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科举制和西方近代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19131933189819051906200519931978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时空坐标18401912改革科举废除科举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1949沿用并完善民主革命时期干部制度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务员任用法》《文官考试法草案》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9第1段)(一)科举制度的变化:1、背景: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师夷长技洋务运动急需人才材料1: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康有为《请奏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①晚清时期,科举制度受到冲击;②西学的传播;③洋务运动的开展。材料2: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客谓处存亡危急之秋,务亟图自救之术,此意是也。固知处今而谈,不独破坏人才之八股宜除,与凡宋学汉学,词章小道,皆宜且束高阁也,然而西学格致,则其道与是适相反。——严复《救亡决论》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9第2段)(一)科举制度的变化:2、表现:1898经济特科六事——据《遵议开设经济科折》整理内政凡考求方舆险要、郡国利病、民情风俗诸学者隶之经武凡考求行军布阵、驾驶测量诸学隶之外交凡考求各国政事、条约公法、律例章程诸学者隶之格物凡考求中西算术、声光化电诸学者隶之理财凡考求税则、矿产、农工、商务诸学者隶之考工凡考求名物象数、制造工程诸学者隶之①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②废八股,以时务策命题变法失败所有考试悉照旧制1901材料3:今日育才要旨,自宜多设学堂……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必当使举人、进士作为学堂出身以励济世才。——张之洞、刘坤一《会奏变法图强第一折》实行新政①省:大学堂②府、州、县:中小学堂③蒙养学堂(小学)▲《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9第2段)(一)科举制度的变化:2、表现:1898①加设经济特科②废八股,以时务策命题变法失败1901所有考试悉照旧制实行新政材料4:1901年,经济特科考试,也是清末唯一的一次,仅录取27人。皇太后并未重用这27人,只是“赏以饭碗”。——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1905材料5: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袁世凯《请递减科举中额专注学校折》光绪帝诏准袁世凯、张之洞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1906废除科举制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科举制度的变化:
史料阅读(P40)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戢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换取列强信任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心学习设立学堂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维护清王朝统治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一)科举制度的变化:时间科举制的发展隋唐宋明1906创立发展完善鼎盛废除
科举制度的废除,代表着中国已与过去一刀两断,其意义大致相当于1861年沙俄废除农奴制和1868年明治维新后的废藩。——[美]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①促进新式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实用的新式人才;②推动选官制度的改革→学堂选官、留学毕业生选官;③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推动中国近代化,间接加速清的灭亡;④推动新文化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社会与思想基础。废除科举制的进步性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之废封建、开阡陌。——严复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总理大臣一名,会办大臣及会办大臣兼尚书各一人,内设各司分别执外交、通商、路矿、关税、邮政、海防等事务……这一改革的除适应改革的需要调整旧机构、增设新机构以外,清政府还裁撤了詹事府、通政使司等旧机构,裁撤了东河河道总督缺和督抚并设共处一城的云南、湖北、广东巡抚缺。整顿吏治,裁汰了政府各机关的胥吏差役。——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代史》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40第2段)(二)晚清官制改革:1、传统官制改革:新政改革影响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和总税务司)陆续设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改革特点:①除旧与立新相结合;②先中央后地方;③具有一定的近代化色彩。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官制向近代转变,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腐朽的清政府。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39-40)(二)晚清官制改革:2、学堂选官:材料6:东西各国学堂,皆系小学、中学、大学以次递升,毕业后始予出身,拟请按照办理。小学毕业生考试合格,选入中学堂。毕业考试合格,再选入大学堂。毕业考试合格,发给凭照。督、抚、学政,按其功课,严密扃试。优者分别等第,咨送京师大学堂覆试,作为举人、贡生。其贡生留下届应考,原应乡试者听。举人积有成数,由京师大学堂严加考试,优者分别等第,咨送礼部。简派大臣考试,候旨钦定,作为进士,一体殿试,酌加擢用,优予官阶。——《清史稿·卷一百七志八十二》①1901实行新政: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蒙养:六七岁入学)↓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40第3段)(二)晚清官制改革:2、学堂选官:②1904初《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癸卯学制①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五等;②中等以上者获奖励出身,授以官职或升学;③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两江师范学堂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北洋大学堂校训:“实事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P40第3段)(二)晚清官制改革:3、留学毕业生选官:▲1872年赴美留学幼童材料7:(留学生)如果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华,准照派出洋学生一体考验奖励,均候置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各项出身,已被任用,而资鼓舞。——1901年上谕每年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三等赐出身分配官职P39学习聚焦:废除科举制度,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八股文的废除()A.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B.直接导致新式学堂的普及C.使中国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D.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课堂练习1904年癸卯学制后才出现有利于近代化1905年诏准,1906年起停止科考A2.当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清政府逐渐失去了对乡村社会教化主体的控制,使得乡村社会的教化呈现出一种空前的失范状态,地方社会对中央的向心力于是逐步消失殆尽。据此可知,当时乡村教化结构的变化()A.最终使得科举制迅速瓦解B.表明清朝中央集权开始丧失C.直接导致清政府走向灭亡D.凸显了晚清政治结构的变化课堂练习是原因不是结果太平天国和八国联军侵华时已有是辛亥革命D东西各国学堂毕业与入官考试无不判为二事。中国兴学之初,科举未停,任官之制未备,自不得不沿用科举办法,学堂毕业者即予实官,以证进而资任使。惟比年以来,毕业人数逐渐增加,而官缺之增设有限,学生得官之后仍复置之闲散。拟自《文官考试任用章程》施行之日起,无任何项学堂考试毕业者,概不给奖实官,其游学毕业生之廷试,明年亦拟不复举行。——清朝学部1911年9月▲《学部官报》书影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P40最后1段-P41)(一)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1912.4.2):1、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材料8: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超过现代之民主政治……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用。——孙中山①以考试制度为主,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2、意义:进一步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3、局限:未能实施国民大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国民政府考试院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P41第2段)(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1、考试选官:①文官考试制度建立标志:1913年初《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②内容:报考资格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负责机构政事堂铨叙局考试类型文官高等考试、文官普通考试、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文官高等考试科目甄录试①国文②历史③地理④笔算初试①国法学②刑法③民法④国际公法⑤行政法⑥经济学⑦财政学大试①现行法令解释②设案之判断③草拟文牍▲北洋政府文官考试优等证书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P41第2段)(二)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8):2、甄别选官:材料9:文官甄别制度,即文官保荐制度,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补充……并非所有文官都有保荐权,只有特任文官、各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和依《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才有权保荐,而且每次只能保荐2名。——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①目标: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②标准:检验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
