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上,还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有的又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锦鸡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选自郑时龄《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有删改)材料二:余志成:人类能够绽放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赵丽宏: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流刷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光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那个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选自《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量,成就都很高。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等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D.赵丽宏认为上海的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难的欧式建筑虽然让中国人想到耻辱的岁月,但在建筑艺术上是成功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可以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A.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C.一哇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4.当被问及“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C3.A4.(1)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2)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入对“魅力城市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5.(1)材料一中说“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赵丽宏看到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和层叠起伏的建筑,感到惊喜,将其作为描写对象,写成《我向往的城市之美》。(2)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赵丽宏以看到的城市建筑为载体,抒发了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错。文中说“《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意思是《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大观园等建筑内的一系列故事,并非指在这些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都是作者虚构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错。由原文“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可知,《斯干》主要写到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形式,并不能较全面地反映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B.“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阿房宫赋》是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名篇,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这是其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D.“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错。访谈过程中,采访者就被采访者熟悉的话题进行提问,目的是让被采访者有话可说,至于回答是否生动具体、思想是否深刻,是由被采访者自身决定的。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从题干中对“稻香村”描写可以看出,“稻香村”所营造的是乡村的景象,没有富贵气象。A.“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意为“竹子长得茂密,既挡住了阶下泉水不使溅上台阶,又留住了鼎炉香烟不使穿帘散去”,营造的是幽远深邃的意境,“鼎香”与稻香村描写语句中的“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不一致。《红楼梦》中,B、C、D三项都是描写稻香村的诗句,A项是描写潇湘馆的诗句。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余志成说:“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可见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提问,而赵丽宏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正好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的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而且赵丽宏的描述,“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光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人下文对“魅力城市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说“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根据赵丽宏的回答“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可知,赵丽宏就是把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据此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而赵丽宏就是把他看到的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抒发感情的载体,落日下的城市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他吃惊,让他觉得美妙,于是他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来表达自己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电影剧本《长津湖》(有删减)【浙江湖州,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一片宁静祥和。