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备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专题05文言文(解析版)(三大题材:《小石潭记》《桃花源记》课外拓展)【经典基础题】题材一:《小石潭记》一、(2023年春·天津市东丽区华新共同体·期中考试)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大约)百许 B.水尤清冽(清澈)C.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D.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心乐之 B.斗折蛇行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答案】1.B2.A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B.句意:潭水格外清凉。清冽,清凉。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活用。A.乐,意动用法,以……为乐,对……感到快乐;B.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像蛇一样;C.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D.名词作状语,向西;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错误,文章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芙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乐是表象,忧是实质。故选D。【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二、(2023年春·天津市北辰区·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悄怆幽邃
邃:深B.为坻,为屿,为椹
坻:水中高地C.斗折蛇行
蛇:蜿蜒曲折D.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2.下列对选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3.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明写了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B.“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既状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D.选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答案】1.C2.B3.C【解析】1.考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C.句意为: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蛇:像蛇那样蜿蜒;故选C。2.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B.有误,文中第一、二段是描写发现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描写,写了潭中的水、石、树、鱼,这些都是作者近观所看到的,然后“潭西南而望”,这是“远望”小潭的水源,采用由近及远的顺序,不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故选B。3.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C.有误,“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小石潭环境的凄清,增添了作者内心的凄凉苦闷,作者因内心伤感而离去;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三、(2023年春·天津市和平区·期中考试)根据《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加点字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 B.以其境过清卷石底以出C.不可知其源以其境过清 D.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2.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如鸣珮环。 B.斗折蛇行。C.全石以为底。 D.卷石底以出。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答案】1.C2.B3.D【解析】【1题详解】考查对词语用法及意义的辨析。A.副词,大约/动词,能够;B.连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或不译;C.都是代词,它,那里;D.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动词,逗乐;故选C。【2题详解】考查对文言句式的辨析。A.倒装句。正确语序:如佩环鸣;句意: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B.省略句。省略主语“小溪”;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C.倒装句。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句意: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D.倒装句。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句意: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故选B。【3题详解】D.“高兴愉悦心情”有误,而是“形乐实忧”。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所以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然而寄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可是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会流露出来。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故选D。【点睛】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四、(2023年春·天津市河东区·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下面小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表示约数B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C.凄神寒骨凄:悲伤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列句子中加点“可”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 B.明灭可见C.不可知其源 D.不可久居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以环佩之音来写水声,既能表现出水声的清脆悦耳,又能以动衬静,衬托出山林中的幽僻静谧。B.文章写“游鱼”一节,历来为人称道。作者用以实衬虚的手法写潭水的清澈纯净,十分精妙。C.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全文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D.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写了游览过程。【答案】1.C2.A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辨析。C.句意: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凄:使……凄凉。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可:副词,大约;B.句意: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可:副词,能够;C.句意: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可:副词,能够;D.句意:不能够很久停留。可:副词,能够;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并非“透露出作者欣喜愉悦之情”。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题材二:《桃花源记》一、(2023年春·天津市部分区县·期中考试)阅读《桃花源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桃花源记陶渊明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穷其林
穷:贫穷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C.悉如外人
