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教案 - 湖北中医学院_第1页
中医内科学教案 - 湖北中医学院_第2页
中医内科学教案 - 湖北中医学院_第3页
中医内科学教案 - 湖北中医学院_第4页
中医内科学教案 - 湖北中医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总论:一、中医内科学的的定义、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

课题二、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简史

授皆加寸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及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与其他临床学科的关系;

学2.明确中医内科学的任务,熟悉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目3.了解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简史。

1.阐述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约30分钟。

教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

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

学继承了历代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经验,同时乂汲取了现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

成就、新技术、新进展,在中医学尤其临床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内科学是其他

学临床学科的基础。他的学术水平反映了中医临床学科发展水平,对其他临床学科具有指导意义。

2.介绍中医内科发展简史:以朝代为线索简述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充实和发展。

(1)殷商时期为中医内科学的萌芽阶段(殷商时期)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为奠基阶段(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

过(3)魏晋至金元时期为充实阶段:(魏晋至金元时期)①病因学、症状学、治疗学的充实

和发展;②学术理论的创新:金元四大医家的在内科学术方面的独创。

(4)明清为成形阶段(明清时期):明清医家对内科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薛己、王纶、

王肯堂、张介宾、李中梓均有建树,温病学家的成就,丰富了辨证论治的内涵,使中医内科学

程术体系更加完善。约60分钟。

1重点:①中医内科学基本概念;②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及地位;③中医内科理论

重体系形成和完善。

点2难点:中医内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中医临床思维方

难法研究并阐明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辨证论治规律和转归预后以及预防、康复、

点调摄等问题的一门临床学科。

思3思考题:①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②怎样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学科属性、任务及地

考位?③明清时期中医内科学术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④中医内科理论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是什

题么?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总论:三、中医内科病证的分类及其依据

课题四、中医内科发病学、症状学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中医内科学病证分类方法与本教材对内科疾病的分类。

学2熟悉中医内科病证发病学、证候学的特点

1.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分类

①内科疾病的范围很广,可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其分类方法不同。常用的内科疾病

分类法主要有病因分类、病机分类、脏腑分类等。以病因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分为外

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以病机作为分类依据,可把疾病分为热病和杂病两大类。其中杂病乂

教包括两类:一类是内伤所致,另一类是外感所致。以脏腑作为分类的依据,可将内科疾病按脏腑

病位进行系统分类。

②本教材是在病因病机分类基础上,按脏腑分类法,将外感病证以外的内伤杂病分为七大类。

如按病因病机分内科疾病为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视为第•级分类,那么按脏腑学说分内伤杂病为

学七大类则可视为内科疾病的第二级分类。约20分钟。

2.中医内科发病学是研究内科疾病发生的原因、条件及其发病规律的一门学科。

介绍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及二者关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

的发生与否及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及邪正相互作用的结果。除此之外,内科疾病的

过发病还与体质因素、病邪因素、情志因素、行为因素、时间因素、地域因素等有关。约40分钟。

3.内科疾病的诊断和辨证皆从分析症状入手,其主症与具有特征的兼证常常是重要的诊断

线索。内科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喘、口渴、腹痛、胸痛、饮食异常、汗出异常、头

晕、乏力、呕吐、大便异常、小便异常、水肿、神昏、抽搐、出血等。对上述各个症状,应仔细

程分析辨别,以区别不同的性质。约30分钟。

1重点:①内科疾病的分类方法;②中医内科发病学的特点;③内科疾病发病的影响因素。

重2难点:①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②中医内科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邪正双方以及二者关系对疾

点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疾病的发生与否及发生的形式,取决于邪气的盛衰以及邪正相互作用

难的结果。③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的重要性。

点3思考题:①内科疾病分类的依据是什么?②常见内科疾病分哪几类?③内科疾病的发病与

思哪些因素有关?④怎样认识内科疾病症状学研究的意义?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3)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绪论:五、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

课题六、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学习方法及要求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介绍中医内科病证的治疗学特点。

学2讲述中医内科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目3简介中医内科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指出注意与前期课程中医基础、中药学、方剂学的衔