水乡船上,伍千里抱伍百里骨灰上】千里:(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伍妈:(祭奠)老大,吃吧。(夹菜给千里)老二,你也吃。(抹泪)伍爸:你在队伍,给人家弄啥?(答:当连长)管多少人?千里:150多号人。伍爸:那是大官啊!千里:嗯,大官,大官!(端一碗酒敬酒)我听下河滩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分了两亩三分地?四七年,我们打蒙阴,我在那儿看见一房子,硬山搁顶,两进院,那檐子底下,能住五窝燕子。咱家世世代代,在这水上漂着,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这十里八乡咋看咱家!(说完数钱,给母亲)妈,这是我津贴,咱明年二月二开工,立冬就能完活。等我再回来,给老三好好说个媳妇。伍妈:(哽咽)你还要走啊?还要打仗?千里:(安慰)妈,不打仗了,没仗打了!(晚上,伍千里躺在船上。)万里:(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千里:(把枪卸了弹夹递给万里)别拿枪指人(抢回来)!叫你别拿枪指人。(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万里:哥——哥——千里:(看到父母无言的脸)……立春就回来。父母:好。千里:回来给你们盖房子。(转向万里笑笑,回头走了)万里:(跟上)我要跟你打仗去。千里:(转头看看他)大哥说,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捏万里的脸)包子,等我回来。回头见。【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千里:(对雷睢生)那个新兵归炮排,待会儿登记入册。雷睢生:(收刀)不要,我这儿不缺人。千里:(耳语)他叫伍万里。……您教教他。雷睢生:这仗就要打起来了,我怎么教啊?千里:您怎么教我的就怎么教他,(低声)教他怎么活下去,哥。(看万里)你跟着雷班长。万里:(车厢里,对老兵)看什么看啊?余从戎:(吐出瓜子皮,喷笑)大闺女啊?还怕看?雷睢生:为啥要当兵啊?万里: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雷睢生:(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万里:(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雷睢生:想要枪啊?战场上自己缴去。(问大家)是不是?(众人齐答:是)(余从戎捏着万里的领口推搡,挑衅地笑,看到万里生气,“哟”的一声转身就跑,万里追打他)……雷睢生:他不识逗,差不多就行了。余从戎:来呀,瓜娃子,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叫余从戎,第七穿插连一排长。(抽个空扑到万里身上)服不服?雷睢生:(万里甩掉他,去抢地上的枪,雷一脚踩着)不行!不许抄家伙!自己丢的人,自己挣回来,啊?余从戎:再介绍一下这位,炮排排长。雷睢生:(抱着手)我姓雷。余从戎:你大哥你二哥,都是他带出来的兵。(扶起伍万里)记住了,在七连,他就是雷爸,就是雷爹。(捏万里脸蛋,众人齐呼:叫雷爹)(车厢一侧,伍千里和最后一刻从上海赶回部队的梅生聊天)千里:又要打仗了,你怎么想?梅生:你呢?战场的二次恐惧。千里: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战友拉住伍万里,打不过,就别打了。)万里:放开我。我干死他。千里:(进入乱成一团的车厢)我走错车厢了吗?雷睢生:是我让余从戎试试他的性子。万里:(委屈地)哥,他们欺负我!千里:欺负你?你打回去啊!万里;(不服气)他们人多!千里:(大声地)七连每一次遇到的敌人,都比我们多好几倍。你也去和敌人说,你们人多!(走过去,正正伍万里的帽子)现在举行伍万里的入连仪式,(长声喊)敬礼!礼毕!现在报数!……雷睢生: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小伤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千里:懂了吗?你现在是第七穿插连第677名战士。你会说,哪有那么多人啊,这个车厢不就是100来人吗?我们是把七连一直以来牺牲的、退伍的战士,全加在一起。梅生:为了记住他们,我再说一遍……千里:(打断)不用再说!该记得住的时候一定记得住!伍万里,你害怕老兵们不接受你,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环顾四方)我宣布,伍万里同志,无组织无纪律,原定授枪仪式,取消,解散!万里:(恨恨地)老子不干了!你从头就不想让我当兵!行,老子走!(拉开车厢门,车厢门打开,长城逶迤,山河壮丽,众人仰望)千里:(深情地)就罚你站在这,站到天亮。(伍万里似有所动,不再提退伍之事,笔直站立,直到深夜)雷睢生:(递枪给万里)拿着吧,记住啊,枪口永远不要对着自己人。你睡我上铺,走!万里:(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雷睢生:你们哥俩,没一个是让人省心的!(本剧本根据电影《长津湖》情节整理而成)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剧本中伍千里离家时,父母表现得木讷迟钝,是因为失去大儿子让他们备受打击,面对儿子伍千里归队也麻木认命了。B.伍万里追随哥哥们的步伐参军,是“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可见他还充满孩子气,还不能真正理解当兵打仗的意义。C.方言“瓜娃子”暗示余从戎来自四川,伍千里来自浙江湖州,梅生来自上海,说明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汇聚了全民之力。D.电影开篇展示了湖州宁静祥和的水乡美景,与下文“长城逶迤,山河壮丽”相呼应,暗合守卫家乡、保卫祖国的主题。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睢生的台词意蕴丰富,舞台说明补充了不少的戏剧动作,塑造出一位爽直硬气、善于带兵、经验丰富的老兵形象。B.雷睢生拒绝伍千里“我这儿不缺人”,千里耳语“他叫伍万里”,潜台词是“他是我和百里的弟弟,拜托了”,语含请求。C.剧本中有很精彩的戏剧冲突,火车上伍万里和老兵们产生了冲突,原因是旅途枯燥,老兵们觉得伍万里比较稚嫩,逗他取乐。D.伍千里与梅生谈论“战场的二次恐惧”,呈现出真实的人性,营造出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8.文中多次提到“枪”,分别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画线部分加以分析。9.陈凯歌(《长津湖》导演)说:“(电影开篇)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连接起来就是家国。”请结合文本分析“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A7.C8.①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