悉:全、都D.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使用,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B.土地平旷,屋舍俨然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桃林的美好,渲染了神秘气氛,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B.桃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怕渔人回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C.“渔人”的行踪是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D.本文以虚实相生、亦真亦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自由安乐、恬静自然、美好幸福的人间生活图景。【答案】1.A2.B3.B【解析】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A.句意: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穷尽,尽头。故选A。2.考查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A.古义:鲜艳美丽;今义:味道好;B.古义:平坦开阔;今义:平坦开阔;C.古义:交错相通;今义:邮电和运输业的统称;D.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故选B。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B.桃源中人“设酒杀鸡作食”款待渔人,是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不是“怕渔人回去后泄露桃花源的秘密”。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他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他知道的事情,(他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他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他。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题材三:课外拓展一、(2023年春·天津市北辰区·期中考试)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南阳刘子骥①,高尚士也,善史传,隐于阳岐②。于时苻坚临江③,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讦谟④之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贶⑤甚厚。子骥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比至上明⑥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闾所安。[注]①刘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岐: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④讦谟(xūmó):宏图大计。⑤赠贶(kuà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翛(xiā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①缘道以乞穷乏
缘:
②甚厚,为乡闾所安: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擅史传3.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刘子骥”是怎样一个人?【答案】1.(1)沿着(2)非常,很2.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隐士,擅长史传学术。3.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解析】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缘:沿着;(2)句意为:他为人很宽厚,乡邻们都对他非常满意。甚:非常,很。2.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本句重点词语:高尚,品德高尚;士,隐士;善,擅长;史传,史传学术。3.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由文中“隐于阳岐”“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穷乏(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一见冲因陈无用翛然而退(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超脱自在地辞去职务)”“衣食有无,常与村人共(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可知,刘子骥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点睛】参考译文:南阳人刘子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隐士,擅长史传学术,在阳岐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就聘刘子骥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子骥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超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岐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帮助他。他为人很宽厚,乡邻们都对他非常满意。二、(2023年春·天津市津南区初中南部学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①初,举四京②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③,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④,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节选自《宋史》)【注】①熙宁: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②四京:北宋王朝共有四京,即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京大名府和南京应天府。③太和县:即现在的江西泰和县。④课颁盐策:颁布征收盐税的政策。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辄___________(2)通__________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3.结合文义,简要说说黄庭坚是个怎样的人。【答案】1.①.(1)就②.(2)通晓,懂得2.苏轼曾经读到他的诗文,认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3.黄庭坚是个聪明机警、读书过目成诵、才华出众、诗文超凡脱俗、关心民生的人。【解析】1题详解】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读书数过辄成诵”的“辄”是“就”;“无不通”的“通”是“通晓,懂得”的意思。【2题详解】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尝(曾经)以为(认为)、轶(车辙)、表(表文,指文章)”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题详解】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言行举止、所做的具体事件和评价来概括作答。从“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可以看出黄庭坚是一个机警聪明、识记能力强之人;从“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可以看出黄庭坚是一个才学出众、超凡脱俗之人;从“以平易为治。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可以看出黄庭坚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官员。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盐策,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三、(2023年春·天津市河东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②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③。母微笑曰:“病少差④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痊。(选自《鸣机夜课读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辄(zhé):总是,就。③争药鼎沸:读书声琅琅,与药鼎煮沸声争响。④差(chài):同“瘥”,病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①未尝寝寝:____________②铨则坐枕侧不去去:________________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3.请你结合这篇短文内容说一说蒋士铨的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①.①寝:睡觉②.②去:离开蒋士铨曾经问她:“母亲有忧虑的事吗?”她说:“是。”3.母亲是个知书达理、慈爱、重视孩子的教育、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的人。【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①句意:没有睡觉。寝:睡觉。②句意: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去:离开。【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尝,曾经;忧,忧虑的事;乎,语气词,相当于“吗”;然,是的。