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1页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2页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3页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4页
东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_一、填空题1.()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2.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废除(),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3.英雄史观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根源、()根源和()根源。4.剩余价值、空想5.贸易全球化是指()和()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6.具体劳动、抽象劳动7.()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点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地反应和接受外界对象。8.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所取代的()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9.事件是指物质运动的()、(),特点是(),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中华民族最终走向()的()之路。二、单选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荀子的这句话说明了()。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2.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如果资本有机构成不变,则可变资本将会与()。A.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减少B.劳动力总量按同一比例增加C.总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D.固定资本按同一比例增加3.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人类社会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的阶级是()。A.奴隶阶级B.农民阶级C.无产阶级D.科技知识分子4.对历史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和继承相统一原则的根据是()。A.承认共性和个性的相统一B.质量互变关系C.辩证的否定观D.唯物辩证法发展观5.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运用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提出坚持()的思想。A.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B.以群众观点为指导C.以人民为中心D.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6.某企业家投入100万元资本,资本有机构成8:2,所生产商品的价值130万元,该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为()。A.1.3B.0.8C.0.2D.1.5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创造劳动力的价值B.转移劳动力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8.()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过程。A.世界一体化B.经济全球化C.政治一体化D.民族融合9.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辨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A.认识B.实践C.本质D.现象10.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11.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是()。A.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12.真理的一元性是由()决定的。A.真理的主观性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多样性D.真理的相对性1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1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A.银行资本家B.工业资本家C.金融寡头D.商业资本家15.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是()。A.完全一致B.不一致C.有差别D.部分相同16.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化根源于()。A.经济基础B.社会关系C.上层建筑D.生产力17.在()的领导下,第二国际诞生。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说()。A.意识是人脑自生的B.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D.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2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21.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A.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B.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C.由被统治阶级的意愿决定的D.由统治阶级的倒行逆施决定2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A.可变性、多元性B.有条件性、有限性C.暂时性、多样性D.不稳定性、多变性23.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A.生活的第一需要B.谋生手段C.技能D.兴趣爱好24.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在根本上是由()决定的。A.执政党的需要B.人民的利益C.社会主要矛盾D.社会基本矛盾25.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A.不存在静止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就是物质D.除了运动,物质不具有任何别的属性2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做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增加额C.预付的全部资本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增加额27.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B.物质可以认识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D.客观实在性28.哲学上的“价值”是指()。A.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B.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某种活动的经济效益29.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从可能变为现实的是()。A.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D.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3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A.逻辑学B.自然科学C.艺术D.语言学三、多选题1.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经验论的错误B.唯理论的错误C.庸俗进化论的错误D.工作中的经验主义错误E.工作中的教条主义错误2.列宁说:“任何真理,如果把它说得‘过火’……加以夸大,把它运用到实际适用的范围之外,便可以弄到荒谬绝伦的地步,而且在这种情形下,甚至必然会变成荒谬绝伦的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A.真理是具体的B.真理是全面的C.真理没有绝对性D.真理的形成不需要进行抽象的概括E.如果跨越了真理适用的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3.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我们可以得知()。A.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过剩B.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只有当基本矛盾激化时才会爆发经济危机D.经济危机的表现通常是有效需求不足E.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说明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历史过渡性4.自然科学和语言学、形式逻辑等一部分社会科学属于非意识形态,原因在于()。A.不具有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性质B.不反映特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C.不服务于特定经济政治制度和特定阶级D.不具有政治性和阶级性E.不具有社会性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A.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制约C.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D.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E.社会主义还只是一种理想6.下列关于垄断和竞争说法正确的是()A.生产高度集中后,也产生了垄断的必要性。B.虽然垄断取代自由竞争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它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竞争同时并存。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D.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垄断组织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它们之间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E.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竞争的目的已不是取得平均利润或超额利润,而是攫取高额垄断利润。7.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世界的拜物教性质的产生具有必然性,是因为()A.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只有采取商品的形式才能进行交换B.人类劳动的等同性只有采取同质的价值形式才能在交换中体现出来C.劳动量只有采取价值量这一物的形式才能进行计算和比较D.生产者的劳动关系的社会性质只有采取商品之间即物与物之间相交换的形式才能间接地表现出来E.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决定的8.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在于它()。A.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的成果B.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C.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D.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E.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9.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C.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D.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E.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的预见未来社会的的科学方法。其意义是()。A.是我们展望未来理想社会的基本依据B.也应结合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中国发展的历史经验,运用和发展这些科学的方法论C.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具体情况D.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写E.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点,努力作详尽的细节描写11.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是()。A.政治上层建筑决定观念上层建筑B.观念上层建筑反作用于政治上层建筑C.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D.政治上层建筑影响和制约观念上层建筑E.二者都反映经济基础12.把社会上绝大多数人承认的意见视为真理,这是()。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B.充分相信群众,使群众掌握真理C.否认了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D.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E.唯心主义真理论1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比重增加C.农业劳动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E.劳动是价值的源泉14.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是()A.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B.商品的社会属性C.交换价值的基础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E.商品的自然属性1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揭示了()。A.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本质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本质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内在关系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必然关系16.关于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有()。A.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C.阶级斗争的作用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过程中D.阶级斗争一抓就灵E.阶级斗争及其作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17.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认识的成果是()。A.完备无缺的绝对真理B.颠扑不破的客观真理C.开辟了人类认识真理的道路D.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的统一E.包罗各种知识的终极真理18.下列选项中,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有()。A.物是感觉的复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D.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E.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19.价值观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包括人们()。A.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B.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C.对人和事物的评价原则D.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方法E.对善与恶的心理偏好20.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C.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D.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E.新的生产关系总会适合生产力发展,旧的生产关系总会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四、判断题1.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体现的是全人类解放的共性,是面向全人类的。()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3.自然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4.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将不复存在。()5.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决定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6.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也始终存在。垄断组织在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后,为了扩大统治范围,它们之间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8.按需分配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9.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10.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11.当形式与内容不适合时,对内容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12.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即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一个企业内部的结合。在这种形式中,国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和作为资本所有者的垄断组织合作经营企业。其形式是股份公司。()13.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也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14.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5.哲学是一种以更为间接和抽象的方式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形式。16.离开运动的物质和离开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17.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结果将不单指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而且也包括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18.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19.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0.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军事工业。五、简答题1.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2.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3.简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一、填空题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2.(私有制)(公有制)3.认识、社会历史、阶级4.5.商品6.7.旧唯物被动8.社会主义9.(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10.(共产主义)(必由)二、单选题1.A2.C3.C4.C5.C6.D7.D8.B9.B10.D11.D12.B13.B14.C15.A16.D17.B18.B19.D20.A21.A22.B23.A24.D25.B26.C27.D28.B29.C30.C三、多选题1.ABDE2.AE3.ABCDE4.ABCD5.ABCD6.BCDE7.ABCD8.ABCDE9.ABCDE10.AB11.CDE12.ACE13.ABD14.ABCD15.ABCDE16.AD17.BCD18.ABCD19.ABCE20.ABCD四、判断题1.对2.错3.错4.对5.对6.对7.对8.对9.对10.对11.对12.对13.对14.错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