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③作用: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材料10:事实上,凡是参加文官考试的人,都是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很差的中下层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较差,才想通过考试这个途径改变自身现状和自身地位,把文官考试作为工具。然而文官参加文官考试被录取的知识分子得不到任用,而无须参加考试却有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各种途径同样可以入仕为宦,官运亨通。尤其是1915年以后推行甄别、甄用制度,更是为上层人士提供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尹全海《北洋政府文官书试制度述评》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5):1、人事制度改革:“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确立时间1929年《公务员任用条例》1933年《公务员任用法》选任机构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报考资格男女皆可任用资格甄别制度:效仿北洋政府,采用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P41最后2段)
史料阅读(P42)
《考试法》规定高等考试应试人需具有下列资格之一:
1.国立或经立案之公私立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2.教育部承认之国外大学独立学院或专科学校毕业,得有证书者;3.有大学或专科学校毕业之同等学力,经检定考试及格者;4.确有专门学术技能或著作,经审查及格者;5.经普通考试及格四年后或曾任委任官及与委任官相当职务三年以上者。——《国民政府公报》第232号(1929.8.2)P40学习聚焦:以考试方式选拔官员,是民国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体。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P41最后1段)(三)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4-1949.5):2、评价:材料11: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中,有很多妇女报名参加。南京国民政府还在考试中增加了检定考试一项,即没有受到正规学校教育而自学成才的青年,可以参加检定考试,及格后便取得参加高等考试与普通考试的应试资格……南京国民政府一方面以“致力于国民革命”的年限为资格,使国民党员可以绕开文官考试进入文官队伍;另一方面,规定党义为考试科目,对非国民党员进入政府严加限制。——《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文官考试制度之比较》①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得到了确立;②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③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亲信、拉帮结派现象始终无法禁绝。开放平等制度健全选任脱节党派性强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材料11: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Ø历史纵横(P41)民国时期的文官、公务员等级制北洋政府的文官分为行政官、外交官、司法官、技术官、警察官五种,有四级九等。南京国民政府的公务员等级制度,继承了北洋政府的文官等级制度并有所变通。根据1933年制定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的规定,公务员分为四等三十七级。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②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③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民国时期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3.继承了“民国的政府官员,不管他们是大总统,是内阁总理,是各部总长,我们都可以把他当作汽车夫”“或者当作看门的巡捕,或者是弄饭的厨子,或者是诊病的医生,或者是做屋的木匠,或者是做衣的裁缝”孙中山这一思想()A.体现了“主权在民”观点B.实践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C.继承了墨家民本思想D.深受十月革命影响课堂练习新时期中共执政理念民本是儒家思想新三民主义A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一)干部制度:Ø历史纵横(P42)干部新中国成立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政府、边区政府、工农民主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新中国成立后,“干部”一词的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中国共产党革命烈士。带头查风口,探流沙,趟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所开创的水利工程,经后来引黄淤灌,最终让二十多万亩盐碱地变为良田。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P42第1-2段)(一)干部制度: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监督、交流、培训等内容民主革命由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改革开放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坚持党管干部原则,逐步实现干部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新中国成立沿用,并建立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十八大以来干部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在干部的廉政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规定,取得很大成绩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一)干部制度:(P42第1-2段)材料12: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开始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明确了挑选和任免干部必须采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再交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领导干部终身制也逐步废除,由任期制和集体交班制取代。——易振龙主要内容包括:由党制定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由各级党委管理和推荐重要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党指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党管干部方法,努力实现干部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检查监督,保证干部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党管干部原则干部制度改革具有哪些进步意义?①提升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效率;②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③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④为现代公务员制度提供借鉴。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二)公务员制度:(P42最后1段-P43)2006发展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1993初步形成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2005正式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Ø历史纵横(P43)公务员公务员是指在各级政府机关中,行使国家行政职权、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属于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二)公务员制度:(P42最后1段-P43)P42倒数3行: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以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考录工作正式法制化阅读材料,对照课文相关内容,分析其中的变化。学思之窗(P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