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教学大纲
(供中医学专业使用)
一、前言
中医内科学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辨证论治的原则,系统
地阐述和处理内科病证的一门学科。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
0
中医内科学是临床课之首,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与临床各学科课
程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医理论知识只有经过内科学的进
一步讲授和临床实习,才能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各学科则必须
以内科学作基础,才能更好地熟悉本学科的特点和技能,这就是中医
内科学重要性之所在。
本教学大纲的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列有三个内容,第一为中医内科学发展简史;第二为中
医内科学基础,包括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治疗学的知识;第三
为中医内科临证方和病历书写,
各论部分列有50个病证,分设概述、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
断、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与调摄等内容。
学时分配:总学时108学时,课堂讲授90学时,实践训练18学
时。
本大纲的实施以课堂讲授为主,按大纲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
合理分配学时,配合多媒体课件。临床见习可分别到呼吸、循环、消
化、肾病、血液病房见习,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常见病及多发病
的诊治。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医内科临证方法。
2.熟悉中医内科病历书写的格式及内容。
3.熟悉中医内科学病因学、病机学、分类学及治疗学的特点。
4.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明确中医内科学的的任务及中医内科学的
特点。
5.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二)教学内容
1.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定义、任务、特点中医内科学的发展简史。
2.了解病因学的特点。
3.了解病机学的特点。
(1)脏腑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2)气血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3)风火湿痰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4)六经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5)卫气营血病机、病证概念的及特点。
(6)三焦病机、病证的概念及特点。
4.了解分类学与治疗学的特点。
5.了解中医内科临证方法特点。
7.熟悉中医内科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自学为主。
感冒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感冒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风寒、风热、暑湿感冒的证
治方药。
2.熟悉虚人感冒的治疗要点。
3.了解感冒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及其病因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四时感冒的临床证候特征,以鼻塞、流涕、咳嗽、发热恶
寒、头痛、周身酸楚、脉浮为主症,并说明四时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
别诊断。
2.叙述感冒的病机以风邪为主,冬春秋季感冒以风寒、风热为主、
夏令感冒多属暑湿致病,病机重点为卫表不和。
3.明确感冒辨证属表实证,治疗大法为解表透邪。
4.分别讲解三证感冒的症状特点,风寒感冒用辛温解表法,荆防
败毒散加减;风热感冒用辛凉解表法,用银翘散加减;暑热感冒用清
热祛湿解表法,新加香番饮加减。并说明虚人感冒当扶正祛邪。
5.简要介绍感冒的调护及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咳嗽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咳嗽的辨证施治。
2.熟悉外感咳嗽治疗以疏散外邪,宣肺通气为主;内伤咳嗽治
疗重在调理肺脏功能,祛邪止咳或补肺养正。
3.了解咳嗽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而关系到其它
脏腑。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咳嗽的概念,是指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
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2.分析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外感有风寒、风热、风燥
的不同,内伤多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以痰湿蕴肺、肝火犯肺为多。
病位在肺,但与肝、脾等其他脏器有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有互为
影响的关系。
3.讲诉咳嗽的辨治原则,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以祛邪利肺;内
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以祛邪止咳,兼以扶正。
4.重点讲解咳嗽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外感咳嗽:风寒袭肺证,
用疏风散寒宣肺法,三拗汤、止嗽散加减;风热伤肺证,用疏风清热,
宣肺止咳法,方用桑菊饮加减;风燥伤肺证,用疏风清肺润燥法,桑
杏汤加减;若属凉燥证,用温润法,杏苏散加减。内伤咳嗽:肝火犯
肺证用平肝清肺降火法,方用泻白散、黛蛤散加减;痰湿蕴肺证,用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郁肺证,用
清热化痰肃肺法,清金化痰汤加减;肺阴亏耗证,用滋阴润肺法,沙
参麦冬汤加减。
5.简介咳嗽的调摄护理。
6.综述咳嗽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历开展课堂讨论。
哮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哮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哮病发作时区别寒痰、
热痰;平时着眼肺、脾、肾的具体辨证。
2.熟悉哮病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而实多虚少,标实本虚。
3.了解哮病以痰为主要病理因素,发作期的病理关键是痰阻气
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哮病的概念是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并得要交待哮与喘
的区别与联系。
2指出哮病发病的内因一痰伏于肺是关键,每因外感、饮食、情
志、劳倦而诱发。
3.说明哮病病因主要在肺而关系至脾肾;病理变化是内伏之痰为
诱因所触发,以致气因痰阻,痰随气升,气道狭窄而致喘息哮鸣有声。
4.讲诉哮病的辨证属邪实正虚,发时邪实,平时正虚。发作时辨
别寒证、热证及寒包火证;平时辨别肺、脾、肾三脏的亏虚。
5.指出哮病以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说明发作时应祛邪
利气。寒证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法,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热证用清肺泄热,化痰平喘法,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平时宜
