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培训课件:《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_第1页
幼教培训课件:《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_第2页
幼教培训课件:《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_第3页
幼教培训课件:《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_第4页
幼教培训课件:《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思“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前提:学前教育的价值与作用

对人的个体发展价值

对国家民族的价值一二

对人的个体发展价值

脑科学的研究人生而具有一组特定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在个体中的表现形式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基因表达依赖于环境。神经系统虽然在出生前基本形成,但对灵长类,特别是人类而言,他们出生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完成大脑基本结构的发育。

(芭芭拉●鲍曼,苏珊娜

多诺万,

苏珊

勃恩兹主编,吴亦东,周萍,罗峰,刘红译,渴望学习[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追踪了来自39个国家的1400多万对双胞胎,对比了他们的17000种特征。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基因对我们最终成为怎么样的人产生的影响约为49%,而环境的影响约为51%。([英]肯●罗宾逊卢●阿罗尼卡著,钱志龙译,什么是最好的教育[M],浙江人民出版社,2020,051)

婴儿和学步儿的大脑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在出生的头三年,人的大脑更为活跃早期经验对大脑组织产生影响早期经验对一个人成年后的表现有着决定性作用幼儿是获得各种不同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时期出生第一年的积极经验可以促进大脑的发展,反之,消极经验则会阻碍发展,比如受虐待和母亲的抑郁。婴儿期获得温暖的、充满回应的照料是健康发展的关键。

(帕特丽夏·韦斯曼博士,乔安尼·亨德里克教授著,钟欣颖,张瑞瑞,杜丹译,幼儿全人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07-008)

澳洲七岁小女孩的演讲

美国佩里幼儿园早教方案的研究

1962—1965年,密歇根州伊普西兰蒂市学区的特殊教育部开展了针对学区内3—4岁儿童的为期一年或两年的佩里幼儿园项目。大约75%的参与者接受了两年干预(主要是3岁儿童),25%的参与者接受了一年干预(4岁儿童)。

从1970年起,佩里项目即开始收集被试在10岁、15岁、19岁、27岁、40岁时的信息,以此评估项目成效。结果发现,随着被试年龄增长,产生的社会效益也不断增加,包括减少特殊教育服务费用、福利援助、刑事纠纷;缴纳更高的税收;更低犯罪率等。2005年,高瞻教育研究基金会公布最新研究报告《终生的成效:高瞻佩里幼儿园研究持续到40岁》,认为对参与佩里项目的儿童每投入1美元,到他们40岁时产生的回报为16.14美元。

佩里幼儿园研究和有关脑科学的研究让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结论:好的学前教育对儿童有着长久的积极效果。

对国家民族的价值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一次将学前教育专章部署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十条)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4,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指出:“儿童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关系社会公平公正,关系亿万家庭的幸福。”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党和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三条(性质制度):“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

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的讲话一、建国以来幼儿园课程内涵的嬗变

(一)学科课程与分科教学

1.对苏联学前教学的模仿和借鉴,确立学科课程

2.从模仿到突破,从学科视野转向教育活动视野

(二)活动倾向、经验倾向课程1.活动倾向课程的确立与发展2.活动课程与经验课程的融合

(一)学科课程与分科教学

1.对苏联学前教学的模仿和借鉴,确立学科课程

20世纪50年代,我们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在“以俄为师”思想的指导下,学前教育也开启了全面学习苏联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新历程。苏联的幼儿园课程是典型的学科课程。苏联学前教育十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他们认为儿童知识系统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有价值的。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第四章“教养原则、教养活动项目”中指出,幼儿园教养活动项目包括:1.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等)2.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3.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4.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5.音乐(包括唱歌、表情唱歌、听音乐、乐器表演)6.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1952年7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

《纲要》共六部分,分别为:幼儿园体育教学纲要、幼儿园认识环境教学纲要、幼儿园语言教学纲要、幼儿园图画、手工教学纲要、幼儿园音乐教学纲要以及幼儿园计算教学纲要。每一个小纲要又从目标、教材大纲、教材要点、设备要点四个方面对各教养项目的知识进行了系统地编排与详细地规定。

1956年《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初稿)》幼儿园教育工作内容

各班教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分为作息制度和一天教育工作内容,体育、游戏、认识环境与发展语言、计算、音乐及美术等七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手段

幼儿园的全部教育任务是通过各种活动实现的......在正确的教育下三至七岁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只有在成人的正确领导下,游戏才能成为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教师在领导游戏中既要起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幼儿园完成教育任务的另一种活动是作业。通过作业教师有计划地按照本书各科内容的要求和顺序,在一定时间内向全班儿童传授基本知识并培养简单的技能技巧。

