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度(七)年级下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语文(卷面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5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的书写正确答案或填写相应的选项。(第1—5小题每句1分,第6题每小题2分)当窗理云鬓,。杨花榆荚无才思,。,散入春风满洛城。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自然环境优美的语句是:,。5.岑参的《逢入京使》,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的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句子是:,。6.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bà()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安安静静坐到办公桌前计划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向孩子嘴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悠闲散步的时候①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①塞苹果()②犁bà()依据句意,语段中①处应该选择哪个标点符号更适合?()A.,B.。C.……D.——(3)语段中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①是()②最()二、阅读(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7.《爱莲说》一文的文体是。(1分)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1)可爱者甚蕃(2)陶后鲜有闻9.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莲花?(2分)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2分)本文借莲花表达自己志向是一种什么写法?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怎样的人格操守?(3分)(乙)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周敦颐传(节选)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①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无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委:抛弃,扔弃。②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12.“有狱久不决”一句中“狱”的意思是:。(1分)13.说说“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的意思。(2分)14.为了突显人物形象,选文主要写了周敦颐的哪两个特点?(2分)现代文阅读(25分)(甲)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6分)旧时光里的摩托⑴父亲第一次骑着那辆红色摩托回到镇上的时候,几乎半个镇子的人都来围观。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那是父亲人生中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⑵乃至于后来,我回想起自己的整个童年,甚至是青春,都是在父亲的摩托车后座度过的。⑶我就读的小学离家步行不到20分钟。每次学校预备铃响起,刚吃完早饭的我,会马上冲出院子,这时父亲则会提早骑着他的摩托在门口候着,然后带着我一溜烟奔向学校。⑷有时候,他会停下车转身把我放在驾驶座前头,后座捎上一两个跑得气喘吁吁的小孩。他骑车时下巴刚好轻轻抵着我的头顶,我甚至能听到他“扑通扑通”的心跳声,耳后传来小伙伴的感谢,我心里温暖又自豪。⑸初中我去了县里的一所寄宿学校,只有周末能回家,父亲每周五都会骑着他的摩托在校门口等我,风雨无阻。⑹不过那时候,学校已经没有羡慕我的小伙伴,大部分同学家都有摩托车,有些条件好的同学,父母甚至都已经开上了四个轮子的小轿车。大家的摩托有各种各样的新潮款式,在众多锃亮的新车面前,父亲的旧摩托慢慢失去原有的光泽。⑺大二那年,我提着行李箱,在县里的火车站等父亲来接我,那时的父亲,已经开上了小汽车。当初那抹承载着我许多回忆的“红色”,像很多其他东西一样,不知不觉中淡出了我的生活。⑻直到前几年搬新家的时候,父亲特地嘱咐我租辆中型货车回去。⑼等到了老家才得知,他是要将那辆比我年纪都还要大上几岁的旧摩托车搬去市里。我很是疑惑,母亲抢在我前头,说:“这又老又破又不值钱的玩意儿留着干吗?你这老头儿,不知道市里的房子,现在寸土寸金吗?”⑽父亲没有争辩,也没有放弃,只是转过头沉默地看着我。自从我长大后,印象中,他总是懒得向人解释什么。⑾时间无声流淌,母亲的战斗力丝毫未减,我看着一言不发的父亲,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母亲的脾气就像爆竹,一点就炸,打小顽皮的我,少不了隔三岔五被她数落,那时候的父亲总能通过插科打诨或是幽默轻松化解,逗得母亲咯咯笑,而我也能因此“幸免于难”。