分别调补阴阳,肺虚用玉屏风散、桂枝加黄黄汤;脾虚用六君子汤;
肾虚用金匮肾气丸等。久病大发作时,上盛下虚者,可参阅“喘证”
篇。
6.简介哮病的调摄护理。
7.综述哮病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及CAI课件。
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
喘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类喘证的辨证施治。
2.熟悉实喘治疗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治疗以培补摄纳为主,
虚实夹杂者应祛邪扶正并举。
3.了解喘证有实喘、虚喘之分,其病变重点在肺,关系肾脏。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喘证的概念,是指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
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主症的
一种肺系疾患。
2.分析喘证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外
感由六淫引起,内伤由饮食、情志、劳欲、久病引起。有邪者为实;
无邪者属虚。实者邪壅于肺,宣降失司;无邪者肺不主气,肾失摄纳。
病位在肺肾,与肝、脾、心关系密切。
3.讲述喘证的辨治原则,实喘其治在肺;法以祛邪利气;虚喘治
在肺肾,以肾为主,法以培补摄纳。虚实夹杂者,祛邪与扶正并举。
4.重点讲解喘证各临床分型的证治方药,实喘:风寒闭肺证,用
宣肺散寒法,麻黄汤加减;表寒里热证,用宣肺泄热法,麻杏石甘汤
加减;痰热遏肺证,用清泄痰热法,桑白皮汤加减;痰浊阻肺证,用
化痰降逆法,二陈汤合三子养亲加减。肝气乘肺证,用开郁降气平喘
法,五磨饮子加减。水凌心肺证,用温阳利水,泻壅平喘法,真武汤
合拿著大枣泻肺汤加减。虚喘:肺气虚证,用补肺益气法,补肺汤合
玉屏风散。肾气虚证,用补肾纳气法,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喘
脱证,用扶阳固脱,镇摄肾气法,参附汤加减。
5.简介喘证的调摄护理。
6.综述喘证的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开展课堂讨论。
肺痈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痈的治疗大法及各个阶段的具体治法。
2.熟悉肺痈的病理演变过程。
3.了解肺痈的分期及临床特征。
4,了解溃脓期是病情的顺逆的转折点。
(二)教学内容
1.指出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疮的一种病证、属于内痈之一、
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咳吐腥臭浊痰和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
2.介绍肺痈的病因及病机。
3.讲述肺痈属邪盛正实的一种病证、病程一般可分为初期:成痈
期、溃脓期、恢复期,治疗大法始终贯穿一个“清”字,初期,用疏
散风热、清肺散邪、方用银翘散加减;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
方用《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溃脓期:用排脓解毒,方用加味
桔梗汤加减;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肺,方用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
加减。
4.简介排脓解毒,不能早投补敛,以克留邪。
5.简介肺痈转归预后及预防和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自学为主。
肺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痛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肺房的主要病机为“阴虚火旺”以及气阴两虚、阴伤及
阳的病理变化及其治疗原则。
3.了解肺跨的致病因素为一是瘵虫感染,一是正气虚弱,发病
关键为“正虚”。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肺密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以咳嗽、
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证为特点。
2.说明瘵虫感染与正气虚弱导致肺痛发病的机理,病位在肺,与
脾肾相关,病理性质以阴虚为主、并可导致阴虚火旺或气阴两虚、甚
则阴伤及阳。
3.治疗以补虚杀虫为原则、讲述常见证型的辨证施治、肺阴亏损
滋阴润肺,清热杀虫,方用月华丸加减;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
健脾、方用保元汤加减;阴阳两虚:温补脾肾、滋养精血方用补天大
造丸加减,阴虚火旺、补益肺肾、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合秦花
鳖甲汤;气阴耗伤:养阴润肺、益气健脾,方用保真汤加减;阴阳两
虚:温补脾肾,滋养精血,方用补天大造丸加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开展讨论。
肺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肺胀的辨证治疗原则以及各个证型的证治。
2.熟悉肺胀的临床表现病位主要在肺、涉及肾心等脏。
3.熟悉肺胀危重证候的处理。
4.了解肺胀的病理因素是痰浊、水饮、血瘀,形成的病因一是
久病肺虚,二是感受外邪。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肺胀的临床表现,其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则面色紫
暗,唇甲紫缙,脱腹胀满,肢体浮肿,甚则喘脱等危重证候。
2.阐明本病辨证属标实本虚之证,治疗应抓住治标、治本两个方
面,外寒里饮者:温肺散寒,涤痰降逆,方用小青龙汤加减;痰浊阻
肺者,化痰降逆,方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痰热郁肺者:清肺化痰,
降逆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痰蒙神窍者:涤痰开窍,熄风,方用
涤痰汤合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加减;肺肾气虚者:补肺纳肾,降气平
喘,方用补虚汤合参蛤散,阳虚水泛者:温阳健脾,化饮利水,方用
真武汤合五苓散。
3.简介肺胀的转归预后及预防、护理措施。
4.综述本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综合临床见习
3.典型病例讨论
痰饮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痰饮的分型及辨证论治。
2.熟悉痰饮的病因病机及痰饮的病理性质及发生的病理基础。
3.了解痰饮的基本概念及四种饮证的概念、特点。
(二)教学内容
L介绍四种饮证的基本概念、特点、并简要交待古代医家对痰饮
的重要论述。
2.指出痰饮的病因病机。
3.说明痰饮的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病理基础是肺脾肾气化失
调、阳气不足。
4.说明痰饮病证的诊断并鉴别痰饮水湿
5.指出痰饮的基本治疗宗旨“当以温药和之”。
6.讲解痰饮的分证论治(1)痰饮:饮停于胃者和中蠲饮,方用
小半夏加茯苓汤;饮邪化热者治以清热逐饮,用甘遂半夏汤加减;饮
留于肠者:治以攻遂水饮用已椒防黄丸加减。(2)悬饮:邪犯胸肺,
和解少阳,宣利枢机方用柴枳半夏汤加减、饮停胸胁者攻遂水饮方用
十枣汤合拿劳大枣泻肺汤;气滞络痹者,理气和络,方用香附旋覆花
汤加减;阳虚内热者,治以滋阴清热,方用泻白散合沙参表冬汤。(3)
支饮:温肺化饮方用小青龙汤加减。(4)溢饮:解表化饮,方用小青
龙汤加减。
7.介绍痰饮的转归预后、预防及护理措施。
8.简述痰饮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开展典型病例讨论。
心悸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悸的概念、诊断、辨证及治疗要点、各证候类型的临
床表现、治法及常用方药加减。
2.熟悉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及其主要病机类型。
3.了解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心悸的基本概念、惊悸与怔忡的区别与联系。