的接,及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关系。

1从以下方面介绍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①治病宜早:一是早期治疗,即在早期及时予

以治疗,防止病情发展。二是先证而治,既病防变。②标本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

教本兼治。③扶正祛邪:扶正即补法,用于虚证;祛邪即是泻法,用于实证。④脏腑补泻:虚则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壮水制阳和益火消阴;泻表安里、开通表里和清里润表。⑤异法方宜:因人

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约30分钟。

2常用治法有解表法、清热法、攻下法、和解法、温里法、补益法、消导法、理气法、理血

学法、固涩法、开窍法、镇痉法等。约10分钟。

3介绍中医内科对病因和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医诊断和辨证的发展概况,对疾病预防及

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约35分钟。

4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包括系统理论学习和毕业临床实习两个阶段。理论学

过习阶段应经常复习和联系中医内科学的前期课程。实习阶段要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已学

到的理论知识,奠定良好的中医内科临床基本功。约10分钟。

1重点:内科疾病的治疗原则与常用治疗方法。

重2难点: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中医内科学治则治法的层次关系:中医学的治

点疗总则,中医内科疾病的病类治则,具体疾病的治则;应对某一具体证候的则是治法,治法也可

难分为两个层次:证候治法与具体的加减法;正确理解治则、治法对临床辨证论治是十分重要的。

点3思考题:①如何理解中医内科学常用的治则、治法?②中医内科学对病因的研究有哪些新

思进展?③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要求与方法是什么?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概述

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特点;

学2掌握外感病证的证候学特征;

目3进一步了解外感病证与内伤杂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转化与兼夹;

的4熟悉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

1介绍中医外感病证的像概念及其在内科学科的地位。阐明本章所述外感病证的内容。约

5分钟。

教2介绍外感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病邪性质不同、脏腑

受损有别,其证候特征各异。约10分钟。

3阐述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证的

学疾病病机。约10分钟。

4外感病证的辨证纲领: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其应用范围不同。约10分钟。

5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约10分钟。

重1重点:外感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

点、2难点:①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外邪侵袭,正邪相争,脏腑功能失常是外感病

与证的疾病病机。②外感病证的治疗要点。首先是及时有效地祛除邪气,其次要调理脏腑功能。

难3思考题:①何为外感病证?其证候特征有无区别?②外感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一节:感冒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

学2掌握感冒时行感冒病因、病机以及发病的影响因素。

目3掌握感冒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

1感冒概念、时行感冒的概念。约10分钟。

2感冒的源流。约10分钟。

3感冒的证候特征:感冒、时行感冒不同。约5分钟。

教4感冒的病因主要是风邪。感冒的病因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夏令

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时行感冒的病因为时行病毒:病邪自上而下,内舍于

肺,病机为卫表失和,肺气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四时六气不同,人体体质有差异,故感

冒的发病以及病情轻重、虚实有别。约30分钟。

学5感冒的诊断,除证候特征外,应结合兼证、病程、发病季节及有关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约

10分钟。

6临床需与风温早期相鉴别。约5分钟。

7辨证要点是:辩明感冒的表寒、表热,主要从症状上区分。辨别普通,时行,从病因、起

过病上区别。区分体虚感冒的气虚、阴虚,主要从体质、症状上进行。约15分钟。

8治疗原则:感冒病变有肺、卫之分,着眼于卫表和肺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解除表证,

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时行感冒需重用清热解毒。约10分

钟。

重1重点:①感冒、时行感冒的概念、病因、病机;②感冒、时行感冒诊断、鉴别诊断;③感

点冒、时行感冒的治疗原则。

难2难点:①感冒、时行感冒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有别;②感冒病情轻重差别极大,关系到

点正邪两方面。③

思3思考题:①如何区分感冒与时行感冒?②感邪轻重、体质差异对感冒有何影响?③感冒的

考辨证要点有哪些?④为什么说解除表证,祛除表邪,宣通肺气,照顾兼症,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

题则?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一节:感冒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掌握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治方药。

