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PAGE17目录摘要……………ⅠABSTRACT……………………Ⅱ1.前言……………1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11.2研究目的及意义…………12.文献综述………………………22.1刻板印象相关概念的定义………………22.2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22.2.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论研究……32.2.2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国外相关研究…………………国内相关研究…………………53.实验研究………………………63.1研究对象…………………63.2研究工具…………………63.3研究方法…………………73.3.1施测程序……………73.3.2数据处理……………74.研究结果………………………74.1男女大学生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上的分布情况………74.2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85.存在问题及不足………………86.结论……………9参考文献…………11致谢………………13附录………………14摘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焦点。刻板印象是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职业、性别作为刻板印象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将职业按性别进行分类,认为男性适合从事某些职业,女性适合从事某些职业,而未考虑其它相关的因素,如能力、知识、兴趣、特质等。这种固定、僵化、单一或过分简化的分类方法,容易使人们对职业产生僵化的印象,妨碍个体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从我国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情况看,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就业更难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问题。导致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仅有社会和家庭方面的原因,也有女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本文首先从刻板印象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前人的相关研究等方面介绍了刻板印象的内涵。第二部分实验研究采用两个问卷来研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本研究选取苏州大学文正学院18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桑德拉·贝姆的性别角色量表(BSRI)以及自编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情况,结果:男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无显著差异。最后,针对本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关键词:刻板印象、性别角色、职业性别刻板印象ABSTRACTInrecentyears,theobtainingemploymentofcollegestudentshasbecomeafocalpointconcernedbypeople.Stereotypeisakindofstableviewpointtowardacertainsocialgroup,whichisgenerallyrelatedtosomecharacterandbehavior.Peoplealwaysfocusontheoccupation-sexstereotypes,oneoftheimportantresearchareasinthesocialstereotype.Overalongtime,theclassificationofoccupationhasbeeninfluencedbythesex-typedstereotype,butotherfactorssuchascapability、knowledge、interest,personalityhavebeenneglected.Asaresult,peopleholdafirmlyviewthatsomeworkfitmaleonlyandothersfitfemaleonly.Thisfixed,rigidandsingleover-simplifiedviewofoccupationalclassificationwillresultinarigidimpressionofoccupations,andwill,therefore,influencepeople'scareerchoiceandprofessionaldevelopmentinthefuture.Nowadays,thelowemploymentoffemalecollegegraduateshasbecomeauniversalsocialproblemaroundthecountry.Thereareseveralfactorsthatleadtothisproblem,includingsociety,family,thepersonalityoffemalecollegestudents.Inthisstudy,wefirstpresenttheconcept,theoryandpreviousresearchofoccupation-sexstereotypes.Thenweusetwoquestionnairetomeasuretheoccupation-sexstereotype.Therewere180collegestudentswhichfromwenzhengcollegeofsoochowuniversitybeingthesample.Thesituationofoccupation-sexstereotypewasanalyzedbyapplyingBemSexRoleInventory(BSRI)andOccupation-SexStereotypeQuestionnaire.Results:Malecollegestudents’totalscoreofoccupation-sexstereotype(includingmale-occupationandfemale-occupationstereotype)washigherthanthatoffemalestudents;Whiletherewerenosignificantdifferencesinthescoreofoccupation-sexstereotypebetweenandrogynous,masculine,feminine,orundifferentiatedgroup.Finally,wediscussedtheresultsintermsofmodelsofthesocialstereotypes.KEYWORDS:Stereotype,Genderrole,Occupation-sexstereotypePAGE11前言1.1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人数在不断增多,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可在求职时还要遭遇用人单位的性别歧视。因此,从心理学角度探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这一问题,了解这一现象的现状及其原因,从而进一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办法。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群体类别对他人进行知觉和判断,从而使个体与所属群体的特征保持一致,忽视个体的具体特征,但这种现象往往会导致个体的知觉和判断出现偏差。针对类别知觉的偏差现象,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逐渐形成群体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刻板印象(stereotype)。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早在1922年就由新闻工作者Lippman(1922)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延伸(刘淑雯,1996;刘修静,2000)。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是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归类的趋向,是以性别划分职业,视某种职业只适合某一性别(Lipton,O’Connor,&Maureen1991)。它直接影响到男性和女性的知觉、归因、动机、行为以及对不同职业的选择。这种刻板印象一旦形成就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很难随现实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因此它往往会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极易导致人们对职业产生僵化的印象,妨碍个体对未来职业的选择与发展。在招聘广告中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招聘条款:秘书、文员,限女性;计算机网络编程、生产经理,限男性等等。