2.讲述心悸的证候特点、病因病机。
3.说明心悸的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讲述心虚胆怯者,镇
惊定志,养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减;心脾两虚者补血养心,益
气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减;肝肾阴亏者滋阴补肾,养心安神,方用一
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心阴不振者,温补心阳,方用桂枝甘草龙
骨牡蛎汤;水饮凌心者,振奋心阳,化气利水理气,方用苓桂术甘汤;
血瘀气滞者,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方用桃仁红花煎;痰浊阻滞者,
理气化痰,宁心安神,方用导痰汤加减;邪毒犯心者,清热解毒,益
气养阴,方用银翘散或生脉散加减。
4.介绍心悸的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摄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准确熟悉脉象,有条件可辅以声象资料。
3.典型病例的讨论。
心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心痛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及各证候类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心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心痛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
4.了解心痛的转归、预后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心痛的基本概念及历史沿革。
2.讲解本病的病因病机,明确本病本虚标实的辨证关系,了解虚、
瘀在本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明确心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
3.详细讲解心痛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重点讲解心血瘀阻、痰
浊内停、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病证类型诊断特
点、辨证施治,明确治疗时的标本缓急。
4.介绍心痛的调摄护理及临床急危重证的救治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围绕典型病例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3.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寐(附:健忘)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不寐各型的辨证特点,治法和方药。
2.熟悉不寐调摄护理及健忘的证候与治法。
3.了解不寐的临床表现形式,了解不寐的病因病机特点,明确
本病是因为阳不入阴所致。
(二)教学内容
L介绍不寐的基本概念、证候特点及病因病机、了解不寐与脏腑
关系、病性及常见类型。
2.讲述各型不寐的证候特点、辨证施治及安神药在不寐临床治疗
中的应用。
3.了解不寐的调摄护理的意义。
4.介绍健忘的辨证施治。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汗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汗证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及各型的辨证论治。
2.掌握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的区别。
3.了解汗证的基本概念及病因病机。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汗证的概念及范围。
2.明确汗证的病因病机特点、病位、病性及与脏腑的关系。
3.讲述从出汗特点及伴见症来区分自汗、盗汗与脱汗、战汗、黄
汗。
4.讲明汗证以虚者为多。治疗以虚者补之、脱者固之、实者泄之、
热者清之、寒者热之为原则,并酌加固涩止汗之品。
5.明确汗证各型证候特点及治法、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与临床见习相结合。
2.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血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血证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血证的定义、沿革、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血证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血证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共同的病理变化为火热偏盛,迫
血妄行和气虚失摄,血溢脉外两方面。
3.叙述血证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血证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正确理解和运用“治火、治
气、治血”的大法。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痴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痴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痴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痴呆的定义、沿革、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痴呆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痴呆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痰淤痹阻,
火扰神明,神机失用。
3.叙述痴呆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痴呆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正确理解和运用“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的大法。
5.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护理措施及转归预后。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课间见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厥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厥证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厥证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厥证的定义、沿革、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厥证的定义、沿革及西医范围。
2.分析厥证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
3.叙述厥证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厥证的辨证的要点、治疗原则,明确厥证乃急危之候,当
及时救治,以醒神回厥为首要治疗原则。
5.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措施及其转归预后。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课间见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痫病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痫病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痫病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预后转