学2熟悉“寒包火”感冒、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目3了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

1感冒风寒证的症状特点,舌脉特点,以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为治法,方选荆防败毒散治疗。

教约15分钟。

2风热感冒突出重点为有咽痛,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方选银翘散加减。并讲述银翘

散的配伍特点。约15分钟。

3感冒暑湿证有明显的季节性,症状上兼见热象与湿象,治法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方用新

学加香需饮。约10分钟。

4感冒表寒里热证,寒热并见,治以解表清里,宣肺疏风,方选双解汤治疗。约10分钟。

5时行感冒以高热为主时的证治用药。约5分钟。

6体虚感冒分为气虚感冒与阴虚感冒。讲解二者病机的不同,症状表现的区别,治疗重点有

过补气、养阴的差别,用药均应扶正祛邪同施。约25分钟。

6感冒的调护与预防。约15分钟。

1重点:感冒的证治;时行感冒的防治。

重2难点:感冒风寒、风热证的辨别;解表方剂的组方规律;虚人感冒的防治。

点3思考题:①感冒应如何区分风寒证与风热证?②感冒风寒证为什么会入里化热?③虚人感

难冒治疗上应注意什么?④感冒的调护与预防需要注意什么?⑤时行感冒高热的治疗特点是什

点么?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二节:外感发热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学2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

目2掌握外感发热卫气同病、气分证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证的急救处理。

1介绍外感发热的•般概念。本节所述外感发热以罹患杂病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为主。15分

钟。

2介绍古代对外感发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感冒与西医学的联系。证候特征。约10分钟。

3外感发热的证候特征。约5分钟。

教4讲解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①病因,外感六淫、感受疫毒:②病机,外邪入侵,正邪交争

于体内,或热、毒充斥于人体而发热,及“阳胜则热”。外感发热的病机变化多端,预后不同。

约25分钟。

5外感发热的诊断。约10分钟。

学6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的鉴别。约10分钟。

7外感发热的辨证要点,注意不同的热型,常见的热型有恶寒发热,壮热,寒热往来,潮热,

不规则热等。了解各热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约10分钟。

8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外感发热的主要治则有清热解毒,通腑泻下,养阴益气,其中清热

过解毒是治疗外感发热之主法,适用于本病各个阶段。约10分钟。

重1重点:本节外感发热的范围以及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点2难点:本节“外感发热”的界定是有条件的,即在内伤杂病的基础上复感外邪所致的发热,

难与一般通常所说的外感发热有所不同。要求必须阐释清楚。

点3思考题:①外感发热的病因有哪些?其发病机理和病机变化有哪些方面?②如何诊断外感

思发热?③怎样区别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④外感发热常见的热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⑤外感

考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如何应用?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8)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二节:外感发热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掌握高热证的急救处理。

学2熟悉卫气营血分证的证治方药。

目3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疗效评定标准。

1外感发热的证治:

①卫表证,②肺热证,③胃热证,④腑实证,⑤胆热证,⑥脾胃湿热,⑦大肠湿热证,⑧膀

教胱湿热证的主证、治法与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约65分钟。

2外感发热中高热的急救处理。约10分钟。

3外感发热的调摄护理以及预后、转归。约5分钟。

学4外感发热的疗效评定标准。约10分钟。

重1重点:外感发热的证治方药、各证候之间的区别以及可能出现的联系,高热的急救处理。

点2难点:①各证候的特征,治法方药的区别。②证候间的转归、预后。③高热的急救处理。

难④三种湿热证候的发热机理与发热特点。

点、3思考题:①外感发热卫表证与肺热证有何区别?②外感发热胃热证与阳明腑实证的区别是

思什么?③试述外感发热脾胃湿热与大肠湿热的区别。④外感发热运用通腑法的适应症。⑤八正散

考中木通有何毒性作用?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9)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三节:湿阻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湿阻的概念、范围、及含义。

学2熟悉湿阻的病因病机。

目3掌握湿阻的各个证型之辨证论治。

1湿阻的概念、范围:说明湿阻的季节性,地域性。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约10分钟。

