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1页
专题16 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2页
专题16 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3页
专题16 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4页
专题16 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六20世纪以来的经济、政治和国际秩序的演变板块四:世界史知识网络·整体构建(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2023·全国乙卷·T35)1960—1970年,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从197.8亿美元增加到397.5亿美元,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口额也从218亿美元增加到413.6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从21.4%下降至17.6%。据此可知,该时期(

)A.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B.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C.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削弱D.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20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与新趋势、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高考真题1考向突破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错误世界经济格局未发生根本改变,还是发达国家占主导B错误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的标志是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C干扰项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国家进出口贸易有增加,经济联系是加强而非削弱选项判断理由D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进出口额有所增加,但在国际贸易中出口额的比重却下降,说明[技巧]本题D项中暗含了比较性的说法,做题时应认真观察材料中是否存在对应的比较信息。发展中国家在同发达国家贸易中不占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图表数据分析|2023·湖北卷·T15)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技巧]分析表格本身,横向关注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纵向关注各组成部分数据变化。后初期世界银行(

)高考真题2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国别

货款法国荷兰南斯拉夫智利捷克斯洛伐克丹麦伊朗卢森堡墨西哥波兰巴西申请额5.05.355.00.43.50.52.50.22.096.01.0批准额2.51.9500.1600.400.120.34100.75思维流程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分析:贷款批准额为0的国家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伊朗国家类别社会主义阵营国家、非资本主义国家时空定位世界银行、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而材料中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虽为欧洲国家,但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因此从世界银行申请贷款的批准额为0,C项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实施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西欧国家恢复战后经济,但从表格中可知,世界银行除了对西欧国家发放贷款外,还向巴西、智利等南美洲国家发放贷款,因此得不出世界银行配合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结论,排除A项。据表格可知,获得世界银行贷款的主要是欧洲经济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无关,排除D项(2023·湖北卷·T18)美元霸权与国际秩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20世纪30年代的货币混乱带来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在各国中激起对于国际合作的热望。从英美提出战后国际货币计划开始,凡参与讨论的国家都没有对其目标提出异议。在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与此同时,以英国为代表的诸国所获得的成绩,如稀有货币条款、过渡时期的设置等无一不是顽强斗争的结果,绝非源于美国方面的慷慨恩赐。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认为此次会议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摘编自王在帮《霸权稳定论批判》高考真题3材料二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未与他国商量便径自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大多数决策者头脑中不断浮现的是,将大萧条转变成一次世界大灾难的事件——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的失败、纳粹主义的兴起以及最后的世界大战。但从宏观视角看,这些担心被普遍夸大了。浮动汇率没有带来经济萧条或政治混乱,更没有引发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其他机制得以延续。——摘编自[美]弗朗西斯·加文《黄金、美元与权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20世纪30年代货币混乱的表现,简析布雷顿森林会议“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含义。(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的原因,并评价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的举措。解析:(1)属于特征类设问。表现: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实行货币贬值,金本位制瓦解,出现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含义:由材料“1944年7月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推动他国同意一系列国际货币安排,筹备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金融秩序建立;由材料“苏联代表认为,会议对于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可知维护并加强了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法国代表回顾了货币与经济会议的多次失败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会议推动全球经济发展。(2)属于原因类和评价类设问。原因:结合所学浮动汇率的影响进行回答,如浮动汇率可以让汇率与市场供求关系相匹配,从而降低汇率波动风险,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保卫美国已经非常有限的黄金储备,以稳定美元的汇率,但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根据材料“……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固定汇率制度的崩溃,引起世界哗然。在各国讨论应对这一重大变故之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成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极度混乱。答案:(1)表现:金本位制瓦解;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贸易保护主义。含义:国际金融秩序的建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维护并加强世界和平与安全。(2)原因:浮动汇率可以增加国际贸易的预测性和稳定性;浮动汇率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经济效率;浮动汇率可以激发创新动力,促进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浮动汇率没有引发经济萧条等严重后果。评价:对美国,美国停止美元兑换黄金是为了保卫美国已经非常有限的黄金储备,以稳定美元的汇率,但使得美国霸主地位开始衰落;对世界,国际货币金融市场极度混乱。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准确获取有效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一段材料往往有多层含义,应注意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并归纳层次大意,特别要关注材料中的转折词、并列词,因为这些词是划分层次的依据。