归。
3.了解痫病的临床特征、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痫病的定义、历代医家和医著的认识、预防护理措施及预
后转归。
2.讲述痫病的临床特点,明确该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丧失性疾
病。
3.讲解痫病的病因病机。在病因方面多由七情失调、先天因素、
饮食不节、劳累太过、脑部外伤或患病之后所致。脏腑失调、气机逆
乱、痰浊阻滞、风阳内动为痫病的病机。
4.介绍痫病的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5.讲解痫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有病情的轻重和证候的虚实两方
面,讲解痫病的诊断,讲解痫病与中风病、厥证和痉病鉴别。
6.讲解痫病的治疗原则,分清发作期和恢复修止期的治疗特点。
7.重点讲解痫病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
2.选择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实习。
3.依据教学条件进行幻灯、录像或多媒体放映。
癫狂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癫狂的分证论治。
2.熟悉癫狂的病困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要点及治疗原
则。
3o了解癫狂的临床特点、癫病与狂病的区别和联系、预后转归、
预防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癫狂的定义、范围、转归预后,预防和护理措施。
2.讲解癫和狂都是神志失常的疾病,二者即有区别又有联系。扼
要介绍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
3.讲解癫狂的病因病机。阴阳失调、情志抑郁、痰气上扰、气血
凝滞是癫狂的主要病因病机,此外还与先天禀赋不足和体质的强弱有
关。
4.讲述癫狂的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辨证要点主要辨清阴
阳、辨抑郁与呆滞症状的轻重、辨清痰火与阴虚的主次先后;癫狂的
鉴别诊断主要与痫病、脏躁、澹语及郑声区别。
5.讲解癫狂的诊断及治疗原则,癫病多虚、补气养血为主。狂病
多实,先降火。化痰、祛瘀,后期滋养心肝阴液兼清虚火。总原则以
调整阴阳为期。
6.重点讲解癫狂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选择典型病例进行临床实例教学。
3.依据教学条件进行幻灯、录像及多媒体教学。
胃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胃痛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及辨证要点。
3.了解胃痛的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预后转归、预
防及护理措施。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胃痛的定义、历代医家或医著对胃痛的认识、胃痛与西医
学疾病的关系。
2.讲解胃痛的病因病机,胃痛主要由外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
不畅及脾胃虚弱引起,与胃、脾、肝关系密切。
3.讲解胃痛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主要与胃痞、真心痛区别;辨
证要点应当分清寒热、虚实、气血及在胃、在肝、在脾之不同。
4.讲解胃痛的治疗原则。理气和胃为基本原则,但须审症求因、
论治,掌握“通则不痛止痛大法的具体应用。
5.详细讲解胃痛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典型病例分析。
2.课间实习。
3.依据教学条件配合幻灯、录像或多媒体教学。
呕吐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呕吐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呕吐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呕吐为较常见病证、大体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
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呕吐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呕吐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分虚实两类,以胃失和降,胃气
上逆为基本病机。
3.叙述呕吐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呕吐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以和胃降逆为大法。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痞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痞满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痞满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痞满的定义、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痞满的定义、沿革、范围。
2.分析病因病机,明确本病虚实关系,以及内、外因在发病上的
作用。
3.叙述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正确理解和运用“虚则补之,实则
泻之”的大法。
5.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1.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呃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呃逆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呃逆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呃逆的定义、范围、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呃逆的定义、沿革、范围。
2.分析呃逆的病因病机,明确其分虚实两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
成,并与肺失肃降、肾之摄纳,肝失条达有关。
3.叙述呃逆的证候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呃逆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理气和胃,降逆平呃为法。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呃逆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转归预后。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结合自学。
2.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噎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噎膈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熟悉噎膈的病因病机、辨证、诊断要点。
3.了解噎膈的定义、范围、预防护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噎膈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病因病机,明确其分虚实两类,及脏腑关系,指出虚证后
期乃是危重病证。
3.叙述噎膈诊断、鉴别诊断,提示及时进行西医检查。
