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部分(根据老师说的重点不包含中药学)_第1页
中医学部分(根据老师说的重点不包含中药学)_第2页
中医学部分(根据老师说的重点不包含中药学)_第3页
中医学部分(根据老师说的重点不包含中药学)_第4页
中医学部分(根据老师说的重点不包含中药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整理

(到中药学之前的部分,根据老师划的重点整理,至于老师划的是不是重点,大家看着办吧,而且内容不全,纯粹

拎一下,仅供参考)

整理by09级某潘

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Pl~2

形成:黄帝内经——现存最早一部,分为《灵枢》、《素问》一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难经一一涉及脏腑、疾病、经络、针灸等方面,一一补充《内经》不足

伤寒杂病论一一张仲景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一一开创辨证论治,确定诊治基本原则和大法

神农百草经——最早药学专著一一提出性味学说,确立中药理论基础

发展: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寒凉派张子和:攻下派

李东垣:补土派朱丹溪:滋阴派

温病学派:清代叶天士、吴鞠通

——创立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与伤寒六经辨证相辅相成,成为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两大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三个基本特点:p7~9

整体观念、恒动观点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即是中医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个认识。概括地说,就

是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则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即人身小天地),也是一个

统一的有机整体。

恒动观点含义: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内容: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的无休止的运动之中。

辨证论治:用矛盾的、整体的和运动的观点,看待生命、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思想。

阴阳学说:P18(老师说重点是定义,但曾经考过阴阳之间相互关系的名词解释)

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⑴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

称为阴阳相反

⑵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称为阴阳相成。

⑶阴阳的消长平衡:是指相关事物或现象矛盾对立的双方,始终存在于减弱或增强的运动变化之中。

⑷阴阳的相互转化: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变化的运动形式。

五行学说:P23

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一指行列,次序;二指运动变化。

五行可定义为金木水火土五种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五行学说是前人认识

世界,解释世界现象,探求大自然规律的一种自然观和方法论。

五行的生克乘侮关系(考过名解和问答)

五行相生规律:促进、助长、滋生的作用一一母子关系

五行相克规律:抑制、约束、削弱的作用一一克我与我克,所胜与所不胜

五行制化规律:制化:五行之间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相互生化,相互制约的生克关系。

规律:木克土,土生金,金克木;火克金,金生水,水克火:土克水,水生木,木克土;金克木,木生火,火

克金;水克火,火生土,土克水。

五行相乘规律: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多,出现的异常相克的现象。

五行相侮规律:由于五行中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

脏腑学说:P33(老师说:五脏是重点,其余带着看)

特点: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脏腑内容:五脏:肝、心、脾、肺、肾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

形体官窍:五体、五官、九窍

五脏的主要功能与系统连属

•心(君主之官)的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有心主血和心主脉两层含义

心主神明

心的系统连属: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心与小肠相表里

•肺(大臣之官)的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肺朝百脉

肺主宣发:排出浊气、输布精微和津液、宣发卫气。肺气向上升腾和向外周布散作用

主肃降:吸入清气、输布精微和津液、清肃异物。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作用

肺主行水

肺的系统连属:在志为悲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脾的生理功能

脾主升清:指水谷精微借脾气上升而上输于心、肺、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升清是指脾的运化功能特点,以上升为主,是与胃的降浊相对而言的。维持腹腔内脏位置的恒定,

也由于脾气的升发,才能使机体内脏不致下垂。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将饮食物化为水谷精微、将水谷精微吸收并向全身传输。

