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_第1页
第5.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_第2页
第5.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_第3页
第5.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_第4页
第5.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同步训练-【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课时练(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飞向太空的航程阅读提示课文是一篇优秀的新闻报道。标题醒目、简约,富有特色。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太空航程。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航空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也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课文正是针对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又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的奋斗历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彰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之情。课文将新闻事件置于历史的大背景中,立意高远。新闻的主体部分没有承接导语部分,去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情景,而是把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语境中去看,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国的“飞天梦”以及我国几代航天人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这样的构思和立意,使读者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纪努力的结果,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不仅使课文有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而且与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相比独具特色。课文语言凝练生动,且字字含情,文学色彩较强,自始至终渗透着浓郁的抒情性。如“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射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句式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不懈追求的精神融合起来,极具感染力。一、基础知识应用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苛刻(kè)着陆(zhuó)扭转乾坤(qián)B.翌年(yì)横亘(ɡèn)耸入云天(sǒnɡ)C.透露(lòu)集成(jí)摘星揽月(lǎn)D.运载(zǎi)舒适(shì)不懈努力(xi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嫦娥落伍尝试拨地而起B.致意烈焰保障不同反响C.辉煌橘红酝酿惊天动地D.期盼尘封矩离举国关注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①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②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③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④1970年,19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的各种身体测试。A.托举震惊实行苛刻B.带着震动实行苛求C.托举震动实施苛刻D.带着震惊实施苛求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一恶性案件发生后,上级领导马上下达了限期破案的指令,公安机关立即倾巢而出,设卡排查,不久,就抓获了几个主要的犯罪分子。B.我站在测发楼的“总体网工作间”里,透过明净的玻璃墙,基地飞行指挥控制中心——我们称之为测发大厅——里的情况一目了然。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河南郑州的“4分钱处方”日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面对争议,开出该处方的医生秦瑞娟回应,医生开处方目的是旨在用药准确,为病人治病,不该一味追求“小处方”。B.布局调整带来部分农村地区学生上学路途变远,车辆、交通、寄宿等教育支出相应增加的影响。受就学距离远和负担重影响,一些地区学生实际辍学人数上升幅度较大。C.此次农夫山泉风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农夫山泉自称使用山泉水,不采用国家标准,而只采用浙江省的地方标准。D.一次性发泡餐具已经解禁4天,记者调查发现,各地商家恢复使用的热情不高,消费者仍相当抵制,八成市民表示拒绝不再使用或减少使用。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发射定在凌晨。。火箭,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了整个山谷。,将塔架导流槽内的蓄水化作一团浓雾,天女散花般四处散开。短短几秒钟,火箭精灵般地钻入了云层。我的眼睛追随着箭尾,突然热泪盈盈。①沉睡的群山,深邃的夜空,被一声轰鸣突然惊醒②一声轰鸣,突然惊醒沉睡的群山和深邃的夜空③拔地而起,以雷霆万钧之势④以雷霆万钧之势,拔地而起⑤喷射的火焰⑥火焰喷射A.②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⑤(二)阅读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①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②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③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④为了这个飞天梦想,一个古老的民族已经等待了几百年,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⑤1957年10月4日,哈萨克大荒原一个小小的角落里,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一枚顶端载着一个直径58厘米铝制圆球的火箭,梦幻般地升上了星空。⑥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震动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的中国人。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⑦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⑧进入新的一年,整个中国都在期盼着这一时刻的早日来临。⑨在这个金色的秋日,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在万户的飞天尝试过了六百多年后,又一个勇敢的中国人——杨利伟,向太空飞去……⑩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⑪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7.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飞向太空的航程”这个标题有什么含义?8.选文的导语部分是哪几段?用一句话概括导语的主要内容。9.第④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0.第⑤段描写了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一事,这有什么作用?11.如何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刻含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回家:闯过死亡关口南香红①飞上207公里的飞船就进入轨道了。浩淼的太空离地球很远,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危险。第一个可能是飞船失去控制,飞向更远的太空回不了家;第二个可能是飞船的航天员座舱被流星或太空垃圾击穿;第三个可能是飞船上的某个阀门泄漏。1960年5月15日,苏联首次发射了无人驾驶的卫星式飞船1号,飞船姿态控制系统故障,制动火箭点火后将返回舱推向了更高的轨道,1962年9月5日飞船才返回大气层并烧毁。回家和上天,一样充满风险。返回是载人飞船的事故多发段,不少航天员在回家途中死去。②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的4个摞起来有30cm厚的大本子上写满了计算公式。他要给飞船安上“眼睛”和“大脑”。他习惯了人们这样和他见面打招呼:“飞船能不能回来?”2001年1月,“神舟”二号飞船返回的前一圈,突然飞船发生震荡,返回姿态不稳,轨道舱泄压,此时距离飞船的返回只有一个半钟头了。指挥大厅的空气几乎凝固了。陈祖贵拿出可信的数据,说明飞船完全在控制之中,可以发出“回收”命令。果然,一切如常。“神舟”飞船的落点范围精确到了正负10km左右,这相当于打靶十环的水平,而俄罗斯的水平是30多km。③据说,为了让摄影师拍摄到飞船在火红的晚霞中徐徐降落的情景,制导导航专家们特意设计了偏航机动技术。按推算,“神舟”一号的最佳发射窗口时间是上午,那么飞船就会在漆黑的晚上返回。而使用偏航机动技术,就无须考虑发射窗口,它可以在任何时间发射。当“神舟”一号降落在晚霞中的大草原时,没有人想到,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④假如返回座舱发生泄漏,“神舟”五号的控制面板会发出压力报警信号,航天员必须在10分钟内穿好航天服,接通供气管。航天服可连续6个小时保证航天员的氧气供应。在这6小时内,飞船可以在10个应急着陆场中选择着陆。假如险情十分紧急,飞船可以启动立即返回功能,设计师保证飞船有2个小时的时间,瞄准第一个来得及着陆的地区着陆。假如两台变轨发动机发生故障,另两台会立即补上;假如4台发动机停火,另有8台小发动机,足以让飞船完成自动调姿,顺利返回。假如着陆缓冲发动机不工作,返回舱底部安装的Y高度仪会使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足以让航天员安然着陆。万一发动机不点火,航天员的坐椅下部胀环式缓冲器,能够起到“弹簧”的作用。⑤返回舱里为航天员准备了所有能够想到的救生物品:远距离呼救电台、信号枪、闪光标位器、太阳反光镜、光烟信号管、海水染色剂、急救药包、蛇伤自救盒、蚊虫驱避剂、食品、饮水、指北针、抗风火柴、防尘太阳镜、引火物、救生船、渔具、驱鲨鱼剂、抗浸防寒飘浮装备、救生手枪、生存刀、救生手册等。⑥飞船落地后其顶端的闪光灯以每分钟闪动55下的频率发出白色的闪亮,可连续闪光25小时;假如落在海里,飞船上配备的染色剂会把飞船周围海域染成绿色荧光区,便于飞机搜索。选自《“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诞生内幕》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这段选文的主要内容。13.文段②中写了飞船控制专家陈祖贵,这对全文有什么作用?14.找出文段②中所用的一处修辞方法,并说明它的作用。15.“科学和浪漫竟然会结合得如此完美”这里的“科学”和“浪漫”分别指什么?16.请指出文段④中的五个“假如”外加一个“万一”,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为什么最后不用“假如”,而换用了一个“万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