4.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注意顾胃气。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可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腹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腹痛的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熟悉腹痛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了解腹痛是临床上极常见的病证、大体范围、预防护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腹痛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腹痛的病因病机,分清寒热虚实,以及不通则痛的基本病
机。
3.叙述腹痛诊断要点以及与其他病证中常见腹痛的区别。
4.讲解腹痛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通”法在本病中的应
用。
5.详细讲解腹痛的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课间见习。
3.有条件可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泄泻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治疗原则以及证治分类。
2.熟悉泄泻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点。
3.了解泄泻的定义、范围、预防护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泄泻的定义、沿革及范围。
2.分析病因病机,明确脾虚湿盛是基本病机。
3.叙述泄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讲解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寒热虚实辨证论治。
5.详细讲解证治方药。
6.简介预防及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课间实习。
3.有条件可介绍有关声像资料
胁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胁痛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代表方药。
2.熟悉胁痛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胁痛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胁痛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胁痛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胁痛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胁痛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胁痛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5.介绍胁痛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及预防。
6.简介胁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痢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痢疾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代表方药。
2.熟悉痢疾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痢疾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4.了解痢疾的预后转
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痢疾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痢疾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痢疾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痢疾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方药。
5.介绍痢疾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及预防。
6.简介痢疾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便秘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便秘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熟悉便秘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便秘的疾病沿革及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便秘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便秘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便秘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便秘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便秘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5.介绍便秘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及预防。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黄疸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黄疸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
则。
3.了解黄疸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黄疸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黄疸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黄疸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黄疸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黄疸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5.介绍黄疸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及预防。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鼓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鼓胀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2.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了解鼓胀的疾病沿革、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鼓胀的预后的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鼓胀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鼓胀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鼓胀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鼓胀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5.介绍鼓胀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及预防。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积聚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积聚各证型的临床特征、治法及代表方药。