运化水液(运化水湿):脾对水液的调节作用。

脾主统血

脾(后天之本)的系统连属:在志为思,在液为涎

在体合肌肉,主四肢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的生理特性:脾宜升则健

脾喜燥恶湿

脾气与长夏之气相通应

•肝(将军之官)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1)调节精神情志

(2)促进消化吸收:协调脾胃的气机升降、分泌排泄胆汁。

(3)维持气血运行

(4)调节水液代谢

(5)调节生殖功能:调理冲任、调节精室

肝藏血

肝的系统连属:肝主筋,其华在爪

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

开窍于目肝胆相表里

肝的生理特性:1.肝喜条达而恶抑郁2.肝为刚脏3.肝体阴而用阳4.肝气与春气相通应

•肾(先天之本)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肾主水液

肾主纳气

肾的系统连属:肾主骨,生髓,充脑,其华在发

肾在志为恐肾在液为唾

开窍于耳,司二阴

六腑:(注意与什么五脏互为表里)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的总称。

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生理特性: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胆一一与肝互为表里

1,贮存和排泄胆汁2,主决断

胃一与脾互为表里

1,主收纳,腐熟水谷2,主通降,以降为和

小肠一与心互为表里

1,主受盛和化物2,泌别清浊

大肠一一与肺互为表里

传化糟粕,并吸收多余的水分。

膀胱一一与肾互为表里

贮尿,排尿

三焦一一与心包互为表里

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奇恒之腑(名解,高频):指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子宫)六种组织器官。从外形看,它们多似腑,但其

生理功能却类似脏,藏精气而不泻。

气血津液:(注意气血津液名解)p48

1.气,是人体内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如水谷

之气、呼吸之气等。是指脏腑的各种功能活动。如心气、肺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

气的来源:先天之精气一一禀受于父母;

后天之精气一一水谷之精气;

肺-一呼吸之清气

气的功能(1)推动作用(2)温煦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2.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的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3.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

津:性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体表皮肤、肌肉和孔窍等部位,并渗入血脉,起滋润作用。

液:性稠厚,流动性小,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器官,起濡养作用。

中医学的病理观P64(老师说很重要,主要涉及小题)

一、病因

"六淫:风、暑、湿、燥、寒、火,

'外感致病因素1,

病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内伤致病因素j饮食: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

劳逸:过劳和过逸“

其他致病因素:外伤、烧烫伤、冻伤、虫兽伤~

【病理产物致病因素;痰饮、瘀血、结石,

图4—1—1中医病因的分类,

六淫(每种应该也都可以出问答题的说)

六淫(名解):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六淫是反常的六气。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相兼性、转化性。

1,风:⑴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⑵风性善行而数变⑶风为百病之长⑷风性主动

2,寒: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⑵寒性凝滞⑶寒主吸引⑷寒性清澈

3,暑:⑴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⑵暑性升散,耗气伤津⑶暑气挟湿

4,湿:⑴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⑵湿性重浊⑶湿性粘滞⑷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⑴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⑵燥易伤肺

6,火:⑴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⑵火易扰心神⑶火易耗气伤津⑷火易生风动血⑸火热易致肿疡

彷气

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发病急骤,病情危笃。3特异性强,症状相似。

七情:

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反应

七情致病的特点: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气机一一气的运动,形式有升降出入四种。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七情与脏腑气机的关系

与脏腑关系对脏腑的影响对气机的影响

-=1=-心在志为喜喜伤心喜则气缓

怒肝在志为怒怒伤肝怒则气上

忧肺在志为忧忧伤肺

思脾在志为思思伤脾思则气结

悲悲则气消

恐肾在志为恐恐(惊〉伤肾恐则气下

惊肾在志为惊惊则气乱

4.情志变化,影响病情

痰饮:

病因学含义: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质地稠浊者为痰,质

地清稀者为饮。

病证含义:水液代谢障碍,停积于某一部位而导致的一类病证的统称。

特点:⑴可随气而行全身内外上下无所不至⑵临床症状复杂,分痰证和饮证⑶重浊粘滞的特性。

二、基本病机(我们没上,但是划重点的老师说这很重要,会涉及小题)

概念:

在疾病过程中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原理。

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与机体的体质强弱和致病邪气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一、邪正盛衰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虚实的基本原理: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1.实:邪气盛而正气未虚,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

2.虚: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以正气不足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变化。