【3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由“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可知,蒋士铨的母亲在蒋士铨九岁的时候教授他诗文,可见她是一个知书达理,重视孩子教育的人。由“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可知,在蒋士铨生病的时候,母亲总是关爱他而自己不睡觉,可见她是一个慈爱的人。由“‘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矣。’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可知,母亲用背书能够治愈病的方式巧妙地教导“我”,是一位教子有方、循循善诱的人。【点睛】参考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闲暇的时候又抄录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经常说不出话而感到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母亲,您有什么不快乐吗?”母亲说:“是不快乐。”“既然这样,那么怎样能让母亲高兴呢?”母亲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我的病稍好了一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着书在母亲旁边背诵,这样,她的病就会好。四、(2023年春·天津市东丽区华新共同体·期中考试)文言文阅读。游小盘谷记梅曾亮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唯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厂狭如一,探之不可穷。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熟五斗米顷①,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②。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③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由寺北行,至卢龙山,其中阬谷洼隆④,若井灶龈腭⑤之状。或曰:“遗老所避兵者⑥,三十六茅庵⑦,七十二团瓢⑧,皆当其地。”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瞑色下积,月光布其上。俯视万影摩荡⑨,若鱼龙起伏波浪中。诸人皆曰:“此万竹蔽天处也。所谓小盘谷,殆近之矣。”同游者,侯振廷舅氏、管君异之、马君湘帆、欧生岳庵、弟念勤,凡六人。【注释】①熟五斗米顷:约莫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②陂陀:倾斜不平的样子。③謦欬:咳嗽。④洼隆:凹凸不平的样子。⑤龈腭:文中是高低交接的意思。⑥遗老所避兵者:清兵南下时,明朝遗民逃往深山避兵之处。⑦茅庵:草屋。⑧团瓢:圆形草屋。⑨摩荡:荡漾。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余尝求小盘谷尝:(2)乃登山循城而归乃: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3.用自己的话说说梅曾亮一行人游小盘谷的行踪。【答案】1.(1)曾经。(2)于是,就2.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伸出,便下垂到大谷。3.从江宁府城出发,经过小盘谷,到达归云堂寺院,寺旁南面,有一个形状像大钵仰天的大谷,再从寺院朝北走,来到卢龙山,傍晚登山循城而归。【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尝,曾经。(2)句意:于是登山循城而归。乃,于是。【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重点词语:傍,旁边;南,向南;出之,伸展;坠,下垂。【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可以根据原文地点的转换来判定。“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明确出发地点是江宁府城;“五斗米顷,行抵寺,日归云堂”明确首先经过归云堂;“由寺北行,至卢龙山”明确然后北行到卢龙山;“日且暮,乃登山循城而归”明确最后下山回到出发点。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江宁府城,它的西北面被卢龙山包围而止。我曾经去探访过小盘谷,到了那里,当地有的人却说没有这地方;但见万竹蔽天,歧路很多,曲折广狭却相同,顺路寻求也见不到尽头。忽听得犬吠声,急忙赶去,终不见人。约摸走了可以煮熟五斗米的时间,到一寺院,叫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种桂树为职业。寺旁有一条小小草径,向南一伸,便下垂大谷。四面山上都是大桂树,山沿崖倾斜,形状象大钵仰天,空响积贮其中,咳嗽之声也不能泄散,在寂寥无声中,耳边却常常听到嗡嗡嗡的声音。深潭中的积水,一直贯注到山脚。从寺院朝北走,走到卢龙山,山中的坑谷凹凹凸凸,像井灶那样高低相接。有人说:“这是明代遗老避兵火之地,所谓三十六茅庵、七十二团瓢该是在这里。”到了傍晚,于是登山循城而归。这时暮色下密,月光遍布其上,低头看去,只见万影荡漾,像鱼龙起伏于波浪中。同行的人都说:“这是万竹蔽天的地方呀!所谓小盘谷,大概就是了吧。”同游的人,有舅父侯振廷,朋友管异之、马湘帆,学生欧岳庵,弟弟念勤,连我共六人。五、(2023年春·天津市和平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中空火出④,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金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剌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注】①②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剌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只怕”。1.解释下列加点词不里许_______________或投饼于左_______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3.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现水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1.①.许:大约,左右,表约数②.于:介词表方向,可译为“在、向、到”2.然而那些在水面欢快游动戏耍的,都是几寸长的小鱼。3.“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手法,表现水清的特点。表现了作者游西山碧云寺的欢快愉悦之情.【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大约不到一里路。许,大约,左右,表约数。(2)句意: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于,介词,表方向,可译为“在、向、到”。【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然,然而;其,代词,那些;皆,都;数寸,几寸”的解释要准确,“跳达剌泼”的解释见注释。【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和主题分析。(1)“喷吐冰雪,幽韵涵澹”这一句写石缝中喷涌而出的水好像冰雪一般,冰雪都是洁白的,这里运用比喻手法,直接写出了水的清澈。“下深丈许,了若径寸”这一句写大约一丈深的水因为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同样直接写出了潭水的清澈。(2)“激聒石渠,下见文砾金沙”“写影潭底,清慧可怜”这两句写透过水看到潭底的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看到潭水中的鱼儿清秀灵动惹人喜爱,隔着水,碎石和细沙的条纹、色彩清清楚楚,鱼儿的姿态清清楚楚,这是借碎石、细沙、鱼儿来烘托水的清澈,用了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的手法。(3)故文章,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4)结合“朱鱼万尾,匝池红酣”“清慧可怜”“然其跳达剌泼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等句子可知,这里写水中的鱼儿欢快地游玩,一切景语皆情语,从作者对鱼儿情感的描绘中,能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非常愉悦欢快的。同时,语段描绘了西山碧云寺的美丽,同样能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之情。故文章表现了作者游西山碧云寺的欢快愉悦之情。【点睛】译文: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冰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彩纹的碎石和金黄色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射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也是这样。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优选提升题】题材一:《小石潭记》一、(2023年春·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面各句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乃记之而去去后乃至B.以其境过清水尤清冽C.为坻,为屿武陵人捕鱼为业D.伐竹取道不足为外人道也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其岸势犬牙差互B.潭西南而望C.心乐之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貌似写景,重在写心。