这些职业中除少数特殊是因男女生理特征的差异而对性别存在特殊的要求外,大多数职业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可能是由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性别角色观念影响下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造成的。如今虽然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由于传统的职业刻板印象和男女两性的观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很多研究表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仍然普遍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1]。1.2研究目的与意义就目前为止,所有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中可以发现,以往研究主要是将职业区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两种,并且研究对象跨越所有年龄阶段,从婴幼儿[2]到小学[3]、初中[4]、高中[5]、大学[6]以及成人[7]。这种静态研究无法揭示刻板印象的发展规律。目前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外显的和内隐的。外显的方法,即外显报告法,主要是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测量,例如:钱铭怡等自编《性别刻板印象调查问卷》,对中国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初步调查,考察男女两性在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8];由胡志海、梁宁建和徐维东编制《职业偏好测验》和《自由联想测验》考察大学生外显职业刻板印象的现状[9]。内隐的研究方法则如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associationtest,简称IAT)、刻板解释偏差(stereotypeexpanatorybias,简称SEB)等。本论文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外显职业刻板印象测量,即通过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其对性别角色是否存在刻板印象,以及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调查,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和存在着怎样的情况。寻找造成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原因,并对这种现象的改进提出建议。2文献综述2.1刻板印象相关概念的定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研究者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黄希庭,1998)。性别角色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指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10]。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sex-rolestereotype)是指某一社会文化中,人们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及其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1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Occupation-sex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专业、职业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是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归类的趋向,是以性别划分职业,视某种职业只适合某一性别(Lipton,O’Connor,&Maureen1991)。2.2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一般从种族和性别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形式。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其实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延伸(刘淑雯,1996;刘修静,2000)。2.2.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论研究(1)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12]是通过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Bandura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人们只有通过观察学习,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慢慢学习复杂的行为,进而掌握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社会学习理论也可用于解释孩子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父母和其他成人(如老师)通过有差别的强化手段,使男孩和女孩分别学会做男孩或女孩的事、选择“适合性别的学科专业”和从事“适合性别的职业”[13]。(2)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的认知发展理论[14]认为,个人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是一种基本的认识判断,而不是通过学习的结果。Kohlberg认为,在儿童社会化的历程中,性别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认定阶段、固定阶段和恒定阶段。在恒定阶段((7至8岁),孩子的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并且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的不同而改变。当孩子有了性别恒定的认知概念后,会去做一些与性别一致,或与性别相关的事,此时,由于父母、老师、同伴和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社会文化赋予性别角色的意义,会使儿童产生职业偏好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3)职业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Super[15]结合职业发展形态,把人整个一生的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创立期、保持期和脱离期五个时期。在成长期(0-14岁),儿童、少年通过对家庭、学校(包括幼儿园)及邻里中的重要他人的观察来发展关于职业角色的意识,并把他们与自我概念联系起来。探索期(15-24岁),在这个时期,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己,做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在创立期(25-44岁),个体己经进入了特定的工作领域,努力掌握该领域中职业发展的信息,力图开辟自己在职业中的发展道路,把基本上适应的该职业确定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到了保持期(45-59岁),个体己经在工作领域内取得一定地位,一般不再寻求新的职业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这个时期,个体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继续学习和提高。而脱离期(60岁以上),则是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开始脱离工作岗位,考虑退休后的生活安排。(4)职业抱负发展理论戈特弗雷德森(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16]认为职业发展过程表现为满意的职业的选择范围的发展。他的职业发展理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小和力量取向阶段(三至五岁)。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大与小对人进行分类,他们还没有对男女形成抽象的概念。第二阶段是性别角色取向阶段(六至八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性别与职业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是社会价值取向阶段(八至十三岁)。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知道存在着职业结构的社会分层,并懂得职业分层影响着人们如何过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第四阶段是内在的、独特的自我导向阶段(十四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把人格、价值观、经验、特殊才能、家庭需要等各种因素加以考虑,来选择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2.2.2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各国学者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将职业主要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两种,并且研究对象横跨所有年龄。