观察成人劳动及儿童自己的简单劳动也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除以上各种活动外,在日常生活中,在庆祝节日和娱乐等活动中也同样能向幼儿进行教育。完成幼儿园教育任务的保证

幼儿园的教育任务,是依靠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对全部教育工作起着主导作用。

幼儿园各班作息时间表

小班中班大班入园(晨检、游戏、早操、中、大班包括值日生工作)7:30-8:007:30-8:007:30-8:00早餐8:308:308:30作业第一个9:15(10~15分钟)9:00(20分钟)9:00(20~25分钟)第二个

9:30(15分钟)9:30(20~25分钟)或9:40开始户外游戏9:459:5010:00午餐11:3012:0012:00午睡12:3012:4512:45起床2:302:302:30午点3:303:303:30户外游戏4:003:503:45离园5:30~6:005:30~6:005:30~6:00

这时候虽然非常强调作业,强调系统化的教学,但是也提到了游戏以及户外活动、劳动等活动的作用。幼儿园教学在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强调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但由于教师理解的偏差,幼儿的主体地位并未被凸显。以教师为主导的作业教学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学前教育的显著特征。

2.从模仿到突破,从学科视野转向教育活动视野

1979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试行草案)》

二十条:幼儿园设置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体育等科作业。作业是向幼儿有计划地传授初浅的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等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

十八条: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向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手段。游戏包括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筑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等。

十九条:要积极开展各种游戏,加强对游戏的领导,使之具有教育意义,不可放任自流。要善于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反映有益的内容,注意动静恰当。要为各种游戏创设条件。保证足够的游戏时间;设置必要的运动器械和玩具;要充分利用自然物资及无毒无害的废旧物资,因地制宜给幼儿创设游戏的条件。要鼓励保教人员为幼儿制作玩具。

为了开展教学实验和研究,必须增减作业,应取得上级教育部门同意。

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分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等八个方面。各项内容与要求虽然按照小、中、大三个班提出,但是后一个年龄班的教育必须继续巩固前一、两个年龄班的内容与要求。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内容与要求是通过游戏、体育活动、上课、观察、劳动、娱乐和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来完成,不可偏废。要纠正那种认为只有上课才能完成《纲要》,因而日常教育工作中仅仅注意上课,忽视游戏、观察、劳动、日常生活等重要活动的倾向。要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成人化。

由于幼儿生理、

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最喜爱游戏,因此游戏成为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最易接受教育,游戏在幼儿园整个教育工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在游戏时间,教师的领导艺术在于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愉快地、自由地选择各种游戏或其他活动,促进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个性的发展。

根据此纲要,教育部1981年委托上海市教育局幼儿园教材编写组及有关专业人员编写幼儿园教材7种(体育、语言、常识、美术、计算、音乐、游戏)9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统编幼儿园教材。

8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依然是苏联分科课程模式的延续,虽然总体上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特点。但课程模式单一,分科教学中存在的各科之间缺乏联系等弊端逐渐开始暴露,普遍出现“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重上课轻游戏”等倾向,幼儿园课程的多样化发展成为需求,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80年代的课程改革:1983年起,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合作,率先开展“幼儿园综合教育结构的探讨”教育试验。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理念,引起巨大反响。研究者开始对幼儿园课程进行系统反思,反思分科课程的弊端,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活动。1984年,中央教科所与北京市第五幼儿园和崇文区第二幼儿园进行以常识教育为中心的“幼儿园综合教育”实验。1985年,上海市长宁区开展的“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实验1986年,天津“系列主题综合教育活动”1987年,南京活动教育课程实验1988年,黑龙江省的“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

云南省昆明市大观幼儿园积木游戏(1985拍摄)孩子们被要求坐在桌子旁边,入座后,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木制拼花积木。积木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其中有几张结构图片,可供孩子们参考。这时,向老师对孩子们说:“我们都知道怎么搭积木,对吗?看着图来搭,我们玩这类游戏时,必须动脑子,对吗?你完成了,就举手,我们中的一位老师就会过去,看看你是否搭对了。现在开始,一定要尽力按顺序搭。”随后,孩子们开始静静地进行搭积木活动。那些不按顺序做的孩子们被老师纠正。有一个孩子的盒子歪斜地放在桌子上,向老师把它摆正放在桌子的右上角。十分钟后,大部分孩子完成了。老师走过来检查他们的完成情况。如果孩子们搭建正确(也就是说完全按照图纸搭)后还有些时间,老师就要求他们一件一件地拆开,再重新搭建。如果老师发现了错误,就让孩子们改过来。十五分钟的搭建、拆开、重建后,有些孩子开始失去耐心,在椅子上坐不住了,和同桌小声说话。王老师说:“保持安静!做功课的时候,不能讲话,要安安静静地做!”。