②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表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心情。

③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对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有了更高的认知。9.①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②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伍家三兄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前赴后继。

③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们,舍小家为国家。

④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姓不遗余力,全力支持。〖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面对儿子伍千里归队也麻木认命了”错误。由“看到父母无言的脸”可知,此时失去大儿子的父母面对即将归队的二儿子是无奈的,但他们没有阻止也是全力支持儿子的表现,而非“麻木认命”。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原因是旅途枯燥,老兵们觉得伍万里比较稚嫩,逗他取乐”错误。根据“雷雕生:是我让余从戎试试他的性子”可知,这场矛盾的起因并非枯燥无聊,逗他取乐,而是为了试他的性子。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由“(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可知,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此时的伍万里还不懂战争的真正意义。由“(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可知,此时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表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心情,前文中“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也可证明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的意图。由“(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可知,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前文哥哥对弟弟的话“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可知,此时的伍万里对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有了更高的认知。【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可知,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体现了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由“(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可知,伍家三兄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由“(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小伤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可知,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前赴后继。由此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尤其是大儿子牺牲后他们虽不舍但仍然支持儿子可以看出: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们,舍小家为国家。体现了志愿军家属们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以及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等情节可以看出: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姓不遗余力,全力支持。这体现了大战面前,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二)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和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B.孺子,文中指幼儿、儿童,与《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相同。C.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D.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材料一中,孟子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D.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等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4.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答案〗10.C11.B12.D13.(1)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2)(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14.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

②靠正直去培养;

③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⑤行为要无愧于心。〖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于我者”做“有”的状语,状语后置,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火之始然”与“泉之始达”句式一致,“然”后断句,排除A。故选C。【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与《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相同”错误,不相同。“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是骂人的话,意思是“小子,没出息的东西”。句意: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等问题”错。材料二先总后分,分别讨论了“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个问题,选项分析不全面。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的原因;“要”,通“邀”,邀取、博取;“乡党”,同乡;“要誉于乡党朋友”,状语后置句,正确语序是“于乡党朋友要誉”;“恶”,厌恶。(2)“恶”,疑问代词,相当于“何”,什么,哪;“敢问夫子恶乎长”,宾语前置句,“恶”作“长”的宾语,正确语序是“敢问夫子长恶”;“知言”,识别各种言论;“养”,培养。【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可知,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启发我们靠正直去培养。根据“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可知,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所以〖提示〗我们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根据“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可知,(对浩然之气)一定要培养它,不能停止下来;心里不能忘记它,也不妄自助长它,启发我们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根据“行有不谦于心,则馁矣”可知,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提示〗我们行为要无愧于心。参考译文:(一)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二)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它作为一种气,极宏大极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一看,禾苗已全部死了。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公孙丑问:“怎样才算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呢?”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语知道它片面在哪里;夸张的言语知道它过分在哪里;怪僻的言语知道它离奇在哪里;躲闪的言语知道它理穷在哪里。——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活。”(二)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此别”“谪居”照应题目中确的“送”“贬”二字,自然点题,句首“嗟”字饱含别时伤感情绪。B.第二句中“驻马衔杯”定格送别瞬间场景,画面感强;“问”有温馨的情谊,更弥漫难以言表的惆怅。C.第七句中“圣代”“雨露”在对君王的赞美之外,还含有为李、王远谪鸣不平之意。D.末句“暂时分手”针对远贬愁怨和惜别的忧伤,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可谓是语重小长的劝慰。16.李、王贬谪不同地方,作者却以一诗送别,诗歌是如何兼顾二人的?请结合颔联、颈联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中间两联将二人贬谪之地的典型意象结合起来对应刻画,兼顾而不偏。