治疗原则。
2,熟悉积聚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
3.了解积聚的疾病沿革及现代医学范畴。
4.了解积聚的预后转归、护理调摄以及预防。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积聚的定义、疾病的沿革和现代医学的范畴。
2.讲述积聚的病因病机。
3.重点讲述积聚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4.详细讲述积聚各证型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代表方药。
5.介绍积聚的预后转归、调摄护理、预防。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电化教学如录像片、幻灯片。
头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头痛的分类、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证治。
2.熟悉头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了解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范围及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1.说明头痛是以头痛为主要特点的常见多发病,即是有关疾病一
个常见症状,又是有关疾病加重、转危一个先兆;了解内伤与外感两
大类头痛所讨论的范围。
2.讲解头痛属外感者,以脉络阻闭为实;内伤者以脉络失养为虚
的病机特点,以及实证日久不复,正气受损,转为虚实夹杂的证候。
3.讲解头痛以自觉头部疼痛,或痛在局部,或痛及全头,又有内
外之别:即外感头痛以突然而作,其痛如破,痛无休止为特点:内伤
头痛以病作而缓,绵绵而痛,时痛时止,日久不除为特点,以及痛之
轻重、性质、部位、时间和某些因素的影响等所表现复杂的临床表现
特点。明确其诊断及与眩晕、中风先兆、郁病、失眠、健忘等病鉴别
要点。
4.重点讲解头痛的证治方药。
5.简介头痛的现代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眩晕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眩晕各种类型的证候特点、治疗方法及常用方药。
2.熟悉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虚与瘀血的病理变化在眩晕
发病中的作用和区别。
3.了解眩晕的基本概念。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眩晕的证候特点及历史沿革。
2.讲解眩晕的病因病机及风、火、虚与瘀血的特征和区别。
3.详细讲解眩晕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瘀
血阻络的证候特点及治疗方法,重点讲解眩晕治疗的标本缓急以及各
型治法、方药与加减。
4.讲解眩晕的转归预后,调摄护理及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3.有条件可配合声像教学手段。
中风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风病的病机要点和辨证论治。
2.熟悉中风病的范围、证候特征和调护。
3.了解中风病的发病情况及历史沿革,及其研究进展。
(二)教学内容
L介绍中风病的概念、历史沿革和范围。
2.分析中风病的病机要点,其病位在脑髓血脉,基本病机是气血
逆乱,上犯于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其以昏倒、半身不
遂、口舌歪斜、不语或言语涩,偏身麻木为中心证候。
3.叙述中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和辨证要点。
4.明确中风病证治内容。重点讲解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用活
血祛瘀,化痰通络法,化痰通络汤;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用平肝
泻火通络法,天麻钩藤饮;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用化痰通腑法,
大承气汤加减;气虚血瘀证,用益气活血,扶正祛邪法,补阳还五汤;
阴虚风动证,用滋养肝肾,潜阳熄风法,镇肝熄风汤;痰热内闭清窍
证,用清热化痰,祛痰开窍法。羚羊角汤、安宫牛黄丸加减。痰湿蒙
闭清窍证,用温阳化痰,醒神开窍法,涤痰汤加减。元气败脱,神明
散乱证,用益气回阳固脱法,参附汤加减。以上主证中痰热内闭者,
可使用清开灵注射液。
5.介绍中风病的调护及研究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配合教学录像片重点讲解证候特征及辨证要点。
郁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郁病的治疗原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了解郁病的病因病机。
(二)教学内容
1.介绍郁病的概念及范围。
2.讲述郁病的病因是情志内伤和脏气抑郁,其病要主要为气机郁
滞,脏腑功能失调。
3.阐述郁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证候特征、病史、性别是诊断的
主要依据。郁病需与喉痹、噎膈、癫病等病证相鉴别。
4.讲述郁病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理气开郁是治疗郁病的基本
原则,尚应配伍化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对于虚证,则
宜养心安神、补益心脾或滋补肝肾。
5.讲述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血行郁滞、痰气郁结、心阴亏虚、
心脾两虚、肝肾阴虚、心神惑乱等郁病证型的辨证、治法及方药。
6.讲述郁病的预防有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瘦气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瘦气的基本治疗原则及其分证论治
2.熟悉度气的诊断。
3.了解瘦气发生的病因及基本病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度气的定义和范围。
2.分析度气的病因病机。
3.叙述瘦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讲解屡气的辨证要点、治疗原则,明确养阴清热、解郁化痰是
治疗亵气的基本原则。
5.讲述瘦气各证型的辨证、治法和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痉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痉证的证治内容。
2.熟悉痉证的诊断依据。
3.了解痉证的病因病机、鉴别诊断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痉证的定义及范围。
2.讲解痉证的病因病机。
3.叙述痉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讲解痉证的辨证要点,明确其“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
5.重点讲解痉证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教学为主。
2.结合临床见习。
颤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颤震的证治内容。
2.熟悉颤震的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痴呆、郁病、健忘
的鉴别。
3.了解颤震是老年常见多发病及病因病机及转归
(二)教学内容
1.介绍颤震的定义、范围及沿革。
2.分析颤震的病因有虚实二端,实者为风阳内动、痰热动风、瘀
血挟风;虚者为髓海不足和气血亏虚。主要病机是髓海失充、筋脉失
荣,肢体失控。病久正气渐损、虚实夹杂、更难速愈。
3.讲解颤震证候特征是轻者头摇肢颤,重者头部震摇大动,肢体
颤动不已,不能持物,继则肢体不灵,行动迟缓,步履慌张,表情淡
漠,口角流涎等症。
4.重点讲述颤震的证治内容。
5.讲解颤震的预防及护理。
6.简介预防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o
3.有条件者介绍颤震的相关声像资料。
水肿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水肿病的鉴别、以阴阳为主的辨证纲领,及发汗、利水、