(二)虚实错杂

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病理变化,包括虚中夹实和实中夹虚。

虚中夹实:以虚为主,又兼夹实候的病理变化。

实中夹虚:以实为主,又兼夹虚候的病理变化。

(三)虚实转化

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在一定条件下所发生的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的病理变化。

(四)虚实真假

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所出现的现象与本质不完全一致的真实假虚和真虚假实的病理变化。

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真虚假实一一至虚有盛候

二、阴阳失调

机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的统称。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治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的阴阳消长失去相

对的平衡,形成阴阳的盛衰、互损、格拒、转化或亡失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一)阴阳盛衰

1.阴阳偏盛

——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1)阳盛则热,阳盛则阴病

(2)阴盛则寒,阴盛则阳病

2.阴阳偏衰

——人体阴精或阳气亏虚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1)阳虚则寒(2)阴虚则热

(二)阴阳互损

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1.阴损及阳2.阳损及阴

(三)阴阳格拒

阴盛至极或阳盛至极而壅遏于内,使阴阳二气相互阻隔不通的病理变化。包括:

格阳:1.阴盛格阳(真寒假热)戴阳

2.阳盛格阴(真热假寒)

(四)阴阳转化

1.由阳转阴

2.由阴转阳

(五)阴阳亡失

机体的阴液或阳气突然大量的亡失,导致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变化。包括:亡阴和亡阳

1.亡阳: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的脱失,而致全身机能突然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2.亡阴:由于机体阴液发生突然性的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变化。

阴液衰竭阳气浮越阳气衰竭

阴虚----------------亡阴---------------亡阳--------------------阳虚

阴液耗竭

三、气血失调

(-)气失调:

由于气的生成不足或耗散太过,气的运行失常,以及气的生理功能减退而导致的病理变化。包括气虚和气机失调。

1.气虚:元气不足,功能失调,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气虚的形成原因

各脏腑气虚的特点

气虚和阳虚的关系

2.气机失调:

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引起的气陷、气脱、气滞、气逆和气闭等病理变化。

(1)气陷:以气的升举无力,应升反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

(2)气脱:气虚至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一种病理变化。

(3)气滞:某些脏腑、经络或局部气机郁滞的病理状态。以胀、闷、痛为临床特点。

中医学诊法(老师说望诊、闻诊、脉诊比较重要)

望诊:目察——病人全身、局部、神、色、形、态变化。

闻诊:耳听一一声音的异常变化。

鼻嗅一一气味的异常变化。

问诊:口问一一病人(或陪伴)——了解疾病发生、发展、诊疗等情况。

切诊:切按一一脉象一一了解疾病的变化情况。

触按一一皮肉筋骨、经络及全身各部,了解疾病变化情况。

1、诊法的基本原理(名解)

司外揣内:通过观察外表的现象,推测内脏的变化,认识病理本质,并解释外在的征候,即司外揣内。

见微知著(考到频率较高):指通过局部或微小的变化识知整体。由于机体的局部变化,蕴含着整体的生理和

病理信息。

知常达变:诊病时熟知正常,通过比较发现异常,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及变化情况。

2、望诊

望神(InspectionofVitality)(注总各神的名解〉

现事点&2少神失神例种

彩色彩色如常.飙向小电色少华./*、ft*,大雨泪夫MH升班

・色含■,他动作的・・M.而色・・•B*«

气电•百

京动具雄,,。内含反废理11无精电.口比火传X

H■・也・■,聚落

神志不,,«««*.•如常,二不一・突然内融.