2湿阻的源流。约5分钟。

3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重、闷、呆、腻、濡。约5分钟。

4讲述湿阻的病因病机:

教4.1病因:①湿阻的病因是湿邪伤人致病;②湿邪伤人,与气候季节、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③湿邪致病有内外之分,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

4.2湿阻的病机主要在于湿邪阻滞中焦,升降失常。湿邪仲阻,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

热化的不同。约25分钟。

学5湿阻的诊断、鉴别诊断。约10分钟。

6讲解湿阻的辨证论治:

6.1辨证要点:湿阻的辨证要点重在分清寒热。约5分钟。

6.2治疗原则:祛湿,运脾是主要环节;化湿、燥湿、利湿是本病的重要治法。约8分钟。

过6.3分证论治:详细解决湿困脾胃、湿热中阻、脾虚湿滞证的症状、治法、方药。约20分钟。

7湿阻的调摄护理。约3分钟。

重1重点:湿阻的病机及其转归、湿阻证治。

点2难点:①湿阻发病的季节性,地域性;②湿邪的致病特点叮湿阻的病机转化规律:以脾胃

难为病位所在,随脾胃功能状态而有寒化、热化。③祛湿,运脾是治疗湿阻的主要治疗环节。

点3思考题:①湿阻的发病有哪些特点?②如何鉴别湿阻的寒湿证与湿热证?③湿阻有哪些病

思机转归。④为什么说湿阻发病,不论外湿、内湿致病,均与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试述之。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0)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四节:痢疾

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痢疾的概念、传染性和流行情况,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

学2熟悉痢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辨证要点。

目3掌握各证型的辨证论治和疫毒痢的救治措施,了解其转归和预防。

1介绍痢疾的概念与范围,说明其传染性和流行性。约10分钟。

2简述痢疾的源流。约5分钟。

3讲解湿阻的证候特点。5分钟。

教4阐明痢疾的病因为外感时疫毒邪和饮食不洁,病机在于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

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血而成。病位在于大肠,与脾、胃的关系较密切。痢疾的病机转

归与邪气性质、人体阴阳盛衰有关,并且会出现寒化、热化的不同,日久可转为慢性。30分钟。

5讲述痢疾的诊断要点。约10分钟。

学6详细介绍痢疾与泄泻、霍乱的鉴别诊断。约10分钟。

7重点介绍痢疾的辨证论治:

7.1痢疾的辨证要点:辨实痢、虚痢,识寒痢、热痢。约10分钟。

7.2介绍各类痢疾的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详释“调气则

过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的含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约15分钟。

7.3痢疾的分证论治:讲解痢疾的证治:湿热痢治以清肠化湿,解毒,调气行血,方选芍药

汤;疫毒痢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方选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寒湿痢治以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选不换金正气散:虚寒痢治以温补脾胃,收涩固脱,方选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程休息痢治以温中清肠,佐以调气化滞,方选连理汤。45分钟。

8介绍痢疾的调摄护理及预防措施。5分钟。

重1重点:痢疾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的定义与证治。

点:2难点:①痢疾的病机:邪毒与气血搏结于肠腑,大肠传导失司,脂膜和血络受损,化为脓

难血而成。②治疗原则: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初痢宜通,久痢宜涩。③湿热痢、疫毒痢、休息痢

点、的证治。④痢疾与泄泻的鉴别诊断。

思3思考题:①何谓疫毒痢、休息痢?②试述痢疾的病机、病位。③临床如何区别痢疾与泄泻?

