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离线作业_第1页
中医内科学离线作业_第2页
中医内科学离线作业_第3页
中医内科学离线作业_第4页
中医内科学离线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名词解释

1.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的咳嗽,表现为常反复发作,多属邪实

正虚O

2.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

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3.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气道,导致气道挛急,肺失肃降,

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4.心悸:是指气血阴阳方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心神不宁,

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5.胸痹:是指当胸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平卧的一种疾病。

6.痫病:因气机逆乱,元神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

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后如常人的一类病症。

7.胃痞:又称痞满,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的证侯。

8.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

的一种病证。

9.五更泄:因肾阳虚衰,泄泻多发生在黎明前后,五更时分,阴寒正盛而阳气未复,

致肾阳更衰釜底无薪,不能温煦腐熟水谷而泻,称五更泻。

10.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

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11.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2.鼓胀: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

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13.中经络:中风患者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者为中经络。

14.水肿:是由于肺失通调,脾失传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

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5.淋证:多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是以小便频急、淋漓不

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痛引腰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16.瘾闭:主要是由于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导致尿量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

不通为主证的一种病患。

17.消渴:是由于阴亏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为特征的

病证。

18.盗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19.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

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

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20.痿证: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而致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就不用,

甚则肌肉萎缩或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二、简答题

1.简述咳嗽的病因病机。

答:(1)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

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

气上逆作咳。(2)病机:1)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

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2)外感咳嗽属于邪实,并可演变转化。3)内伤咳嗽乃

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为“痰”与“火”。4)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可互为因

果。

2.简述哮病与喘证如何鉴别。

答:(1)相同点: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

哮。(2)不同点: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

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3.泄泻的病机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答:(1)泄泻的病机关键是脾虚湿盛。

(2)脾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致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水谷不化,清浊

不分,混杂而下,形成泄泻,其他诸多外邪只有与湿邪相兼,方能致泻。内伤当中

脾虚最为关键,泄泻的病位在脾胃肠,大小肠的分清别浊和传导变化功能可以用脾

胃的运化和升清降浊功能来概括,脾胃为泄泻之本,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当中又以

脾为主,脾病脾虚,健运失职,清气不升,清浊不分,自可成泻,其他诸如寒、热、

湿、食等内、外之邪,以及肝肾等脏腑所致的泄泻,都只有在伤脾的基础上,导致

脾失健运时才能引起泄泻。同时一,在发病和病变过程中外邪与内伤,外湿与内湿之

间常相互影响,外湿最易伤脾,脾虚又易生湿,互为因果。因此说本病的病机关键

是脾虚湿盛。

4.试述便秘的分型、证机概要、治法及代表方。

答:

分型证机概要治法代表方

肠胃积热肠胃积热,劫浊津液,积热蒸上盛内移膀胱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

秘气机郁滞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常:腑气不通;糟粕内停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六磨汤

气虚便秘肺脾气虚,运化失职,大肠传导无力补气健脾,润肠通便黄黄汤

血虚便秘血虚津少;肾阴耗损养血润燥,通便润肠丸

阳虚便秘阳气虚衰,阳虚寒凝温阳通便济川煎

5.试述胁痛的治疗原则。

答:胁痛的治疗着眼于肝胆,分虚实而治。实证宜理气、活血通络、清热祛湿;虚

证宜滋阴养血柔肝。临床上还应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理论,以及肝胆

疏泄不利的基本病机,在各证中适当配伍疏肝理气,利胆通络之品。

6.鼓胀与水肿如何鉴别?

答: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如鼓,四肢多不水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

肿。而水肿多周身皆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则延及四肢,全身。鼓胀每有肝病病

史,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水聚腹中,面色苍黄,腹壁有青筋显露;

水肿每有心肾病史,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面色黄白或晦暗,

腹壁无青筋暴露。

7.眩晕的诊断依据?