作・1今,表情臼密.失常,西理・・・牖才弟不休

兄”衣软吃

少气“啜口南

饮食第稼不♦突用罐食

施床石・精气兀星.■中正气巳伤,正气大伤・胡■功皎良时阳・靖

・文■正气未伤.■修.9!■功位不・3.病情尸・・19的能修・心

修好网好.足.弊先兆

望色(InspectionofSkinColor)

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颜色和光泽的变化以诊察病情的方法。

色与泽的意义

“色”一一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常反映人体不同的病证。

“泽”一一指荣润、鲜明而富有光泽,是反映人体精气的盛衰。

常色与病色

(1)常色(NormalSkinColor)

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颜色和光泽,是精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标志之一

中国人正常面色为微黄,红润而有光泽。

(2)病色(DiseasedSkinColor)

人体在疾病状态时面部颜色和光泽的异常变化。

病色又有善色和恶色之分:

善色一一色泽荣润鲜明而有光泽

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病变轻浅,疾病预后良好。

恶色一一色泽晦暗枯槁

说明脏腑精气衰败,病变深重,疾病预后差。

五色主病(DiagnosticSignificanceoftheFiveColors)

常见的病色有青、赤、黄、白、黑五色的不同(简略版如下)

•青色主惊风、寒、痛、瘀证。

•赤色主热。

•黄色主湿、虚、黄疸。

•白色主虚、寒,失血。

•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望看(太多建议看书,多见于选择填空)

4种舌色,6种舌形,8种舌态,3种苔色,3种苔质,2种苔形

3、闻诊:p95

>声音:病人说话声音的强弱,可反映正气的盛衰和邪气的性质

语声高亢宏亮而多言,属实证、热证:

语声轻微低哑而少言,属虚证、寒证。

语声重浊,常见于外感或湿邪侵袭,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

若声音嘶哑,发不出音的称失音,新病声哑失音多为外邪袭肺,肺气不宣,气道不畅所致;久病声哑失音,常

因肺肾阴虚,津液不能上承所致。

,重宣1语言错乱多为心神病变。(下面的可能会出现在名解里)

澹语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语意数变,声音高亢。多为热扰心神之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声音细微,语多重复,时断时续。为心气大伤,精神散乱之虚证,

独语喃喃自语,喋喋不休,逢人则止。属心气不足之虚证,或痰气郁结心窍阻蔽所致。

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

言骞舌强语塞,言语不清。多见于中风证。

>W:主要与肺肾病变有关。

呼吸呼吸声高气粗而促,多为实证和热证;呼吸声低气微而慢,多为虚证和寒证。

气喘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张口抬肩,难以平卧。气喘有虚实之别。

哮为呼吸急促似喘,声高断续,喉间痰鸣,往往时发时止,缠绵难愈。有寒热之分

少气指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声低无力的症状。多因气虚所致。

叹息时发长吁短叹,以呼气为主。多为情志抑郁,肝失疏泻所致。

>咳嗽:有声无痰为咳,

有痰无声为嗽,

有痰有声为咳嗽。

咳嗽声重浊有力,多属实证;

咳声低微无力,多属虚证;

咳嗽连声不断,咳停吸气带吼声,为顿咳(百日咳)。

>呃逆:日常打呃,不属病态。

若呃声高亢,短促有力,多属实热;

呃声低沉,气弱无力,良久一声者多属虚寒;

久病出现呃逆不止,是胃气衰败的危重之象。

>呕吐:胃气上逆,

>有声有物自口而出为呕吐,有声无物为干呕,

>有物无声为吐。

>虚证或寒证,呕吐来势徐缓,呕声低微无力;

>实证或热证,呕吐来势较猛,响亮有力。

4、脉诊:

>平脉是正常人的脉象。古人对正常脉象有许多描述,一般要求达到:其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五至,(相当

于72-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生理活

动和气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病脉: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滑脉、涩脉、洪脉、濡脉、紧脉、实脉、弦脉、促脉、结脉和代

脉等14种。

浮脉

脉象:轻按即得,重按稍弱。特点是脉搏显现部位表浅。

主病:表证。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沉脉

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特点是脉象显现部位深。

主病: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

迟脉

脉象:一息脉来不足四至。特点是脉来缓慢,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

主病: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证,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园滑,如盘走珠。