②颔联先写峡中,后写长沙;颈联则先写长沙,后写峡中,交错而成一体,极尽兼顾之妙。

③颔联内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二人虽然身处两地,但都起相同愁思,将二者的同与不同兼顾到位。〖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还含有为李、王远谪鸣不平之意”错误。“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是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没有明显讽刺朝廷,也没有对二人贬谪鸣不平。故选C。【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上句写巫峡风光,以古民谣典故来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荒凉之地;下句写衡阳,暗示王少府去长沙,并希望他能多寄书函。颈联上句写长沙青枫江的帆船,是再写王少府;下句写白帝城,远在古原始森林的巴东,是再写李少府。双双交错进行,结构严密,情感交织。两联将二人贬谪之地的典型意象结合起来对应刻画,兼顾而不偏。中间两联针对李、王二少府的现实处境,从二人不同的贬谪之地分别着笔,进一步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安慰。颔联先写“巫峡”,再写“衡阳”;颈联先写“青枫江上”,再写“白帝城边”,两地交错而成一体,极尽兼顾之妙。作者在两联中,一句写李、一句写王,然后一句写王、一句写李,错综交织,而井然不乱,并且采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手法中的对句互见的方法,在一联中上句隐含着下句,下句隐含着上句。在精炼的字句中,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照顾到了二人不同的地点,又表达了对双方一致的愁思,诗人巧妙的处理,使写分送二人的困难迎刃而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冉有在谈论志向时对待礼乐的谦逊态度。(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之悲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一词中,词人回忆自己的为官生涯,并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象征自己纯正无私和洁身自好。〖答案〗(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空间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近年来,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可以说,专项行动①,“网络水军”犯罪生存空间被全面挤压,有力震慑了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但是也要看到,受“流量经济”“粉丝经济”的影响,“网络水军”犹如网络空间的牛皮癣,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种种网络乱象,轻则损害他人权利,重则影响公众的判断,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要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因此,打击整治“网络水军”其重要意义②。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③,有关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一方面平台是第一责任主体,也是最重要责任主体,必须立起“防火墙”,不被唯流量、唯粉丝论等错误倾向蒙蔽,当好“把关人”,压实主体责任。另一方面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广大网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在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时,谨防被“网络水军”利用,成为他们引流的工具、蹭取热点的佐料。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简述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答案〗18.示例:卓有成效不言而喻任重道远19.种种网络乱象,轻则影响公众的判断,重则损害他人权利,影响社会公平,更有甚者可能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20.虽然网安部门针对“网络水军”采取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新的问题和情况还在不断出现,需要有关部门和网民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维护网络环境。〖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是对“专项行动”的评价,前面说“近3年侦办相关案件600余起,抓获嫌疑人4000余名”,可见“专项行动”成效显著,用“卓有成效”。卓有成效:意思是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第二处,评价“打击整治‘网络水军’”的重要意义,前面说“网络水军”的危害,很显然打击整治“网络水军”的重要意义大家都明白,用“不言而喻”。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很浅显。第三处,语境讲“让‘网络水军’无处遁形”,后面说“有关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说明这件事情很艰难,且需要长期努力,用“任重道远”。任重道远:意思是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主要有两处错误:一是不合逻辑,语序不当,“损害他人权利”属于“重”的范畴,“影响公众的判断”属于“轻”的范畴,将“影响公众的判断”与“损害他人权利”互换位置。二是搭配不当,“要挟”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搭配不当,把“要挟”改为“危害”。【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和句式变换的能力。第一段主要讲“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托‘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对‘网络水军’相关违法犯罪依法开展侦查打击”,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二段主要讲“‘网络水军’犹如网络空间的牛皮癣,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并且呈现出组织化、层级化的特征,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强调“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第三段讲“有关部门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广大网民要提高网络道德修养,通过网络途径理性表达自己合法合规合理诉求”等,也就是分析说明有关部门和网民的做法。题干要求“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用关联词“虽然……但是……”“尽管……却”“虽然……却”等。需要肯定取得的成绩,后面用转折,说明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明确做法等。