普遍的结论是,人们普遍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且男性的刻板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容易产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即局限于传统男性适合的职业范围、传统女性适合的职业范围或男、女两性皆适合的职业范围上,来选择其职业工作的角色,如,男生偏向于选择科学、理工、建筑等方面的职业,女生则偏向于社会工作、护理、教育等方面的职业。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下面主要是按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论述。①性别大量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首先要求被试将职业按性别进行分类,然后要求他们指出男性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女性适合从事哪些职业。Bi11ings[17]调查了164位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二年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显著高于六年级学生;性别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家庭结构与父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St.Pierre等[18]采用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职业刻板印象。结果表明,他们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一步调查发现,父亲最初的职业对被试的职业刻板印象影响很大,而母亲的职业似乎没有影响。总的说来,以性别为基础的职业刻板印象四处可见,贯穿于婴幼儿到成人之间的所有年龄阶段。几乎己有的研究都得到一致的结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性别类型的影响,相比之下,女性更有可能选择那些传统以男性为主的职业,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而男性则不太可能选择传统以女性为主的职业,表现得更刻板。②年龄大多数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逐渐减少,但少数研究则与之相反。Shepard和Hess[19]分别以幼儿(四岁至六岁)、八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成人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回答在43种成人职业中,哪些职业应该由男性从事、女性从事、或者两者皆可。结果表明,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随幼儿到八年级学生再到大学生而显著地减少,到成人有适度的增加,除幼儿外,每一年龄组中男性的刻板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Alpert和Breen[20]通过问卷调查了美国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回答:在职业列表中,谁(男性或女性)能更好的从事哪种职业。结果是男孩和女孩的回答都表现出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但女孩的刻板化程度低于男孩。同时,作者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刻板化的程度会有所减少,但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总之,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认知、思维等的发展,个体早期对职业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会有所改变。有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逐渐减少,但有些研究则与之相反。③其它影响因素除性别和年龄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影响外,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传统的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Heilman[21]通过实验发现,当女性应聘管理职位时,招聘女性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她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特别是当女性的比例低于25%时非常显著。Eagly和Steffen[22]认为,男性和女性在不同职业场所的不同分布也会影响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Baron[23]等认为以男性为主的职业场所受到性别和职业的隔离要高于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场所,这就表明工作环境信息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国内相关研究王勇慧采用投射测验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通过与男大学生进行比较,对女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同时对女性自身的职业范围有着较高的限制;男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更甚于女性的自我限制;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造成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钱铭怡等[24]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来考察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发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女性更被动、顺从,而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于泳红[25]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实验结果说明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很深,即使是生活在现代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能避免。胡志海[26]采用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即对某些职业评价高,有些则低。不同地域的工作对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隐藏着加工机制的深层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他[27]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3实验研究3.1研究对象采用整体抽样法,抽取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学生180人,向其发放问卷。被试年龄范围在:20—24之间,平均年龄23,进行集体施策,其中男生96,女生84。3.2研究工具eq\o\ac(○,1)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emSexRoleInventory简称BSRI)BSRI根据被试自陈是否具有社会赞许的男性化或女性化性格特征来评价其男性化和女性化程度。这是一个7点量表,包括60个描述性格特征的形容词,男性化量表20个,女性化量表20个,中性20个。该量表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8]。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记分方法是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不同的性别取向组[29]。在本研究中,结合被试的男性化得分和女性化得分,采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种性度取向组:男性化组(男性化得分高十中位数,女性化得分低十中位数),女性化组(女性化得分高于中位数,男性化得分低于中位数),双性化组(男性化得分和女性化得分均高于中位数),未分化组(男性化得分和女性化得分均低于中位数)。eq\o\ac(○,2)通过问卷调查和查阅劳动部职业分类表,挑选出属十专业技术行业和服务行业的职业各10个(见附录)。用以上职业为态度对象,态度语为“男性更适合从事医生这项工作”相类似,采用五级评分(评分标准:5分一非常同意从事该工作,4一比较同意,3一一般,2一不同意,1分一非常反对从事该职业。)