题后反思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答题必备时间发展阶段阶段特征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政治:新兴贵族和资产阶级不断壮大,冲击封建专制制度;(2)经济:世界从分散到整体,早期殖民扩张开始;(3)思想:人文主义发展,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爆发时间发展阶段阶段特征17—18世纪中期资本原始积累(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英、美确立民主体制;(2)经济:早期殖民扩张;(3)思想:人文主义继续发展,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1)政治:资产阶级民主体制在欧洲大陆的扩展;(2)经济: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变革;(3)思想:启蒙运动,自由、平等、人权思想传播时间发展阶段阶段特征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政治:帝国主义的扩张加剧,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兴起;(2)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3)思想:资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思想成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时间发展阶段阶段特征20世纪40年代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政治:从两极对抗到多极化加强,实行社会福利制度;(2)经济:国家干预、国际协调、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3)思想:对东欧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现代主义发展1.(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曾说:当年“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苏联探寻‘计划’的秘密”。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过渡到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这反映出(

)A.经济危机促使西方国家放弃自由贸易政策B.对苏联模式借鉴有利于西方经济政策调整C.苏联计划模式与西方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D.西方国家开始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策B解析:据材料“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苏联探寻‘计划’的秘密”“西方国家普遍过渡到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可知,资本主义政治家探寻苏联“计划”的秘密,且据此改变自身的经济政策,体现了他们对苏联模式借鉴有利于西方经济政策调整,故选B项;经济大危机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推行贸易壁垒政策,二战后加强了经济宏观调控,但材料中不涉及经济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别于苏联的计划模式,且材料不涉及政策执行效果,是否有机结合无法看出,排除C项;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且仅凭材料信息无法确认西方国家二战后才开始实行这一政策,排除D项。2.(英国新自由主义)1957年全球贸易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而到1977年仅为20%;50年代后期,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三分之一,70年代末却只占1%多一点。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英国经济一改颓废之态,实现了连续8年的稳定增长。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当时的英国政府(

)A.强化社会保障措施

B.推行一系列国有化措施C.严格控制政府支出

D.国家大量投资增加就业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后,对此前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政策进行调整,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严格控制政府支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故选C项;撒切尔政府削减社会保障支出,排除A项;撒切尔夫人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行私有化,排除B项;撒切尔夫人改革严格控制政府支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D项。3.(科技革命推动产业调整)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年份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40%38%36%34%31%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8%34%35%36%37%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22%27%36%37%43%A.国家的宏观调控 B.产业结构的调整C.科技提高生产力 D.福利国家的建成B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二战后,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在不断下降,中、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在逐渐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关,故选B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经济“滞胀”,国家减少了干预,故材料现象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比重在下降,其背后原因不仅是科技发展,更是科技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的调整,排除C项;福利国家的建立本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形式,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D项。4.(美国“新经济”出现原因)下表为1990—2000年美国经济数据(部分)。这一经济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类别年份增长率备注通货膨胀率19904.3%—19991.1%60年来最低

失业率19916.8%—20004%左右30年来最低

国内生产总值1991-0.2%1991年3月至2000年12月持续高增长20004.1%D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D.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2000年间,美国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降低,且都为近几十年来最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新经济”有关,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以来美国就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经济方面的世界性参与,与美国国内状况无关,排除B项;混合经济是1973年“滞胀”之后采取的措施,排除C项。5.(金砖国家合作)金砖国家的国土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1.93%,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的24.16%,贸易总额占世界的16.27%,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为13.39%,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总量为14.84%。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合作(

)A.加快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

B.有效遏制了美国单边主义扩张C.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国际格局C解析:材料所示为金砖国家经济总量、人口总数、贸易总额等相关信息,金砖国家在这些方面占有很大比重,由此可见,金砖国家的合作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选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砖国家组织在地理位置上并不临近,不属于区域集团化组织,排除A项;当今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范围内实行单边主义,金砖国家并未有效遏制美国的单边主义扩张,排除B项;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开启金砖国家合作序幕,此时苏联已经解体,排除D项。6.(全球货币体系变革)图示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情况(1999—2021年)。图示数据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