(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卷清云尽,空天万里霜。”元稹《咏廿四气诗》中的这两句诗,描绘了霜降时节天空高旷和万物萧瑟的状态。进入霜降之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霜降不是表示“降霜”,①。就全国平均气温而言,“霜降”节气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从二十四节气气候特征看,霜降节气是寒气强于金气的开始。金气是指秋季的凉气,寒气是指冬季的冷气,秋分是金气增长的顶点,之后随着秋之金气的减弱,冬之寒气逐渐增强。霜降之前,金气强于寒气,天气比较凉爽;霜降之后,寒气强于金气,②。金气与寒气此消彼长的关系,一直持续到立冬之时才告结束。霜降期间,白天较热,夜晚气温却很低,逐渐低至零下。此时地气不升,天气不降,天地闭塞则降雨减少,最大的特点就是寒和燥。霜降节气以后早晚温差比较大,水汽明显减少。寒和燥成了这个节气最主要的特点,因此人们最需要的就是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补充水分,防寒降燥。这时也正是晚秋时节,天气渐冷,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因此,③。21.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助人为乐,自己也会因之而获得快乐。B.寒冷又乏食物的冬天,叫人好生难捱。C.故地重游,物是人非,谁不感慨唏嘘?D.老师提醒学生,不要“人在曹营心在汉”。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示例:①而是表示天冷、昼夜温差大②天气由凉转寒③应注意调节自身情绪〖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B.“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都是泛指人。A.指他人、别人;C.指人事;D.专指学生的身体。故选B【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是阐释“霜降”这一节气的特点,对应“不是表示……”,句式应为“而是表示……”。结合前后文“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可知,应填“而是表示天冷、昼夜温差大”。②此处和“天气比较凉爽”为对照句,结合“寒气强于金气”可知应填“天气由凉转寒”。③此处是因果关系中表结果句子,由原因“容易引人忧思,使人意志消沉”可推知应填“应注意调节自身情绪”。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2月6日,“躺平”被评为“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躺平,指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面对“躺平”的年轻人,很多人非常担忧,当前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科技封锁等多方面挑战,国家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创造性贡献。《南方日报》就“躺平”现象发文表示:躺平就是毒鸡汤,不仅不正义,而且可耻!然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躺平看似是妥协、放弃,但其实是选择最无所作为的方式反叛裹挟。年轻人选择躺平,就是选择走向边缘,超脱于加班、升职、挣钱、买房的主流路径之外,用自己的方式消解外在环境对个体的规训。北大教授梁永安表示:年轻人躺平的本质其实是因为没人想做拉磨的驴。躺平现象在其他国家也有体现:英国尼特族(NEET),日本低欲望社会,美国归巢族(BoomerangKids)等等。对于“躺平”,你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上,还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有的又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锦鸡那样飞翔。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等,都是千古绝唱。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红楼梦》塑造了一个综合了南方和北方园林与建筑特点的大观园,用文学艺术语言表达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园林艺术、造园手法等。小说《红楼梦》将建筑融入文学作品之中,描写建筑空间的变化,书中涉及的建筑及景物有82处,建筑及建筑空间、构件、家具等共155种,门30余种。(选自郑时龄《这部浪漫小说启发了凡尔赛宫的园林设计》,有删改)材料二:余志成:人类能够绽放千百年的智慧之花,应该非文学与建筑莫属了!但要系统探究起来,似乎又很不简单。那么,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建筑?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又表现在哪里?赵丽宏:能够代表一个时代智慧高度的两个标识:一是文学,二是建筑。文学展现了一个时期或几代人的生活与内心情感,而建流刷则是一门综合艺术,其精美能成为时代的里程碑。文学和建筑,是人类的智慧之花。余志成: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赵丽宏: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我骑着自行车,沿复兴中路由东往西。无意中抬头远望,视野中出现的美妙景象使我吃了一惊。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光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依山,自然是靠山而建,城在山里,山在城里,街道盘旋起伏,房屋层层相叠,入夜之后,城市的灯火和天上的星月融为一体。傍水,当然是指江海湖泊与城市为伴。水是生命的源头,也是城市活力的源泉。城市如果建在海边,那是得天独厚,大连、青岛、烟台和威海这样的城市,沐浴在海风中,视野开阔,景色清朗。楼房建筑,是城市的主体。一个城市是不是有魅力,和城市的建筑有没有自己的风格大有关系。上海曾经被世人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和上海的独特的历史有关,上海是中国最早大规模向世界开放的城市,人类创造的各式各样的文化都涌进了这个城市。其中最显眼、最持久的便是建筑。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上海的建筑风格,我想,大概只能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外滩那些欧式建筑,向世人展示的是西方人的智慧和文明,是那个时代的纪念,尽管它们所代表的岁月是中国人的耻辱,然而谁也不能否认它们在建筑艺术上的成功。这些用石头垒起的楼房,是那个时代智慧和才华的结晶。直到今天,它们依然是上海的标志。我认为,一幢成功的建筑物,往往汇集了各种艺术手段。建筑如同岁月的纪念碑,一个时代的建筑中,镌刻着那个时代的烙印,沉积着那个时代的情感,也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眼光和趣味。建筑又如同时代的接力棒,我们可以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探知文化眼光、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选自《文学与建筑的城市智慧》,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的诗词、曲赋、游记、题记中都有关于古建筑的佳作,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文学的角度还是从建筑论述的角度考量,成就都很高。