(约瑟夫·托宾,薛烨,唐泽真弓著,朱家雄,薛烨译,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华东师范出版社,37页)

(二)活动倾向、经验倾向课程

1.活动倾向课程的确立与发展

1989年6月国家教委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

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第二十一条: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

第二十三条:组织教育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教育环境的有利条件,以积极运用感官为原则,灵活地运用集体活动与个别活动的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注重活动的过程,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规程(试行)》对儿童的活动提出了深入具体的要求,系统地出现了主动活动、充分活动、自主活动、集体活动和个别活动、自由活动等一系列相关的概念,强化了活动是儿童学习的主要方式。

第二十四条: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

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

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

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规程》强调了儿童的主体地位、注重游戏的价值、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不再使用“上课”等字眼,突破了苏联的分科课程模式,体现了课程观的转变。幼儿园课程从注重统一性向着注重多元化、自主性方向发展。

90年代的课程改革:

1992年,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幼儿园“幼儿园游戏课程研究”1994年,江苏省无锡市吴顽琛等人开展的幼儿园“生活、学习、做人”课程的研究1995年,上海宝山区仇佩英等人开展了“幼儿园情感课程研究”199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以《幼儿园教育活动》为名的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这套课程指导用书是我国第一次以“领域”划分和组织幼儿园课程,把学前教育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1996年,由赵寄石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同样以五大领域来划分课程。由“领域”代替“分科”的课程模式渐露端倪。

2.活动课程与经验课程的融合2001年6月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一部分总则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第三部分

组织与实施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以下原则:(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

七、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2012年10月,教育部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说明

四、实施《指南》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3.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地需要。

语言领域: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社会领域:教育建议: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科学领域: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教育建议:

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艺术领域:教育建议: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

活动课程: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经验课程: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

无论是将课程定义为“活动”还是定义为“经验”,有自己的依据,但也表现出共性。这就是,同样发端于对将课程归结或理解为“知识”观点的批评,同样认为课程应当大于“知识”,同样重视学习者参于课程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同样希望通过对于课程本质的重新定义解决课程理论和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丛立新,1998)

课程从“学科”到“活动”“经验”的变化,实质上是课程由重视“教育者”到重视“学习者”的转变,突出了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王春燕,2009)

1981年《纲要》与2001年《纲要》比较(计算与科学领域

1981年《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一、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二、在两组物体中一一对应进行比较,知道物体有多、少和一样多。三、学会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能按实物范例和指定的数取出相等的物体。四、认识上下、前后、大小、长短。五、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六、知道早晨、晚上、白天的时间观念。计算(小班)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科学领域)

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一)“儿童本位”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二)“游戏”与儿童发展(三)一日生活中游戏精神的渗透

(一)“儿童本位”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1.如何理解“儿童本位”

“儿童本位”是儿童意识的基本立场。儿童意识一般包含四层意思。

1.要意识到儿童对人类发展的重要价值;

2.要意识到儿童身心发育的特殊性,尊重并理解他们与成人的差别以及他们各自的差异;

3.要意识到儿童的兴趣与需求,并以此作为安排其生活的主要依据;

4.要意识到发展是儿童的重要权利,成人有义务创造并提供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条件。

(张斌,2015)

教育不是为了儿童未来进入“成人世界”做准备,而是帮助儿童融入旧有的共同世界,并且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新世界的机会。成人不应当停留在“儿童的视角”看待儿童,即仅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成人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对待“儿童的视角”。在聆听、理解儿童自身的同时,成人需要将儿童(新来者)引入共同生活的世界,促使他们不断地社会化(公共化)。(孙圆,2018)

要避免两种倾向:1.忽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2.进行僵化理解,只看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看不到教育。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内涵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首先要“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除了保证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以外,还应当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其它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使其游戏化。同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不是要取消课堂教学或上课这种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但是要正确处理上课与游戏,幼儿的自由游戏与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验与教师希望幼儿掌握的社会经验之间的关系。(刘焱,1997)。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涵有三:一是幼儿园课程应游戏化,充满游戏精神。不是个别环节要有游戏,而是一日生活都要充满这种游戏精神,将这种游戏精神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二是自由游戏时间要保证。儿童应有自由游戏时间,这种游戏时间不能被“教学”及其他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所替代。三是其他活动环节,尤其像集体教学活动环节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虞永平,2015)

四个关键点:

1.游戏对儿童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2.游戏不能替代幼儿园的其它活动

3.幼儿园其它活动中要体现游戏精神

4.幼儿园的课程要有规划和设计

(二)“游戏”与儿童发展案例1:超市变形记

(选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编,游戏·学习·发展——全国幼儿园优秀活动案例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58页)

从案例中看到了什么?1.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映超市内部结构(H形货架,收银台,冰箱,仓库、传送带,自动货架);在事物之间建立新的联系(飞机超市、滑梯超市、机器人超市、汽车超市)2.幼儿在游戏中孕育着新的发展可能性

真实情境,真实问题,解决问题,思维参与、人际交往、语言、科学等3.