B.作者在文章中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面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C.作者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D.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答案】1.A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均译为:离开;B.凄清/清澈;C.成为/作为;D.道路/说;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A.句意: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B.句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西南:名词做状语,向西南;C.句意:心里为之高兴。乐:意动用法,以……为乐;D.句意:(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作者在文章中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生动的面面,运用侧面描写,表现潭水清澈;故选B。【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二、(2023年春·天津市津南区初中南部学区·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回答各题。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格外)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能够)C.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D.以其境过清(凄清)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影布石上C.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3.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开头先写水声,作者用“如鸣珮环”来形容水声的悦耳动听。B.本文对潭中水和游鱼的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则是从动态上描写的。C.作者是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溪流——记录同游者为顺序来安排行文的。D.本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如写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正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谪后忧伤心情的自然流露。【答案】1.B2.B3.C【解析】【分析】【1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有理解。B.“潭中鱼可百许头”的意思是: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不是“可以、能够”。故选B。【2题详解】A.西:名词做状语,向西;B.布:名词用如动词,照映,分布;C.斗:名词做状语,像北斗星一样;D.犬牙:名词做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故选B。【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三、(2023年春·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节选)1.下列加下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许:许多)B.往来翕忽(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C.佁然不动(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D.以其境过清(以:因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不可久居D.皆若空游无所依同游者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选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C.选文描写潭中游鱼时动静结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动态上描写,“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静态美。D.作为一篇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答案】1.A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A.句意为: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在这里可以翻译成“大约”,而不是“许多”;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清澈/凄清;B.以……为乐,对……感到快乐/逗乐,玩乐;C.都是“能够”的意思;D.漂游/游玩;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C项,“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的意思是: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写潭中的游鱼,把日光、鱼影的静态描写和鱼的“远逝”“往来”的动态描写结合起来,侧面表现出潭水的清澈纯净,明丽的阳光透过清澈的潭水,阳光和潭水交融在一起。在动静交替中,以鱼的欢乐衬托游人的欢乐。故选C。【点睛】参考译文: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四、(2023年春·天津市部分区·期中考试)阅读《小石潭记》一文,完成下面小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尤:格外B.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可以C.日光下澈澈:穿透D.悄怆幽邃邃:深2.下面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译文:那溪水的底部全是石头。B.卷石底以出译文: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C.若空游无所依译文:(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译文:(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使读者眼前逐一出现不同景物。B.本文所写景物,自始至终都透露出作者与同游人的喜悦愉快的心情。C.“皆若空游无所依”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D.本文不但语言精练优美,还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如“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答案】1.B2.A3.B五、(2023年春·天津市河西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絡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1.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心乐之乐:高兴,快乐B.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穿透,透射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那样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3.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优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答案】1.A2.B3.B题材二:《桃花源记》一、(2023年春·天津市河东区天铁第一中学·期中考试)阅读古文,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下》)【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①阡陌交通②便要还家③何为不去④苛政猛于虎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②今吾子又死焉3.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填2字);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答案】1.①交错相通②通“邀”,邀请③为什么④比2.①(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②如今我的儿子又被老虎咬死了。3.①.记叙(描写)②.虚构(想象)③.反衬(对比)4.桃花源与世隔绝,远离战争,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得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意对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①句意: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②句意: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通“邀”,邀请。