主病:痰饮、食积、实热。也可见于青壮年的常脉和妇人妊娠的孕脉。

濡脉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特点是脉形窄,且波动小。

主病:诸虚劳损,又主湿。

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紧张有力。状如牵绳转索。特点是脉搏动的张力大。

寒证,痛证,宿食

洪脉

脉象: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特点是脉形宽,且波动大。

主病:气分热盛。

细脉

脉象: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特点是脉形窄,且波动小。

主病:诸虚劳损,又主湿。

滑脉

滑脉指脉来流利,按之圆滑,如珠走盘的脉象。

滑脉主痰饮、食滞、实热。因痰食内滞,邪气壅盛,气实血涌而往来流利致脉来应指滑利。妇女无病而见滑脉,

可判断妊娠与否。

涩脉

脉象:脉细行迟,往来艰涩不畅,有如轻刀刮竹。

主病:气滞血瘀、精伤血少、痰食内停。

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琴弦。特点是脉体的硬度大。

主病:肝胆病,诸痛,痰饮,疟疾。

促脉

促脉指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间歇的脉象。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促脉主阳盛实热,气血痰饮宿食停滞等证。

常见外感热病,痈肿热毒等病程中;若脉促而无力,多为虚脱的表现,常出现于心气虚损,真阳衰惫的心脏疾患

促脉和结脉为相反的脉象。二者虽都是脉律不齐的病脉,但促脉是脉率快,结脉则为脉率慢。

结脉

脉来迟而有不规则的间隙。

主阴寒偏盛,痰结,气血凝滞;阴寒偏盛,而阳气不达,气血不畅,脉气阻滞

结脉与迟脉共同点是脉的节律减慢,慢而规则为迟,慢而不规则为结。

代脉

代脉指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且间歇时间较长的脉象。

代脉主脏气衰微,风证、痛证、惊恐、跌打损伤。由于脏气衰微,气血亏损,元气不足,致使脉气不能衔接而

出现代脉。也可由于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致使脉气不能接续而脉见间歇。

中医学的辩证体系P114(重点为八纲辨证的定义,脏腑辨证理解)

辨证概述(高频名解)

•尼:主要是指单一的症状,是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临床表现,是病人众多主诉之一,如头痛即是症状,

可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病机和疾病的性质可完全不同。症,是辨证的主要依据;

如头痛、发热、汗出、鼻鸣、咳嗽等。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

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血:对在病史上或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共同特征,不因患者和地域差异而改变的一组临床表现的病名。它通常

是从总的方面反映人体机能或形质异常变化或病理状态的诊断学概念。

•蜒:将四诊所收集到的患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辨证论治的特性: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强调个体特异性;恒动变化的观点

•同病异治:同一种病有时在不同人身上可以出现完全不同的临床表现,其证候不同,辩证治法也不相同。

•异病同治:不同的疾病,在某些条件下也可以出现类似的证候,此时病虽不同,但在某一阶段,辩证治法可以

相同。

中医常用的辨证方法有:

•八纲辨证

•脏腑辨证

•卫气营血辨证

八纲辨证(未列出具体的各种证可能出现在名解中,如阴虚证,血虚证,亡阳证,亡阴证,表寒证等,白己看书吧

亲)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类证候,其中阴阳是八纲中的总纲.

八纲辨证是根据四诊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判断,按照疾病部位的深浅、病情的性质、邪

正的盛衰等方面的情况,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八类基本证候,所以八纲辨证

是综合性、概括性的辨证纲领。

•表证是外邪经口鼻、皮毛侵入人体肌表所致的外感病证,具有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病情轻的特点,临床

表现证候以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有头痛、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较深,病在脏腑、气血的一类证候,里证的产生可以由表邪入里侵犯脏腑所致:或由于病

邪直接侵犯脏腑以及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里证的范围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以是热证或寒证,

也可以是虚证或实证,可以是五脏气血、阴阳的亏虚,也可以有六腑的各种实证。

特点是病程长、部位深、病情重。即除了表证的一切证候均属于里证。

•半表半里证指既不在表又不在里,介于表里之间的一种证候,其临床表现如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口苦、咽干、

恶心、脉弦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