3.3研究方法3.3.1施测程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研究者本人作为主试主持施测,当场交卷。3.3.2数据处理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4研究结果在所有180名被试中,有27名被试存在漏做或多选等情况。排除这些被试,样本容量实际为153名被试,其中男生85,女生68。4.1男女大学生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上的分布情况男女大学生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人数分布见表1。对男女大学生在四种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人数分布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四种不同性别角色类型的人数存在显著差异(X2=9.398df=3p=0.024p<0.05)。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于男性化组,男大学生中属于男性化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中属于男性化组的比例;对于女性化组,女大学生中属于女性化组的比例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中属于女性化组的比例;对于双性化组,男大学生中属于双性化组的比例显著高于女大学生中属于双性化组的比例;对于未分化组,女大学生中属于未分化组的比例显著高于男大学生中属于未分化组的比例。表1性别*类型交叉制表性别男女类型合计85(100)68(100)双性化未分化男性化女性化68(80)44(64.7)2(2.4)7(10.3)10(11.8)6(8.9)5(5.9)11(16.2)合计11291616153注:括号外的数字为人数,括号内的数字为百分数。4.2男女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类型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关系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和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情况见表2。表2四种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男女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情况双性化组未分化组男性化组女性化组MSDMSDMSDMSD男大学生女大学生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3.683.333.633.130.620.590.380.623.853.453.513.030.510.580.690.623.863.053.573.000.860.590.400.983.803.303.312.750.500.520.480.68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性别、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12.873,P<0.05),男大学生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主效应不显著(P>0.05)。性别与性别角色的交互作用显著(F=2.236,P<0.05)。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性别、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性别的主效应显著(F=38.737,P<0.001),男大学生在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主效应不显著(F=0.957,P>0.05)。性别与性别角色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37,P>0.05)。5存在问题及不足本研究初步对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论。但是本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本研究选取的被试仅限于一所学校,没有区分本科还是高职学历的大学生,其代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本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形式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研究,而目前国内外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更趋向于从内隐的角度进行测量,其研究结果较之内隐测量角度深度不够。6结论与意见本研究发现男女大学生在四种不同性别角色类型上的人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男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双性化组(80%),男性化组(11.8%),女性化组(5.9%),未分化组(2.4%)。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类型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是:双性化组(64.7%),女性化组(16.2%),未分化组(10.3%),男性化组(8.9%)。从以上数据表明,男、女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均以双性化最高,即同时拥有男女正性的特质。这个研究结果与国内早一些的研究一一1998年李少梅的研究相比,典型性别类型的比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非典型性别类型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说明在现代化程度逐步提高的今天,传统的性别观念在大学生的意识中已经淡化。男女大学生性别的差距正在缩小,他们在继承发扬自己传统的品性美德的同时,积极地拓展自己的内涵和外延,抛弃那些被旧有文化所限定的性别特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角色遭到了抨击,男性于女性正以更加平等的身份生活与社会中。从不同性别、性别角色类型的男女大学生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情况,可以发现,男大学生不管是在女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还是在男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上的得分均显著高十女大学生,也就是说,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要深。这个研究结果,与王勇惠(1999)对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角色刻板印象。受到种种社会现象的影响,男女大学生虽然受教育程度高,但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男女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造成了大学生未来发展狭小的选择空间。虽然在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的今天,男女大学生在双性化层面受到的社会约束逐渐减少,但是男女大学生仍然存在对职业选择的刻板印象。针对本研究结论,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更多的关注双性化的培养问题。而目前对于我国学校教育而言,倡导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双性化个体的理念和行动较少。双性化教育不仅应在大学教育中体现,更应将之提前,纳入中学,甚至是小学的教育中去。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孩子一出生便依其性别差异而被给予不同的角色期望,其总体特征要求是:男孩独立自主、刚毅勇猛、富有责任、成就功名,女孩温柔贤良、端庄持重、勤劳节俭、相夫教子等。我们今天对于职业的选择存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为此,我们应当尽量克服传统性别刻板印象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第一,社会方面,应创造一个平等的择业环境,对用人单位和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使其领会到不应树立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第二,用人单位,应给予男女大学生平等的就业机会,应通过对其实际工作的考量来决定其是否合适该岗位,而不是通过其性别来筛选。第三,大学生,应尽量摈弃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先就业后择业,根据自己实际能力来考虑是否合适某岗位。另外,大学生应淡化“单位”就业意识,争取自我创业。参考文献[1]王勇慧.