考④你对“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是怎样理解的?⑤试述痢疾的辨证论治。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1)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一章:外感病证

课题第误节:疟疾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疟疾的概念、流行情况及病因病机。

学2掌握疟疾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目3掌握疟疾的治疗原则及辨证论治,了解疟疾的预后及调摄护理。

1介绍疟疾的概念与范围,疟疾的源流,说明其流行情况。10分钟。

2介绍疟疾的证候特征: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多发于夏秋季。周期性与间

歇性是本病临床表现的重要特点。约5分钟。

3病因病机:3.1病因为感受疟邪。疟邪具有的特点是:①舍于营气,伏藏于半表半里;②

教随经络而内搏五脏,横连募原;③盛虚交替;④与卫气相聚则引起发病,与卫气相离则病休。引

起瘴疟的疟邪又称为“瘴毒”或“瘴气”。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主要是症状严重,发病周期不

明显,多有高热、神昏澹语,病情较重。3.2病机:①疟邪与卫气相集,邪正相争,阴阳相移,

而引起疟疾症状发作。②疟邪与卫气相离,则发作停止。③疟邪具有盛虚交替的特性,疟气之浅

学深,其行之迟速,决定着与卫气相集的周期,表现病以时作的特点。约25分钟。

4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疫疟、劳疟、疟母的概念。5分钟。

5介绍疟疾的诊断条件;疟疾应与其他有寒热往来表现的病证如感冒、伤寒、下焦湿热、肝

胆湿热、痹瘵、外科疮毒等疾病相鉴别。5分钟。

过6疟疾辨证论治:6.1辨证要点: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辨寒热之偏盛;辨正气之盛衰。

6.2治疗原则:祛邪截疟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原则。6.3分证论治:介绍正疟、温疟、寒疟、瘴疟、

疫疟、劳疟、疟母的证治方药。30分钟。

7简要介绍疟疾的预防与调护。5分钟。

重1重点:①疟疾的概念,疟邪的特点;②疟疾的病机;③疟疾的治疗原则④正疟、温疟、寒

点疟、瘴疟的证治方药。

难2难点:①疟疾的病因病机;②瘴疟与一般疟疾的区别;③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

点3思考题:①关于疟疾的概念有哪些?②疟邪疟邪致病有何特点?③试述疟疾休作有时的机

思理。④瘴疟于正疟有何区别?⑤简述正疟、温疟、寒疟、瘴疟的证治。⑥何为“疟母”?⑦疟

考疾是如何传播的?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吴银根沈庆法主编.中医外感热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2)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概述

授课时数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了解肺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特点;

教2掌握肺病证的证候学特征;

学3熟悉肺病证的治疗要点与调护要求。

1介绍中医肺病证的一般概念。阐明本章所述肺病证的内容主要包括:咳嗽、哮病、喘证、

肺胀、肺痈、肺磨、肺癌等。约5分钟.

教2介绍肺病证所属病证的共同证候学特征及互相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外邪侵袭,首先犯肺,

故肺病多以气机升降失常的证候为主。约5分钟。

3阐述肺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引起分病证的病因主要有外感于内伤两类;肺病多以

气机升降失常为基本病机,其病机主要分为虚实两方面:①虚证:肺气亏虚、阴津亏耗;②实证:

学寒邪犯肺、邪热乘肺、痰浊(痰热)阻肺。约20分钟。

4肺病证的治疗要点:①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②肺为娇藏,清虚而处高位,

选方多宜轻清;③直接治肺法;④间接治肺法。约15分钟。

5肺病证的调摄护理。约5分钟。

重1重点:肺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

点:2难点:肺病证的基本病机与病机特点;证候学特征、治疗要点。

难3思考题:①何为肺病证?其证候特征有何特点?②肺病证的基本病机是什么?①肺病证的

点、病理属性有何特点?②肺病证的治疗要点有哪些?③为什么说治疗肺病证“实证宜辛苦,虚证宜

思酸收”?④什么是“直接治肺法”?⑤何为“间接治肺法”?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3)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第一节:咳嗽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病变重点在肺,关系到它脏。

学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

目3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扶正。

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积

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约5分钟。

2咳嗽的源流。重点介绍《素问•咳论》、《景岳全书》有关咳嗽的论述。约10分钟。

3咳嗽的证候学特征:肺气不清,失于宣肃,上逆作声而引起咳嗽为本病的证候特征。咳嗽

教咯痰是本病的主要症状。约5分钟。

4咳嗽的病因病机:4.1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①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多属