答:(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

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表

现。(3)多有情志不遂、年高体虚、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病史。

8.中风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中风病急性期标实症状突出,急则治其标,治疗当以祛邪为主,常用平肝熄风、

清化痰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等治疗方法。闭、脱二证当分别治以祛

邪开窍醒神和扶正固脱、救阴回阳。内闭外脱则醒神开窍与扶正固本可以兼用。在

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夹杂,邪实未清而正虚已现,治宜扶正祛邪,常用育

阴熄风、益气活血等法。

9.内伤发热阴虚发热证的主症、治法及代表方是什么?

答:(1)主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或骨蒸潮热,烦躁,

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2)治法:滋阴清热。(3)代表方药:清骨散。

10.简述痹证的病因病机。

答:(1)痹证的常见病因:内因:劳逸不当饮食、失当,跌仆损伤,老年久病。外

因:感受风寒湿邪、风湿热邪。(2)痹证的主要病机:痹证的病位,病初邪在经脉、

筋骨、肌肉、关节,日久也可由经络累及脏腑。基本病机为风、寒、湿、热、痰、

瘀等邪气滞留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病理性质属虚实相兼。

三、论述题

1.情志因素为病因可引起的胃痛有哪些,简述其机理、临床特征、代表方剂。

答:(1)情志因素为病因可引起的胃痛有肝气犯胃和肝胃郁热。

(2)机理:脾胃的受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情志不遂时病理

上就会出现木旺克土,或土虚木乘之变。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失疏泄,肝郁气

滞,横逆犯胃,以致胃气失和,胃气阻滞,即可发为胃痛。肝郁日久,又可化火生

热,邪热犯胃,导致肝胃郁热而痛。

(3)肝气犯胃的临床特征及代表方剂:胃脱胀满,攻撑作痛,院痛连胁,胸闷暧气,

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暧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

弦。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剂:柴胡疏肝散。

肝胃郁热的临床特征及代表方剂:胃脱灼痛,痛势急迫,喜冷恶热,得凉则舒,心

烦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少苔,脉弦数。治法:清肝泻热,和胃止痛。

方剂:化肝煎合左金丸。

2.试论中风的病因病机?

答:(1)积损正衰。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

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内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

清窍,突发本病。(2)劳倦内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

使阳气鸣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

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内生;或

肝郁化火,烁津成痰,痰郁互结,携风阳之邪,窜扰经脉,发为本病。(4)情志过

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

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

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综观本病,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

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

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其病

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

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

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

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

3.试述六种淋证的临床表现特征。

答:六种淋证均有小便频涩,滴沥刺痛,小腹拘急引痛。此外各种淋证又有不同的

特殊表现。热淋起病多急骤,小便赤热,浸时灼痛,或伴有发热,腰痛拒按。石淋

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症,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或腰腹绞痛难忍。气

淋小腹胀满较明显,小便艰涩疼痛,尿后余沥不尽。血淋为溺血而痛。膏淋症见小

便混浊如米沿水或滑腻如膏脂。劳淋小便不甚赤涩,溺痛不甚,但淋沥不已,时作

时止,遇劳即发。

四、病例

L陈某,男,45岁。多饮、多尿3个月,加重1周。患者多饮、多尿3个月,曾间

断服中药治疗一,服药后症状略有减轻。近1周来工作十分繁忙,多饮、多尿的症状

较突出,故来就诊。现症:烦渴多饮,每日饮水量是原来的3倍多,仍觉口渴,尿

频量多,夜尿2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数。查空腹血糖9.Ommol/L,尿糖++。

请回答:中医病名诊断、证型、病机归纳、治法、主方、药物。

答:中医病名诊断:消渴(上消);证型:肺热津伤;病机归纳:肺脏燥热,津液

失布。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主方:消渴方加减。药物:天花粉15g、葛根

15g、麦冬12g、生地12g、黄连9g、黄苓12g、知母15g、甘草9g。

2.男,65岁,左侧肢体及言语不利6个月。

患者6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肢体偏瘫,言语不利,当时无呕吐、意识障

碍,曾住外院应用丹参等药物治疗,疗效不好,肢体活动未能完全恢复。现患者左

侧肢体偏瘫,肢软而无力,并伴有面色萎黄,语言蹇涩,患侧手足浮肿。查体:T:

37.5℃,P:86次/分,R:20次/分,BP:115/80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萎

黄,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歪斜,舌偏,颈软,心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