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9:28-34[2]HarrisMB,&SatterBJ.Sex-rolestereotypeofkindergartenchildren.TheJournalofGeneticPsychology,1981,138:49-61[3]HewittLS.Ageandsexdifferencesinthevocationalaspirationsofelementaryschoolchildre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1975,96:173-177[4]NordbySR.Occupationalsex-rolestereotypeinthemiddleSchool.Master'sThesis,FortHaysStateUniversity,Hays,US,1997[5]FryeVA,&DietzSC.Attitudesofhighschoolstudentstowardtraditionalviewofwomenworkers.JournalofStudentPersonnelAssociationforTeacherEducation,1973,11:103-108[6]ShinarEH.Sexualstereotypesofoccupation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75,7:99-111[7]AlbrechtSL.Socialclassandsex-stereotypingofoccupation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76,9:321-328[8]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9]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1122-1124[10]陈红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63-66[11]杜丹,苏彦捷性别刻板印象及刻板信息3-9岁儿童玩具选择的影响心理学探析,2005(4):56-61[12]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11,1986[13]SigelmanCK,ShafferDR.Life-spanhumandevelopment(2nded.).PacificGroveCA:BrooksCole,l995[14]KohkbergL.Acognitive-developmentalanalysisofchildren'ssex-roleconceptsandattitudes.InE.E.Maccoby(Ed.),Thedevelopmentofsexdiffereces.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66[15]SuperDE.Alife-span,life-spaceapproachtocareerdevelopment.SanFranciscoCA:Jossey-Bass,1990[16]候志瑾,梁湘明.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01-210[17]BillingsSK.Occupationalsex-rolestereotypeintheelementaryschool.Master'sThesis,FortHaysStateUniversity,Hays,US,1992[18]St.PierreR,HerendeenNM,MooreDS,&NagleAM.Doesoccupationalstereotypingstillexist?.TheJournalofPsychology.1994128:589-598[19]ShepardYV0,HessDT.Attitudesinfouragegroupstowardsex-roledivisioninadultoccupationsandactivitie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75,6:27-39[20]AlpertD.&BreenDT.’Liberalit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89,34:154-160[21]HeilmanME.Theimpactofsituationalfactorsonpersonneldecisionsconcerningwomen:Varyingthesexcompositionoftheapplicantpool.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Performance.1980,26:386-395[22]Eagly'AH,SteffenVJ.Genderstereotypesstemfromthedistributionofwomenandmenintosocialro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4,46:735-754[23]BaronJN,MittmanBS,NewmanAE.Targetsofopportunity:OrganizationalandenvironmentaldeterminantsofgenderintegrationwithinCaliforniacivilservice,1979-1985.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91,96:1362-1401[24]钱铭怡,罗珊红,张光健,陈萍,姚萍.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应用心理学,1999.5(1):14-19[25]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672-675[26]胡志海,梁建宁,徐维东.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28-631[27]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1122-1125[28]邹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双性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大连大学学报.1999,20(3):67-71.[29]卢勤,苏彦捷.对Bem性别角色量表的考察与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50一553.致谢大学生涯马上就要画上句号了,毕业前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凝聚在这篇论文里面。虽然它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的确是我用心血浇灌的答卷。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范廷卫教授,谢谢范老师对我论文的耐心点拨和诚恳建议,在他的帮助下,我论文的思路从混乱到清晰,材料从芜杂到精到,语言从琐碎到凝练,一步步接近成熟。范老师的谆谆教导和殷殷鼓励同样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同时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也使我深受启发。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各位任课老师,大学四年他们以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敬业精神,给予了我很多的教益,使我得到很大成长。另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四年来和他们朝夕相处,一起上课一起讨论问题,让我逐渐有了对问题的思考意识,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在论文准备阶段,更是得到许多的同学的帮助,帮助我一道完成最后的180份问卷。四年的求学时光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它将成为我今后人生旅途中新的起点。我在这里表达我最衷心的感谢和敬意!附录问卷1贝姆性别角色量表(BSRI)
请你根据自身的情况,逐条在从1(完全不正确)到7(完全正确)的尺度上给自己打分。请在相应分值上突出显示1234567完全不正确不确定完全正确(“完全不正确”记1分,“几乎不正确”记2分……依次增加直至“完全正确”记7分,“不确定”则记4分。)性别:______年龄:_________
1、自我信赖的1234567
2、顺从的1234567
3、乐于助人1234567
4、维护自己的信念的1234567
5、快活的1234567
6、忧郁的1234567
7、独立的1234567
8、害羞的1234567
9、诚心诚意的1234567
10、活跃的1234567
11、情谊绵绵的1234567
12、夸耀的1234567
13、武断的1234567
14、值得赞赏的1234567
15、幸福的1234567
16、个性坚强的1234567
17、忠诚的1234567
18、不可捉摸的1234567
19、强劲有力的1234567
20、女性的1234567
21、可信赖的1234567
22、善于分析的123456723、表示同情的1234567
24、嫉妒的1234567
25、具有领导能力的1234567
26、对他人的需求敏感的1234567
27、诚实的1234567
28、乐于冒险1234567
29、有理解力的1234567
30、守口如瓶1234567
31、易于作出决策的1234567
32、有同情心的1234567
33、忠厚老实的1234567
34、自足的1234567
35、乐于安抚受伤的感情1234567
36、自高自大1234567
37、有支配力的1234567
38、谈吐柔和的1234567
39、值得喜欢的1234567
40、男性的1234567
41、温和的1234567
42、庄严的1234567
43、愿意表明立场的1234567
44、温柔1234567
45、友好的1234567
46、具有侵犯性1234567
47、轻信的1234567
48、无能的1234567
49、像个领导1234567
50、幼稚的1234567
51、适应性强的1234567
52、个人主义的1234567
53、不讲粗俗话的1234567
54、冷漠无情1234567
55、具有竞争心的1234567
56、热爱孩子的1234567
57、老练得体的1234567