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D解析: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全球外储和美元外储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美元外储占比却呈下降趋势,说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有所动摇,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故选D项;据所学,布雷顿森林体系在1973年已经崩溃,而材料时间是从1999年起,排除A项;据所学,美元的霸权地位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受到了挑战,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不能说明经济全球化问题,排除C项。7.(2023·湖北模拟)[欧洲的兴与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以前,亚洲(除印度外)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独立的,与欧洲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联系。然而,到19世纪晚期,整个非洲几乎都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亚洲的政治和经济也被欧洲所控制。到下个世纪时,欧洲的优势地位已经使全球经济联为一体。——据[美]唐纳德·卡根等《西方的遗产》材料二

1945年结束的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它切断了世界历史。欧洲最初挑动暴力,后来又承受暴力,受到极大的创伤,战争从未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表明曾经统治世界的欧洲正在走向没落。——据[法]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优势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概括欧洲优势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主观方面从经济、政治、市场、科技、思想等方面概括;客观方面主要是亚非国家逐渐落伍。(2)根据材料二“1945年结束的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它切断了世界历史。欧洲最初挑动暴力,后来又承受暴力,受到极大的创伤,战争从未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可得出,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根据材料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表明曾经统治世界的欧洲正在走向没落”可得出,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还有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等等。答案:(1)历史条件:主观方面,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确立;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等。客观方面,亚非国家逐渐落伍。(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等等。(经济大危机与美国法西斯组织|2023·全国乙卷·T34)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 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 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国际秩序高考真题1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正确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工农业生产下降,对外贸易锐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迁知识]经济危机对生活有多方面影响:①经济衰退,企业破产,加剧了失业,人们生活水平骤降;②社会危机加剧,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③影响了消费心理,出现了“口红效应”。激化,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选项判断理由B错误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干扰项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经济得到恢复发展D错误美国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不符合史实(2023·湖北卷·T1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高考真题2思维流程余项分析A错误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不符合史实B干扰项“广泛”夸大了觉醒的程度C错误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与动员非洲支持欧洲战争之间无因果关系

(新角度/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2023·全国乙卷·T4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高考真题3(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解析:(1)根据材料“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可知,一战初期飞机军事价值低,开始担任侦察任务。根据材料“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逐渐应用于空战。根据材料“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并结合空战发展史的相关史实可知,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根据材料“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可知,空战技术提高。根据材料“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并结合一战的相关史实可知,1918年,飞机数量大幅增加,飞机也逐渐成为战争中的主角。(2)材料及所学知识影响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数量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材料及所学知识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答案:(1)一战初,飞机军事价值低,开始担任侦察任务;之后逐渐应用于空战,交战国利用飞机争夺制空权,空战技术提高,数量增加迅速。(2)影响:飞机是一战中重要的武器系统,增加了战争的残酷性,也有利于加速飞机数量占优势的协约国的胜利;刺激了更多新式武器的发明;为了赢得战争,很多国家加紧新式武器的研制,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应用到生活方面,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为出行带来便利。材料段落结构的三种类型题后反思一、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答题必备角度具体阐释不同点过程不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三四年内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至战争结束后不久形成的性质不同前者具有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性质;后者具有反法西斯及实行民主政治、大国称霸的性质角度具体阐释不同点反映的矛盾不同前者反映了英法在欧洲、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后者反映了美苏在全球各地的角逐影响不同前者影响时间相对较短,范围相对较小(在局部地区);后者影响时间相对较长,范围相对较广瓦解方式不同前者是伴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瓦解;后者是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而瓦解

相同点(1)背景相同:都是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国际关系格局。(2)产生方式相同:都是大国间军事和经济实力对比相互妥协的产物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一战背景)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由此可见(

)C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

B.大国竞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整体实力C.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

D.欧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肆意泛滥解析: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相互对抗,尤其是英德两国之间的对立,即以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最终呈现出国防费用快速增长的局面,故选C项;英国的国防费用呈折线形上升而非持续,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的具体发展演变,没有明确欧洲整体与其他地区的实力对比,排除B项;一战前后,西欧民族主义逐渐兴起,但材料仅涉及多个国家的国防费用支出,没有明确欧洲国内的民族意识且“各国”一词表述范围过大,排除D项。2.(一战与女性就业)1914—1918年,英国女汽车驾驶员从1700人增加到28900人;1914年,伍尔维奇兵工厂仅雇佣了125名女工,到1917年上升至28000人。这反映了(

)A.战争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B.工人运动增加女性就业机会C.政治地位的提高激发女性就业动力