攻逐、健脾、温肾、降浊、化瘀等治疗大法。
2.掌握水肿病的辨证论治。
3.熟悉水肿病的发病因素及肺、脾、肾三脏在水肿病机中的作
用。
4.了解水肿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水肿的概念,阐释疾病沿革,点明肺、脾、肾三脏是发病
关键、水液潴留是发病结果,进而明确病因与结果的关系。
2.阐述水肿病因是外感风邪(或寒或热)、疮毒内归、水湿浸渍、
湿热壅滞、饮食劳欲所致。病机关键是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
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水液潴留、泛滥成肿。其中肾为本、肺为标、
脾为制水之脏。简要提血瘀亦是水肿病的不可忽视因素。
3.讲述水肿病的辩证以阴阳为纲,阳水属实,阴水多为本虚标实。
交待阴水、阳水的鉴别及相互转化,以及水肿与鼓胀的鉴别。
4.重点讲解水肿病风水泛滥证、湿毒浸淫证、水湿浸渍证、湿热
壅盛证、脾阳虚衰证及肾阳衰微证的证候特征及发生关键。
5.讲解水肿的治疗,阳水:①疏风利水法,越婢加术汤加减;②
解毒利湿法,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③化湿利水法,五皮
饮合胃苓汤加减;④分利湿热法,疏凿饮子加减。阴水:①健脾利水
法,实脾饮加减;②温肾利水法,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附述水
肿急危重证的抢救处理和预防治疗。
6.指出水肿病的预后及生活起居饮食规律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有条件者介绍水肿的声像资料。
淋证(附尿浊)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淋证的辨证要点、治则及分证论治。
2.熟悉尿浊的病理、治则及证治。
3.了解淋证的发病原理和辨病知识。
(二)教学内容
1.介绍淋证定义,简述淋证的沿革。
2.阐明淋证的病因病理是温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所致,有
虚实之分。
3.讲述热淋、血淋、气淋、石淋、膏淋、劳淋的证候特征及相互
联系,明确与瘾闭、尿血、尿浊的鉴别。指出淋证初病属实,清利为
主;久病多虚,补益为主;本虚标实者,以补益清利并施。
4.详细讲解各种淋证的证治。热淋,治以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
加减;石淋,治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石苇散加减;气淋,实证治
以利气疏导,沉香散加减;虚证治以补中益气法,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淋,实证治以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虚证治以滋阴
清热,补虚止血,知柏地黄丸加减;膏淋,实证治以清热利湿,分清
泄浊,程氏草薜分清饮加减,虚证治以补虚固涩,膏淋汤加减;劳淋,
治以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加减。
5.附述尿浊的概念、与膏淋之异同点,指出病机初起为实,湿热
为多;久病脾肾两虚,亦有虚实夹杂者。治疗里热者以清热化湿为主,
程氏革菊分清饮治之;脾虚者以健脾益气,升清固涩为主,补中益气
汤合苍术难名丹治之;肾虚者以温补肾元固涩为主或滋阴益肾固涩为
主,鹿茸补涩丸或知柏地黄丸合二至丸治之。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有条件者介绍淋证临床表现的声像资料。
癖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痕闭各个证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瘾闭的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3.了解瘾闭的病理主要是肾和膀胱气化失司,但与肺、脾、肝、
三焦有关。
4.了解瘾闭的转归预后。
(二)教学内容
1.简介瘾闭的概念和范围,并说明瘾和闭的区别与联系。
2.阐明癖闭的病机主要是肾与膀胱的气化功能失调,病理性质有
虚实的不同,实证是膀胱气化不利;虚证为肾虚膀胱气化无权。
3.叙述瘾闭的治疗原则应根据“腑以通为用”的原则,着重于通
利,但通之法,又有虚实之不同。实证治以清湿热,散瘀结,利气机
而通水道;虚让治宜补脾肾,助气化使气化得行,则小便自通。
4.讲解瘾闭的证治有:(1)膀胱湿热症,用清热利水法,八正散
加减;(2)肺热壅盛证,用清肺利水法,清肺饮为主方;(3)肝郁气
滞证,用疏利气机法,沉香散加减;(4)尿道阻塞证,用行瘀散结法,
代抵当丸加减;(5)脾气不升证,用升清降浊法,补中益气汤和春泽
汤加减;(6)肾阳衰惫证,用温补肾阳法,济生肾气丸加减。
5.介绍针灸、按摩、探吐、取嚏、外敷、导尿等疗法及调摄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
2.临床见习。
消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消渴的各证型的辨证施治。
2.熟悉消渴的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转归。
3.了解消渴的发生与阴虚、燥热、血瘀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1.简介消渴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2.阐明消渴的病机主要是燥热、阴虚、血瘀。主要与肺、胃、肾
三脏密切有关。
3.讲述消渴的证候特征主要为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及尿
有甜味。
4.讲解消渴的治疗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为基本治则,并应根据
病情适当结合清热泻火,健脾、补肾、涩精、活血化瘀等法。
5.讲解消渴的证治有:(1)肺热津伤证,用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法,消渴方加减。(2)胃热炽盛证,用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法,玉女
煎加减。(3)肾阴亏虚证,用滋阴固肾法,六味地黄丸加减。(4)阴
阳两虚证,用温阳滋阴补肾法,金匮肾气丸加减。
6.介绍消渴的预后及调摄护理。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
3.多媒体、课件。
腰痛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腰痛的临床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其与水肿、淋证、
胃脱痛、肾风等的鉴别要点。
2.熟悉腰痛的病因病机与转归。
3.了解腰痛的发病情况、范围。
(二)教学内容
1.介绍腰痛的定义和范围。
2.讲述腰痛外感实证为邪实,内伤虚证为肾虚的病机特点,以及
实证日久,正气受损,转为虚实夹杂的转化规律。
3.讲解腰痛以自觉腰痛,或左或右或中,或全腰疼痛,或痛无休
止,或时痛时止,或疼痛难忍,或绵绵不休,或牵及胃脱,甚或呕吐,
或上及背部,或牵连少腹及二阴等为主要证候特征,明确其诊断。
4.重点讲解腰痛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见习o
关格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关格各型的辨证论治。
2.熟悉其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3.了解关格概念、了解其为常见的病证。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关格的概念及定义。
2.阐明关格是由于多种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肾气衰败,
气化无力开阖失司,正虚邪实或由虚入损,最终发生内闭外脱、阴竭
阳亡的变化。
3.讲述关格的诊断要点及其与瘾闭、走哺的鉴别诊断。
4.阐明关格的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
5.讲解关格的各型论治:①肾脾亏虚,湿热内蕴。治宜健脾益肾,
清热化浊,方用无比由药丸合黄连温胆汤。②肾脾阳虚,寒湿内蕴,
治宜温补肾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茱萸汤。③肝肾阴虚,肝风内
动,治宜滋补肝肾,平熄肝风,六味地黄汤全羚羊钩藤汤。④肾病及
心,邪陷心包。治宜豁痰降浊,辛温开窍,泽痰汤合苏合香丸。