教师的引导与支持能够提升幼儿游戏质量和发展水平

捕捉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带孩子参观超市,组织讨论活动,提供游戏材料以及自主选择的机会;组织幼儿进行回顾与反思,归纳总结问题及经验;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引导幼儿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办法等;利用小组活动和过渡环节组织幼儿开展了多次关于斜面的探索,以及“奇妙的电池”,“有趣的电线”等探索活动;“家园小探索”活动,了解超市的发展历程。

4.游戏活动应与其它活动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实践活动5.教师是在反思与实践中与幼儿共同成长的

案例2:装扮区游戏

三种不同水平的游戏:混乱失控的游戏;简单重复的游戏;有目的的、复杂的、能够让儿童聚精会神的游戏。(盖伊●格朗兰德)

混乱失控的游戏的特点:■

儿童的声音很大,音调很高;■

肢体接触较多,有时儿童的行为处于危险的冒险行为的边缘;■

有时我看见极端的欢闹——儿童不可控制地大笑和咯咯傻笑;■

争议较多,经常导致身体伤害或情感伤害。

角色游戏是以想象和模仿性的角色扮演为特征。“想象的角色扮演”“想象的以物代物”“有关动作与情景的想象”“角色扮演的坚持性”“社会性交往”“言语交流”等被认为是社会性主题角色游戏中的六个“有价值”的关键因素。教师在角色游戏的指导中应当关注这六个因素。(刘焱,2008)角色游戏(针对较小的幼儿园儿童及缺乏游戏经验的儿童的建议)●

提供与各种场景(如兽医诊所、火车站、美容院等)相关的装有适宜的材料的道具盒。●

讨论这些场景中的各种人物角色以及他们的行为动作。●

带孩子们外出参观、进行实地调查,或者做计划,参观兽医诊所、理发店等。●

示范相关场景中人物的行为——与儿童一起游戏的时候扮演兽医、列车长或者理发店的客人。●

做好使用语言、材料和其他条件支持儿童游戏的准备。●

鼓励儿童在班级的其他游戏区域寻找自己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如积木、桌面玩具、书籍、纸张和书写工具等。

角色游戏(针对较大的幼儿园和学前班儿童的建议)●

提供与游戏主题相关的能以多种方式使用的开放式、低结构化的材料,例如,各种颜色、不同材质和开着的碎布,可以用来假装成电话或其他物品的小盒子和容器,可以用来假装成望远镜和消防水龙头的硬纸管或塑料管。●

鼓励幼儿童使用班级里的材料制作道具,例如,用木头积木搭建露营时的篝火,将小盒子装饰成对讲机,用硬纸管做消防水龙头,或者干脆就直接假装手上有需要的道具。●

对于较为年幼的儿童,通过深入而持续的研究,包括外出参访、特殊客人以及各种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经验来拓展儿童的游戏主题,使之超出儿童日常的生活经历。●

阅读各种有趣的故事和科学书籍,鼓励儿童将这些书籍中的内容运用于游戏;并鼓励他们将不同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穿插在一起,例如:“金发姑娘睡在熊宝宝的床上时,大灰狼有没有可能出现呢?”●

邀请儿童事先制订游戏计划,确定游戏的主题、角色、角色的任务以及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和动作。●

鼓励儿童在班级的其他游戏区域寻找自己游戏所需要的材料,如积木、桌面玩具、书籍、纸张和书写工具等。●

通过照片以及儿童反思、复述故事的记录来记录儿童的游戏,并且展示出来与他们分享。(盖伊●格朗兰德著,严冷译,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案例4美工区(涂鸦区)活动

(1)涂鸦区的小女孩(2)写生的小男孩(3)写生的小女孩

(三)一日生活中游戏精神的渗透1.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渗透

教师们常常把教学狭义地理解为“集体教学”,而把“集体教学”又等同于“上课”。其实,教学就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儿童发展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发生在生活中和游戏中。(华爱华,2021)

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它们各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有效梳理和提升幼儿经验,达到促进幼儿向更高发展水平迈进的目的。(梁慧娟,2021)

案例5游戏分享案例6月亮藏猫猫

2.生活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渗透生活活动洗手(淄博市实验幼儿园)《挽袖口》《开关水龙头》《搓泡泡》《冲泡泡》《擦小手》1.撸袖口。小袖子呀爬高山,一爬爬到胳膊中间,袖子高高露手腕,洗洗小手真方便。2.开关水龙头。轻轻打开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