58、雄心勃勃1234567
59、温文尔雅1234567
60、保守1234567
问卷2职业性别调查问卷请认真读下面的每一句话,选择最符合你的数字,以表明你对这句话的赞同或不赞同程度。性别:_______年龄:________非常比较一般不同意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1、男性更适合从事医生这一职业。543212、男性更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师这一职业。543213、男性更适合飞行员这一职业。543214、男性更适合计算机工程师这一职业。543215、男性更适合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这一职业。543216、男性更适合律师这一职业。543217、男性更适合教师这一职业。543218、男性更适合电力工程师这一职业。543219、男性更适合机械工程师这一职业。5432110、男性更适合从事科研工作者。5432111、女性更适合美容美发师这一职业。5432112、女性更适合从事餐厅服务员这一职业。5432113、女性更适合导游这一职业。5432114、女性更适合从事售货员这一职业。5432115、女性更适合从事清洁工这一职业。5432116、女性更适合从事售票员这一职业。5432117、女性更适合司机这一职业。5432118、女性更适合从事修理工这一职业。5432119、女性更适合从事保姆这一职业。5432120、女性更适合厨师这一职业。54321文献综述1刻板印象相关概念的定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研究者普遍认为它与某些特征和行为相联系(黄希庭,1998)。性别角色性别角色(genderrole)是指个体在自身解剖学、生理学特征的基础上,在一定社会文化的两性规范影响下形成的性格、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上的特征[1]。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性别角色刻板印象(sex-rolestereotype)是指某一社会文化中,人们对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及其行为较为固定的看法[2]。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职业性别刻板印象(Occupation-sexStereotype)是指人们对男性和女性在专业、职业方面的期望、要求和一般看法。是对职业进行性别划分、归类的趋向,是以性别划分职业,视某种职业只适合某一性别(Lipton,O’Connor,&Maureen1991)。2关于刻板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令人瞩目的研究焦点之一。刻板印象这一概念,早在1922年就由新闻工作者Lippman(1922)在其著作《公众舆论》中首次提出。早期的刻板印象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刻板印象概念的界定,以及对不同群体刻板印象内容的评估。刻板印象的实证研究可追溯到1933年,Katz和Braly(1933)发表了现在引为经典之作的关于大学生种族刻板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的系统研究己有80多年的历史,并且形成了社会文化学、团体动力学和社会认知学派三个主要学术流派。Greenwald(1990)以及Banaji和Greenwald(1994)对刻板印象的直接测量进行了成功的整理[3,4]。但是,几乎与此同时,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存在着对刻板印象的间接的、无意识或内隐操作代码的不懈探讨。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刻板印象的研究开始从内容向加工转移,这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作为一种认知结构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发生的,它又是如何影响后继的信息加工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知觉和行为的。近三十余年来,从认知角度开展的刻板印象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与推进着对刻板印象的思考和探讨。3关于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研究刻板印象一般从种族和性别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是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形式。20世纪70年代,贝姆提出了男女双性化理论。男女双性化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特征可以是双性化的,也就是可以同时兼有男性心理特征和女性心理特征。1974年,贝姆制定出了贝姆性别量表,即BSRI(Bern'sSexRoleInventory)[5]。贝姆用中位数分类法将被试分为四个性别角色类型:双性化类型,男性化类型,女性化类型,未分化类型。20世纪70年代以来,性别角色的研究表现在以下几个特点:(1)测量量表的多样化:研究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编制了许多性别角色量表;如女性态度量表(AWS),性别角色平等量表((SRES),传统与现代性别主义量表,新性别主义量表及矛盾的性别主义量表(ASI等。(2)研究概念的复杂化:在过去的30年里,出现了许多概念,如性别定型,性别特征的自我测定,女性主义研究等。(3)跨文化研究:许多研究者致力十跨文化研究,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性别角色的异同。与西方的大量研究相比,我国的性别角色研究仍处十起步阶段。台湾的李美枝[6]曾使用与BSRI同样的方法编制了一个性别角色量表。较为有影响力的是北京大学钱铭怡编制的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7]。4关于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研究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其实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是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延伸(刘淑雯,1996;刘修静,2000)。4.1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论研究(1)社会学习理论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8]是通过阐明人怎样在社会环境中学习而形成和发展的。Bandura将社会学习分为直接学习和观察学习两种形式。人类大部分的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人们只有通过观察学习,才能不依靠尝试错误慢慢学习复杂的行为,进而掌握大量复杂的行为模式。社会学习理论也可用于解释孩子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父母和其他成人(如老师)通过有差别的强化手段,使男孩和女孩分别学会做男孩或女孩的事、选择“适合性别的学科专业”和从事“适合性别的职业”[9]。(2)认知发展理论Kohlberg的认知发展理论[10]认为,个人对自身性别的认同,是一种基本的认识判断,而不是通过学习的结果。Kohlberg认为,在儿童社会化的历程中,性别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认定阶段、固定阶段和恒定阶段。在恒定阶段((7至8岁),孩子的性别概念已发展完全,并且了解性别不会因外表、情境的不同而改变。当孩子有了性别恒定的认知概念后,会去做一些与性别一致,或与性别相关的事,此时,由于父母、老师、同伴和媒体的影响,以及传统社会文化赋予性别角色的意义,会使儿童产生职业偏好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3)职业发展理论美国心理学家Super[11]结合职业发展形态,把人整个一生的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期、探索期、创立期、保持期和脱离期五个时期。在成长期(0-14岁),儿童、少年通过对家庭、学校(包括幼儿园)及邻里中的重要他人的观察来发展关于职业角色的意识,并把他们与自我概念联系起来。探索期(15-24岁),在这个时期,青年力图更多地了解自己,做出尝试性的职业决策,并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改变自己的职业期望。在创立期(25-44岁),个体己经进入了特定的工作领域,努力掌握该领域中职业发展的信息,力图开辟自己在职业中的发展道路,把基本上适应的该职业确定为自己的终生职业。到了保持期(45-59岁),个体己经在工作领域内取得一定地位,一般不再寻求新的职业领域,而是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在这个时期,个体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继续学习和提高。而脱离期(60岁以上),则是到了法定的退休年龄,开始脱离工作岗位,考虑退休后的生活安排。(4)职业抱负发展理论戈特弗雷德森(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12]认为职业发展过程表现为满意的职业的选择范围的发展。他的职业发展理论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大小和力量取向阶段(三至五岁)。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以一种最简单的方式--大与小对人进行分类,他们还没有对男女形成抽象的概念。