,情思更为悱侧动人。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说佳人在多少次希望和失望之后,肯定会埋怨自己不想家,却不知道“倚阑”远望之时的愁苦。“倚阑”、“凝愁”本是实情,但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显得十分空灵,感情如此曲折,文笔如此变化,实在难得。最后,作者以“倚阑干处,正恁凝愁”结束全诗,直接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自己倚楼凝望,想归乡和亲人团聚却不得的无奈之情。2023-2024学年河南省济源四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答案】14.D15.(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的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的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的豪放之风。(3)“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的感受,对朋友浓浓的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的温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完成题目,这就需要我们阅读时认真分析诗歌,认真分析所给的题目,按照题目要求作答。D项,“词的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错,结尾两句的意思是说李正之是十一月入蜀的,所以他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意思是李正之到达蜀地时,正是梅花开、大雪纷飞的季节,务必不要相忘,时时挂念对方。并不是怀念过去与李正之一起雪中赏梅之景。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作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解答时要从全词的结构特色、艺术风格,以及词中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等方面综合分析,同时注意结合题干给出的评论,紧扣评论内容进行分析作答。陈廷焯所说的“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应分为两部分进行理解:一方面“龙吟虎啸”,表面上是“像龙在鸣叫,虎在咆哮”之意,常用来比喻相关事物互相感应,也形容人发迹;这里应是指词人所创作的词作读来给人一种大气磅礴的豪迈之感,联系词人是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同时结合原词“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等,可知词人借助诸葛亮和司马相如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与期许。另一方面“和缓”恰与前所述“龙吟虎啸”相对,意为平和舒缓,原词“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儿女泪”“荆楚路,吾能说”“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等,可知词人在送别友人时亦想到自身坎坷多舛的人生命运,不禁暗自神伤,怆然泪下,这又给人以婉约、悲愁、凄苦之感。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河南省八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1)相同原因:漂泊异地,生活困窘。(2)不同原因:本诗,①战乱不止,满目疮痍;②女儿生病,妻子忧愁。《登高》,①自身老病,因病断饮;②韶华逝去,壮志难酬;③悲秋伤怀,孤独寂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不愿频繁打扰”错。不是不愿频繁寄书信,而是不能,古代交通不便,书信邮寄不易,遭逢战乱,更是音信难通。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赏析本诗首联,写沿途各地荒无人烟,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坐了一整天的船也没有看到一个村庄。战乱不止,战乱后满目疮痍、荒无人烟的景象让诗人愁苦;颔联,描写江上寒风呼啸,地面弥漫着云雾,山中林木衰残,天上笼罩着阴霾,倍感荒凉。云迷雨暗之景的描写是诗人内心愁苦的外射;颈联,叙女儿生病,妻子很忧虑。“女病妻忧”之家事让诗人愁苦;尾联,写自己为逃难而流落异地,离家几个月才收到一封家书,什么时候才不用愁苦与悲伤?可见,漂泊异地,生活困窘也是诗人内心愁苦的原因之一。(2)赏析《登高》颈联,意为:诗人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诗人独在异乡孤独惆怅感,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寄托诗人悲秋伤己的愁苦之情;尾联,意为: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消愁的酒杯。诗人因韶华逝去,壮志难酬而悲叹愁苦;综上分析,两首诗写的都是漂泊于异地和生活困窘。不同的是,本诗提到了战乱,而《登高》没有提到战乱;本诗写女病妻忧,《登高》写诗人自己得病。《登高》中“霜鬓”“潦倒”还透露了年华逝去、理想未能实现的意思,而本诗没有这层意思。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答案】15.D16.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是浩大恢弘、奇幻瑰丽的全景图,而《古风(其十九)》是神女凌空飞舞、仙袂飘飘与高揖卫叔卿的特写镜头。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其十九)》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③《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在出世与正视现实、忧国忧民间的徘徊。【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后四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