③句意: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何为:为什么。④句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于:比。【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①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②今,如今;吾,我的。【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掌握。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记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的经过,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乙】文记叙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的故事,主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所以,两文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从表现手法上看,【甲】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作者笔下的桃花源,虚构了这样一种理想社会: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乙】文祖孙三代命丧虎口,令人悲悯,文末点明主旨——“苛政猛于虎也”,将“苛政”与“猛虎”作对比,形象生动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本性,对封建暴政的鞭挞入木三分。【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阅读【甲】文,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因而桃花源人不愿离开;从【乙】文“苛政猛于虎也”分析可知,妇人虽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由于山中没有苛政,她深知山下的苛政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所以不愿离开。【点睛】参考译文:【甲】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详细地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世道,他们居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乙】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严酷繁重的赋。”孔子说:“学生们记住,严酷繁重的赋税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题材三:课外拓展一、(2023年春·天津市部分区县·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卫南之战泽①兵进至卫南,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先驱云②前有敌营,泽挥众直前与战,败之。转战而东,敌益生兵③至,王孝忠战死,前后皆敌垒。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使悉其铁骑夜袭吾军,则危矣。乃暮徙其军。金人夜至,得空营,大惊,自是惮泽,不敢复出兵。【注释】①泽:宗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②云:报告。③生兵:新兵。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前后皆敌垒
皆:(2)乃暮徙其军
暮: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宗泽在卫南之战中取胜的原因。【答案】1.(1)都,全(2)傍晚2.宗泽估计敌人人数比自己多十倍,今日一战而退却,这种形势下(敌人)必定会再来。善于鼓舞士气,又能审时度势灵活用兵。(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皆:都,全。(2)句意为: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暮:日落时,傍晚。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句重点词有:计:估计;于:比;却:退却;复:再。3.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根据“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知,宗泽善于鼓舞士兵的士气。这一点从后文“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得到印证;根据“泽计敌众十倍于我,今一战而却,势必复来”可知,他善于判断战场上的形势,用兵灵活。这一点从后文“金人夜至,得空营”可以得到印证。据此总结作答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宗泽领兵到达卫南,考虑到自己将孤兵少,不深入敌营不能取得成功。先锋官回报说前面有敌营,宗泽指挥士兵径直向前与敌人接战,将敌人打败。他又领兵向东转战,敌人不断派兵增援,王孝忠战死,前后都是敌人的营垒。宗泽下令说:“现在进退都是一死,我们不能不死里求生。”士兵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金人大败,后退几十里。宗泽估计敌人比自己兵力强十多倍,今天一战而出其不意,他们势必会再来。假如金军骑兵全部出动夜袭我军,就危险了。于是趁黑夜将军队转移。金人当晚到达,只剩下一座空营,非常惊恐,从此开始害怕宗泽,不敢再出兵了。二、(2023年春·天津市河西区·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张仪①受辱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术②,苏秦自以不及张仪。张仪已学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③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张仪既相秦,为文檄④告楚相曰:“始吾从若饮,我不盗而⑤璧,若笞我。若善守汝国,我顾⑥且盗而城!”【注释】①张仪:与苏秦同为战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和谋略家。②学术:学习游说之术。③醳(shì):通“释”,释放。④檄(xí):征讨的文书。⑤而:你的。⑥顾:却,反而。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尝从楚相饮()(2)门下意张仪()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3.张仪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纵横家,对天下形势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归功于他不凡的精神品格。从文章情节看,张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1).(1)曾经(2).(2)怀疑2.张仪贫穷且没有好的品行,一定是这个人偷去了宰相的玉璧。(意思正确即可。)3.张仪被诬陷后,受到鞭笞,但他并不屈服,可见他是一个顽强不屈的人;张仪受辱后,得知自己的舌头还在,便心安的说“足矣”,可见他是一个坚强乐观人;张仪为秦相后,公开告诉楚相将要攻打楚国,可见他是一个勇敢自信(或光明磊落)的人。(概括合理正确即可。)三、(2023年春·天津市津南区七校联考·期中考试)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恕好学刘恕①,字道原,筠州人。恕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与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②知亳州③,家多书,恕枉道④借览。次道日具馔⑤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选自《宋史》,有删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大班参观科技馆活动方案
- 化学改性钢渣粉的安定性及其浆体的性能研究
-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心理健康面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农村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 数字后端工程师招聘面试题及回答建议(某大型集团公司)2025年
- 建筑工地设备供货与安全安装方案
- 怀化学院《体育课程与教学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吸毒人员艺术治疗方案
- 企业文化传播校本研修方案
- 怀化学院《故事创作》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学生基本信息表】样本
- 【类文阅读】25.古人谈读书(试题)五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小学信息技术《认识“画图”》说课稿
-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汇总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单元教材解读
-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函数的单调性》课件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四年级上册 单元作业设计《为父母分担》
- 核酸的生物合成 完整版
- 天然气巡检记录表
- 食品进货台账制度范本(3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