⑿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记忆里那个“孩子气”的父亲突然就不见了。⒀我看着院里那个被父亲用塑料薄膜包得严严实实的旧摩托,脑海中的弦突然“嘎嘣”一下断了,与此同时,涌现出许多碎片化的回忆和画面。⒁初中时,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在饭桌上暗示过父亲,其实不用特地大老远骑车去学校接我,我坐公交回家就行,那时的父亲,只是应着,可是隔周我依旧能在校门口看到他。⒂直到那次,摩托车在半路突然熄火,和往常不一样,那次父亲打了很多次都打不着,无奈之下,我只好下车,父亲推着它往前走,我跟在后头,看擦肩而过的校车,心里突然变得烦躁起来。我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路和慢腾腾推车前行的父亲,突然蹿到他前头,生气似的跑了起来,将他远远甩在身后。⒃我努力回想起那天的细枝末节,竟然想不起自己当时的莽撞,是因为父亲的一意孤行,还是年少时虚荣心作祟,再或者只是因为那天的泥泞路刚好弄脏了我的新鞋。⒄只是这一次我很清楚,我必须支持父亲,就像他当初义无反顾风雨兼程去接我。⒅母亲很快就适应了市里的生活,广场舞、棋牌室随处可见她的身影。与之相反的是父亲,年轻的时候不怎么干家务,老了反而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坐在前院发呆晒太阳。⒆父亲有段时间比较反常,有时他一大清早出门,在外面一待就是一整天,直到傍晚才回,而且每次回来的时候,浑身都是脏兮兮的,甚至还能闻到刺鼻的机油味。⒇直到某天,我刚出小区,看到父亲正骑着他的“新”摩托回来,我远远朝他招手,他非常兴奋地在我面前来了一个“飘移”,并给了个眼神示意已经翻新的后座。(21)父亲带着我在小区溜了一圈,我恍惚中好像又看到记忆中的那一抹红色和那个孩子气的父亲,一切好像又回到了多年以前。(22)时光残忍地替我们淘汰了很多东西,它不管我们需不需要,留不留恋,可漫漫人生长河里,总有些人和事,能抵挡岁月侵蚀,成为我们珍藏在旧时光里最美的回忆。请以摩托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故事。(4分)16.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4分)每次学校预备铃响起,刚吃完早饭的我,会马上冲出院子,这时父亲则会提早骑着他的摩托在门口候着,然后带着我一溜烟奔向学校。17.说说选文第⑭—⑯段采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并简要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乙)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9分)盛开的蜀葵花①小时候,老家院子里有几簇秫秸花,每到麦收季节,就是它们灿烂开放的时候。后来知道,这种花又叫蜀葵,能长一两米高,有的地方叫一丈红,生命力极强,房前屋后、乡间路旁、沟壑旷野,只要能种植的地方,到处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耐旱喜光,分布很广,花朵硕大而艳丽,由低到高,次第开放,颜色有紫的、红的、粉的,还有白的,它们看上去虽比不上牡丹娇贵馨香,却也朴实坚强、经风见雨。如果把牡丹花比作大家闺秀,那么秫秸花就算得上是小家碧玉了,更接地气,算得上是咱老百姓自己的花了。②说到秫秸花,不由想起了我那过世多年的慈爱的母亲。③记得小时侯我问母亲这叫什么花,母亲虽然不识字,但却知道这叫“熟节花”,但我现在心里明白,母亲所说的“熟节花”肯定是“秫秸花”(谐音)这三个字,而不是“熟节花”,因为我们那里把高粱秆、玉米秆都叫秫秸,母亲是和秫秸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而高粱秆、玉米秆在我们那里也是司空见惯了。嗯,那就暂且按她老人家的理解写成“秫秸花”吧。④母亲喜欢秫秸花,不仅是因为这种花易种爱活,更因为它是母亲在那些艰难岁月里战胜困苦的精神慰藉。小时候,农村里的日子过得很艰苦,到了春天青黄不接时,经常粮食不够吃,只能到洼地里挖些野菜来充饥。至今我还记得母亲曾对我说过,她对那些饥饿的日子印象太深了,家里的存粮吃完了,而新麦子还没成熟,只能用野菜和着糟糠填肚子,就这还经常吃不饱,有时就盼着明晃晃的太阳早点儿落下,夜晚早点儿躺下睡着,以缓解那肚里无食的饥饿感。日子过得虽然清苦,但从来没有磨灭母亲那豁达乐观的性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我们家孩子多,饥荒年景,父亲母亲忍饥挨饿,靠亲借友也要拉扯我们几个孩子活下去,每当家里主粮没有了,母亲总是让父亲在家照看孩子们,自己带上铙子(一种小型手工锄地农具)和布袋到洼地里去挖地藜儿(一种植物的根果,黑色,晒干磨成面可与主粮合用),用她自己的话说,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也许是秫秸花给她带来了好运,她只要挖到哪里,哪里就有很多的地藜儿,一天下来,往往连村子里的男壮劳力也不如她挖得多。每当挖到很多地藜儿后,回到家里,母亲总是高兴地摘上一朵秫秸花插在头上,以示庆祝。正是凭着这种不怕艰苦、乐观奋斗的精神,我们终于度过了那些难熬的岁月。⑤母亲不仅勤劳能干,而且乐观豁达,从来不缺爱美之心,那时的日子很艰苦,农村的妇女是用不起也用不上化妆品的,但母亲自有一套美法儿,每当秫秸花盛开的时候,她就摘一些紫的、红的花来,放到一个小铁盒里,用工具把花捣成花泥,把颜色好看的花泥涂在指甲盖上,待花泥干后,颜色就染到了指甲上,这就是现在所谓的“美甲”吧。母亲的这种方法不仅天然环保,指甲上的颜色还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每当这时候,母亲总是流露出慈祥自信的微笑。