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它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理论等以文学艺术语言传达出来。C.依山傍水是一个城市具有魅力的先天优势,而城市的主体——楼房建筑,有没有独特的风格,也是衡量城市有没有魅力的重要元素。D.赵丽宏认为上海的建筑风格是“千姿百态”的,外难的欧式建筑虽然让中国人想到耻辱的岁月,但在建筑艺术上是成功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斯干》一诗,歌颂了周王宫室的落成,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学与建筑的密切关系。B.《阿房宫赋》是唐代杜牧描述古代建筑阿房宫的文学作品,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C.成功的建筑往往综合了多种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们从城市建筑风格的演变中,可以感知社会习俗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变化。D.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进行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被采访者有一定的熟悉感,而且可以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3.材料一中说:“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中这样描写“稻香村”:“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步入茆堂,里面纸窗木榻,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下列选项中,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和这一建筑不一致的一项是()A.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B.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C.一哇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D.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4.当被问及“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时,赵丽宏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这样回答有什么好处?5.赵丽宏创作《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在某些方面体现出文学与建筑的内在联系,请联系材料中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B2.C3.A4.(1)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2)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入对“魅力城市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5.(1)材料一中说“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赵丽宏看到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和层叠起伏的建筑,感到惊喜,将其作为描写对象,写成《我向往的城市之美》。(2)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赵丽宏以看到的城市建筑为载体,抒发了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红楼梦》是在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作品”错。文中说“《红楼梦》可以称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意思是《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大观园等建筑内的一系列故事,并非指在这些建筑的基础上演绎而成的文学。《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荣国府、宁国府等建筑都是作者虚构的。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较全面地反映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错。由原文“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可知,《斯干》主要写到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形式,并不能较全面地反映远古时期中国建筑的艺术特征。B.“它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是因为兼有文学价值和建筑专业文献价值”于文无据。文中只是说《阿房宫赋》是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名篇,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表明这是其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D.“使其回答更加生动具体、思想更加深刻”错。访谈过程中,采访者就被采访者熟悉的话题进行提问,目的是让被采访者有话可说,至于回答是否生动具体、思想是否深刻,是由被采访者自身决定的。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从题干中对“稻香村”描写可以看出,“稻香村”所营造的是乡村的景象,没有富贵气象。A.“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意为“竹子长得茂密,既挡住了阶下泉水不使溅上台阶,又留住了鼎炉香烟不使穿帘散去”,营造的是幽远深邃的意境,“鼎香”与稻香村描写语句中的“富贵气象一洗皆尽”不一致。《红楼梦》中,B、C、D三项都是描写稻香村的诗句,A项是描写潇湘馆的诗句。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余志成说:“赵老师,记得你曾经写过一篇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你认为的魅力城市其建筑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可见采访者结合赵丽宏的作品提问,而赵丽宏详细描述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情景,“那是一个秋天的黄昏……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正好回应了采访者提问中提到的散文《我向往的城市之美》创作一事;而且赵丽宏的描述,“一轮已经失去耀眼光芒的落日,像一个巨大的火球,喷射着暗红色的光焰,静静地悬挂在天地之间。天空是蓝灰色的,有几缕金色的云霞飘浮在落日周围。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间接指出城市建筑应与自然相融合的特点,自然而然地转人下文对“魅力城市建筑的特点”的正面回答,“我想,一个有魅力的城市,最好是依山傍水”。