D.重工业的发展促使劳动力需求增加A解析:据材料时间“1914—1918年”可知为一战时期,材料中女汽车驾驶员的数量和工厂雇佣女工数量的急剧增长,体现了在战争期间,男性大量进入战场,女性在劳动力结构中所占比例上升,故选A项;材料中女性就业机会增加的原因是战争,并非工人运动,排除B项;一战期间女性的政治地位并未提高,1918年英国规定对年满30岁且拥有财产权的英国女性赋予选举权,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排除C项;此时推动女性大量进入工厂的原因是战争期间劳动力的缺乏,并非重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排除D项。3.(绥靖政策)下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38年,图中推地球的人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该漫画(

)A.反映一战后欧洲国际新秩序建立

B.揭示英国绥靖政策将引发的后果C.赞扬张伯伦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

D.说明雅尔塔体系损害弱国的利益B解析:据材料漫画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张伯伦企图通过出卖捷克的利益来维护世界和平,但独木桥已经摇摇欲坠,说明张伯伦所维护的世界和平很难实现,这是英国绥靖政策所引发的后果,故选B项;图示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的绥靖政策,此时期是二战前法西斯国家局部侵略时期,不是一战后欧洲国际秩序的建立,排除A项;漫画是在讽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不是赞扬张伯伦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排除C项;雅尔塔体系是指在二战中后期,经过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缔结的一系列条约和协定所建立的战后国际秩序,1938年雅尔塔体系还没有构建,排除D项。4.(二战前苏联外交)1933—1935年,苏联同美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继1924年以后同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新高潮。1935年5月,苏联还与法国、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互助条约,规定“遇有危险时应彼此磋商……相互援助”。苏联采取这些举措旨在(

)A.促使英法改变绥靖政策

B.防范法西斯维护国家安全C.加快国内的工业化建设

D.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3年到1935年苏联同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并规定有危险时相互援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日本法西斯已经开始侵略中国,欧洲法西斯势力的战争策源地也在逐步形成,世界局势趋向不稳定,由此苏联与部分资本主义国家联合,故选B项;英法在二战初期并未改变绥靖政策,且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并不是针对英法,而是为了形成反法西斯势力,排除A项;苏联国内的工业化建设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对于本国的工业化发展并没有实质的作用,排除C项;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始终以本国的国家利益为基础,并非同资本主义各国联合就能和平共处,排除D项。5.(二战前大国纵容)20世纪30年代,在亚洲,九一八事变后美国仅仅表示了“惊讶”“遗憾”“忧虑”;在欧洲,面对希特勒要求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要求,英法操纵出现“慕尼黑阴谋”;被英法出卖后,苏联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些事实证明(

)A.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B.主要国家避战政策加速战争爆发C.经济上的困境促使德日加紧扩张

D.法西斯主义是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B解析:题干显示英、法、美等西方大国面对法西斯国家对弱小国家的侵略,为了避战自保而采取了漠视或者纵容的政策,苏联则因为英法出卖采取与德国签约而自保的策略,结合所学可知,主要大国的避战自保政策刺激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加速战争的爆发,故选B项;苏联与德国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属于绥靖政策,A项以偏概全,排除;题干不涉及日本,也没有体现他们的经济困难,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题干主旨是主要大国对法西斯侵略的应对不力,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排除D项。6.(美苏主导战后秩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处理战败国日本的问题上,美国一开始就有独占的意图,而苏联方面则进行了不少斗争。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这反映出(