于邪实。②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

学其他脏器有关。4.2病机:无论外感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

致。①外感咳嗽多属于邪实;②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

寒热之分,火有虚实之分;③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以相互影响,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约40

分钟。

过5咳嗽诊断。约5分钟。

6咳嗽的鉴别诊断:与哮病、喘证、肺胀、肺疥、肺癌做出鉴别。约10分钟。

7咳嗽的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证候虚实。约10分钟。

8咳嗽的治疗原则: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通肺气;内伤咳嗽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

程止咳或补肺扶正。约10分钟。

重1重点:①脾为后天之本;②脾气主升;③脾气统血的涵义与机理;④脾气、脾精、脾阴、

点脾阳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难2难点:①脾气主升的体现;②脾气统血的机理;③“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④脾为

点后天之本的意义:⑤脾精、脾气、脾阴、脾阳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

思3思考题:①为什说脾为后天之本?其在临床上有何意义?②为什么说脾气主升?③脾主统

考血的概念和机理各是什么?④“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⑤脾精、脾气、脾阴、脾阳

题的概念及其逻辑关系应怎样表述?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术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4)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第一节:咳嗽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1咳嗽的辨证论治:

1.1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寒咳特征加风寒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方选

三拗汤合止嗽散;风热犯肺证:热咳加风热表证的表现,治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选桑菊饮;

风燥伤肺证:燥咳加风燥表现,有明显的季节性,治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约40

教分钟。

1.2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湿痰咳嗽加痰湿内蕴的全身表现,治以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证:治以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选清金化痰汤;肝火犯肺

证:与情绪波动有关。治以清肝泻肺,化痰止咳,方选黛蛤散合黄尊泻白散;肺阴亏耗证:治以

学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约45分钟。

2咳嗽的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媵理御寒抗病能力;偶有感冒及时治

疗。10分钟。

重1重点:①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病因不同,治疗有别;③外感咳嗽治宜宣散;内伤咳嗽当辨

点其虚实标本,注意治虚勿忘实,祛邪当顾虚;重在调理脏腑气机。④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之间的

难影响与可能出现的转归。

点2难点:①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的证治区别;②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区别;

思③痰湿蕴肺证虽痰浊壅盛,但切忌妄用寒凉,以防凝滞气机,冰伏邪气。

考3思考题:①风燥伤肺咳嗽与肺阴亏耗咳嗽的证治有何区别?②痰湿蕴肺证与痰热郁肺证在

题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有何异同?③外感咳嗽的治疗要点实什么?④内伤咳嗽与外感咳嗽有何

联系?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5)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第二节:哮病

授课时数3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主要病理关键是痰阻气逆。

学2明确哮病病理有虚实之分,实多虚少,标实本虚。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目3熟悉哮病发作时区分寒痰、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1哮病的概念。哮病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

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约5分钟。

2哮病的源流。约10分钟。

3哮病的证候特征。指出哮病的发病内因——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志、劳

教倦而诱发。31常见病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体虚病后。3.2病机:①哮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

为“伏痰”遇感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结,壅塞气道,肺管挛急狭窄,调畅不利,

肺气直降失常,引动停积之痰,而致痰鸣如吼,气息喘促;②哮病病位在肺与脾肾相关;③哮病

反复发作,病机变化复杂,甚至发生“喘脱”危候。约40分钟。

学4哮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介绍简要介绍哮与喘的区别和联系。10分钟。

5哮病的辨证论治:5.1辨证要点:辨虚实、分寒热:5分钟。5.2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

平时治本。①治标需分寒热,②治本当分阴阳,③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约15分钟。5.3分证论

治:①发作期:应祛邪利气,分寒哮、热哮论治,寒证治以温肺散寒,化痰平喘,用射干麻黄汤、

过小青龙汤;热证治以清肺泻热化痰平喘,用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寒包火证治以解表清里,用

麻杏石甘汤加减。约35分钟。②平时宜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黄汤;脾虚

用六君子汤;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约15分钟。

6介绍哮病的预后与转归、预防调摄。约10分钟。

重1重点:①哮病的概念,哮病与喘证的区别与联系;②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与发作机理;③