【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中说“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根据赵丽宏的回答“使我吃惊的美妙,是落日下的城市轮廓。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人产生遐想”可知,赵丽宏就是把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据此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材料一中说“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而赵丽宏就是把他看到的落日下的城市建筑作为抒发感情的载体,落日下的城市建筑“犹如层叠的山峦,犹如起伏的波澜”,让他吃惊,让他觉得美妙,于是他创作了《我向往的城市之美》来表达自己对魅力城市的喜爱之情。(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电影剧本《长津湖》(有删减)【浙江湖州,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一片宁静祥和。水乡船上,伍千里抱伍百里骨灰上】千里:(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伍妈:(祭奠)老大,吃吧。(夹菜给千里)老二,你也吃。(抹泪)伍爸:你在队伍,给人家弄啥?(答:当连长)管多少人?千里:150多号人。伍爸:那是大官啊!千里:嗯,大官,大官!(端一碗酒敬酒)我听下河滩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分了两亩三分地?四七年,我们打蒙阴,我在那儿看见一房子,硬山搁顶,两进院,那檐子底下,能住五窝燕子。咱家世世代代,在这水上漂着,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这十里八乡咋看咱家!(说完数钱,给母亲)妈,这是我津贴,咱明年二月二开工,立冬就能完活。等我再回来,给老三好好说个媳妇。伍妈:(哽咽)你还要走啊?还要打仗?千里:(安慰)妈,不打仗了,没仗打了!(晚上,伍千里躺在船上。)万里:(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千里:(把枪卸了弹夹递给万里)别拿枪指人(抢回来)!叫你别拿枪指人。(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万里:哥——哥——千里:(看到父母无言的脸)……立春就回来。父母:好。千里:回来给你们盖房子。(转向万里笑笑,回头走了)万里:(跟上)我要跟你打仗去。千里:(转头看看他)大哥说,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捏万里的脸)包子,等我回来。回头见。【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千里:(对雷睢生)那个新兵归炮排,待会儿登记入册。雷睢生:(收刀)不要,我这儿不缺人。千里:(耳语)他叫伍万里。……您教教他。雷睢生:这仗就要打起来了,我怎么教啊?千里:您怎么教我的就怎么教他,(低声)教他怎么活下去,哥。(看万里)你跟着雷班长。万里:(车厢里,对老兵)看什么看啊?余从戎:(吐出瓜子皮,喷笑)大闺女啊?还怕看?雷睢生:为啥要当兵啊?万里: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雷睢生:(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万里:(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雷睢生:想要枪啊?战场上自己缴去。(问大家)是不是?(众人齐答:是)(余从戎捏着万里的领口推搡,挑衅地笑,看到万里生气,“哟”的一声转身就跑,万里追打他)……雷睢生:他不识逗,差不多就行了。余从戎:来呀,瓜娃子,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叫余从戎,第七穿插连一排长。(抽个空扑到万里身上)服不服?雷睢生:(万里甩掉他,去抢地上的枪,雷一脚踩着)不行!不许抄家伙!自己丢的人,自己挣回来,啊?余从戎:再介绍一下这位,炮排排长。雷睢生:(抱着手)我姓雷。余从戎:你大哥你二哥,都是他带出来的兵。(扶起伍万里)记住了,在七连,他就是雷爸,就是雷爹。(捏万里脸蛋,众人齐呼:叫雷爹)(车厢一侧,伍千里和最后一刻从上海赶回部队的梅生聊天)千里:又要打仗了,你怎么想?梅生:你呢?战场的二次恐惧。千里: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战友拉住伍万里,打不过,就别打了。)万里:放开我。我干死他。千里:(进入乱成一团的车厢)我走错车厢了吗?雷睢生:是我让余从戎试试他的性子。万里:(委屈地)哥,他们欺负我!千里:欺负你?你打回去啊!万里;(不服气)他们人多!千里:(大声地)七连每一次遇到的敌人,都比我们多好几倍。你也去和敌人说,你们人多!(走过去,正正伍万里的帽子)现在举行伍万里的入连仪式,(长声喊)敬礼!礼毕!现在报数!……雷睢生: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小伤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千里:懂了吗?你现在是第七穿插连第677名战士。你会说,哪有那么多人啊,这个车厢不就是100来人吗?我们是把七连一直以来牺牲的、退伍的战士,全加在一起。梅生:为了记住他们,我再说一遍……千里:(打断)不用再说!该记得住的时候一定记得住!伍万里,你害怕老兵们不接受你,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环顾四方)我宣布,伍万里同志,无组织无纪律,原定授枪仪式,取消,解散!万里:(恨恨地)老子不干了!你从头就不想让我当兵!行,老子走!(拉开车厢门,车厢门打开,长城逶迤,山河壮丽,众人仰望)千里:(深情地)就罚你站在这,站到天亮。(伍万里似有所动,不再提退伍之事,笔直站立,直到深夜)雷睢生:(递枪给万里)拿着吧,记住啊,枪口永远不要对着自己人。你睡我上铺,走!万里:(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雷睢生:你们哥俩,没一个是让人省心的!(本剧本根据电影《长津湖》情节整理而成)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剧本中伍千里离家时,父母表现得木讷迟钝,是因为失去大儿子让他们备受打击,面对儿子伍千里归队也麻木认命了。B.伍万里追随哥哥们的步伐参军,是“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可见他还充满孩子气,还不能真正理解当兵打仗的意义。C.方言“瓜娃子”暗示余从戎来自四川,伍千里来自浙江湖州,梅生来自上海,说明抗美援朝这场战争汇聚了全民之力。D.电影开篇展示了湖州宁静祥和的水乡美景,与下文“长城逶迤,山河壮丽”相呼应,暗合守卫家乡、保卫祖国的主题。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雷睢生的台词意蕴丰富,舞台说明补充了不少的戏剧动作,塑造出一位爽直硬气、善于带兵、经验丰富的老兵形象。B.雷睢生拒绝伍千里“我这儿不缺人”,千里耳语“他叫伍万里”,潜台词是“他是我和百里的弟弟,拜托了”,语含请求。C.剧本中有很精彩的戏剧冲突,火车上伍万里和老兵们产生了冲突,原因是旅途枯燥,老兵们觉得伍万里比较稚嫩,逗他取乐。D.伍千里与梅生谈论“战场的二次恐惧”,呈现出真实的人性,营造出战争即将到来的紧张氛围。8.文中多次提到“枪”,分别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画线部分加以分析。9.陈凯歌(《长津湖》导演)说:“(电影开篇)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连接起来就是家国。”请结合文本分析“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6.A7.C8.①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