第二阶段是性别角色取向阶段(六至八岁)。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将性别与职业联系起来。第三阶段是社会价值取向阶段(八至十三岁)。在这一阶段中,他们知道存在着职业结构的社会分层,并懂得职业分层影响着人们如何过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第四阶段是内在的、独特的自我导向阶段(十四岁以上)。这个时期的学生开始把人格、价值观、经验、特殊才能、家庭需要等各种因素加以考虑,来选择他们将来从事的职业。4.2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各国学者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大部分研究将职业主要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两种,并且研究对象横跨所有年龄。普遍的结论是,人们普遍存在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且男性的刻板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还有一些研究认为,个体在进行职业选择时,容易产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即局限于传统男性适合的职业范围、传统女性适合的职业范围或男、女两性皆适合的职业范围上,来选择其职业工作的角色,如,男生偏向于选择科学、理工、建筑等方面的职业,女生则偏向于社会工作、护理、教育等方面的职业。4.2.1国外相关研究国外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下面主要是按照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论述。①性别大量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首先要求被试将职业按性别进行分类,然后要求他们指出男性适合从事哪些职业,女性适合从事哪些职业。Bi11ings[13]调查了164位小学二、四、六年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结果发现:二年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显著高于六年级学生;性别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家庭结构与父母亲的教育程度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并未产生显著的影响。St.Pierre等[14]采用问卷调查了大学生的职业刻板印象。结果表明,他们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一步调查发现,父亲最初的职业对被试的职业刻板印象影响很大,而母亲的职业似乎没有影响。总的说来,以性别为基础的职业刻板印象四处可见,贯穿于婴幼儿到成人之间的所有年龄阶段。几乎己有的研究都得到一致的结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性别类型的影响,相比之下,女性更有可能选择那些传统以男性为主的职业,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而男性则不太可能选择传统以女性为主的职业,表现得更刻板。②年龄大多数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逐渐减少,但少数研究则与之相反。Shepard和Hess[15]分别以幼儿(四岁至六岁)、八年级学生、大学生和成人为研究对象,要求他们回答在43种成人职业中,哪些职业应该由男性从事、女性从事、或者两者皆可。结果表明,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随幼儿到八年级学生再到大学生而显著地减少,到成人有适度的增加,除幼儿外,每一年龄组中男性的刻板化程度显著高于女性。Alpert和Breen[16]通过问卷调查了美国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回答:在职业列表中,谁(男性或女性)能更好的从事哪种职业。结果是男孩和女孩的回答都表现出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但女孩的刻板化程度低于男孩。同时,作者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被试的刻板化的程度会有所减少,但在短期内不会有很大的变化。总之,随着年龄的增加,个体认知、思维等的发展,个体早期对职业所持有的刻板印象会有所改变。有些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化程度逐渐减少,但有些研究则与之相反。③其它影响因素除性别和年龄对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影响外,个体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以及传统的社会文化等因素也会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Heilman[17]通过实验发现,当女性应聘管理职位时,招聘女性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她们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特别是当女性的比例低于25%时非常显著。Eagly和Steffen[18]认为,男性和女性在不同职业场所的不同分布也会影响到职业性别刻板印象。Baron[19]等认为以男性为主的职业场所受到性别和职业的隔离要高于以女性为主的职业场所,这就表明工作环境信息影响职业性别刻板印象。4.2.2国内相关研究王勇慧[20]采用投射测验和深入访谈两种方法,通过与男大学生进行比较,对女大学生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从整体来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具有较低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女大学生主体也带有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同时对女性自身的职业范围有着较高的限制;男性对女性职业发展的限制更甚于女性的自我限制;传统的性别观念仍在不同层面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职业角色刻板印象,造成女大学生未来发展相对狭小的选择空间,使其内心承受着更多的矛盾和冲突。钱铭怡等[21]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来考察性别和性别角色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发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性别刻板印象与传统的性别观念比较一致,认为男性更坚强、能干,女性更被动、顺从,而且这一印象不因性别和性别角色而改变。于泳红[22]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被试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与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实验结果说明传统观念对人的影响很深,即使是生活在现代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也不能避免。胡志海[23]采用外显报告和内隐联想测验,发现在外显和内隐层面,大学生存在明显的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即对某些职业评价高,有些则低。不同地域的工作对大学生职业刻板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隐藏着加工机制的深层问题。为了进一步探索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他[24]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刻板解释偏差两种方法对大学生的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发现被试整体在两次实验中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内隐刻板印象,女大学生头脑中的刻板印象对其行为归因已形成显著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仍存在传统“男尊女卑”的观念。参考文献[1]陈红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理论述评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63-66[2]杜丹,苏彦捷性别刻板印象及刻板信息3-9岁儿童玩具选择的影响心理学探析,2005(4):56-61[3]Greenwald,AG..Whatcognitiverepresentationsunderlieattitudes.BulletinofthePsychonomicSociety,1990,28(2):254-260[4]Banaji,M.R&Greenward,A.G..Implicitstereotypeandunconsciousprejudice.Thepsychologyofprejudice,1994,Vo17:55-76[5]BemS.L.TheMeasurementofPsychplogicalAndrogyny[J].JournalofConsultingandClinicalPsychology,1974,42(2):155一162.