点哮病的转归;④哮病的分期论治:⑤喘脱的概念与发生机理、急救处理。

难2难点:①哮与喘的异同;②宿痰伏肺与哮病发病的机理;③喘脱的识别与急救。

点3思考题:①何谓哮病?哮与喘的关系如何?②哮病的发病因素有哪些?③为什么说治哮病

思“未发时扶正为主”,“已发时攻邪为主”?④寒哮与热哮如何区别?⑤哮病发作时治标的方法有

考哪些?⑥哮病如何治本?⑦怎样辨识和救治喘脱?⑧为什么说“祛除宿疾伏痰是预防哮病发作之

题首务”?⑧试用《证治汇补》的原文阐述哮病发病机理。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6)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第三节:喘证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了解喘证的病理机制,实喘在肺,虚喘在肺肾两脏。

学2熟悉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理论和喘脱的治疗。

1介绍喘证的概念与范围,指出喘证的证候特征是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

能平卧。约10分钟。

2喘证的源流。着重介绍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分为虚实两大类。并介绍喘脱的概念及危重程度。

约15分钟。

教3喘证的证候特征:肺气上逆失于宜降,或肾失摄纳所引起的喘证的症状,如呼吸困难,甚

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喘证的各种证候所共有,是喘证的证候特征。约10分

钟。

4喘证的病因病机:①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主要是风寒与风热之邪,壅阻于

学肺,肺气上逆而致喘;内伤包括痰浊内蕴、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②病机:喘证的发病主要在

肺和肾,脾虚痰浊饮邪上扰,或肝气逆乘亦与喘证相关。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两类。实喘在肺,

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而宣降不利;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因精气不足,气阴亏耗

而致肺肾出纳失常,尤以气虚为主。③本证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欲脱之时,病可及心,

过导致心气、心阳衰惫,鼓动血脉无力,血行瘀滞,而色、唇舌、指甲青紫,甚则出现喘汗致脱,

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阳约50分钟。

重1重点:喘证的病机及其病理属性。

点2难点:①喘证发病机理关系到肺肾二脏;②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虚喘当责之

难肺肾两脏;③喘甚致脱。

点3思考题:①喘证的一般概念是什么?②喘脱是怎样发生的?试述之。③为什么说“实喘在

思肺,虚喘当责之肺肾两脏”?④实喘的病理因素有哪些?⑤张介宾是如何归纳喘证病机特点的?

考⑥关于喘证病位叶天士有何见解?试述之。

1.方药中等主编.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参2.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教参).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考3.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临床中医内科学.北京出版社,1994

书4.冷方南主编.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目5.王永炎晁恩祥主编.今日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6.出版社,1991

中医内科学课程教案

中医内科教研室(17)教研室主任:授课人:丁元庆

授课对象:院(部)年级专业班年月日

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

各论:第二章:肺病证

课题第三节:喘证

授课时数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1掌握实喘、虚喘的鉴别及其辨证论治。

1喘证诊断:讲解喘证的诊断要点有本病的证候特征,病史,外感等诱因,查体有相应的体

征,现代医学诊断手段也可借鉴。10分钟。

2喘证的鉴别诊断:喘证应与气短、哮病鉴别。5分钟。

3重点介绍喘证的辨证论治:

教3.1辨证要点:辨病位、辨虚实。5分钟。

3.2治疗原则:实喘治肺,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治以培补摄纳;虚实

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约10分钟。

3.3分证论治:

学①实喘:实喘风寒证,治以宣肺散寒,麻黄汤加减;痰热证,清泄肺热,桑白皮汤加减;表

寒里热证,治以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加减;痰浊证,治以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水凌心肺证,温阳利水,泻壅平喘,真武汤合拿茄大枣泻肺汤;气郁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

子加减。35分钟。

过②虚喘:虚喘肺虚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饮、补肺汤加减;肾虚证,补肾摄纳,金匮肾气

丸、参蛤散加减。15分钟。

③喘证大发作时,导致喘脱危证时的应急处理应以扶阳固脱,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