)A.对日本的处理加剧了美苏冷战

B.大国利益争夺影响了战后秩序C.苏联成为对抗美日的主要国家

D.日本的侵略得到了应有的制裁B解析:据材料“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在美国满足苏联占领北方四岛要求的情况下,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可知,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本土是美苏双方反复博弈、较量的产物,这说明大国之间的利益争夺会影响战后秩序,故选B项;“斯大林最终同意美国占领日本本土”说明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是得到了苏联充分认可的,在当时有利于缓和美苏关系,排除A项;在战后初期,美苏依然维持着正常的盟友关系,排除C项;美国单独占领日本期间,并未对日本的极右势力进行彻底清除,天皇制度也依然保留,排除D项。7.(2023·云南昆明“三诊一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根据材料,指出图2雕塑作品与图1相比对战争反思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指出发展,说明准确,史论结合)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为匈牙利,是一个国家在反思战争,而图2联合国代表的是国际社会,由此可得:从一个国家对战争的反思到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制止战争。然后进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和影响、国际联盟的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和联合国的成立等。答案:示例发展:从一个国家对战争的反思到国际社会努力制止战争。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规律作用加强,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挑起一战,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匈牙利一战纪念碑“合影”,从一个家庭、一个国家的视角反思战争,告诫世人:拒绝战争,珍爱家人。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无法有效制止战争。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二战,给世界人民造成更加深重的灾难,国际社会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联合国总部大楼前“打结的手枪”雕塑寓意世界人民制止战争,禁止杀戮,呼唤和平。综上,20世纪以来,人类对战争的反思不断深入,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愿望。(美援与价值观输出|2023·全国甲卷·T35)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发展高考真题1思维流程选项判断理由A错误1955年华约的建立为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1952年两极格局尚未形成,虽有冷战,但美苏对抗并未升级B干扰项“民主种子”项目有助于菲律宾经济发展和观念变革,但该项目的最终目的在于美国要控制菲律宾,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以对抗共产主义选项判断理由C错误该项目是通过援助新兴国家,宣传西方意识形态,对抗共产主义,进一步加强了对亚非拉国家的控制,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D正确从材料叙述中的“民主种子”“西方观念传播”等可以看出,美国在援助菲律宾民众的同时进行价值观的输出,积极与苏联争夺第三世界国家[补盲点]美国凭借强大传媒实力和话语霸权,美化鼓吹其经济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妖魔化社会主义国家形象及其政治经济制度。(冷战与美国种族歧视|2022·全国甲卷·T35)1951年,美国黑人团体民权大会向联合国发起请愿活动,指控美国政府对黑人犯有种族灭绝罪行。美国政府指责请愿活动是共产主义的宣传,并寻找支持政府的黑人来驳斥这些指控。这反映出当时(

)A.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B.民权大会的指控缺乏事实依据C.美国对待种族问题的态度受冷战意识影响D.美国政府对国内的种族平等问题漠不关心高考真题2思维流程余项分析A干扰项1955年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不符合题干的时间B干扰项1787年宪法明文规定了保留奴隶制和种族歧视的条款,说明民权大会的指控有事实依据D干扰项材料强调美国政府对黑人团体请愿活动的回应,并未提及美国政府对国内种族平等问题的态度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答题必备要点具体阐释积极影响(1)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规则;(2)客观上促进经济与科技进步: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要点具体阐释消极影响(1)霸权主义: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2)国家分裂: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造成日后的世界纷争和不安宁;(3)社会动荡: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4)阻碍经济: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1.(冷战与科技)1961年,苏联实现首次载人宇宙航行后,肯尼迪政府计划美国在10年内实现登月,并为载人航天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在此后的10多年间催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产业群体,并衍生出了数千项应用技术成果。这说明,当时(

)A.冷战对抗推动了科技进步

B.美苏主导重构世界秩序C.美国成为新科技革命中心

D.军事技术民用化水平高A解析:据材料可知,冷战期间,苏联实现载人航天后,美国加快了航天领域的探究,并催生了一系列科技成果,说明冷战对抗推动了科技进步,故选A项;材料是美苏在科技领域的竞争,无法判断两国主导重构世界秩序,排除B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美国在科技革命中的地位,且首次完成载人宇宙航行的是苏联,排除C项;材料表明航天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未体现军事技术的民用化,得不出“军事技术民用化水平高”的结论,排除D项。2.(对东欧意识形态宣传)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刻意传播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这一行动(

)A.提升了欧洲文化的实力

B.削弱了苏联对东欧的控制C.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

D.渗透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D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处于冷战时期,据材料“1951—1956年,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欧洲出版社利用气球向东欧地区投放约400吨的传单、招贴画、印刷品等宣传材料”“着意刊登东欧流亡者和叛逃者撰写的反共文章”可知,这是冷战背景下西欧对东欧国家渗透意识形态的行为,故选D项;宣传单的内容为“东欧国家禁止发行的文学作品”和“反共文章”,可知这一行动是冷战背景下东西欧意识形态的对抗,并不能提高欧洲文化实力,排除A项;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是多方面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不能完全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排除B项;英国首相丘吉尔发布“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排除C项。3.(法国自主外交)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