6.介绍关格的预后及转归。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L课堂讲授结合自学。
2.临床见习。
遗精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遗精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熟悉遗精的病因病机,其病机要点在于心肾不宁,精关不固。
其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心肾两脏。
3.了解遗精的概念及梦遗与滑精的区分。
(二)教学内容
1.说明遗精的概念,有属于生理和病理的不同。
2.介绍导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劳心太过、房
劳过度、手淫石介丧所致。其总病机为肾气虚不能固摄。其病变脏腑
主要在心肾两脏。
3.说明其诊断依据。
4.讲清遗精与溢精、早泄、走阳、精浊、膏淋的区别。
5.明确本病的辨证要点为辨病位、辨虚实、辨阳阳。
6.讲述各型的证治方药。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自学。
虚劳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虚劳各证型的辨证论治。
2.熟悉虚劳的证候特征、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3.了解虚劳的病因病机。
(二)教学内容
1.说明虚劳的概念,简述历代医家对虚劳在理论治疗上的认识。
2.介绍本病的病因病机,阐明虚劳的病理性质为气血阴阳的亏
损,病变部位主要在五脏。
3.讲明虚劳的证候特征及诊断依据。
4.阐明虚劳与肺痍、内科其他病证的虚证的鉴别。
5.讲解虚劳的辨证一要明确病位所在。弄清疾病属性;二要判定
本病的顺证及逆证以掌握病情的转归;三要弄清虚劳的病因,分清兼
次证的有无。
6.阐明虚劳的治疗以补益为基本治疗原则,治疗时一要根据气血
阴阳亏损的不同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之法,二要依据主证及
兼次证采用扶正祛邪的方法。
7.讲解虚劳的九个证型:①气阴亏虚型,用黄黄鳖甲散;②肺肾
气虚,方用补肺汤合人参蛤蛇散;③心脾气血亏虚,方用归脾汤加减;
④肝肾阴虚,方用六味地黄汤合补肝汤;⑤脾肾阳虚,方用附子理中
汤合金匮肾气丸;⑥心肾阳虚,方用拯阳理劳汤合右归饮;⑦肾阴阳
两虚,偏阳虚者用右归丸为主方,偏阴虚者以左归丸主方;⑧肾精亏
耗,方用河车大造丸;⑨正虚瘀结,方用大黄虫丸。
8.说明如何判定虚劳的预后,介绍虚劳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
内伤发热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内伤发热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肝郁发热、气虚发热、
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瘀及湿阻发热的证治方药。
2.熟悉内伤发热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3,了解内伤发热的病因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内伤发热的临床证候特征,以低热为多见,有时也可为高
热,也有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并说明与外感发热的鉴别诊断。
2.叙述内伤发热病因以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为主。病位
涉及多个脏腑,病机重点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3.明确内伤发热辨证要点,必须辨明虚实,实证应辨其气滞、痰
湿、血瘀;虚证者应辨其气血阴阳不足及脏脏的虚损。
4.分别讲解内伤发热各证候的症状特点,肝郁发热以疏肝理气,
清肝泻热为主,丹桅逍遥散加减;瘀血发热以活血化瘀为法,血府逐
瘀汤加减;湿阻发热以芳化宣畅,除湿清热为主,以三仁汤加减;气
虚发热者以健脾益气,甘温除热为法,方用补中益气汤;血虚发热者
以益气补血为法,方用归脾汤加减;阴虚发热者以滋阴清热为法,方
用清骨散加减;阳虚发热者以温阳补肾,引火归元为法,方用金匮肾
气丸加减。
5.简要介绍内伤发热的调护及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
2.临床实习。
疟疾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疟疾病机、诊断要点、以及正疟、温疟、热瘴的证治方
药。
2.了解疟疾为南方多见的传染病,了解病因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疟疾的临床证候特点,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
为临床特点,并说是与其他外感疾病及内伤发热之寒热往来相鉴别。
2.叙述疟疾的病因为感受疟邪所致,具有传染性,以南方发病为
多,多发于夏季,秋季,病机重点为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半表半里,
出入于气营之间所致。
3.明确疟疾的治疗原则为祛邪截疟,根据寒热之不同,分别施治。
4.分别讲解正疟、温疟、寒疟的症状特点,正疟以祛邪截疟,和
解表里,方用达原饮合小柴胡汤加减;温疟以清热达邪为主,方用白
虎加桂枝汤加减;寒疟以和解表里,温阳达邪为法,方用柴胡桂枝干
姜汤。热瘴以除瘴解毒,清热保津为法,方用清瘴汤。
5.讲解中医药对疟疾治疗有丰富经验和良好疗效,尤其是青蒿治
疗疟疾具有特异性。
6.简要介经疟疾的调护及进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结合自学。
痹病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痹病的病机、诊断要点,以及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痹的证治方药。
2.了解痹病为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病因及预后。
(二)教学内容
1.介绍痹病的临床证候特点,以肌肉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
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并
说明痹病与痿病的鉴别诊断。
2.叙述痹病的病因以风寒湿邪为主,病机重点为风寒湿邪合而为
病,痹阻经络气血,气血运行不畅所致。
3.分别讲解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的症状特点,行痹以祛风通
络,散寒除湿为法,方用防风汤加减;痛痹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
法,方用意松仁汤加减;热痹以清热通络,祛风除湿为法,方用白虎
桂枝汤加味;并说明痹治疗当补肾散寒,涤痰化瘀,搜风通络,方用
独活寄生汤加味。
4.介绍痹病的预后转归,痹病日久不已,邪气内舍,可转为五脏
痹,多预后不良。
5.介绍痹病预防及护理措施。
(三)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大、中容量数字程控交换机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机械治疗及病房护理设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自查报告范文
- 2024年产品保修服务协议文本
- 2024年专用液化气运输服务协议范本
- 2024年建筑效果设计方案协议模板
- 2024年二手车销售协议:全面细化
- 仓库租赁与承包协议范本2024年适用
- 出口业务协议样式2024年专业
- 恋爱与性心理(创意ppt)PPT通用课件
- 《汪国真诗歌》最全合集
- 日常巡检过程注意事项
- PIVAS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净化系统及其核心设备维护)PPT课件
- 煤矿安全避险系统有效性评估
- 建筑工程各个分部工程材料需要送检与实体检验解读
- 数据中心机房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2年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监测规范及操作手册
- 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程Unit-7-Concluding-Research
- 仪器柜明细卡
- 矿业企业投资法律尽职调查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