到了秋天,秫秸花会结出很多果实,母亲就把它们收集起来做种子,来年再种,如此往复,我们家小院的秫秸花年年盛开。⑥如今,每当到了麦收时节,看到那一朵朵盛开的秫秸花,我总会想起我那朴实、勤劳、善良、乐观的母亲,其实,母亲就是我心中那朵最美的秫秸花。19.请分析文章第②段在结构上的作用。(2分)20.母亲喜欢秫秸花的原因有哪些?(2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母亲就是我心中那朵最美的秫秸花”这句话含义的理解。(3分)22.请简要分析本文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三)名著阅读(5分)2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的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着他的脸。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中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地,低着头一步一步地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地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文段选自老舍的《骆驼祥子》,主要讲的是。(1分)文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结合原著内容说说,祥子的生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一)综合性学习24.“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初一年级正在举办以“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0分)(1)【活动一:活动设计】班长起草了一份活动清单,请选出活动内容与主题不符的一项()(2分)A.[感巨变]搜集资料,感受家国巨变。B.[赞先进]观看影片,赞美改革人物。C.[颂伟绩]合唱歌曲,歌颂发展成就。D.[悟精神]吟唱诗篇,体悟音韵之美。(2)【活动二:对联撰写】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活动中语文老师的发言稿。请你根据画线句子的内容,参照下联,补写出上联,使之对仗工整。(2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地上,翠绿的柏树,苍劲的松枝,数千年来把祖国装点得一派秀丽;清晨朝霞满天,黄昏夕阳照耀,把万里江山染成了绚丽的红色。上联:下联:晨霞夕照,染就江山万里红(3)【活动三:专家讲座】学校文学社拟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准备邀请市作协主席沐曦老师担任主讲人。请你代表文学社前去邀请沐曦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4分)(4)【活动三:文学创作】讲座结束后,文学社成员婷婷同学写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的人物特点的一项是()(2分)A.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D.荷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二)写作(50分)25.从以下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作文(1)初一,我学会了作文(2)最美人间四月天作文要求:(1)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500字。(4)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5)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及学校名。七年级下(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对镜帖花黄惟解漫天作雪飞谁家玉笛暗飞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1)①sāi②耙(2)C(3)排比和设问(4)动词副词说(1)多(2)少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莲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主旨。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格操守。案件13、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关键字:法、深)14、①善于断案;②为人正直,刚正不阿。【译文】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曹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僚,大家没人敢和他争,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①小学时,父亲用摩托车送“我”去上学。②初中时,父亲每周五骑着摩托车接“我”放学。③搬新家时,父亲嘱咐“我”租辆中型货车把摩托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