[6]李美枝.女性心理学[M].台北大洋出版社,1984.[7]]钱铭怡等.大学生性别角色量表(CSRI)的编制,心理学报,2000,32(1):99-104.[8]BanduraA.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Asocialcognitivetheory.EnglewoodCliffs,NJ:Prentice-Ha11,1986[9]SigelmanCK,ShafferDR.Life-spanhumandevelopment(2nded.).PacificGroveCA:BrooksCole,l995[10]KohkbergL.Acognitive-developmentalanalysisofchildren'ssex-roleconceptsandattitudes.InE.E.Maccoby(Ed.),Thedevelopmentofsexdiffereces.StanfordCA:StanfordUniversityPress1966[11]SuperDE.Alife-span,life-spaceapproachtocareerdevelopment.SanFranciscoCA:Jossey-Bass,1990[12]候志瑾,梁湘明.Gottfredson的职业抱负发展理论简介与研究评述.心理科学进展,2005.13(2):201-210[13]BillingsSK.Occupationalsex-rolestereotypeintheelementaryschool.Master'sThesis,FortHaysStateUniversity,Hays,US,1992[14]St.PierreR,HerendeenNM,MooreDS,&NagleAM.Doesoccupationalstereotypingstillexist?.TheJournalofPsychology.1994128:589-598[15]ShepardYV0,HessDT.Attitudesinfouragegroupstowardsex-roledivisioninadultoccupationsandactivitie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75,6:27-39[16]AlpertD.&BreenDT.’Liberality'inchildrenandadolescents.JournalofVocationalBehavior.1989,34:154-160[17]HeilmanME.Theimpactofsituationalfactorsonpersonneldecisionsconcerningwomen:Varyingthesexcompositionoftheapplicantpool.OrganizationalBehaviorandHumanPerformance.1980,26:386-395[18]Eagly'AH,SteffenVJ.Genderstereotypesstemfromthedistributionofwomenandmenntosocialrol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84,46:735-754[19]BaronJN,MittmanBS,NewmanAE.Targetsofopportunity:OrganizationalandnvironmentaldeterminantsofgenderintegrationwithinCaliforniacivilservice,979-1985.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91,96:1362-1401[20]王勇慧.女大学生职业角色刻板印象研究.青年研究,19999:28-34[21]钱铭怡,罗珊红,张光健,陈萍,姚萍.关于性别刻板印象的初步调查.应用心理学,1999.5(1):14-19[22]于泳红.大学生内隐职业偏见和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23672-675[23]胡志海,梁建宁,徐维东.职业刻板印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心理科学,2004,27(3):628-631[24]胡志海.大学生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研究.心理科学,2005,28(5):1122-1125ImplicitandExplicitOccupation-sexstereotypesAbstractThisstudywasdesignedtocompareimplicitandexplicitoccupation-sextereotypesforthreeoccupations(engineer,accountant,andelementaryschooleacher).Theseoccupationsrepresentedtheendpointsandmiddleofaasculine-femininecontinuumofexplicitoccupation-sexstereotypes.ImplicittereotypeswereassessedusingtheImplicitAssociationTest(IAT),whichiselievedtominimizeself-presentationalbiasescommonwithexplicitmeasuresofccupation-sexstereotypes.IATresultsforthemostgenderstereotypedccupations,engineer(masculine)andelementaryschoolteacher(feminine),wereomparabletoexplicitratings.Therewaslessagreementwithlessstereotypedomparisons.Resultsindicatedthataccountingwasimplicitlyperceivedasmoreasculinethanexplicitmeasuresindicate,whichcallsintoquestionreportsofiminishinggenderstereotypingforsuchoccupations.KeywordsOccupation-sexstereotypes.Implicitstereotypes.Stereotypes.ImplicitAssociationTestPopularbeliefshavelongheldthatbecauseoftheirstereotypedtraitsandemperamentsmenandwomenaresuitedfordifferentkindsofoccupations.Oneftheearliestempiricalexaminationsoftheseoccupation-sexstereotypeswasonductedbyShinar(1975)whoshowedthatcollegestudentsthoughtthatsomeccupationsrequiredmasculinetraits,whileothersrequiredfemininetraits.TheethodthatShinar(1975)andothers(Beggs&Doolittlo,1993;Whito,Kruczok,rown,&Whito,1989)usedtostudyoccupationalstereotypesisthetraditionalmethodofmeasuringstereotypesofalltypos.Indeed,itwasfirstusedbyKatzandraly(1935)intheirveryearlyworkonnationalstereotypes.ThisapproachtreatstereotypesasaCollectionoftraitsorattributesthattherespondentconsciouslyndexplicitlyassociateswithmembersofdifferentgroups.Mostconceptualreatmentsofstereotypes,andallpopularaccounts,haveemphasizedtheseexplicitprocessesandtheircontents.ersonsacquirestereotypes,inpart,throughpersonalexperience.Butbecausetereotypesarepartofthebeliefsandsharedassumptionsthatsocietieshaveaboutifferenttypesofpeopleand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员工个人年终工作总结(24篇)
- 2024大学德育年终工作总结(28篇)
- 小学音乐教学计划15篇
- 美术作品代理合同
- 2025年汽车水泵轮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湘教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综合复习习题
- 2025冀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综合复习培优补差
- 2025年阻燃产品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建设单位评审意见
- 2025年中国静脉观察仪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Q∕GDW 11612.2-2018 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 第2部分:技术要求
- 公司办公室5S管理规定(实用含图片)
- (完整版)餐饮员工入职登记表
- 智能化工程施工工艺图片讲解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 2022年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 咳嗽与咳痰课件
- 小学四年级数学奥数应用题100题
- 综合布线验收报告材料
- 《初三心理健康教育》ppt课件
- 重庆铁塔公司配套设备安装施工服务技术规范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