②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表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心情。

③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对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有了更高的认知。9.①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

②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伍家三兄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前赴后继。

③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们,舍小家为国家。

④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姓不遗余力,全力支持。〖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面对儿子伍千里归队也麻木认命了”错误。由“看到父母无言的脸”可知,此时失去大儿子的父母面对即将归队的二儿子是无奈的,但他们没有阻止也是全力支持儿子的表现,而非“麻木认命”。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原因是旅途枯燥,老兵们觉得伍万里比较稚嫩,逗他取乐”错误。根据“雷雕生:是我让余从戎试试他的性子”可知,这场矛盾的起因并非枯燥无聊,逗他取乐,而是为了试他的性子。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由“(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可知,伍万里要看哥哥伍千里的枪,表现了他对枪的好奇与喜爱,此时的伍万里还不懂战争的真正意义。由“(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可知,此时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表现了他渴望拥有自己的枪,渴望在哥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心情,前文中“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也可证明伍万里问雷睢生要枪的意图。由“(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可知,伍万里真正拿到了枪,此时他对枪有了新的认识。结合前文哥哥对弟弟的话“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可知,此时的伍万里对军人的使命——保家卫国有了更高的认知。【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由“(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可知,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在接到命令后,毅然从各自家乡归队,无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体现了以伍千里为代表的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爱国精神。由“(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可知,伍家三兄弟接连参军,为国效力。由“(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小伤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可知,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前赴后继。由此体现了志愿军战士们前赴后继的集体主义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尤其是大儿子牺牲后他们虽不舍但仍然支持儿子可以看出:伍家三兄弟的父母,是中国万千百姓的代表,全力支持儿子们,舍小家为国家。体现了志愿军家属们无私付出的奉献精神。由伍家三兄弟先后参军父母却从未阻挠,以及第七穿插连战士们团结一心等情节可以看出:面对战争,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的战士,响应号召;百姓不遗余力,全力支持。这体现了大战面前,军民一心的团结精神。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第六章)(二)公孙丑:“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公孙丑:“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孟子·公孙丑上》第二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B.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C.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D.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有“亚圣”之称。他和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等。B.孺子,文中指幼儿、儿童,与《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的“竖子”相同。C.四海,指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四海或海内。D.圣人,本指德高望重、有大智、已达完美境界的人;或指称某一领域出类拔萃者,如“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孟子以人性为前提,以政治为指归,由仁心推导出仁政:不忍人之心是人固有之仁心,因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B.材料一中,孟子以“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一事为例,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论证。C.材料一中,孟子以“人之四体”喻“仁德之四端”,生动贴切,强调了“四端”与生俱来的特性,同时又为后文论述张本。D.材料二通过公孙丑与孟子的问答,讨论了“何谓浩然之气”等问题;这种问答体的形式,在后来的赋体文中经常出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2)“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4.在材料二中,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养吾浩然之气”?请逐条陈述。〖答案〗10.C11.B12.D13.(1)不是为着要在同乡朋友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

(2)(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14.①要通过不断地积累正义来促其产生;

②靠正直去培养;

③要时时刻刻使之合乎正义与道德;

④不要置之不管,也不要妄自助长;

⑤行为要无愧于心。〖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